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

母親賣碗飥快有半年的時間了。年初,我們舉家遷往縣城,一家人租住在一間面積不大的民房裏。父親每天起早貪黑,風裏來,雨裏去,開着車往工地上送料。而習慣了一年四季忙碌的母親,一下子沒了事幹,反倒不自在了。母親根本閒不住,便想做點小買賣,一來掙點小錢補貼家用,二來給自己找個事做。於是,母親就跟人學蒸碗飥。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母親勤快聰慧,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掌握了蒸碗飥的要義和精髓,那一個個經母親製作而成,涼滑細嫩、清爽香辣的碗飥真讓人垂涎三尺。

這天,天還沒有放亮,母親便摸着黑在灶火上忙了起來。母親早早起來蒸碗飥,要到我所在的學校去買,天天如此,不曾中斷。

母親手腳麻利,做營生從不拖拖拉拉,一會功夫,一鍋碗飥就蒸出來了。碗飥的香氣沿着鍋沿,透過籠布,四散開來。我的眼睛、臉頰、額頭被碗飥的蒸汽打濕,還在睡夢中的我這個時候才猛然醒來。我聞着碗飥的氣味心裏就來氣,我討厭母親蒸碗飥,更反感母親去學校。我穿好衣服、洗漱完,徑直去了學校,我以賭氣不吃早飯來對抗母親。

在所有去學校的商販中,母親的生意是最好的。下課鈴響後,母親的攤點前就圍滿了學生。母親生意好,多半是因為母親的手工碗飥筋軟耐嚼,香醇可口,味道極好,加上母親為人謙遜,待人寬厚,語氣柔和。每次回來,母親的兩個籮筐都是空空的。

母親要蒸滿滿兩籮筐碗飥,在一個上午的時間裏,母親屋裏屋外,進進出出,沒有片刻休息時間。

離中午放學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母親將碗飥裝進籮筐裏,用扁擔挑起來,一隻手扶着扁擔,另一隻手提着醋酸湯汁,步履蹣跚地向學校走去。

通往學校的路,是一段不算很長的爬坡路,要持續爬幾個立坡,很考驗人身體協調性和腿上功夫。母親爬坡時,顯得特別吃力費勁,她既要保證扁擔的平衡,還不能將提在手裏的醋酸湯撒出來,這可真難為母親了。兩籮筐碗飥的重量壓在母親的肩頭,那滋味就像一根細繩緊扣在人的肉裏。母親走一步,退半步,邁着腿,繃着腰,彎着背,扭曲着臉,像是在山路上扭秧歌。那段山路,母親足足走了一個小時,全身被汗水澆了一遍。

爬完了山路,學校就在眼前,母親放下籮筐,粗聲喘着氣,時不時用袖子揩頭上的汗水。稍作休息,她便又擔着擔子向學校大門口走去。四周的土圪樑上那一朵朵粉紅色的打碗碗花迎風招搖着,打碗碗花是生命力與適應性極強的植物,它像極了生活中的母親,無論是嚴寒之冬還是希望之春,永遠以昂揚的姿態活在世間。

下課鈴響了,我像電擊般驚醒,恍然間一個特別重大的事實擺在了我的眼前。我心想,現在母親肯定在學校門口吆喝了起來,我該怎麼辦?真倒黴,學校連個小門都沒有,如果有,就好辦了,這種事簡直讓我無地自容。

自從母親開始賣碗飥,我那顆不太成熟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半年來,我生母親的氣,生自己的氣,我和母親過不去,也和自己過不去。我曾勸阻母親不要去學校了,那樣會讓我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丟人沒面子,因而我從不敢向同學們提起每天中午站在學校門口的那個女人就是我的母親,每當有同學問我叫賣的那個女人是不是我母親時?我臉紅心跳,低下頭不敢説話。但是面對我的咄咄逼人,母親沒反駁,更沒有責怪我,每天一如既往地來到學校。

我夾着書快速走出校門,原本我不打算看母親,用一路小跑來逃出母親的視野,可我那雙不聽話的眼睛還是下意識向母親的方位瞥了下,果不其然,母親正站在角落裏吆喝着,籮筐的白布下,一個個白淨的碗飥整齊排列着,母親在風中顯得特別單薄,彷彿一陣強風就能把她吹起來,風吹亂了母親的發,吹斜了她的身體……

母親在人羣中看見我,笑着喊道:“紅紅,下課了?餓不餓?過吃碗飥來,飯在後鍋裏熱着了。”聽到這話,我的心跟着狂跳起來,臉也熱了起來,我羞怯難當,趕緊將臉埋了下來,心想,千萬不能讓同學們看見我,絕對不能看見我,如果地上開一道縫,我立馬鑽進去。可是,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我用餘光看到同學們正看着我,有人甚至在喊我的名字,此刻,我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心快跳到嗓子眼了,我茫然不知所措,我依稀聽到母親説:那是我兒子,他學習很用功,我狠狠地瞪了母親一眼,像逃荒似的逃離了人羣。我不知道母親看見我瞪她,她是怎樣的表情,但我想,母親肯定很傷心。

我沿着母親上來的那條羊腸小道,一口氣跑回家,我又氣又恨又委屈,趴在炕上哭了起來,我原不想傷害母親的,可我心裏清楚,我已經傷害了她。

多少年過去了,我從稚嫩逐漸走向成熟,從一個懵懂的學生成為了一名國企職工,可每當吃碗飥時,總能想起那段逃離的歲月,那段荒.唐的歲月,為自己的無知深深後悔自責,尤其為人父後,那種自責更加強烈深刻。母親的碗飥就是母親的情,母親的痛,母親的淚。母親從不説什麼,只是默默地承受着。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面對我的質問,母親不解釋,不反駁。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2

早上還沒有起牀,一陣電話鈴聲叫醒了我,兒子的一聲節日快樂叫的我不知所措,還沒有緩過神,妻子便告訴我,今天是父親節,兒子祝你節日快樂,我恍然醒悟,今天是父親節,我匆匆掛了妻子的電話,趕緊拿起電話給我的父親打過去:“爸,節日快樂!”父親久久回不過神,我説,父親節快樂,父親問我你説什麼了,我説今天是“父親節”,祝你節日快樂。父親愣了一會説:“我不管什麼節,只要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就行”,我聽着父親的回答,久久無語,再沒説一句話,淚水在我的雙眼忘情的流下。

掛了父親的電話,想起父親的點點滴滴,我心情如五味雜陳、久久不能平靜,我父親是普普通通一名煤礦工人,在我記事起他便不再下井了,上國小五年級期間老師叫我們説出父母是幹什麼工作的,介紹一下家裏面的情況,我回家便問我的母親,我爸在礦上幹啥工作,母親便説:“是打掃衞生的”。我在第二天上課時給同學介紹了我家裏面的情況,下課後同學們都對我説你爸是在礦上打掃衞生的,從同學們的話裏面我感覺到了一種莫名的嘲諷。回到家裏我便問母親,別人的爸爸不是在採煤隊就是在機電隊,我爸為什麼打掃衞生,媽媽沉默好久才説:“你爸是工傷,不到25歲時,井下發生冒頂,造成雙腿粉碎性骨折,幹不了重體力勞動,只能在礦上打掃衞生。”聽完後我一句話沒有説,便寫作業去了。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父親在我要去西安上學時把我叫在飯桌旁,語重心長的給我説,你現在大了,馬上出去上學了,爸給你講講爸爸的故事。“爸老家在陝北,上世紀70年代,家裏面兄妹多,聽説煤礦招工可以掙錢,我在公社報名來到煤礦,因為當時招工時説是三線建設民工‘幹不好就回去’,所以我參加工作後為了繼續留下來就拼命的幹,就怕單位不讓幹回去,在一次工作面冒頂時,我為了拉出同班工友被矸石砸傷,造成了終身雙腿殘疾。”傷好後父親先後被礦上授予先進工作者、銅川市“紅旗青年突擊手”等等,礦上考慮身體原因,傷好後安排他在礦後勤部門從事勤雜工,聽完父親的講述,我便問為什麼你要到礦上下井啊,父親説:“男子漢長大了要有責任。家裏弟弟和妹妹還有你和你哥都要上學啊,再不好有份吃公家飯的工作都搶着去,聽完父親的講述,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我在想這也許是一個父親對家和兒女的責任。回想起,不論我在西安上學,在雙龍工作,不論多晚父親都和我約定每晚打個電話,他才能睡着。那是1999年時,手機沒有現在這麼普遍,就是座機電話也不是家家都有,我去西安上學時的前一天,父親拉着我走到店頭街的一部公共磁卡電話旁邊説,兒子你長這麼大了第一次出門,每天晚上就是再忙你給爸打個電話。他指着公共磁卡電話的電話號碼説,就是這個電話號碼,這是你媽給你辦的卡,拿着卡我點點頭同意了父親和我約定,每晚8點給他打電話。兩年中我把這個約定當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天天按時去打,可父親接通電話就是兩句話:“你好着不,春天叫我多喝水,夏天叫我晚上睡覺把被子蓋好,秋天叫我早早把秋褲穿上,冬天叫我晚上睡覺時把熱水袋灌好把被子暖熱”,有時我忘了,沒有打,回家後聽母親説你每晚要是把電話打了,你爸就高興地睡了,你要是一晚沒打電話,便一直等到12點,他回來後就不停的説是不是兒子訓練累了,是不是今晚和朋友出去了,是不是和別人打架了,怎麼沒打電話,到第二天他7點半準時在守到磁卡電話等你電話,他害怕你打早了他沒接上,如果你連着兩天沒有打,他就叫你哥哥去學校看看你怎麼樣,聽完母親説的這些話我淚忍不住的往下流,我想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兒女無聲的愛,我想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兒女無私的牽掛。

參加工作後,父親和我約定每晚10點他給我打電話,父親總是兩句話,早點睡覺身體要緊。工作幹不完,掛了電話後我繼續幹工作,父親知道後害怕每天打電話影響我工作大沒有上過學可是和我媽學會了拼音,學會了發短信,每天10點就一個,就是重複電話裏的那兩句話,我有時看見的當沒看見。我結婚那天,父親和我約定你大了成家了能不能每天給我打個電話,我説行,可有時因為工作忙我沒有打電話,父親會在每晚上12點準時給我發一條短信,“兒子有什麼事嗎、忙嗎、注意身體、早點睡”我看後便打過去,爸你早點睡我今天工作忙忘了,父親笑着説“你好着就行、爸睡了”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因為我沒有回短信、沒有回電話父親徹夜未眠、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因為我的無數個原因沒有打電話造成了父親的牽腸掛肚,我想這也許是父親對兒女無私的愛吧!結婚後因為工作關係我與妻子分居兩地,妻子叫我不論每天多忙叫我給她打個電話,我才漸漸理解了了牽掛不是一個電話的問候而是對思念無聲的表達;尤其是我在有了孩子後,我給兒子打電話時才深深理解了一個父親對子女的無私牽掛,才理解了父愛無疆、父愛如山的深深含義。

在這裏,我想説的是我們做兒女的你們在忙請給父親打個電話,也許他不需要給他買什麼、不需要給他多少錢,就希望你每天一個電話給他們説“你好着了”,我想這就是一個做父親最大的心願,就像歌裏唱的“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到堅韌。人間的甘和甜有十分,你只嚐了三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子,我沒做夠,要有下輩子,你呀還做我的父親,聽聽您的叮囑,再苦再累你臉上掛着温馨。”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3

我剛懂事的時候,

您告訴我,

外婆去世早,

是大妗媽教會了您做人與做事。

奶奶七十六歲那年,

突然癱瘓在牀……

您用三年的孝行告訴我們:

對老人好,就是對自己好!

就為這事兒,

村裏鄉上推選您為縣人大代表。

在發言席上,您只説了一句——

把婆婆當媽,就行!

我結婚前,

因妻子與您重名一個“香”字,

被姐姐們勸説改名,

您説,現在打倒封建,不用改。

父親六十歲那年,

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們姐弟都覺得天要榻了,

您嚥下淚水説,還有媽呢!

去年春節

我生病住院騙您説在單位值班。

您説,你們端着公家的飯碗,

就要聽公家的話兒……

每一次我給您打電話的時候,

您即便是您正打着點滴,

也還是這句話

媽好着哩!

上次回家,

您微笑着,説我又騙了您。

因為,我曾答應帶您去西安,

至今卻一直沒有兑現……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4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思念孩子”的心情引起了好朋友的熱議和關注。評論中朋友們的理解、安慰和鼓勵讓我心情好了很多,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母親的愛護也需要距離。

我有兩個孩子,由於大女兒要去西安上國小,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工作,公婆決定把兩個孩子全部帶到西安照顧。從此,我開啟了兩城奔波的生活模式,思念、擔憂、糾結、內疚等複雜的心情每天伴我左右,通話、視頻、翻看相冊成了思念孩子的情感表露方式。高質量的完成工作,全天候的陪伴成了兩點一線生活模式中的寫照。

最初那段日子,下班後不想回家,也不知道回家做什麼,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每當走到熟悉的角落,就會不由得想孩子,翻開手機相冊看孩子們各種賣萌的照片,每次看到她們嘴角的那抹俏皮的弧度就會忍不住笑出聲音,是的,我又想她們了。彼此習慣了一段時間後,孩子似乎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要自立。隨着一次次告別離開,孩子們從最初不捨的哭泣到反覆求證下一次回來的時間再到微笑地道別。我也從最初的難捨到如今的坦然,似乎也慢慢的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母愛是一種很神奇的感情,以最親密的姿態開始,再以慢慢遠離的背景而終。懷胎十月,從臍帶相連到陣痛生產,從欣喜的感受她一點點長大,到最後以疼痛為力量送她來到這個世界。母乳餵養,從每一次低頭看她用力吮吸的幸福,到果斷決然的艱難斷奶。小時候她纏着你依偎在你懷裏撒嬌,到脱離懷抱探索世界,時時刻刻都在上演着不同階段小別離的場景。

初為人母的我們總想做一個好媽媽,留下孩子每一個瞬間,似乎與孩子親密無間才能證明自己很愛她們,自己很幸福。我們也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他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所以我們幫她們選擇,幫她們做決定,避免她們受到傷害。但其實,就是在我們一次次的干預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斷能力的提升。也許,我們欣慰於身邊那個安靜乖巧的孩子,卻忘了去了解她活躍靈動的內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慢慢學會放手,當她們還小需要我們百般呵護的時候,我們需要“進”,但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分離也便日趨重要了。曾看過一句話,深覺有理----檢驗一位母親是否真正具備愛的能力,就是她是否願意分離,並且在分離後繼續愛着。或許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我要替孩子決定一切,照看一切,不讓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讓她茁壯健康的成長。很多時間,其實都是控制慾在作祟。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適當的選擇“退”,讓孩子獨立,更能體現母愛的偉大。

“愛孩子,不是佔有,不是控制,孩子的降臨只是藉助我們的力量來到,並不是屬於我們,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魂,有些事,是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嘗試的,哪怕是錯,她亦能從中得到成長,這是必經之路。”這是最近熱播劇《小別離》中爺爺送給兒子兒媳的一段話,也讓我靜靜深思很多,雖有些心酸,但起到了“對號入座”的反思效果,為了能夠擁有孩子真正的幸福,讓母愛保持適當的距離,是送給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好的禮物。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5

一直以來,總想用文字描述一下我那其貌不揚、已是耄耋之年,確頗有巾幗風範,堪稱後世楷模的母親......

這,大約也是想在自己內心深處,找準母親真切的位置,想要極力表達清楚我與母親之間的那份無奈、傷感,卻又無比敬佩的關係,亦或是想給自己四十多年來太多的感受和負累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來釋放,更或是對未來的日子有一個交代的緣故吧。

談及母親,感觸良多。我愛我的母親,特別是她勤勞的、甚至可以説是讓我們五個子女引以為榮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母親的孃家是地地道道是農民,祖籍陝西澄城劉家窪下陵霍村,楊家將守陵人後裔,以耕種為生。當時處於民國時期,鮮有女子入學讀書,但受到在城裏讀書姊妹們的影響,外祖母執意讓自己的孩子們入學讀書。三年私塾,讓天資聰穎伶俐的母親更具慧心,怎奈家境窘迫,母親輟學在家務農或織布紡線補貼家用。

母親出生於1933年8月,取名楊金愛,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7歲入學,10歲輟學,15歲當選本村婦救會主任,16歲加入共青團,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澄城縣二區七鄉鄉長、五區婦聯主任、供銷社幹部、新城管區副鎮長,工商聯、糖業公司、煙草公司管理幹部。

記憶深處,家裏黃泥巴粉飾的窯壁上貼滿了金色的獎狀和大紅的錦旗,木質的矮櫃上擺滿了毛巾、筆記本、搪瓷缸子,雖已褪色,但那段歷史依然清晰可見,歷數母親榮耀的一生。

解放前夕,她曾為我們黨地下工作做出過卓越貢獻;建國初期,她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設,起到了組織和表率作用。她言傳身教、勤儉持家,含辛茹苦撫育子女成長,為後輩人持家立業樹立了榜樣;她沉穩果敢、無私奉獻,衝破封建枷鎖走上革命道路,贏得了鄉里鄉親的交口稱頌;她相夫教子、不離不棄,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卧病在牀的丈夫,堪為婦女楷模。一幕幕、一件件、一樁樁,皆為母親跌宕起伏的一生披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

而母親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也就是從解放前這一年的夏天正式拉開了帷幕。

1948年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勝期,由彭德懷、王震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與國民黨殘餘勢力在渭北(澄城、合陽、大荔、蒲城)一帶展開了“拉鋸戰”,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壺梯山戰役(也叫馮原大戰),是澄合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

壺梯山位於澄城縣馮原鎮北部,海拔ll04米,是澄城縣與黃龍縣分界線上的咽喉要地,軍事位置十分重要。這裏山勢巍峨,林木茂密,鬱鬱葱葱,景色秀麗,美不勝收。山上有泉,林中有廟。晴日登山遠眺,馮原、西社、善化三鄉鎮盡收眼底。山下地勢開闊,莊稼遍野,令人心曠神怡,更感祖國山河之壯麗。這裏曾為澄城八景之一的“壺山樵子”,遠近聞名。1948年8月初,就在這裏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壺梯山戰鬥。此次戰鬥從總攻發起到戰鬥結束,僅用了75分鐘,戰果輝煌,殲滅了胡宗南整編36師28旅的精鋭王牌82團。並在追殲逃敵中擊斃敵少將副師長朱俠,俘敵少將師參謀長張先覺、少將高級參謀李秀,國民黨戰地視察第九組少將視察官馬國榮等,繳獲戰利品無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向關中進軍,解放大西北,打響了勝利的第一炮。

正是在這場戰爭中,賀龍、朱德、彭德懷、王震等人曾居住於劉家窪下陵霍村,母親深受這些革命志士的薰陶,並在她的表哥、澄城縣游擊隊支隊長劉振中的影響下,衝破封建枷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母親在游擊隊的領導下,組織村裏的積極分子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貼革命標語,散發革命傳單,支持革命戰爭,並以自家的住宅為游擊隊地下活動聯絡據點。自此,對“革命”一詞尚懵懂的母親,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只有自己組織起來打倒地主惡霸,窮苦人才能翻身得解放,才能有飯吃”!

當時,負責標語和傳單輸送的是一名在渭北一帶從事地下工作的年輕的女同志,系原中央政治局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長邱會作的夫人——胡敏。那時,澄城縣仍是在國民黨統治下的白區,國民黨對我黨地下工作者和涉嫌為共產黨辦事的人員進行嚴查重處,形勢異常嚴峻。組織上找到母親,安排她護送胡敏務必安全抵達大荔縣城。年僅15歲的母親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一任務,用自己簡譜的農家女衣衫將胡敏喬裝一番,與自己同村的姐妹們一道,用自家的驢子馱着胡敏連夜行走三個多小時,將其安全護送至大荔縣漢村,順利完成任務。

1948年8月,壺梯山戰役即將結束,我軍勝利在望,國民黨殘餘勢力仍在繼續做垂死掙扎,對我黨地下工作者進行瘋狂的捕殺,對涉嫌“通共”人員進行慘無人道的清剿。

就在這一年盛夏的一個下午,母親和外祖父兩人編了一天的葦蓆,晶瑩剔透的汗珠從母親額頭順着臉龐不斷滑落,早已浸濕了粉色的碎花小衫衣領,被曬得通紅通紅的臉頰顯出倦容。外祖父起身,帶着疲倦的身軀,衝着母親甩下一句話:“金愛,該做飯了,大(秦川地區把爸爸稱為“大”)乏了,躺一哈去。”然後就回房歇息去了。母親抬頭看看餘熱未消的日頭,用手背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母親放下手裏的活計,站起身來,隨手拂掉粘在衣褲上的蘆葦絮,朝着灶房的方向走去。此時,虛掩着的院門突然被撞開,闖進來一個身背一長一短兩杆槍支、身着樸素軍裝的漢子,漢子闖進來後緊忙將院門關閉,後背緊緊靠在院門上,慌慌張張地衝着疑惑中母親解釋,説他是解放軍戰士,請求幫助藏匿,躲避國民黨部隊追殺。母親一聽是被國民黨部隊追殺,心想此人必定是好人,毫不猶豫地讓他鑽進院牆根堆放的蘆葦杆中,連忙用幾捆蘆葦杆將漢子遮住。剛剛遮擋嚴實,幾個端着美式步槍的國民黨兵就踹門而入,滿院子搜查。眼看着漢子藏身之處即將暴露,情急之下,母親把雞窩裏面趴着的四隻母雞趕了出來,這幾個國民黨兵一見院子裏有雞,放棄了搜捕,雀躍地抓雞去了,可憐家中這僅有的四隻生蛋母雞就這樣被他們帶走了。捱到天黑,母親才敢將這漢子從蘆葦杆中放出來,隨即讓他換上外祖父漿洗乾淨的粗布衣衫,帶上乾糧送出了村子。

那個時候,幫助解放軍就是通共,是要殺頭的,母親冒險救下這個漢子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她知道——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隊伍,是為窮人辦事的,是為解放這裏的窮苦大眾的。當時尚為花季少年的母親,竟致自己與家人的安危於度外,毅然營救這位解放軍戰士,能有此謀略和膽識,令人折服。時至今日,每每提及此事,我們姊妹五個以及我們的兒孫們都會豎起拇指,欽佩不已。

戰爭勝利後,解放軍某部還派專人來澄城縣調查過此事,尋找當年營救這位解放軍戰士的人,方知,這位被救的戰士竟是解放軍某部首長,名叫劉小秦(原名秦安翰)。在1950年澄城縣公安系統召開的表彰大會上,還因為此事,為我的母親記特等功,頒發了“甲級模範”證書、授錦旗,還獎勵了一條白底紅字印有“將革命進行到底”字樣的毛巾、一根鉛筆和一個本子。此後,經陳志直(原縣土改委員會幹部)、劉文華(原二區七鄉黨支部書記)兩位革命前輩的介紹,於同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每每回憶至此,母親依舊激動萬分,興奮不已!畢竟,這是母親一生中最為榮耀的一件事!而正是因為評定“甲級模範”一事,卻成就了母親與父親的一段美好姻緣。因為母親文化程度不高,識字不多,在評定“甲級模範”的過程中,需要提供母親的先進事蹟材料。當時任公安局祕書股股長的王志傑,也就是我的父親,是西北政法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負責幫助母親完成事蹟材料的撰寫任務。常邀母親前來公安局瞭解具體情況,這樣一來二去,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熟絡了起來。這一切,被公安局看守所所長權志忠看在眼裏,喜在心上。在熱心的老權極力撮合下,1955年10月2日,兩個年輕人喜結良緣,開始他們幸福的生活。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主題是《媽媽,我愛你》。

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春風輕輕地吹紅了花,春雨也靜靜地潤綠了葉,朝氣蓬勃的我們正像那紅花綠葉一樣鮮活一樣有生命力,而又有誰曾想到過是誰做了那春風春雨默默地滋潤着我們呢?是母親!

在英語中,母親就是Mother,由m o t h e r 六個字母組成,我們把每個字母都賦予了一個涵義,合在一起就是母親之於我們的意義:

“M”(million百萬的,無數的):母親給了我整個世界

“O”(old老的,上了年紀的):您的頭上已經出現了白髮

“T”(tears):代表着母親為了我流了無數的淚水

“H”(heart內心,心臟):母親有着金子般高貴的心靈

“E”(eyes):您的眼睛閃着慈愛的光芒

“R”(right):您是公正的,您不會欺騙我們

這些字母放在一起,就組成了母親。

高爾基曾説過:“我們應該讚美她們——婦女,也就是母親,整個世界都是她們乳汁養育起來的……沒有母親,既沒有詩人,也就沒有愛”。是的,女性是偉大的,她們含辛茹苦地孕育生命,把人類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下一代。

一個女人,無論她是美麗的還是醜陋的,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還是普普通通的鄉野村婦,只要她是一位母親,她就不愧擁有“偉大”這樣的稱號!任何一個人的生命都來自母親,母親是我們生命的載體,是我們永久的無邊無際的港灣。一個新的生命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母親承受了懷孕的艱難,分娩的陣痛,只因她是母親,無怨無悔。這是作為母性最原始最偉大的人格體現。她們承擔着繁衍後代的巨大重任,推動着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

母親是山麓、是源泉,我們兒女則是從山麓的懷中流淌出的大江長河! 母親是深海,我們兒女則是雀躍在深海中的朵朵浪花!母親是大地,我們兒女則是賴以生存的小樹和草芽! 母親是高遠深隧的天幕,我們兒女則是天幕呵護下的星星和五彩的霞! 母親是不朽的太陽,給了我們所有温暖的陽光!母親是長鞭,教會我們識別是非醜惡! 母親是一切,是母親給了我們一切!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就沒有我們的一切。

作為金盟人,在這個為母親專門設立的節日,讓我們對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説一聲:“媽媽,我愛您!”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7

“五.四”青年節那天上午,媽媽打來電話:“二女子,剛看電視裏説,今天是你們的節日,記得中午把冰箱裏的鱸魚蒸着吃了。”

5月4日正是勞動節收假後第一天,又是週一,手邊的事情很多。“我現在都多大了,都不過這節日了。”我邊笑邊説,也有點着急,補了一句“我現在忙着呢,中午吃什麼再説吧。”

媽媽在電話那頭仍然叮囑着,我説沒什麼別的事我先掛電話了,媽媽一句遲緩的“好吧”,顯得很不捨。是不是在年華遲暮時,老人的牽掛便俱增成塜、綿綿深重?

媽媽今年68歲,比起前幾年,越發的顯得言語稀少,只是在確實有事的時候才會多叨叨幾句。想想這種變化,心裏有種莫名的刺痛。

小時候,父親常年在鐵路工程單位工作,媽媽一個人承擔着家裏的一切,春耕秋收的農活,上敬下教的養育,鄰里鄉親的和睦……忙忙碌碌的日子裏,媽媽的話語,就像風風火火的腳步、噼裏啪啦的豆子、一樁接一樁的農事,停不下來、蹦達沒完、永無休止。兒時的眼裏,媽媽青春、活力、靚麗,就是一家大小心中的太陽。

慢慢地,離開家求學了,出遠門工作了,嫁人生子成家了……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就像隨波順流的小船,見一個渡口靠一次岸,換一張階段成長的名片,開啟另一段行程的風景。媽媽就像勤勞的蜜蜂,精心搭建甜蜜的蜂房,又像開連鎖店的商人,拆繁就簡辦旅店,守候兒女的歸期,蜜制佳釀菜餚,熬製心靈雞湯,縫製驅寒棉襖,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着指導。當我成了孩子的媽媽後,媽媽是我眼中十五的月亮,把一輩子對兒女對家的熱愛,慢慢在光華柔和的收斂中,顯得寧靜、安祥和慈愛。

有一則段子:女人在產房生孩子,剖腹產!孩子抱出來,一家人歡歡喜喜的抱着孩子上樓了!男人看到唯有岳母還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便問到:”媽,孩子都上樓了,您怎麼不上去?”只聽岳母説:”你的孩子上去了,可我的孩子還在裏面!”媽媽的牽掛就是這麼執着,此情此景,淚由心湧,瞬間濕化!

隨着我的孩子也漸漸長大,媽媽老了。我的話語逐漸多了起來,媽媽卻在言語漸稀中慢慢老去。有時候,媽媽拿着針,顫抖半天卻把線貫不進針眼;有時候,媽媽夾起菜,油漬不經意徑直掛滿嘴邊;有時候,媽媽洗着碗,叮哩哐啷碎片一地;有時候,媽媽吃着藥,忽然就問是不是吃過了;有時候,媽媽陪着父親聊天,忽然就説起家鄉的老宅和秧田;有時候,媽媽正打着電話,忽然着急地説糟了糟了排骨燒糊了……糊塗了,説話慢慢就前言難搭後話;年老了,步履漸漸就顯得遲緩笨重。媽媽説:哎,老囉。

“哎”一聲歎,聽得我錐心酸楚!

隨着心酸楚的還有潮濕的眼睛。在我婆娑的眼中,看見雙鬢花白的媽媽就像一盞温暖的煤油燈。太陽刺眼的光芒全然隱退,月光柔亮的鉛華逐步成錦,煤油燈微弱的亮光温暖着心房,詮釋着有一種記憶叫温馨。就是這盞温暖的煤油燈,陪練着我們姊妹挑燈習題,明媚了媽媽深夜嚓嚓宰豬草的背景。我曾在漆黑的夜裏,手捧着煤油燈穿過孤寂的後院,看着燈苗在罩裏搖曳,我用手捂着、護着、堅持着,希望燈火能這麼永遠地、執拗地陪伴着我兒時的、現在的、將來的似箭光陰。

光陰是河流裏的泥鰍,一不留意便從指縫間溜走了,把媽媽對兒女們的牽掛,在泥里拉出老長老長一條痕跡!

媽媽説:“二女子,你瘦了……”

媽媽還説:“二女子的玥兒該上國中了……”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獻給世上最偉大的愛——母愛》。

魚兒因為能在海里徘徊而快樂,即使有水草的牽絆,也不會因而放棄;鳥兒因為能在天空遨遊而喜悦,即使有雨露打濕羽毛,也不會因而沮喪;花兒因為能在風中搖曳而興奮,即使有風雨的打擊,也不會因而卻步;而母親,因為有孩子的吵鬧而滿足,即使有再大的煩惱,也不會在孩子面前皺眉。

每個人,在生下來的那一刻遍承受着永遠無法還清的、甜蜜的債,那就是母親把自己降生的恩情,從那一刻,無論母親是否養育自己,無論母親對自己是否好,她都是自己最大的恩人。她可能會在你疲憊時不停地嘮叨,可能在你失落時不住地批評,可能會在你心煩時不斷地責備,但這些讓孩子煩的舉動,都飽含着世上最偉大的愛——母愛。或許有一天,你成為母親或父親時,你也會無意間讓孩子煩。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廣告:記者分別採訪一對母子。問母親孩子的生日、喜好時,母親對答如流;而問兒子相同的問題時,兒子卻回答不上來。一個多麼簡單的例子啊,確反映了中國自古一句俗語的真實性: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你是否富足,請記住,你的母親永遠都在默默地關心你,不管你是否察覺。

還有這樣一件事:一個母親,隻身一人從x來到不遠千里的x,只為給剛剛生產完的女兒燉一鍋雞湯。在x機場,她所攜帶的藥材被誤認為禁品而被攔截,直到一個軍官聽懂她的解釋,才把他釋放。試問大家,當母親在千里之外生病,你會想起給她燉一鍋雞湯嗎?我想即使你回答“是”,真的到那個時候,也會忘記今天的承諾。

還有那個在5·12地震上那個用生命保護起孩子的母親。我至今不忘,她那被壓變形的身軀,她手機上寥寥幾字,她對剛出生不久孩子的深沉的愛。

三個故事,感悟夠深嗎?如果不夠,請想想你的母親,想想你一生能陪母親多久。從你四五歲左右,去上幼兒園,到國小,慢慢地,你愛上了學校,整天吵着去學校。到了中學,時間更少了,也許你已經住進了寄宿學校,每兩週甚至更長的時間猜才能回家。而回到家,你急着和同學聚會,母親能看到你多久?到了大學,每年也許只回去一兩次,也許母親掩埋着心中的思念,含着淚懷念你撒嬌的時候呢。接着,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每年過節猜回家看看母親。直到母親永遠離開了你,你開始後悔,沒來得及報答母親的恩情。但一切,晚了。無需華麗的語言,不要優美的詞語,母親的愛讓我們無法釋懷。

各位老師、同學,張開雙手,用心靈大聲吶喊一聲:媽媽,我愛你!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説:“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這正是家庭之間的親情,讓世界充滿了愛。

母親如沁人的花香,清香怡人,温暖了我們。所謂的“情”,可能就是觸動每個人心底的善意,它能輕鬆喚起人們對愛的共鳴。人們總是用水、土地來比喻母親,因為她生了我們,養育了我們,造就了我們。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如此美好。母親的愛比遠山高,比海水深。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家人,去看待社會,去看待世界,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敞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垢;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與充實。從嗷嗷待哺到長大成人,從呱呱墜地到行走世間。母親不知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不知陪伴我們度過多少難忘的時光。

滴水石穿,穿不透母愛的大地;斗轉星移,移不動母愛的高山。生花妙筆,難寫温情時刻;湧泉相報,難報父母深恩。這種奉獻和犧牲,對於母親來説,已經不是由外在的道德律令“規範”着她這樣做,而是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種內在需求。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母愛”與“感恩”。親愛的同學們,請記住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謝謝。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時至五月,天氣乍暖,萬物生機盎然,晶瑩剔透的槐花鋪滿了橋山,翠綠的山上,透着點點的雪白,猶如掛滿了一串串珍珠,高貴而不失典雅。聞着槐花淡淡的清香,想起了母親,也想起了母親做的槐花飯。

我出生在農村,記得小時候,村子裏的樹很多,各家各户門前門後,都栽有槐樹。外公家門口就有好幾棵大槐樹,當時足足有我的小腰那麼粗。那時人們的生活過得還可以,槐花飯也屬於是一種休閒佳餚。

每到春季花開之時,雪白的花朵,密密匝匝到掛滿枝頭,清風拂過,猶如少女飄舞的裙袂;又如天仙下凡,悠然地散發着淡淡清香;又如一串串珍珠,隨風輕輕搖曳,灑落的花瓣,好似向人間拋撒豐收的喜悦。遠遠望去,整個村子都浸在花的海洋,每個角落都瀰漫着槐花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那個時候,我經常往外公家跑,叫着喊着要上樹捋槐花。看着一串串象小鈴鐺一樣的花朵,翠綠中略帶紅點的花萼,潔白的花瓣,微黃的花蕊,我是直流口水。在樹上先是捋上幾把,直接塞在嘴裏就吃,淡淡的清香,瞬間充滿了整個心房。在樹上折騰上大半天,好不容易捋了一大堆,就急匆匆地拿回家讓母親做槐花飯。

母親做的槐花飯,其實很簡單。先是用水洗乾淨,然後用麪粉拌勻,放點鹽,最後放在大鍋上蒸。蒸出來的槐花飯,有多種吃法,我最喜歡用蒜泥辣椒汁蘸着吃,那種清香,那種味道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其實,自從工作以來,回家的次數也少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時常徘徊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槐花飯是你最愛吃的,我都準備好了,就等你回來嚐嚐。”母親的話簡短樸實,但這裏飽含着對兒女的思念,也深藏着對兒女的愛,只是她不善於直接表達,但在兒女心中,這就是最偉大的愛!

一年又一年,兒女們都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在外奔波;母親卻慢慢變老。母親陪伴了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叛逆的少年,走過了許多坎坷,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們傷心流淚的時候,是母親安慰了我們;我們叛逆瘋狂的時候,是母親包容了我們;我們失敗難過的時候,是母親激勵了我們......她現在還牽掛着子女,只想着孩子們在外工作生活,要注意安全,注意身體。可是作為兒女的我們又為母親想了多少?

又是一年槐花開,此時的我望着漫山的槐花,心裏想着什麼時候能夠讓母親嚐嚐自己為她親手做的槐花飯,讓她放心,遠在他鄉的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也希望母親身體健康,一切都好!

母親節快到了,自己不能陪在母親身邊,故寫下此文,略表思念之情。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光陰荏苒,轉眼又是《母親節》,這個舶來的節日讓我們這些尚禮的子民心生感念,許多人可以藉此一顯孝心,而我卻無一為報……

記得那年大約有八、九歲的光景,清貧生活下的我懵懵懂懂,無法感知父母的艱辛。一天放學回家,鄰家廚房裏飄出的韭菜香氣薰得我飢腸轆轆,口水在喉嚨裏翻滾了好多次。

終於,媽回來了,還沒等她把鋤頭掛上山牆的橫樑,我便急不可耐的説:“媽!我想吃韭菜餄子”。媽説:“今天不行,太晚了,明天吧!”

第二天清早,我被一片嘈雜的喊叫聲驚醒了,睜眼一看,屋裏好多人,圍着媽睡的牀在七嘴八舌地説着什麼。只是出於好奇,我翻身爬了起來,湊過去一看把我驚住了——媽的一隻褲腿被捋的老高,露出乾癟黑瘦的小腿上纏着白色_老棉布,但已經被紫黑色_血浸染透了。見到這般情景,我用帶着哭腔的語調問:“我媽咋啦?”也在一旁的三哥説:“咋啦?還不是因為你好吃,你要吃韭菜餄子,媽説早上的韭菜水嫩、好吃,就起早上菜園給我們割韭菜,被前院李家的大黑狗給咬了。”媽立刻攔住了三哥的話説:“你莫説老五兒,他還小,不懂事。”接着,又把我叫到牀邊對我説:“老五兒!你莫哭,過幾天媽的腿就好了,再給你們做韭菜餄子吃。”

每念及其,我的心總是莫名的濕潤,我的媽——用她那矮小的身軀、黑瘦乾癟的腿、還有那流淌着紫黑色_血,和我更加辛苦的父親一起用近乎拼命似的勞作來獲取微薄的工分,支撐我們家七口的全部生營……

好多年過去了,媽也離開我整整十年了。那乾癟黑瘦的腿、那被紫黑色_血浸染透了的老棉布一直在我眼前晃動。我不喜歡狗,尤其是黑狗,不敢隨便吃韭菜餄子,更不敢輕言念母……

貧瘠的村莊,匱乏的物資,特殊的年代,讓我的媽一生飽嘗艱難……好不容易,五個兒子各自成家立業,她又含辛茹苦帶大了九個孫兒女,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時,卻又撒手人寰——那年端午節,媽説吃飯沒味口,去縣醫院一查才發現已經晚了!我可憐的媽因患膽結石而開刀卻又發現更加致命的肝硬化腹水,幾番救治也無力迴天,五個男人十隻手也拉不住一個孱弱的生命,臨終前她老人家的身上還插着三根塑料管子……還有腿上那深深的、刺目的狗牙印!

媽!烏鴉尚知反哺之情,兒子現在要報答您,也有能力報答您了,可您已經不需要了,這種“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剜心之痛無以名狀!媽!兒子現在已為人之父,早已深刻體會到“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至愛至情……人間大愛,莫過於斯!

媽!《母親節》別人送給母親的是鮮花和祝福,得到是感恩後的幸福和愉悦。而您的兒子卻只能送給您遠遠的望、長長的想!自己的心中則是隱隱的痛……

媽!您要是也想您的五兒子,就託個夢給我吧……

媽!兒子好想您!好想我的父親……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五月,真是一個鮮花燦爛的日子。剛剛送走了“五一”勞動節,接着是“五四”青年節,我們又將迎來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節日——母親節。在此,我祝願已經做母親和即將做母親以及我們全天下的母親節日安康!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母親給予我們生命;母親讓我們茁壯成長;母親給予我們教育和開導,使我們獲取知識和力量,在我們的生命裏,總會有困難和曲折,是母親給予我們關懷和幫助。在我看來:母親,是一個用行動來詮譯愛的人,她的每一個動作中都包含着深深的愛。我在去年錄過一段微視頻,源自於一段公益廣告:當你小的時候,媽媽花了很多時間教你如何用勺子、筷子、教你怎麼吃飯、教你穿衣服、繫鞋帶、扣扣子。當你漸漸長大,而媽媽漸漸地變老了。有一天,她開始忘記係扣子、綁鞋帶,吃飯開始弄髒了衣服,但只要你在他身邊,她就會很開心、很温暖。有一天,當她站不穩、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她的手,陪她慢慢地走,就像當年媽媽牽着你。

今年春節後,大年初六在鳳凰新聞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媽可能覺得我在外面會餓死!”——曬返程後備箱,鐘聲想起“返工”的信號,大家紛紛收拾行囊準備上班。其中一網友“回杭州,後備箱不夠用!,下次開貨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很多人在微博上曬出了“媽媽的後備箱”。特點都一樣——都是滿!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滿滿的後備箱盛滿了媽媽的愛啊。

同學們,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會離開家,在外工作,父母一年見不到孩子幾次。能表達的機會不多,這些東西可能我們不需要,可能帶回去吃不完,但父母的這些東西的意義絕不在於這些東西本身多珍貴。他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表達才是恰到好處。

也許,我們現在還嫌棄我們的媽媽嘮叨,有時候因為這樣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母親卻從不放在心上,永遠在一旁默默地忍受。我想等你有一天長大了,等你有一天為人父母的時候,你一定會理解母親的這份用心良苦。

同學們,感恩不只是停留在節日,更不要只是言語上。其實,有時候,表達孝意只需一些簡單的話語,在媽媽忙完回到家裏時,向媽媽問一聲:媽媽,辛苦了;在上學的時候,向媽媽道一聲“媽媽,我上學去了。”在回到家的時候,向媽媽説一聲:“媽媽,我回來了。”在媽媽做了好菜給咱們吃的時候,別忘了説一聲:“媽媽,謝謝你。有時候,表達孝心只需一些簡單的動作:在吃飯之前幫媽媽盛飯,吃飯時先夾菜給媽媽,在吃完飯之後幫收拾碗筷,在媽媽忙碌時幫她分擔一下家務,在媽媽忙碌完回到家裏幫媽媽捶捶背……有時候,認真做好我們自己,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知錯能改,取得好成績,對媽媽來説,就是多一份欣慰。也有時候,多一點和媽媽談談心,和媽媽一起分享快樂與憂愁,對媽媽來説,就是一種温暖。

最後讓我在一首小詩裏結束我今天的講話,有一棵大樹

春天倚着您幻想

夏天倚着您繁榮

秋天倚着您成熟

冬天倚着您沉思,

這棵大樹就是我們親愛的爸爸和媽媽!

最後祝偉大的母親節日快樂!

謝謝!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尊敬的各位愛心朋友、老師、家長,新聞記者朋友,婦聯同仁,可愛的孩子們:

大家好!今天是20x年母親節。首先我代表高區婦聯並以我個人的名義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中如約而至,來分享高區“社會媽媽”與初村國小、十五中101名學子牽手交流的美好過程,來體驗“母親節”這份特別的奉獻和真情的互動交流,並特別感謝初村鎮、初村國小、第十五中學的領導和老師,還有“社會媽媽”所在單位以及威海晚報、區新聞中心的記者朋友們對這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這次活動對於新加入高區“社會媽媽”隊伍的愛心朋友來説,是一次“入門和起步”的活動,但對於來自哈工大和我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威高集團、聯橋國際、農行、一小、一中、科技局、財政局等單位的“社會媽媽”來説,卻是一次“深化和深邃”的活動。因為早在1998年我區婦聯就響應市婦聯的倡導開展了“社會媽媽”活動,從當年的5名女幹部資助其它市區的孩子開始至今,先後有700餘人加入了我區“社會媽媽”隊伍,累計資助的孩子已逾500人次、善款50萬餘元。僅今年這次活動,我區“社會媽媽”在初村國小和十五中就資助貧困學子101名。今年元旦我們在神道口中學20x年開展首批“社會媽媽”牽手結對活動資助了23名學生,加上“六一”兒童節前即將在後峯西國小舉行的高區“社會媽媽”志願者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結對資助的60名左右的孩子,今年將共有180多名家庭生活貧困的學子得到我區“社會媽媽”的愛心扶助,愛心滲透到了我區神道口中學、九中、十五中、初村國小、西澇台國小、黃家溝國小、後峯西國小、實驗國小、田村國小共9所中國小,其中近80名農民工子女。

可以説,“社會媽媽”活動在我們高區已經形成了傳統和特色品牌。聯橋國際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慕鎔鍵、崔月娥夫婦,5年前就結對資助了7個孩子,其中已經有4個孩子進入了中學,但他們的家庭資助還在持續。

哈工大(威海)船舶工程學院20x年就由院學生會發起成立了“社會媽媽”愛心志願團,並利用同學們節假日街頭募捐的善款資助了兩位初村國小的孩子至今,隨後學院的學生會主席許琳同學又以個人結對方式資助了一個孩子。而且5年來學院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多次去初村國小與孩子們互動交流,贈送學習用品、進行文體互動和心智輔導,開展黨員大學生牽手社會孩子“親子校園行”活動,讓孩子們開闊了視野、享受了温馨、展開了夢想、體驗了大學校園生活。到目前已有學院學生會和機械3、4班、5班,土木3班、船舶2班的5個班的同學集體與初村國小7個孩子結對牽手,加上已經畢業到杭州上研究生的原學院學生會主席許琳同學還在堅持資助,這樣就已經有8名初村國小的孩子得到了哈工大學子們持續的愛心扶助了。

區移動分公司辦公室胡寧主任5年來不僅自己主動參加這項結對關愛活動個人結對3名學子,而且動員了公司的兩個營業廳集體和一些員工個人加入“社會媽媽”隊伍,目前已與15名孩子結對。

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是,我們高區“社會媽媽”活動在愛心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呈現出“六化”的特點,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感動和被感動的故事。

“六化”的特點:一是成份多元化。“社會媽媽”隊伍已包括了有機關幹部、女企業家、教師、企業職工、大學生、國小生和企業家家庭等各界愛心人士;二是活動經常化。每年高區婦聯都在“三八”節和母親節期間舉行“社會媽媽”活動的再動員和互動交流活動,一些集體“社會媽媽”單位包括船舶學院、區一小、聯通公司、聯橋國際等單位也都因地制宜開展很多交流溝通的送温暖獻愛心活動。三是影響社會化。社會各界加入和準備加入“社會媽媽”隊伍的愛心人士越來越多,而且每次活動都得到社會各方面包括新聞宣傳媒體單位的關注支持。四是資助持續化。我們的“社會媽媽”結對資助是最少要持續到孩子國小畢業或家庭脱貧。五是善款規範化。初村國小等受助孩子所在學校對“社會媽媽”善款設立了專門帳户,設專人負責活動的對接,還有班主任配合對受助孩子做溝通和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六是主題多樣化。“社會媽媽”的扶助已不僅僅是一份善款,還包括學習、生活及文體活動用品的贈予,包括了思想教育、學習輔導、大學生活體驗、城市生活體驗等豐富的形式和內容。

“感動和被感動的故事”:

一是威海火炬巾幗流動講堂的專家團成員加入“社會媽媽”隊伍。山東大學心理學教授馬春霞,省家庭教育專家團成員、好孩子家教指導中心主任、巴學園園長雨老師,悦程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市政協委員張建芬,威海鷹達心理諮詢及培訓中心導師王鷹達都是我區的社會媽媽一員;

二是“社會媽媽”的愛在流動傳遞。今年新加入的很多“社會媽媽”是經我區先加入愛心隊伍的“社會媽媽”們宣傳而知和積極加入的,如馬春霞教授傳遞給威海人壽公司的畢巧梅,畢巧梅又動員了一批女企業家、創業者趙美娥、崔英姬、蔡英、畢露燕、李梅英、李海燕,還吸引來了日本華僑清水純子及聶麗波女士,並且今天還派聶麗波專程回國參加我們這次活動;中行世昌大道支行的杜紅俠行長早年愛心扶持的孩子已經就業,去年就動員一位企業家朋友丁金輝經理一起資助了兩名十五中的學生,今年她又主動幫助區婦聯新增添了4位來自區外的“社會媽媽”。

三是區婦聯3位社會兼職副主席持續影響帶動作用。在區婦聯副主席帶頭堅持結對資助,其中副主席威高集團副總經理周淑華不僅自己結對4個孩子,還動員兒子兒媳加入了“社會媽媽”隊伍與兩個孩子牽手,55名威高集團職工響應倡導共資助58個孩子;副主席聯通高區分公司徐蒞萍總經理率領7名員工已堅持3年;副主席聯橋國際集團公司宋威麗書記帶領12名員工也都分別參與了結對資助活動。

四是女教師“社會媽媽”隊伍的壯大。實驗國小的66位女老師、區一小的4位女領導、區一中的4位女教師,或以個人家庭結對,或老師聯合結對,讓19位孩子不僅得到了經濟上的資助而且分享了教師的園丁特有的愛。

五是“社會媽媽”單位越來越多。今天僅參與資助初村國小、十五中的”社會媽媽“單位就有20家,其中包括金螞蟻集團、區工商分局、市電視台、市中行、瑞之達進出口公司、中日通商株式會社等單位。

5月15日是山東省巾幗志願服務活動日。我們今天的“社會媽媽“活動也是以扶貧濟困為重點,為貧困母親、孤寡老人、單親家庭、殘疾人家庭等困難羣體提供幫扶的一次志願服務活動。我們“社會媽媽”隊伍中的女性成員已自然過渡為巾幗志願者,這次新加入社會媽媽隊伍中的巾幗志願者也將近日登記註冊。希望也相信各位愛心姐妹會在巾幗志願者這個愛心團隊中,能夠在奉獻愛心、感動別人的同時也感動自己、不僅提升全家人的精神境界而且樹立所在單位的文明形象。

總之,“社會媽媽”活動,不僅“資助了一個孩子,温暖了一個家庭,穩定了一方社會”,而且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提供了一個讓愛在生命與生命中連結和流動的平台與載體,讓我們高區婦聯的工作也因此更豐富多彩、更求真務實和更有社會價值。所以,在這裏由衷地感謝大家愛的奉獻!

孩子們,愛和感恩是我們生命、生活改善的根本途徑,不斷地學習愛、學會感恩,你就會知道什麼是進步、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你的努力方向。你現在還小,家庭生活中的暫時困難還需要社會的幫助,但這些困難卻使你有了被愛的體驗、有了感恩的心。所以,希望孩子們,也相信孩子們會因此而更懂得愛自己的親人、尊敬老師、關心同學,更懂得如何做的自己,來報答父母、老師和社會。

最後,祝所有母親節日快樂、安康幸福!祝“社會媽媽”們的愛心照亮別人、也温暖自己!祝孩子們好好學習、快樂成長!

好人一生平安!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有一首詩大家都學過,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就是孟郊的《遊子吟》 我們常常感動於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精神,感動於“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厚友誼。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應該是母愛。正如一首詩裏所説的:母親卑微如青苔, 莊嚴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聲, 堅如千年的寒玉, 舉目時,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時, 她是莽莽大地。 母親將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你便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寄託。母親傾注全力呵護着你的成長,當你承受不住外界所帶來的種種壓力時,母親為你撐起一片天空,抵擋所有風雨;當你心無慰藉時,她開導你、教育你,教導你“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哲理;當你遇到困難與挫折或因情緒不好而對她大發脾氣時,她默默承受但仍堅強地開導;當你因學習而疲勞、心煩時,她會送上一杯熱茶,不需任何語言,一切感情均化為內心那份感動……

弟子規第一篇即為入則孝,從最淺顯簡單的“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到“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字裏行間都透漏着孝悌之義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母親節到來之際,我們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呢?一張親手製作的賀卡,一杯暖意濃濃的熱茶,一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一個燦爛甜美的微笑……都會讓母親倍感幸福。“母親節”作為一個節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作為一份情意,“母親節”應該是每一天。讓我們用一個個細小的進步,一天天的長大懂事,一次次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親,因為,母親永遠都有是我們的堅強的支柱,我們永遠都是母親的最温情的牽掛……

感恩母親。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母親節快到了,院裏舉行歌頌母親的徵文比賽活動,關於母親的素材很多,母親的事蹟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裏回放,往事歷歷在目,思緒萬千,我欣然提筆,關於媽媽的一串串文字躍然紙上。

記得我大學聯考那年正是媽媽異常繁忙的一年,媽媽當時任國營人民相室經理,既要作好全單位的各項管理工作,又要鑽研自己的業務,準備考試定級。當時剛剛開始辦理身份證,而人民相室是全市唯一一家指定照身份證像的定點單位,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而當時大學聯考競爭激烈,壓力很大,我的情緒也很不穩定,爸爸又經常出野外,家裏的重擔自然又落到了媽媽身上。媽媽單位離家很遠,騎車要半個多小時。為了多安慰我,保證我吃好,媽媽中午要在烈日下奔波,雙手曬成了毒斑,忙完單位忙家裏,夜深人靜時還要挑燈夜讀,媽媽象陀螺一樣不停轉,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媽媽堅持了下來,工作家庭統籌兼顧。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成功的喜悦,我如願考上了成都地質學院,媽媽也考取了一級暗室師,且因為業績突出還評上了勞動模範,媽媽當之無愧!

轉眼媽媽退休了,退了休的媽媽依然是繁忙的。嫂子是一名教師,那年在學校組織的一次體育活動中意外受傷,腰部尾骨骨折,需要卧牀靜養,侄女剛上國小,也正需要人照顧。當時哥哥遠在北京中央黨校讀研究生。關鍵時刻又是媽媽站了出來,囑咐我們不要告訴哥哥,免得他分心影響學業。媽媽支了個簡易小牀住到了嫂子身邊,衣不解帶悉心照顧,傷筋動骨一百天,直到嫂子完全康復。當時我的孩子剛剛斷奶,媽媽又擔心外孫能否適應,百忙之中抽時間跑到我家,嫂子家在西崗,我家在河南,媽媽跑了整一個大調角,媽媽的神色是匆忙的,望着媽媽憔悴的面容我心疼的只想掉淚,但説出的話卻是冷冰冰的“誰讓你來的?”媽媽沒有半句怨言,拿着帶來的柴雞蛋直接進了廚房,手腳麻利地為外孫作好了鬆軟的雞蛋羹,又要着急往回趕,從進門到走,媽媽沒有坐下喘口氣,更沒有喝一口水。望着媽媽下樓的背影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媽媽姊妹眾多,她是老大,誰家有事她都是第一時間趕到,出錢出力,排憂解難,是大家公認的“及時雨”。對外公、外婆更是孝順,再忙也要抽時間常回家看看,一年四季吃的穿的考慮得很周全,生病了更是悉心照顧。在外婆最後的日子裏,媽媽更是寸步不離,晚上就和外婆睡在一張牀上,一有動靜立馬起身,照顧得無微不至,媽媽的孝心與大愛,換來了外婆96歲高壽。媽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愛的含義,身體力行地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媽媽現在已是70多歲的老人了,長期的辛勤勞動煉就了一副好身體,現在還在發揮餘熱接送孫子上學。付出總有回報,媽媽一手帶大的孫女即將畢業於一所985高校,用英文撰寫的論文被國際雜誌sci收錄。媽媽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她持家有道,孝敬長輩,教子有方。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是我們回報您的時候了。紙短情長,總感覺還有許多東西沒寫出來,還有許多話要説,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媽媽我愛您!願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幸福安康!

母親節個人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自從父親“走”後,母親明顯的日漸蒼老了。

記憶中的母親總是給我精神煥發的印象,那時年邁的父親還健在,同樣年邁的母親每天都是早早起牀,用那把家中寔了多年的單柄袖珍小鋁鍋,在天然氣灶上文火熬出兩碗黃燦燦的小米粥。等候父親晨練歸來,一同坐到客廳裏那張擦得錚亮的長條型透明玻璃茶几旁,茶几上擺放一小青瓷碟兒自家醃製的墨綠色雪裏蕻酸菜。在窗外金色朝陽的映襯下,老兩口一邊悠閒地吃着早餐,一邊觀看央視一套正在播出的《朝聞天下》欄目。

如今,每次回去看望她,我都能感受到母親孤獨的心和日漸彎曲佝僂的背影,以及她那斑白稀疏的華髮,掩映在橘色黃昏和夕陽晚霞餘暉中,伴隨着徐徐微風一顫一顫抖動的剪影。

戊子年農曆正月,敬愛的父親在凌晨突發腦溢血永遠離開了我們,從那時起,我眼見母親的耳朵背了,反應也一天比一天遲鈍下去。母親和父親在一起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六十餘年,生養了哥哥、姐姐和我三個兒女。她一生堅強,從不服輸,即使在十年時期,父親被打成“走資派”,又被“造反派”揪出來整日批鬥的坎坷歲月裏,母親也是從來沒有表現出沮喪來的。如今,父親突然辭世,兒女早已長大成人、成家,並且自立了門户,彷彿她內心提的那口氣終於可以舒緩,家庭的千鈞重負也可以擱下了,她開始一步一步漸漸走向家族歷史的深處。

遠在千里之外工作的我,每年回去看望母親大人的次數是極其有限的,而且在家中呆的時間也很短暫。每次回去前通了電話後,我都深深地後悔和自責,因為告訴她我要回去看望她,撂下電話,母親就會坐在西屋鄰街的窗前,獨自守住那條看了千回百遍的巷道,一遍一遍地念叨,盼望她的小兒子能立刻出現在那條逼仄的、人頭傳動的水泥橋上。這給了她老人家多少擔心、多少寂寞的期待呵!然而每次回去前,我還是忍不住要和她通一個電話,我怕我的貿然出現會給她老人家帶去太多的突兀,畢竟是年逾耄耋的老人了。

今年年初,母親提出要把她居住的家裝修一下,希望在水泥地鋪上木製地板,把我不經常回去的那間屋子的牀換成一米八寬的大牀。她説她的小孫子眼瞅着一年年地長大了,每次過年回家,看到我們一家三口擠在一張一米五寬的雙人牀上,心裏總過意不去。以往她提出來要換成一米八寬的大牀,我都沒有在意,心想我們一年回去不了幾天,湊合一下也就過去了。

這一次,母親的口氣很堅決。

開春後,姐姐聯繫了一家裝潢公司,哥哥嫂嫂忙前忙後地張羅着搬傢俱、收拾雜物。那段時間我一直沒能回去看看,只是通過電話瞭解到母親在哥哥家住幾天,在姐姐家住幾天。後來,牽掛她的我還是放下工作,請假回去了一趟。回去這天,母親早早就從哥哥家回來,坐在樓梯口的長椅上等候着我。兩個多月不見,見到母親時,看到她一臉疲憊,精、氣、神尚好。一見我,她便姁姁地嘮叨説家裏裝修她放心不下,每隔兩天都要過來盯上一眼。和母親看完正在裝飾的房屋後,一起回到我登記下榻的賓館,母親抱愧道:“讓你回到家裏也沒有個住的地方!”

我寬慰她説:“住哪都一樣,不都是在家的地界。”

聽我如此回答,她便慈祥地望着我笑了。

那天晚上,母親沒有回哥哥家去住,她執意要和我一起呆在賓館。自從父親去逝後,母親一直一個人住在家中,她不願去哥哥、姐姐家住,怕給兒女們添麻煩。

第二天清晨醒來,窗外淺灰色的天空春雨欻至,極細微的毛毛雨伴隨着清涼山風,倏爾絲絲縷縷、倏爾飄飄渺渺,時斷時續、時續時斷,徐徐灑落在故鄉的大地上,給人亦真如夢的幻覺。

我起身要走了,母親頭頂浥輕塵的朝雨,蹣跚着步履一味堅持要為我送行。來到公路旁,母子倆撐起花折傘並肩站在街頭一棵大槐樹下,等候長途汽車到來。桑榆晚年的母親眼瞅着來來往往的車輛,鬢髮上沾浮着句句點點細弱遊絲的雨珠,言辭齟齬地和我拉着分別前叮嚀的話語。我則站在她的身旁,一隻手打着雨傘,聽憑那細雨透過綠葉的縫隙滴落下來,在傘頂發出“沙沙”聲響;另一隻手輕輕地?着她的胳膊,默然垂首聆聽老人的諄諄教誨。

一直等到長途汽車遠遠駛來,在眼前慢慢停下,此時雨住風停,母親默默地看着我收了雨傘上車,又望着那車緩緩啟動,離她漸行漸遠,這才轉回身去。我注視到在母親轉身的一瞬間,她抬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抹掉眼角的淚花,又抬起枯瘦的左手背擦拭去臉上淚的痕跡,所有這一切都讓我百感交集。凝望着母親轉過身去時,她那經歷歲月磨礪、飽經風霜的側影,想到古人説的“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想到心目中敬仰的母親一天比一天憔悴蒼老的容貌,我的內心便增添出幾分深深的愧疚……

後來,母親打電話説房屋已經收拾妥當,她也已住了進去,我不安的心方才稍稍有了些許慰藉。

其實,在兒女心目中,每一位母親都是一把挹水的瓢,從自己那裏舀來清澈見底的泉水,舒緩地倒進兒女温馨的記憶中;母親一生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給了兒女,給自己留下的也只有精神上對他們那一點小小的要求——常回家看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e0lv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