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學校開全開足課程彙報

學校開全開足課程彙報

晉中市是晉商發源地,素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晉中是全國“兩基”先進市,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地區,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地區,XX年確定為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市。

學校開全開足課程彙報

晉中市總面積1.6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9萬人。轄1市(介休)1區(榆次)9縣(太谷、祁縣、平遙、靈石、壽陽、昔陽、和順、左權、榆社)及晉中經濟開發區,118個鄉鎮。

全市現有中國小校1090所,在校生49.12萬人。全市義務階段學校1043所,包括國小841所,國中17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5所,義務階段中國小校在校生為38.85萬人,教職工27685人;其中小學生24.52萬人,教職工16576人;國中生14.33萬人,教職工11109人。全市普通高中30所,在校生6.03萬人,教職工5017人;公辦職業高中18所,在校生4.24萬人,教職工2072人。全市中國小專任教師共32717人,其中國小15917人;國中10374人;普通高中4548人;職業高中1878人。

目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課程開設情況較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國家課程全部開設,體育、信息技術、音樂、美術、國小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薄弱學科也基本能夠開全開足,邊遠山區和農村的小規模學校,也能積極創設條件,努力實現開全開足。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得到較好開發和實施。全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在我市靈石縣舉行,現場推廣了靈石二中“學案式”課堂教學的經驗,在十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總結中,無論教育教學成果獲獎,還是徵文、演講和論文評選,我市均名列全省前位;普通高中XX年進入新課程實驗,各門學科包括通用技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課程都能夠開全開足,校本課程得到有效開發和較好實施,在XX年的全省專項檢查中,我市受到省專家組的高度評價,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通報表揚。

我市的做法是,加強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全市教育部門和學校宏觀決策、頂級統籌、科學指導的職能作用,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加強領導,科學決策,充分發揮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頂級統籌指導職能,是確保課程開設行為的關鍵

(一)嚴格執行課程設置方案。我市嚴格執行教育部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結合晉中的實際,市教育局於XX年下發《晉中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爾後於XX年和XX年先後兩次做了修訂印發全市各縣(區、市)。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要求,增加了體育課時數;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加落實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育部門和學校在做學年教學安排時,可以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打通使用,根據活動的性質和內容,統籌合理安排,可以利用假期或者課餘時間集中安排,也可分使用。我們根據國家教育部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的規定比例(“科學”學科課時比例應為7-9%),適當加強了國小生的科學教育,特別是XX年新修訂的方案,做到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教育廳的規定要求,使各門學科的教學時數全部符合國家和省定要求。

(二)積極落實“五個規範”。我市發揮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能作用,把嚴格規範中國小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作為規範課程開設行為的基礎環節。XX年出台《晉中市關於加強中國小常規管理“五個規範”》,嚴格規範教師從教行為、招生編班行為、學校收費行為、課程開設行為、作息時間;全市統一國小生的作息時間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執行,中國小課程開設要嚴格做到“六堅持六不準”:堅持按課程設置要求開課,不準隨意增減科目;堅持按標準課時開課,不準隨意增減課時;堅持按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準隨意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堅持按教學計劃把握進度,不準隨意提前結束課程;堅持按規定要求組織考試,不準隨意增加考試次數;堅持按教學規律辦學,不準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和機械訓練。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每年的開學檢查和年終考核評價的過程中,都把課程開設情況作為重要檢查內容之一。通過一系列的行政督導和業務指導,保證各類課程的開全開足,並將檢查情況通報全市。

(三)改革中國小招生編班制度。我市實行以縣統一劃片招生、均衡編班、陽光編班。嚴格按照國小“免試、就近、劃片”、國中“免試、就近、劃片、分配”的原則統一組織實施義務階段招生編班。中國小招生工作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進行,各縣(區、市)對學校招生統一劃片,將劃片結果公佈於眾;以縣或學校統一舉行公開編班儀式,在政府有關部門、紀檢糾風部門、公證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參與監督下,陽光操作,現場實行計算機隨機配位,均衡編班;均衡配備教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當場抽籤,確定所教班級。

(四)大力度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堅持逐步擴大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比例,XX年到校指標比例為40%,XX年提高到了50%,XX年將提高到60%,XX年、2012年達到80%,2013年達到100%。XX年配套出台了鼓勵進城借讀的農村學生“迴流”的政策,XX年10月底前,全市迴流2308人,有力減輕了城區學校學位不足的壓力,農村“空殼”學校也恢復了生機。高中招生指標均衡到校給國中學校徹底扭轉了以升學率為單一目標的局面,為開全開足課程,推行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寬鬆環境。

(五)深化會考評價制度改革。堅持把綜合素質測評、體育測試、理化實驗操作、信息技術考試四個項目納入會考成績,且逐漸加大分值權重。綜合素質測評依據學生成長記錄、各學段學業成績、考勤記錄、獲獎記錄、學生自述、教師和學校評價等多個過程性資料形成,結果以a、b、c、d等級評價,會考體育成績為30分,理化實驗、信息技術考試成績均以10分計入總分。的音樂、體育、美術以及科技創新類的特長生錄取佔到統招生計劃的3%—5%。

二、多途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是確保課程開設行為的保障條件

(一)統籌規劃,科學合理佈局。我市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已有XX年的歷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由1999年的3998所縮減到了1000所,減少了近3000所,平均每年要整合300所左右;普通高中由原來的47所減少到30所,中等職業學校由35所減少到20所,在全市形成了“3321”的學校結構佈局,就是3所市屬大中專院校、30所普通高中、20所職業高中、1000所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其中國小800所,校均規模300人;國中15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0所,校均規模800人。如和順縣投資1052萬元在縣城建成一所規模型寄宿制國小——串村國小,接納126個山區學校的國小生1600多名,學校各類設施齊全,教師結構合理,成為在全市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優質國小。學校平均規模的擴大,凸顯了規模辦學的效益,彌補了農村中國小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文體器材的不足,相應地提高了教學設施的配套標準和水平,使教師配置趨於合理,課程開全開出率顯著提高。

(二)實施“校安工程”。XX年,全市投資2.04億元,完成了77所學校的維修改造加固任務;投資1057萬元實施了“中西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資208萬元開展了新農村衞生新校園建設工程試點工作。XX、XX兩年,全市投資20多個億消滅危房160萬平方米,今年年底實現校舍安全“全覆蓋”後,將有560多所中國小辦學條件得到改善,30多萬名中國小生能夠住進安全、堅固、漂亮、家長放心的校舍。再加上榆次一中等一批高、職中的建設投入,全市近兩年用於學校建設的總投資高達30多個億,如此大規模、大動作、大投入的學校建設工程,在晉中教育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學校已經成為全市建築最漂亮、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此外,XX年高中進入新課程以來,全市用於通用技術教室的配套的資金達到1216.08萬元,全市普通高中除個別農村薄弱高中,都裝備了通用技術教室。全市共投入3347萬元,全部用於理化生實驗設施配套。全市各校藏書總量222萬冊,生均32.5冊。有力保證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

(三)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千校達標”工程。“千校達標”工程是我市改造薄弱學校、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辦學水平的一項教育民生工程,是我市在實施中國小布局優化整合的基礎上,對保留下來的1000所左右學校實施標準化建設的一項工作。從XX年開始,我市堅持每年1—2個重點,相繼鋪張開了先後配套了圖書、理化實驗室、標準化操場、暖氣、課桌凳、冰箱、消毒櫃等一系列標準化配套工程。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市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明顯改善,每一所農村學校尤且是薄弱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

(四)開展“六大創建”活動。XX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實施“六大創建”活動,打造和諧文明校園的工作方案》,提出要用三至五年時間,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創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級、放心食堂、衞生廁所、綠色生態校園和諧平安校園“六大創建”活動,各縣(區市)根據市裏的創建標準,制定了創建方案,確定了每年的創建重點學校和達標學校,有目標、有步驟地推進,目前,全市已有60%的學校通過了創建驗收。“六大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學校管理和建設向科學化、精細化、特色化方向邁進。

(五)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所有縣(區、市)完成本站域網配套建設工程、實現“校校通”的基礎上,城區中國小校全部實現“班班通”;農村鄉鎮所在地的中國小基本實現“班班通”;2012年農村規模學校基本實現“班班通”的目標。我們堅持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策略,力爭使全市本站域網及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位居全省一流、全國領先水平。

(六)創建“四大校園”,校園文化品位全面提升。XX年,市教育局提出建設“四大校園”目標,即:以實施“班班通”為依託,打造數字校園;以開展讀書活動為載體,打造書香校園;以營造濃厚的學校文化為重點,打造文化校園;以培養學生“八大習慣”、強化養成教育為抓手,打造文明禮儀校園。使學校文化品位與教育現代化要求相適應。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八大習慣養成教育,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史文化、班級文化、樓層文化、宿舍文化、餐廳文化等,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國學教育、品德教育、養成教育等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校園真正成為文化的聖殿,育人的天堂。與此同時,全市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一小時”,全市所有學校開展大課間操活動,把早操、大課間操、眼保健操、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合理納入體育鍛煉一小時的活動內容。大課間操已經成為許多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活動。

(七)探索建立“走向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現代學校是《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XX年,我市學習借鑑上海市虹口區“走向現代學校”經驗,暑期組織千名校長舉行“走向現代學校”主題培訓,XX年,以“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規劃”、“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評估”為抓手,在全市確定111所“走向現代學校”實驗項目學校,舉行“走向現代學校百校行動”啟動儀式,聘請太原師範大學、山西大學的四位教授作為指導專家,引領和指導我市的現代學校建設。在左權縣舉辦了“走向現代學校百校行動”現場會予以全面推進,為晉中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是確保課程開設行為的根本要素

(一)積極推行教育幹部和教師制度化交流。1999年和XX年,我市相繼推行了兩輪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辭退了4500名臨時代課教師,將1690名城鎮教師分流到農村學校,廣大農村地區的教師隊伍得到了加強,建立了擇優聘任、競爭上崗的機制,教育部在我市召開了全國人事制度改革晉中現場會,我市的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被確定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在前兩輪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從XX年起,我們根據有關教育法律法規,在借鑑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推開了教師區域內交流工作。規定對於男50週歲、女45週歲以下的教師,在同一學校任教滿6年以上應實行定期交流。XX年,在總結幹部教師異校交流經驗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推行這項工作,並使成為制度化、長效化,逐步實現了由超編學校向空編學校、由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由城鎮學校向農村學校流動,由幹部交流帶動教師交流,由“人走關係留”過渡到“人走關係動”,由同區域交流向跨區域交流和城區向農村逆向交流。並出台有交流經歷的在職稱評審、職務晉升、評優評模上優先制度,實現了由被動交流向主動交流的轉變。三年內,全市交流教育幹部、教師8893人,每年的交流比例達到了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數的10.8%,累計交流人數佔到符合條件交流人數的70%;其中,中層以上領導925人,佔到校級領導(經過縣級正式任命的)總數的77.2%;骨幹教師1252人,佔到符合條件交流人數的14.07%。此外,按照不低於專任教師總數的3%的補充要求,加強新教師補充錄用工作,兩年補充教師4500人;積極落實老齡教師提前帶薪離崗政策,XX年至今,有6000多老齡教師提前離崗,較好地解決了教師年齡結構失衡的問題。

(二)多層次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一是針對農村骨幹教師、青年教師開展培訓。從XX年開始,我市組織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送教下鄉”,服務範圍覆蓋全市所有中國小。從XX年開始,組織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全市4000多名教師參與支教,其中1200多名中青年骨幹教師深入農村全職或兼職支教。從XX年開始,依託晉中學院師範分院,利用師範畢業生頂崗實習機會,組織10000名農村教師進行了脱產培訓,整體提高了農村教師素質。二是組織優秀教師參加國家級高級研修。就是按照 “依託精品,打造精品”的思路,依託北京師大、華東師大、東北師大,組織高層次、高水平的教師培訓。XX年以來,已完成全市240名省級學科帶頭人、50名特級教師和46名首席教師的高級研修輪訓,已累計選派80名高中英語教師分別赴澳大利亞、英國進行高級研修。高級研修為名優教師學習最新教改成果和教育理念,感觸最高教育境界搭建有效平台,把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經驗帶回晉中。三是實施“名師工程”。 XX年,我市開始實施 “三五”工程,逐漸形成了 50名名師名校長、500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5000名縣級骨幹教師的名師隊伍,並落實了省市級學科帶頭人每月200元和100元的津貼。XX年,我市又從幼兒、國小、國中、高中四個學段推出首席教師46名,作為首席教師可享受每年一次的高級研修、一定的科研經費支持和與國家級名師結對子等待遇,較好地調動了名師的工作積極性,培養了教師成才成名意識、競爭進取意識。四是堅持開展 “三年一考試,三年一賽講,三年一表彰”活動。從1999年開始實行每三年組織一次教師和校長業務知識考試製度,考試結果作為年度考核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據。實行每三年組織一次青年教師課堂能力大賽制度,實行每三年組織一次表彰活動的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對優秀校長和教師進行表彰獎勵。

(三)加強校長隊伍的培養和管理。積極倡導教育家辦學,為打造一支辦學理念新、懂教育、敢改革、會管理的職業化校長隊伍,我市主要落實了三項措施:一是強化校長培訓,造就學習型的校長隊伍。主要方式是上崗培訓、集中培訓、視頻培訓、高級研修、掛職培訓、參觀學習等。XX年,市教育局選配12名優秀校長到上海虹口、閘北等地的學校掛職培訓半個月。利用暑期,全市1045名中國小校長參加了 “千名中國小校長‘走向現代學校’主題培訓”。今年開始,實行中國小校長高級研修輪訓制度,已選派200名中國小校長參加了東北師大和華東師大的高級研修培訓。二是構建校長交流平台,定期舉辦校長協作會與校長論壇。每年都要分學段圍繞一個主題,召開校長協作會或者校長論壇,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學習機制。三是強力推行校長聽課評課制度。XX年我市出台了《晉中市教育局長校長教研人員聽課代課制度》,明確規定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學校校長聽課50-100節,基本保證對全校教師每年聽課一輪。市教育局還組織專門的抽查和調閲。校長隊伍的進步與成長,增強了對全市教育教學改革的執行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市將啟動“名校長培養工程”,通過高水平、多形式的培訓和鍛鍊,推出一批理念先進、精通教育、善於管理的專家型校長。

(四)堅持公開選聘補充中國小教師,特別是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國小英語等薄弱學科教師。我市有計劃安排老教師提前離崗,調整教師學科結構、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每年按照不低於專任教師總數的3%新教師,且向薄弱學科傾斜或者按照學科短缺情況補充新教師。XX年以來,全市共補充教師6707人,其中XX年和XX年兩年補充1800人。據去年9月檢查統計,僅XX年,全市就增配了音、體、美等薄弱學科教師238名。祁縣在公開選招的78名新教師中就有35名為薄弱學科教師,佔到選招教師總數的44.9%。XX年,左權、榆社、和順在特崗教師招聘中,設崗131個,其中薄弱學科崗位達到62個。介休市近年來招聘新教師524人,其中有61名國小英語教師,37名音樂教師,17名美術教師。

農村學校為解決薄弱學科教師短缺的問題,採取教師兼課、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學區內教師走教等形式加以解決。太谷象谷國小是一所面臨撤併的國小,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9人,教師8人,學校通過聘請校外兼職教師、教師一專多能兼職、一科多班統籌安排等形式,保證各類課程開全開足,還開設了藝術興趣強化訓練班,實現了形意拳進課堂,取得喜人的成績,XX年有170餘件學生作品獲獎,學校兩次被評為“晉商杯書畫大賽一等集體”。

四、多措並舉,全面提高課程執行力和建設力,是確保課程開設行為的基礎

(一)全面推進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改革是我市開好所有課程,提升教育質量的出發點和着力點。市教育局把XX年和XX年確定為“有效教學年”,並以落實“四項突破”、推進“有效教學”為重點,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研究探索有效管理、有效教研、有效課堂、有效訓練和有效作業,不斷推動內涵發展,各縣(區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如:太谷縣的 “二十四字課堂教學模式”、榆次區的“學導練三步導學”、 靈石二中 “學案式”教學、太谷二中的“三五三”教學模式、 靈石中學的“雙層次問題導學法”等。同時,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提高對各類課程的執行能力和教學水平。

(二)突出薄弱學科特色化建設。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全市各學校全面開設體育課,以大課間操的為主要活動形式創新陽光體育活動,按照市教育局“時間要足(35分鐘)、內容要多、組織要活、強度適宜、折射校風校紀、體現校園文化”的要求,認真組織,人人蔘與,逐漸形成學校特色。市教育局組織專人深入學校進行指導、檢查和評比,相繼發現了榆次十中、和順二中、等典型,並相繼召開兩次現場會,使陽光體育成為我市教育的一大亮點。XX年,市教育局開展“讓校園充滿生機,讓學生健康成長”主題活動,主要以 “四姿三聲兩操一活動”為基本項目開展活動,“四姿”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握筆姿勢、正確的坐姿、正確的站姿和優美的舞姿;“三聲”就是讓校園洋溢着琅琅的讀書聲、嘹亮的歌聲和激越的運動吶喊聲;“兩操”就是早操和課間操;“一活動”就是課外活動。在藝術教育方面,我市積極組織優秀校園藝術節目、作品參加高水平比賽並在全國獲得大獎。XX年平遙縣寧固綜合高中的笙協奏曲《五洲賓朋遊古城》為代表的多個節目和作品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太谷縣教育局、榆次區經緯國小、左權縣北街國小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左權開展小花戲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使民族藝術紮根與學校和孩子心中。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開展。我市要求從國小開始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榆次區組織中國小生每年定期到勞動實習基地中實踐生活一週時間。其它縣也開闢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定期安排學生到基地學習。介休市已接受112批3萬多學生到實踐基地學習,介休市教研室還增加了一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研員,舉行全市的學科教研活動,對綜合實踐課教學能手進行評選。並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課題列為國家級課題予以申報。各高中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普遍收到較好效果。榆次一中高三年級已結題665個,高二開題362個,結題160個,榆社中學集結編印了《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果集》。平遙中學的研究性學習提供12大類101個備選課題,包括校史教育、人生教育、習慣培養、軍事訓練、黨的知識、古城文化、心理教育、學科拓展、工廠實踐等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和指導。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服務也廣泛開展,平遙中學把校辦企業減速器廠和文廟學宮作為實踐基地,每年組織學生進入平遙縣教育基地進行為期一週的農業考察和體驗性活動。靈石中學專門開闢校園農場作為學生的實踐基地之一。多數高中開展遠足活動。榆次四中、祁縣東觀中學分別於黃金海岸酒店、喬家大院建立長期聯繫,作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

(四)通用技術課程正常開設。各高中學校都首先配備專兼職教師,安排參加省市培訓,全市現有通用技術教106名,其中專職55名,兼職51名。許多學校成立專門的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保證教學效果。榆次一中通用技術教研組長郝喜山參加全國通用技術教學研討會並交流論文。靈石中學的專職教師有兩項發明專利。全市裝配通用技術實踐室39個、通用技術設計室36個。目前全市除個別農村中學和有建設項目的高中外,全部裝配了通用技術教室。榆次區政府投資200萬元,統一為全區4所高中,統一裝配了通用技術實踐室6個,設計室5個。太谷中學通用技術開展花燈設計、木橋設計、房屋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比賽。靈石中學通用技術教室6個,開展科技節活動和創新制作大賽等。

(五)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得到開發。全市充分利用本土資源,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涉及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生活技能類、身心素養類、藝術修養類、信息技術類、學科競賽類等。晉商文化、左權小花戲、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心意拳等地方特色的內容和孝文化、國學等都逐漸進入課堂。太谷縣《金太谷》(9冊)、《養成教育叢書》(6冊)已在全縣學校使用。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和”“太谷秧歌”列入課表,目前全縣中國小生人人會打形意拳,個個會哼太谷秧歌。祁縣先後編成《祁縣新童謠》、《祁縣順口溜》、《祁縣寄語窗》、《祁縣班會集》、《祁縣座右銘》等,實現了德育序列化、課程化。和順縣結合縣編撰的《跟着古志遊和順》,免費發放給全縣中國小生,作為地方課程。

總結回顧我市課程開設工作,我們感到盡了自己一份努力。也初步見到一些效果。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還很多,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工作。

一、要繼續優化教師結構。一是繼續加大對薄弱學科教師的補充。在補充新教師過程中,把平衡學科結構作為教師補充的一項重要原則,儘快改變薄弱學科教師奇缺現狀。

二是加大對薄弱學科教師的培養和扶持力度。與標準化教研室建設結合,加強薄弱學科教研員隊伍建設。市教育局教研室在XX年補充了國小英語、信息技術、音樂、國中政治、地理教研員。今後,我們要在評選優質課、教學能手等活動過程中,向薄弱學科傾斜的政策,加快薄弱學科名優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增強引領薄弱學科建設的能力。

三是探索和完善走教、支教等形式。一方面薄弱學科教師普遍不足,同時一個薄弱學科教師單獨為一所學校服務又工作量不足,在學校兼職、兼主課成為主要現象。要在學區或中心校的範圍內,探索走教的經驗,關心走教教師的生活,在績效考核、評優評模、津貼補助、課表安排等方面予以切實傾斜,實現有限資源效益最大化。

二、要進一步加大課程開設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受傳統觀念影響,薄弱學科的教學課時被擠佔、形式化等問題仍然存在。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靠政策轉變觀念,引導和鼓勵薄弱學科建設,杜絕課程開設和執行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

三、進一步引深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儘管我們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還處於相對無序的狀態。今後要進一步規範和引導,提升課程內涵,保證實施水平。

四、探索晉中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模式。以“輕負擔,高質量”為目標,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為抓手,努力創設特色高效課堂,總結推廣“學案式”、“導學式”等課堂教學模式。要重視教學研究,鞏固校本教研,完善聯片教研,積極開展網絡教研,把有效教研引向深入;要從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和關鍵環節的問題入手,卓有成效地開展課題實驗項目的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推進晉中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標籤: 全開 彙報 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xqg3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