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及賞析(通用3篇)

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及賞析(通用3篇)

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及賞析 篇1

《競渡詩》

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及賞析(通用3篇)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賞析:“競渡”就是現在賽龍舟活動的前身。為了衡量競渡的勝負,唐人創造了“錦標”的比賽制度,指在龍舟劃到終點的時候,以搶奪浮標來判斷勝負,搶得頭標的人就是比賽的冠軍,鼓聲擂動,船隻齊發,爭先恐後,驚嚇得水鳥亂飛,只為奪得錦標。

《競渡歌(節選)》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賞析:這首詩是寫“競渡”的名篇,把競渡活動寫得最為傳神,洋洋灑灑幾十字,把競渡的激烈場面、圍觀的喧囂氛圍描寫得淋漓盡致。

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及賞析 篇2

《端午日》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賞析:“艾符”指艾草和驅邪符,端午日掛在門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飲用以養生,古人有端午節飲菖蒲酒的習俗。少年逢節日自然歡愉,老了卻多感慨,不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閒聊天下太平。白髮日漸增多,石榴花年年應節而開,紅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歎千年之中,聖賢和蠢人同歸黃土,有多少人湮沒無聞,又有幾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賞析:端午節起源的一種説法是為了紀念屈原。詩人感歎屈原作為忠誠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及賞析 篇3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賞析: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説“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賞析:唐代人將五色絲線編織成帶,佩在身上,稱為“長命縷”或者“續命縷”,所以説“長絲續命人”。而“九子粽”源於九子蒲(一種蒲草),“粽子”又與“種子”諧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葉包裹粽子,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願。“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説的是唐代皇帝會在端午節召請羣臣宴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uanwu/9yv7k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