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精選18篇)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精選18篇)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精選18篇)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

今天是5月25號,農曆五月八年級。到本週四,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今天我在國旗下的講話主題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DD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DD屈原。

你是個活潑、有個性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勇敢、堅強,象個男子漢。在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強,學得快,喜歡幫助同伴。在課堂上你能認真聽講、遵守紀律,對老師佈置的作業總能按時、認真地完成,學習的`習慣好。老師希望你在一年級再接再厲,做個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地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開班第一天我就有幸聆聽了全國幼教專家教授的講座,讓我開闊了眼界,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這學期重點是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方面,吸取上學期的經驗利用當地的資源,收集投放多種多樣廢舊材料讓主題牆活起來,真正體現鄉土文化風味的新型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更有效的體現廢物再利用的價值,讓孩子們體驗在玩中樂,樂中學的新型模式。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一個端午節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元宵節、重陽節等,都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然而,今年的端午節,我們的心底無法不裝滿沉甸甸的精神負擔,因為,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類傳説及無形遺產著作”名錄上,這個節日已經屬於了一個毗鄰的國度——就在巴黎時間20~~年11月24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通過了韓國關於“端午節”的“申遺”,這個原本屬於我們的節日就這樣在我們這代人手中丟失了。我不知道:地下的三閭大夫屈原如果有知,是否會再次“長太息以掩涕兮”?

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都十分豐厚,每一個節日都留存着我們華夏民族獨特、厚重的文化印跡。我們應該認識到:每一次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就是整個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與洗禮。因而,我們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有責任予以保護,使其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的是“洋禮儀”、“洋食品”和“洋節日”……我們的觀點是:要籍着這種文化的“交融”與世界“接軌”。於是,2月14日的“瓦倫丁節”代替了我國流傳多年的“七夕”,讓牛郎織女在寂寞的銀河畔孤獨地扼腕歎息。“聖誕節”經濟的火爆,更是讓洋人都覺得瞠目結舌。儘管我們並不是~徒,也許我們根本不知道何謂“聖誕”,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每年的12月底那兩天裏狂歡不已。

如今,我們的春節沒有了扭秧歌、踩高蹺、鬧社火……的熱鬧,家家户户門兩邊兒那紅彤彤的春聯,也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假如現在我們問一問幼兒園裏的小孩子,讓他們描述一下心中的.春節,他們的回答一定是——電視上的“春晚”和經典食品“水餃”,我們的傳統節日無論在文化內涵上還是在風俗形式上都越來越變得虛空,傳統節日留在我們腦海中的記憶只是一些虛幻、模糊的概念。

傳統文化的這種流失,傳統節日裏文化底藴的削減,原因是多方面的。國家有關部門對傳統文化重視程度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我們只有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才有三天的法定假期,而其他的傳統節日我們通常是在忙忙碌碌地應付生活中,稀裏糊塗地“打發”了;我們的官員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往往會與保護傳統文化的需求是相悖的,譬如,一些城市為了社會治安的穩定,而下令“禁止進行龍舟比賽”,還有很多城市在春節期間規定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方管理條例,那些傳統活動就這樣人為地越來越遠離我們了;另外,在傳統文化的教育方面,我國也存在着極大的不足,我們社會、學校、家庭都會強調孩子要學好英語、學好數理化,卻很少有人督促孩子學習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而這種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要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要有一種環境,一種氛圍。

説到這一點,就不得不對我們的近鄰——韓國國民心存敬意。韓國的開放比我們要早得多,韓國與世界的交流也遠比我們要多,但他們卻無時無刻不在盡力保護自己的傳統。他們不僅重視保護民族工業,堅決不開進口汽車,同時,他們還在很多方面,極好地保留了傳統的習俗與文化。韓國人結婚的時候,是要化韓裝、穿韓服的,他們的新娘是決不會穿西方流傳過來的那種飄逸的婚紗,新郎也不會在自己的婚禮上穿西裝的。這種做法雖説有點“固執”、“封閉”,但有些內涵的東西,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我國傳統的節日中,原本應該藴涵很多珍貴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守候……以及這其中的文化傳承。但是如今我們過節,通常都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節日的意義越來越簡單化,正日漸淪為追求經濟利益。由此可見,我們確實該向鄰國學習學習了。我們要善於用心去挖掘那些藴含在傳統節日裏的中華文化精華,那些祖先們留下的智慧結晶,並且要能夠以創新的精神來發展、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

原本屬於我們老祖宗的端午節,如今已經被別人“拿”走了,也許將來還有別的傳統文化會這樣莫名其妙地“丟失”。我們的傳統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脅”,很快就會一點點地被外來文化蠶食、直至最終被吞噬掉,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全民動員,大力保護傳統文化、傳統節日,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不要讓我們這代人成為歷史的“罪人”。而要想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並不很難,只要我們時時刻刻記住自己的身份——我們是華夏子孫。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6

尊敬的園長,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學前班的小朋友,我叫傅佳偉。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年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吃粽子, 賽龍舟,主要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快樂的幼兒園生活就要結束了,感謝老師們對我辛勤的培育,感謝小朋友們對我熱心的幫助。

最後預祝大家節日快樂,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7

尊敬旳各位老師、親愛旳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XX年的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ji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 五月五日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查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以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多年的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毋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你不想吃,農耕社會時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術,我國造紙工業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和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手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又民族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落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用靈魂之歌來譜寫生命之歌。也許我們一生都不會遇到這種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慮過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其實又時刻都體現着忠,不計報酬與代價的忠與你自己,忠於你所愛的人,忠於愛你的人。平凡,樸實沒什麼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屬於自己的光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9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屈原死了已有20xx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許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敍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着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__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們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迄今二千五百年前,楚懷王昏庸無度,屈原好心相勸,楚懷王不僅不聽,還把屈原流放在外。後來屈原聽説秦國滅了楚國,悲憤到極點,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汨羅江自盡了,人們聽説後,就去打撈屈原的遺體,結果沒有打撈上來,人們就用葉子包着糯米餵魚蝦,為了讓它們別去咬屈原的遺體,慢慢的這就成了習俗。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蒸好了一大鍋粽子,還有雞蛋和大蒜,粽子有豆沙餡、棗子餡還有純米餡的,我最愛吃純米餡的,因為純米餡的淋上蜂蜜和白糖又香又甜,好吃極了!吃完粽子,我們就去看龍舟賽了,一艘艘漂亮的龍船在江面上飛馳,有趣有刺激!還有捉鴨子比賽,滿江面撲騰的鴨子,被快樂的人們追趕着東飛西跳,好玩極了!

端午節可真有意義啊!我們一定要繼承併發揚屈原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__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5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着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着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20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大家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7

敬愛的園長媽媽、親愛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們,早上好!我是大三班的小朋友,今天由我在國旗下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歡度端午,喜迎父親節”。

在剛剛過去的傳統佳節——端午節裏,小朋友們一定都吃了粽子,看了划龍舟,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假期,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來告訴大家吧!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字叫屈原,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侵略,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江裏,用自己的生命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老百姓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咬屈原的身體,就划船到江上,有的敲鼓嚇走魚蝦,有把飯糰丟進江裏餵飽魚蝦。在那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有了划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小朋友們,我現在唱幾句,“我的家裏有個人很酷,三頭六臂刀槍不入,他的手掌也有一點粗,牽着我學會了走路。”小朋友們,歌聲裏這個人是誰啊?對了,是我們的爸爸。下一個星期天我們又將迎來父親節,爸爸們都很辛苦,大家一定要製作一件禮物慰勞爸爸喲,然後大聲説,“爸爸,我愛你!”。

小朋友們,隨着我一天天長大,我們要學會熱愛祖國,關愛家人,做一個心理陽光,身體健康的孩子,開開心心的度過我們的童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 篇1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今年的6月6日就是端午節,你打算好了嗎?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wgr3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