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有關過年的回憶隨筆:兒時的過年

有關過年的回憶隨筆:兒時的過年

編者按: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是最開心最期盼的時候,《兒時的過年》回憶了作者孩提時代的過年熱鬧景象。

有關過年的回憶隨筆:兒時的過年

兒時的過年,記憶最深的是小孩的放鞭炮以及大人的醉酒。

孩子放鞭炮的渴望是從臘月廿三小年開始的,因為在小年的晚上,在吃餃子之前,是要放鞭炮的。那時家境貧窮,放鞭炮不像別的富裕人家一長掛一長掛幾千響上萬響的,我家買的是小掛鞭,七分錢一掛的那種,一盒是十掛,買一盒足夠燃放整個過年,甚至連三十上午上墳祭祀放的鞭也有了。

由於對鞭炮太過渴望,所以往往會偷偷地私藏一掛,然後躲在一個沒人的地方,小心翼翼的將小掛鞭拆散了,成了一個個單一的小炮。找一個土坯牆縫或者枯樹皮縫,放一個小炮在裏面,然後擦一根火柴點燃小炮的引線,迅速躲開,捂着腦袋眼睛斜盯着引線呲呲的燃燒,最後砰的一聲炸響。在小炮火藥味還未散盡之前,急忙跑過去,查看被小炮炸崩的痕跡。放炮的過程很刺激的,當然也很享受整個過程。

燃放鞭炮對於小男孩來説無疑是一項勇敢的活動,整個過程要求心理素質絕對過硬,從點燃到爆炸,雖然時間很短,但絕對刺激,這也許是男孩子天生的一種愛冒險愛刺激的一種體現吧!至於最後“呯”的一聲炸響,那是對整個刺激活動達到高潮的快感體驗,那是一瞬間的享受。

膽子再大一點的,敢用手捏着鞭炮,點燃後迅速扔掉,這個不僅需要一定的膽量,而且還需要一定的反應速度,稍微遲疑,就有可能還沒扔出去就炸響了。這個危險係數太高,我不敢,也從未試過。

大年七年級早上,作為一個男孩子,最急迫的是穿衣蹬鞋,跑向昨晚放鞭炮的鄰居院子裏,在一地紅色的炮屑裏,尋找那些還沒炸響的仍然帶着引線的小炮,還有那些引線着完了沒有炸響的啞炮。

撿回的那些帶引線的小炮,自然十分高興,也十分珍惜。大部分引線都燃燒過,因此引線的長度就不是很長,燃放這些小炮需要更大的膽量,往往點着後剛轉身就響了。那些沒有引線的啞炮,則有多種玩法,一種是從中折斷,露出黑色的火藥以及被黑色火藥包圍的若隱若現的引線,擦一根火柴點燃後,啞炮就會冒出一股黑煙,並伴隨呲呲的火花,我們叫“呲花”;第二種玩法就有些情趣,還是將啞炮從中折斷,露出黑色的火藥,然後拿一個帶有引線的小炮,將引線卡在啞炮的折斷處,然後再伸直啞炮,將露出的引線點燃,會先看到啞炮的呲花過程,接着就是“啪”的一聲小炮的炸響。我們管這種玩法叫“老婆ML”,(後兩個字土話發音實在是不雅,但比較形象,估計發明這種叫法的人想象力亦是十分豐富的。);還有一種玩法就比較冒險,還是將啞炮從中折斷,露出黑色火藥,點燃後,啞炮會呲花,然後迅速將正在呲花的啞炮對準錶面較為平整的土牆,啞炮會炸響。我看別人玩過,沒事,心裏也癢癢,就嘗試了一次,誰知啞炮的威力還是很大的,疼得我嗷嗷直叫,手指頭由麻變疼,疼的呲牙咧嘴很長時間,這種錐心疼的教訓讓我再也沒有第二次嘗試的勇氣。

燃放小炮的遊戲有時也會做些惡作劇,比如把小炮插在一堆牛糞上,或者插在溝邊裏的淤泥裏,點燃後迅速跑開,往往跑得最慢的那個就成了個倒黴蛋,衣服上難免會出現斑斑點點的牛糞或是泥點。但是,這期間的快樂要遠遠大於被家長大人訓斥責罵所受的委屈。

談到老家人的酒文化,那可是歷史淵源。似乎在河南每到一個地方,都對酒有一種神聖的崇拜,以至於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老人過壽、小孩滿月、親戚走動、好友相聚等等都要整上幾兩。老家人喝酒特講究,講究從坐席分配就開始了,長輩或主要人員要坐“上霸位”(音shang ba wei),以示晚輩對長輩或者下級對上級的尊重;二是還要請一個或者多個陪酒的,因為一個是主家怕酒量有限陪不了客人,二個是顯得氣氛更加隆重熱烈;三是喝酒必弄一桌子菜,涼的熱的素的葷的油炸的清蒸的天上飛的水裏遊的長翅膀的長腿的滿滿一大桌子,還有什麼幾個盤子幾個碗的。在如此隆重的酒場氛圍下,想不喝多都很難,所以,不管酒量大與小,往往都是不醉不罷休,最後沉醉而歸。

我家就在街南頭的寨外,那裏是平氏街通往湖北南山方向唯一通道,大過年八年級開始,每天吃過午飯後半晌,不管是從平氏街到南山的還是南山到平氏街走親戚的,都已是滿肚酒菜。和煦的日光暖洋洋的照耀在南寨外的那條土路上,土路兩邊是田地,麥苗已是綠油油一片。那時的交通工具最好的也就是一輛二八自行車,很多人都是走路的,不管是從南往北的還是從北往南的,出現的身影大都是搖搖晃晃的,不時出現走着走着人仰車翻倒在路邊的地溝裏的。那個場景是很有趣也很壯觀的,路旁地埂邊東倒西歪的很多,不過這些醉酒的人,在躺地一會兒後(時間有長有短),待清醒之後,繼續或騎車或推車或走路,踉踉蹌蹌歪歪扭扭一步三晃滿身泥土,總能回到家的。

現在想想,那時人們喝的酒應該都是純糧食釀造的酒,估計還沒有發明出酒精勾兑這等“現代技術活”。

説起老家喝酒必整幾個菜的隆重場景,這個和山西有着天壤之別。剛來山西那時,着實不太適應,皆因晉人喝酒不像河南人那麼講究,一碗白開水就代替了。三倆朋友小聚,一瓶汾酒,兩碗白水,三個酒杯,哥倆好五魁首就開始了,三下五去二丁玲桄榔,一瓶幹完。這種喝酒方式也確實能鍛鍊人的酒量,記得有一年回老家,照晉人喝酒方法和老同學繩老五等喝酒,竟然把他們嚇得不行,半路有一哥們借上廁所之際溜跑了。

居住的城市今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沒有了往年的鞭炮齊鳴的喧囂,自然也看不到燃放後的滿地紅紙屑,也聞不到鞭炮燃放後熟悉好聞的火藥味(我喜歡聞兩種特別的味道,汽油揮發的味道以及擦火柴或者燃放鞭炮的味道),感覺年味淡了很多。

古人説好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沒有了“爆竹一聲”;説好的“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裏,舊事驚心憶夢中。”沒有了“火樹銀花”;説好的“火樹繒山鳳闕前,皇都美景屬新年。 煙花並作長春國,日月潛移不夜天。”沒有了“煙花火樹”;更不要説“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了。城裏人都説過年不如回農村老家,這話看來是對的,想必老家過年的味道要比這城市裏濃的多吧!

隨着年歲漸長,前些年縱橫江湖練就的那一點小酒量,現在也發揮應用的少多了。一是因為經常開車,本着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原則,自然很多場合也就免喝了;二是隨着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本着對家人對他人對自己負責的原則,酒場也儘量控制。如此這般,酒量日復一日漸弱,很多時候只是自己淺酌一杯即可,既滿足喝酒的慾望,又達到了酒後的飄飄然之狀態,這樣也好!

作者|良子

公眾號:良子寫作

標籤: 隨筆 回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qxo7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