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五百字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五百字

“登高”是重陽節最重要的活動。九九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九九重陽節的來歷五百字,希望能夠幫到您!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五百字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五百字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説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説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説:“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説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習俗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古人有兩種説法:

其一是説源於對山神的敬畏,人們為了免除災害。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裏一定要上山遊玩、祭拜山神。

另一個説法是:登高的傳統從“小秋收”演變而來。重陽節天氣涼爽,這段時間農忙已畢,農民們相對比較空閒,便上山摘野果、藥材,順便登高望遠、飲酒作樂。

重陽節俗

賞菊、飲菊酒

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農曆九月俗稱“菊月”,重陽節也叫“菊花節”。從三國魏晉以來,風流的古人喜歡在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好不快活。

重陽節當天還要喝菊花酒,因為菊花又名“延壽客”,是長壽的象徵。晉代陶淵明説過,“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人釀菊酒,會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釀酒的糧食中一齊發酵,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飲菊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重陽當天喝,還有延年益壽的好兆頭。

重陽節俗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在這一天寫的。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嫩時呈黃色,在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温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的葉子和根葉還可驅蟲去濕、逐風邪。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求吉,因此茱萸又號“辟邪翁”。重陽佩茱萸,和端午節用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辟邪。

重陽節俗

吃重陽糕

“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因此重陽糕受到人們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常見的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依照傳統,九月九日天明時,父母會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698x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