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6篇)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6篇)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6篇)

以《雙峯鄉素質教育五年規劃》為指針,以剪紙文化為載體,以學生學習剪紙基礎知識、剪紙基本技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目標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1、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文精神。

2、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3、培養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

5、拓展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學習剪紙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術。

7、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確立其發展目標;發揮教師專長和才藝,體現其創新精神;提高教師的目標認同感,增強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與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

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組織教學和活動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以活動為主的課程,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即使是學習有關剪紙知識,也要少講少傳授知識,讓學生帶着已有經驗參與學習。教師要加大有效指導,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思考、想象、創造,自主地活動、實踐。

2、靈活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都要有很周密的計劃,教學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都要預設,否則就失去了開發和實施的保障。因此,要計劃先行。但是,以活動為主的校本課程,更多的是要根據當時的學生和當時的環境的具體情況而定,要靈活處理,及時調整,並給生成的課程資源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活動形式

1、班級授課制:《剪紙》自編課程內容,各年級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活動、內容,在教學時間內班級組織教學活動。

2、集體活動式:

1)、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的集體活動和主題活動。

2)、小組式

3)、個體式

五、課時安排

1、一年級課表內每週安排一課時,其它年級每週半課時。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該課時為彈性課時,具體教學活動時間安排具有靈活性,但不得擠佔挪用。

2、一學期兩次的主題活動:

春學期四月份:剪紙文學周;六月份:剪紙藝術周

秋學期十月份:剪紙展示周;十二月:剪紙交流周

六、課程內容

1、課程開發方式及實施途徑

1)、課程創新---開發新的課程項目《剪紙》,並自編教材。

2)、設計體現校本課程目標的校園環境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3)、學科和剪紙文化的整合。如美術與剪紙,品德與社會和剪紙等的整合。

4)、以校級、年級)、班級的主題活動作為《剪紙》的載體,承載或體現校本課程的實施。

5)、用好宣傳櫥窗,發揮媒體作用。

2、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範圍

1)、讓學生學習基礎的剪紙知識和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能。

2)、在音樂、美術、寫字、科學、思品與生活、思品和社會、勞技等學科中開發和剪紙文化有關的素材,如聲樂、舞美、戲劇、畫畫、書法、美術欣賞、攝影、刻紙、手工製作和信息技術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和編故事、學曲藝、排練課本劇、兒歌創作、編緝小報等活動結合起來。

3)、成立學生興趣小組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①、活動考勤

②在活動中的態度

③實踐操作技能

④專長、特長及動態發展情況、特殊表現等

⑤物化的成果,如作品展示或獲獎、競賽獲獎、彙報演出等成績

⑥人文精神表現

學生評價通過學生本人、小組夥伴、教師(輔導老師)、家長四方面的意見綜合定性評價。各項評價呈現不同,有的是等第,有的是分值,有的是描述性語言。最後的總評價為定性評語。

2、教師評價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考核評價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有無教學及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備課及必要的教學準備工作情況。

②、課時使用和組織活動、輔導活動情況。

③、按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方案要求,在規定課時內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④、開發課程和處理生成課程資源情況,在實施過程中有無創新的工作表現。

⑤、輔導學生活動和取得成績情況。

⑥、學生對於該課程的態度和情感。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有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及教導處負責教師考責、考勤和考績。通過聽課、查閲有關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支撐材料、問卷座談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定性評價,並參考教師的自評,評出相應等第,作為教師工作表現和業績的一部分。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有突出成績和貢獻的教師給以重獎。

八、教師培訓

1、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學習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理論,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施操作水平,並形成共識。

2、聘請教研部門專業人員指導校本課程開發論證和輔導實施操作。

3、加強校本教研,開設講座,能者為師;培養骨幹併發揮其帶頭作用。

4、每個教師確定本人在一定時間內掌握至少一門校本課程教學、輔導的本領或專長。學校儘可能提供學習機會,提高有關書籍、資料和器材。

5、充分發揮社會上有專長人員和退休教師的指導作用。

九、配套措施

1、學校大力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使這項新課程能得到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2、學校在完善實施規劃的前提下,認真切實的制定學年、學期實施計劃,提供給教師。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加強有效的教研活動,並幫助每個教師制定教學和活動計劃。

3、加強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每一學年修訂、調整,並做深入一步的開發;對教師個體開發的校本課程,也進行修訂、調整,並繼續研究開發。加強實施過程中的研討,不斷的進行研究、總結。學校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工作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規範管理。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一視同仁,計算課時,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務檔案。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2

教材材料:《剪紙》中的部分內容

主講教師:美術教師

授課對象:3——6年級部分學生

授課時間:每週五第七節課

課程開發: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説過:“學生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可以使學生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幹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靈美,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羣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國小美術教材也已將剪紙內容列入其中,學生已從美術課上對剪紙有了初步的接觸。由於它製作材料、工具極其普通,方法簡便,集審美與實用於一身,很多學生都喜愛有加。但現實的侷限性無法滿足他們對剪紙藝術的瞭解和更進一步的探究。根據教學的實際,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展現個性創造及感受、體驗剪紙藝術的平台,我校現已把剪紙作為一門校本課程進行開發、研究,讓同學們享受剪紙藝術的快樂。

一、指導思想:

繼承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更有利於教育教學,同時從自己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體味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提到審美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構圖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到,更讓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對美的追求。

二、實施過程:

(一)課程目標

1、瞭解剪紙藝術的歷史,教育學生繼承民俗文化,激發對剪紙藝術的追求。

2、瞭解剪紙的相關知識,認識一定的剪紙語言和表現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紙(或刻紙)技法;

4、培養學習興趣,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提升審美、觀察、動手等綜合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

5、發展學生的個性,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為主,刻刀為輔,自備彩色紙張等。

(三)學習內容

第一學期:每節課講授剪紙文化常識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學習簡單圖案為主,如對摺窗花、小動物等剪法。

第二學期:在學習剪紙知識和基本功的同時,自己創設簡單的剪紙圖案,進行綜合性的訓練。

(四)實施建議

剪紙藝術的創作、實踐活動,它集繪畫、手工的教育功效於一體,剪紙有的是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絲不苟,不能有一絲的馬虎,有的需要長時間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這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而且還是培養孩子細心、靜心、耐心的極好方式。

首先,要積極培養學生對剪紙的興趣,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孩子對剪紙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的看,注意的聽,耐心的體驗、觀察、感受,才會對剪紙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導學生有興趣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和昇華。引導學生了解剪紙的相關知識,教給學生掌握一定的剪紙(刻紙)技法;認識一定的剪紙語言和表現手法;讓學生進行剪紙(刻紙)的練習與臨摹。

再次,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展覽,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教師的表揚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自信,而周圍同學的讚揚與認可將能在更大程度上給這個學生極大的自信,最終培養學生對剪刻紙這門藝術的基本感覺。

通過剪紙活動,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提升審美、觀察、動手等綜合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發展學生的個性,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評價建議

1、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重視教師與他人的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採用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方式。學生通過建立美術學習檔案提高美術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在原有的水平上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教師通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檔案,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特點,瞭解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在觀念和方法上的進步,發現學生的潛能,瞭解學生在發展中的真正需求,給予及時的指導。

2、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

對學生的美術作業應採取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採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採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最大限度的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3

作為美術課的延伸與輔助的校本剪紙課程,是根據我校的教學實際,通過教編、整合、補充、拓展、對原有的教材的消化與加工、較之更能培養個體差異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充分挖掘我校學生在美術特長方面的潛力,為以後的專業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並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確保學生的終身審美目標的實現。綜上所述,剪紙的根本課程主要特點如下:

一、開發背景

我們之所以選擇剪紙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的內容,是出於以下幾點的考慮:

1、剪紙是我國一種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奇葩,是最具羣眾性的、大眾藝術形式之一,與民族民俗的關係密切。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剪紙是當地鄉民的一種風俗。鄉民逢年過節或喜慶活動,都要在牆上和窗前貼上紙花,或大紅“喜”、“福”等。國小生都十分喜愛剪紙,加上剪紙工具簡單,材料易找,為此剪紙成為學生們感興趣的活動。

2、剪紙是一項手腦並用的實踐活動,具有單純、明快、樸實、富有裝飾性的藝術風格和誇張變形、大膽的構圖、簡練生動的藝術造型特點。學習剪紙不僅能鍛鍊學生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瞭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孩子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

3、學校開展了“剪紙興趣小組活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紙氛圍,剪紙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家長的認同。

4、學校在初級階段開展的剪紙興趣小組活動,發現一些問題。首先,“興趣小組活動”側重於學生模仿操作,少創作性作品,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如何進一步地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成了我們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其次,興趣小組活動缺乏必要的系統性,教學安排缺乏整體的計劃,活動比較隨意。學生不能有效地展開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與技能,不能得到比較完滿的情感薰陶。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剪紙活動進行教學內容的系統編排。再次,興趣小組活動作為一種課外活動,組織形式上的鬆散,也難以得到課時上的充分保證。國小剪紙活動課程的開發,糾正了剪紙活動在這方面的不足。

二、設計剪紙課程目標:

剪紙是以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與中學美術教育的整合為切入點,拓寬傳統剪紙審美文化和表現內容,構建適合學生的剪紙活動體系。通過剪紙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它是指以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組織,以活動課程理論指導開展國小剪紙教學。它以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強調剪紙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參與,以主動探索、變革、改造活動對象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的主體實踐活動。

我們開發剪紙活動課程需要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臨摹期:重技能,輕知識;第二階段為萌芽期:從臨摹轉向創作,主要分根據剪紙藝術本身的層次性以及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可設立剪紙初級班和高級班。初級班要求能掌握剪紙藝術的相關知識和基本技法,能夠“臨作”。高級班則在此基礎上,能夠“創作”;第三階段為成長期:既重視剪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又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意識。我們進行了研究,進一步發展剪紙校本課程。

開設剪紙活動課,把“剪紙”引入課堂。

以往剪紙興趣小組活動明顯缺乏必要的系統性,教學安排缺乏整體的計劃,活動比較隨意。因此,學校領導和課題組成員一起對“剪紙”校本課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對剪紙活動教學進行了系統安排。首先,師資配備上:安排有一定剪紙特長的教師擔任剪紙教學的實驗工作進行開發剪紙活動校本課程。其次,時間安排上:由教導處專門將每週三開設為剪紙活動課,保證剪紙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再次,對象和組織上:打破原有班級制,完成由同年級的學生按照自願參加的原則選修剪紙活動課,形成固定的剪紙班。剪紙校本課程開發在拓寬課程範圍、適應學生的個別需要和發揮教師的創新意識等方面顯然有着顯著的優點。

三、課程內容

眾所周知,只有當教學內容系統的加以傳授時,學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開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才能得到比較完滿的情感薰陶,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將傳統民間剪紙與中學美術教育進行了整合,在中學美術教育的價值目標下追求民間剪紙藝術的精髓,吸收和借鑑民間剪紙的語言風格、造型手法和表現技法等的基礎上融入學校美術教育的方法和價值目標,拓寬剪紙活動內容體系。通過對民間剪紙藝術特點,學生認知接受能力和課程本身嚴密的體系以及教育的價值等分析,我們對剪紙活動內容進行了系統編排,反覆實驗研究,在多次篩選與修改,逐步完善,最終設計了剪紙活動課程內容框架體系,即“三維一體”框架體系。“三維”指剪紙的主題性層面、剪紙知識技能層面、學生自身發展層次;“一體”指剪紙活動課程教學的指導綱要。在這個框架體系指導下,我們設計了不同階段的剪紙活動內容體系,讓學生親近自然、體驗生活、認識自我、瞭解周圍世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探索靈活多樣,富有實效的剪紙教學方法

民間傳授剪紙技藝讓初學者剪薰樣(類似複印),強調由臨摹起步,先描後畫再剪刻的技法,與我們所提倡的剪紙活動教學不太適宜。中學剪紙活動課程教學力求改變單一的剪紙學科知識體系,構建活動課程的思路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現活動教育的價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識。剪紙教學方法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教師主導型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型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型教學方法。

1、教師主導型教學方法

主要指由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呈現法等。如講授法(其結構是講解----釋疑):教師向學生系統地描述剪紙史的發展,分析優秀的剪紙作品,介紹剪紙藝術家的生平,通過教師強有力的情緒作用使學生獲得深切感受。教師還可以對一些學生存在的知識問題和現象進行評論和分析,如講解作業,課堂小結等。

2、師生互動型教學方法

主要指藉助師生對話與活動,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決問題,痛痛快快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但必須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並具備一定的判斷分析能力下,或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應的操作能力下方可運用,採用寫生法、情境法、參觀法等互動型教學方法。如情境法(其結構是創設----激發----想象):剪紙教學時,一段錄像可將學生帶入民俗活動中,一幅剪紙向學生描繪了一段生動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象……

3、學生自主型教學方法

剪紙教學可以通過協作法讓學生接受教育,如在創作一幅剪紙作品時,可以讓學生運用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創造性自己確定表現主題,根據主題選擇素材,將圖案剪紙化,學生分工協作,完成作品。讓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升學習效率與學習動機,掌握剪紙知識和技能。

四、課程的評價

評價是剪紙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學校驗證剪紙活動課程實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價值;教師掌握剪紙活動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學生在及時瞭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我,促進學習。在這一階段的評價中,我們對剪紙刻的線條、剪紙紋樣的運用、畫面構圖的合理、學生的創意等根據不同的活動要求進行有側重的評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同時兼顧學生剪紙的基本功的實踐操作。對學生剪紙作品評價,不僅要求教師重視課堂展評、作業批改而且積極創設條件,加強課外展評和比賽。如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中開設一個剪紙長廊,定期在校園櫥窗裏登出學生的優秀的剪紙作品;在走廊上懸掛學生的剪紙作品,使校園裏的一面面的牆壁“説話”。每學年我們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剪紙文化宣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剪紙交流、展示的舞台。這麼一來,即顯示學生的剪紙才能,給學生作品進行肯定的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對剪紙學習產生更濃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體驗成果的快樂。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載體。寫字(書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羣眾基礎。在它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民族個性得到了超越國界的承認。寫字(書法)不僅有其實用意義,而且還有獨特的藝術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學校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然而當前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迅速發展,嚴重地衝擊着寫字(書法)這一傳統的藝術,致使許多教師、家庭、學生忽視了漢字的書寫能力培養,降低了對書寫美的要求與追求,學生中近視、姿勢不規範、作業不美觀、學習不耐心細緻、不會欣賞寫字(書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學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書法藝術,缺乏繼承弘揚的責任意識。

我校把“寫字”作為校本課程,以“學習寫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指導思想,以教育學生樹立公民道德意識為目標,將寫字作為對學生進行“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和藝術素養。

二、課程目標:

寫字教學具有豐富的審美內容和很高的審美教育價值,能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學中,我們把書寫文字的形體同理解文字的內容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人格修養的教育,依據不同年齡選擇教學內容分層落實德育目標。通過學寫字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培養學生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

知能目標:

1、幫助國小生學習和掌握寫字(書法)藝術的一般知識;

2、學習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以及具備熟練的硬筆楷書、行書寫字(書法)書寫技能;

3、指導國小生逐步養成最基本的對寫字(書法)作品審美興趣;

4、指導國小生逐步提高表現寫字(書法)美的能力。

發展目標:

1、引導國小生在寫字(書法)過程中逐步形成對寫字(書法)的興趣愛好;

2、使每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逐步形成寫字無差生,培養一批書法特長生;

3、在練字過程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造、實踐的能力;

4、通過寫字(書法)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5、引導國小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培養繼承祖國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情感。

三、本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定位,我們開設寫字校本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寫字(書法)基本技能的訓練。

2、圍繞寫字教育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

(1)通過現代媒體、查閲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書家故事、書家介紹、書家作品、書苑常識等;

(2)開展寫字(書法)競賽、書法展覽;

(3)組織參觀各類書法展,欣賞(寫字)書法作品;

(4)建設書法教育網,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寫字(書法)作品欣賞、評價;

(5)出版師生作品集等

四、課程內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2、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養成做事認真的態度。

中年段:

1、比較熟練地書寫漢字,做到字跡工整、美觀,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育學生知道做一個怎樣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練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形成書寫風格。

2、教育學生要懂得怎樣做人。

(二)讓學生領悟:

坐姿端正的平穩美、書寫態度的莊重美、進行書寫的平心靜氣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的修養,把每個字寫得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富有活力。

五、課程評價:

(一)根據各年級的課程內容進行檢測。

低年級:坐姿、寫姿、筆姿是否合格,基本筆法是過關。

中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做到工整、美觀。

高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寫出自己的風格。

(二)管理:

1、教導處每月進行一次校本課程的驗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每學期舉辦寫字展覽,對成績突出的學生和教師給予獎勵。

3、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

六、組織機構:

組長:張從勝

副組長:徐洪濤

組員:韓敬亭、陳德富、徐傑、任仲恩、年級主任、語文教師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跳繩課從健身體育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自我鍛鍊的意識。根據國小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學、自練、互評能力,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活動目標:

1、掌握雙腳跳繩的方法,發展彈跳、協調能力。

2、通過跳繩活動培養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的意識。

3、學習各種跳繩的動作方法,使學生掌握各種跳繩的要領。

4、利用多種跳繩練習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協調、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

5、培養學生時間與空間的感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興趣,增強羣體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發揮潛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措施與方法

1、校內:各班可利用週三的第七節課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活動,將跳繩達標活動與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跳繩訓練,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班主任老師、學生家長以及任課教師的作用,組織、指導並帶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跳繩達標活動,掀起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師動員學生回家與家庭任何成員自由組合進行訓練,形式不限,通過“小手拉大手”,讓學生家長(或親人)親身參與和了解學校活動,共享一份歡樂,達到共同健身、攜手育人的目的。

四、活動安排:

五、周工作安排:

第1周:閲讀性內容----體育常識:課堂常規

第2周:體驗性內容----跳躍:雙腳連續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內容----雙腳交換跳單繩

第4周:體驗性內容----雙腳交換跳單繩看誰跳得多

第5周:體驗性內容----並腳跳單繩

第6周:體驗性內容----並腳跳單繩看誰跳的多

第7周:運動參與----行進間跳繩

第8周:運動參與----跳繩遊戲

第9周:體驗性內容----繩操

第10周:體驗性內容----繩操和跳繩遊戲

第11周:體驗性內容----跳繩

第12周:體驗性內容----行進間跳繩比賽

第13周:運動參與----跳繩

第14周:延伸性內容----體驗雙飛

第15周:體驗性內容----跳繩,遊戲

第16周:運動參與----自己創新跳繩

第17周:體驗性內容----考核跳繩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6

一、問題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校本課程是基於學校的課程資源,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學校的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開發的課程。新課程內容加強了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繫,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自立和科學探究精神。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延伸,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營造一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個性化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人的培養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支點。我們覺得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生物學科的是一門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能夠深入瞭解大自然生命的奧祕,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的四次大學聯考分析可知,生物學的各項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內容的分值佔生物學科總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來,只侷限於現行教材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因此,進行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也是勢在必行了,本課題也就成為當今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的着眼點。我校生物實驗室條件的完備,校園網絡的改善,新農村生態基地和星海湖生態旅遊基地的建立以及當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園林化的工業城市等等,這一切都為本課題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內外關於本課題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現狀

《生物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學教學的傳統做法,這些都給校本課程的開發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雖然在一些地區(如山東、江蘇、廣東等)的一些學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制約,校本課程建設仍處於初始探索階段。尤其對高中學校來説,如何在大學聯考升學壓力下,根據學生全面成長的具體需要,建設好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始終是急需解決的實際課題。就我區、我校來看,現在沒有一套適合於我校的生物學校本課程教材。

二、預設的研究目標和任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任務是開發並撰寫適合我校學生需要、體現辦學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區實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的校本課程教材,並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校本課程教材的撰寫擬以現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與生物學科大學聯考相聯繫,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和生物學知識為編寫內容,更好地體現“趣味性、探究性、實效性、同步性、開放性、選擇性”的研究目標。擬包括三大模塊即:高中生物怎麼學、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一)高中生物怎麼學

1.通過本專題的探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迅速提高生物學成績,進一步達到多學科的交叉,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3.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靈活的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促使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

通過對高中生物中趣聞趣事的瞭解,讓學生對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難點、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知;通過本課程也使高中生對自己日常行為不好的方面有所瞭解,並使其積極糾正;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物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會價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1.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本課程通過對課本知識與現實情境的有機整合,開發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學以致用的生物實驗,實現對學科課程資源的充分挖掘,讓學生在做中學,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本課程擬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和動手操作,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使知識和技能真正成為可以隨身攜帶的財富。養成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3.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對現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學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初步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和實驗設計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用時約兩年半時間(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組建課題小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實施方案。

2.確定實驗對象:高二年級11個理科班。

3.進行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屬於校本課程的問題)再進行彙總、分析、討論制定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框架內容、操作程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調研、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課題前期背景情況調查

2.對子課題部分內容進行嘗試性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交流—總結

3.陸續完成子課題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彙集完成本課題的編寫、評價,進行校內成果研討鑑定,根據鑑定意見進行修改、補充、整理出書,課題組完成專門性總結

2.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召開結題會議,進行課題工作總結,聘請專家評審,修改課題報告

4.結題材料及研究成果裝訂成冊或書上報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陳維強

成員:耿佔榮、楊玉芳、陳維強、馬桂蘭、吉義東、王永峯、劉春輝、於洋、孟進、寧春曉

2.課題組成員分工

陳維強負責課題申報,管理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的全面工作,負責活動內容的記錄、活動過程的拍照、攝像、外出參觀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和後期研究報告。

陳維強、耿佔榮、楊玉芳負責課題實施方案的策劃、制定,課題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及研究成果的彙總、上報及課題研究經費的籌措等工作,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怎麼學》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王永峯、孟進負責學生問卷的設計、調查、統計分析及資料的收集、整理,並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於洋、劉春輝、寧春曉負責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製作的各種模型的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工作,並參與校本課程中《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吉義東、馬桂蘭負責有關生物實驗和實習考察等實踐的設計、準備、實施及分析,並參與部分校本課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實驗》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三)課題的管理

本課題由學校領導負責監督指導,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學校負責管理。課題成員分工協作,請專家和有關教研人員指導,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經驗、分析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文獻法、試驗法和走訪參觀。

1.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本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進行興趣和需求調查,進行分析,設想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思路、操作計劃,進行論證,修定完善,然後按照計劃進行收集有關資料、專家諮詢、調研等準備工作,之後再試編寫--研討—反思--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最後形成成果。

2.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瞭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瞭解校本課程實施結果,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課程實施後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情況,為教師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校本課程提供了依據。

3.數據分析法當前,通過對各階段學生紙筆測驗或調查結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評價校本課程建設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客觀性和科學性。

4.文獻法因為我計劃編寫的內容大多數沒有現成的教材可參考,需要通過大量查閲文獻,

5.試驗法生物校本課程的內容在編寫前後需要反覆的進行試驗,根據試驗反饋的信息,再進行反覆修改,逐步完善。

6.走訪參觀通過走訪參觀校外生態基地、種植或養殖專業户,科研院所等,可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經驗。

五、預設的研究結果

預期本課題研究成果:

1.彙編成冊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試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3.學生在進行校本活動中的成果: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製作的各種模型等。

4.教師參與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心得和經驗、教學設計、案例論文等冊子及優秀教學課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中期研究報告和後期研究報告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7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則。為了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我校的辦學目標“打好基礎,和諧發展”,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為: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學會自我防護,擁有健康體質。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提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校本課程是根據自己學校特色開發的課程。完善課程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最終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不斷完善與實施,使學生打好“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身,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的基礎,以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要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正是本着這一原則,中華美德故事、古文學鑑賞課中我們蒐集了許多經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斷,讓學生賞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點,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吸收民族精神的營養,使之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在校本課程的設置中,低年級重視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中年級我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理解能力的培養。高年級主要學習以後在社會上生存的知識、方法。總之,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的發展。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台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我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具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課程。我們在各年級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需求,設置了不同的課程內容,滿足了不同學段的發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5、學校安排專職教師,做到有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階段總結、跟蹤紀實等材料。

六、校本課程開發框架:

(一)領導小組:

組長:a

成員:b

(二)工作小組:

組長:c

成員:d

(三)編委分工情況:

(四)校本課程開發要求:

1、每學期按15課時開發,有總體目標。

2、每課有課題、教學目標(必須有情感目標),最好設有習題。

3、按每學期訂一冊,有課本封皮、目錄。

4、單元題目為小一號字,課題為小三號字,其他為四號字。

5、根據課程需要,可有插圖。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按要求撰寫校本課程教案、計劃。

2、任課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導處具體負責課程的階段檢查。

2、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4、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國家要求方式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8

自自治區書法教育學校在我校掛牌後,我校進行了不懈地努力,並深入開展了系列活動;本學期,經學校研究將書法教育作為校本課程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地深入和落實,實施方案具體概括為:三落實一展示。

一、學校書法課程的落實。

學校將各班的閲讀課改為書法教育課。一二年級為每週兩節,三至六年級為每週一節,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後的10分鐘。

二、教師教授的落實。

1、教師要根據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怎麼教,教什麼,做到胸中有數。

2、每位書法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培訓來提升自身的書寫水平,老師們雖然也是剛剛起步,但在學習後去指導學生是沒什麼問題的。

3、書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去獲取書法的書寫方法,做好上好每節課的準備。

4、老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書法演示或教師書寫方法的示範,以此來引導學生。

5、課堂上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練習充分結合起來,不可以只練不教,盲目練習。

三、學生學習的落實。

1、要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具體筆畫的練習到字的練習逐步推進。

2、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做到持之以恆。

3、動員和鼓勵學生在課後進行鞏固練習,不斷提高書寫水平。

四、展示

每學期,要組織一次學生書法展示活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同時也將此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一項內容。我想只要我們共同去努力,書法教育將成為我校校本課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五、開展時間:從本學期3月8日開始進行。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麪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

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麪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1

一、校本課程研究背景及意義:

校園安全一直是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和關注的問題。5.12汶川大地震又將校園安全教育推上了一個高度。那所堅持進行安全演練的學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孩子們如花的生命。反觀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5.12大地震為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學生可以不必畫手抄報,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識問卷,但是他必須知道,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他應該怎麼做。因此,安全教育不僅是活動教育,知識教育,更是習慣教育。安全教育不僅是校長後勤主任份內之事,更是每一個教職員工及相關部門的份內之事。基於此種認識,結合現在的校園安全教育誤區,我認為,我們應該樹立大的安全教育觀,逐步提高全社會(學校、家長、社會各部門)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要把握校園安全教育的“三實性”——實踐性、實用性、實效性,以“體驗教育”為主要教育方式,採取多種教育方式結合,建立並落實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使廣大中國小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審視當代的中學生,我們不難發現,在他們身上有許多人格的閃光點,主要表現為: 求知慾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於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但是,我們也不無遺憾看到他們的缺陷:易於衝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不能在人為侵害時從容應對,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顯得相當脆弱,面對來自自然和人為的侵害,往往會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亂了方寸,很難應付。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保護學生的生命及身體健康,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給每個家庭減少痛苦,對家長和學生負責,提出了本課程的研究。

二、課程名稱:

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選修課)

三、課程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珍愛生命,創建和諧校園”,為學生提供防護知識,樹立安全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課時安排

七年級課程(王秀華 王秀蘭)

1、 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識(2課時)

2、 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見(2課時)

3、 培養青春期自我防衞能力(3課時)

4、 注意飲食衞生安全(2課時)

八年級課程(張智慧)

1、怎樣正確使用網絡(2課時)

2、日常安全用電知識(2課時)

3、巧妙應對青少年敲詐現象(2課時)

4、學會防火災侵害(2課時)

四、研究思路和步驟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組織,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1、課程研究初期,我們組織課程組成員閲讀相關書目,圍繞承擔的課程做好記錄和修改,定期召開學習研討會、實驗研究會並做好記錄,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實驗工作。建立課程研究領導小組,實驗研究小組,並確定相關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在課程研究階段,組織例會,及時填寫“課程研究進展情況表”,及時掌握、分析、研究、實驗的情況。組織專題研討,課程組成員定期召開例會,通報每個階段課程研究進展情況。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客觀準確地判斷不利於的因素, 做好課程調研,通過參與活動、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座談討論、查閲資料等形式檢查課程研究的實施情況。

(二)蒐集資料、彙總研究、制定《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目錄草案

1、查閲網絡資料:王秀華 張智慧 王秀蘭 任立新

2、查閲文本資料:周曉芹 劉虎 王淑紅 王春英

3、資料彙總、制定目錄

(三)編寫教材《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

1、《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編寫研討,確定教材編寫分工。

2、編寫教材。

3、審稿。

4、定稿。

四、討論制定校本課程評價標準(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課程研究資料整理、裝訂(20xx年4月15日——20xx年6月15日)

五、課程的研究優勢和基礎:

1、我校教師積累了許多課程研究的方法和經驗,這必將對本課程的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課程組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主持、參與完成過多項十五和課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或獲獎。

3、我校積累大量解決學生安全問題的方法,這些都保證了課程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研究起點的合理性。

完成本課程的條件:

(1)人力保障:學校領導對本課程的研究高度重視,課程組成員具體開展的研究網絡,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程研究順利正常地運行。

(2)資源保障:學校已於20xx年建起了遠程教育網,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衞星接收室、光盤播放室、電子備課室等,這些硬件設施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經費保障:學校支持本課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課程研究所需經費(含購書、活動、培訓學習等費用),確保這項課程研究工作順利開展。

(4)制度保證:學校將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結,努力搞好中期論證和總結。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2

教材材料:《剪紙》中的部分內容

主講教師:美術教師

授課對象:3——6年級部分學生

授課時間:每週五第七節課

課程開發: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説過:“學生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可以使學生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幹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靈美,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羣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國小美術教材也已將剪紙內容列入其中,學生已從美術課上對剪紙有了初步的接觸。由於它製作材料、工具極其普通,方法簡便,集審美與實用於一身,很多學生都喜愛有加。但現實的侷限性無法滿足他們對剪紙藝術的瞭解和更進一步的探究。根據教學的實際,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展現個性創造及感受、體驗剪紙藝術的平台,我校現已把剪紙作為一門校本課程進行開發、研究,讓同學們享受剪紙藝術的快樂。

一、指導思想:

繼承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更有利於教育教學,同時從自己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體味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提到審美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構圖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到,更讓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對美的追求。

二、實施過程:

(一)課程目標

1、瞭解剪紙藝術的歷史,教育學生繼承民俗文化,激發對剪紙藝術的追求。

2、瞭解剪紙的相關知識,認識一定的剪紙語言和表現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紙(或刻紙)技法;

4、培養學習興趣,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提升審美、觀察、動手等綜合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

5、發展學生的個性,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為主,刻刀為輔,自備彩色紙張等。

(三)學習內容

第一學期:每節課講授剪紙文化常識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學習簡單圖案為主,如對摺窗花、小動物等剪法。

第二學期:在學習剪紙知識和基本功的同時,自己創設簡單的剪紙圖案,進行綜合性的訓練。

(四)實施建議

剪紙藝術的創作、實踐活動,它集繪畫、手工的教育功效於一體,剪紙有的是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絲不苟,不能有一絲的馬虎,有的需要長時間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這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而且還是培養孩子細心、靜心、耐心的極好方式。

首先,要積極培養學生對剪紙的興趣,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孩子對剪紙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的看,注意的聽,耐心的體驗、觀察、感受,才會對剪紙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導學生有興趣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和昇華。引導學生了解剪紙的相關知識,教給學生掌握一定的剪紙(刻紙)技法;認識一定的剪紙語言和表現手法;讓學生進行剪紙(刻紙)的練習與臨摹。

再次,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展覽,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教師的表揚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自信,而周圍同學的讚揚與認可將能在更大程度上給這個學生極大的自信,最終培養學生對剪刻紙這門藝術的基本感覺。

通過剪紙活動,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提升審美、觀察、動手等綜合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發展學生的個性,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評價建議

1、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重視教師與他人的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採用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方式。學生通過建立美術學習檔案提高美術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在原有的水平上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教師通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檔案,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特點,瞭解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在觀念和方法上的進步,發現學生的潛能,瞭解學生在發展中的真正需求,給予及時的指導。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3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着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絡,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絡,通力合作,共同創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劉春生

副組長:鹹玉富劉金髮

組員:生物老師、班主任

2、成立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劉金髮

副組長:石孝法姜兆強

組員:班主任、全體生物教師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通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6、確定校本課程。

7、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8、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三)、校本課程的結構:

七年級上學期農業技術

(四)、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信息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4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更好地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基本理念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範圍。

3、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反思和創造的環境、對象。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生者。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採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閲讀、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科技創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五、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安排在下午。

六、教學內容及目標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小組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八、師資培訓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目前師資培訓應採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後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九、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鑽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通過實踐,反饋調節,最後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為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並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鑑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務處、政教處、電教處、教研組(備課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校本課程的教學,邀請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室(教科所)領導和專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學者到校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

3、將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入教師工作量,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工作實績載入教師專業技術檔案。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5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願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規範、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2、師資培訓。選派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開設示範課、開展專業研討;學校提供相應書籍資料和網絡平台,讓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開發審議制度;校本課程評價制度;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等。

五、校本課程建設的範圍

國中校本課程的設置主要有以下6個領域:

1.民族文化領域。通過誦讀和研習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詩詞、散文、政論,以及校史、地方史等,瞭解和研究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等,汲取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藴,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增強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祖國偉業的責任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地理生態、動物植物、宇宙空間、資源環境、工藝技術、科學創造等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通過環境調查、科學普及、小發明、小製作等,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瞭解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明確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

3.社會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經濟、政治、法律、家庭、社區、民族、國家、國際等社會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調查和社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4.藝術探究領域。通過開展聲樂、器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欣賞、創作及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藝術愛好及特長,拓寬藝術文化視野,豐富精神生活,使學生感受藝術對人類發展的積極影響,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愛好與追求,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藝術品位,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5.體育與健康領域。通過開展體育團隊、快樂體育、圍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身心健康的認識,掌握運動與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運動欣賞能力,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6.農業技能領域。結合本地特點,依據本地經濟發展需要,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農業生產勞動,增進學生對農業勞動的體驗,增強科技興農的意識,提高農業生產的各種技能,使課程內容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務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計劃的執行。

2、學校將邀請區校本課程建設領帶小組、教研員到校指導工作。

3、每個教研組至少開發1—2種校本課程,九月份全面實施。

4、學校儘可能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5、完善管理網絡和運作流程,確保我校校本課程從少到多,從有到精,儘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師評價

⑴教師執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⑵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⑶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⑷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⑸學校及時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監控和測評工作,參與聽、評課的指導,隨時調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情況。

⑹學校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現,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予以表彰並收入成長記錄袋,記入學生成長報告冊及其它相關檔案內。

國小剪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6

課程目標:

學生方面:激發學生參與花樣跳繩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愛跳繩、會跳繩、跳好繩”,讓學生掌握花樣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加以運用。同時提高學生體能、自主鍛鍊的能力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及高尚的團隊精神,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學校方面:通過特色活動開展,培養一批熱心於花樣跳繩教學的教師,部分教師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過課題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繩教學方法,探索花繩教育的育人功能,並加以推廣;全面推動學生特色工程,使花繩活動真正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學校花繩文化。

課程實施辦法與課時分配:

課程實施採用體育課教學和活動課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每班每週利用一節體育課進行花繩教學,下午的活動課全校統一進行花繩練習。

課程評價:

一、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意義。

(一)是體育新課程和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為我們確定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培養主線,以“快樂體育”貫徹教學全過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因此,學校開發花繩校本課程是體育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全面開面體育陽光運動的要求,同時還是園區教育局開展“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1、從身體方面來説,可以有效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使學生的身體更健壯。2、從心裏方面來説,跳繩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自信心,提升承受力。3、從倫理方面來説,能讓學生養成自律習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4、從智力方面來説,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平衡感和節奏感。

理論價值:1、肩負增強學生體質的“使命。”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體狀況下降到令人擔憂的地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號召在全國中國小生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每天鍛鍊一小時,因此,花樣跳繩肩負增強中國小生體質的“使命”。2、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台。花樣跳繩活動,只要開發合理,設計科學,可以成為有目的有計劃引領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台”。

二、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優勢。

根據學校學生多,場地相對比較小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開展花樣校本課程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一)簡單易行,利於全面開展。花樣跳繩是在普通跳繩的基礎上適當加上花樣動作,比較簡單。且該項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半小時可跳,三分鐘也可跳,操場上可跳,走廊裏也可跳,只需一根繩子就可以,因此可以發動全校學生參與此項活動。

(二)可簡可繁,根據實際情況編排花樣。花樣跳繩的動作繁多,學校可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創編不同難度的動作,難度可大可小。

(三)花樣繁多,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絕大部分孩子覺得跳繩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樣跳繩因為加入了更多的花樣動作,同時在加入花樣的時候還可以創編一些順口溜、童謠等,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觀賞性強,可以表演展示。花樣跳繩因為其花樣變化多端,因此有很強的觀賞性,適合在各種場合進行表演、展示。學校在普及花樣跳繩的基礎上可以組建校隊,加大訓練難度,有機會可以走出學校進行展示及參加各類比賽。

(五)增強體質,激發學生意志。花樣跳繩比普通的跳繩更能訓練人的彈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發力,同時可培養準確性、靈活性、協調性,以及頑強的意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六)危險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穩定性,運動危險性,場地安全性來説,都是安全可靠、讓人放心的運動項目。

三、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設定。

課程目標明確、清晰,充分考慮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提出了花繩課程的總體目標及不同年段的階段目標。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編排,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科學合理。學校將花繩特色納入體育課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適合各年級段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繩趣;三、四年級“競爭合作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手腳協調的能力;五、六年級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組織培養學生的花式跳繩水平。

四、花繩課程的評價體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強、方法科學、具有激勵性作用的評價標準。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一般適合於花樣跳繩、雙人跳繩、集體跳繩的評價,定性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定量評價一般適合於個人跳繩評價,定量評價時應因人而異,對不同年級、性別、和基礎不同的同學要有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跳繩的評價應把定性和定量評價二者結合起來。下面例出學校一至六年級跳繩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參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wgedn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