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鄉村五大振興彙報材料(通用3篇)

鄉村五大振興彙報材料(通用3篇)

鄉村五大振興彙報材料 篇1

2月28日下午,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議在米倉山大酒店八樓會議室召開。縣委副書記、縣長餘飛宇參加會議並講話。

鄉村五大振興彙報材料(通用3篇)

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中央和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縣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切實推動我縣鄉村振興縱深發展。

“提高站位,充分認識鄉村振興重大意義。”餘飛宇指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各級各部門要自覺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鄉村振興重大意義,全面審視客觀現狀,科學把握目標要求,利用網絡平台,加強學習,按照要求,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完成,走出一條符合旺蒼實際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路子。

“聚焦目標,突出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餘飛宇強調,脱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必須堅決打贏打好,各鄉鎮、行業部門要嚴格按照要求、規範程序,切實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確保所有脱貧攻堅全面啟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必須提高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在園區建設發展中,要將重心轉移到提質增效上,積極整合周邊鄉鎮的產業園區,完善經營管理機制,打捆創建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真正讓產業支撐起高質量脱貧的需要;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關鍵,必須廣納天下英才上山下鄉,大力培養本土人才,深入實施城市居民進鄉、優秀人才下鄉、成功人士返鄉、企業家興鄉、社會團體助鄉“五到鄉工程”;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必須努力營造文明鄉風,採用“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創新道德積分等激勵約束機制,廣泛開展“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等文明評選活動,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實現鄉風文明,從而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學先進、改陋習;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必須全域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要認真學習浙江、廣西等地的做法,紮實抓好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的短板,要大力推進農村綠化、美化,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建設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和生態宜居的優美環境,讓農村環境更加怡人;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必須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讓村社幹部用實際行動帶動廣大農民羣眾腳踏實地、艱苦創業,讓真正想在農村發展、想為家鄉做事的優秀人才、新鄉賢有為有位,讓他們用實際行動真正帶動廣大農民羣眾增收致富。

“明確重點,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餘飛宇要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意識,紮實開展“美麗四川、宜居鄉村”旺蒼行動,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推進村莊清活行動,聚焦農民羣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村莊環境衞生,集中力量開展“三清兩改一提升”行動;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加強領導,全面夯實鄉村振興組織保障。”餘飛宇強調,要強化組織領導,各部門要結合職責職能,強化服務和要素保障,真正凝聚起上下齊動、整體推動的工作合力;要強化考核激勵,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對鄉村振興的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實行項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確保鄉村振興各類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要強化本領提升,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把農村一線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確保農業“後繼有人”;要強化氛圍營造,各級各部門要以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宣傳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傳鄉村振興各項部署,講好鄉村振興旺蒼故事。

當天,餘飛宇還就貫徹落實全國“兩會”期間安全防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餘飛宇強調,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政府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和監督;各級各部門和有關鄉鎮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守“兩個底線”、把握“三個原則”,切實抓好當前各項工作;要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緊盯煤礦、人員密集場所、非煤礦山、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督導檢查,嚴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相關部門和鄉鎮要全面做好摸排和管控,加強維穩信息渠道暢通,深入開展不穩定因素和矛盾糾紛的排查調查;兩會期間,各級各部門要始終堅守工作崗位,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嚴防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將各項工作抓到實處。

會上,有關部門和試點鄉鎮就全縣鄉村振興規劃形成過程、採取措施、主要內容、基本特點,如何統籌實施鄉村振興,如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鄉村振興試點推進情況作了發言。

鄉村五大振興彙報材料 篇2

關於鄉村振興工作情況彙報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xx鎮立足鎮情,精準發力,力打造全省在鄉村振興示範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鎮”為產業支撐

緊抓薰衣草特色小鎮列入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和省級服務業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歷史機遇,立足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引領,全力打造全國、全省一流特色小鎮和全國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應地。

一、高點規劃。特色小鎮規劃佔地面積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個建制村、9500口人,計劃總投資12.65億元,20xx年12月完成建設。目前已聘請清華同衡設計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等對特色小鎮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和專項策劃,統籌區域發展,科學劃分功能區,打造集觀光旅遊和特色種植為一體的農旅結合產業高地。目前,xx鎮已經同中國保利資本、東盛集團等實力企業財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聘請了中青旅等知名團隊對全鎮“五彩”旅遊資源綜合開發運營,開展週末遊常態化活動,實現鄉村旅遊實體化運營管理,努力把鄉村旅遊培育成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

二、精準發力。項目指揮部全部駐地辦公,整合行政片、國土、財政、經管等部門,去年集中利用1個月時間,完成了項目區3000多畝土地的流轉和地面附屬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轉,沒有發生一起信訪案件,創造的“速度”被選為全縣作風建設年先進典型。整合政策、資金、項目集中向特色小鎮建設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萬株、新栽植20__畝,種植品種是利用法國和中國台灣先進技術研究培育、適合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品種——中國藍,該品種精油含量高、花期長、易栽植。(同時,新修景區框架道路7.2公里、木棧道鋪設1300平方米、自行車護欄900米,打造步雲台木棧道景觀,完成南大門綜合服務區130畝土地平整,實現發展空間、區位交通、種植面積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鎮建設,成立土地流轉、勞務輸出兩個合作社,全村流轉土地3000畝,組織輸出勞務近4萬人次,20__年土崮堆村村民獲得附屬物清理補償400多萬元、土地流轉費用160多萬元,項目建設務工收入近300萬元,村集體增收30萬元,一躍成為小有名氣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廣闊。下一步,xx鎮將堅持一產先導、二產支撐、三產聯動的發展理念,整合資源項目集中向特色小鎮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鎮。20xx年計劃投資5億元,流轉土地3000畝,新發展薰衣草種植20__畝,建設透明加工觀光區、温泉度假酒店、宋寨傳奇及齊長城恢復工程,打造景觀水系和芳香植物園等景點,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鎮綜合服務區建設,新增餐飲、零售、住宿等服務業崗位300個;充分結合岱崮地貌峯頂平坦如原、峯巔峭壁如削的景觀特色,建設懸崖觀光電梯、垂直攀巖等項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畫,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遊勝地。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種培育和系列產品研發,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發展模式,帶動周邊村民自發種植薰衣草,年內發動羣眾自發種植3000畝以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鎮,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領航鄉村振興。

二是以“有機果品”為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產業優勢,不斷提升林果產業發展水平,拉伸產業鏈條,帶動羣眾致富增收。

一、培強壯大優勢產業。依託一方淨土的生態優勢和林果產業優勢,繼續擴大果品種植規模,發展連片連線現代農業基地,打造林果產業優勢的制高點,示範推動高效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全鎮果品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萬畝,其中板慄5萬畝、蘋果3萬畝、葡萄1萬畝、桃1萬畝,是江北最大的乾鮮果生產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總面積3萬畝的青楊峪板栗基地20__年被評為國家有機農業(板栗)示範基地。

二、實施品牌農業創建。村村發展有機果品示範園,通過品種改良、過程管控、生產條件配套等措施,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推廣種植,打造精品有機果品示範園5個以上,叫響板慄、蘋果、桃、葡萄等有機名優果品品牌。目前,“蘋果”和“板栗”已經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和有機食品認證,去年青楊峪板栗還被評為齊魯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xx1號、xx2號被xx省林業廳會評為林木良種。

三、拉伸林果產業鏈條。繼續擴引蘋果、板栗優勢果品深加工項目,年內新增加工生產線2條,新增就業崗位100個。目前圍繞板栗產業,點抓好青楊峪板栗合作社和沂農現代農業公司建設,發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產線2條,板栗仁深加工生產線1條,年可深加工板栗10萬斤以上。深加工後的板栗價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讓農產品在家門口便可實現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慄、大產業”文章。

四、培育地域電商品牌。依託電商創業園孵化園,我們積極對接了濰坊新型農民創業團隊,積極推動總投資1000萬元的純淨蔬菜種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廳、小萌驢養殖等7個電商創業合作項目,成立電商創業園和電商服務公司,啟動電商CEO培養計劃,年內培養10名左右本地農村電商人才,不斷豐富有機果品、薰衣草特色產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電商產品,提高網上銷量,打造農村電商特色鎮。目前,馬頭店子村與舜耕種業有限公司合作的貝貝小南瓜種植回收項目進展順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畝種植基地和60畝種植大棚建設,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畝產量3000斤以上,預計每畝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

三是以“美麗鄉村”為顏值擔當

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抓點連線向全域覆蓋的.縱深發展,高標準打造出牛寨、青楊峪、大花龍潭等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1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2個,參與建設村莊比例達到86%,實現了魯中山鄉的美麗“蝶變”。

一是延伸內涵美。紮實開展環衞一體化、美麗庭院創評、農村旱廁改造和污水一體化處理項目,村村開展最美庭院評比,牛寨村高標準實施廁所及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項目,成為濰坊市首個實現污水一體化處理的山區村莊。今年聘請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對花龍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線各村水系治理進行整體規劃,實施生態廁所、污水一體化處理、節水灌溉等生態工程,着力解決農業農村重點水系治理問題,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全省農村水系治理新樣板。二是悦享生態美。持續開展清河行動、養殖污染整治行動、散亂污治理行動、啄木鳥行動、礦產資源整治行動五大環保行動,鞏固環境治理成效,堅決保護好青山綠水。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綠滿齊魯”號召,深入開展生態綠化工程,對鎮內交通幹道和重要節點進行綠化提升,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新綠化荒山5000畝。三是鞏固長效美。建立長效機制,強化鎮村治理,加強日常管護;成立督查組,定期對已建成的美麗鄉村日常環衞、設施維護情況檢查評比;制定村民“門前三包”制度,構築鎮、村、户三級管理體系;用環境的大改變倒逼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思想觀念的大提升,鞏固建設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風”為鄉風內涵

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融入鄉村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面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一、挖掘紅色文化。深入提煉響水崖縣政府舊址革命內涵,不斷拓展淌水崖水庫黨性教育基地紅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縣政府舊址陳列布展和節點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庫紀念館新館建設,發揮黨性教育基地陣地作用,提升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羣眾思想境界。

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提出以獎代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工作思路,組建淌水崖水庫建設兵藝術團到各村巡演,豐富羣文化生活,傳播正能量。繼續開展孝老愛親典型、好人典型評選,用身邊榜樣凝聚向善力量,傳遞文明新風。

三、挖掘選樹身邊典型。採取民主推選,自下而上、層層推選的方式,公開評選出孝老愛親十大典型人物,匯聚起向善向美的強大力量,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風氣。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將在電視、報紙、微信集中報道,倡樹起“學模範、比孝行、揚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風氣,在社會上營造崇尚孝道、敬老愛親的濃厚氛圍,為xx鎮鄉風文明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以“基層黨建”為組織保障。

以推動組織振興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基層活力。一是加強黨員管理。進一步完善黨員積分制、黨員聯户和民主評議制度,規範組織開展黨員活動日、陽光議事日等黨員活動,深入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和燈塔在線學習,實現黨員全覆蓋。精心策劃組織黨員政治生日、優秀共產黨員表彰等“七個一”慶七一活動,在全鎮範圍內進一步營造黨員進位爭先的濃厚氛圍。二是提升村級工作規範化水平。持續抓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三務”公開等村級制度落實,進一步理順村級運行管理機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在花龍潭、土崮堆、申家莊率先成立鄉賢參事會,導在外鄉賢為家鄉招項目、引產業。積極試點孝德治村,開展《弟子規》親子課堂,佈置親子作業,推動鄉風文明。三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推行“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發展模式,實行村幹部帶頭投資,村集體資產入股,合作社經營發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充分調動村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壯大村集體經濟,年內確保消滅村集體經濟不足3萬元村。馬頭店子村發展貝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產業,流轉土地2250畝,合作社對外銷產品每斤提取管理費0.3,可增加集體收入10多萬元。關於鄉村振興工作情況的彙報今年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後,我市各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認真謀劃,統籌部署,快速啟動了鄉村振興戰略各項工作。市委市政府對中央、省市關於鄉村振興工作高度重視,在春節後,建華書記、伯怡市長等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就鄉村振興多次深入鄉鎮基地調研,研究部署農業產業發展暨鄉村振興工作,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及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鄉村五大振興彙報材料 篇3

龍安區位於安陽市區西南部,面積367平方公里,轄3鎮2鄉6個街道辦事處,人口32萬,其中農村人口為24.1萬人。

20xx年,我區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着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

(一)以落實四個優先為前提,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一是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20xx年3月5日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龍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各鄉(鎮)、街道也成立了相應組織。全區175個行政村,堅持“一村一隊”,從全區各局委中抽調175名科級幹部到村中任“鄉村振興”戰略村級工作隊隊長,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全區先後選派了107名區直機關優秀黨員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切實發揮了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xx年通過“兩委換屆”選舉出了一大批“能力強、責任心強、素質高、羣眾信得過”的兩委幹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組織基礎。通過組織建立,科學謀劃,形成了層層有人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龍安區域內既有城區又有農村,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為此,龍安區委、區政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制度性供給和政策安排設計,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把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流動格局,構建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享共贏的互利互惠機制,讓土地、人才、資金、技術、科技等各類發展要素更多流向農業農村。

三是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鄉村振興,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撐。把“真金白銀”投到農村,既是對城鄉發展歷史負責,也是對鄉村振興未來的擔當。農業農村建設面廣量大,很多項目都是公益性的,社會效益明顯高於經濟效益,少數有回報的也是投入大、週期長、回本慢,必須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主渠道作用。龍安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加大公共財政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同時,加快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配置到了農業農村。20xx年,區財政先後投入5000萬元,用於全區鄉村振興建設。

四是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差,這既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必須優先補齊的突出短板,也是影響農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點。龍安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持續改善路、水、電、物流等基礎條件,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全面提升農村科教文衞體、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讓農民在農村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

(二)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一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三產融合,促進經濟增收。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龍安區現代農業20xx—20xx年發展規劃》,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新跨越的發展步驟,利用20xx-20xx年三年時間,通過優化佈局、調結構、轉方式、強基礎、增活力,推動農業佈局科學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促進農業產業高效發展。

20xx年,龍安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綠色發展為保障,以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着力打造小雜糧、花卉苗木、花椒、紅薯、優質林果等示範基地,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和都市生態農業工作,精品園數量達到20家,20xx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25萬畝,總產量達到5.56萬噸。

二是強化電商發展,促進農村增收。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產品。組織利用郵政系統“郵樂購”平台、各生產銷售企業網站的作用和優勢,重點突出我區的小雜糧和花卉苗木,加強產銷信息對接,釆取開通農產品入駐綠色通道、宣傳促銷、直播帶貨等方式,開展線上下單採購、線下統配送“直購直銷”服務。20xx年新建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2個,完成我區41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同時積極培育電商示範企業加工、生產、銷售當地農副產品,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擴大生產,讓當地貧困羣眾參與到企業務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xx年,全區共培育電商示範企業11家,網上銷售涉農產品341.48萬元。新建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2個,提前完成我區41個貧困村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帶動貧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示範引領。投資200多萬元高標準編制了全區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產業振興規劃和省級示範村鄉村振興規劃,為鄉村振興工作指明瞭方向。突出抓好善應省級示範鎮和馬投澗市級示範鎮創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門券等6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重點打造沿省道303線從海村到西上莊村的鄉村振興示範帶,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推進了鄉村全面振興。

二是領導重視,推進農村垃圾整治。20xx年,我區繼續實行農村垃圾治理“五分錢”工程(農户每天拿五分錢),區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萬元,堅持以農村垃圾市場化治理為主導,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通過對鄉(鎮)、街道、村、和保潔公司三級考核,提高了各級對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重視度,有效督促了保潔公司長期提供高質量保潔服務,真正實現了城鄉環衞一體化。區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到村觀摩調研,現場進行點評;區督查中心、人居辦定期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列出台賬,跟蹤推進,進行整改。有力促進了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進行。20xx年元月份,我區開展了農村“五化”(淨化、亮化、綠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內空閒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競賽活動,活動期間,全區共清理垃圾、雜物30萬方,拆除廢舊建築1000餘處,整理空閒用地20__畝,出動剷車、汽車、挖掘機2萬餘台次,完成1.2萬户污水治理,粉刷牆壁150萬平方米,安裝路燈3000餘盞,種植綠化樹木1萬棵。為保證廣大羣眾過一個舒適、祥和的春節,在全區農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號召全區各鄉鎮、街道利用春節前後開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動。區人居辦實行每天進行督導督查,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全區共組織人員5000餘人,出動機械車輛300餘台,投資300餘萬元。清運垃圾總量8800餘噸。清理村內塘溝50餘個;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廢棄物130餘噸。農作物秸稈通過切杆粉碎和飼料青貯,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0%。按照“五個一”動態監督管理機制要求,我區從三月份開始,嚴格實行日信息上報,周曝光、月評比、季觀摩制度要求,對全區人居環境改善工作進行督導督查,通報排名,有力提高了各鄉(鎮)辦的重視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全區羣眾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我區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1000餘萬元對部分村實施户户通道路硬化;龍泉鎮投資300餘萬元對S303道路沿線村莊進行美化;我區緊緊抓住3月份綠化植樹大好季節,投資100萬元,全區規劃30個村進行村莊綠化;投資約5000萬元在全區範圍內的主幹道兩側進行新栽、補栽綠化,在東風鄉、龍泉鎮規劃建設了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街心公園、微地形綠化等建設,目前,在龍安區境內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線六公里長的綠化遊園建設,形成了“一路帶八村”“一路帶五園”的鄉村振興示範帶。

四是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龍安區把改廁工作作為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進户廁改造。一是高度重視,推進有力。區、鄉兩級黨政領導親自抓。制定出台了《龍安區農村“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員上陣,深入一線指導開展工作。掌握一手資料,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建立了例會制度,每週通報二次進展情況,並及時組織相關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村現場觀摩,交流經驗,極大推進了工作的開展。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們經過充分調研,結合每個鄉鎮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改造模式。三是試點先行,由點到面。將東風鄉王潘流村、海村,龍泉鎮羊毛屯村、全林村,馬投澗鎮李家安村,善應鎮中城村作為第一批試點村,整村推進,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四是建立台賬,細化目標,對照20xx年我區1萬户的.改造任務,我區進行了任務細化分解,把任務數分解到每月,明確到鄉辦,實行台賬式管理,有力促進改廁工作的進行,圓滿完成了1萬户的改廁任務。

五是因村施策,推進污水治理工作。離城區較近的村,通過積極協調,實行與市政管網連接。投資473萬元在東風鄉趙張村建設村內污水管網與市政管網連接建設,已完工;投資460萬元的東風鄉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處理管網已完成主管網建設;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建設鎮區管網。馬投澗鎮投資170萬元在鎮區鋪設3000米污水管網,已完工;善應鎮投資600萬元在鎮區主幹道鋪設污水管網,已基本完工;離城區遠,具備條件的村實行沉澱池和人工濕地處理。東風鄉投資116萬元在黃張村、許張村修建三級沉澱池和人工濕地處理工藝,已完工;龍泉鎮羊毛屯村、四門券村污水管網和沉澱池建設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

(四)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我區制定了《龍安區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脱貧攻堅行動方案》,與鄉村振興示範區、示範鄉(鎮)、9個示範村相結合,開展“四大工程”即實施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實施移風易俗覆蓋工程、實施清潔家園惠民工程、實施孝善敬老工程,把開展扶志扶智宣傳教育活動、文明信用户評選活動、發揮“一約四會”作用、開展文明創建等內容納入到各項創評之中,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質,助力鄉村振興。

二是深入開展各類評選活動。

(1)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助力農村移風易俗。制定印發《龍安區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户”創評活動實施方案》、《龍安區關於在全區農村“推行設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動》文件,引導廣大農民羣眾積極參與,實現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提高,不斷提升農村文明程度,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龍泉鎮東平村連續三年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户”評選活動,村民文明素質顯著提升。目前,我區5個鄉鎮84個村建立了孝善基金會,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萬元。

(2)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對照文明村鎮創評標準,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目前共創建省級文明鄉鎮2個即東風鄉和龍泉鎮,省級文明村2個即娘娘廟村和下馬泉村,市級文明村15個,區級文明村77個,全區受到區級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計117個,佔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區鄉風文明建設水平。

(3)積極參與道德模範、河南好人、身邊好人、安陽市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我區2人被評為河南好人,2人評為安陽市道德模範,6人入圍中國文明網好人榜。通過考評,進一步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進程。同時,結合我區“一創八評”,積極參加安陽市文明家庭評選,進一步弘揚了正能量。

三是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通過制定《龍安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關於印發<關於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龍文明[20__]7號),明確工作目標,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遏制農村婚喪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遏制封建迷信、黃賭毒等影響社會穩定的陳規陋習,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小落細落實。20__年,全區省、市、區級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率先啟動,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健全“四會”組織,實現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規範流程,在全區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強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工作,推進農村“紅白理事會”建設,規範引導農民執行移風易俗規定。

四是深入實施各類文化科技惠民工程。積極開展“文化下鄉、送戲下鄉”等活動。“龍安區鄉風文明智志雙扶文藝宣傳進基層”主題活動專場文藝演出在馬家鄉馬家村文化活動廣場拉開序幕,文藝演出以舞蹈《歡聚一堂》開場,演出了男聲獨唱、豫劇選段、快板、歌伴舞等14個節目。該主題活動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豐富羣眾文化生活,為脱貧攻堅、鄉村振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營造濃厚氛圍,提振必勝信心,實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和諧發展。

(五)以治理有效為基礎,推動鄉村和諧發展。

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脱貧攻堅等工作,推動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大力實施農村“組織力+發展力”提升計劃,深入開展以進行一次動員、強化一項機制、建立一支隊伍、開展一次承諾、抓實一項管理、營造一個氛圍為主題的“六個一”活動,紮實推行農村幹部“紅、黃、黑”“三色”管理,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組織100餘名農村支部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到蘇州農村幹部學院學習,提升了廣大黨員幹部政治理論水平。

二是健全村務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託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

三是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完善“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增強了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建立健全基層司法調解等糾紛調處機制,基層矛盾糾紛逐年減少,上訪案件發生率逐年下降,全區社會公共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四是建設平安和諧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雪亮工程”建設,實現了空中有監控、地面有巡邏、重點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網絡。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堅持把就業創業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龍安區努力開創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新局面,20xx年,我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242.64元。

1、以穩就業為指南,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00人,佔年度目標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標,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120人,佔年度目標1100人的102%,返鄉下鄉創業592人,佔年度目標350人的169.43%,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標,返鄉農民工創業輔導253人,佔年度目標250人的101%。

2、以體系建設為保障,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實現新發展。

(1)加強創業保障體系建設。成立龍安區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我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指導鄉鎮建立統計、監督、考核指標體系,強化目標考核。

(2)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與輔導,打造特色培訓品牌,加強管理諮詢、融資指導服務。20xx年,我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100人,創業輔導253人。二是積極推進創業服務平台建設,依託“互聯網+就業創業”系統以及鄉鎮人社保障所,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註冊登記、培訓招聘、政策諮詢、社會保障等“一站式”服務。三是大力推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積極開展“春風行動”招聘會。招聘會涵蓋百餘家用人單位,招聘崗位包括家政、護工、運輸工、普工、紡織工、製衣工、服務員、技工等10餘個工種,提供就業崗位共計10000個左右;充分拓展了農民工就業可行性,招聘會參與人數達到3500餘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的有1500餘人。四是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實名制信息採集及台賬建立工作,20xx年,我區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592人,全部進行了身份及創業項目信息核實登記工作。

3、以示範創建為抓手,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實現新跨越。20xx年推薦省級脱貧攻堅優秀項目2個(龍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馬投澗龍馬家庭農場),市級示範項目1個(善應保亮林果種植合作社),認定區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項目4個(馬投澗亮飛農場、善應保亮林果種植合作社、龍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馬投澗龍馬家庭農場)。

二是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強化鄉鎮中心學校統籌、輻射和指導作用,推動了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三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適時適度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快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做到了農村貧困人員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七)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一是抓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全區175個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產核資任務,為下一步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礎。制定了“龍安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龍安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龍安區集體組織成員身份認定辦法”等文件,設計了“農村家庭人員調查表”、“人口信息採集表”、“成員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並制定了產權制度改革流程、成員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個村基本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工作。

二是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我區大力宣傳相關政策規定、研究解決村集體“三資”管理易發多發的問題及對策等,提高村基層幹部的經濟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都市生態農業工作,培育精品園;積極創建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省市示範專業合作社、省市示範家庭農場。《龍安區農業農村局新型經營主體遴選辦法》等文件,在全區遴選了20名技術指導員,每個技術指導員對接5個示範帶動作用強的新型經營主體進行技術指導。目前我區共遴選出26個新型經營主體,74個科技示範户。

四是認真做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我區建立了小麥、玉米、穀子、紅薯等試驗示範基地,結合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補助項目,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小雜糧推廣提供技術平台。五是切實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上級文件要求上報高標準農田建設需求1.07萬畝。以“三地一礦”綜合整治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雜糧、花卉苗木、花椒、紅薯、優質林果等示範基地,持續抓好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村集體經濟“清零破五”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區175個村全部實現集體收入“清零”目標,集體年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到169個。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和都市生態農業工作,精品園數量達到20家;積極創建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省市示範專業合作社、省市示範家庭農場。全區共有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7家、家庭農場56家。

五是加強農村金融創新。實施鄉村振興金融支撐工程,綜合運用貼息、擔保、風險補償等方式,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加大對鄉村振興支持力度,健全多層次信貸供給體系,創新農村信貸產品。區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鄉村振興,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發揮好農業信貸擔保作用,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融資能力。構建多渠道直接融資體系,進一步拓寬鄉村振興資金來源渠道。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服務平台建設,使農民合作社和農户通過地押雲貸、農信雲貸等金融產品實現網上申請發放貸款。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全力抓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我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雖然在不斷增加,但總體規模偏小、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輻射帶動力不大,農業產業化進程仍需進一步加快。

二是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突出。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有資金不足,區級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的資金有限,農業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擔保難、時間短、額度小,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以擴大經營規模。

三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薄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和培訓力度不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思維意識不強,發展的大局觀念不強,發展的長遠眼光不足,不適應新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缺乏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參與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是鄉風文明建設有待加強。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識、自己管理的能力不強,沒有形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意識。部分農村存在娛樂活動單一、文化陣地建設滯後、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與廣大人民羣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還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圍繞“產業興旺”要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培育主導產品。根據我區產業優勢和資源特點,圍繞培育壯大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特色品牌,及時出台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互聯網+農業”,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花卉苗木、小雜糧、林果等優質特色農產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台,實現農村資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幹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種養大户為基礎,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拉長產業鏈接、要素鏈接和利益鏈接。

(二)圍繞“生態宜居”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力度,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一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鄉村建設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加快農村公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態優美的鄉村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着力解決處理鄉村垃圾,使鄉村環境更美、生活質量更高。同時,嚴格落實河長制,實行三級河長治污,着力保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鄉村。三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積極探索文化+農業+旅遊等發展模式,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和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探索發展農家樂、觀光旅遊、農業採摘、休閒垂釣等旅遊項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農家樂、特色農莊,讓旅遊產業成為我區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園小鎮、長春觀、馬鞍山森林公園等可以進行精心打造,並形成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三)圍繞“鄉風文明”要求,深入實施文化引領戰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鄉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結合農村實際,採取符合農村自身特點的有效方式,加強對中國夢、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不斷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深入挖掘人文資源,推進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推進誠信建設,強化農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主人翁意識。二是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傳統村落和古村落保護開發,讓其既傳承歷史文化、凝結鄉愁眷戀,又跟上時代節拍、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在原有文化根脈上的新生。重點打造王二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風、一村一韻”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構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開展“服務惠民”活動為依託,大力整合鄉村建設各類資源,着力推進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進黨建、就業、社保、教育、衞生、民政、文體、法律等8項服務,切實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四)圍繞“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層基礎,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發揮其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定期選派第一書記到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加強執紀監督,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二是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傳本區鄉村人物的道德模範,發揮其激勵和模範作用,引導農民羣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服務、自己提高,並通過司法途徑着力調解村與村之間、鄰里之間、家庭之間的關係,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以“一創八評”為抓手,廣泛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醫生、村官、家庭等活動,宣傳他們的典型事蹟,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三是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圍繞“生活富裕”要求,加強改革創新力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一是強化科技支撐。積極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加強“互聯網+”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用現代設施、裝備、技術手段武裝農業,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的農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二是抓好產業興旺。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着力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努力構建“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拓寬增收渠道。大力推進人才振興工程,精心組織開展“引家鄉人、建家鄉”活動,通過加強產業建設,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增強農業農村活力,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w7rm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