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國際掃盲日的掃盲目標和任務

國際掃盲日的掃盲目標和任務

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6年11月17日所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所設立的。日期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作鬥爭,並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標。現在,小編就和大家説説關於國際掃盲日的掃盲目標和任務!

國際掃盲日的掃盲目標和任務

掃盲目標

每年的9月8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國際掃盲日”。20xx年的“國際掃盲日”到來之際,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文盲人數眾多的國度之一,對中國的掃盲仍需給以更多的關注。公元20xx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xxxx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

20xx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也顯示: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和識字很少的人)是8507萬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比率已由15.88%下降為6.72%。而青壯年文盲的比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從而實現了我國政府9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重要目標。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一個經濟尚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經過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xx年的6.72%,這是20世紀中國教育史上最有標誌性的成就,是中國教育史上最輝煌的篇章。這一重要目標的實現不僅意味着中國教育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意味着中國的人口素質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這一重要目標的實現還意味着中國政府兑現了對世界的承諾。“消除知識差距,將全球每個居民受教育的權力變成現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行動的兩項主要目標之一。掃除文盲則是該項目標的主題。198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1990年為國際掃盲年。目的是實現20xx年以前掃除文盲的行動計劃。中國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員,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理所當然地要為在20xx年以前掃除文盲而努力奮鬥。

掃盲任務

儘管中國在20xx年已經“實現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但是,從中國剩餘文盲及掃盲工作的現狀看,繼續開展掃盲和掃盲後繼續教育,鞏固和擴大掃盲成果仍然是一項繁重而艱鉅的任務。

從剩餘文盲的現狀看,8500萬成年文盲和20xx萬不能讀書看報與現代文明隔絕的青壯年文盲令人心情沉重。這些文盲大都生活在經濟、教育發展比較落後的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經費短缺、教育基礎較差、文化生活匱乏、信息閉塞、意識落後,掃盲的組織和動員困難較大。

從掃盲工作的現狀看,我國的掃盲教育水平不高。一方面,這些年來中國的掃盲教育大都帶有運動性和突擊色彩,儘管可以造成強大的聲勢和熱烈的掃盲氣氛,但往往容易追求那種轟動一時的場面效應,追求入學率、脱盲人數和比率,片面地強調速成而忽視掃盲教育的質量。而掃盲目的的偏差又會使一些地方弄虛作假。另一方面,中國所謂脱盲的主要標準,仍舊停留在“農村居民能識讀1500個漢字,城鎮居民20xx個漢字”層次上,對於迅速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社會而言,這一標準顯得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成人自身發展的需要。此外,中國的“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充分考慮了中國文盲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附合中國的國情。但國際通用的“統計指標”是成人識字率,而成人識字率目前中國只達到91%,作為一個國家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國家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和排序中,中國居中等偏下水平。

因此,切不可因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和讚許而沾沾自喜,停止不前。中國的掃盲還只是掃“文字盲”而不是掃“文化盲”,掃盲標準還只是低水平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掃盲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掃盲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和艱鉅。現在中國國家教育部已經全面部署了“十五”期間的掃盲工作,“鞏固擴大掃盲成果,支持西部地區掃盲攻堅戰,堅持進行掃盲課程和教學改革”成為掃除文盲新的工作重點。同時強調:堅持把掃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強各級政府對掃盲工作的領導;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掃盲工作;深化掃盲課程和教學改革,提高掃盲的實用性;堅持“一堵、二掃、三提高”的基本方針;堅持掃盲工作的督導評估制度等等。

這將會使中國的掃盲工作更上一層樓,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掃盲經驗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人口大國和文盲眾多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度裏,政府和人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才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主要目標的呢?其基本的經驗是:

黨和政府的重視是掃除文盲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

其一,國家把“全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同“全國基本普及義務教育”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並寫進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從而明確了接受掃盲教育是每個文盲的責任和義務,確立了掃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使掃盲工作在中國具有了更高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其二,國家制定了掃盲政策和切實可行的掃盲規劃。中國自1950年開始組織實施掃盲工作以來,根據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不同情況,掃盲工作開展的不同特點,制定了一些重要的、綜合性的政策文件。1992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到20xx年中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規劃:

到20xx年,在中國90%人口居住的地區,基本掃除15-50歲的青壯年文盲,使青壯年的非文盲率達到95%以上,脱盲人員的鞏固率達到95%以上。並實行分類指導、分期達標的具體步驟。正因為制定的規劃目標是符合中國客觀實際的,既承認區域間經濟、文化、教育之間的差異,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防止過去不切實際的“一刀切”做法,使實現目標的總體統一性和實施過程的變通性有機結合,最終實現了掃除文盲規劃目標。

其三,掃除文盲既是一項具有廣泛羣眾性的文化學習運動,又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社會活動。因此,掃除文盲教育不應僅由教育部門獨立完成,而是應當由教育部門與非教育部門、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以及熱心於掃盲教育有識之士協調聯繫,共同實施完成的事業。

做好學齡兒童的入學和鞏固工作是我國掃盲取得成就的基本方針

一個國家成功的掃盲運動是與教育部門做好學齡兒童的入學和鞏固分不開的。要實現掃除文盲的目標,必須充分利用學校的校舍、師資動員更多的適齡兒童入學並完成初等教育學業,堵住新文盲產生的渠道

1986年國家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把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教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都有了明顯提高:1985年中國國小在校生13370.2萬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5.9%,20xx年為3013.25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11%,國小畢業生升學率由68.4%上升到94.89%。20xx年提高了26.49個百分點。同時,各地教育部門還將十五歲以上沒有入學的文盲和流動的輟學生收回國小校,參加普通補習班和少年速成班的學習,這樣便堵住了新文盲產生的渠道。

同時,開展掃盲後的繼續教育,鞏固掃盲成果,防止脱盲人員復盲是實現掃盲目標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它直接涉及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包括農村業餘初、中等教育,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等。掃盲後繼續教育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激發文盲學習文化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限制復盲現象的發生。

幾十年的掃盲實踐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普及農村初等教育,做好學齡兒童的入學與鞏固工作以及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對掃除文盲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抓好農村基礎教育就堵不住新文盲產生的途徑;不發展農村成人教育,掃盲後繼續教育,掃盲已經取得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人們將這一認識上升為理論,變為一項掃盲工作的基本方針,即“一堵,二掃、三提高”。

引導學習需求,掃除文盲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是我國掃盲取得成就的基本措施

政府一方面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大力宣傳國家發展農業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掃除文盲的重要意義,利用那些通過學習文化技術而發家致富的典型,激發文盲學習文化科技知識的願望和積極性。一方面在掃盲教育的內容方面和他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不僅包括識字、閲讀、寫作、記賬等文化知識,還包括國家大政方針、民主法制、公民意識、衞生健康等內容,特別是根據文盲學員的需求,講授有關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生產技術知識。針對婦女文盲的特點和需求,增加婦幼衞生、家庭教育和家庭理財等內容。把傳授文化知識與傳授實用技術結合起來,學會一項或幾項技術,改變其傳統、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質量。少數民族地區的掃盲還增加民族風俗傳統文化等內容。

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採取靈活多樣掃盲形式,根據當地文盲的不同情況,或集中、或分散、或班級或小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

標籤: 掃盲 目標 國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4d8p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