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重陽節 >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

重陽佳節,對於我國意義甚重,寓意深遠,你知道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1、飲重陽酒、菊花酒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説法,一説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説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説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繫,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閒居》詩序中寫到:“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云:“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緊密聯繫。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樑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綵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2、登高嘯詠、羣聚宴飲

登高是重陽節的典型習俗,無論是驅邪祈壽還是宴飲狂歡,古人過重陽節一般都將其和登高這一習俗緊密結合在一起。登高是一項古老的活動,它首要的是和先民的狩獵、採集等活動有關,後來慢慢地與人類關於祭祀、山神崇拜、登高避禍、登高升仙等認識或活動發生聯繫,從而賦予登高一種特殊含義。

3、重陽騎射、重陽競射

先秦九月舉行大規模田獵和軍事操練的習俗,在漢代以後也得到流傳。據《南齊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閲軍隊的日期——而這可能就是後世“沙場秋點兵”的起源。[12]而後世流行的重陽糕相傳就是當年發給士兵乾糧的遺制。到了唐代,“重陽騎射”發展成“重陽競射”,成為唐宋時期一項重要的重陽節競技習俗,據説當時的王公貴族都樂此不疲。

4、重陽食糕

重陽食糕不是重陽節的代表性習俗,但在重陽節的發展歷史上還是有其一定地位。糕是一種食品形式,主要是由稻米粉或粟米粉蒸成,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重陽節的起源和九月祭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重陽食糕也就自然形成。古代稱糕為餌,無論是糕還是餌,古人都賦予其吉祥的含義,一是避邪,《西京雜記》説:“食蓬餌以祓妖邪”;二是“糕”“高”同音,古人以此寓意吉祥,有的還在糕上裝點小鹿、獅子等圖案,放上棗、慄等食物或者插上棋子表示各種良好的寓意。

現代重陽節介紹

隨着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作為農耕文化產物的重陽節已逐漸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它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面臨着諸多危機。今天,重陽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雖然仍舊存在,但其核心的習俗已經很少能見到。今天的人們很少為驅邪祈壽去“插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或者説自己釀酒;即使大家很喜歡的登高活動,也已經不再是重陽節的專有名號。因此重陽節在現代社會中不斷被弱化和邊緣化是必然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ongyang/k8gq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