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重陽節 >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説到重陽節,很多人就會想起一句古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很多人對重陽節最深的印象就是插茱萸。那麼,為什麼重陽節要插茱萸?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藥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記述了這一情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唐時重陽節登高茱萸插頭習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誌,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庸人張説《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詩云:“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從節俗的原始意義看,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應該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隨着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終蓋過廠“辟邪翁”(茱萸)。

重陽節除了插茱萸還要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黴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茱萸簡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

山茱萸之果實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温,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脱、健胃壯陽等功能,中醫常用以治療腰膝痠痛、眩暈、耳鳴、遺精、尿頻、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症。茱萸還是中成藥知柏地黃丸、益明地黃丸、愛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藥。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利尿、降壓、防癌作用。

遍插茱萸的重陽節,你插對了麼?

重陽節將至,又到了該插茱萸的時節。説到茱萸,你真的知道該插什麼嗎?

山茱萸?錯!

蜜茱萸?錯!

草茱萸?錯!

茶茱萸?這個茱萸?那個茱萸?都不是!

真正該插的應該是吳茱萸哦:

不過,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説明古人到底用的是吳茱萸還是食茱萸(椿葉花椒),所以,要是插食茱萸也勉強算對吧。

標籤: 茱萸 重陽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ongyang/4x7j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