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範文五篇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範文五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範文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地方誌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地方誌事業的新輝煌。廣大地方誌工作者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真實客觀全面地記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生動歷程。

新時代地方誌事業具有新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廣大地方誌工作者提出新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廣大地方誌工作者面臨新任務、新使命,亟須深入探索並着力實踐全國地方誌事業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的具體內涵。

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依法治志。xxxx指出:“我們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地方誌事業蓬勃發展離不開法治保障。縱觀地方誌事業發展史,地方誌法治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依令修志階段、依法修志階段、依法治志階段。依法治志是在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內涵與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國在地方誌事業中的重要體現。

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圍繞黨和國家利益、經濟社會發展、以人民為中心三個方面開拓創新。在圍繞黨和國家利益開拓創新方面,舉行南海主權與地方誌論壇,啟動《中國南海志》《三沙市志》編纂,啟動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項目《中國抗日戰爭志》及地方抗日戰爭志編纂工作等;在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開拓創新方面,啟動中國名山志、中國名水志、中國名街志等文化工程等;在圍繞以人民為中心開拓創新方面,啟動中國名鎮志、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謀劃編纂社區志、居民小區志,建立村史館、村情網等,拍攝中國影像方誌、中國影像志·名鎮名村系列影像志等,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在地方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地方誌走進千家萬户。

圍繞文化自信,提出方誌文化自信。強化中華文化自信,方誌文化自信的提出是時代必然。方誌文化自信的提出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是根植於方誌文化民族性、地域性、包容性、功能性、資料性、權威性中的基本屬性。方誌文化自信作為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而豐富的內涵,是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主體層面對方誌文化確信和肯定的穩定心理特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大背景下,提出建立方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

圍繞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倡導方誌人應樹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方誌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實現省省、市市、縣縣有志有鑑的“兩全目標”,實現世界文化創舉;在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0xx年即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際,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志,實現省市縣三級志書,鄉鎮志、村志、社區志、小區志和地方綜合年鑑全覆蓋。

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中華文化傳承不輟的重要原因就是有史志文獻把中華文明的文脈一代代記載下來。xxxx指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地方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承擔着教化育人的重要功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強調:“加強黨史國史及相關檔案編修,做好地方史志編纂工作,鞏固中華文明探源成果,正確反映中華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地方誌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地方誌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挖掘地方誌精髓,主動作為,勇於擔當,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為堅定文化自信作出方誌人的貢獻

地方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與“魂”,是世界歷史文化長河中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傳承方式。在歷經20xx多年綿延不斷的地方誌編修中,培育形成的方誌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獨具特色,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説,方誌文化表現了中華文化的本質特徵和根本屬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文化的豐富滋養。

xxxx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在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各個方面、在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方誌文化應自覺起到引領和帶頭作用,廣大地方誌工作者要立足本職、主動作為,為堅定文化自信作出自己的貢獻。

記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生動進程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xxxx強調要“聞雞起舞,登高望遠,擼起袖子加油幹,繼續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進發,繼續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發”。廣大地方誌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記錄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地方誌工作要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開啟新徵程,奮力實現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動地方誌從一項工作向一項事業轉型升級,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志”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志”禮。

【思想宣傳範文】二

xxxx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從歷史的維度全面深入地認識這一重大論斷,不僅有助於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有助於增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奉獻意識。

從中華民族發展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表明中國愈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歷史上長期位居領先地位。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列強的崛起和入侵、中國封建統治的腐敗與無能,中國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昔日的泱泱大國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遭受山河破碎的欺辱,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為了國家的獨立、人民的解放,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進行了氣壯山河的鬥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華章,但最終都以失敗結束。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國不僅發生翻天覆地的滄桑鉅變,而且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世界影響大大增強。在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關係上,中國愈加主動有為,成為國際社會不容忽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這些充分顯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一步步地成為現實。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徹底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態,結束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的特權和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實現了從封建專制統治到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性轉變。人民羣眾擺脱了受壓迫受欺辱的局面,以昂揚的姿態成為國家的主人。經過60多年的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40年的發展,中國不僅生產力狀況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而且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均進入世界前列,使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僅實現了經濟體制轉型和經濟飛速發展,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温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而且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生態文明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這些都説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新的歷史性飛躍,進入由富到強的新的歷史時代,開啟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

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強大生命力。1520xx年英國人莫爾的《烏托邦》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描繪了人類對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的憧憬。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系統闡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標誌着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使社會主義實現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也開啟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170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取得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歷史性飛躍,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基本面貌和歷史進程。但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也經歷了許多曲折,出現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慘痛的教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在世界舞台高高揚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與巨大成就,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耀眼明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必然趨勢和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智慧。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歷史,走向國泰民安、繁榮富強是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但人類社會的歷史又不是平穩發展的歷史,始終充滿了血腥與暴力、停滯與重挫。尤其是進入近代社會以來,資本主義在推動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創造巨大物質財富從而使整個世界連為一體的同時,也使資本主義的內在痼疾充分暴露,使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國家的依附性增強。二戰後發展中國家政治上紛紛獨立,開啟了現代化建設之路,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實現整個人類社會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既堅持獨立自主,又積極地融入國際社會,探索出一條道路愈加廣闊、理論愈加豐富、制度不斷創新、文化不斷髮展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事務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探索出一條有別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之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航,用雄辯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實現快速發展又希望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保持獨立自主性的國家提供了新選擇,尤其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為解決世界上覆雜多樣的社會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思想宣傳範文】三

“紅船精神”昭示了我們共產黨人奮鬥的初心,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法寶,我們要代代相傳。20xx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個非同尋常之年,弘揚“紅船精神”,對於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意義非凡。

“紅船精神”是立黨治黨的法寶

一個大黨誕生於一條小船。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紅船出發,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京,由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無論是戰亂頻繁、民族危亡的建黨初期,還是在困難重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抑或是物質貧乏、思想理論亟待正本清源的改革開放初期,“紅船精神”總是引領、鞭策我們黨不斷開拓創新,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紅船精神”更是鼓舞我們黨勇立時代潮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從“打鐵還需自身硬”到“打鐵必須自身硬”,不斷凸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關乎全局、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説,“紅船精神”不僅劃破了夜空,更點亮了漫天星斗,不斷引領、激勵、推動我們黨發展壯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紅船精神”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堅定步伐。

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為理想而頑強拼搏的奮鬥史。“紅船精神”是推動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貫穿着我們黨從孕育到誕生、從稚嫩到成熟、從弱小到偉大的全過程。紅船上誕生的50多人的小黨,今天已發展成為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靠的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當前,全面從嚴治党進入新階段。xxxx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着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

這意味着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更需要“紅船精神”的鼓舞和鞭策。只有堅定理想信念,併為之砥礪奮進,我們黨才能統攬“四個偉大”全局,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勝利。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97年來,我們黨承載着紅船的意願,在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無論強大還是弱小,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依水行舟、風雨與共,始終是為着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這是我們黨成功的祕訣,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黨的xx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脱離羣眾的作風和行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做到人民羣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取得了人民羣眾滿意的實效,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紅船精神”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精神動力

黨的xx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從嚴治党進入新階段。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對於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紅船精神”激勵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的十九大在黨建方面的最大創新是首次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並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凸顯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人民羣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人民屬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屬性,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紅船精神”強調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正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歷史迴應,指出了政治建設的政治屬性和政治立場的關鍵問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自在紅船上誕生之日起,黨始終為人民而幹革命、搞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始終與人民同舟共濟、生死與共,為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產主義崇高事業而不懈奮鬥。我們必須繼續發揚“紅船精神”,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紅船精神”激勵我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靈魂和主線,是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的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建設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首要任務就是堅定理想信念,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但絕非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必然面臨各種艱險和重重考驗。“紅船精神”告訴我們,沒有堅定不移的理想和忠貞不渝的信念,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就難以實現“四個偉大”的宏圖偉業。我們必須堅持和發揚“紅船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兒,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紅船精神”激勵我們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是實現偉大夢想、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多變,我們黨肩負的使命和任務的艱鉅性前所未有,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的複雜性前所未有,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的嚴峻性也前所未有。“紅船精神”啟示我們,在歷史發展的生動實踐中,我們不能抱令守律、固步自封,必須自我革命、自我超越,以創新精神不斷推進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敢於自我改革、自我突破,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意志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於把握了長期執政的基本要求。堅持和發揚“紅船精神”,以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着力點,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就能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實現黨的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使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和無限的創造活力,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持續躍升。

弘揚“紅船精神”,努力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總目標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如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如何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是新時代黨建的重要課題。我們要把“紅船精神”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貫穿於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努力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總目標,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弘揚首創精神,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是我們黨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進入新時代,我們將迎來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歷史節點,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黨必須實現創新本領升級。要有創新的思維。世界在變化,中國在變化,我們黨也在變化。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進一步提高對創新思維的認識,不斷培育與時俱進、知難而進、突破上進的科學思維,讓創新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使我們黨永葆生機和活力。要有創新的勇氣。20xx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就是將改革進行到底。我們必須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鬥爭精神,保持鋭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要有創新的方法。我們要保持前瞻視野、探索動能和創新鋭力,善於運用知識遷移能力,以及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更好地肩負起“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弘揚奮鬥精神,把黨建設成為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支柱,是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保證。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真誠信仰馬克思主義,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不斷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全體黨員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樑。要百折不撓。要充分認識到黨的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堅韌不拔,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善於解決問題,堅決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心骨。要艱苦奮鬥。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越激流、涉險灘,矢志不移推動黨和人民事業闊步前進。

弘揚奉獻精神,把黨建設成為人民衷心擁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凝鑄“紅船精神”意願,也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的具體闡述。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要牢記初心和使命。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是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從人民羣眾關心的事情做起。着力解決好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解決好聯繫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切實做到思想上尊重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工作上凝聚羣眾、行動上服務羣眾,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要持之以恆推進正風肅紀。凡是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解決好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羣眾基礎,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黨建全過程。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我們要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綻放新的時代光芒,激勵和鼓舞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思想宣傳範文】四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黨的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xxxx強調,要把我們黨建設好,必須抓住“關鍵少數”。必須做到信念過硬,帶頭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必須做到政治過硬,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思想政治上講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行動實踐上講維護黨中央權威、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必須做到責任過硬,樹立正確政績觀,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必須做到能力過硬,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全面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做到作風過硬,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實意向人民學習中拓展工作視野、豐富工作經驗、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水平,在傾聽人民呼聲、虛心接受人民監督中自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教育,在服務人民中不斷完善自己,持之以恆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久久為功祛除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這“五個過硬”的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自我革命、自我激勵、自我完善的決心和勇氣,吹響了鍛造新時代合格“答卷人”的號角。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和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創造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堅守理想、團結統一、敢於勝利、奮鬥犧牲、開拓創新、人民至上等都是其關鍵詞。建設“五個過硬”幹部隊伍,應當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從紅色文化汲取營養和動力。

1.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守是紅色文化的靈魂,是共產黨人信念過硬的集中體現

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動力,藴含着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願景,民族的興衰與輝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97年來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英勇奮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革命先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李大釗臨刑前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夏明翰在刑場上留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麗詩篇。據統計,從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達370萬人,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始終站在反對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鬥爭的最前線,吃苦在前,犧牲在前。同樣,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改革開放時期先後湧現出了雷鋒、王進喜、錢學森、谷文昌、甘祖昌等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無私奉獻,正是因為堅定的理想信念。開國少將甘祖昌辭官務農,帶領鄉親們艱苦創業,改變家鄉面貌,並把工資收入的大部分用在家鄉建設上。面對一些人的不解,甘祖昌回答:“我們幹革命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xxxx指出,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學習紅色文化,可以使廣大黨員幹部深刻理解“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含義,不斷增強堅定理想信念的主動性自覺性,自覺補足精神之鈣,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襲,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學習紅色文化,還可以認清遠大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把理想信念落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實際行動,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努力奮鬥。

2.忠誠於黨、維護黨中央權威是紅色文化的內核,是共產黨人政治過硬的集中體現

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忠誠鐫刻在了黨旗上。以遵義會議召開為標誌,黨的成熟的領導集體和核心從這裏開始逐步形成,我們黨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當鄧小平同志的女兒毛毛問父親長征的時候都幹了些什麼工作時,他回答:“跟着走!”“跟着走”就是跟着中央的正確路線走。正是因為堅定跟黨走,中國革命和建設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走出了困難,走過了絕境,從勝利走向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明確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xxxx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學習紅色文化,可以使廣大黨員幹部像革命先輩一樣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恪守政治立場,保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曲直;學習紅色文化,要對黨絕對忠誠,始終愛黨、信黨、護黨、為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3.勇於擔當、敢於勝利是紅色文化的精髓,是共產黨人責任過硬的生動詮釋

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地肩負起這一歷史重任。黨在成立初期奮力推動大革命的開展,大革命失敗後,面對敵人的屠刀,無數革命志士毫不畏懼、奮力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挽救了中國革命。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勇敢地舉起堅決抗戰的旗幟,點燃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火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順應人民意願和要求,領導人民經過3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鬥,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紅色文化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責任與擔當,刻印着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實踐與宏偉畫卷。xxxx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當前,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學習紅色文化,可以使廣大黨員幹部充分認識自己的使命、責任和擔當;可以從中國共產黨97年艱苦奮鬥的歷史中認識到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在緊要關頭能衝得上,在危險時刻能豁出去,敢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

4.敢為人先、敢闖新路是紅色文化的主題,是共產黨人能力過硬的鮮明寫照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欺凌,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以敢闖敢試、捨我其誰的勇氣和智慧,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歷經千辛萬苦不懈探索和不屈鬥爭都未能完成的事業,開闢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近現代中國的歷史以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中國共產黨在學習中誕生、發展、壯大。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新的複雜形勢,毛澤東同志提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他告誡全黨:“我們隊伍裏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中央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逐步構建了自上而下的學習制度,在全黨開展學習。xxxx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目標偉大、任務繁重、責任重大。這需要全黨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更好地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5.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至上是紅色文化的本質,是共產黨人作風過硬的生動體現

我們黨時刻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羣眾保持血肉聯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用“延安作風”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以良好的黨風影響和喚醒了民眾,贏得和凝聚了民心,老百姓用小米哺育了革命根據地,用小車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湧現出焦裕祿、甘祖昌、楊善洲、蘭輝等一批批作風純正的優秀共產黨員,時刻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間。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而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脱離羣眾。作風優良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要發揚光大,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xxxx指出:“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羣幹羣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學習紅色文化,可以使廣大黨員幹部深刻認識人民羣眾是黨的事業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加深對黨的事業與羣眾路線之間關係的認識,從紅色文化中培養羣眾觀點,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實意向人民學習中拓展工作視野、豐富工作經驗,在傾聽人民呼聲、虛心接受人民監督中自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教育,在服務人民中不斷完善自身。

xxxx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紅色文化集中體現了對黨員幹部“五個過硬”的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從紅色文化學習中汲取營養,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更好地帶領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思想宣傳範文】五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偉大歷史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40年櫛風沐雨、上下求索,改革開放這場偉大的“二次革命”,不僅改變了當代中國的命運,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撫今追昔、展望未來,必須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和實踐價值,堅定實行改革開放的決心,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

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實施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審視國內和國際發展大勢,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以發現其內在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研判和決策,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

改革開放是遵循歷史發展規律、化解社會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基本矛盾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貫穿於歷史發展的始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意味着社會主義社會同樣要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要化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在改革開放前突出地表現為經濟領域中計劃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實施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把握社會基本矛盾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做出的大膽調整和重大變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引入是為革除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釋放生產力發展潛能,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是順應民心、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黨的八大作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並確立了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中心任務。然而,由於對當時國內階級鬥爭形勢的誤判,社會主義建設一度偏離了發展生產力的主線。要求改善和提升生活水平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人民羣眾的改革呼聲日益高漲。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要完成思想上的撥亂反正,而且要確立科學的發展綱領。鄧小平同志特別強調,“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開放是關乎人心向背、關乎執政黨及社會主義中國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實施改革開放成為挽救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追趕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要求。20世紀60年代,依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及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迅速發展崛起。當世界各國在經濟領域大展拳腳、你追我趕之時,中國的經濟建設卻裹足不前。拒斥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使社會主義建設囿於孤立無援的發展“孤島”,錯失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期,長期處於停滯和徘徊的狀態。國內經濟的困頓萎靡與世界各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事實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行不通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社會主義要想在與資本主義的橫向比較中獲取優勢,中華民族要追趕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就必須實行改革開放,大膽吸收和借鑑資本主義的先進科技以及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資源和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階段。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承擔新時代歷史使命、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破解當前改革難題、承擔新時代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我們黨承載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xxxx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於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承擔這一歷史使命面臨着改革的現實難題。目前,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改的問題都已經改了,留下來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發展的問題要通過發展來解決,改革的問題也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化解。當前的改革,必然是一場“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攻堅戰,只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決心,將改革進行到底,才能真正走出改革深水區,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局勢繼續深刻變化: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全球經濟顯著失衡;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不斷抬頭,地區性衝突加劇;傳統型安全與非傳統性安全交織扭結。要求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模式,追求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聲越來越強。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們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在新時代條件下,更應該看到,世界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長期致力於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國要在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就要既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通過自身的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

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實踐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無可辯駁地表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了巨大的實踐價值。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奠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改革開放釋放的巨大能量,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在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民主法治制度不斷健全,文化領域體制機制逐步完善,民生領域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成果喜人。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彰顯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智慧和創新等優秀品質,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理論的科學性、制度的優越性、文化的先進性,在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上更為自信的中國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只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就能夠奪取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勝利。

改革開放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在改革開放中,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突破口,帶動政治、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全面革新,開闢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通過改革開放探索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將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相結合,將推動經濟基礎變革與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將開發國內市場與利用國外資源結合起來,既不需要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血腥掠奪和對外戰爭,也不需要依附於西方列強以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來換取現代化的成功。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使世界各國特別是尚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聚焦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回答了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性難題,打破了西方世界長期宣揚的現代化發展“一元論”神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40年來,中國共產黨紮根中國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創造性地回答了時代和實踐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共產黨人堅持邊實踐、邊思考、邊總結,將實踐所得上升為系統性的理論綱領,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系統性地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之問,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標籤: 範文 五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nx0r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