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精選16篇)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精選16篇)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

提起河南省鄧州市“編外雷鋒團”團長宋清梅,可以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去年6月25日,鄧州市“編外雷鋒團”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宋青梅為什麼要建立“編外雷鋒團”呢?他又是怎樣帶頭做雷鋒傳人?説來話長。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精選16篇)

1960年8月,宋清梅參軍入伍,被分配到瀋陽軍區工程兵十團,有幸成為雷鋒的戰友。兩年後,他們一起參加瀋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大會。開會期間,雷鋒每頓飯都沒有在餐廳吃,而是主動走進廚房幫助端盤子洗菜,忙完後,隨便吃點飯,這件事給宋清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團代會結束時,宋清梅請雷鋒給自己簽名留言。雷鋒毫不推辭,工工整整在宋清梅的筆記本上寫下:“親愛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幾句話:一個革命者,就應該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和整個生命,獻給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雷鋒的贈言,成了宋清梅的座右銘。他抱定了堅強的信念,這輩子一定要做一個像雷鋒那樣的人。

1985年,中央決定裁軍百萬。作為第九任雷鋒團團長的宋清梅,根據組織的安排,轉業回到家鄉。由於當時轉業幹部太多,地方壓力大,他被安排在鄧州市文明辦任正科級副主任。有人勸他説:“老宋,去找找領導吧,憑你雷鋒團團長的牌子,應該給你安排一個更合適的職務。”宋清梅理解組織的困難,愉快地上任,一干就是十幾年。

宋清梅轉業後,一直沒有分到住房,全家7口人,住在臨時租賃的房子內。後來,市裏籌措資金,蓋了一棟轉業幹部宿舍樓,按轉業時間,他被分到最高的樓層,而一些年輕的營、連幹部,因為轉業早,分到了好樓層。他妻子考慮到老母親年逾八旬,身體又不好,上上下下不方便,勸他找領導更換到低層。宋清梅説:“咱市轉業幹部多,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不能人人都住好樓層,堅持一下吧。”

儘管分配的工作單位不理想,職位也沒有得到及時的升遷,但這不影響宋清梅堅持學雷鋒、做好事。他家附近有一户失火後,宋清梅和老伴及時送去200元錢和一些衣物。鄧州師範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老宋拿出1500元錢資助他完成了學業。城關供銷社一位下崗職工自謀職業缺資金,老宋立即扶持他1000元買了一輛三輪車養家餬口……

1989年,鄧州市在全市開展“學雷鋒,樹新風,雷鋒精神在鄧州”活動。宋清梅聽説後,激動得幾夜都沒有睡好覺。經過仔細考慮,他把雷鋒團同期退伍的十幾個幹部召集起來,動情地説:“過去,我們自己默默學雷鋒、作奉獻,但這影響太小啦。我們應該藉助這次全市開展的學雷鋒活動的東風,立即組織起來,建立鄧州市‘編外雷鋒團’,介紹雷鋒,宣傳雷鋒,讓更多的人都來學雷鋒、做雷鋒。”他的倡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

鄧州市“編外雷鋒團”成立至今,內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是宣傳雷鋒的,不論是什麼樣的報告會,也不論路近路遠、人多人少,邀請誰去,誰就積極前往,不推不拖。十幾年來,他們作了400多場報告,聽眾達35萬多人次。宋清梅作為“編外雷鋒團”團長,更是積極主動地宣傳和實踐雷鋒精神。有一年,他在南陽各地作報告40多場次,嗓子啞了,吃點藥,喝點水,繼續講。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鄧州市城市建設掀起高潮。宋清梅被市政府抽在拆遷指揮部,具體負責拆遷户宅基地的安置工作。他騎着車子,帶着幾個年輕人,一家一户實地丈量,一天到晚沒有停歇過。這年秋季的一個下午,天突然下起大雨,宋清梅知道還有20多家拆遷户沒有住進新房,擔心他們受冷挨凍,就冒着雨一家一家地走訪查看。天快黑的時候,宋清梅來到一户姓王的人家。發現他們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裏,雨布爛得不像樣子,雨水撲撲嗒嗒直往屋內滴,男的不在家,媳婦和老孃及兩個孩子一會兒挪東,一會兒挪西,老人哭,小孩叫。見此情景,宋清梅二話不説,飛快地跑到附近的供銷社扯來幾丈長的塑料布,又買來一捆麻繩,來到王家爬高上梯,忙乎了一個多鐘頭,才把小窩棚遮蓋得嚴嚴實實。而宋清梅渾身上下都濕透了,臉也凍得發白。

20xx年2月,宋清梅和鄧州“編外雷鋒團”代表一行8人,赴雷鋒生前所在團開展學雷鋒雙向交流活動,並前往撫順市望花區拜祭雷鋒墓。當宋清梅走進雷鋒陵園,看見高大的墓碑時,過去與雷鋒朝夕相處的情景,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呈現在眼前。站在老戰友的墓前,雙手撫摸着花崗巖墓石,宋清梅哽咽着説:“老戰友,如果你在世的話,今年也是60多歲的人了。今天,我代表咱們團560名鄧州籍戰友前來看你。請你放心吧,我們一定像你生前所説的那樣,為民奉獻,為國分憂,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和整個生命獻給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在撫順學習考察期間,宋清梅一行與雷鋒生前所在團簽訂了6條學雷鋒協議,提出了“北建雷鋒團,南創雷鋒城”的軍民共建目標。至目前,鄧州市“編外雷鋒團”發展到現在的少年營、青年營、電力營、大學生營、交警營、吧友營、白牛營等19個營1.3萬人。在他們的帶動下,鄧州市湧現出學雷鋒先進集體277個,先進個人1.85萬人。雷鋒精神在這片熱土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2

70歲的父親近來一直黑着臉,緊鎖眉頭。

那天,我們家人都嚷嚷着要給父親辦個生日宴。正好他的長孫剛好10歲,我這個“老幺”也年滿36歲。以三代“共慶生”宴請親朋好友,怎麼也説得過去吧?母親剛在飯桌上開了口,卻見父親立馬雙眼一瞪,一隻手把飯碗重重放下,斬釘截鐵道:“不辦!我是什麼身份?”

這話一出,我們皆撲哧笑出了聲。我故意激將:“爸,您是什麼身份?村長都退位快20xx年了,現在就一個莊稼漢……”剎那間,父親火了,霍地站起,把另一隻手上的筷子一扔,徑直下了桌。走到門口他又回過頭,説道:“別忘了,我還是一個黨員!”

母親歎口氣:“老頭子就是倔,咱們家從沒辦過什麼事,放出去的人情那麼多了,怎麼收得回來啊。唉!”

“婦人之見,你出去了幾個小錢?鄉里鄉親的”聽到母親的話,父親站在門口説,“話説明白,沒有我的允許,誰也不許大操大辦。”門外響起了沉重的腳步聲,還有“喔喔”的喚狗聲。

我們都沉默了,都低頭吃飯,誰都曉得父親的脾氣。

“黨員就不能過生日?”母親低聲埋怨了一句,忙着追趕父親去了。

是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們一家人真沒辦過一次像樣的酒席。父親結婚,因為家窮沒有能力張羅酒席。後來他當了村長,入了黨,便整日像一道“黑旋風”,扛着鋤頭衝在前面修公路、挖水渠、建茶廠,把那“喲嗬喲嗬”的號子叫得地動山搖。村裏的事他忙得腿上生風,家裏的事他一概不管。大姐出嫁母親也想給她做些上好的陪嫁,再宴請全村人把她風風光光地嫁出去。可父親堅決不許,説他是村長,如果辦酒席,大夥人都會來湊份子,他不忍心讓大家破費。再説那時黨內正倡導黨員幹部“移風易俗要帶頭”。“黨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父親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於是,至今村裏還流傳着大姐出嫁的順口溜:“一個閨女一口箱,後面跟着一村長。姑娘出嫁不辦酒,只因家有共產黨。”

當年,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親憑着力氣、身板、威信,把村裏治理得遠近聞名。那年他被評為縣裏的“優秀黨員”,有機會去浙江嘉興觀看了那條世人矚目的南湖遊船。黨員的旗幟就是從那裏高高舉起的,黨員的思想就是從那裏熊熊燃起的。父親歸來,激情澎湃。他把我們姐弟幾個一一叫到身邊,給我們講共產黨的故事,還説:“你們好好讀書,將來入個黨,為國家做事,我臉上才有光。”

再過了幾年,大學生進村,村幹部也要有學歷有文化。父親自然就被淘汰而成了“下台幹部”。起初,父親心裏有些不服。但看到進村的年輕大學生個個精神煥發,敢想敢做,他便嘿嘿笑了。他指着幾個年輕村幹部,一本正經地説:“好好幹,小心我來吼人。”沒過幾天,父親果然就站在村委會裏吼人了。因為新上任的村主任準備借村國小的場地為他女兒操辦“滿月宴”。

一路想着父親的這些故事,我去尋找生了氣的父親。果然,我看見父親和母親都坐在家門口的水田邊。父親懷裏的收音機正播報着時政新聞。母親忽然戲謔道:“老頭子,我們家就因為你,永遠也沒有酒喝了?”

“對,有我就沒有酒喝,我是什麼身份?”父親的話説得比他手上的那根銅煙桿還硬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3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自從宣誓入黨之後,我時刻以一個黨員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也會用同樣嚴肅的眼光審核每一次加入組織的同志,行使一個共產黨員的表決權利。

還記得大四畢業的一次組織生活,那時我入黨沒多久。支部開會一般都會吸納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同時也會對預備黨員的轉正進行表決。會上,有一位大三的學弟申請轉正,根據他的入黨介紹人的介紹,這位學弟是班級的幹部,做事認真,其他條件都是優秀,但獨獨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而是不符合最低轉正標準的。作為一名大學生,畢業的前提條件也是大學英語四級要過關,而作為大學生羣體中的積極分子,卻在作為學生本職工作的學習上要求不嚴。在民主發言時候,我就提出了質疑,既然規定中轉正的一個條件就是英語四級過關,就應該是人人都去遵守的條例,而不能因為“其他都是非常好”而破例。評價一個預備黨員,是應該考慮綜合方面的因素,但是最基本的底線不應該降低。最後的表決,我堅決地投了反對票。

雖然這位學弟還是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認可,但我始終對此事記憶猶新,這是我第一次表達我的反對意見。我們黨始終堅持黨內民主,允許有反對的聲音。反對的聲音像警鐘一樣,讓黨的旗幟永遠引領廣大人民羣眾朝着正確的方向。猶記得遵義會議上的力挽狂瀾,若沒有檢討和反對的聲音出現,紅色的種子如何播種神舟大地呢?隨着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各地的民主生活會不再是一團和氣,不同意見的表達讓組織生活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組織生活中需要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一名黨員,我不願“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我要做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黨員,時刻警醒着,時刻用黨章來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選擇與思想德行更高同志為伍,不僅要勇於爭先,還要敢於提出意見。在決策、表決的時候多一分不同意,對於黨和人民就多一分可靠。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4

我是一名“老西藏二代”,生在西藏,長在西藏。1976年父母親進藏工作,自此,我就與西藏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先後3次來到乃東縣駐澤當鎮郭沙居委會開展駐村工作。近兩年的駐村學習工作生活時光,對於我來説是學習進步、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徑。

在兩年的駐村時光中,我從駐村點老黨員、老幹部、羣眾身上學到了許多基層工作經驗和精神,慢慢地,這樣的人,這樣的事,鞭策教導着我前進。

記得20xx年初進村居,我就從駐村點的一位老電工身上學到了無私敬業。他20xx年風雨無阻為鄉親們用水服務。一天,因他忙於其他工作,無法去按時抽水,我便義務當了一天電水工,來到不遠處配電房,學着抽水。我用了一個半小時把水抽完,早已經累得渾身痠痛,想到他每一天都在做這樣看似普通卻辛苦的工作,打心眼裏佩服他。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奉獻,領悟到駐村價值。

駐村幹部遠離城市,遠離親人,除了要面對繁瑣的工作和艱苦的環境外,還時時牽掛親人。駐村幹部的妻子或者丈夫默默承擔起了家庭重擔,駐村幹部的父母忍着病痛為兒子卸下牽掛,駐村幹部的兒女把對父親的思念深深隱藏心底。

20xx年5月,愛人按照單位安排進駐位於加查縣洛林鄉海拔4000多米的吉巴村駐村,我本應回去幫她收拾東西,處理家務,但此時正是當地羣眾的“薩嘎達瓦”宗教活動,駐村隊員都無法回去。我打個電話問了問,電話那頭妻子説:“沒事,你忙吧?東西不多,我自己收拾。”幾句簡單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家人的默默支持,也讓我更加安心做好駐村工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不用來奮鬥;將來,青春將毫無意義。駐村雖平凡,民意緊繫心。一批批駐村幹部們工作作風值得我學習,更讓我懂得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我們駐村隊員特別是青年幹部用激情書寫着輝煌,用深情丈量着村居,用行動詮釋着奉獻。責任,在接力中彰顯;意志,在艱苦中鍛鍊;作風,在服務中發揚。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5

時間的流逝總能沖淡腦海中的一些記憶,但有的事卻歷久彌新,不能忘懷,就如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經歷。

我是一名60後,是聽着紅軍長征和戰鬥故事、唱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曲長大的。在那些故事裏、歌曲裏,我感覺中國之所以不斷強大,與老一輩革命先烈以及廣大黨員的奉獻分不開,共產黨偉大,共產黨員神聖,在我的心裏紮下根。

我14歲加入共青團,那是還是一名國中生。大學聯考落榜後,我回家務農。由於大家的信任,鄉團委任命我為村團總支書記。為了改變村裏的面貌和灌溉條件,我就經常組織本村的團員,開展青年義務勞動,植樹造林、清理溝渠、打掃公共衞生、辦夜校等。後來我們的村子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媒體報道了我們的先進事蹟。

被評為文明村以後,經常有領導下來參觀指導,也有很多其他的鄉鎮來參觀學習。有一天,鄉里團委書記下來通知我和其他五名骨幹團員去鄉里去聽黨課,這件事我感覺光榮又神聖。

聽完黨課後,我就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卻猶豫着不敢交給黨組織,總認為自己條件還不夠。後來,我被破格錄用到鄉政府工作,這時我才發現,我所在廣播電視站人人都是黨員,因而我感到自己差距好大,尤其是從事的還是黨的宣傳工作,那是黨的喉舌,是黨的理論宣傳陣地。為了更好地勝任這光榮的工作,我向支部交了入黨申請書。

沒多久,黨支部書記就找我談話,問了一些“為何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等問題,並選定了兩名同志做我的入黨介紹人。

一年後,我成為預備黨員,我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了,勤奮工作,得到領導的讚揚。

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讓我感到幸福和自豪。我要用一生來珍惜“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6

20xx年5月,我到瀘定縣參加八一愛民學校竣工授牌儀式,有幸一睹瀘定橋的風采。橋下,大渡河湍急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峽間傾瀉而下,怒吼着撞向河底參差豎立的險石,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我手撫冰冷的鐵索,體味“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寒意,感受紅軍將士們無與倫比的勇敢。

80多年的時空逆轉,讓我恍惚,又讓我震撼。我眼前彷彿又呈現出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場面:在全團數十名司號員集合吹響的衝鋒號聲中,22名勇士手持衝鋒槍,背插馬刀,腰纏手榴彈,冒着槍林彈雨,沿着鐵索奮勇衝向敵人……

大渡河,是長江的支流之一。海拔7千多米的貢嘎雪山和海拔3千多米的二郎山隔河對峙,大渡河在奇峯險山切出的深谷中衝出,猶如脱韁的野馬奔騰咆哮,自古無法泅渡,是川康要道的咽喉和天塹。

瀘定橋有300多年的歷史,橋全長103.7米,寬3米,由13根鐵鏈連環組成,兩端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裏。橋西有康熙題寫的“瀘定橋”石碑,橋東有《御製瀘定橋碑記》,書有“事無大小貴於利民,功無難易貴於經久”等碑文。

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瀘定橋是紅軍北上的必經之路,也是紅軍的生死攸關之地,在中國革命史上書寫了極其光榮的一頁。時間回溯到1935年5月2日的凌晨,紅一軍團二師四團的指戰員們,沿着蜿蜒崎嶇的羊腸小路向鐵索橋奔襲。到了傍晚,部隊離瀘定橋還有60公里。

那是一個萬分艱難的夜晚,大雨中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左邊是高入雲霄、刀劈一般的懸崖絕壁,右邊是深達數丈、波濤洶湧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會跌下深淵、粉身碎骨。英雄的紅軍經過一夜體力透支幾乎到極限的急行軍,終於爬上了海子山,趕到了瀘定橋。

那一刻,河谷上孤零零的13根鐵索空懸,寒光閃閃,讓人望而生畏。萬丈深淵之間,僅憑几根鐵索就想突擊到河對面去,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紅軍做到了。

為防備紅軍奪橋,橋面鐵索上鋪的木板已被敵人拆去一半,對岸橋頭堡架設有敵軍的機槍陣地。“瀘定橋真是個險要所在,就連我們這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見關守關的人都不禁要倒吸一口涼氣。” 紅四團政委楊成武這樣回憶。

對於紅軍來講,這是不進則退的背水一戰,沒有選擇。團長王開湘向幹部們交代任務,指定一營二連擔任突擊隊。這是紅軍著名的英雄連隊,連長廖大珠任突擊隊長,參加突擊隊的共有22名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沒有活到勝利。

1935年5月的最後一天,毛澤東走上了瀘定鐵索橋。走到橋中央,毛澤東撫着冰冷的鐵索説:“應該在這裏立一塊碑。”

1981年7月,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曾攜全家,沿着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跋涉。當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口的懸崖邊時,他被這條湍急的河流和兩岸險峻的崖壁驚了,他對長征這一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給予了積極評價。

人世間除了紅軍還有什麼人能夠空懸在萬丈深淵中順着那些搖晃的鐵索發起衝擊?如果當年紅軍沒有拿下鐵索橋,突不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的命運將會怎樣?中國革命的歷史將會如何呢?與其説這是一場戰鬥,不如説是兩軍意志和勇氣的較量。

對岸的敵人平生從未見過這樣的戰士,也從未見過這樣捨生忘死的場面。當年那些青年人選擇當紅軍不是為了一個飯碗,而是為了理想信念,為了改天換地,為了建立一個新世界。

槍聲遠去,硝煙散盡,只有奔騰的河水在訴説着當年那場激烈的戰鬥,用無聲的語言告訴我們昨天發生的故事。現在,瀘定橋作為歷史文物,作為傳奇寫進了詩章,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紅軍用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每一個字都閃爍着震撼靈魂的光輝,閃耀着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巨大力量。

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心靈荒蕪的人;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價值觀如何轉變,鐵索橋上紅軍那偉大的犧牲精神,是我們後人永恆的財富。這是可以前赴後繼、勇往直前,不斷續寫新的歷史篇章,並創造人間奇蹟的精神。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7

一個87歲高齡的老人,不顧年老體弱,依然情繫故土、熱心投身公益事業。他,就是空軍“老兵”、共產黨員豐福生。他的名字曾經響徹祖國大江南北,上世紀60年代他是聞名全軍、學習著作的尖兵。

1930年4月,豐福生出生於江蘇一個偏僻村莊。由於家境貧寒,他13歲給人家放牛,14歲被迫去官塘給日本人修飛機場,15歲外出學徒。直到1949年解放,豐福生才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他被調往地處沿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福州場站給養科,當上了炊事員。出身貧苦的豐福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和學習機會,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並且學以致用,出色地解決了工作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從1955年到1962年,他這個“編外軍人”,連續被部隊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成為全軍學習著作尖兵,受到等黨和軍隊領導人的接見。

1984年,退休後的豐福生居住、生活在福州市。這個黨員“老兵”卻常常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

1987年,豐福生夫婦回故鄉探親。他們看到村裏一些孩子因家境貧困,求學有難處,當時就萌生了設立一個獎助學基金的計劃。

有限的退休金只能供一家老小生活。為儘快攢錢,豐福生回到福州後,先後在一些單位打工。

就在爭分奪秒地籌集基金的時候,不幸突然降臨。1998年,妻子患上絕症,後來離開了他。

為了夫妻倆的共同心願,年事已高的豐福生只能靠省吃儉用實施計劃。20xx年9月,老人將攢下的本金和利息共計105538.46元善款以“豐福生獎助學基金”的名義,從福州匯到xx市茅山老區興教助學基金會。

設立“獎助學基金”的願望實現之後,年屆八旬的豐福生又從自己的退休工資中又拿出120xx元作為啟動資金,於20xx年重陽節設立“千里村尊老獎助基金”。20xx年12月,“獎助學基金”與“尊老獎助基金”合併為“谷陽鎮千里村豐福生雙陽基金”。

豐福生表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每年還將拿出3000元退休金注入“雙陽基金”。在他的義舉感召下,當地愛心人士紛紛為基金會添磚加瓦。截至20xx年,基金會共資助學生300餘人次,資助金額達80000多元;資助尊老模範和困難老人67户次,資助金額近30000元。

20xx年,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授予豐福生“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稱號。

永葆本色的共產黨員豐福生,用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8

一提參加過長征的人,我不能不回想起老紅軍劉。

劉,1920xx年10月出生,河南人,193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前半生戎馬倥傯,經歷大小戰鬥150多次。離休後他寫下100萬字的讀書筆記,到各地作報告1000餘場次。他走訪貧困羣眾,資助失學兒童,百歲高齡的他仍參加志願服務。在人們眼中,百歲老紅軍劉一生都在長征。劉自己則説:“我這輩子最自豪的是認真履行了入黨誓言。”

劉老生前是揚州軍分區第一干休所正軍職離休幹部,所住的幹休所,與我家不遠。我和他算有幾次親密接觸。有一次是為寫報告文學《白髮赤子》。還有一次是揚州大學附屬中學一次會議,我有幸也作為學生家長代表,在劉老後面發言。

老紅軍劉是民政部和江蘇省宣傳的重大典型。他忠誠實踐黨的宗旨、心中時刻裝着人民。劉女兒叫劉蘭新,1975年,作為知青插隊到金湖縣塘港鄉。拮据的生活,讓她不得不在農忙之餘到集鎮上烤燒餅賣。劉是正軍級離休幹部,後來又成為民政部和江蘇省宣傳的重大典型,按理講,地方上把他的女兒調回城市是完全可以的。但劉老認為,既然女兒已在農村成親,組織了家庭,又何必把女兒調回城呢?一次,劉和老伴去探望女兒,看到女兒兩隻手上被爐火烤出蠶豆大的水泡,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淚。老伴求他找關係把女兒調回來,劉耐心地開導老伴説:“沒有烤燒餅的,哪有燒餅吃?我劉女兒不烤燒餅,那王應啟、張應啟的女兒不就得烤燒餅?”

上世紀80年代,揚州街頭上,人們經常看到一個揹着竹籃的老人,手裏拿着一把火鉗,沿街上的人行道,專撿散落的垃圾。誰能想到他就是離休前擔任淮陰軍分區司令員的劉呢?

這是怎樣一種精神境界啊!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就是這樣把自己的心靈棲息在崇高的精神家園之中!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9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幾個同事相約,一起前往朱老總的故里——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

從水城出發,汽車在成巴高速上一路狂奔,穿過數不清的山丘溝壑,掠過繁如流星的大小村莊,花了兩個多小時,我們才抵達儀隴境內。

儀隴位於四川盆地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以低山為主。在車上,我沿途就看到不少村莊仍然保留着一些較早修建的川北民居。大多為三合院木結構穿鬥、木柱檁樑、青瓦屋面,牆身多用竹篾土夾牆,給人一種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感覺,夾雜在嶄新的水泥磚房之間,看起來還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我們一行人蔘觀完朱德同志紀念館後,在幽靜的山林裏東拐西彎,終於來到了朱德的故居。朱老總的故居是泥牆的三合院結構,普通得跟周圍的農房沒有什麼差別,與周圍的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給人一種質樸而親切的感覺。

在參觀朱德出生地時,解説員一再強調,朱德與自己生母的感情非常深厚,影響也非常大。於是,我回來後又重新讀了朱老總的《我的母親》。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讀着讀着,竟然熱淚盈眶。一位叱吒風雲的三軍總司令,竟然有如此細膩的情感和動人的筆觸,不經雕飾,為我們刻畫出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我想。這大概就是愛的力量。因為母親對他的愛,就浸潤在朱老總的腦海裏——母親的一言一行,只需默默回憶,無需刻意渲染,愛就自然流露。而朱老總對母親的愛,自然也就隱藏在他的一字一語中,不需高談闊論,愛就在筆尖。

我們這次參觀了朱老總的舊居、朱老總出生地、朱老總父母的故居等,身臨其境,實地考證,每到一處彷彿能看見朱老總的母親在諄諄教誨他一樣,再温習這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感觸就更深了。

儀隴一行,我覺得中國是幸運的,這山清水秀的地方,為我們奉獻了一位開國元勛,中國從此不再任人蹂躪,國富民強,華夏崛起,中國夢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0

爺爺有兩個寶貝,一個是裝有黨旗的匣子,另一個是我。

爺爺的黨旗很有來歷,那是他被評為淮海戰役支前模範、火線入黨的見證。淮海戰役時爺爺剛滿20歲,爺爺跟村裏的十幾個小夥子推着自家的小推車參加了支前隊伍,為作戰部隊運送糧食和彈藥,一路上爺爺走村過縣,吃着“三紅”(紅高粱、紅辣椒、紅蘿蔔),把滿車的大米白麪送到戰鬥最前沿。支前隊伍到達曹八集的時候遇到敵機轟炸,眼見敵機的掃射打翻了一輛輛小車,爺爺硬是推着小車跟敵機捉起了迷藏,等爺爺晚上到達宿營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腿被敵人的炮彈殼削去了一塊皮肉,爺爺用布條把傷口紮緊,咬着牙把糧食推到了目的地,爺爺因此被評為支前模範,在火線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支前結束,爺爺回到家鄉擔任了大隊党支書,公社書記是他支前的隊長。爺爺向老領導提出申請,把當年自己宣誓的黨旗請回大隊部收藏。爺爺在任上帶領鄉親們積極發展生產,把家鄉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留得住鄉愁的小康村,爺爺帶領的黨支部年年被評為優秀黨支部。爺爺非常注重培養黨的後備力量,為黨組織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農村優秀年輕黨員,每一次宣誓儀式爺爺都帶領年輕的黨員在這面黨旗前舉行,給年輕的黨員講述當年的支前故事和黨的優良傳統。

我是爺爺的寶貝疙瘩,小時候爺爺到大隊部安排工作,我拉着他伸出的一根手指,爺爺走一步我走三步,不離爺爺左右,人們説我是爺爺的接班人,爺爺笑笑算是默許。參加工作後我成為家鄉的一名鄉村教師,爺爺退休不退崗,成為黨員活動室的義務宣講員。有時間爺爺就戴上老花鏡,逐字逐句推敲黨報黨刊。每逢我週末回家,爺爺捧着小茶壺,很愜意地仰在躺椅上,眯着眼聽我給他讀最新講話。爺爺對我最大的期望是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但是每次我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時候,爺爺都勸我再等一等。爺爺説入黨是一件很神聖的事,遞交申請書之前一定要問一問自己是不是真正夠格,爺爺要求我陳述自己一年來的工作業績,聽到我有些想法沒有行動落實,爺爺用“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的諺語勉勵我腳踏實地幹好本職工作;聽到我對一些工作心存畏難,他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諺語鼓勵我勇於接受挑戰。爺爺對我的入黨考察猶如他當年推着小車支前那樣紮實,每一步都為我把關。

20xx年12月25日,黨組織正式批准我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第一時間跑回家告訴爺爺這個好消息,爺爺捋着白鬍子開心地説:“好!好!”爺爺引着我來到大隊的黨員活動室,鄭重地捧出他的寶貝。爺爺仔細地掛好黨旗,面向黨旗莊重地舉起右手,一老一少發出莊重的心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1

18歲那年冬天,我穿上了軍裝。當火車滿載着一車廂“新兵旦子”來到新疆時,生長在南方的我第一次看到了新疆皚皚的雪山和冰封的河水。

1987年8月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立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很快連隊裏就安排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我感覺自己向黨組織靠攏了一步。經過組織考察,我順利地當上了入黨積極分子,連長成為我的入黨培養人。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單獨爬了烏魯木齊的紅山。一個人在紅山上看雪景成為我多年來深刻的記憶。作為一個年輕人來説,入黨是許多人的嚮往。看着風雪中的紅山,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爭取早日入黨,在新疆好好工作!

我的連長是一名老黨員,他在工作中不斷地教育我、鼓勵我,向黨組織靠攏,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經常對我説:“你是年輕人,正是學習的好時光,一定要認真學習知識,學習多了對自己有益,同時也能為社會服務。”我謹記連長的教誨,一直努力學習。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黨支部卻一直沒有找我談話,也沒有將我轉為預備黨員。當時我想:“一年多來我都在認真工作,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也團結同志,以一個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為什麼不讓我轉為預備黨員呢?”我在工作中不再處處爭先,工作幹完了就行。

一段時間後,連長髮現了我的消極思想,找到我,措辭嚴厲:“不能因為一次入黨機會的錯失而心灰意冷,黨員是一個進步性、先進性的身份,入黨意識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怎麼能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番話讓我幡然醒悟。

我的父親知道此事後,也嚴厲地批評了我,他説:“如果要當一名合格的黨員,就應該不計個人得失,處處作表率,真誠為人民服務。”我及時調整自己的認識,恢復到過去積極進取的狀態中,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1990年7月,我終於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直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宣誓入黨時的情景,在鮮紅的黨旗下面右手臂高舉頭頂,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身着軍裝的我是那麼地激動和振奮。

後來我考上軍校,成為一名共和國的軍官。我始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部隊的十幾年裏,我不記得自己參加過多少軍事訓練、業務考核,不記得多少個夜晚爬格子、改材料,奮戰在書桌前,雖有身體上辛苦但收穫了精神上的快樂。當我第一次獲得部隊嘉獎時,激動萬分地打電話告訴遠方的父母。後來,我脱下軍裝轉業參加到了地方建設中。

多年來,自己在紅山上下決心的那個冬日一直沒有忘記。現在全黨上下正在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在建黨95週年之際,作為一名黨員捫心自問:共產黨對於我來説意味着什麼?我知道:她是指引我用生命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仰!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和入黨宣誓時的承諾,用實際行動來繼續踐行我的誓言,做到“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2

走過很多地方,無怪乎囊括了當地的山之峭,水之秀,人之情,抑或摻夾着傳統民俗與風味美食。如此這些大都被年輪的日日踩碾,稀稀碎碎,拼不成,拾不起。然而,到了雲大溝,爬了雲頭山,便不再這麼想。

雲大溝,位於內丘縣城西50多公里處侯家莊鄉的太行深山脈。一個只有108户,不足三百人的小山村,散居在相距十里的多個自然莊上。當地流傳着一小段順口溜概括了這裏的地勢地貌。“雲大溝,十里長,二十四個自然莊。大莊三五户,小莊一户一個莊。大莊住在溝兩旁,小莊住在山頂上。”“開門見山”是這裏的村民生活真實寫照。

雲頭山,海拔最高峯達1480米。因山峯陡峭直觸雲霄故得名。時值初夏,由縣作協組織我們一行幾人在村支書引領下,沿村石路一直西北行走,剛走沒多遠,“看,茶樹。”村支書左臂一揮,灌木叢中,一棵高不可攀開滿白花的茶樹格外顯眼,茶樹開在南方很正常,長在太行山上就很稀罕了。且是獨一棵,據村支書講,自他記事起就見過但都不認得。如今他已50多歲了,他們也嘗試着嫁接過,但都沒有成活。

説話間,我們便來到雲頭山的入山口,起初這只是一條最原始之路,很窄,高低不平,村民進山耕作很費勁。近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村支書帶領村民們日夜奮戰,終於重新拓寬了路基,現已能容小型運輸車暢快通行,大大方便了村民勞作所需,也為雲頭山的以後旅遊開發事業奠好了基礎。沿途一步一景,一石一畫。有石獅守山門、石龜迎路人、石猴鬧果山、石象望明月……看得眼都不夠使,不由都放慢了腳步。

漸近山頂時,突然發現一道殘垣卻堅固的藍磚砌就的古城牆,還有幾處完好的石臼。登頂,一根高聳的旗杆上隨風飄揚着一面五星紅旗,直插雲霄。“紅旗!紅旗!”大夥激動着,驚呼着,雀躍着。上山時的疲憊與飢餓瞬間一掃而光。村支書急步到紅旗下,認真查看着紅旗有無破損和旗杆拴得牢不牢。村支書説,他和村主任張天來是30年的“鐵搭檔”,平日裏,若沒特殊情況,他們兩人都會進山除了查看防火情況,再就是把這面紅旗掛在心上。我們不由頓生敬意,五星紅旗成了山頂上最美的風景。人終於到齊了,站成一排在紅旗下,挺胸,昂頭。“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大合唱在山谷裏迴響。

雲大溝村已被列入全省首批易地扶貧搬遷村,自今年始之後全村村民都會陸陸續續離開這裏變成“城裏人”。目前,這裏也正在籌劃開發旅遊景點項目,談及此事,村支書説:“人走,旗不倒。”

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幹部,話雖簡單,也不簡單。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3

人人都有夢想,很多人追逐的是升官夢、發財夢,而xx縣山江村“第一書記”卻把實現自身價值的個人夢與振興全域旅遊事業統一起來。要用行動去實現夢想。不管遇到多大的誘惑,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作為一名老黨員始終向着夢想奮進,從不動搖,從不懈怠。如果人人都像,把個人夢融入事業夢,最終你的夢、我的夢、他的夢串起來,必將匯聚成偉大的小康夢。

百名羣眾簽名留老潘

xx縣山江村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多年來一直是xx縣朝陽鎮經濟發展最落後的村之一。

回憶起20xx年3月21日,這是第一天來到山江村,那天給他的感覺,山江村是一個很封閉的山村,村民們見到都躲了起來。面對這樣的情況,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去開展羣眾工作。下定決心發展“山江夢”。他經常奔走在山江村這陌生的田坎上,不斷觀察和琢磨,怎麼發展?發展什麼?就這樣在多次的思考中,與山江村慢慢靠近了。

日前,xx縣委組織部收到了一封xx縣山江村村民的聯名信,上面密密麻麻按滿了100多位村民鮮紅的指印、印鑑,還有簽名,要求3年任期將滿的貴州省組織部選派的省委駐xx縣山江村扶貧指導員繼續留任。短短三年時間,得到了羣眾的認可和愛戴。

老潘解貧困密碼

結合山江村路不好,但是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實際情況,心裏頭就產生做養殖的念頭,與村黨支部書記覃玉斌協商,先在村裏發展幾個創業能手,然後帶動其他村民發展。就這樣,踏上了山江村的養殖路,帶着創業能手到外地學習泥鰍養殖技術。

去年,積極與各級部門聯繫,爭取到10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成立山江村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50多畝水田,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户”運作模式發展泥鰍養殖。山江村養殖的第一批45000多斤泥鰍順利出塘,遠銷省外及韓國,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僅此一項使羣眾增收7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5萬多元,實現了“零”的突破。

實現“小康夢”

為了這個夢想,他主動在山江村與羣眾一起奮鬥。

為了讓不同羣眾找到適合各自的發展路子,能夠就地或異地就業創業,通過“扶貧先扶智、治貧先育人”的辦法,創辦“金融夜校”,組織開展黨員羣眾致富技能、金融理財、信息需求等方面培訓500餘人,對培訓中有意願和積極性較高的村民,組織他們赴廣西和省內都勻市、三都縣等地參觀學習。首批外出參觀回來的村民吳學波、莫從意等7人“走出去”,落户三都、都勻、榕江、從江、三穗、興義等11縣(市)創辦咖啡館,帶動了該村青年80人就業。

經過與村兩委商議後,決定,在山江村引資打造集生態觀光、農耕體驗、少數民族風情表演為一體的民族風情園。為該項目儘快落地實施,多次跑省信用聯社、扶貧等部門,爭取各類資金70多萬元。目前,民族風情園土地平整全部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的賽馬場已建成投入使用,園內種植桃樹120餘畝。

“高山有果園,山下是良田,甩掉過去苦,樂享小康甜,感謝共產黨,不忘駐村情。”這是朝陽鎮山江村,廣場舞大媽們編唱的新民謠。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山江村黨員羣眾的精心“雕琢”,山江這塊“璞玉”定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4

xx鄉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困難時期全國農墾建設的榜樣,被王震稱為“社會主義時代的南泥灣”。

其實,一開始有些到xx鄉農墾的幹部和職工對前景並不樂觀。1957年12月底,200多幹部職工全部到達時,面對“挑擔換不過肩,牽牛轉不過身”的交通條件和少得可憐的3000元墾荒費,一部分知識青年思想上出現了畏難情緒,思想動搖,信心不足,個別知識青年總是找藉口往家裏跑、往縣上跑。針對這一問題,墾殖場黨委書記葉犀牛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會議,把204名知識青年都召集到童坊村口的白果樹下,聽當地的一名革命老人講新中國成立前xx鄉紅軍戰士故事。

1930年7月,革命領導人帶着紅軍打進景德鎮後,景德鎮周邊的革命形勢發展很快,農民革命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窮苦人翻身做主人,鄉里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村建立了農民協會,成為贛東北紅色游擊區之一。贛東北革命形勢的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當局的恐慌,1930年12月國民黨第55師進犯景德鎮。大軍壓境,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領導的紅軍主力決定主動撤退,但留下一部分紅軍戰轉入地下,進入山區繼續鬥爭。紅軍走後,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開進山來,xx鄉26個山村都遭到燒殺,20xx多人口只留下了1000多人,當時被殺害羣眾的鮮血染紅了一條河。

當時,xx鄉有個叫童貴寶的紅軍戰士,他是紅軍游擊隊先鋒隊長。進入山區後,他帶領一部分紅軍戰士充分利用xx鄉山高林密的特點與敵人巧妙周旋,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幾次進山抓他都撲了個空。國民黨軍隊一時也無計可施,但國民黨反動派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見在山裏抓不住紅軍戰士,就把xx鄉一些小村的羣眾從山上趕下來,實行“移民並村”的毒辣政策,妄圖切斷紅軍游擊隊的物質供應,切斷與羣眾的聯繫,把紅軍游擊隊困死在山上。

剛開始的時候,紅軍游擊隊雖然準備了一些糧食,但數量終久有限,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糧食吃光了,他們就只好吃野菜,刨冬筍。山裏的天氣又冷,沒有火柴,他們就用鐮刀和火石打火,打火石必須用紙引火,但是在山上又怎麼會有紙。可這些都難不倒紅軍戰士,想辦法用草線引火。國民黨反動派對村子實行“三光”政策後,把山棚拆光燒光。紅軍游擊隊在山裏住的地方也沒有了,但這難不倒他們,他們自己搭棚子住。國民黨反動派還把所看到的鐵鍋都敲破了,目的就是讓紅軍連一口熱水、熱菜也吃不上,讓紅軍活活困死在山上。但這也難不倒紅軍戰士,他們就用洋瓷盆燒水,做飯,煮野菜。不論怎麼困難他們都信心百倍,堅持與敵人作鬥爭。

這一邊是國民黨反動派想方設法要把羣眾與游擊隊隔絕,困死紅軍戰士。但是在另一邊,倖存下來的羣眾卻不怕危險,想盡辦法來支持紅軍游擊隊戰士。有的羣眾藉口上山砍柴,自己帶去的飯不吃,把飯留在山上給紅軍吃,還有的羣眾甚至把自己的鞋子也脱下來留在山上,做好記號,等紅軍戰士來拿。有些婦女也發揮了自己的聰明,藉口去回孃家給紅軍送情報,把火柴藏在頭髮裏帶上山,紅軍戰士們取暖防寒。

但是由於敵人的勢力過於強大,再加上國民黨反動派的長期封鎖,沒有鹽吃,很多紅軍戰士出現了浮腫。一次,童貴寶冒着生命危險帶着四名紅軍戰士潛下山來找吃的,不幸落入敵人手中。童貴寶等五名紅軍戰士就被殺害在xx鄉童坊村口。為了製造恐怖,敵人還將他們的頭顱割了下來,掛在村口的白果樹上示眾,景象慘不忍睹。童貴寶等五名戰士雖然被殺害了,但是其他的一些戰士有的化整為零,有的隱姓埋名,堅持鬥爭,一直等到革命的勝利,1949年4月,景德鎮解放。

革命老人的故事,讓204名同志淚流滿面!黨委書記葉犀牛當即帶領大家在白果樹下宣誓:“要把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

從此,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5

在x縣統計局時常出現一個頭發直立斑白、聲音如洪鐘、走路穩健有力的身影,這就是已經退休多年的老黨員——xx縣統計局執法大隊隊長。

有一次,城關鎮西街村村民林子定家不慎失火,三間瓦房被無情的大火給吞噬了。退休在家的得知情況後,伸出了援助雙手,從他的小商店裏拿出200元現金,親自送到與他不沾親不帶故的林子定的手中,並幫助他出主意想辦法早日建房安置下來,鼓勵他要堅強地生活。據不完全統計,自20xx年退休至今,資助殘疾人、困難户和貧困學生達2萬多元。

靠自學取得了大專法律文憑,退休後仍不忘法律的學習宣傳。才退休的那幾年,統計局裏缺人手,單位時常邀請他執法辦案,請他為局裏的年輕人講授辦案的程序,案卷歸檔的方法,他總是很樂意。在他的指導協助下,xx縣統計局執法案卷獲得陝西省統計局優秀案卷,20xx年、20xx年先後兩次榮膺全國統計法制宣傳先進單位,20xx年他本人榮獲全國依法統計先進個人。

在榮譽面前,他沒有停下腳步,他創辦了老年協會,為1000多名老年人照相,辦理了老齡證;編輯印發的老年健康知識資料8期600多份,組織老年人科學養豬知識培訓15期300多人,依法維護老年人權益知識培訓10期20xx多人。20xx年,他還應xx縣有線電視台邀請,做客《科普之窗》欄目,為該欄目講授《統計法》等法律知識。如今,只要一回到老家村子裏,老爺爺、老奶奶都圍着要他照相辦理老齡證,向他索要老年健康知識資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宣傳單,他已成了老年人的法律顧問

20xx年3月,成立了富水鎮王家樓村老年人協會,經常向羣眾宣講統計改革政策、統計法律法規知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每月逢9的日子,他都帶着鑼鼓隊、獅舞隊、秧歌隊為羣眾演出。

如今依然做着樸實無華的小事,他的腰板依然硬朗,對黨的事業依然充滿熱情。

經典的黨在我的心中講話稿精選範文 篇16

總有一本書,不經意間被它打動,遇見時並無特別,閲讀後開始沉迷。一日晌午,我坐在辦公室閒暇無事,無意間拿起案頭沉放的一本《黨課》翻看,頓時被裏面的“黨課文庫”、“階梯教室”、“輕鬆課間”吸引住了,認真閲讀《“底線”“紅線”和“天線”》後,倍覺有趣。接下來的“人生一課”、“不説不快”,更是令我心曠神怡。

俗話説: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黨課》能讓人更有氣質,更有內涵,更有文化。它是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主辦的黨員教育類期刊,是中國最早為基層提供黨課教材的專業讀物。為基層提供實用、豐富、新鮮、便捷的黨課教材,“黨課文庫”“階梯教室”“輕鬆課間”等多個欄目已成為《黨課》的品牌欄目,被讀者親切譽為“口袋黨校”。

我喜歡《黨課》的每期特稿。走進每期特稿,那裏深邃、莊重、啟迪智慧,一篇篇漂亮的文章呈現在眼前,不光有優美的辭藻,而且,每篇文章的靈魂都是美好的。20xx年冬,我在悦來鎮唐家村進行精準扶貧工作。當時,《黨課》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也給村裏的貧困户帶來了精神食糧。在一個雨雪交加的上午,我走進貧困户唐社良家裏,把400元慰問金交到了他的手裏。接過慰問金,唐社良喃喃地説:“我以為黨把我們這些人忘了……”我説:“不會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黨不會丟下你們。”我和他拉家常,並從包裏拿出《黨課》,讀着《“底線”“紅線”和“天線”》給他聽。唐社良説:“反腐敗的措施都實實在在,沒有假、大、空。”我照着文章的原話回答説:説到底,這“線”那“線”,守住密切聯繫羣眾的“生命線”是“第一線”。

我喜歡《黨課》的《黨性修養座右銘》欄目。一個個奇妙無比的排比,如,加強黨性修養“三講”:講黨性,走好陽光之道;講原則,摒棄庸俗之道;講正氣,反對陰邪之道。一句句發人深思的話語,又如,處理棘手問題“頭”字訣:不能看“風頭”,不能看“來頭”,不能看“勢頭”,要看“對頭不對頭”。這些,都讓人覺得警醒、有趣。

我喜歡《黨課》的示範講台。當我讀這個欄目時,就彷彿走進了英雄模範的身邊,和英雄、模範、榜樣一起去工作、學習、生活,讓我的生命得到昇華。示範講台告誡我:做好黨員,先做善良的人。

慢慢地,我越來越離不開《黨課》,幾乎每期必看,而且全面看、重點讀,深思索、勤筆記。其中的世情、國情、黨情讓我深入瞭解到國際國內時事,開拓了目光視野;裏面的“修身”、“齊家”、“立業”讓我深入把握人生真諦,認清了工作生活航向;發出的黨建黨務資訊讓我深入完善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水平。自從有了《黨課》相伴,我的“電能”日益強健,工作成績逐漸彰顯,深得廣大幹部職工肯定。

《黨課》已成為我的良師益友,永遠激勵我前進!

標籤: 精選 範文 講話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6rv7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