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精選11篇)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精選11篇)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1

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佈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精選11篇)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説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2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實現麗水科學發展、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超越發展。

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指明瞭方向。習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從人類社會的演進歷程來看,當前正處在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關鍵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綠色革命”,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共生的時代。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實現了發展理念的新提升。我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和諧,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對“兩座山”關係的認知,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為了追求經濟發展,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財富,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這是一種更高的境界。這三個階段,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人和自然關係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謀求麗水更高品位、更高水準、更高境界發展的科學路徑。習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職期間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並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説尤為如此。只要你們守住了這方淨土,就守住了‘金飯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是總書記佈置給我們麗水的重大課題,也是近年來麗水發展的寶貴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把麗水建設成為兼具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有機統一的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生態經濟示範區。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譜寫好中國夢麗水篇章的現實要求。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既順應當今世界綠色潮流發展的時代要求,策應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需要,更是源於對我市市情和自身優勢的科學考量。綠水青山是麗水最大的資源和後發優勢,我們必須堅定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以勇氣和實幹推動綠色發展,走出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將生態優勢最大限度轉化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民生優勢。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時代最強音,是經濟社會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麗水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我們要用好改革“利器”,搭建起“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橋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的決策部署中去,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來定任務、抓工作,向改革要綜合效益,向改革要更大紅利。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人民生活在環境優美,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的美麗幸福麗水!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3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近年來,“清單”制度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一、“清單”制度建設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今年初,習總書記在北京聽取了我市蓮都區委書記林健東的彙報後,特地問起:“麗水沒有霧霾吧?”林健東回答,20xx年,麗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率達到86.6%。去年10月,麗水被《人民日報》推薦為全國16個“洗肺”城市之一,“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聲名遠揚。

然而,經濟發展,始終避不開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的供求矛盾。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把握綠色生態發展的潛在障礙,正視並妥善處理。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指出,綠色發展的障礙主要來自於技術和制度兩個方面。當技術條件一定的條件下,制度就是一個重要變量。

當前,我市舉全市之力,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打造麗水城市品牌,“制度”這個變量躲不開、繞不過。“清單”制度作為一項制度創新,就是破除綠色發展障礙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突出標準化,加快“清單”制度建設

標準化思想最早起源於遠古人類的聲音、符號、記號及象形文字。現代工業,有了標準化,機械零部件的互換性得到統一,成就了機器大工業時代。如今,除了工業,標準化思想早已滲透到農業和服務業的各個領域,通過制定、實施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標準,實施標準化的各組織機構在科學管理水平、綜合競爭力水平、組織管理效率、質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極大提升。以標準化手段,加快“清單”制度建設,可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1、統一“清單”梳理標準。依照權力屬性對權力進行

分類,清權釐權。如有的地方權力清單將行政權力劃分為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規劃及其他權力等10大類。並對每一類行政權力的梳理標準一步明確,對於可以細分的,要求細分到具體行政行為。全面梳理、摸清底數。並依據“權力法定、市場自主、社會自治”的原則,科學確定“保留”與“清理”各權力事項。對無法律法規依據或原法律法規依據被廢止的行政法規,予以取消。

2、逐步實施標準化管理。第一步,對保留的審批事項

實行標準化管理。制定出台市縣級審批服務等服務地方標準,使審批規範化、透明化,將目錄、業務內容、辦事指南、

網上運行、數據共享、監督檢查等要素以標準的形式予以明確。第二步,以審批標準化管理為基礎,全面建立行政權力清單制度,逐步把標準化管理推廣到包括審批和非審批權力在內的所有行政權力上。

3、爭創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政務服務標準化對於提

升政務服務水平、規範政務行為非常重要。目前,我省、市均設有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可定期向標準化主管部門申報。通過選取某一領域如行政審批中心,申報試點創建,以標準化為引領,蒐集有關標準,建立健全政務服務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宣貫實施,可以大大優化政務流程,壓縮時限,努力實現權力清單化、程序標準化、評價公開化,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少、效率高、服務優。

4、強化學習培訓,落實“清單”制度。舉辦各類專題

學習培訓會,邀請有關領導和專家作專題報告,並按各部門分類編排《清單手冊》,廣大幹部深入學習,增強法治思維,提高業務水平。務求按“清單”開展各項工作,推動制度落到實處。完善“清單”制度實施的反饋機制與評價機制。

“清單”制度是充滿活力的制度創新,是提高辦事效率、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的突破口。以標準化手段推進這一創舉,加快制度落地,有利於坐擁生態優勢的麗水,充分用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推動綠色生態發展,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4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總書記的講話,把愛護環境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辯證法的觀點闡述了保護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三十多年時間,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喜人成就,極大地促進了強國戰略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還應當看到,我們在全力以赴抓經濟建設地同時,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資源過度開採,環境姿意污染,造成了今天我們難以治理的硬傷。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凡不尊重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的行為,必然要受到客觀規律的無情懲罰。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人,已經深有感觸: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日漸增多,極端氣候天氣造成的巨大自然災害每每侵襲人類;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空氣污染、河水污染、農田污染,甚至連樹上結的果子都被污染。如果不採取強硬有效的手段治理,被污染的環境下人們將何去何存,不敢設想。

作為國有大型建築企業,我們從事的國家基礎建設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繫系相關。對於中標的每一個工程項目,我們從一開始上場初期,就要把認真做好施工生產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積極主動地與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取得聯繫,在其指導下完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辦法。從臨時徵地、駐地建設和便道、預製場、拌合站修建等都盡最大努力節約用地,想方設法保護好周邊的環境植被。同時,在用水用電和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各方面都必須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進行。各種車輛機械運行禁止揚塵,及時對道路路面和土方施工現場進行清掃和灑水處理,保證周圍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保護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和污染,功在當代,利在幹秋,惠及子孫萬代。現在我們生存的環境,已經被我們這一代人在無意識地破壞和污染,如果我們不加緊採取有效地措施儘快治理,任其繼續遭受更嚴重地破壞和污染,那麼,無需太長的時間,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將會逐漸消失,最終滅絕,這是必然。所以,每一個人需要保護的自然生態環境,其實就是在保護着我們生存的家園,保護我們自身及子孫後代。當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就會大大增強,未來更加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河水和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將不再遙遠,必將為全人類營造出自然優美和諧舒適的幸福生活空間。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5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組織觀看《青山綠水紅日子》相關文件及有關會議精神,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於20xx年12月26日組織召開了全局幹部職工會,傳達了縣委、縣政府關於組織觀看《青山綠水紅日子》的有關要求,並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要求採取分散的方式進行學習,要求全體幹部職工下班回家後務必準時收看

觀看《青山綠水紅日子》後,收穫頗多,受益匪淺,我們不但為貴州影視製作的進步感到高興,也為電視劇所傳達的內容而感動,更為貴州的發展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青山綠水紅日子》是繼《奢香夫人》後在央視播出的又一貴州製作,反映貴州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的電視劇,所不同的是《奢香夫人》反映的是黎族偉大的女領袖奢香夫人的卓越貢獻與驚人才幹,奢香夫人為貴州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青山綠水紅日子》講述的則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貴州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展現了新一代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歷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青山綠水紅日子》更富現實意義。

《青山綠水紅日子》是以貴州遵義市開展的“四在農家”活動為題材、描述遵義市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變化的好劇,真實地反映了貴州遵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及“四在農家”的政策;真實地表現了在新農村建設下新時期農民改變他們當初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依靠發展農產品經濟,種茶、種竹、栽種辣椒等,不斷增加經濟收入,並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精神,實實在在地過上了紅紅火火好日子的幸福歷程;真實的宣揚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精神,導演孫亞舒表示,該劇就是通過“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的“四在農家”活動中的人物和故事,來宣傳腳踏實地的科學發展觀。

《青山綠水紅日子》 揭示出“環境立省”和諧發展理念。貴州的青山綠水,不僅關乎貴州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乎貴州各族人民的子孫後代,不但要保住貴州的青山綠水,還要以“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的新農民、新面貌、新產業、新氣象的新農村建設為抓手。《青山綠水紅日子》是我們遵義市新農村建設的真實寫照,通過“四在農家”活動開展,的確為農民找到了自身產業、優美環境、改變居住、增長文化,構建安定和諧、美好家園。改變貴州長期“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落後狀況,也避免了長期外出打工造成的農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的生活、家庭、生

活矛盾產生。《青山綠水紅日子》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結合本市是實際情況,以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探索出的一條新農村建設是新路子。

貴州遵義不僅有青山綠水的優美自然風光,更有着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藴。“紅日子”的“紅”不僅僅是熱烈、幸福、紅火生活的,也是黔北著名的丹霞地貌、漫山遍野火紅的辣椒代表,更是紅色文化的象徵,紅色是貴州的一個色彩特徵。遵義會議不僅是中國紅軍、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同時紅軍的堅韌不拔的毅力、堅定的信仰、為勝利為目標而堅決執行的信心和決心等紅軍精神也浸染了遵義人民,純樸勤勞的貴州人民在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的時代變革中,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今天,在黨的正確指引下,貴州遵義所推出“四在農家”的創舉,打造出了一段段多彩的故事,展現出了一處處多彩的景色,在這多彩的土地上,襯托出紅紅火火的好日子!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不可能有紅紅火火的日子!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6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段話給了我們很大啟發。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東方巨龍”也騰飛於世界之巔!但在獲得成功的同時,我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藍天白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滾滾黑煙;綠水青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荒蕪一片;花紅柳綠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枝零敗落……幾年前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已恍若隔世,剩下的僅僅是城市化的所帶來的巨大生態破壞問題!

以前的早晨,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之時,柔和的光線照耀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金光閃閃的綵帶環繞在小城的周圍,給小山城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而現在的大院裏面,一堆一堆的建築垃圾隨處皆是,鋼筋、斷橋欄等到處都是;靠近丹化小區住宅樓北邊的圍牆處,建了一個土廁所,還有一塊菜地;大院西北角落裏,還圈養了一羣小鵝。大院裏,蚊蠅亂飛,不時聞到一陣陣臭味。

資源都是有限的,無論是可再生資源亦或是不可再生資源,都十分寶貴,因此我們應竭力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正如老師所説“我們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

現在習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説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乍一看這些似乎與身為青少年的我們並沒有多大關係。但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時代的接力棒遲早會交到我們手中,而我們則應當在現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在心中紮下保護生態的根,牢牢地紮下。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7

_同志指出:“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落實中央“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要求。黨的_大以來,_同志對此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他在這次講話中強調,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些重要論述,是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真知灼見,深刻體現了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和治理經驗,現實指導意義很強。

_同志特別要求貴州注重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這一重要指示,非常切合貴州實際。貴州山川秀麗,有着良好的生態環境,但生態基礎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損害,而且損害後非常難以修復。這一狀況決定了貴州在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方面難度更大,更需謹慎小心。可以説,處理好這個關係是貴州發展中的最大辯證法。貧困落後是貴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解決貴州所有問題的“金鑰匙”。我們必須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完成好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良好的生態是貴州最突出、最響亮的品牌。而且,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把貴州生態保護好是我們的最大責任。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護好、利用好。

_同志提出的“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的重要觀點,不僅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的深化拓展,而且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財富觀和價值觀的豐富發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深遠的指導意義。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生態環境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生產力。“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如果其他條件相差不大,誰都願意到擁有綠水青山的地方投資、發展、工作、生活、旅遊。從這個意義上講,綠水青山能夠使經濟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創造經濟財富、社會財富。現在,很多外地投資者、旅遊者看好貴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州擁有涼爽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和秀美的山水,在貴州既能投資賺錢又能享受生態。我們要深入理解_同志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科學的開發觀和綠色的財富觀,更加自覺地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更加主動地愛護“綠”、懂得“綠”、用好“綠”,營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發展環境,向綠色要紅利,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

如何實現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的互動雙贏?_同志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他強調,只要指導思想搞對了,只要把兩者關係把握好、處理好了,既可以加快發展,又能夠守護好生態。這表明,能不能做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良性互動,首先取決於人的主觀能動性,取決於思想上的重視程度。應該説,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做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並行不悖。現在世界上生態環境好的國家,許多是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高的國家。我們要認真學習借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認真總結自己的成功做法,端正指導思想,完善發展思路,找準發展路徑,提高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努力實現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互動雙贏。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8

生態環境是大家所關注的重點,大家都在尋找一個環境好的地方。

為什麼現在人們會那麼關注環境,這是因為環境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有着屬於自己的輝煌價值,可以提供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很多遊客。但是,人們總是不好好利用這一筆財富,而且還肆意破壞它,導致環境慢慢惡化。紅松之鄉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小興安嶺,位於東北三省,曾經是個有山有水有人家的好地方。由於它的環境優越,成為了旅遊的一大聖地。但是旅遊的人們,卻隨地扔垃圾,破壞了環境。這裏的森林資源也極其豐富,但是人們為了賺到更多錢,亂砍伐樹木,導致這裏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

這個典型的例子告訴我們地球上本來就有的東西,我們應該好好保護,不能隨意破壞。如果人類不好好珍惜它,不斷去破壞的話,那麼我們想挽回都來不及了。趁現在破壞不是特別嚴重,我呼籲大家保護好生態環境:植樹種草,退耕還林,保護植被。

如果人們能利用好資源的話,最終受益的都會是人類。

浙江温州的楠溪江,是一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空氣新鮮,早晨,一走出門,就是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空氣中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泥土裏醖釀,燕子在空中嘰嘰喳喳的叫着,歌聲在山中迴盪。多麼好的境界,誰人會不喜歡呢?

現在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在不斷的減少中,流水不斷地枯竭中,為了有個好環境,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資源。

綠樹環繞,碧水相依,羣山巍峨,人傑地靈。在這裏,一呼一吸間,都是大自然的靈氣,如果我們能保護好生態環境,人們就能安居樂業,一出門,就是青山綠水,那將是多麼美好的境界,這就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

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為了美好家園,我們要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護環境。

生態環境是大家的,地球只有一個,請保護好環境,讓地球村像最初的那樣藍,那樣綠。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9

黨的以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佈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説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10

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攻堅、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學習總書記20xx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感到,這一思想不僅對我們在經濟社會轉型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而且在理論上破解了發展中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與人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的關係、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係、環境生態與財富的關係等一系列難題,在人與自然關係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上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

發展理念:以積極的態度詮釋人與自然的關係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破解了發展中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與人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的關係這一難題,以積極的而不是悲觀的態度詮釋了這一難題背後所藴含的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形成了新穎的發展理念,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觸及到了一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難題,即:金山銀山是人的物質追求,綠水青山是人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這兩者都是人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而這兩者對於人來説又很難兼得。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犧牲綠水青山來實現自己的物質追求,曾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奇蹟。但是,這種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許多災難性的後果,促使人們在對傳統的增長方式和發展理論進行反思的同時,開始重新研究發展理論,重新研究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一發表,就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因為這一報告指出,影響經濟增長的五個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長、糧食供應、資本投資、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呈指數增長,而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和污染吸納能力是有極限的,人類如果繼續按照這樣的方式謀求經濟增長,最終將威脅自己的生存。這種增長極限論雖然被人們稱為悲觀主義的觀點,但他們提出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思考,思考的結果就是要走“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的專題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1992年在巴西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的《里約熱內盧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文件,強調增長不僅要考慮當代人的需求,還要考慮後代人的生存和需求,因此,在人類謀求增長的同時,必須優化環境、保護生態。這些問題由此被稱為全球性問題。

但是,發展中人與自然究竟應該怎麼樣共處?增長與環境、生產與生態究竟是什麼關係?人們並沒有統一的認識。以我國為例,我們在過去實行的是“先增長後治污”模式,在“兩座山”問題上實際上是採取了“為了金山銀山可以暫時犧牲綠水青山”的做法;後來認識到這樣做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治污的代價要大於增長獲得的收益,於是許多地方提出了“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口號,即下決心改變“先增長後治污”的模式,優化環境,保護生態。這樣的口號,這樣的做法,雖然也講“可持續發展”,但實際上是把“可持續”與“發展”割裂開來,表明我們在悲觀主義的增長極限論影響下,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把增長與環境、生產與生態的關係完全對立了起來,這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和困惑中,在主政浙江期間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口號、全新的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在我們面前就有了三個口號、三個公式:一是“為了金山銀山可以暫時犧牲綠水青山”;二是“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前兩個口號、兩個公式,在“兩座山”問題上都割裂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實際上都對“綠水青山”與生產力發展的關係持有悲觀主義的態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和公式,則以“就是”一詞把“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辯證地連接起來,以積極的而不是悲觀的態度闡明瞭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講清楚了發展中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係。這種態度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這種認識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因為,我們都知道,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明確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個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他還列舉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結果這些地方成為不毛之地。為此,他告誡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恩格斯和那些悲觀主義者不同的是,他在提出這一問題後以馬克思主義的積極的樂觀主義態度指出:“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於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因此,我們説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以一種新穎的發展理念,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認識和處理髮展中人與自然關係問題的科學思想。

發展基石:把環境、生態納入“生產力”範疇

在“兩座山”問題上,“綠水青山”指的是環境、生態,“金山銀山”則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生產力,二是指財富。這裏,我們先討論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係。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對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一個突出貢獻,就是把環境、生態納入了“生產力”範疇,破解了發展中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係這一難題。

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同樣,在馬克思主義那裏,講環境保護講的也是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而不是隻保護環境而不發展生產力的環境保護。事實上,生產力講的就是人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過去我們常常把生產力定義為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而不顧及人類一旦破壞了自然界就要受到自然界的報復。其實,這樣的認識和説法並不符合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系統闡述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著作中,曾經明確指出:“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人們從幾千年前直到今天單是為了維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 這就是説,人們要從事各種社會活動首先就要生產,以解決人生存所必須的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而生產的問題,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話來説,首先就是“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他們的話是很準確的,人是社會的,人也是自然的,比如人的生理特性就是自然的;生產過程除了人的因素要起作用,其他自然條件也要起作用。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生產力是在人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讓自然界能夠更好滿足人生存需要的一種能力。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由於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重點研究的是生產和生產力的社會屬性問題,他們沒有多講生產力的發展要有比較好的自然條件。為避免誤解,他們特地指出“我們在這裏既不能深入研究人們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們所處的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山嶽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 因此,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理論,而且給我們研究和發展這一理論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自從人類認識到增長不能損害環境、生態這一嚴峻問題後,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人們在優化環境、保護生態的條件下發展生產力。那麼,這裏有一個問題就產生了:環境、生態是社會生產力之外的一個制約條件,還是社會生產力之內的一個有機因素?顯然,“為了金山銀山可以暫時犧牲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兩個口號所表達的意思中,環境、生態是社會生產力之外的制約條件;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所表達的則是環境、生態應該是社會生產力內部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是説,把環境、生態納入了社會生產力的範疇。

現在,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把環境、生態納入社會生產力的範疇,對不對?我們認為,這一思路和思想是正確的。因為,在生產力的三要素中,哪一個要素(無論是人還是物)都離不開環境、生態等自然條件。人的因素,即從事生產的勞動者既是一定生產關係中的並有一定知識、技能的勞動者,具有社會屬性,又是生理心理健康的,具有自然屬性的勞動者,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從事勞動生產,形成生產力。物的因素中的勞動對象,不管是自然界的土地、森林、河流、礦產資源,還是人們加工製造的原材料,歸根到底,都是大自然給予的,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生產力都必須考慮本國的自然條件。物的因素中的勞動資料即勞動工具等生產設備,看起來同自然界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並不然,且不説它本來都取材於自然界,而且任何一種工具或設備的使用都要經過檢測,檢查他們對人的健康、對環境生態是否有危害。所以,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把環境、生態納入社會生產力這一範疇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把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有意提出但沒有論述的“人們自身的生理特性”、“人們所處的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山嶽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同社會生產力的關係講清楚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破解了發展中環境、生態與生產力關係這一難題,堅持和發展了作為歷史唯物主義基石的生產力理論。

發展目標:讓環境、生態成為財富的源泉

接下來我們討論環境、生態與財富的關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理論及其實踐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難題。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就是破解了這一難題,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財富理論。

關於財富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有大量論述。我們在學習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哥達綱領批判》時,常常遇到許多難題。比如馬克思在評論《哥達綱領》關於“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這一觀點的時候,明確指出:“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 恩格斯也説過:“政治經濟學家説: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其實,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 這些論述告訴我們:自然界和勞動一樣,從來就是財富的源泉。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十分重要但常常被人遺忘的觀點。

過去我們學習和理解這一觀點,一般都把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自然界”,看作是生產力中的勞動對象。現在,我們認識到原來的理解不完全,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自然界”,不僅是作為勞動加工對象的原材料,而且是有待於人們保護的環境、生態那樣的自然界。當然,在某種意義上,這裏所講的“保護”,也是特殊意義上的“勞動加工”。

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 篇11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1.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則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類歸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中,人類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寫道,“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對此,他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在我國,現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脈也曾是森林遍佈、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於毀林開荒、濫砍亂伐,這些地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蔓延,湮沒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樓蘭古城因屯墾開荒、盲目灌溉,導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這些深刻教訓,一定要認真吸取。

中華文明積澱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孔子説:“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呂氏春秋》中説:“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關於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都藴含着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中華傳統文明的滋養,為當代中國開啟了尊重自然、面向未來的智慧之門。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就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進入新世紀,又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隨着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眾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羣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老百姓過去“盼温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

保護生態環境關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切實把工作抓緊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羣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2.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比如,能源資源約束強化,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於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全國一些地區持續遭遇霧霾襲擊,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能源資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反過來必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後勁將越來越小。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走過“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在發展過程中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西。再補回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財富還要多。上世紀發生在西方國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等,對生態環境和公眾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有些國家和地區,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西方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教訓極為深刻。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建設現代化國家,走歐美“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應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力不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複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走老路,去無節制消耗資源,去不計代價污染環境,難以為繼!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3.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

大自然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總書記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羣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對於生態保護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加快完善主體功能區政策體系,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區定位發展,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全面推動能源節約,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氣體排放,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維護生物多樣性,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推動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全球氣候治理,中國因素不可或缺。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重,承諾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並爭取儘早實現。在推進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積極承擔與我國基本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從全球視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為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4.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環境是公共產品,對其造成損害和破壞必須追究責任。要建立環保督察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完善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堅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科學認定、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的原則,針對決策、執行、監管中的責任,明確各級領導幹部責任追究情形。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求,對問題突出的地方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責任。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落實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必須嚴肅追責。

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搭好基礎性框架,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全國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的空間規劃體系;覆蓋全面、科學規範、管理嚴格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自然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更多運用經濟槓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通過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格局,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o3je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