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哈薩克族春節是怎麼過的

哈薩克族春節是怎麼過的

我國國民都是很注重傳統節日的,可能因為地域差異,各地和各民族間的傳統節日有些不同,但對待節日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哈薩克族的春節,歡迎大家閲讀。

哈薩克族春節是怎麼過的

哈薩克族春節是怎麼過的?

“納吾魯孜”來自波斯語,是“年頭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説按照哈薩克族的古代曆法,這個節日表明新年出街來臨。納吾魯孜節,即哈薩克族春節,“納吾魯孜節”哈薩克語為“辭舊迎新”之意,按照哈薩克族的古代曆法,這個節日表明新年春節來臨了,哈薩克族人民將從這一天開始的月份叫做“納吾魯孜”。

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種用小麥、小米、大米、面、鹽、肉、奶子7種食品做成的“納吾魯孜”飯。這種飯香味撲鼻,鹹淡適宜,營養豐富。人們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互相登門祝賀,主人要用親手製作的那吾熱孜飯招待客人,飯後,人們盡情歡唱、歌舞、做遊戲。

在納吾魯孜節裏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等混合煮成“庫吉”(稀粥)。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牧民認為:“如果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放走客人,是奇恥大辱。”若有貴客,主人先將羊牽到客人面前,並伸出雙手對客人説:“請允許吧。”取得客人應諾後,才將羊屠宰。如果客人謙謝,主人便反覆説服客人,直到客人默許為止。十分尊貴的客人或許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

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餐後飲茶,也很講究禮儀。當客人飲茶時,多是女主人跪坐倒茶。

為了送舊迎新,預示豐收,人們不僅吃“納吾魯孜”飯,還要食用珍藏過冬的馬肋條灌腸、馬肥腸、馬碎肉灌腸、馬脖肉、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類等。在這一天,人們成羣結隊地從一個阿烏勒到另一個阿馬勒,走家串户,吃“納吾魯孜”飯,唱“納吾魯孜”歌,互相擁抱、祝賀新年。在節日期間,還要開展各種體育娛樂活動,有牧民們喜愛的繞口令、猜謎語、彈唱、對唱、摔跤等。

春節的各地差異

大陸規定的“春節法定假日”為農曆正月七年級至九年級(1日至3日)三天。儘管如此,很多地方(特別是非國有單位)還是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中國周邊國家,如韓國,韓語為“Seollal ”(韓語“新的一年”的意思),法定假日;越南,稱“元旦”,這一假日的法定時間和中國相同,也是七年級至九年級。雖然各國稱謂不盡一樣,但是習俗差不多。

春節的飲食差異

年糕是漢字文化圈各地皆有的賀年食品,但各地的年糕皆有自己的特色,不盡相同。中國北方流行吃餃子,中國南方、琉球則會吃湯圓。中國南方還有油角、煎堆等賀年食品。中國、朝鮮立春會吃春盤,又稱五辛盤,春捲就是春盤演變而成。四川、江蘇等中國南方地區及越南北部要包粽子,稱年粽。在中國南方、台灣、港澳、越南,人們會把糖果放於全盒內,擺放在客廳。

除小吃之外,人們每餐都會有豐富的年菜,帶有吉祥意味。

標籤: 哈薩克族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m7q3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