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精選21篇)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精選21篇)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

父親年過七旬,在部隊幹了8年,入了黨,回鄉後當了一段時間的村民兵連長和生產隊的副業隊長,長期在村裏務農,算是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沒有發財,沒有升官,日子過得平平淡淡。但是父親最驕傲的,就是他在部隊時,親耳聆聽過雷鋒同志的演講。那時雷鋒是瀋陽軍區的典型,經常在各個基層連隊巡迴作報告,講述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蹟。雷鋒也許沒有想到,他的一次演講,足足影響了父親一輩子,父親發誓自己今生也要像雷鋒一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精選21篇)

當我跟妻子説父親是村裏的活雷鋒時,她不大相信。我説,今天晚上我們就跟着父親出去走一趟,看他是怎樣為人民服務的。

到了晚上十一點半,我對妻子説:“注意啦,爸爸要出門了,你看看他帶了哪些東西?”這時父親穿上了一件厚外套,兜裏裝着一個充電手電筒,手裏提着一面四五斤重的銅鑼,還有一個鑼錘。妻有些驚訝,她不解地對父親説:“爸爸,夜深了,你這是幹啥去?怎麼像個更夫似的。”父親樂呵呵地笑着説:“你可真有眼力!我在村裏義務打更,幹了20xx年了,風霜雨雪從不間斷,這已經成了我的例行公事。”説着,父親就提着銅鑼出了門,我們也小心地跟在了後面。

父親是繞着院落間的道路在巡邏,每走50米遠左右,他就連打3聲,然後朗聲説道:“天乾物燥,防火防盜!”響亮的銅鑼聲立刻引來一陣犬吠,此起彼伏,讓黑黢黢的鄉村之夜突然多了些生氣,猶如一粒石子突然落在平靜的湖面上,然後泛起陣陣漣漪。一陣冷風吹來,我們不由得縮緊了脖子。遠處的樹影,婆娑的竹林,這一切都讓人膽怯,於是我們跟了兩三百米遠,跟父親打個招呼,就趕緊回來了。?

躺在温暖的被窩裏,想到父親還要巡邏一個多小時,我的心裏不禁陣陣酸楚。父親年過古稀,本來今年村主任已經專門找過他,一是對父親20xx年如一日堅持義務打更表示感謝,二是勸父親歇下來,因為村上成立了夜巡隊,都是年富力強的民兵在輪流巡邏,父親只要把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就行了。可是父親脾氣倔,他認準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他説自己是個共產黨員,沒本事帶領大家奔小康,義務打更還是能勝任的。

其實當初父親選擇打更的時候,母親就非常反對,包括我們這些子女也都不同意。我記得那是1998年冬天,村裏的幾户村民,接連被偷盜了雞鴨和臘肉香腸,村民們都非常着急。在生產隊召開社員大會商量對策,父親站出來説,自己出頭,召集幾個人,每天晚上義務打更,為村民守夜。可是堅持了不到一個月,那些人就不幹了,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人之常情。父親認為這事情既然開了頭,就不能半途而廢,於是就一個人堅持幹了下來。

本來父親只在我們家臨近的幾個院落巡邏,小偷基本上絕跡了,村民們都歡欣鼓舞。後來其他小組的村民説,彭大爺,你好事做到底,能不能也幫我們這一帶巡邏一下啊?父親覺得這是村民們對他的信任,於是也一口應承下來,因此巡邏的範圍越來越寬,幾乎涵蓋了半個村莊,這一趟走下來,就是兩個小時左右,一直堅持了20xx年。

父親説,只要他還動得了,就繼續為鄉親們打更守夜。父親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語,他只是用行動在踐行年輕時立下的誓言,向雷鋒那樣,時刻為人民服務。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2

父親是個軍人,因在朝參戰肺部受傷未愈,退伍回家時,政府安排他在一家省管煤礦做會計。那時家裏窮,父親一人的工資無法養活一家大小,為了不拖累國家,便辭職回家,抱病堅持做生意,賺錢撫養我們這些兒女。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普遍落後,父母天未亮就出門,翻三十多裏的山路到集鎮趕集。他們知道如果去遲了,集市散場就無生意可做了。父親養了一匹馬,馱着從周邊村子收來的一些土特產。實在累得不行,他便在山路上坐一會兒。

記得有一次,父親賺了點錢,給我們三個兒女,一人買了一件軍綠色的春裝。我們三兄妹穿上新衣服,高興得手舞足蹈。父親坐在堂屋八仙桌旁,一改往日的和藹,要我們站好,嚴肅地對我們説:“我之所以給你們兄妹三人買軍綠色的春裝,是因為我是黨員、當過兵,親眼看到許多戰友犧牲在戰場,那血的仇恨不能忘。你們長大後一定要當兵保衞國家,不讓我國受外國欺負。”

父親為了讓我們早日搬出漏雨的破房,開始壓磚。那些天秋雨時下時停,往往是性急的父親白天拖着石磙在門前稻田上碾壓,可到了夜間天老爺好像跟他作對似的,一場大雨把稻田灌滿,他只得開溝引水,重新牽牛壓磚,如此反覆多天,父親病倒了,不停地咳嗽。新屋的瓦只蓋了一半,父親就被抬進了醫院。

父親牽掛着兒女,病情稍好一點兒,就偷偷從醫院溜出來,路程只走了一小半,就倒在外婆菜園邊,傍晚時分被摘菜的外婆看見,連夜叫人抬到醫院。哪知這一去,他就再也沒有回家。彌留之際,父親已經啞口,可死也不肯閉眼,母親流着淚,問他還有什麼放不下,他慢慢動了兩個指頭。母親明白了,哭着對他説:“你要兩個兒子當兵一事未完成,我會替你完成的,你就安心去吧!”父親就永遠地閉上雙眼,走的時候還不滿四十歲,而我才剛到讀國小的年紀。

為了完成父親遺願,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兩個哥哥先後應徵入伍,在部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哥駐守邊疆,冰天雪地站崗八年;二哥在福建當裝甲兵,年年是連隊先進。

現如今,每逢清明節,大哥和二哥都特意穿上軍裝,來到父親的墳前向父親敬禮。今年清明節,退伍當教師的二哥帶着軍官兒子來到父親墳前,告訴父親:“爸,我們聽了您的話,讓孫子當了兵入了黨,您要我們當兵衞國的遺願我會教兒孫們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3

一個87歲高齡的老人,不顧年老體弱,依然情繫故土、熱心投身公益事業。他,就是空軍“老兵”、共產黨員豐福生。他的名字曾經響徹祖國大江南北,上世紀60年代他是聞名全軍、學習著作的尖兵。

1930年4月,豐福生出生於江蘇一個偏僻村莊。由於家境貧寒,他13歲給人家放牛,14歲被迫去官塘給日本人修飛機場,15歲外出學徒。直到1949年解放,豐福生才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他被調往地處沿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福州場站給養科,當上了炊事員。出身貧苦的豐福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和學習機會,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並且學以致用,出色地解決了工作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從1955年到1962年,他這個“編外軍人”,連續被部隊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成為全軍學習著作尖兵,受到等黨和軍隊領導人的接見。

1984年,退休後的豐福生居住、生活在福州市。這個黨員“老兵”卻常常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

1987年,豐福生夫婦回故鄉探親。他們看到村裏一些孩子因家境貧困,求學有難處,當時就萌生了設立一個獎助學基金的計劃。

有限的退休金只能供一家老小生活。為儘快攢錢,豐福生回到福州後,先後在一些單位打工。

就在爭分奪秒地籌集基金的時候,不幸突然降臨。1998年,妻子患上絕症,後來離開了他。

為了夫妻倆的共同心願,年事已高的豐福生只能靠省吃儉用實施計劃。20xx年9月,老人將攢下的本金和利息共計105538.46元善款以“豐福生獎助學基金”的名義,從福州匯到xx市茅山老區興教助學基金會。

設立“獎助學基金”的願望實現之後,年屆八旬的豐福生又從自己的退休工資中又拿出120xx元作為啟動資金,於20xx年重陽節設立“千里村尊老獎助基金”。20xx年12月,“獎助學基金”與“尊老獎助基金”合併為“谷陽鎮千里村豐福生雙陽基金”。

豐福生表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每年還將拿出3000元退休金注入“雙陽基金”。在他的義舉感召下,當地愛心人士紛紛為基金會添磚加瓦。截至20xx年,基金會共資助學生300餘人次,資助金額達80000多元;資助尊老模範和困難老人67户次,資助金額近30000元。

20xx年,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授予豐福生“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稱號。

永葆本色的共產黨員豐福生,用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4

民族的苦難與輝煌,屬於每個家庭、每個人,記憶凝聚在祖國大地每座山、每條河、每一個小物件上。這不,一顆子彈殼做的煙袋嘴,就伴隨主人公訴説着一段刻骨銘心的傳奇故事。

主人公張寰旭,1920xx年生於山東萊陽縣大泊子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八路軍膠東軍區第五支隊16團政委,打起仗來非常機智勇敢,先後8次負傷,是膠東著名抗日英雄。大家印象最深的他嘴裏時常叼着一根旱煙袋,或者雙手背在後面,手裏握着長煙袋,滿臉和善。那煙袋杆是竹竿的,鍋是銅的,嘴是用子彈殼做的,也是銅的,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的。

在那個殘酷的戰爭年代,張寰旭養成了吸煙的習慣,因經費緊張,就叼起旱煙袋。那時彈藥緊缺,戰士們的子彈殼需要上繳換子彈。他的警衞員就偷偷用個人的子彈殼,獨具匠心地為政委打磨出一個煙袋嘴。張寰旭看見這黃燦燦的煙袋嘴笑着説:“我喜歡!”

1942年11月下旬,日軍集中了兩萬多兵力對膠東抗日根據地拉網式掃蕩。11月21日夜,16團團部在掩護萊東縣一千多羣眾突圍過程中,在馬石山東南的周家溝北山與日軍主力遭遇。面對衣衫襤褸、驚慌失措的羣眾,張寰旭對戰士們説:“各位父老鄉親是我們的父母,血肉相連,我們拼命也要把他們帶出去!”那場軍民同生共死的突圍戰十分慘烈,部隊整連、整排地被打光。最後張寰旭親自指揮重機槍佔領陣地,用火力從敵人的包圍圈中打開一個缺口,指戰員拼死掩護羣眾往外衝。最後部分部隊和羣眾突圍出去了,張寰旭卻光榮犧牲。

戰後,突圍出去的膠東軍區祕書張少華回來打掃戰場。只見張寰旭堅守的陣地,遍地是子彈殼和血跡,他前胸後背到處是槍眼,棉襖衣兜裏還插着旱煙袋,倒在身邊的還有警衞員和馬伕王新財等。張少華組織指揮當地民兵就地掩埋烈士遺體:“同志們時間緊迫,張政委單獨掩埋,其他烈士可以合葬。”見馬伕還沒嚥氣,立刻安排民兵抬走搶救。

反掃蕩過後,膠東軍區在馬石山召開追悼大會,立起紀念碑,刻下張寰旭等烈士的英名。沒有驚動零散隱沒在荒草中的墓穴。

馬伕王新財是附近垛疃村人。他奇蹟般被救活,傷愈後,因腹部和腿部重傷復員,他自覺承擔起守護張政委墳墓的責任。他經常指着墓地下邊的山口,無數次地對人講述:“張政委和藹可親,沒官架子,經常用衣袖擦擦煙袋嘴,按上一袋老旱煙,讓大家叼在嘴上,你一口、我一口,那縷縷嗆人過癮的煙霧把大家的命拴在了一起”。他默默守護張政委的墳墓61年,直到自己離世。

20xx年清明節前,“抗日烈士紀念碑”在海陽落成,當地政府把散落在荒山野嶺中抗日烈士靈骨集中進行了正式安葬,其中就包括張寰旭烈士。當張政委的墳墓打開後,除了遺骨,就是那根旱煙袋,子彈殼的煙嘴和銅煙袋鍋被蝕鏽包圍,竹子的煙桿已經爛斷。在移靈現場十六團的老戰士、參戰時只有16歲如今已近80歲的於成撲通跪下連連磕頭,大聲哭喊着:“政委——,張政委!這就是俺張政委,這煙袋俺太熟悉了。張政委您可以安息了!”

目前,這支斷為兩截的子彈殼煙袋嘴,伴隨英雄的英靈,被安放在“海陽抗日烈士紀念館”的展櫥中。

“子彈殼煙袋嘴”,吞吐過戰爭風雲,依然散發着一股凜然灼心的火藥味。揀拾彈殼、彈片、子彈頭這些記憶的碎片,平靜的心靈被遠去的戰爭撞響。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5

20xx年夏天,油田西部分院勘探三室第一次開展寧夏探區野外地質調查,由崔主任帶隊。當時,交通、民族風情、露頭情況等均不熟悉,迫切需要一位嚮導。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鄭xx教授做嚮導。唯一令我們擔憂的是鄭教授的年齡——78歲。

第一天,鄭教授就讓我刮目相看。鄭教授不僅帶路,給我們仔細講解露頭的地層、沉積等方面的知識,還陪我們一起爬上馬東山,怎麼也有二百米高吧。有幾次我想幫一下鄭教授,鄭教授擺擺手,笑呵呵地説:“不用,不用,這個小山頭,小菜一碟。”我無緣由地對這個身材矮小頭髮花白皺紋橫生的老頭生出無限敬意。後來,鄭教授和我們一起上山下溝,風餐露營,讓我感到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可貴精神。

鄭教授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跑野外,是一位老黨員,一輩子只乾地質調查這一件事,寧夏大大小小的山頭都跑過,被稱為“寧夏巖夫”。有一天,鄭教授説:“寧夏目前還沒有大的油氣發現,希望能夠盡我的微薄之力,助你們一臂之力,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寧夏的石油滾滾流,也不枉我這一把朽骨啊!”説完,鄭教授眉頭緊鎖,看着遠處的山巒,陷入沉思。

20xx年,我成為寧夏探區六盤山組組長,這一年的野外地質調查仍是崔主任帶隊。一次野外討論時,有人提到紅軍長征的六盤山精神,崔主任提議要發揚這種精神。崔主任與野外調查的各位黨員商量後,開創性地成立了野外地質調查臨時黨小組。成立之後,崔主任要求黨小組發揚帶頭奉獻、帶頭吃苦的精神。之後的野外調查中,幾位黨員身先士卒,不怕山高包重,總是搶着背;不管什麼地方有危險,總是搶先上;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員的身影。尤其是黨小組組長崔主任,一馬當先,毫不推辭。作為一個羣眾,我也不甘落後,但總覺得缺少點兒什麼,沒有方向,遊離於黨小組之外,沒有精神支柱。我就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他們的一員。

後來的一件事,讓我下定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那天,崔主任特意把黨旗帶到了山上。在黨旗下,我們一起合影留念,當時我就攥着拳頭,想着某一天,把它舉過頭頂,莊嚴地念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但我怕自己還不夠一個黨員的標準,遲遲沒敢提出申請。那天中午在野外吃方便麪,崔主任對我説:“小趙啊,我看你完全符合一個共產黨員的條件,如果你願意,我做你的介紹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如何?”崔主任的一席話徹底打消我的顧慮,那天收工回去,我立馬認認真真地寫了入黨申請書。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20xx年5月11日。第二天一大早,當我把入黨申請書交給崔主任的時候,崔主任笑着説:“好!一個共產黨員就應該有這樣的積極性!”

後來在調查過程中,臨時黨小組成員除了要帶自身的設備,有的負責揹負全隊的食品,有的則主動扛起鐵鍬鎬頭等重物。當測量地層碰到陡坡時,黨員主動擔負起前測的重任,爬上山頂放測繩;當需要採樣的時候,黨員主動掄鎬砸錘;當運送樣品的時候,還是黨員主動多拎上幾袋樣品。在黨員的帶動下,全體隊員都表現出了高昂的鬥志和積極的精神面貌。這讓我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心。

之後,我的工作得到肯定,西部分院黨委提前結束考察,於20xx年5月將我轉為預備黨員。20xx年5月31日,我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入黨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信念讓我懂了鄭老的堅持、崔主任的帶頭、黨員同志的幹勁,更看到了方向。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6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每當看到或聽到入黨誓詞,總讓我熱血沸騰、振奮不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今生的堅定信仰和為之奮鬥終身的力量!

我的孃舅是位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共產黨員,我們兩家離得很近。我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聽他給我講述革命戰爭和共產黨員先進事蹟的故事。比如,遼瀋戰役中的浴血奮戰、攻堅克難的四平之戰,抗美援朝中彈盡糧絕、死守陣地的上甘嶺戰役,無不體現出優秀共產黨員們衝鋒在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奉獻精神。

我的大學四年是在中央黨校成人教育學院學習的。孃舅對我説,一定要好好表現,力爭在完成學業的時候加入黨組織。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進一步增強了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熱愛和成為其中一員的強烈願望。從我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重點培養對象、預備黨員整個過程來説,黨組織工作做到了“程序規範、嚴格要求、真心愛護”。

大學畢業後,我先是把黨組織關係轉到了我户籍所在的鄉鎮,由村支部進行管理。後來,我所在的集團成立了黨委,我又積極地把組織關係轉過來,並擔任支部管理的工作。

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講述我的入黨故事,是為了提醒自己進一步增強黨性意識,堅守“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的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7

人人都有夢想,很多人追逐的是升官夢、發財夢,而xx縣山江村“第一書記”卻把實現自身價值的個人夢與振興全域旅遊事業統一起來。要用行動去實現夢想。不管遇到多大的誘惑,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作為一名老黨員始終向着夢想奮進,從不動搖,從不懈怠。如果人人都像,把個人夢融入事業夢,最終你的夢、我的夢、他的夢串起來,必將匯聚成偉大的小康夢。

百名羣眾簽名留老潘

xx縣山江村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多年來一直是xx縣朝陽鎮經濟發展最落後的村之一。

回憶起20xx年3月21日,這是第一天來到山江村,那天給他的感覺,山江村是一個很封閉的山村,村民們見到都躲了起來。面對這樣的情況,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去開展羣眾工作。下定決心發展“山江夢”。他經常奔走在山江村這陌生的田坎上,不斷觀察和琢磨,怎麼發展?發展什麼?就這樣在多次的思考中,與山江村慢慢靠近了。

日前,xx縣委組織部收到了一封xx縣山江村村民的聯名信,上面密密麻麻按滿了100多位村民鮮紅的指印、印鑑,還有簽名,要求3年任期將滿的貴州省組織部選派的省委駐xx縣山江村扶貧指導員繼續留任。短短三年時間,得到了羣眾的認可和愛戴。

老潘解貧困密碼

結合山江村路不好,但是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實際情況,心裏頭就產生做養殖的念頭,與村黨支部書記覃玉斌協商,先在村裏發展幾個創業能手,然後帶動其他村民發展。就這樣,踏上了山江村的養殖路,帶着創業能手到外地學習泥鰍養殖技術。

去年,積極與各級部門聯繫,爭取到10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成立山江村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50多畝水田,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户”運作模式發展泥鰍養殖。山江村養殖的第一批45000多斤泥鰍順利出塘,遠銷省外及韓國,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僅此一項使羣眾增收7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5萬多元,實現了“零”的突破。

實現“小康夢”

為了這個夢想,他主動在山江村與羣眾一起奮鬥。

為了讓不同羣眾找到適合各自的發展路子,能夠就地或異地就業創業,通過“扶貧先扶智、治貧先育人”的辦法,創辦“金融夜校”,組織開展黨員羣眾致富技能、金融理財、信息需求等方面培訓500餘人,對培訓中有意願和積極性較高的村民,組織他們赴廣西和省內都勻市、三都縣等地參觀學習。首批外出參觀回來的村民吳學波、莫從意等7人“走出去”,落户三都、都勻、榕江、從江、三穗、興義等11縣(市)創辦咖啡館,帶動了該村青年80人就業。

經過與村兩委商議後,決定,在山江村引資打造集生態觀光、農耕體驗、少數民族風情表演為一體的民族風情園。為該項目儘快落地實施,多次跑省信用聯社、扶貧等部門,爭取各類資金70多萬元。目前,民族風情園土地平整全部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的賽馬場已建成投入使用,園內種植桃樹120餘畝。

“高山有果園,山下是良田,甩掉過去苦,樂享小康甜,感謝共產黨,不忘駐村情。”這是朝陽鎮山江村,廣場舞大媽們編唱的新民謠。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山江村黨員羣眾的精心“雕琢”,山江這塊“璞玉”定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8

分區原副司令員、x縣籍老紅軍每當提起長征路上的千難萬險,總會講起他與一張山羊皮的故事。

1935年9月中旬,所在的紅二方面軍從湖南省澧縣境內出發,經過200多天的跋涉和戰鬥,跨過了湘、鄂、貴、滇四省後,終於來到了四川甘孜,同紅軍四方面軍會合。

在甘孜休整的一天,連隊弄到了一隻90多斤重的山羊。羊肉吃完後,炊事員將剝下的羊皮丟在了荒地上。恰好,經過那裏發現後,趕忙撿了起來,早就聽説草地氣温變化大,或許這張羊皮對以後會有用處的。於是,撿回去後,經過裁餘補缺,縫成了一整張,帶在了身邊。

新的征程開始了。

一踏上荒漠的草地,不要説難見地上的動物,就連天上的飛鳥也很少見到。最難熬的是夜晚,地面是濕漉漉的一片沼澤地,宿營時難得找到一塊平地。把羊皮鋪在地上睡覺,這樣既防潮又保温。

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

草地天氣,一日三變,温差極大。早上,太陽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雲密佈,雷電交加,暴雨冰雹鋪天蓋地而來,或者霧雨朦朧;夜間氣温降至零攝氏度左右,凍得人們瑟瑟發抖。有時候行軍時走着走着,霎時,狂風大作,天氣冷得像一把把尖刀刻在人的臉上。有時候冰雹從天而降,砸得人無處躲藏。每當遇到暴風或冰雹打來,就將羊皮裹在身上禦寒,或用樹棍支架羊皮來當傘用。

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人和馬必須踏着草甸走,從一個草甸跨到另一個草甸跳躍前進。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淺,幾個人攙扶着走。這樣,一天下來,精疲力竭。

剛到草地時,除了語言不通外,還與藏族同胞有一定的隔膜。藏族同胞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宣傳,將食品和物品等藏了起來。於是,紅軍想盡一切辦法籌糧。將青稞脱殼搓成麥粒,再碾成麪粉炒熟,便成了乾糧炒麪;宰殺馬匹、犛牛,做成肉乾以備食用;還要準備燒酒、辣椒或辣椒汁禦寒。雖然盡了最大努力,紅軍籌到的糧食還是不夠全軍之用。每個人最多帶有8至10斤,一般的帶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

前邊的部隊還有野菜、樹皮充飢,後續部隊連野菜、樹皮都吃不上,更苦。沒有能吃的野菜,就將身上的皮帶、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來,還有馬鞍子,煮着吃。有的戰士餓得實在沒吃的,就將別人屙的屎裏沒有消化的青稞麥,或者自己屙出來的,一粒一粒挑出來,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這樣,喝也是這樣。有的戰士,人尿、馬尿都喝過。

每當肚中餓得咕咕叫時,便從草地裏尋來一點野菜,再從捏緊的糧袋口子裏倒出一丁點青稞面在瓷缸子裏面,摻在野菜裏充飢。

儘管如此,在出草地的最後幾天裏,把皮帶和皮鞋都填進了肚子後,還是斷了糧。

怎麼辦呢?茫茫的草地裏,路上行走的都是餓得搖搖晃晃的人影,沿途的樹皮和野菜都剝光尋光了。

一天宿營時,鋪開羊皮,正準備躺下去。突然,羊皮上肉腥的氣味撲入他的鼻孔。他的心不由得怦然一跳:牛皮能吃,羊皮難道不能吃嗎?一個冒險的意念閃現後,倏地從身上拿出刀來割下一條羊皮,在旁邊篝火上燃燒起來。待出現穀粒般的小泡後,他就用水清洗,再用刀胡亂將羊皮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放在缸子裏熬。水剛開,一股不可言狀的腥味向四處漫溢,嚥了咽口水後,狼吞虎嚥地啃了起來……

就這樣,這張山羊皮成了唯一的糧食,維持了他3天的生命。走出草地時,這張羊皮只剩下一尺來寬,二尺來長的一小片了。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9

新中國成立不久,朝鮮戰爭爆發,父親毅然和許多同鄉的青年一起,瞞報年齡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加入到保家衞國的部隊行列。那一年父親剛滿16歲。也就是從那時起,父親就有了他追求的信仰——要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在朝鮮的3年,父親經歷了腥風血雨的戰爭並受到嘉獎。朝鮮戰爭臨近結束時,父親已滿18週歲。在一次戰鬥的前夕,他第一次鄭重其事向黨組織遞交了他的入黨申請書。可是組織上經過審查後,婉拒了父親的入黨要求,因為父親的出身不好。

從朝鮮回國後,父親復員回到地方工作,但他的信仰並未就此改變。每年在黨的生日之前,父親總會找出他留存的那份入黨申請書,看了又看後,再塗塗改改重新寫一份入黨申請書,交給黨組織。

可是一年又一年,父親工作的單位換了一個又一個,入黨申請書也寫了一份又一份,還是沒能實現心願。但父親並沒有就此氣餒,還是一年又一年地繼續寫他的入黨申請書,一次又一次地向黨組織表達自己希望入黨的願望。

一晃20多年過去,有一天,父親收到入伍兩年的大哥的信,拆開信讀後,父親激動地跳起來,對我説:“你大哥他入黨了。他是咱家的第一個黨員,有出息,比他老子強多了。”那一晚,從不沾酒的父親高興地喝了許多酒,話也特別多,父親興奮不已幾乎徹夜未眠。

從那以後,父親入黨的願望就更為迫切了。父親不顧自己的年歲漸大,越發努力工作,沒日沒夜地在單位里加班加點,有一次甚至暈倒在崗位上,被送到醫院裏搶救才轉危為安。母親嚇得不輕,勸他道:“老頭子,你都這麼大歲數了,還這麼不要命地工作,為了啥啊?”

父親喃喃地説:“我不就是想入黨好好表現嗎?那是我的信仰啊,你明白不?”父親告訴我們,他寫的第一封入黨申請書,是在朝鮮前線時他的老排長,一個老黨員教他寫的。後來沒多久,在朝鮮戰爭停戰前的一次戰鬥中,那個老排長犧牲了。父親一直覺得,如果他這輩子入不了黨,就真的對不起曾一直幫助自己進步的那位老排長。

改革開放後的90年代初,在父親退休的前一年,黨組織終於接受了父親的入黨要求。那一天是黨的生日,從單位黨組織宣誓回來,父親淚流滿面。那是他追求了一輩子永不後悔永不改變的信仰。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0

18歲那年冬天,我穿上了軍裝。當火車滿載着一車廂“新兵旦子”來到新疆時,生長在南方的我第一次看到了新疆皚皚的雪山和冰封的河水。

1987年8月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立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很快連隊裏就安排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我感覺自己向黨組織靠攏了一步。經過組織考察,我順利地當上了入黨積極分子,連長成為我的入黨培養人。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單獨爬了烏魯木齊的紅山。一個人在紅山上看雪景成為我多年來深刻的記憶。作為一個年輕人來説,入黨是許多人的嚮往。看着風雪中的紅山,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爭取早日入黨,在新疆好好工作!

我的連長是一名老黨員,他在工作中不斷地教育我、鼓勵我,向黨組織靠攏,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經常對我説:“你是年輕人,正是學習的好時光,一定要認真學習知識,學習多了對自己有益,同時也能為社會服務。”我謹記連長的教誨,一直努力學習。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黨支部卻一直沒有找我談話,也沒有將我轉為預備黨員。當時我想:“一年多來我都在認真工作,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也團結同志,以一個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為什麼不讓我轉為預備黨員呢?”我在工作中不再處處爭先,工作幹完了就行。

一段時間後,連長髮現了我的消極思想,找到我,措辭嚴厲:“不能因為一次入黨機會的錯失而心灰意冷,黨員是一個進步性、先進性的身份,入黨意識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怎麼能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番話讓我幡然醒悟。

我的父親知道此事後,也嚴厲地批評了我,他説:“如果要當一名合格的黨員,就應該不計個人得失,處處作表率,真誠為人民服務。”我及時調整自己的認識,恢復到過去積極進取的狀態中,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1990年7月,我終於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直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宣誓入黨時的情景,在鮮紅的黨旗下面右手臂高舉頭頂,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身着軍裝的我是那麼地激動和振奮。

後來我考上軍校,成為一名共和國的軍官。我始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部隊的十幾年裏,我不記得自己參加過多少軍事訓練、業務考核,不記得多少個夜晚爬格子、改材料,奮戰在書桌前,雖有身體上辛苦但收穫了精神上的快樂。當我第一次獲得部隊嘉獎時,激動萬分地打電話告訴遠方的父母。後來,我脱下軍裝轉業參加到了地方建設中。

多年來,自己在紅山上下決心的那個冬日一直沒有忘記。現在全黨上下正在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在建黨95週年之際,作為一名黨員捫心自問:共產黨對於我來説意味着什麼?我知道:她是指引我用生命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仰!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和入黨宣誓時的承諾,用實際行動來繼續踐行我的誓言,做到“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1

20xx年5月,我到瀘定縣參加八一愛民學校竣工授牌儀式,有幸一睹瀘定橋的風采。橋下,大渡河湍急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峽間傾瀉而下,怒吼着撞向河底參差豎立的險石,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我手撫冰冷的鐵索,體味“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寒意,感受紅軍將士們無與倫比的勇敢。

80多年的時空逆轉,讓我恍惚,又讓我震撼。我眼前彷彿又呈現出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場面:在全團數十名司號員集合吹響的衝鋒號聲中,22名勇士手持衝鋒槍,背插馬刀,腰纏手榴彈,冒着槍林彈雨,沿着鐵索奮勇衝向敵人……

大渡河,是長江的支流之一。海拔7千多米的貢嘎雪山和海拔3千多米的二郎山隔河對峙,大渡河在奇峯險山切出的深谷中衝出,猶如脱韁的野馬奔騰咆哮,自古無法泅渡,是川康要道的咽喉和天塹。

瀘定橋有300多年的歷史,橋全長103.7米,寬3米,由13根鐵鏈連環組成,兩端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裏。橋西有康熙題寫的“瀘定橋”石碑,橋東有《御製瀘定橋碑記》,書有“事無大小貴於利民,功無難易貴於經久”等碑文。

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瀘定橋是紅軍北上的必經之路,也是紅軍的生死攸關之地,在中國革命史上書寫了極其光榮的一頁。時間回溯到1935年5月2日的凌晨,紅一軍團二師四團的指戰員們,沿着蜿蜒崎嶇的羊腸小路向鐵索橋奔襲。到了傍晚,部隊離瀘定橋還有60公里。

那是一個萬分艱難的夜晚,大雨中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左邊是高入雲霄、刀劈一般的懸崖絕壁,右邊是深達數丈、波濤洶湧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會跌下深淵、粉身碎骨。英雄的紅軍經過一夜體力透支幾乎到極限的急行軍,終於爬上了海子山,趕到了瀘定橋。

那一刻,河谷上孤零零的13根鐵索空懸,寒光閃閃,讓人望而生畏。萬丈深淵之間,僅憑几根鐵索就想突擊到河對面去,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紅軍做到了。

為防備紅軍奪橋,橋面鐵索上鋪的木板已被敵人拆去一半,對岸橋頭堡架設有敵軍的機槍陣地。“瀘定橋真是個險要所在,就連我們這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見關守關的人都不禁要倒吸一口涼氣。” 紅四團政委楊成武這樣回憶。

對於紅軍來講,這是不進則退的背水一戰,沒有選擇。團長王開湘向幹部們交代任務,指定一營二連擔任突擊隊。這是紅軍著名的英雄連隊,連長廖大珠任突擊隊長,參加突擊隊的共有22名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沒有活到勝利。

1935年5月的最後一天,毛澤東走上了瀘定鐵索橋。走到橋中央,毛澤東撫着冰冷的鐵索説:“應該在這裏立一塊碑。”

1981年7月,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曾攜全家,沿着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跋涉。當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口的懸崖邊時,他被這條湍急的河流和兩岸險峻的崖壁驚了,他對長征這一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給予了積極評價。

人世間除了紅軍還有什麼人能夠空懸在萬丈深淵中順着那些搖晃的鐵索發起衝擊?如果當年紅軍沒有拿下鐵索橋,突不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的命運將會怎樣?中國革命的歷史將會如何呢?與其説這是一場戰鬥,不如説是兩軍意志和勇氣的較量。

對岸的敵人平生從未見過這樣的戰士,也從未見過這樣捨生忘死的場面。當年那些青年人選擇當紅軍不是為了一個飯碗,而是為了理想信念,為了改天換地,為了建立一個新世界。

槍聲遠去,硝煙散盡,只有奔騰的河水在訴説着當年那場激烈的戰鬥,用無聲的語言告訴我們昨天發生的故事。現在,瀘定橋作為歷史文物,作為傳奇寫進了詩章,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紅軍用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每一個字都閃爍着震撼靈魂的光輝,閃耀着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巨大力量。

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心靈荒蕪的人;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價值觀如何轉變,鐵索橋上紅軍那偉大的犧牲精神,是我們後人永恆的財富。這是可以前赴後繼、勇往直前,不斷續寫新的歷史篇章,並創造人間奇蹟的精神。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2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自從宣誓入黨之後,我時刻以一個黨員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也會用同樣嚴肅的眼光審核每一次加入組織的同志,行使一個共產黨員的表決權利。

還記得大四畢業的一次組織生活,那時我入黨沒多久。支部開會一般都會吸納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同時也會對預備黨員的轉正進行表決。會上,有一位大三的學弟申請轉正,根據他的入黨介紹人的介紹,這位學弟是班級的幹部,做事認真,其他條件都是優秀,但獨獨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而是不符合最低轉正標準的。作為一名大學生,畢業的前提條件也是大學英語四級要過關,而作為大學生羣體中的積極分子,卻在作為學生本職工作的學習上要求不嚴。在民主發言時候,我就提出了質疑,既然規定中轉正的一個條件就是英語四級過關,就應該是人人都去遵守的條例,而不能因為“其他都是非常好”而破例。評價一個預備黨員,是應該考慮綜合方面的因素,但是最基本的底線不應該降低。最後的表決,我堅決地投了反對票。

雖然這位學弟還是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認可,但我始終對此事記憶猶新,這是我第一次表達我的反對意見。我們黨始終堅持黨內民主,允許有反對的聲音。反對的聲音像警鐘一樣,讓黨的旗幟永遠引領廣大人民羣眾朝着正確的方向。猶記得遵義會議上的力挽狂瀾,若沒有檢討和反對的聲音出現,紅色的種子如何播種神舟大地呢?隨着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各地的民主生活會不再是一團和氣,不同意見的表達讓組織生活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組織生活中需要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一名黨員,我不願“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我要做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黨員,時刻警醒着,時刻用黨章來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選擇與思想德行更高同志為伍,不僅要勇於爭先,還要敢於提出意見。在決策、表決的時候多一分不同意,對於黨和人民就多一分可靠。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3

爺爺有兩個寶貝,一個是裝有黨旗的匣子,另一個是我。

爺爺的黨旗很有來歷,那是他被評為淮海戰役支前模範、火線入黨的見證。淮海戰役時爺爺剛滿20歲,爺爺跟村裏的十幾個小夥子推着自家的小推車參加了支前隊伍,為作戰部隊運送糧食和彈藥,一路上爺爺走村過縣,吃着“三紅”(紅高粱、紅辣椒、紅蘿蔔),把滿車的大米白麪送到戰鬥最前沿。支前隊伍到達曹八集的時候遇到敵機轟炸,眼見敵機的掃射打翻了一輛輛小車,爺爺硬是推着小車跟敵機捉起了迷藏,等爺爺晚上到達宿營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腿被敵人的炮彈殼削去了一塊皮肉,爺爺用布條把傷口紮緊,咬着牙把糧食推到了目的地,爺爺因此被評為支前模範,在火線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支前結束,爺爺回到家鄉擔任了大隊党支書,公社書記是他支前的隊長。爺爺向老領導提出申請,把當年自己宣誓的黨旗請回大隊部收藏。爺爺在任上帶領鄉親們積極發展生產,把家鄉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留得住鄉愁的小康村,爺爺帶領的黨支部年年被評為優秀黨支部。爺爺非常注重培養黨的後備力量,為黨組織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農村優秀年輕黨員,每一次宣誓儀式爺爺都帶領年輕的黨員在這面黨旗前舉行,給年輕的黨員講述當年的支前故事和黨的優良傳統。

我是爺爺的寶貝疙瘩,小時候爺爺到大隊部安排工作,我拉着他伸出的一根手指,爺爺走一步我走三步,不離爺爺左右,人們説我是爺爺的接班人,爺爺笑笑算是默許。參加工作後我成為家鄉的一名鄉村教師,爺爺退休不退崗,成為黨員活動室的義務宣講員。有時間爺爺就戴上老花鏡,逐字逐句推敲黨報黨刊。每逢我週末回家,爺爺捧着小茶壺,很愜意地仰在躺椅上,眯着眼聽我給他讀最新講話。爺爺對我最大的期望是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但是每次我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時候,爺爺都勸我再等一等。爺爺説入黨是一件很神聖的事,遞交申請書之前一定要問一問自己是不是真正夠格,爺爺要求我陳述自己一年來的工作業績,聽到我有些想法沒有行動落實,爺爺用“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的諺語勉勵我腳踏實地幹好本職工作;聽到我對一些工作心存畏難,他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諺語鼓勵我勇於接受挑戰。爺爺對我的入黨考察猶如他當年推着小車支前那樣紮實,每一步都為我把關。

20xx年12月25日,黨組織正式批准我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第一時間跑回家告訴爺爺這個好消息,爺爺捋着白鬍子開心地説:“好!好!”爺爺引着我來到大隊的黨員活動室,鄭重地捧出他的寶貝。爺爺仔細地掛好黨旗,面向黨旗莊重地舉起右手,一老一少發出莊重的心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4

“翠竹青青呦披霞光,春苗出土呦迎朝陽。迎着風雨長,挺拔更堅強。社員心裏紮下根,陽光哺育春苗壯……”這是江西省武寧縣魯溪鎮小源村赤腳醫生、共產黨員劉貞明最愛唱的歌。一條條鄉間小路上,灑下了她送醫送藥的汗水,風雨中崎嶇坎坷的山路上,時常回響着她急匆匆的腳步聲,村民的陋室中,閃動着她救死扶傷的身影……

天使之吻

一個黑漆漆的夜晚,劉貞明出診剛回家,疲累至極,打了一腳盆水,準備好好洗去一天的風塵與疲累,雙腳剛放入温水中。“咚咚!咚咚!”猛然有人敲門,喊聲急切高亢:“胖子,劉醫生,快!快!我娘不行了!”聽到村裏人的喊聲,她將腳提起來,顧不得擦乾,就濕淋淋地捅進了套靴中,背起藥箱隨來人,火急火燎地直奔患者家中,邊跑邊問病情。昏暗的房裏,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因老伴剛去世,老人悲傷過度,一口濃痰阻塞於喉而窒息,斜仰在椅上紋絲不動。兒子媳婦不知所措,走上前去,劉貞明腦中第一反應是要吸痰。可是當時沒有吸痰器,怎麼辦?時間已容不得她多想了,只見她快步向前,將老人平放於牀,用嘴對嘴猛吸起來!要知道,老人平時衞生習慣不好,可能平時只是漱漱口,不刷牙,口味特重,更何況要盡力往自己的口裏吸呢!雖噁心難耐,她卻半步不退,一口,兩口,三口……不知吸了多少口。終於將老人那口濃濃的奪命痰吸了出來。

“咳咳”兩聲咳嗽過後,老人甦醒了,生命得救了。她臉上卻綻開了欣慰的笑容。

死神卻步

20xx年6月的一天,雷雨交加,大雨滂沱,山洪肆虐,路面積水足有一尺多深。傍晚時分,忙碌了一天的劉貞明,因患了多年的右腿坐骨神經痛發作,正想好好休息一會,突然靈台寺來電告急:柯細姣師傅因左腳患“丹毒”引發高燒。放下電話,她二話沒説,背起藥箱、撐着雨傘就衝進了雨幕之中,她深知,“丹毒”引發高燒不迅速退燒的話,將會危及患者生命。靈台寺處於半山腰中,要走近兩公里的山路,暴雨沖刷過後的山路哪還叫路,幾處臨山間的路段全是沒膝的洪水,碗大的石頭不時從山上翻滾而下,稍有不慎就會撞擊到雙腳。此情此景連強壯的男人都望而生畏。但想到此刻正承受痛苦煎熬的病人,她沒有後退,用雨傘當枴杖,冒着大雨奮力前行,幾裏山路她只花了20分鐘。到了靈台寺患者的屋中,她顧不上擦一把被雨水淋濕的頭髮,也顧不上揉一下在洪水中被沙石撞擊得生疼的雙腳,就急忙為病人診治。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細心治療,病人終於退了高燒,她這才像散了架一樣癱坐在牀沿上,長長吁了一口氣。稍作休息,她便又和寺中另一女尼一道拿着鋤頭、鐵鍬去排除那些衝擊着寺舍的沙泥……

深情寄託

20xx年8月的一天,瑞昌南義古宅畈村有一位孤寡老人叫朱,血壓驟升到200/110,生命垂危。劉貞明一接到村裏的電話,立馬趕向她家,用藥急救。在老人家的門外,有一個人用怨恨的目光看着劉貞明,他就是南義古宅畈村的鄉醫。劉貞明知道,那仇恨來自自己來奪了別人的飯碗。

忙了一個多小時後,老人甦醒了,她流着淚説:“你不該救我啊!我一分錢也沒有,拿什麼付藥費給你啊?”她安慰老人説:“大娘,你別擔心藥費,我不要你的錢。只要你的病好了,就比什麼都好啊!就當您是我的親孃。”老人淚水縱橫,一個勁地説:“好人啊,好人!”

看到此情此景,那位南義鄉醫悄然離去。

“身背紅藥箱,為民情意長,千家萬户留腳印,藥箱伴着泥土香。翠竹青青呦披霞光,赤腳醫生呦,心向共產黨!”劉貞明,唱着自己心愛的歌兒,又揹着藥箱,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5

在x縣統計局時常出現一個頭發直立斑白、聲音如洪鐘、走路穩健有力的身影,這就是已經退休多年的老黨員——xx縣統計局執法大隊隊長。

有一次,城關鎮西街村村民林子定家不慎失火,三間瓦房被無情的大火給吞噬了。退休在家的得知情況後,伸出了援助雙手,從他的小商店裏拿出200元現金,親自送到與他不沾親不帶故的林子定的手中,並幫助他出主意想辦法早日建房安置下來,鼓勵他要堅強地生活。據不完全統計,自20xx年退休至今,資助殘疾人、困難户和貧困學生達2萬多元。

靠自學取得了大專法律文憑,退休後仍不忘法律的學習宣傳。才退休的那幾年,統計局裏缺人手,單位時常邀請他執法辦案,請他為局裏的年輕人講授辦案的程序,案卷歸檔的方法,他總是很樂意。在他的指導協助下,xx縣統計局執法案卷獲得陝西省統計局優秀案卷,20xx年、20xx年先後兩次榮膺全國統計法制宣傳先進單位,20xx年他本人榮獲全國依法統計先進個人。

在榮譽面前,他沒有停下腳步,他創辦了老年協會,為1000多名老年人照相,辦理了老齡證;編輯印發的老年健康知識資料8期600多份,組織老年人科學養豬知識培訓15期300多人,依法維護老年人權益知識培訓10期20xx多人。20xx年,他還應xx縣有線電視台邀請,做客《科普之窗》欄目,為該欄目講授《統計法》等法律知識。如今,只要一回到老家村子裏,老爺爺、老奶奶都圍着要他照相辦理老齡證,向他索要老年健康知識資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宣傳單,他已成了老年人的法律顧問

20xx年3月,成立了富水鎮王家樓村老年人協會,經常向羣眾宣講統計改革政策、統計法律法規知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每月逢9的日子,他都帶着鑼鼓隊、獅舞隊、秧歌隊為羣眾演出。

如今依然做着樸實無華的小事,他的腰板依然硬朗,對黨的事業依然充滿熱情。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6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上。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伴隨着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優美旋律和著名詩人賀敬之老前輩的詩詞,我一次次在夢裏遊走在延安的山山水水,追逐着無數革命前輩紅色的足跡,穿越時空感受着他們為了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拋頭顱、灑熱血,雖九死而無悔的拼搏和追求。

延安,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兩萬五千裏後安營紮寨的落腳地和大本營,誠如所言,沒有這塊土地,我們就下不了地。

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我終於踏上了去延安的行程。登上巍巍的延安寶塔山,俯視滔滔的延河水,望着這塊孕育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紅土地,感受着革命洪流一往無前的氣勢。

延安是我黨最早提出“為人民服務”並在全黨認真實踐的地方。這句話原本出自在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上的演講。在追悼會上説:“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強調:“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

走進楊家嶺,來到中共中央辦公廳會議室,這裏曾是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地方,毛主席關於文藝要為人民大眾服務,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由此產生。導遊指着山坡下的一塊菜地告訴我們,這就是毛主席當年開墾的一塊菜地,他親自種下了辣椒、南瓜、西紅柿等蔬菜。當年,面對國民黨的重重封鎖,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延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部隊戰時作戰,閒時種地。就連日理萬機的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也都抽時間參加紡線、墾荒等勞動競賽,極大地鼓舞了延安軍民戰勝困難、爭取勝利的鬥志。

多年下來,紅米飯、南瓜湯養育了延安軍民,也鑄就了延安軍民的錚錚鐵骨。就是在這裏,毛主席用他親手栽種的蔬菜招待了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飯菜成本僅2毛錢,然而正是毛主席這簡樸的飲食和與延安人民的親密關係,使陳嘉庚無不感慨:“中國的希望就在陝北延安。”

1945年7月1日,等六位國民參政員來到延安。在將要回重慶時,問有什麼感想,坦率地説:“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説,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週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瞭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週期率的支配。”

聽了他這番話後,回答説:“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喜讀史書、善於從歷史中找尋智慧和啟示的不會不注意到唐朝那個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皇帝關於水和舟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將這一比喻改為魚水關係,沒有了水和舟的高下之分,而是一種生與死的相依相從。

延安,這塊延續着中國革命進程的紅色土地,每一個到過這裏的共產黨員,每一個到過這裏的中華兒女,都將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力量,繼承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樹立克難爭先、敢打必勝的信心。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推進“四個全面”展覽佈局,實現“中國夢”,尤其需要這樣的宗旨、力量、作風和信心。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7

井岡山是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我心中敬仰的革命聖地。

20xx年6月,我作為岢嵐縣第二期青年幹部黨性作風培訓班學員赴井岡山參觀學習,開始了一次盪滌心靈之旅。遙想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當年在革命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來到井岡山開展革命鬥爭,建立革命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戰略,從而為我黨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井岡山的革命鬥爭史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零四個月,但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同志為此親筆題詞:“天下第一山”。

懷着崇敬的心情,參觀了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地區戰鬥、生活過的遺址遺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記錄歷史;大井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彰顯出革命家艱苦奮鬥的精神及勤儉節約的作風;小井紅軍醫院,凝結着紅軍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茨坪八角樓,感受毛主席創作革命理論過程的艱辛;重走挑糧小道,感受革命艱辛;黃洋界哨口,領略革命家的戰略眼光;井岡山烈士陵園,我們緬懷先烈,重温入黨誓詞。隨着對井岡山歷史的深入瞭解,我不知不覺地被帶入那段令人難忘的歲月。

井岡山的考察學習是一次瞭解黨史、瞭解中國革命史、的難得機會,是一次黨性作風的實地鍛鍊,是一堂震撼心靈、激勵終身的教育。學習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就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逝去的是硝煙,不滅的是精神”,讓我們高舉井岡山旗幟,讓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8

一提參加過長征的人,我不能不回想起老紅軍劉。

劉,1920xx年10月出生,河南人,193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前半生戎馬倥傯,經歷大小戰鬥150多次。離休後他寫下100萬字的讀書筆記,到各地作報告1000餘場次。他走訪貧困羣眾,資助失學兒童,百歲高齡的他仍參加志願服務。在人們眼中,百歲老紅軍劉一生都在長征。劉自己則説:“我這輩子最自豪的是認真履行了入黨誓言。”

劉老生前是揚州軍分區第一干休所正軍職離休幹部,所住的幹休所,與我家不遠。我和他算有幾次親密接觸。有一次是為寫報告文學《白髮赤子》。還有一次是揚州大學附屬中學一次會議,我有幸也作為學生家長代表,在劉老後面發言。

老紅軍劉是民政部和江蘇省宣傳的重大典型。他忠誠實踐黨的宗旨、心中時刻裝着人民。劉女兒叫劉蘭新,1975年,作為知青插隊到金湖縣塘港鄉。拮据的生活,讓她不得不在農忙之餘到集鎮上烤燒餅賣。劉是正軍級離休幹部,後來又成為民政部和江蘇省宣傳的重大典型,按理講,地方上把他的女兒調回城市是完全可以的。但劉老認為,既然女兒已在農村成親,組織了家庭,又何必把女兒調回城呢?一次,劉和老伴去探望女兒,看到女兒兩隻手上被爐火烤出蠶豆大的水泡,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淚。老伴求他找關係把女兒調回來,劉耐心地開導老伴説:“沒有烤燒餅的,哪有燒餅吃?我劉女兒不烤燒餅,那王應啟、張應啟的女兒不就得烤燒餅?”

上世紀80年代,揚州街頭上,人們經常看到一個揹着竹籃的老人,手裏拿着一把火鉗,沿街上的人行道,專撿散落的垃圾。誰能想到他就是離休前擔任淮陰軍分區司令員的劉呢?

這是怎樣一種精神境界啊!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就是這樣把自己的心靈棲息在崇高的精神家園之中!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19

交了近20xx年黨費,交“特殊黨費”還是頭一次。

時光回放到8年前。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紛紛行動起來,向災區人民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派出救援人員、醫療小分隊和志願者。

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更是身先士卒,第一時間行動起來。記得那是20xx年5月13日上午,初夏的山城十分燠熱。單位號召全體黨員作表率,組織員工為災區捐款。作為一名從事黨建工作多年的黨員,我和公司其他黨員、職工一道,把在手心裏攥得熱乎乎的錢莊重地投進紅色的捐款箱。

沒有想到,短短一個上午,就收到捐款近兩萬元。幾天之內,公司系統十多家企業上萬名在職員工和離退休人員彙集的近兩百萬元捐款陸續交給了市裏和區縣的紅十字會、慈善總會。雖然自己捐獻的數目並不多,但想着災區人民能用這筆錢,買到幾瓶水、幾包方便麪、一些藥物,緩解暫時的困難,度過震後的難關,心裏感到一絲欣慰。

不久,上級來了通知,要求共產黨員通過交納“特殊黨費”的方式,向災區人民獻愛心。公司黨委迅速組織,號召各支部黨員立即行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地震災區。黨員們二話沒説,你二百元,他五百元,慷慨解囊,積少成多。有的老黨員拿出節衣縮食的生活費用,一次交納一千元“特殊黨費”,體現了老黨員心繫災區、甘於奉獻的良好風尚。有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86歲離休老黨員,常年卧病在牀,聽説要交納“特殊黨費”,硬是撐着下牀,拄着雙枴,在家人攙扶下,把“特殊黨費”交到離退休支部書記手裏,在場的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交納的200元“特殊黨費”,有一點特別之處,那就是,是從我的稿費中取出來的。這次能把自己辛勤筆耕收入的一小部分,作為“特殊黨費”,捐給災區,對自己來説,無疑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時隔不到兩年,在黨和全國人民的幫助支持下,災區得到重建,舊貌換新顏,災區人民過上了新的生活。回想起那段時間,通過報紙、電視、廣播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報道,常常被那些堅強不屈的傷員、捨生忘死的救援人員的事蹟深深感動,噙着淚水寫下一篇篇文稿,分別被幾家報刊社選用。20xx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後,公司再次組織捐款,我又從稿費中拿出200元,捐給災區人民,獻上我的一點點心意。

如今,每當我看到那張紅色的“特殊黨費”收據時,內心總湧起一絲凝重和喜悦。凝重的是,在無情的災難中,那麼多人失去了無辜的生命,失去了幸福的家庭;喜悦的是,雖然自己不能為災區人民做更多事情,但能在自己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盡己之力,為災區交納一份“特殊黨費”,獻出一份愛心,不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特殊黨費”、“特殊團費”、“特殊會費”,每一次捐款,都是一次愛心傳遞行動,一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集體精神的體現。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20

xx鄉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困難時期全國農墾建設的榜樣,被王震稱為“社會主義時代的南泥灣”。

其實,一開始有些到xx鄉農墾的幹部和職工對前景並不樂觀。1957年12月底,200多幹部職工全部到達時,面對“挑擔換不過肩,牽牛轉不過身”的交通條件和少得可憐的3000元墾荒費,一部分知識青年思想上出現了畏難情緒,思想動搖,信心不足,個別知識青年總是找藉口往家裏跑、往縣上跑。針對這一問題,墾殖場黨委書記葉犀牛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會議,把204名知識青年都召集到童坊村口的白果樹下,聽當地的一名革命老人講新中國成立前xx鄉紅軍戰士故事。

1930年7月,革命領導人帶着紅軍打進景德鎮後,景德鎮周邊的革命形勢發展很快,農民革命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窮苦人翻身做主人,鄉里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村建立了農民協會,成為贛東北紅色游擊區之一。贛東北革命形勢的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當局的恐慌,1930年12月國民黨第55師進犯景德鎮。大軍壓境,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領導的紅軍主力決定主動撤退,但留下一部分紅軍戰轉入地下,進入山區繼續鬥爭。紅軍走後,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開進山來,xx鄉26個山村都遭到燒殺,20xx多人口只留下了1000多人,當時被殺害羣眾的鮮血染紅了一條河。

當時,xx鄉有個叫童貴寶的紅軍戰士,他是紅軍游擊隊先鋒隊長。進入山區後,他帶領一部分紅軍戰士充分利用xx鄉山高林密的特點與敵人巧妙周旋,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幾次進山抓他都撲了個空。國民黨軍隊一時也無計可施,但國民黨反動派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見在山裏抓不住紅軍戰士,就把xx鄉一些小村的羣眾從山上趕下來,實行“移民並村”的毒辣政策,妄圖切斷紅軍游擊隊的物質供應,切斷與羣眾的聯繫,把紅軍游擊隊困死在山上。

剛開始的時候,紅軍游擊隊雖然準備了一些糧食,但數量終久有限,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糧食吃光了,他們就只好吃野菜,刨冬筍。山裏的天氣又冷,沒有火柴,他們就用鐮刀和火石打火,打火石必須用紙引火,但是在山上又怎麼會有紙。可這些都難不倒紅軍戰士,想辦法用草線引火。國民黨反動派對村子實行“三光”政策後,把山棚拆光燒光。紅軍游擊隊在山裏住的地方也沒有了,但這難不倒他們,他們自己搭棚子住。國民黨反動派還把所看到的鐵鍋都敲破了,目的就是讓紅軍連一口熱水、熱菜也吃不上,讓紅軍活活困死在山上。但這也難不倒紅軍戰士,他們就用洋瓷盆燒水,做飯,煮野菜。不論怎麼困難他們都信心百倍,堅持與敵人作鬥爭。

這一邊是國民黨反動派想方設法要把羣眾與游擊隊隔絕,困死紅軍戰士。但是在另一邊,倖存下來的羣眾卻不怕危險,想盡辦法來支持紅軍游擊隊戰士。有的羣眾藉口上山砍柴,自己帶去的飯不吃,把飯留在山上給紅軍吃,還有的羣眾甚至把自己的鞋子也脱下來留在山上,做好記號,等紅軍戰士來拿。有些婦女也發揮了自己的聰明,藉口去回孃家給紅軍送情報,把火柴藏在頭髮裏帶上山,紅軍戰士們取暖防寒。

但是由於敵人的勢力過於強大,再加上國民黨反動派的長期封鎖,沒有鹽吃,很多紅軍戰士出現了浮腫。一次,童貴寶冒着生命危險帶着四名紅軍戰士潛下山來找吃的,不幸落入敵人手中。童貴寶等五名紅軍戰士就被殺害在xx鄉童坊村口。為了製造恐怖,敵人還將他們的頭顱割了下來,掛在村口的白果樹上示眾,景象慘不忍睹。童貴寶等五名戰士雖然被殺害了,但是其他的一些戰士有的化整為零,有的隱姓埋名,堅持鬥爭,一直等到革命的勝利,1949年4月,景德鎮解放。

革命老人的故事,讓204名同志淚流滿面!黨委書記葉犀牛當即帶領大家在白果樹下宣誓:“要把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

從此,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大全 篇21

70歲的父親近來一直黑着臉,緊鎖眉頭。

那天,我們家人都嚷嚷着要給父親辦個生日宴。正好他的長孫剛好10歲,我這個“老幺”也年滿36歲。以三代“共慶生”宴請親朋好友,怎麼也説得過去吧?母親剛在飯桌上開了口,卻見父親立馬雙眼一瞪,一隻手把飯碗重重放下,斬釘截鐵道:“不辦!我是什麼身份?”

這話一出,我們皆撲哧笑出了聲。我故意激將:“爸,您是什麼身份?村長都退位快20xx年了,現在就一個莊稼漢……”剎那間,父親火了,霍地站起,把另一隻手上的筷子一扔,徑直下了桌。走到門口他又回過頭,説道:“別忘了,我還是一個黨員!”

母親歎口氣:“老頭子就是倔,咱們家從沒辦過什麼事,放出去的人情那麼多了,怎麼收得回來啊。唉!”

“婦人之見,你出去了幾個小錢?鄉里鄉親的”聽到母親的話,父親站在門口説,“話説明白,沒有我的允許,誰也不許大操大辦。”門外響起了沉重的腳步聲,還有“喔喔”的喚狗聲。

我們都沉默了,都低頭吃飯,誰都曉得父親的脾氣。

“黨員就不能過生日?”母親低聲埋怨了一句,忙着追趕父親去了。

是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們一家人真沒辦過一次像樣的酒席。父親結婚,因為家窮沒有能力張羅酒席。後來他當了村長,入了黨,便整日像一道“黑旋風”,扛着鋤頭衝在前面修公路、挖水渠、建茶廠,把那“喲嗬喲嗬”的號子叫得地動山搖。村裏的事他忙得腿上生風,家裏的事他一概不管。大姐出嫁母親也想給她做些上好的陪嫁,再宴請全村人把她風風光光地嫁出去。可父親堅決不許,説他是村長,如果辦酒席,大夥人都會來湊份子,他不忍心讓大家破費。再説那時黨內正倡導黨員幹部“移風易俗要帶頭”。“黨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父親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於是,至今村裏還流傳着大姐出嫁的順口溜:“一個閨女一口箱,後面跟着一村長。姑娘出嫁不辦酒,只因家有共產黨。”

當年,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親憑着力氣、身板、威信,把村裏治理得遠近聞名。那年他被評為縣裏的“優秀黨員”,有機會去浙江嘉興觀看了那條世人矚目的南湖遊船。黨員的旗幟就是從那裏高高舉起的,黨員的思想就是從那裏熊熊燃起的。父親歸來,激情澎湃。他把我們姐弟幾個一一叫到身邊,給我們講共產黨的故事,還説:“你們好好讀書,將來入個黨,為國家做事,我臉上才有光。”

再過了幾年,大學生進村,村幹部也要有學歷有文化。父親自然就被淘汰而成了“下台幹部”。起初,父親心裏有些不服。但看到進村的年輕大學生個個精神煥發,敢想敢做,他便嘿嘿笑了。他指着幾個年輕村幹部,一本正經地説:“好好幹,小心我來吼人。”沒過幾天,父親果然就站在村委會裏吼人了。因為新上任的村主任準備借村國小的場地為他女兒操辦“滿月宴”。

一路想着父親的這些故事,我去尋找生了氣的父親。果然,我看見父親和母親都坐在家門口的水田邊。父親懷裏的收音機正播報着時政新聞。母親忽然戲謔道:“老頭子,我們家就因為你,永遠也沒有酒喝了?”

“對,有我就沒有酒喝,我是什麼身份?”父親的話説得比他手上的那根銅煙桿還硬

標籤: 講話稿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pmex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