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光棍節 >

光棍在城鄉有什麼區別

光棍在城鄉有什麼區別

在當代社會卻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很多適婚人羣並沒有找到結婚伴侶的現象,通常我們稱這種人羣為光棍。那麼其實在城市與鄉村,光棍現象是有差異的

光棍在城鄉有什麼區別

光棍在城鄉有什麼區別

光棍現象城鄉差異淺析

婚姻生活是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在當代社會卻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很多適婚人羣並沒有找到結婚伴侶的現象,通常我們稱這種人羣為光棍。近年來,對這一人羣又有一個新的稱呼--"剩男剩女"。在中國社會裏,由於城鄉地域的差異,光棍現象的表現,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都表現出很大的不同。

第一,光棍現象表現特點的城鄉差異

在農村光棍基本上是它的本意。這些光棍在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差,如經濟條件差的男性,沒有能力結婚。相貌不佳,或有殘疾等,光棍受文化水平低,由於自身素質和技術能力的限制,不能夠正常的融入社會。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貧困。由於貧困所以沒有女性願意嫁給他們。而且越是在偏遠貧窮的農村光棍的數量就越多,甚至出現了光棍村。如湘南水村是一個不到600人的村落,卻有近30名、占人口總數5 %的光棍。而在水村二組,多達5個光棍,而這個組只有30 多户人家,就是説每6户人家就有1個光棍漢。而在城市雖然較下層的人羣也有和農村相同的現象但是主要的表現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城市對光棍的稱呼就有一定的改變,我們一般稱他們為"剩男剩女"。在城市"女光棍"--"剩女"所佔的比例比較大,而且是越優秀,各方面條件越好的女性單身的越多,這一點和農村的光棍現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第二,光棍現象成因的城鄉差異

一、影響農村光棍現象的因素有很多

(一)由於經濟的落後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傳統的生育觀念導致的對男孩的偏好,由此而帶來的性別比失調和由失調引起的婚姻擠壓是光棍村出現的根本原因。1980年我國出生性別比達到107.4,出生性別比一直在107以上。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上升到111.3,1994年達到116.3,20xx年全國人口普查時到達119072,而最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則是118.06 。這一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了國際社會公認103-107的正常值。而有些光棍村地區甚至達到 了181.11。

(二)由於現階段我國正處於一個變革和轉型的時期,大量女性擺脱傳統的束縛也外出打工。這就導致了農村地區女性更少。研究人口流動的原因方面,人口學上最重要的宏觀理論是"推拉理論"。首先提出這一理論的是巴格內( e )。他認為,人口流動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條件,流入地的那些有利於改善生活條件的因素就成為拉力,而流出地的不利的生活條件就是推力。人口流動就由這兩股力量前拉後推所決定。大量女青年選擇外出務工,是因為城市的經濟、文化、社會存在着吸引力,外出務工能夠提高她們的生活水平。而其所在的農村地區的貧窮落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文化環境的差別就成了女性流動的推力

(三)一些偏遠地區由於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方便、貧窮落後就很容易形成光棍村。由於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光棍村大都比較貧窮落後。由於這些地區的貧困,造成適婚女性大多不願嫁入這些地區,因此光棍就越來越多。

(四)光棍羣體自身具有的素質和長久以來形成的文化。

二、影響城市光棍--"剩男剩女"的因素則表現出很大的不同

(一)主觀的擇偶標準造成的擇偶"落差"。 人們總是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的教育、宗教、社會階級以及價值觀等相近的異性為配偶,學術界稱此為"同類匹配"理論,相當一部分擁有高學歷且收入不菲的大齡知識女性,都認同這種觀點。但對男性精英們而言,最令他們心動的往往並不是女性的事業,而是她們温柔體貼的品性與嬌好的容貌。一個總的趨勢是:男性越來越重視女性的容貌,而女性對男性的容貌要求已經遠遠落後於對經濟條件、人品、學歷方面的要求。"男性與女性擇偶的標準與要求相差較大,男性一般往下找,而女性則是往上找。但問題是,符合標準的男士更願意去找個比她年輕漂亮的,男性普遍不要求女方有太高的學歷,否則會覺得自己有壓力。"這樣雙方的期望與要求就出現了"落差"。

(二)經濟原因。從20xx年起,房價的波動,對女性擇偶標準產生了重大影響,"有車有房"已成對伴侶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結婚成本,很多年輕人只好選擇晚婚。

(三)工作忙碌。隨着競爭壓力的增加,白領生活圈子逐漸縮小,工作日趨忙碌,影響了情感的發展。

(四)網絡文化。隨着網絡的普及,認識人變得更容易,反而增加了彼此的警惕性和距離感,由於再認識一個人的成本降低了,所以拒絕一個人也變得更容易,使情感深度發展的風險增加,此外,網絡可替代正常社會生活的部分交往需求,令現代人更易自我封閉,成為"宅男"、"宅女",這加劇了"剩"的困局。

單身潮的歷史

發展趨勢

1950年-1953年特徵:男性"困難户"居多標誌: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佈革命年代,很多人無暇顧及個人問題,還有一部分人是遵從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但並沒有和伴侶共同生活,只有形式婚姻。1950年5月,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佈,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國的離婚潮,那時的離婚率與現在相比都是最高的。

1980年前後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特徵:城市女青年過剩標誌:知識青年返城上世紀70年代末,第二次單身潮來襲--大批"知識青年"返城,城市裏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齡單身青年。特殊歷史原因導致一批青年人單身,其中主要的還是女性。因為很多男知青在下鄉時接受了當地的女青年,戀愛成家。可從大城市來的女青年卻很難接受當地的男青年,寧肯單身也不願"下嫁"。1984年,有關部門甚至還專門召開過一次會議,討論30歲以上未婚青年問題。

21世紀初特徵:從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越優秀越單身標誌:形形色色的婚介所、單身俱樂部、酒吧交友、單身旅遊團大量湧現相對於前兩次"單身潮",沒有人再把如今的"單身問題"稱之為一種危機。更沒有政府組織專門為如今的單身男女來"解決問題"。如今單身潮中的主角是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二十七八到三十七八歲,收入頗豐,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單身,越來越成為個人的一種價值趨向,一種生活選擇,而並不是"自身條件困難"。

標籤: 光棍 城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guanggun/nlzk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