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科教文衞講話稿 >

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

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

更名是學校戰略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校實現由教學型學院向教學研究型大學順利轉型的重大戰略舉措。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僅供參考。

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
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一)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親愛的校友:

大家好!我很榮幸能夠值此母校更名慶典之際代表全體桂電學子在此發言。 寒雨鬧春花猶俏, 母校盛世到。賀信如雪熱淚中,笑看堯山一夜春意濃。創業自強四六載,英名揚四海。常道勤苦天必酬,破浪行舟從此競風流。

四十六年前,沒有芳草地,沒有高樓宇,只憑着一代人的執著與夢想,排萬難以求開一方之矇昧,苦奮鬥只為樹電子科學之標杆。

四十六年中,一批學者,攜廣博之知識,懷教育之理想,別故土,棄安逸,躬身於桂電,埋首於講台,嘔心瀝血以求育當代菁英之才德。

四十六年過去,今天的桂電,舊貌變新顏。校園青青芳草綠,學府巍巍日月新。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創造了幽雅舒適的校園環境,求實創新的治學理念締造了務實嚴謹的學術氛圍。

今天,白髮學者,灰髮領導,莘莘學子相聚於此,共同慶祝桂電又站在了一個新的騰飛的起點。回首桂電的成長,桂電的發展,桂電的圖強之路,所有的艱難與困苦,躊躇與決絕,光榮與夢想都歷歷在目。作為後輩,我們應當噙淚感激;作為學子,我們由衷慶幸;作為桂電人,我們不勝驕傲。薪火傳承滄海志,旗開一代競風流。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民族振興,廣西興旺,桂電騰飛,最需要的是人才。成為人才,便是要像師長那樣,無私於祖國,執着於夢想;成為人才,便是要像先輩那樣,通達於得失,果敢於取捨;成為人才,便是要承襲民族的智慧與堅韌,求實、創新、拼搏、進取!

同學們,朋友們,今日的慶典見證了母校新的起點,明日桂電的騰飛將由你我續寫。在這歡慶的時刻,讓我們許下諾言:

我們從不曾忘記未來,正如我們時刻銘記昨日;我們從未曾放棄夢想,正如我們時刻堅守現實。作為桂電人,我們將循先輩之足跡,求索進取。他日,攜夢想離去,興一方之水土,榮一代之德行;擔民族振興之大義,著建設八桂之文章。

大學泱泱,山高水長。祝願母校鯤鵬展翅,在教育改革的碧海藍天下,乘風破浪,再鑄輝煌。謝謝!

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二)

老師們、同志們:

明天就是學校更名三週年的紀念日。為慶祝更名三週年,學校黨委主要安排了四項內容:一是在市蒙山沂水大劇院舉辦一場感恩老區彙報會,面向全市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彙報工作,讓沂蒙人民感受大學三年來取得的突出成績,動員全市力量共同加快推進應用型名校建設;二是撰寫一份報告,向省委省政府彙報更名三年來的工作,以取得更大的支持;三是在校內召開一個座談會,進一步研討下一步的發展;四是借今天這個通報會,舉行這個簡樸的紀念大會,回顧總結三年來的工作,提出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也為開好座談會做個準備。

回顧三年以來,學校黨委帶領全校師生,針對“辦什麼學、怎麼辦學”“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等根本問題,集思廣益完成了綜合性大學的頂層設計,出台了一系列導向內涵提升的政策措施,開展了一系列擴大學校影響、樹立品牌形象的工作。今天,以成功獲批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為標誌,我們可以自豪地説,更名之初提出的“三大轉變”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尤其是圍繞質量和特色為核心的內涵建設方面,我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突出成績。

第一,順利完成了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完成了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我們通過兩次解放思想大討論,確定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和一系列改革發展目標,確定了“五年強特色、十年創一流”的戰略步驟,凝練形成了新的校園精神,確立了“一二三四五”的總體工作思路,堅持以質量和特色為核心的內涵發展主線,圍繞三大重點實施三大戰略,堅定不移地實施導向政策,在辦學的各個領域都實施了卓有成效的創新改革,引領了更名以來的創新發展。

二是在治理結構上實現了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適應新的發展需要,我們進行了機構、人員、體制、機制等一系列內部關係調整,適應臨沂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建立了基本覆蓋區域行業產業的學科專業體系,推進放權強院、二級辦學改革,五大改革領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推進,初步構建了校院兩級教授治學體系,順利完成了管理體制上劃,大大延伸了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功能,拓展了辦學領域,優化了辦學條件。

三是樹立了綜合性大學的新形象。通過舉辦70週年校慶、全國第一屆大學生傳統運動會、沂蒙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羣眾路線教育等論壇、全國化學分析年會、全國地方綜合性大學招生協作會等一系列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活動和學術會議,在較短時間內樹立了綜合性臨沂大學的新形象,連續三年實現招生過萬、持續爆棚的局面,全日制在校生達到了39900餘人,成為省屬高校辦學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

第二,順利完成了發展方式向內涵發展為主的轉變。這主要體現在五大突破上:

一是實現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突破。按照“具有沂蒙精神特質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人才目標定位,我們實施了紅色育人和國際視野培育兩大工程,構建“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紅色育人已經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受到了教育部副部長李衞紅和李法泉、李羣、高曉兵、孫守剛等省委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以紅色育人為基本內容的探索實踐連續兩次入選全國黨建會議交流材料,帶動了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實現重大突破,獲批“國字頭”的精品課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等教學精品項目7個。三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全省比賽中共獲得2538項獎勵。體育學院木球隊、啦啦操隊,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學院、理學院、生科院、教育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信息學院等學院的學生都曾在世界大賽和全國大賽中奪得優異成績,藝體類學院也在省裏多次獲得了藝術類大獎。學生就業創業率也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

二是實現了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突破。為解決人才隊伍“有山無峯”問題,我們出台了在國內外都產生重大沖擊和影響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剛柔並舉,引育結合,柔性引進了薛其坤院士、徐星研究員、鄭曉廷教授、周忠和教授、張二利教授、張桂玉董事長,全職引進了張書聖部長、李日升主任等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地方專家,引進了一批緊缺專業的高水平博士和碩士師資,填補了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團隊、國家傑青、新世紀人才等多項空白,新世紀人才由原來1人增加到6人,4人被評為“山東省首席專家”,1人獲評“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對內我們出台了“導向科研、導向基層”和“導向教學、導向高層次人才”的導向政策,實施青年傑出人才培育計劃、“千名教師培訓計劃”,從總體上提升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適應綜合型大學辦學的能力素質。《光明日報》對我校“弱化官本位,迴歸學本位”連續八天追蹤報導,引起了媒體和全社會關注;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成為“全省十佳人才工作創新案例”,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首次獲得優秀,第一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不僅如此,我們的“迴歸學本位”也符合了xx屆三中全會對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要求。郭省長也在青島高校座談會、全省創新創業大會等多次給予高度評價。

三是實現了科研工作的重大突破。為強化科研管理工作,我們對科研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先後召開了振興社科大會和科技創新大會;加大對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把上劃之後的新增經費全部用於內涵提升,拿出5000萬元用於教學科研實驗設備建設,拿出1800萬兑現科研配套和科技獎勵,得到省科技廳領導的高度評價。遴選了10個重點學科平台給予傾斜支持,經過三年調整,科研工作局面實現了重大轉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連續發表學術論文,20xx年發表的《始祖鳥不是鳥》使我校首次躋身全國高校論文排行榜第22位,今年又連續發表3篇高水平論文,數量排在全國高校第8位、全省高校第1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項目實現十幾倍增長,躍居省屬高校第10位。年度科研經費超過了20xx萬元,全校承辦的全國全省學術會議數量層次明顯提升。

四是實現了文化傳承創新的重大突破。我們立足老區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用足用好沂蒙精神這一政治品牌,配合紅色育人工程的實施,建設了一批紅色文化場館和設施、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創作研製了一批沂蒙文化產品,召開了每年一度的沂蒙精神研討會,組織師生創作排演了以沂蒙紅色樂舞劇三部曲為代表的一批文藝精品,參加了在濟南舉行的“十藝節”演出,擴大了學校的品牌影響。組建研究團隊,成立了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爭取國家級、省級基地平台20餘個,成為教育部首批12個思想政治研修基地之一、3個全國高校黨性教育基地之一,把沂蒙精神的研究推進到了新的階段。獲批省政府第一屆文化創新獎,獲得了學校歷史上第一個泰山文藝獎,在文化傳承創新上走在全省前列。可以説,五年強特色,我們的老區大學特色已經真正確立。

五是實現了對外開放的重大突破。為貫徹落實教育對外開放、省政府關於推動“山東-京畿道高校合作聯盟”建設的部署,全面推進學校國際視野培育工程,同時為解決我校長期以來對外開放高成本、低收益的現象,我們召開了對外開放大會,出台了對韓合作辦學激勵政策,提出了“突出韓國、兼顧其他”的總體思路,明確了對外開放的重點,成立了中韓學院,與韓國1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關係,中韓合作辦學專業7個,成為與韓國交流最密切、合作最廣泛的省屬高校之一。另外,我們還積極參與全省高校和臨沂市對外文化交流項目,成功申報了海外華裔青少年中華文化傳承基地,達成3項共建孔子學院協議,對外開放呈現出了嶄新局面。

第三,順利完成了由教學型嚮應用型大學的轉變。這主要體現在三大調整上:

一是完成了辦學結構的調整。按照我們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們主動調整了學科專業佈局,針對工科偏輕的現象,新成立了物流學院、建築學院、汽車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6個學院;為攻克區域經濟發展難題,成立了現代物流、電動車、新能源、現代中藥、古生物等9個研究所。三年來我們校企合作共建專業13個,應用型專業和在校生超過了70%,兩次被評為“山東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圍繞新興產業和地方特色,我們還成立了亞洲第一個3D影視學院、全國第一個孫子兵法學院和高爾夫學院,形成了以應用型學科專業為主體、以8個應用型特色專業體系為主幹的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專業體系。

二是完成了服務面向的調整。更名之後,我們把服務面向調整為“立足沂蒙、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當前我們主要的任務還是服務沂蒙。為此,我們提出了“向上找導向、向下找需求”,着力推進科研工作“三大轉變”,先後組織了2次縣域經濟觀摩,分2批派出15名幹部到地方掛職,選派了19個博士教授團隊深入各縣區,聯合攻克縣域主導產業的重大技術難題。同時落實教育部20xx協同創新計劃,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區域經濟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了36個產學研基地,成立了創業學院;今年啟動的科技大樓,建成後將按照科技園的模式運行,力爭成為全市高水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新創業“推進器”。

三是完成了辦學定位的調整。關於辦學定位問題,我們專門開展了第二次解放思想大討論,分四路組織了南方高校考察,進一步在應用型定位和社會服務着力點上統一了思想、明確了方向,補上了頂層設計這一課,解決了學校發展核心層和重點層的問題,並從人才培養目標、辦學結構、科研導向等各方面完成了嚮應用型大學的調整。截止到11月22號公示期滿,我們已經正式獲批成為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進入

應用型名校全面實施建設階段,完成了全校上下為之奮鬥兩年的“一號工程”,標誌着我們順利實現了辦學定位的成功轉型。

回顧三年來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績,我想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得益於我們緊密結合更名的實際,抓住我國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機遇,科學確定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我校更名之時,正值教育規劃綱要頒佈之際,高等教育全面進入提高質量、內涵發展的新時期,教育部、省政府都對我校提出了“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要求。三年來的實踐證明,無論是我們確定的辦學目標、發展規劃、人才培養定位,還是戰略實施步驟、導向政策、推進改革的措施,是完全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的,同時也完全符合學校的發展實際,各級領導都給以了肯定,特別是郭樹清省長批示指出“臨沂大學的改革探索代表了現代大學制度的方向”。

二是得益於我們緊密結合在老區辦學的實際,把沂蒙精神融入辦學和育人的全過程,豐富了辦學內涵,老區人民給予了鼎力支持。沂蒙精神是寶貴的財富。我們把沂蒙精神融入頂層設計、融入人才培養、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圍繞沂蒙精神的弘揚,深化社科研究、打造校園文化藝術品牌,爭取了一系列的平台基地,形成了用沂蒙精神辦學的濃厚氛圍,打造了鮮明的育人特色,提升了大學文化。同時也讓沂蒙人民真正感受到臨沂大學是沂蒙人民自己的大學,從感情上接受、思想上認同、行動上支持。

三年來,特別是體制上劃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對大學建設一如既往給予大力支持,張少軍書記、陳先運市長和班子同志在名校申報、新校區工程收尾、協同創新園區和民生項目建設等很多關鍵時刻和棘手問題上都是親自過問、親自批示、全力支持;市直各部門、各縣區凡是大學的事,都是有求必應,有難必幫,成為大學發展的堅強後盾;校企合作的大項目日益增多,校地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諧融洽,在各方面都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辦學支持,為內涵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三是得益於我們品牌的打造、影響的擴大,形成了各級主管部門支持大學發展的良好態勢。更名以來,通過70週年校慶、大學生紅色運動會、每年一度的高層沂蒙精神論壇、我們的紅色文藝精品赴濟南演出等活動,先後有近40位省部級以上領導來校考察指導,包括一位在職教育部副部長;通過承擔教育部的全國高校黨建組織員培訓、全國思政課教師的實踐研修、全省第一書記培訓等一系列培訓任務,把全國高校、全省省直機關部門請到了學校。他們把臨沂大學的特色和聲譽帶進了教育部、帶進了省委省政府、帶進了全省各大廳局,顯著提升了學校的品牌影響。

過去很長時期以來,我們的外部環境並不是太好,很多人對學校的發展並不認可,學校經常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前年我們申報專業碩士學位點,在十分有利的形勢下痛失了機遇。但是不到兩年時間,這次應用型特色名校申報,同樣面臨着很大的競爭,但是我們在兩輪投票中高票入圍,均全票通過,這是多麼大的變化?我覺得這和我們主動樹立形象、宣傳品牌是密不可分的。更名以來,全校統一思想、頂層設計、樹新形象的任務很重,同時為了有利於招生、擴大學校更名後的知名度,組織舉行了較多的會議活動,有的會議活動也存在讓師生陪會問題,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大家的精力,這些問題我們在黨委民主生活會上已經做了對照檢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果沒有這些形象的樹立、品牌的確立、影響的擴大,就不會有郭樹清省長的重要批示,也不會有郭省長在青島座談會上對我們的高度評價,教育、人社、財政等各大廳局紛紛表示支持;也不會有在全省創新創業大會上,郭省長唯一點名、完整列舉了我校創新人才政策、打破“官本位”、導向教學、導向科研,在世界頂級學術雜誌發表文章等創新做法,給予了重頭表揚,許多省直部門的同志第一時間給們發來信息,表示祝賀和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名校申報自然水到渠成。而且這種局面一旦形成,我們必將長久受益。

四是得益於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執行堅決、風清氣正、拼搏奉獻。三年以來,全校師生髮揚老區大學的優良傳統,弘揚沂蒙精神,以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無私奉獻的事業情懷,充分信任、理解和支持學校黨委工作,為我們三年來的跨越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們有一批敢於擔當、立説立行的管理幹部,他們對事業懷有強烈的責任心,工作上用心、用智、用力,“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想辦法”,湧現了很多像張安柱同志這樣的好乾部;我們有一批立德樹人、潛心教研的好教師,他們講大局、講奉獻、心繫學生、心繫沂蒙,無論是下工廠、下農村,都積極響應黨委號召、任勞任怨;我們還有一批愛校如家、精心呵護這所大學的老幹部。我曾經在多個場合説過,來到學校越久,越發感覺我們的幹部教師非常可愛,這是我和大家朝夕相處三年掏心窩子的話。

特別是學校黨委班子連續兩年在全省考核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績,不僅僅代表了對班子的評價,更是全校幹部教師講大局、講奉獻、講團結的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全體黨委班子成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老師們、同志們:

更名三年來,雖然我們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尤其是對照“五年強特色,十年創一流”,我們在內涵提升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一是對照學校確定的三個特色來看,老區特色已經形成,這點毫無疑問,無論是紅色育人工程,還是文化傳承創新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從另外兩個特色來看,一是為打造“物流天下”的商貿物流學科經濟特色,學校煞費苦心,在已有商學院基礎上,成立了物流學院、現代物流研究所,也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沂蒙人民的期盼相比,與“南有義烏、北有臨沂”商貿城的地位相比,與其他大學在這方面取得的效益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市政府11月剛剛下發了《關於推進臨沂商城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國際商貿名城的實施方案》,對我校商貿物流的人才引進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報以了很大的期望。在這裏我要強調的是,打造商貿物流學科專業特色,不僅僅是商學院、物流學院、物流研究所的事,而是需要全校凝練方向、整合力量,比如法學院應突出物流法,汽車學院應在汽車物流管理,信息學院應在物聯網、外國語學院應在商城國際化方面形成方向和特色。但是在這方面,從目前來看,全校尚未真正打通“四堵牆”,工作還有很大差距。另外,在傳統專業學科特色優勢打造方面,我們還非常不平衡。儘管在個別學科領域在全省、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學校整體專業學科發展並不平衡。學校拿出這麼多經費配套、爭取的平台是不是都有了特色、形成了優勢呢?當初頂層設計的時候,我們苦口婆心地講,市裏的優勢就是我們的優勢,學校各個時期的優勢就是我們的優勢,所以在架構、資源、資金各方面都是傾斜的。但是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提高,大家要捫心自問、查找差距。

二是對照“一體兩翼”的育人模式來看,紅色育人已經成為了品牌,但從應用型人才培養來看,儘管我們已經成功爭取了“山東省特色名校工程”這個最大平台,但是對照國家對實踐性人才培養的要求、對照學校的目標,還遠遠不夠,今後應用型名校建設的任務非常重。其次,從國際視野培育來看,“三種知識、一種能力”的落實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關鍵是國外合作還不夠,國際視野平台沒有真正地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還沒出來,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

下一步,隨着三個轉變的基本完成,我們必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內涵建設上來、集中到頂層設計落實上來,一些問題在教育實踐活動的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階段,在學校的五屆三次教代會上要認真討論。這裏我重點談談“三個提升、一個促進”。

一是以名校建設工程為抓手,進一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我們一直檢討“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體系的落實存在不平衡的問題,特別是作為人才培養主體的應用型人才如何培養,一直找不到系統的解決辦法,這次我們就要牢牢抓住特色名校建設這個有利時機,集中解決人才培養中的應用性、實踐性不強、與社會脱節以及個別教師教書不育人等問題。完成名校工程的申報,這僅僅是完成了一個項目的立項,更重要的是建設。名校工程一旦發文公佈以後,要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建設方案,之前這個方案要請校內外各方面的專家、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廣泛科學論證、認真修改,務必要符合我們的辦學方向、突出我們的辦學特色,確定好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各個專業的依託單位,務必要制定好建設計劃,落實建設任務,要成為我們人才培養質量的標誌,帶動全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是進一步落實“三個轉變”,提升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過去三年我們在學術科研上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是仔細分析,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國家級項目基本集中在個別學科領域、主要依靠少數團隊、科研院所和個別的高水平人才,10%左右的教師獲取了90%以上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經費,很多的教授、副教授包括新引進的一些博士,還是停留在為職稱而寫論文的狀態。這些現象都反映了“三個轉變”並沒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實,這也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內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下一步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科研工作的重心轉移到落實“三大轉變”上來,發揮好職稱、津貼的槓桿作用,修訂科研獎勵辦法,制定科研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加強學術團隊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鼓勵原始創新,爭取科研成果層次的提升和突破。

三是深化內部管理改革,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管理出生產力。雖然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們初步構建了綜合型大學的管理體系,但總體來説還是粗放型的,支持內涵發展的制度機制還很脆弱,今後一個時期,內部管理改革的任務還很複雜、很艱鉅。在大的管理體制上,按照xx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名校工程建設的要求,要積極籌建臨沂大學董事會,在構建產學研新機制上有新探索;要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術組織的運行機制和工作制度,在促進教授治學、民主治校上有新成效;要進一步探索以預算管理和績效考核為核心的校院二級管理體制,在鼓勵二級學院自主發展、特色發展上有新進展;要進一步盤活人力資源,構建校內人才市場,在提高人力資源效益上有新作為;要大力推進和提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藉助節能監管平台,杜絕各類“跑冒滴漏”,在建設節約型校園上有新舉措。同時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迴應解決師生訴求,下決心解決民生遺留問題,建設平安和諧文明的新校園。

四是抓好落實整改和建章立制,以作風的大轉變促進內涵建設的大提升。這次廣泛深入的教育實踐活動,使我們有機會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清除作風之弊、行為之垢,讓同志們能夠神清氣爽、精神抖擻、輕裝上陣,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到研究發展、研究內涵上來。希望同志們要繼續嚴格落實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過程中,針對查擺出來的“四風”問題、內涵建設中的問題,一攤一攤研究具體的整改措施,並且要通過制度建設鞏固和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確保各種“四風”問題不反彈、不復闢,以作風大轉變匯聚發展合力,以服務大提升凝聚強勁動力,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一個新的內涵發展時期的到來。

今天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學院更名慶典領導講話(三)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今天,我們滿懷喜悦的心情,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熱烈慶祝我校更名為紅安縣第五中學。學校的更名是我校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標誌着我校辦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全校歡慶,激動人心的時刻,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向今天前來參加揭牌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藉此機會,也向多年來支持、關心我校發展的上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和紅安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校創建於1970年3月,原名為杏花鄉張家灣中學。長期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歷屆學校領導班子和師生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已發展成為紅安城區規模較大的農村寄宿制中學。校園面積38667平方米,校舍面積16907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8個,師生1000餘人,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學校建有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閲覽室、探究活動室、微機室、電子備課教室、體育器材室、音樂室、美術室等二十多個專用場地,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器材一應俱全。學生餐廳高檔雅緻,學生公寓整潔寬敞。

多年來,我校立足於“以人為本,嚴謹治學”的辦學方針,堅持以平安為保證,以質量為根本的辦學宗旨,致力於教學管理科學化,平安工作網絡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敬業愛生、教學相長”的優良教風,“文明尊師、刻苦進取”的良好學風,走上了一條立足城區、突出重點、全面發展、創建名校的辦學之路,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建校以來,紅安五中繼承和發揚杏花人民勤奮為師,痴心助教的優良傳統,為社會培養了無數棟樑之才。近年來,學校發展日新月異,各項工作捷報頻傳,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縣“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20xx年度被評為省級“平安校園”,市教科研十佳單位。學校會考屢創佳績,20xx屆畢業生上重點線人數達50人,綜合評比居全縣前列,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學校僅20xx年獲國家、省、市級獎項達200人次,被黃岡市教科院評為“教學優勝單位”。20xx春季獲黃岡市第二xx屆國中三科綜合能力測評優勝獎。

回顧我校發展歷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學校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歷屆領導班子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學校的發展更離不開杏花鄉黨委政府部門和全鄉人民的大力支持。今天,我們紅安五中校名應運而生,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可以説,紅安五中的升格,是紅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我校辦學水平提升的需要,也是多年來杏花鄉及周邊地區人民的共同夙願。紅安縣人民政府批准我校更名為紅安縣第五中學,這是一項順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也是對我們的極大鼓舞和鞭策。我校要以此為契機,做好各項工作,逐步提升辦學水平,加快學校發展,努力增強辦學實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更好的為杏花鄉和城東的千千萬萬的學子的健康成長和素質提升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千帆競渡,不進則退。新的起點,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給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xx大精神為指導,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續堅持“以平安為保證,以質量為根本”的辦學宗旨,繼續弘揚“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繼續保持昂揚向上、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聚精會神抓教學,一心一意謀發展。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搶抓機遇,迎難而上,負重拼搏,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良好的辦學效益和聲譽爭取更多的支持,爭取更大的發展。我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在紅安人民特別是杏花鄉黨政部門和全體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我們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紅安五中一定會辦成環境優美、質量一流城區寄宿制國中,為我縣城區教育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祝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祝全體教職工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祝全體同學平安快樂,學業進步!

祝紅安五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下面,請允許我榮幸的邀請紅安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再新同志、 為新校名揭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kejiao/elnr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