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活動總結 >活動總結精選 >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報告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報告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實踐活動,需要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持與合作。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報告,來欣賞一下吧。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報告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xx年4月2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委託項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與實驗”開題報告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北國小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名與會代表、專家領導出席了會議。我與小教部王冬老師有幸參加了會議。

報告會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展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場觀摩、實驗區經驗交流、項目研究與實驗工作佈署等四部分組成。

首先,我們觀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展示。然後觀摩了城北國小陳麗麗老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洗手的學問》。課後,我市富拉爾基區的孫煒老師、吉林省東豐縣實驗國小的張莉副校長、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的周積昀院長分別作了經驗介紹。其中孫煒老師的報告受到與會專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評。最後,項目組負責人郭元祥教授作了《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與實驗項目推進思路》的報告。

下午,與會人員又參加了江蘇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會。會上,我們聆聽了黃大龍副局長作的《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報告,以及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崔允漷教授的講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之後,我們觀摩了鳳凰中學浦衞忠老師的一節《走進河陽文化》成果彙報課。然後,我們參觀了鳳凰中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作品展覽和實踐活動基地。最後,郭元祥教授作了《綜合實踐活動:走向常態和有效》的報告。在報告中,郭教授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焦點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

一.收穫與感受

透過學習和觀摩,提升了我們的課程意識,深化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理解和價值認同。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它不是一門學科課程,而是有着不同於學科課程的規定性的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經驗性、實踐性課程,是體現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課程,也就是説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國家規定、地方管理、校本開發與實施的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豐富學生經驗,構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創新精神、實踐潛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都具有重要好處。因此,我們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中的一個亮點,它集中反映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實踐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功能與價值。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

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用心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調查”、“考察”、“實驗”、“探究”、“設計”、“操作”、“製作”、“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潛力和創新潛力。

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超越了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課堂教學的時空侷限,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其課程目標和資料具有開放性。

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注重發揮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建構和動態生成的作用,處理好課程的預設性與生成性之間的關係。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動用心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活動。突出學生主體,意味着把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着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用心性。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帶給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密切聯繫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帶給開放的空間。

3、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用心實踐,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注重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理解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

與其他類型的課程一樣,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也涉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但與其他類型課程的目標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維度的目標,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課程的發展價值。透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引導學生在用心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用心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社會職責感以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範圍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

(五)綜合實踐活動資料的選取與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選取、開發及實施應圍繞基本資料領域來展開,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資料,構成資料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資料是學生活動主題,因而具體資料應由學校根據學生需要來確定。

1.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不是教師或課程編制者預先具體設計的,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準備階段、開展的過程、總結與交流等環節都就應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2.要體現學校和社區的特色。學校不僅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重要基地。每所學校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社區背景各異,學校發展的理念和學校傳統不盡相同,因地制宜,關注學生髮展的需要是學校確定綜合實踐活動具體資料的基本要求。

3.要從學生生活中提出問題並確定具體活動資料。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學生生活領域的課程,其課程資料不應來源於書本,而應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來源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

4.要避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料學科化傾向。不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變成學科拓展活動;不要以學科教學方式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在教室“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象普遍存在;不要課程資料教材化,教師對“預設性教材”的依靠性太強,有許多教師與學生圍繞“資源包”在教室裏“講”或“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狀

透過學習和觀摩,我們瞭解到國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狀況。開設活動課程、實踐課程,並不是新課程的獨創,而是應對時代發展和人類學習方式的變革的共同舉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挪威、法國等國和我國台灣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都注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

我國也有許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開發與實施的優秀典型,如成都川大附小、武昌實驗國小、河南新鄉十三中學等;有許多課程改革實驗區十分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注重區域整體推進,效果顯著。如武漢市武昌區、成都市武侯區、長沙市開福區、福州市鼓樓區、廣西柳州市、鄭州金水區、海南海口市、江蘇張家港市、浙江麗水市、福建南平市、河南洛陽市等;有不少地方十分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實踐活動基地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作用,如河北石家莊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成都市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等。我國已經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的規劃或方案,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髮展評價制度,開始把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全國超過100個地市將國中生的綜合實踐潛力納入會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指標予以全面考核。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評價制度,湖北省率先在教師評定中增列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系列。

我市也有許多縣區的國中學校課程開設得比較好,並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以龍沙區為例,龍沙區7所中學,已有6所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課率到達了百分之八十六,大部分學校都能將綜合實踐活動課列入課表,並做到集中與分散結合使用課時,全員參與,教師指導到位。十五中的“緞帶縫繡”“鐵藝”、十七中的“風箏節”“十字繡”、三十四中的“毛線壁掛”“景泰藍工藝製作”等都構成了自己的特色。鐵鋒區、訥河市、富拉爾基區、甘南縣、富裕縣、泰來縣也各有千秋。其中訥河、甘南、泰來還有期末學生成績評定,更好地促進了課程的有效實施。

事實説明,綜合實踐活動得以較好實施,都是領導切實理解並重視其課程價值的結果。第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重視,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髮展的價值。也就是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離不開學校管理者支持。這次去張家港,我市富拉爾基區去了6位國小、國中、高中的校長和副校長,真是很難得,也很令人欣慰。富區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舉措呢?那就是他們教育局的領導認識上去了。第二,配備得力的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研員。第三,注重教師培訓,有一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教師團隊。

雖然,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現實也不容樂觀,讓人感到困惑和無奈,我市的問題主要表此刻:

教育行政部門:(一)沒有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職稱評定的方式與程序。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教研員和教師在職稱評定、骨幹教師評定、學科帶頭人評定方面上沒得到應有的待遇。這難免影響他們的工作用心性,影響課程的有效實施;(二)沒有建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執行狀況的監督評價機制,一些學校課程安排進入課表了,實際卻形同虛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時隨意被學科課程佔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更加沒有空間;(三)對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研究人員、指導教師的配備安排比較隨意,大多區縣沒有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研人員,據我所知我市各縣區的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同時擔任幾門學科的教研任務和領導任務。教研員、指導教師,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教師年齡偏大,素質相對較低。(四)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

教研部門:主要表此刻教研員身兼數職,而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視為副業,因而沒有真正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與研究,缺乏對學校、教師進行專業引領的潛力。五月份,我們國中部進行了教師基本技能系列展示活動,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同時兼任幾門學科課程的教研任務,組織力度不夠,結果教師報名甚少。展示時教研員都去了其他學科現場,本學科沒有評委,最後只好和其他學科掛靠。

學校層面:(1)沒有及時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保障制度,不能透過制度的重建,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2)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是會考學科,部分學校不按照國家課程設置規定安排課時,課時被學科課程擠佔現象嚴重;(3)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配備與安排不合理,如有的學校設立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全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的將綜合實踐課程搭給班主任,有的將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給教學潛力較差或者懷孕等需要照顧的教師;(4),學校缺乏整體研究、協同教學的氛圍,有位教師告訴我,由於所有學生都喜歡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被學校其他教師視為影響其他學科教學的罪人加以排斥;(5)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料、活動類型等方面缺乏整體規劃,導致學生活動主題、活動類型單一片面,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生活實際的目標難以達成。

教師層面主要有:一,由於許多指導教師缺乏理解系統培訓,甚至沒有參加培訓,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把握不準,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效性不夠;二,由於工作任務重,參與新課程研究與實施的用心不高,消極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象存在;三,缺乏高水平的、及時的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速度緩慢。

三、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常態實施和有效推進問題的思考

常態實施和有效推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必由之路。自20xx年我國綜合實踐活動進入學校課程領域五年來,從起步階段的國家實驗區試行,到目前在學校廣泛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常態實施和有效實施,成為廣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者們關注的焦點。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常態實施和有效推進呢?透過學習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就是透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措施宣傳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實施和有效推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員、教師的課程意識,個性是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學校校長的認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髮展的價值,明白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實施和有效推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二)取得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門支持,才能保證沒開課的縣區儘早開課,保證教研人員、指導教師的質量和隊伍的穩定。

(三)搞好師資培訓。

透過搞好師資培訓,建立一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教師團隊。

(四)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機制。

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保障制度和實踐活動課程執行狀況的監督評價機制。避免學校不按規定安排課時,課時被學科課程擠佔現象發生。

(五)對基層綜合實踐課程教師的利益要有政策傾斜。

教育行政部門就應建立向基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傾斜的職稱政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的職稱評定的方式與程序,提高教研人員和指導教師的工作用心性。

(六)綜合實踐課程就應參與會考綜合素質評價。

教育行政部門就應儘快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會考綜合素質評價,這是能否開設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鍵。

讓我們共同努力,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新課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核心課程,成為孩子們發展提高的魅力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改總結

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兩年半,我校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樣本校,為此,我們採取的策略是: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前一階段我們在學生評價工作和校本課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我校的綜合實踐教師們在參與中學到了許多新的理念及教學方式。為了把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深入地開展下去,本學期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一、實踐方面

首先,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與實施小組,制定了學習和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開展了多次學習與研討活動,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理念,明確了課程實施方向、組織形式,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基於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徵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其基本理念包藴着三種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綜合教育的思想、實踐教育的思想、主體教育的思想的有機融合。結合課本內容及學校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的工作,對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重新作了調整。本學期擬對“養成良好衞生習慣”、“校園萬花筒”、“書海踏浪”、“果味飄香”、“多民族大家庭”、“購物講價”、“吃的文化”這些主題進行研究。

其次,經過前一階段的實踐研究,老師們對主題的開發,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習中更關注學生的喜好、個性、原有知識層面。本學期我們擬以五年級綜合實踐小組為龍頭,帶動其他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研究走到評價階段,目前正在討論,擬定出一個能突出我校特點、個性化的綜合實踐學生成長記錄冊,以便能更好的指導檢查學生的實踐活動。

在對一、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結合學校特色、周邊環境特點和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理論,制定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二年級的活動實施方案,經過科任的教師實踐與修改,使之趨於科學、合理,更能貼近學生、貼近教師、貼近學校。

第三,我們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實踐活動,需要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持與合作。為此,我們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使社會及家長也充分認識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十分必要和及時,為此,我們營造了課程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四,在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教師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師首先是與學生一樣,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其次才是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得以轉變,必須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實踐活動過程的切身體驗,而且,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也應呈多樣性,如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班級集體探究等。配合全市課改樣本校的調研工作,我們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用好我們的成長記錄冊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級的綜合實踐課教師以“學生髮展性評價”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指導學生有創造性的使用“國小生綜合實踐評價手冊”。注意運用“自評”、“他評”、“集體評”、“再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知識、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態度等)進行恰當的評價,並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成果一起存入學生的課程材料袋。通過使用手冊與未使用手冊兩種班級的實驗對比,我們發現,手冊非常適用於中年級,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對高年級同學用評價手冊已顯示不出太大的激勵作用,對高年級同學的活動評價是否可以考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電腦進行,使之更趨向於現代化、個性化,在這方面還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引起了我們的幾點思考:

1、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過程中,如果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獨立自主地選擇並確定研究主題,則會影響課程實施與管理的有序性,影響學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師為學生預先選擇並設定研究主題,則又將遏制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使兩者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2、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明確區別於傳統的“興趣課”、“自然課”、“製作課”等,我們如何使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加強“實踐”體驗,真正使教師和學生“活動”起來,將要作出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3、對於課程的管理與評價,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持續,需要我們的思考和實踐,逐步建立並完善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體系。

4、活動研究的深度、廣度,教師如何把握?

5、如何調動學生全員參與面,特別是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把評價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來簡單可行?這都是我們今後要解決的問題。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把綜合實踐活動課列為三類課程之一,提到了應有的高度,因而,綜合實踐活動成了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自20xx年秋季起,我校開設了以地方文化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一年多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親歷和體驗,我校師生做了一些實際工作,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就我校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主要工作

1、注重統籌規劃,實施分層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因此,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我校在課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小組,召開了綜合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制定了《南渡初級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具體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任務、活動主題,以及活動方法和步驟,並邀請了楊裕前等有關專家來校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分層管理,即學校管理、年級管理、班級管理三層管理模式,各年級根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本年級實際情況制定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班級則根據學校和年級計劃再製定出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另外,我校還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地方特點有機結合起來,作為校本課程加以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則緊密結合本校的特點,充分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同時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不斷修改主題的內涵,完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體系。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年來,我校確定了“以認識計算機病毒”、“我們鎮上的水泥廠”、“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走進廣告天地”、“遠離噪聲,享受安靜生活”、“傳遞我們的美——板畫設計”、“趣味拼圖”等活動主題。通過研究專題的徵集,又確定了小組活動的一系列研究性專題,例如“尋訪家鄉的名人”、“特色家鄉菜”、“家鄉的方言”等。

2、重視點面結合,鼓勵教師參與

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普通層面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即以綜合性實踐為主的學科或學科整合活動;二是深層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即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小組活動。前者的綜合實踐活動列入課程表,每週開設三節綜合實踐課,在具體實施中採用彈性課時制,一般每週安排半天時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需外出活動,如參觀工廠、遠足登山、慰問敬老院老人等,則由學校統一安排集中時間。研究性學習為主的小組活動的時間主要是以週六上午活動為主,同時還充分利用中午、下午放學後等時間,一般由六到八名學生組成活動小組,共同確立一個研究專題,並進行具體的分工,在有關學科教師的引領下,開展研究性活動,由於此類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的時間、空間較大,經常要走出校門進行參觀、採訪、調查等,因此,在時間的安排上要給予相當大的自由度。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參與不可忽視。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建立*、合作、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由於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活動空間的廣闊性和活動時間的延續性,因此,它需要大量的教師參與,學校不應指定專門的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老師,而應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引領和指導。我校在這一方面做得較好,尤其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立、方案的設計、成果的展示和評價等方面,我校十分重視鼓勵教師參與引領指導,要求教師的引領要貫穿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例如,我校在開展“我們鎮的水泥廠”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時,教師首先指導學生上網或進圖書館,查閲有關資料,瞭解水泥生產流程,其次,教師還出面與水泥廠聯繫參觀時間等事宜;再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準備分析樣品的儀器、藥品等。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對參觀調查、採樣分析得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另外,還引導學生着重對活動過程中的認識、體驗和收穫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等。

二、主要成效

1、教師角色的轉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一年來,我校廣大教師的角色得到重新的定位。許多教師都深深地體會到,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決不在於灌輸和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是要與學生一起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及研究性學習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由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

2、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多來,我校通過“趣味拼圖”、“參觀水泥廠”、“家鄉方言和文化”、“特色家鄉菜”、“尋訪家鄉名人”、“設計校園平面示意圖”、“交通標誌與安全”等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大大激發了學生探求人與自然、人與生活密切關係的濃厚興趣。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我們發現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自主創新能力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

3、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間關係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老師不再“居高臨下”地使用講台,而是始終處於學生中間,引領着學生走向生活,不斷給予學生新的內容,讓學生有新的發現,進行新的開掘,在實踐中達到一種新的境界。在活動中着重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通過兩個多學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我校的師生關係正逐漸變為融洽、和睦的新型師生關係。由於綜合實踐活動中,給予了學生平等、自主、和諧的權利氛圍,我們感到現在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較以往更喜歡動腦子,特別是大多數同學都敢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通過實踐中的發現,還激發起向老師、向*挑戰的勇氣。

4、獲得的榮譽

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年多來,我校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次學生在各級各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競賽中獲獎,如在學生網頁設計、研究性學習小論文評比、勞技小製作小發明等比賽中,我校有多人分獲市、學區一、二、三等獎。在課改調研活動中,常州市丁偉明副局長親臨我校,對我校課改工作給予較高評價。我校作為溧陽市首批課改實驗基地學校,今年又順利通過了常州市課改先進學校驗收組驗收,並得到驗收組領導較高評價,成為溧陽市國中中一所常州市課改先進學校。

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我校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確實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成果,但與一些兄弟學校相比,我校作為一所年輕的農村國中,我們覺得遇到的困惑也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具體表現在: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張學生要深入社會,走進生活。強調課程的開放性,而現有的大班額制,如要學生全員參與,我們感到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和管理上的困難。

2、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與地方文化的結合,這必定會影響學科知識的教學質量,學校和教師必然要承受社會,尤其是家長的壓力。

3、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因校本課程的差異而標準不同,在評價過程中我們感到操作較困難。

4、校本課程的開發追求的是差異性和個性化的亮點,往往會忽視課程組織的共同、平衡的原則,各校校本課程的質量,我們感到會有有良莠不齊的情況存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odong/jingxuan/4993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