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精選12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精選12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1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精選12篇)

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環境是公共產品,對其造成損害和破壞必須追究責任。要建立環保督察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完善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堅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科學認定、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的原則,針對決策、執行、監管中的責任,明確各級領導幹部責任追究情形。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求,對問題突出的地方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責任。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落實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必須嚴肅追責。

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搭好基礎性框架,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全國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的空間規劃體系;覆蓋全面、科學規範、管理嚴格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自然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更多運用經濟槓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通過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格局,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2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實現麗水科學發展、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超越發展。

黨的xx大以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指明瞭方向。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從人類社會的演進歷程來看,當前正處在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關鍵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綠色革命”,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共生的時代。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實現了發展理念的新提升。我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和諧,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對“兩座山”關係的認知,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為了追求經濟發展,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財富,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這是一種更高的境界。這三個階段,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人和自然關係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謀求麗水更高品位、更高水準、更高境界發展的科學路徑。在浙江任職期間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並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説尤為如此。只要你們守住了這方淨土,就守住了‘金飯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是佈置給我們麗水的重大課題,也是近年來麗水發展的寶貴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把麗水建設成為兼具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有機統一的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生態經濟示範區。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譜寫好中國夢麗水篇章的現實要求。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既順應當今世界綠色潮流發展的時代要求,策應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需要,更是源於對我市市情和自身優勢的科學考量。綠水青山是麗水最大的資源和後發優勢,我們必須堅定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以勇氣和實幹推動綠色發展,走出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將生態優勢最大限度轉化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民生優勢。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時代最強音,是經濟社會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麗水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我們要用好改革“利器”,搭建起“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橋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的決策部署中去,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來定任務、抓工作,向改革要綜合效益,向改革要更大紅利。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人民生活在環境優美,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的美麗幸福麗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3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則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類歸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中,人類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寫道,“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對此,他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在我國,現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脈也曾是森林遍佈、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於毀林開荒、濫砍亂伐,這些地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蔓延,湮沒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樓蘭古城因屯墾開荒、盲目灌溉,導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這些深刻教訓,一定要認真吸取。

中華文明積澱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孔子説:“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呂氏春秋》中説:“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關於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都藴含着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中華傳統文明的滋養,為當代中國開啟了尊重自然、面向未來的智慧之門。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就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進入新世紀,又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隨着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眾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羣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老百姓過去“盼温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

保護生態環境關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切實把工作抓緊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羣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4

我出生在槐蔭區。以前的槐蔭區,簡直就是濟南落後地區的“代名詞”。交通不暢——僅有一條貫穿東西的經十路,路兩邊還滿是生活垃圾,連行道樹上都掛着各色的塑料袋,像萬國旗似的。清清的臘山河水,一進入槐蔭區,就成了人們的“排污河”,水變成了墨綠色,夏天裏更是臭氣熏天,路過的人們無不捂着鼻子快跑。光禿禿的臘山,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疙瘩,不要説像樣的樹一棵沒有,連石縫中長的雜草,都數得出來有幾根。哎,出門在外,都不好意思説自己是槐蔭區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濟南新城落户槐蔭區,這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鐵濟南西站氣勢宏偉,豪華氣派,連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為濟南新地標。經十路連接着全國高速公路網,從槐蔭區乘車上高速,可以抵達全國各地。新建的青島路連接着濟南高架路。春節的時候,爸爸開車帶我去拜年,只用了二十分鐘,我們就橫穿了濟南市區。媽媽看着路旁的高樓大廈,笑着説:“這在以前需要一個半小時才能到的,現在真是太快了!”道路兩邊種着花,栽着草,我搶着説:“路邊也沒有垃圾了,這是因為人們懂得保護環境了。就連我們樓下的張奶奶也知道,垃圾要分類投到垃圾箱裏。”爸爸笑着點點頭。

週末,爸爸和我一起去臘山河釣魚。現在的臘山河波光粼粼,水清見底,岸邊綠草如茵,有數不清的釣魚愛好者在悠閒地垂釣。遠處的臘山上,鬱鬱葱葱,山頂松柏林,山腰銀杏林,接近山麓則綠草如茵。這在以前,簡直不可想象。

站在岸邊向北望去,一片片安置小區拔地而起,30多層、近100米高的樓房裏,住着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現在已經變成了城市居民,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美好生活。

我問爸爸,是什麼讓槐蔭區的環境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一樣,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呢?爸爸略微深思了一會兒,説道:“是黨的好政策,是黨的xx大以來,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號召。他讓人民知道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勤勞的槐蔭人民,也積極響應這一號召,懂得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新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才讓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才有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好好學習,將來你也為槐蔭區的建設出把力,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好!”我使勁地點點頭。

看着金光閃閃的水面,我彷彿看到了一座座高樓巍然屹立,槐蔭區正走在快速發展的金光大道之上。我想,槐蔭的明天將會山更綠,水更清,這片土地上的人會更加幸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提出的重要發展理念。深入理解和把握這一理念提出的歷史背景與深刻道理,對於自覺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源自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福建省長汀縣位於武夷山南麓,歷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但近代以來,由於森林遭到嚴重破壞,長汀一度成為全國最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區之一。在福建工作期間,五下長汀,走山村、訪農户,摸實情、謀對策,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推動長汀實現了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20xx年,深入武平縣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研,作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決定。20xx年,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到安吉縣調研,當他看到該縣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實現脱貧致富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藴含着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的深刻道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優美、清潔的生態環境既可以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又可以提高人民羣眾的健康水平。綠水青山可以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買不到綠水青山。早在20xx年就指出,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如何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一道重要的“必答題”,而不是一道可有可無的“附加題”。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是必須加快補齊的短板。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應當成為每個中國人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必將帶來我國綠色發展的光明前景。在總結國內外綠色發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指出,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形成了渾然一體、和諧統一關係。研究表明,我國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有五大潛力:一是林地、草地、濕地利用的潛力。我國有46.9億畝林地、60億畝草地、8億畝濕地,可以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物種資源的潛力。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物種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一個基因可以影響一個民族的興衰。我國有8.7萬個物種,位居世界前列,必須保護好、利用好。三是生物質材料、生物質能源、生物製藥的潛力。隨着石墨烯生產技術、乙酰丙酸生產技術及生物提取物技術的突破,豐富的森林資源已成為發展相關新興產業的基礎。四是生物炭基肥、生物農藥的潛力。傳統化肥和化學農藥帶來嚴重的面源污染和水污染,大規模生產和使用生物炭基肥和生物農藥將為改變我國土地退化的嚴峻局面提供有效途徑。五是旅遊康養的潛力。在旅遊業中,森林旅遊業是發展最快的,而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這樣的光明前景,凸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邃戰略眼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6

指出,要樹立正確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他強調,發展是為了讓人民過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態環境代價,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給破壞了,最後還要用獲得的財富來修復和獲取最基本的生存環境,這就是得不償失的邏輯怪圈。這些重要指示,為我們如何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指明瞭方向和路徑。我們理解,得不償失的邏輯怪圈,就是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為了今天的經濟效益犧牲明天的生態效益,不計成本、不顧條件盲目發展,導致今天的GDP變成明天的負GDP,最終陷入“破壞環境換取產值—花費巨大投入醫治環境創傷”的惡性循環。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推進特色化、集聚化、綠色化發展,優化生產、生活與生態的關係,謀求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實現前進式、上升式的循環。要優化生產力佈局,把產業項目、生產要素集聚在重點平台,多給生活、生態“留白”,努力將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絕不能讓今天的發展成為明天的包袱。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要給後人留下讚歎,而不能留下遺憾和隱患。

產業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就沒有税收,就談不上“金山銀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續的生態保護。從貴州來講,產業發展要作一些選擇,明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把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抵消了、搞沒了。我們將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具有技術含量、就業容量、環境質量的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一是發展能夠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產業。在貴州,最能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產業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無煙產業、可持續產業。這些年,貴州旅遊總收入和接待遊客人數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長,旅遊業日益成為重要支柱產業。我們要堅持走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子,增強文化自信,突出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特色風物,着力打造貴州旅遊發展升級版,讓“多彩貴州”風行天下。二是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產業。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培育壯大酒、煙、茶、藥、食品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搶抓國家三大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和中關村[0.00% 資金 研報]貴陽科技園落户貴州的機遇,推動大數據企業雲集貴州,唱響“多彩貴州彩雲飛”。貴州抓發展要如飢似渴,但在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上不能飢不擇食。多彩貴州拒絕污染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7

二〇一X年五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是對生產力理論的重大發展,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比如,能源資源約束強化,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於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温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能源資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反過來必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後勁將越來越小。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環顧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在發展中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西。再補回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財富還要多。特別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至今沒有恢復。英國是最早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倫敦在很長一段時期是著名的“霧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時爆發了世人矚目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美國洛杉磯“聞名世界”。殷鑑不遠,西方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教訓極為深刻。

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複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走老路,去無節制消耗資源,去不計代價污染環境,難以為繼!中國要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我們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佈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

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羣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把良好生態系統儘可能保護起來。對於生態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澤而漁,最後必然是什麼魚也沒有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十八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採和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以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環境是公共產品,對其造成損害和破壞必須追究責任。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嚴重後果的領導幹部,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不能把一個地方環境搞得一塌糊塗,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官還照當,不負任何責任。要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8

據2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的消息稱,內羅畢時間5月2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2)期間發佈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專題報告。

該報告探究了中國在推廣“生態文明”理念中的探索。作為“十三五”規劃的一部分,中國已經承諾,到20xx年,用水量將減少23%,能源消耗減少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

報告認為,到20xx年,如果中國成功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將生態發展與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完美融合,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以上,每年地級市空氣優良天數將超過80%。

“想實現低碳經濟,並非只有一條路可走,不同國家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經濟和社會轉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份報告中提到的多種途徑可以幫助我們對有效途徑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為政府就如何以非傳統的方式解決來自資源和環境的挑戰提供了參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説。

報告認為,中國已經取得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成就。截至20xx年年底,中國全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築面積105億平方米,約佔城鎮民用建築面積的38%。

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在20xx至20xx年之間增長了45倍。中國還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具備細顆粒物(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中國也成功地在降低單位GDP能耗同時,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報告列舉了中國在推進“生態文明”的過程中,計劃取得以下成就:

到20xx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到20xx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力爭使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62%以內;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峯值;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如果中國成功實現這些目標,那麼這將會是向綠色經濟轉型的關鍵一步。中國將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限制氣候變化造成的傷害,改善人民的健康。”阿奇姆·施泰納説。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當日還舉行了高級別會議,超過170個國家的120名部長級代表參會。

據環境保護部公佈的消息,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會上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努力在發展中破解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

陳吉寧介紹,中國的生態文明強調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的深度整合、“五位一體”,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將綠色理念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同時強調政府與市場兩個維度的制度創新:強化地方政府改善環境質量的責任,將生態環境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對官員任期內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終身追究;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不斷完善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

此外,中國生態文明注重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硬件支撐。注重動員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鼓勵公眾生活、消費方式的綠色化。

陳吉寧希望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理念和實踐能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鑑,並與各國一起,探索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成功範式,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做出應有的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9

在“兩座山”問題上,“綠水青山”指的是環境、生態,“金山銀山”則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生產力,二是指財富。這裏,我們先討論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係。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對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一個突出貢獻,就是把環境、生態納入了“生產力”範疇,破解了發展中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係這一難題。

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同樣,在馬克思主義那裏,講環境保護講的也是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而不是隻保護環境而不發展生產力的環境保護。事實上,生產力講的就是人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過去我們常常把生產力定義為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而不顧及人類一旦破壞了自然界就要受到自然界的報復。其實,這樣的認識和説法並不符合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系統闡述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著作中,曾經明確指出:“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人們從幾千年前直到今天單是為了維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 這就是説,人們要從事各種社會活動首先就要生產,以解決人生存所必須的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而生產的問題,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話來説,首先就是“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他們的話是很準確的,人是社會的,人也是自然的,比如人的生理特性就是自然的;生產過程除了人的因素要起作用,其他自然條件也要起作用。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生產力是在人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讓自然界能夠更好滿足人生存需要的一種能力。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由於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重點研究的是生產和生產力的社會屬性問題,他們沒有多講生產力的發展要有比較好的自然條件。為避免誤解,他們特地指出“我們在這裏既不能深入研究人們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們所處的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山嶽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 因此,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理論,而且給我們研究和發展這一理論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自從人類認識到增長不能損害環境、生態這一嚴峻問題後,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人們在優化環境、保護生態的條件下發展生產力。那麼,這裏有一個問題就產生了:環境、生態是社會生產力之外的一個制約條件,還是社會生產力之內的一個有機因素?顯然,“為了金山銀山可以暫時犧牲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兩個口號所表達的意思中,環境、生態是社會生產力之外的制約條件;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所表達的則是環境、生態應該是社會生產力內部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是説,把環境、生態納入了社會生產力的範疇。

現在,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把環境、生態納入社會生產力的範疇,對不對?我們認為,這一思路和思想是正確的。因為,在生產力的三要素中,哪一個要素(無論是人還是物)都離不開環境、生態等自然條件。人的因素,即從事生產的勞動者既是一定生產關係中的並有一定知識、技能的勞動者,具有社會屬性,又是生理心理健康的,具有自然屬性的勞動者,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從事勞動生產,形成生產力。物的因素中的勞動對象,不管是自然界的土地、森林、河流、礦產資源,還是人們加工製造的原材料,歸根到底,都是大自然給予的,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生產力都必須考慮本國的自然條件。物的因素中的勞動資料即勞動工具等生產設備,看起來同自然界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並不然,且不説它本來都取材於自然界,而且任何一種工具或設備的使用都要經過檢測,檢查他們對人的健康、對環境生態是否有危害。所以,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把環境、生態納入社會生產力這一範疇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把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有意提出但沒有論述的“人們自身的生理特性”、“人們所處的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山嶽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同社會生產力的關係講清楚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破解了發展中環境、生態與生產力關係這一難題,堅持和發展了作為歷史唯物主義基石的生產力理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10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就是破解了這一難題,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財富理論。

關於財富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有大量論述。我們在學習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哥達綱領批判》時,常常遇到許多難題。比如馬克思在評論《哥達綱領》關於“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這一觀點的時候,明確指出:“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 恩格斯也説過:“政治經濟學家説: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其實,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 這些論述告訴我們:自然界和勞動一樣,從來就是財富的源泉。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十分重要但常常被人遺忘的觀點。

過去我們學習和理解這一觀點,一般都把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自然界”,看作是生產力中的勞動對象。現在,我們認識到原來的理解不完全,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自然界”,不僅是作為勞動加工對象的原材料,而且是有待於人們保護的環境、生態那樣的自然界。當然,在某種意義上,這裏所講的“保護”,也是特殊意義上的“勞動加工”。

問題是,作為勞動對象的原材料經過勞動加工可以轉變為財富,環境、生態那樣的自然界是否也是財富的源泉呢?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用“就是”這樣斬釘截鐵的用語,強調環境、生態那樣的自然界也是財富的源泉。這首先是因為,像“綠水青山”這樣的自然界也具有使用價值,是人類的一筆豐厚的財富;其次是因為,“綠水青山”在環境保護、生態優化這樣保護性的勞動中,可以形成更大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轉化為人類巨大的財富;再次是因為,像“綠水青山”那樣的自然界,能夠給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環境,甚至延長人的生命,這也是一筆不可忽視、不可估量的財富。所以,人類在追求不斷增長的財富過程中,不能僅僅認為“金山銀山”是財富,“綠水青山”也是財富或財富的源泉。所以,我們説,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財富理論增加了具有時代性的新思想。

需要強調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不僅是關於財富源泉理論的一個新思想,而且是鼓勵人們在發展中去積極創造財富的新思路。也就是説,踐行這一重要思想,就是不要擱置甚至浪費“綠水青山”這一寶貴資源,而要使之成為“金山銀山”或創造“金山銀山”的源泉。所以,這一重要思想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具有極其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首先,可以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以保護“綠水青山”為基點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創建“綠水青山”型經濟。現在各地正在發展的旅遊經濟、森林經濟、果木經濟、潔淨水經濟、農家樂等等,都是這樣的“綠水青山”型經濟。

其次,可以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以生態文明為目標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普及綠色經濟,推廣低碳經濟。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方案,就體現了這一新穎的發展思路。

再次,可以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以優化生態佈局為保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把建設美麗鄉村和建設宜居城市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城鄉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

最後,可以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以傳播綠色理念為突破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提高人的文明素質。

這些年來,浙江堅持不懈地踐行“兩山”重要思想,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湖州是提出“兩山”重要思想的地方,這些年為落實這一重要思想做了大量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今天更應該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積極的態度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自覺把優化環境、保護生態作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舉措,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讓我們美麗的綠水青山成為老百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致富源泉。

現在,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在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編制“十三五”規劃。這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的實現,具有極其重大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意義。我們學習和討論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在今天制定和將來執行“十三五”規劃的時候,更加自覺地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造福於廣大人民羣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譜寫綠色的新篇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11

大自然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羣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對於生態保護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加快完善主體功能區政策體系,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區定位發展,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全面推動能源節約,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氣體排放,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維護生物多樣性,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推動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全球氣候治理,中國因素不可或缺。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重,承諾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並爭取儘早實現。在推進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積極承擔與我國基本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從全球視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為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篇12

黨的xx大以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關係的深刻認識,揭示了生態優勢可以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深刻道理,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新變化以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把握,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發展觀的豐富與完善。學習貫徹好這一科學論斷,是當前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內涵

長期以來,發展與保護就像一對矛盾,特別是工業革命後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著名的世界環境八大公害事件就是明顯的例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但資源環境代價較大。究其原因,根本上在於沒有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面對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日益加劇,要實現“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必須對發展與保護的關係進行重新審視,必須以新的理論來指導新的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本質上闡明瞭保護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關係,是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內容。學習貫徹好這一新理論,必須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和把握。第一,加強保護能夠實現更好發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保護與發展本身就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保護綠水青山就是為可持續發展打牢基礎,最終目的是擁有更多的金山銀山。第二,必須把保護放在優先地位。破壞了綠水青山,就是砸掉了金飯碗;留得青山在,就是守住了聚寶盆。守護好綠水青山,是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基礎,所以必須把保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第三,資源環境優勢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化為發展優勢。綠水青山並不天然等同於金山銀山,實現兩者間的轉化,關鍵在人、在思路。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越好,對生產要素的集聚力就越強。只有通過一定的機制,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例證

20xx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在浙江省安吉縣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十多年來,全縣100多個農業園區變成景區,農產品成為了時尚禮品,尤其是安吉白茶,年產值達20多億元;竹產量佔全國1.8%,而衍生出的總產值佔全國竹產業的20%,達150億元;鄉村生態旅遊年接待遊客1500多萬人次,綜合收入超175億元。安吉突破了羣山小路的制約,實現了“綠色生錢、生態富民”的目標。

我省高淳也是“兩山論”的實踐典範。近年來,高淳堅持把“山清水秀生態美”作為最大資源,把“守住綠水青山”作為發展底線,充分依託“三山兩水五分田”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走上了環境美與百姓富相結合的綠色發展之路。為保護綠水青山,將70%的土地作為生態涵養區,堅決不開發工業;大力發展以螃蟹、食用菌、經濟林果等為特色的生態農業,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全省首個現代水產養殖示範區;重點打造以椏溪國際慢城、遊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固城湖風光帶為標誌的生態旅遊業,連續數年遊客數、旅遊總收入均保持35%以上的增長,帶動了“農家樂”、鄉村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近三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6%、30.2%和16.2%,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現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機制

分析安吉、高淳等地區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不難發現,它們主要是從三個層面建立了兩者間的有效轉化機制。

第一,理念創新機制。一是生態產品價值理念。綠水青山是自然系統產出的優良生態產品,一方面具有外在的、顯性的自然價值,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必需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還有內在的、隱性的價值,體現為商品屬性、經濟價值,特別是優質、稀缺的生態產品,價值等同於金山銀山。二是自然資本有價理念。綠水青山是大自然的饋贈,是綠色的儲蓄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自然資本、發展資源。保護綠水青山,就是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就是留住金山銀山。三是自然價值轉化理念。作為有價值的生態產品,綠水青山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或市場交易等方式,實現其自然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生態財富向物質財富、資本財富的昇華。作為有價的生態資產,也可以通過產業培育、資本運作、政策創新等手段,實現有形的經濟收益,真正兑現成金山銀山。

第二,政府主導機制。一是完善政策調控。強化法治約束,制定完善保護綠水青山的法規規章;制定空間規劃,科學劃定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明確開發建設及保護邊界;制定產業和環境准入規劃,建立負面清單;強化用途管制,落實生態紅線區域管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等。二是有序引導培育。引導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核算自然資源資產價值並用經濟槓桿運作;培育生態產業,制定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完善生態產品產地環境基礎設施,強化政策資金扶持;培育生態優勢,把重點放在生態產品主產地、富集區的農村地區,通過促進農產品銷售、發展生態旅遊、推廣民俗民宿等,讓農民因保護生態而脱貧致富;培育自然資本市場,營造統一規範的自然資源產權交易環境。三是加強保護治理。履行對區域環境質量負總責的職責,加強對山水林田湖保護修復,實施科學的休養生息政策,讓自然逐步恢復生機;加大對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綠水青山增值減負。我們要着力建立政府主導機制,通過政府調控管制、培育引導等方式,把綠水青山“點石成金”。四是強化要素保障。生態產品要發揮出經濟效益,必須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和輿論氛圍。一般來説,綠水青山所在區、生態產品密集區都屬於欠發達地區。因此,政府要切實履行好公共服務職能,加強這些地區的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做好包裝、宣傳、推介等工作,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三,市場推動機制。一是吸引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逐利的,當綠水青山作為優質生態產品、重要發展資源符合變現條件時,社會資本就會憑藉敏鋭的市場嗅覺迅速湧入,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提供充足的保障。二是催生產業形成。社會資本的集聚,加上政府投入的補充,能夠迅速催生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等生態產業的形成,提高生態產品的附加值,推動一個地區真正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老百姓在享受物質財富增長的同時,還能同步享受到生態財富的福利。三是促進市場交易。清潔空氣、清澈水源是人們的必需品,綠水青山等優質生態產品更是人們的期盼和追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市場會自動促成綠水青山的供需交易。比如當前各地推行的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交易試點,都是市場導向的結果,是推動綠水青山兑現經濟價值的重要交易手段。四是激發經營活力。除了交易,市場還會推動生態產品的經營,通過各種經營手段,最大程度釋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一些地區開展山地林權制度改革,施行林權抵押貸款、林地經營權流轉等制度,盤活了山林資源,使農民實現了利用綠水青山增收致富。我們要着力建立市場推動機制,發揮好“無形之手”在環境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l3m3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