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五四青年節 >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人物觀後感範文五篇|青年五四獎章先進事蹟有哪些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人物觀後感範文五篇|青年五四獎章先進事蹟有哪些

4月28日上午,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王中美等30人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評選為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20xx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人物直播觀後感精選五篇,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人物觀後感範文五篇|青年五四獎章先進事蹟有哪些

20xx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人物直播觀後感

龍周才加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副站長,這位“80後”從十六歲起就遠離家鄉和親人,來到千里之外的可可西里,常年堅守在生態保護一線。在十多年如一日的磨鍊中,他風餐露宿、爬冰卧雪,成了一名堅韌、頑強、充滿朝氣的優秀巡山隊員。

“可可西里”意為“青色山樑”“美麗少女”,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是全國較大的無人區之一,素有“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動物基因庫”之稱。在這裏,分佈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便是藏羚羊,它們是可可西里真正的“主人”。

許多人對可可西里的最初印象裏或許都少不了美麗靈巧的藏羚羊,以及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挺身而出、犧牲在在反盜獵鬥爭中的索南達傑。如今,在這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保護站裏,一隻只獲得保護和救助的小藏羚羊就像孩子一樣依偎在龍周才加等工作人員的周圍。

在環境嚴酷、變幻莫測的可可西里,龍周才加和更多的保護站工作人員每年5、6月份都要深入腹地,為母藏羚羊遷徙產羔保駕護航。這些鐵血漢子們不懼挨餓受凍、猛獸侵擾,有時半個月只能跟家人通話一分鐘。但當他們為救助的藏羚羊餵奶、安撫、帶它們遛彎,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照顧它們時,那一縷縷牽掛在這些高原精靈身上的柔情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尤為温暖。

經過多年保護,如今,可可西里已經十餘年未聞盜獵槍聲,藏羚羊的數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近2萬隻恢復至6萬多隻。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王中美個人觀後感精選

王中美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電焊作業,有着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年來,她被公司委以重任,帶領團隊承擔了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焊接任務。

她曾主持完成了公司參建的武漢天興洲、南京大勝關、安慶、黃岡、銅陵公鐵兩用長江大橋等30多座知名橋樑鋼樑製造的前期焊接試驗任務。這些橋樑鋼樑製造項目,都是採用新鋼材、新工藝,試驗焊接難度一個比一個大,但都被王中美攻關小組悉數攻克。特別是在銅陵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鋼樑焊接試驗中,她提出採用WER60實芯焊絲配氬氣體焊代替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克服了原工藝焊接成型差、力學試驗性能不達標難題,圓滿完成了試驗焊接任務,為該橋鋼樑製造解決了焊接難題。 她還負責完成了黃岡橋鐵路橋面系大拼、銅陵橋工廠大拼、重慶粉房灣橋弦杆、上饒五桂橋、800T重件碼頭擴能改造等突擊施焊任務。這些任務難度大、要求高、工期緊,為確保順利完成任務,哪裏施焊難度大,她就工作在哪裏,凡有高難度熔透焊、角縫焊和對接環縫焊,她都主動承擔。在她的帶領下,全體工班人員克服了全熔透焊縫多、工藝複雜、工位差、工期緊和天氣場地等不利因素影響,圓滿地完成了這些項目焊接攻堅任務。經檢測,焊縫一次性探傷合格率均達到99%,她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項目業主、監理方和公司領導的一致認可。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作業工效,王中美在實踐中敢於突破固有經驗和傳統,對焊接功法和焊接工藝進行了大膽、有效的創新。 在公司傳統的鋼樑焊接工法中,厚度16mm以上鋼板熔透焊接必需開雙面坡口。雙面開坡口熔透焊接,工序繁雜,工效不高。王中美通過不斷試驗,不斷優化,採用開單面坡口焊接工法,實現了厚度16mm至28mm的鋼板熔透焊接無需開雙面坡口。這一焊接工法,工序簡單易學,工作效率高,既能保證焊縫質量、避免焊後變形,又減少了鋼板重複翻身開坡口,這一技術創新成果被公司命名為“王中美焊接工法”,並在公司內被廣泛推廣使用。她進一步優化該工法,拓展使用範圍,成功應用於廣西鬱江橋錨箱角立焊焊接。

在鄱陽湖大橋鋼樑製造中,她採用自動焊接代替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解決了鄱陽湖大橋橫樑整體節點內側稜角焊縫,因板材厚、坡口大、焊縫合格率低難題,既提高了焊接工效,又達到焊縫美觀、質量可靠的目的。20xx年,中鐵科工集團九橋公司二分廠添置了一套板單元生產自動設備,其中“雙頭六絲自動焊”設備交由王中美帶領的電焊班負責操作,她在吃透設備各項性能的基礎上,創新提出將單機單道改為雙絲單道的焊接工藝,使工效提高了30%。

她的工匠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也值得我們頌揚!

青年五四獎章觀後感

中華建設網訊 電焊面罩下,是一張年輕女性面龐,純淨、從容。

她,是綻放在焊花中的玫瑰——王中美,中鐵科工九橋的一名普通電焊工,一名來自基層的黨的十九大代表。

“我爸就是一名電焊工,是一名很有名氣的電焊工,我從小就經常看他工作,覺得電焊挺神奇,在家裏他也經常與我交流電焊,所以算是耳濡目染,最後我也做了電焊工。”説起當年的選擇,王中美的理由很樸素。

王中美信一個理兒:既然選擇了電焊這一行,就要好好幹,幹出成績。

沒想到,她從事電焊一干,就是20xx年。

“青年優秀崗位能手”、“首席技工”、“首席電焊工”、“十大專家型技術工人”、“青年崗位標兵”、“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一系列榮譽稱號的背後,見證着王中美在電焊一線的堅持,代表着大國工匠精神。

精通熟練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工作中敢於擔當和犧牲,是起碼的要求,還要把身懷的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這樣我們的團隊才會一直優秀,才是一名真正的大國工匠,才對得起胸前的黨徽。”她説。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工長,她毫無保留地將技藝和經驗傳授給工友。經她指導的女工劉青,參加工作僅三年,就先後在集團公司和九橋公司電焊工技能大賽獲得第二名的優異成績。20xx年,她帶領工班全體人員一次性取得江西省質監局特種設備作業操作證。

為提高班組管理水平,20xx年初,她根據繁忙的生產任務和焊一班人員構成情況,分別與工班人員交心談心,認真聽取工友的意見或建議,制定了工班考勤、獎金分配等制度。她還將工班人員與焊接班次進行合理搭配,提高工作效率;對工班電焊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查修理,使其達到最佳狀態。此外,她還是“技師學習工作室”的技術骨幹,是公司工會委派到外協隊伍的“兼職工會指導員”。在協助分廠黨政工領導抓好外協隊伍管理和維護穩定工作之餘,她將大量的精力傾注在電焊工培訓上。20xx年以來,她先後組織分廠電焊工培訓8次,講解和傳授熔透焊、角縫焊、立焊工藝工法和操作要領;參與解決了銅陵橋橋門架拼裝焊接中工位工法不確定、整體變形量大、焊縫返修率高以及黃岡橋公路橋面系大拼中各類焊接技術問題等17項現場難題;她還組織外協隊伍電焊工開展技能培訓3次,幫助外協隊伍解決了結構焊接工藝掌握不全面、焊接工件反變形問題。

王中美在攻克焊接難題和培養焊接人才中,不斷實現自身人生價值,她是電焊戰線上的拔尖技能人才,是廣大女職工的傑出代表,是一線員工對標學習的榜樣。

青年五四獎章心得體會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青年集體,是我國各族各界青年的優秀代表,是當代青年建功成才、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是全國廣大青年學習的榜樣。

頒獎儀式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往屆獲獎者代表修洪偉、韓笑,本屆獲獎者代表齊俊桐、趙晶晶,與共青團員代表、少先隊員代表共同向全國廣大團員青年發出倡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同人民一起奮鬥,同人民一起前進,同人民一起夢想,走在緊跟着黨、忠誠於黨的前列,走在愛崗敬業、報效祖國的前列,走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前列,勇做不愧於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用一生來踐行跟黨走的理想追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的指引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奮勇前行。

青年五四獎章先進事蹟有哪些

王立平在科技創新活動中踐行着科技工作者“創新為民”的科技價值觀。他認為,科學家一切創新工作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早年的學術交流經歷,讓王立平深刻感知到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他深刻理解了“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的含義。所以,他搞科學研究,絕不僅停留在研究機理和發表論文上,還積極的把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想方設法應用到產業提升和國家重大工程中。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產業發展和提升相關的核心能力提供應有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實現產業“創新”。

在實際崗位上,作為中科院海洋新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立平高度重視科研團隊建設。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相互滲透。研究內容涵蓋了多種理工類學科,又需用到文科類學科的工具。作為一位合格的團隊負責人,王立平不僅自己學術水平上“精、專、深”,還懂得兼顧統籌。尤其在重大工程攻關時,他的團隊優勢日益凸顯。他總會依據科研任務、國家需求和團隊成員情況,不斷調整和優化科研目標和團隊結構,把具體的科學研究工作和各類人才培養相結合,從不把科研目標和團隊成果作為晉升職稱或職務的資本。

目前,海洋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已在相關領域承擔了97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70多項重要課題。為跨海大橋鋼管樁防護、軍用和民用海洋工程裝備、深海鑽井平台、島礁建設安全保障裝備、海洋油污處理等研製了系列關鍵材料,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82人,包括院士1人,研究員17人。實驗室已和國內多家工程船舶、海洋塗料、及海洋工程裝備企業合作開展了海洋材料方面研究及產業化工作。為提升寧波市在我國乃至國際上海洋新材料領域的影響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嚴抓學術創新的同時,王立平非常重視科研團隊文化建設,努力建設良好的“創新生態”。他認為,團隊文化是“魂”,我們要為國家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才;再説只有團隊成員互相團結、信任、尊重、支持,才能發揮研究實力,做出有影響力的成績。現在,許多科研機構,追求研究的實際利益而不注重文化建設,雖然可能得到一時的成功,但並不長久。王立平想建立一支長期高效、有競爭力的團隊。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所有的團隊成員能在實驗室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研究生們“興意而來,滿載而歸”。為此,王立平也是做足了苦工。

為了調動科研人員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王立平像關注自己的未來一樣,真誠的為每一位成員謀發展。為了讓成員們拓寬視野,他幾乎每天都要為他們量身選取閲讀的文獻材料。他也經常幫助研究生處理一些生活上、學習上的瑣事。他鼓勵研究生們發揮創新思維,在老師們研究的基礎上,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一直將“以人為本”掛在嘴邊,扮演着實驗室的“大家長”的角色,幫助團隊形成“家”的凝聚力,增強團隊的無限創新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wusi/67w7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