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二十四節氣小暑諺語大全及解釋 小暑養生諺語大全解釋

二十四節氣小暑諺語大全及解釋 小暑養生諺語大全解釋

今天小暑,祝你有:“暑”不盡的幸福自豪,“暑”不盡的甜蜜驕傲,“暑”不盡的温馨懷抱,“暑”不盡的鴻運高照,“暑”不盡的桃花運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20xx二十四節氣小暑諺語大全及解釋,歡迎借鑑參考。

二十四節氣小暑諺語大全及解釋 小暑養生諺語大全解釋

二十四節氣小暑諺語大全及解釋

露一露,下個夠。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陽回頭笑,等不到雞叫。

夜晴無好天,等不到雞叫喚。

夜晴無好天,明朝依舊雨綿綿。

先下濛濛無大雨,後下濛濛不晴天。

雨點落下一個泡,還有大雨要來到。

雨點落下一個錐,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點像個釘,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場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滿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帶水看秀谷。

谷是泥裏秀穗,麥是火裏生金。

麥花要晴,稻花要雨。

麥是火裏生金,稻是泥中結子。

穀子長得乖,無水不懷胎。

伏裏無雨,囤裏無米。

卡脖旱,少乾飯。

六月稻,大水泡。

伏裏雨多,稻裏米多。伏裏無雨,谷裏無米。

三伏不受旱,一畝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圓。

澇梨旱棗。

入伏不種黍和豆。

見暑不種黍。

伏裏種豆,收成不厚。

種豆入伏,押寶有無。

暑伏不種薯,種薯不結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種芝麻,當頭一枝花。

過了小暑,不種玉蜀黍(玉米)。

麥不見伏,伏不見麥。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

頭伏蘿蔔,二伏白菜。

蘿蔔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離鋤。

谷鋤七遍谷無糠,稻耥三遍谷滿倉。

稻耥三遍串串滿,豆鋤三遍粒粒圓。

豆鋤三遍莢成串。

豆鋤三遍粒兒圓。一遍扁,二遍圓,三遍四遍天鵝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兩頭鋤。

早看東南黑,午前雨勢急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雨吃飽飯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東海也幹

大雨前兆蜻蜓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魚兒水面來換氣兒,大雨馬上就來到。

動物對下雨的預報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羣結團,雨蟻成羣出現、貓洗臉

青蛙鳴叫、燕子低飛雨必下青蛙鳴叫、燕子低飛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亂飛,有陣雨蟑螂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很強,如果夜間看到蟑螂飛來飛去,説明天氣發生變化,將有降雨。

蜘蛛結網,久雨必晴由於下了很久的雨,蜘蛛無法結網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來結網,説明天氣很快就轉為晴天。

小暑養生諺語大全解釋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温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文中所説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帶着雛鳥,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那麼,我們又將度過這烈日炎炎的日子呢?為此,作者收集了以下諺語。

1、六月熱得哭,黃瓜茄子來解暑

“六月熱得哭,黃瓜茄子來解暑”,涼拌黃瓜、茄子是川人小暑時節的最愛。《本草求真》説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有解毒消腫,生津止渴作用。《本草綱目》説“茄子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寒熱、五臟勞損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腫寬腸”。《醫林纂要》亦稱茄子“寬中、散血、止瀉”。

2、“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四川廣元民諺。小暑過後,氣温高、濕度大,久置露天裏的木料,如椅凳等,容易受潮,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温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人在上面坐久了,易受濕邪侵襲,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

3、熱天莫發火,發火是自作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人易煩躁不安,然發火則心神受損。《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髒”,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説。所以炎熱夏天人們常説“心靜自然涼”。

4、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

江蘇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説法,這“糕屑”就是炒麪;唐代醫學家蘇恭説,炒麪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天人們有吃餃子、麪條的食俗。古時麪條又稱湯餅,張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湯餅,晉作不託”之語。《魏式春秋》上雲:“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小暑酷熱難耐,為什麼還吃令人淌汗的熱湯麪呢?《荊楚歲時記》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古時人們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到了六月就應該辟惡,而“以熱制熱”法一向是中醫養生專家提倡的夏暑養生良方。此時節新麥方熟,吃上兩碗新小麥做成湯麪,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嚐鮮又驅瘟疫邪氣,是何等快意!且傳統醫學認為,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5、六月六,請姑姑

“六月六,請姑姑”,晉南地區稱是日為“回孃家節”,據説與狐偃的傳説有關。農村的風俗是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民謠雲:“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羊肉鮮嫩,味甘性温,《本草綱目》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益腎氣”,是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之佳品。中醫學認為,夏天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胃生津、保護胃腸,這與《黃帝內經》所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觀點是相契合的。故徐州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説法。

6、六月六,曬紅綠

川北旺蒼“六月六,曬紅綠”的民諺流傳甚廣。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鄉村人家多會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裏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濕,防黴防蛀。鄉間還有“曬水”的習俗,將暴曬熱的水給小孩洗澡,説對皮膚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7、小暑黃鱔賽人蔘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補的説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進補。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性味甘温無毒,入肝、脾、腎等三經,可補虛損、強筋骨、祛風濕”,《名醫別錄》亦將其列為魚中上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4o34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