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建設方案 >

共同體建設方案(通用20篇)

共同體建設方案(通用20篇)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

實施學校結對共建有助於優勢互補,雙贏共進,提高雙方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校資源均衡發展,優質發展、高效發展,提高工作時效。

共同體建設方案(通用20篇)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強校際交流,實現開放辦學,合作共贏,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根據貴定縣教育局《關於開展第一批六所中國小“結對共建”活動的通知》即【貴教通(20xx)43號】文件,本着“全面共建、突出重點;互促雙贏、共同發展”的活動原則,結合學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結對學校:

二、結對共建目的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引領,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優化課堂教學為載體,充分利用兩校資源優勢互補,強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最終取得共建、共贏的成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共建思路

1、明確共建工作重點。開展調研活動,通過教師互訪、座談了解等形式,就學校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活動、課堂教學等現狀進行深入交流,針對共建雙方學校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提高工作實效。

2、確定共建工作形式。立足常態和常規教學工作,開展行之有效的優勢互補交流活動,使共建工作常態化。既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又利於促進常規工作規範化。新鋪中學貴定六中

3、突出共建工作載體。以教學科研為主要途徑,促進共建學校雙方形成比較濃厚的科研氛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團隊。

四、共建措施

1、領導結對。組織共建雙方學校管理人員互相參觀學習,借鑑對方成功經驗。每學期初,定期召開一次共建雙方學校領導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和探討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工作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加強信息交流,瞭解學校需求,有針對性地確定學期或學年共建工作計劃及重點。

2、教師結對。根據共建學校教師發展需求,開展教師結對活動。採取課題合作、集中培訓、上示範課、聽課評課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科研、教學評價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每學年開展共建學校教師結對交流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形成“學習、研究、實踐、探討”為一體的教研氛圍,挖掘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採取與結對學校青年教師師徒結對等方式,進行一對一的業務幫扶,提高青年教師成長進步。

3、借結對共建平台,開展賽課評比活動。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比賽,實現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進步,在活動中共建,尋找差距,彌補為足,攜手提高雙方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4、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共建。雙方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最大程度的開發共建學校的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使其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組織保障

1、及時成立“結對共建”領導小組。負責共建工作的計劃制定、過程監督、評價考核、經費保障等,確保結對共建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2、要加強交流,與結對學校加強聯繫,建立穩定的互訪交流機制,瞭解結對工作開展情況,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調整結對工作重點和實施方案,相互協調,保證結對工作順利開展。

3、要加大宣傳,統一思想,使教師認識結對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積極地參與結對工作。同時,要努力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學校教師、幹部結對提供應有的條件,確保結對工作順利開展。

六、計劃安排根據結對共建工作總體計劃,年度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1、共建雙方學校領導見面,共同商討結對共建工作年度計劃。

2、共建雙方學校管理人員互訪參觀學習,落實共建結對的近期目標。

3、共建雙方教師互相聽課,探討推進高效課堂的新舉措。

4、啟動“同課異構”賽課活動。

5、作年度結對共建工作的考核、總結。

6、共享九年級會考資源,交流會考經驗,每年至少2次。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2

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結合我局的實際,決定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特制定如下方案。制定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基層黨建工作,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目標要求,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創新機關黨建、服務科學發展為重點,積極整合組織資源、人才資源和服務資源,切實發揮機關黨員幹部在推動科學發展、服務人民羣眾、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標要求

按照建立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羣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豐富機關黨建活動內容,進一步促進機關幹部職工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把結對共建基層黨組織打造成機關黨員幹部加強黨性鍛鍊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實踐基地。

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示範引領作用,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以機關黨建帶動社區黨建為出發點,通過組織共建,簽訂結對共建目標任務書,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優勢,加大對社區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力度,帶動社區黨組織穩步向前發展,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三、具體措施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按照黨組織建設“五個好”標準,幫助結對共建單位進一步完善黨建各項工作制度,抓好黨組織建設,建好黨員活動室等宣傳教育陣地,攜手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促進農村和社區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落實發展措施、實現發展目標,共同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3

為探索政府部門黨組織和國有企業黨組織在組織聯建、黨員互動、活動互聯、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推進、鞏固和擴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成果,努力形成“抓黨建、帶隊伍、促發展”的整體合力,推動雙方黨支部和廣大黨員有效地履行職責,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現結合實際,制定以下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以共建促黨建,以共建促瞭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發展”的原則,在共建黨支部的雙方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共建雙方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通過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進一步強化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黨羣關係,推動各單位中心工作的開展,促進港航經濟和諧發展。

二、共建目標

通過搭建基層支部共建平台,共同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和黨建工作規範化,有利於密切老港海關船舶監管科黨支部和中遠海運供應公司第四黨支部之間、黨員之間、黨員與羣眾之間的聯繫,有利於進一步黨員幹部作風,有利於促進黨建工作相互對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推動黨建工作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通過共建活動,

1

彼此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努力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三、活動內容

1.聯合開展黨員教育。一是圍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每季度開展一次黨員教育活動,採取結對雙方黨支部書記輪流講黨課,組織黨員集中集體自學等方式開展學習教育。二是織開展學習討論會、交流會,相互提供學習資源平台。三是採取舉辦知識競賽、文體活動、參觀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豐富黨員教育形式,強化學習教育成果。

2.聯合開展黨組織生活。一是結對黨支部之間定期安排一天組織黨員同過組織生活,圍繞黨的政治理論知識學習和“兩學一做”等內容,相互交流學習體會。二是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包括:開展“三會一課”、同温入黨誓詞、合過政治生日等活動,開展靈活多樣的組織生活。

3.互幫互促,共建規範基礎工作。結對共建黨支部根據黨建工作需要,開展一次互訪溝通交流活動,就黨建方面的日常性、規範性工作進行相互檢查、指導、互助,按照“五好”黨支部標準,共同完善和規範各項黨建基礎工作,促進雙方黨建工作共同提高。

4.積極拓展活動外延。在結對共建活動期間,雙方定期開展黨建活動,促進雙方交流。如適時組織雙方黨員開展雙方工作體驗活動,通過角色轉換體現彼此工作,促進雙方交流,增進

1

結對黨員業務知識的提高,做到互動互學、互幫互促,提高整體“結對共建”水平。

5.聯合共促發展。一是充分發揮海關在貿易和進出口方面的信息、政策優勢,把國家、地方政府好政策及時傳達到企業,指導企業用好政策。研究和協調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二是相互協助、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口岸服務水平,共同維護港口穩定,提高工作效率。

四、實施步驟

1.動員部署階段(20__年10月中旬前)。結對黨支部之間加強相互溝通和交流,彼此掌握雙方黨支部基本情況和生產經營情況,理清工作思路,確定雙方聯絡員,制定操作性強、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和開展計劃。在老港或供應公司召開動員會議,啟動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

2.組織實施階段(20__年10月下旬-20__年8月底)。結對黨支部加強工作溝通,聯絡人員每月對照實施方案和計劃,掌握工作進度,積極聯繫組織開展好各項活動,落實各項任務,完善各項活動檔案資料,確保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得到切實開展。

3、總結和驗收階段(20__年9月底)。結對黨支部對開展共建活動進行認真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形成書面總結材料。結對黨支部雙方的上級黨組織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驗收。

五、組織領導與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結對共建黨支部要高度重視結對共建共創活動,切實把共建活動列入支部重要議事日程,把工作任務、工作責任和工作要求落實到每個具體環節。結對黨支部書記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身體力行,作好表率;支部領導班子要落實認真研究,部署活動。結對共建的黨支部委員會應定期召開一次聯繫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推進工作任務。結對共建黨支部要加強溝通聯繫,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等方式,全面瞭解共建單位的基本情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在學習教育、組織生活、聯繫服務羣眾等具體工作中,互幫互促,共同進步。引導各自黨員積極參與到各項共建工作任務中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工作帶動重點工作、業務工作,推進共建活動持續有序開展。

3.營造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傳共建活動,充分調動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探索黨建工作的新形式,為推動共建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促進區域、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創新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為動力,科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不斷縮小城鄉和校際差距,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實現縣域內國小教育水平整體提高。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一體化共同發展原則。注重推動集團內各校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隊伍、辦學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緊密共享,建設互動共贏的集團化發展共同體。

(二)堅持融合中主動發展原則。注重激發集團內每一所學校主動發展的活力,尊重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和特色,通過集團化“價值提升、結構開放、過程互動和動力內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師一特點、一生一特長”,全面推動學校間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實現集團內各學校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目標。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學校集團化辦學為契機,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國小教育優質均衡。

(二)具體目標

1.創新學校管理理念,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實現集團內各校先進辦學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動教育集團穩步、持續、高質量發展。

2.實現鄉鎮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管理制度化、精細化,使學校教育教學、黨建、人事、財務、安全等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3.實行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集團總校有骨幹教師、名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交流,輻射帶動農村學校,鄉村學校教師分期分批到城鎮學校交流學習。

4.通過教育改革和創新,發揮集團總校的品牌效應和示範引領作用,激發集團內分校辦學活力,推進集團內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建設互動共贏的學校發展共同體。通過改進考評機制,優化集團捆綁式考核方案,提高集團化辦學競爭力,使之成為全縣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擴大,整體提升縣域義務教育發展水平。

四、組建模式

(一)集團劃分辦法。在全縣範圍內因地制宜地將八個鄉鎮(街道)所有國小,按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生規模、發展水平,採取“強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區校+鄉村校”的組合方式組建國小教育集團,首期分為第一集團和第二集團,設立兩個集團總校,確定荔波一小為第一集團總校,荔波二小為第二集團校。

(二)集團法人資格。教育集團以“1+x”的多法人聯合方式組建,每個集團以 1 所城區學校為集團總校,2-4 個鄉鎮(街道)中心校(含教學點)為集團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掛集團總校分校校牌。集團內各成員校法人資格不變。

(三)集團管理機制。教育集團實施理事會統籌下的各成員校一體化管理工作機制。理事長全面統籌集團管理工作。各成員校之間實行資源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共進、文化共建、責任共擔管理模式。

(四)集團理事會。設立總校校長任集團理事長,鄉鎮(街道)中心校校長任副理事長,其他分校負責人任理事的集團理事會。

集團理事長具有對分校校長(負責人)人選的任用和對分校副校長、中層管理人員、教職員工的統籌調配建議權。經集團理事會賦權後,分校校長(負責人)作為分校第一責任人,對本校教育教學和人、財、物進行日常管理。鄉鎮中心校校長對集團總校校長負責,村校(點)負責人對鄉鎮中心校校長負責。

五、運行要求

縣教育局對“集團校”充分簡政放權,集團總校校長可以對集團內的教師和財物進行合理調配,按程序報縣教育局黨委研究審定後執行。縣教育局對“集團校”實行統一評價,捆綁考核。

(一)創新管理機制。各教育集團由總校牽頭,分校積極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員學校共同發展的集團化辦學章程,明確集團的宗旨、目標、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及各成員校的權利和義務等,約束和規範教育集團辦學行為。理順集團總校與分校在決策、執行、監督、保障等環節的運行機制,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團化辦學管理水平。通過建章立制與執行充分調動成員學校廣大教師參與集團化辦學的積極性、能動性,增強羣體認同感與歸屬感。

(二)優化師資隊伍。集團各成員學校教師交流範圍原則上只在集團內部。集團內師資協調由總校牽頭,分校密切配合。按照“總量不變、結構合理、促進均衡、盤活優化”的原則,根據集團各成員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科需要與特點採用點對點交流、結構補缺、跨校執教等方式,建立積極有效的集團內教師交流和領導交流機制。盤活集團骨幹教師資源,加快集團學科名師建設,形成一支集團“領航教師”隊伍,發揮其在集團內的輻射引領作用。以學科建設、課程開發為紐帶組建集團專項研修團隊,建立優秀教師引領下的集團教學研訓一體化制度,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培育分校師資隊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進集團各成員學校學科骨幹教師趨於均衡穩定。

(三)常態教學共研。教育集團每學期開展不少於兩次集團性教學研討活動,針對薄弱學科、薄弱年級把脈問診,找出問題,精準施策。總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開展研學指導,通過示範帶動,人文關懷,促進師生提振士氣,奮發趕超。集團內骨幹教師(名師)要一對一結對幫助教學成績靠後的教師,從課標把握、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課後輔導等給予指導,有效提升受助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強化交流問效。根據集團建設需要,結合《荔波縣教育系統教師交流管理暫行辦法》,集團總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師交流方案,週期 1-2 年,明確職責要求和目標任務,開學前報縣教育局政工科備案。集團總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 3 名以上中層教幹或骨幹教師,負責引領分校教學管理和教科研發展,要明確派出人員到分校提升教學質量的具體目標任務;對應的分校等額輸出中層教幹或骨幹教師到總校跟崗學習,跟崗人員要力保任教學科成績穩中有進。交流期滿,將嚴格考核問效,對教學質量連續兩年下滑的總校和分校校長進行輪崗交流或免職。互派教師的身份性質不變,工資關係和福利待遇按《荔波縣教育系統教師交流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五)探索學生體驗。探索學生聯合培養方式,各校在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原則下,總校與分校探索實施部分學生聯合培養實驗。總校定期組織學生到分校結對開展學習互鑑、生活體驗活動,分校選派部分學生到總校跟班學習體驗,不斷探索學生聯合培養模式,達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辦學效益。推行集團成員學校實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常規管理、教研活動開展、教學質量和學生品行綜合評價等方面協調一致、同步推進,共同提升。建立課堂教學共研機制。通過緊密型教研、組建學科科研團隊,定期圍繞課堂教學共性、瓶頸問題開展項目研究,通過專家引領、名師工作室、青藍結對、學科組研討等形式,提升課堂教學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體提高成員校課堂教學和教科研質量。分校學科教師要定期到總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學模式進行交流研討,每月抽出至少 1 天時間到集團總校跟班聽課學習,提升教育教學和教研水平。教育集團要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總校帶動作用和分校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集團內的教育資源整合,實現集團內部場地、課程、師資、活動等教育資源共享。探索集團內跨校課程開發、課程共享和課程配送,持續提升辦學效益。

(七)塑造辦學品牌。各教育集團要把推動集團發展與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每一所學校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廣。注重集團文化的培植和發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團的文化品牌。加強基礎教育內涵課程項目研究。各成員校在提升常態課程教學水平的同時,積極推進本校的特色課程項目創建,充分發揮集團的羣體智慧,集中集團專業力量,對現有學校特色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凝練,在堅持集團發展一盤棋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分校的辦學特色,使分學校既有集團共同的主體色調,又有個性化的亮點,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諧發展的集團品牌。

(八)加強業務指導。縣教育局要加強集團化辦學業務指導,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實效。教育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室:負責集團化辦學督導考評工作。教學研究中心:負責集團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政工科:負責校長、教師交流工作。教師流轉和培訓中心:負責教師培訓和骨幹教師培養。基礎教育中心:負責集團化教育佈局規劃工作。綜合科:負責宣傳工作。會計核算中心:負責集團化財務和資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園安全和法規服務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負責集團化信息教育工作。衞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衞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組:負責集團化學校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項目建設中心:負責集團化項目建設管理工作。學生資助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學生資助工作。學前教育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附設幼兒班管理工作。紀檢工作組:負責集團化學校紀檢工作;青少年活動中心:負責集團化學校學生校外活動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成立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統籌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縣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為副組長,各科室(中心、工作組)負責人、總校校長為成員的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各集團總校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實施國小教育集團化辦學具體工作。各領導小組適時召開有關集團化辦學會議,重點解決集團化辦學的疑難問題,切實將推進集團化辦學作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促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並認真組織實施。

(二)加強督查考核。建立集團化辦學績效評估機制。縣教育局依據《荔波縣國小教育集團考核評估辦法(試行)》按年度對各教育集團辦學情況、實施過程及辦學效果開展捆綁式評估,既要看集團的整體發展,也要看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進步,實現考評結果與學校或個人榮譽、評優評先、職務晉升等有機銜接,激發廣大教師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三)設立專項經費。縣財政每年度預算安排每個集團不低於 30 萬元的專項經費,用於教師培訓、活動開展和運轉保障等,專項資金必須按有關規定專款專用,同時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四)激勵人才支邊。縣教育主管部門要研究建立激勵人才支援邊遠農村學校相關機制。鼓勵集團總校班子、名師、骨幹教師到邊遠鄉鎮中心校或村校支教,鄉鎮中心校班子、名師、骨幹教師到村校支教。明確支邊目標任務,落實相關政策性補助補貼,實行同等條件評優評先、競聘崗位職稱優先規定,保障支邊教師服務期的合法權益,促進集團化辦學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營造良好氛圍。縣教育局綜合科和各教育集團要協調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堅持典型示範、以點帶面,對集團化辦學中湧現出的“老百姓家門口好學校”,以及推進集團化辦學的經驗與成效及時進行總結和宣傳,引導和動員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在全系統、全社會積極營造支持集團化辦學的良好環境。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堅持公益、創新機制,資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羣眾受益”的原則,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醫療資源、推進分級診療為根本目的,建設和發展“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簡稱“醫共體”),逐步改造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醫療服務模式轉變,建立合理就醫秩序,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工作目標

整合縣域內醫療衞生資源,建立醫療服務分工協作新機制,實現縣級醫院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推進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樞紐、村衞生室為網底”的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管理新格局。通過醫共體建設試點,整體完善醫共體服務體系,使我縣醫共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強化政府宏觀管理和規劃引導,根據我縣縣域醫療資源結構佈局和羣眾健康服務需求,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兼顧既往形成的合作關係,統籌安排醫療機構組建醫共體,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

(二)堅持公益,創新機制。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逐步破除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鼓勵醫共體內成員單位在保持法人資格、單位性質、人員編制、投入渠道、職責任務、優惠政策、原有名稱等“七不變”的前提下,實施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藥品目錄、採購配送、診療標準、醫保支付、醫防融合、績效考核、信息系統、後勤保障等“十統一”管理,調動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三)資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縣級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醫共體內發揮集約優勢,推進縣域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社會效益。

(四)便民惠民,羣眾受益。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創新醫共體工作機制,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功能,重點推進公共衞生服務、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和基本醫療緊密結合、深度融合,方便羣眾就近就醫,減輕羣眾負擔。

四、組建和管理

(一)組建縣醫共體

以縣第一人民醫院為核心,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鄉鎮衞生院為成員,組建郯城縣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醫共體”)。鄉鎮衞生院保留原名稱,加掛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單位與成員單位形成“責權統一、分工協作”的縣域醫共體。

(二)建立醫共體管理體系

1.統一人事管理。縣醫共體人員編制實行總額控制,由醫共體按照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兩個範疇統籌使用,原則上可橫向、不縱向統籌。醫共體內全部實行崗位聘用制,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員按原人事規定管理,新進人員由醫共體自主招聘,報縣委編辦備案。完善與醫共體建設相適應的職稱晉升辦法,實行科學評價,拓展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醫共體內二級及以上醫療衞生機構中從事醫療或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前,必須按規定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連續服務1年。鼓勵縣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到縣級醫院進修學習,提高基層醫療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

2.統一財務管理。組建縣醫共體財務核算中心,單獨設立集團專户、專賬,在現行財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補償標準不變的前提下,醫共體內各醫療衞生機構財務實行統一管理,獨立核算。財政投入資金按國庫集中支付程序統一支付使用。醫共體設立固定資產專賬,分別建立台賬,實行統一管理。各單位診療設備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可由醫共體核心單位根據業務需求統一調配使用。

3.統一藥品目錄。醫共體內統一藥品醫保報銷目錄、統一價格。藥品目錄優先選擇國家基本藥物。醫共體各成員單位所需藥械由醫共體統一招標採購。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可遴選的藥品範圍全部下沉基層,加強醫共體內各級醫療衞生機構用藥銜接,制定長處方、延伸處方實施方案,明確處方病種和藥品目錄,並結合實際適時調整完善。

4.統一採購配送。堅持藥品集中採購方向,落實以省為單位的集中採購和醫療衞生機構自主採購有機結合的藥品集中採購新機制。在嚴格執行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前提下,醫共體通過省藥品集中採購平台,對中標結果執行滿1年以上的公開招標藥品進行集中議價採購。各成員單位所需藥械由醫共體統一招標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

5.統一診療標準。醫共體統一規章制度、統一技術規範、統一人員培訓、統一業務指導、統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廣臨牀路徑管理和優質護理服務。制定完善縣域內分級診療標準,健全雙向轉診制度。建立縣域消毒供應、心電診斷、臨牀檢驗、醫學影像、遠程會診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術特色,合理佈局,重點建設區域診療分中心,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衞生服務規範化、優質化、同質化,並實現整個診療過程的可追蹤、可調控、可監管。

6.統一醫保支付。按照“總額預付、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原則,將不低於上一年度的醫保資金打包預付給縣醫共體,實行按月預付、當月結算、動態調整、年終平衡。縣醫共體建立醫保資金專户,實行專賬管理。縣醫共體結餘資金可用於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和內容等。按照上級有關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擔比例。縣醫共體內上下級轉診的,患者住院只扣減一次報銷起付線。鄉鎮衞生院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90%,中醫藥項目報銷比例提高到95%,起付線調整為200元,年度內只扣減一次。

7.統一醫防融合。將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皮防站、縣結防所納入縣醫共體成員單位,承擔各自牽頭業務的指導落實。同時,促進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家醫簽約、康復養老與基本醫療的緊密結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探索基層醫防融合服務模式,發揮家庭醫生團隊優勢,明確團隊中醫生在開展醫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推動“上下分開”。做好區域衞生健康信息系統與高血壓、糖尿病質控監測系統的銜接,推動高血壓、糖尿病醫防融合管理數據共享。

8.統一績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單位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各自優勢,通過內部協商建立利益協作共同體,建立員工績效激勵機制,充分發揮醫共體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共體內部要建立考核機制,應將服務數量、服務質量、服務時效、羣眾滿意度等關鍵指標納入績效分配考核。對於醫共體內部開展交流學習、技術指導、專家坐診、雙向轉診的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按照相關標準給予適當補貼。

9.統一信息系統。建立區域衞生健康信息平台,將縣、鄉、村三級全民健康信息統一管理,推進醫共體內院務管理、診療信息、電子病歷和醫療服務等信息互聯互通,醫共體各成員單位間可以共享縣域內居民健康信息數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方便患者看病就醫。

10.統一後勤保障。消毒供應、辦公用品等醫共體內各項後勤保障服務均統一管理,統一供給和保障,相關費用按照成本予以結算。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研究建立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發展機制,調研起草並出台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構,明確部門單位職責分工,為醫共體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二)實施階段(20xx年11月-12月)。醫共體建設啟動並正式運行,按照“七不變”“十統一”的總體要求,初步制定並落實工作機制,落實保障措施,確保醫共體有序有效運作。

(三)推進階段(20xx年1月-12月)。進一步建立完善的醫共體內部運行機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進縣域內分級診療制度全面落實、就診新格局得到構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開展醫共體建設是醫聯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分級診療、優化整合醫療資源的重要載體。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醫共體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強化督導考核,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二)實施多方聯動。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統籌協調,及時出台配套文件,發揮政策疊加效應,保證改革措施有效落實。縣衞生健康局要發揮牽頭作用,明確醫共體建設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組織制定醫共體建設規劃,建立醫共體效果評估機制和績效考核辦法,加強對醫共體的監管。縣財政局要按照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縣醫療保障局要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強化督查評估。以落實醫共體內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基層人才結構改善和服務能力提升以及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內容為重點,建立醫共體整體成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整體評估。要加強評估效果的運用,與醫療機構評審評價、重點專科建設、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掛鈎,強化工作導向作用。

(四)注重宣傳引導。利用各種宣傳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目的、運行機制、診療程序、政策措施等相關內容的宣傳。要組織開展對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培訓,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支持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強經驗總結,及時推廣典型做法。引導羣眾改變就醫觀念和習慣,提高社會認知度和各方面支持認可度,為推動醫共體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6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xx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分解任務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於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xx〕70號)《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落實“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500家”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53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確定組建學校

20xx年,省教育廳給我縣下達的任務是新增6對共建型教共體。共建型教共體是指將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業務委託給城鎮優質學校管理,或城鄉若干所學校結為緊密型教育集團辦學。由一所城鎮核心校牽頭,各成員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各方面實現共生髮展。共建型教共體各自法人獨立、財務獨立,但工作統整,主要適宜在縣域內施行。我縣新增的6對共建型教共體學校分別是:

1.松陽縣古市鎮中心學校——松陽縣古市鎮崗寺中心國小

2.松陽縣象溪鎮中心學校——松陽縣象溪鎮靖居中心國小

3.松陽縣大東壩鎮中心學校——松陽縣安民鄉中心國小

4.松陽縣玉巖鎮中心學校——松陽縣楓坪鄉中心國小

5.松陽縣板橋畲族鄉中心國小——松陽縣裕溪鄉中心國小

6.松陽縣赤壽鄉中心國小——松陽縣樟溪鄉中心國小

實驗國小集團學校扶持象溪片區學校的結對任務,古市鎮中心學校幫扶玉巖片區學校的結對任務。

二、成立工作專班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明確組建要求

(一)制定《松陽縣新時代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確定共建型教育共同體名單。(責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時間: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體考核方案,對共建型教育共同體實行捆綁考核。(責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時限:6月底前)

(三)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各教育共同體具備“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基礎,基於“互聯網+義務教育”基礎的城鄉同步課堂,年內不少於2門學科,累計不少於20節。(責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時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開展線上線下教研活動。共建型教育共同體核心校與受援校間開展教師網絡研修不少於8次,開展線下教研不少於4次。(責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時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進教育共同體教師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體核心校選派骨幹教師到成員校(即受援校)任教,並覆蓋到每一所成員校。(責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時限:11月底前)

(六)指導教育共同體學校通過平台對接和人工填報兩種方式,及時、有效採集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教研、教育共同體間教師交流等應用數據。(責任科室:技術中心完成時限:11月底前)

(七)多層面、全方位做好新時代城鄉教育共同體工作的宣傳。(責任科室:辦公室完成時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體建設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選工作。(責任科室:普教科、技術中心、教研室完成時限:11月底前)

(九)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省政府民生實事地圖信息編制與進度核驗工作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67)號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圖數據採集及審核工作,並確定縣級信息採集員為陳金偉。各結對學校根據任務部署及時上交材料。(責任科室:普教科、技術中心、各結對學校全面完成時限:11月底前)

責任科室落實好相關職責任務,各結對學校實施好本方案,明確教共體雙方學校、結對模式,有序推進結對任務。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堅持公益、創新機制,資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羣眾受益”的原則,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醫療資源、推進分級診療為根本目的,建設和發展“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簡稱“醫共體”),逐步改造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醫療服務模式轉變,建立合理就醫秩序,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工作目標

整合縣域內醫療衞生資源,建立醫療服務分工協作新機制,實現縣級醫院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推進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樞紐、村衞生室為網底”的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管理新格局。通過醫共體建設試點,整體完善醫共體服務體系,使我縣醫共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強化政府宏觀管理和規劃引導,根據我縣縣域醫療資源結構佈局和羣眾健康服務需求,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兼顧既往形成的合作關係,統籌安排醫療機構組建醫共體,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

(二)堅持公益,創新機制。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逐步破除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鼓勵醫共體內成員單位在保持法人資格、單位性質、人員編制、投入渠道、職責任務、優惠政策、原有名稱等“七不變”的前提下,實施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藥品目錄、採購配送、診療標準、醫保支付、醫防融合、績效考核、信息系統、後勤保障等“十統一”管理,調動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三)資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縣級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醫共體內發揮集約優勢,推進縣域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社會效益。

(四)便民惠民,羣眾受益。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創新醫共體工作機制,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功能,重點推進公共衞生服務、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和基本醫療緊密結合、深度融合,方便羣眾就近就醫,減輕羣眾負擔。

四、組建和管理

(一)組建縣醫共體

以縣第一人民醫院為核心,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鄉鎮衞生院為成員,組建郯城縣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醫共體”)。鄉鎮衞生院保留原名稱,加掛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單位與成員單位形成“責權統一、分工協作”的縣域醫共體。

(二)建立醫共體管理體系

1.統一人事管理。縣醫共體人員編制實行總額控制,由醫共體按照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兩個範疇統籌使用,原則上可橫向、不縱向統籌。醫共體內全部實行崗位聘用制,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員按原人事規定管理,新進人員由醫共體自主招聘,報縣委編辦備案。完善與醫共體建設相適應的職稱晉升辦法,實行科學評價,拓展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醫共體內二級及以上醫療衞生機構中從事醫療或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前,必須按規定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連續服務1年。鼓勵縣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到縣級醫院進修學習,提高基層醫療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

2.統一財務管理。組建縣醫共體財務核算中心,單獨設立集團專户、專賬,在現行財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補償標準不變的前提下,醫共體內各醫療衞生機構財務實行統一管理,獨立核算。財政投入資金按國庫集中支付程序統一支付使用。醫共體設立固定資產專賬,分別建立台賬,實行統一管理。各單位診療設備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可由醫共體核心單位根據業務需求統一調配使用。

3.統一藥品目錄。醫共體內統一藥品醫保報銷目錄、統一價格。藥品目錄優先選擇國家基本藥物。醫共體各成員單位所需藥械由醫共體統一招標採購。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可遴選的藥品範圍全部下沉基層,加強醫共體內各級醫療衞生機構用藥銜接,制定長處方、延伸處方實施方案,明確處方病種和藥品目錄,並結合實際適時調整完善。

4.統一採購配送。堅持藥品集中採購方向,落實以省為單位的集中採購和醫療衞生機構自主採購有機結合的藥品集中採購新機制。在嚴格執行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前提下,醫共體通過省藥品集中採購平台,對中標結果執行滿1年以上的公開招標藥品進行集中議價採購。各成員單位所需藥械由醫共體統一招標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

5.統一診療標準。醫共體統一規章制度、統一技術規範、統一人員培訓、統一業務指導、統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廣臨牀路徑管理和優質護理服務。制定完善縣域內分級診療標準,健全雙向轉診制度。建立縣域消毒供應、心電診斷、臨牀檢驗、醫學影像、遠程會診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術特色,合理佈局,重點建設區域診療分中心,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衞生服務規範化、優質化、同質化,並實現整個診療過程的可追蹤、可調控、可監管。

6.統一醫保支付。按照“總額預付、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原則,將不低於上一年度的醫保資金打包預付給縣醫共體,實行按月預付、當月結算、動態調整、年終平衡。縣醫共體建立醫保資金專户,實行專賬管理。縣醫共體結餘資金可用於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和內容等。按照上級有關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擔比例。縣醫共體內上下級轉診的,患者住院只扣減一次報銷起付線。鄉鎮衞生院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90%,中醫藥項目報銷比例提高到95%,起付線調整為200元,年度內只扣減一次。

7.統一醫防融合。將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皮防站、縣結防所納入縣醫共體成員單位,承擔各自牽頭業務的指導落實。同時,促進公共衞生、預防保健、家醫簽約、康復養老與基本醫療的緊密結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探索基層醫防融合服務模式,發揮家庭醫生團隊優勢,明確團隊中醫生在開展醫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推動“上下分開”。做好區域衞生健康信息系統與高血壓、糖尿病質控監測系統的銜接,推動高血壓、糖尿病醫防融合管理數據共享。

8.統一績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單位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各自優勢,通過內部協商建立利益協作共同體,建立員工績效激勵機制,充分發揮醫共體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共體內部要建立考核機制,應將服務數量、服務質量、服務時效、羣眾滿意度等關鍵指標納入績效分配考核。對於醫共體內部開展交流學習、技術指導、專家坐診、雙向轉診的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按照相關標準給予適當補貼。

9.統一信息系統。建立區域衞生健康信息平台,將縣、鄉、村三級全民健康信息統一管理,推進醫共體內院務管理、診療信息、電子病歷和醫療服務等信息互聯互通,醫共體各成員單位間可以共享縣域內居民健康信息數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方便患者看病就醫。

10.統一後勤保障。消毒供應、辦公用品等醫共體內各項後勤保障服務均統一管理,統一供給和保障,相關費用按照成本予以結算。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__年10月)。研究建立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發展機制,調研起草並出台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構,明確部門單位職責分工,為醫共體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二)實施階段(20__年11月-12月)。醫共體建設啟動並正式運行,按照“七不變”“十統一”的總體要求,初步制定並落實工作機制,落實保障措施,確保醫共體有序有效運作。

(三)推進階段(20__年1月-12月)。進一步建立完善的醫共體內部運行機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進縣域內分級診療制度全面落實、就診新格局得到構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開展醫共體建設是醫聯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分級診療、優化整合醫療資源的重要載體。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醫共體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強化督導考核,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二)實施多方聯動。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統籌協調,及時出台配套文件,發揮政策疊加效應,保證改革措施有效落實。縣衞生健康局要發揮牽頭作用,明確醫共體建設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組織制定醫共體建設規劃,建立醫共體效果評估機制和績效考核辦法,加強對醫共體的監管。縣財政局要按照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縣醫療保障局要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強化督查評估。以落實醫共體內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基層人才結構改善和服務能力提升以及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內容為重點,建立醫共體整體成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整體評估。要加強評估效果的運用,與醫療機構評審評價、重點專科建設、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掛鈎,強化工作導向作用。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8

為貫徹落實20xx年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要求,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惠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根據《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於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xx〕70號)、《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落實好“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500 家”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53號)和《寧波市奉化區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奉教〔20xx〕9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在原有的國小5個“協作型”教育共同體、國中4個“協作型”教育共同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升格”,新確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體(以下簡稱“教共體”)12對24所。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成立區教育局教共體建設領導工作小組

區教育局成立義務段教共體建設領導小組,統一謀劃、佈局,領導和指導各義務段學校開展相關工作。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各科室科長、各鎮(街道)教辦副主任、義務段中國小校長(或書記)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教育局普教科,王錫權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名單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建設要點

A、共建型教共體

(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體是指將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業務委託給城鎮優質學校管理,或城鄉若干所學校結為緊密型教育集團辦學。

(二)組織模式。由一所城鎮核心校牽頭,各成員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各方面實現共生髮展。共建型教共體各自法人獨立、財務獨立,但工作統整,主要適宜在縣域內施行。

(三)主要建設內容

1、資源共享。推動教共體內教師的有序流動、均衡配置、培訓培養、整體評價等機制。鼓勵各校培育特色學科,形成優質教師團隊,引領學生髮展。充分藉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員校的優質資源,實現教共體內師德建設、課堂教學、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等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2、管理共進。構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體核心校牽頭的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和學校發展通報、研討例會制度。實施教共體內教學協同管理,做到常規制度、課程建設、教學進度、作息時間、質量檢測等基本同步。組織各校名師成立學科建設指導小組,指導教共體內學校的各門學科建設。

3、教學共研。核心校以項目合作方式接納成員校教師參與教科研,由骨幹教師幫扶成員校開展富有針對性的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診斷監控機制,實施統一的質量檢測管理,制定各學科質量保障制度,指導並督促各校學科教育。加強教學經驗交流,提升教共體內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發展水平、學生髮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體通過資源共享、活動共建、質量共評,助推文化滲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學校教育資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教共體各學校通過城鄉學生“手拉手”、家庭結對等形式,組織交流活動,促進城鄉學生的相互瞭解、共同進步。教共體之間力所能及地為對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實踐空間。

5、考核捆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建立健全教共體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教共體內各成員校在特色發展、校園文化、學科建設、教研活動、教學協同等方面實行捆綁式考核,成員校的發展情況作為核心校相關考核的主要依據。形成利益共享、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四)政策保障。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縣管校聘”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政策,優化支持措施、細化捆綁考核要求,保障教共體內教師城鄉合理流動。

B、融合型教共體

(一)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體是指一所城鎮優質學校與一兩所鄉村學校全面重組,融合成“一校二區”或“一校多區”,開展同步化辦學。

(二)組織模式。融合型教共體城鄉各校區實行“師資同盤、教學同步、培訓同頻、文化同系、考核一體”的管理模式,實現一體發展。各校區合為一個法人單位,人財物重組後由教共體統一調配和使用;建立黨政工一套班子,實行統一領導,可設總校長和校區校長,實行總校長負責制;各校區的學區範圍相對獨立。融合型教共體主要適宜在縣域內施行。

(三)主要建設內容

1、師資同盤。建立教共體各校區內部教師流動機制,按教師配置相關要求,統籌安排,無障礙調配各校區教師。校區內因學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師短缺,由校區間以駐教、走教形式統一調配,實現教共體各校區教師由“學校人”向“教共體人”轉變。

2、教學同步。教共體內各校區實行教學常規、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同步。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常規檢查、教學質量評價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在基本標準要求的前提下,促進各校區個性化發展。教共體各校區共建共享設施設備、課程資源等,充分依託網絡設備和技術,積極開展遠程教學、教研與管理。通過大型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推動教共體各校區師生交流互動。

3、培訓同頻。教共體統籌教師培訓工作,組織教共體培訓活動,共建共享優質培訓資源。建立學科教研組,開展教共體內校本研修活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更為豐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體內部教師培養計劃,組織教師開展各類教育教學研討、評比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強教共體校園文化共商共建機制,建成標識明顯的教共體文化體系。各校區在辦學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統一實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學校文化。教共體學校通過開展城鄉研學旅行社會實踐、聯誼互助、家庭結對等形式,共同組織交流活動,促進城鄉學生的相互瞭解、共同進步。教共體之間互為提供教育基地和實踐空間。

5、考核一體。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區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教共體內各校區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績效獎勵等方面實現全方位、一體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四)政策保障。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聯合編制、人力社保、財政等部門,從政策、制度層面建立與融合型教共體相配套的學校管理辦法、崗位設置標準、人員流動規定、績效考核體系,確保校區辦學關係不斷緊密和優化。

四、做好教共體發展五篇文章

(一)領導核心建設文章。“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城鄉學校教共體建設,首先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負責教共體的宏觀事項決策和未來發展規劃。核心校校長作為教共體總校長,全面負責教共體的組織運作與各項工作的管理和推動,基於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進教共體內各校教育品質的整體提升。各成員校校長作為獨立法人全權負責本校所有事務,根據教共體相關制度履行成員校義務,實現校際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共同進步。教共體日常組織工作可以實行輪值制,每年由1所學校負責,定期開展教共體內各項交流研討活動。

(二)教師發展文章。目前,城鄉學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軟件,而軟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隊伍素質。組建城鄉學校教共體要打破原來單純以校為單位的師資力量壁壘,而是要着眼於整個教共體。根據教共體建設需要,核心校和成員校共同制定教師交流方案和考核辦法。一是更廣泛發揮名優教師作用。名優骨幹教師是整個教共體的優質資源,優先在教共體內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掛職制度。在現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師優先安排到成員校支教,成員校的新教師優先安排到核心校掛職鍛鍊,從而在共同願景下,實現教師的柔性流動,整體提升教共體內部師資水平。

(三)學生髮展文章。教共體要將學生髮展納入整體工作計劃,探索建立學生交流長效機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多途徑、多形式開展城鄉學生互動體驗活動。一是學習交流。通過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分享成功學習體會等途徑,架構同齡人心靈溝通的橋樑。二是活動交流。利用教共體內各校組織運動會、迎新活動、文藝匯演、科技節等機會,互派學生參加,加強聯繫與融合,構建學生髮展共同體。三是結對交流。核心校與成員校結成年級對子、班級對子,在年級組建設、班級建設方面加強合作;學生之間結成助學對子、幫困對子,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四)教研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體科研、教研機制,通過緊密型科研、教研團隊與機制的建設,圍繞學校管理、隊伍建設、質量提升等共性問題、瓶頸問題開展項目化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整合教共體所屬學校的名師、骨幹等資源成立教共體中心教研組,制定統一的教研活動方案、學期教學計劃、聯考聯測機制,實現教學進度、教學監測同步。通過送課、聽課、觀摩課等形式,共同研討、交流切磋,整體提升,解決農村小規模學校教研活動不想搞、無法搞、搞不好等現實問題。

(五)捆綁考核文章。為防止教共體學校發展“兩張皮”,需要建立捆綁考核機制,使所有教共體學校捏緊一個拳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現既“貌合”又“神聚”。捆綁考核可以採用“按照比例、逐步推進”的方式實施,如: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績以核心校考核成績的80%與成員校成績的20%構成,成員校的考核成績以核心校成績的20%與本校成績的80%構成。往後,視城鄉學校教共體建設實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體建設的實施步驟

(一)規範完善,統籌安排(20xx年7月-8月)

總結梳理當前教共體建設的經驗,分析當前教共體建設的優勢和不足,遴選適合教共體建設條件的核心校或校區。完善教共體建設的相關政策。

(二)成立機構,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體成立理事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核心校校長(或書記)擔任理事長,其他成員校長擔任副理事長。理事長負責指導教共體內各項制度的制定,組織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各校區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年度工作計劃、項目合作實施方案以及教師培訓交流、教學管理、質量考核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實施推進,精細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區認真執行教共體內各項工作制度,依據學年工作計劃和目標任務,嚴格日常管理,紮實開展各項活動,努力推進教共體建設取得新成效。

(四)跟蹤調研,評估指導(20xx年5月前)

區教育局對教共體建設進行調研,完善教共體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教共體建設深入發展。

(五)提煉經驗,總結推廣(20xx年-20xx年)

加強過程評估,發揮診斷功能。組織教共體建設總結推進會,分享典型經驗,研究解決推進中的具體問題,不斷完善教共體建設配套政策,促進教共體整合納新,不斷擴大教共體建設覆蓋面。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9

一、背景介紹

智慧校園發展背景隨着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服務在學校教學,科研與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由於IT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個學校已經或正在開始建設基於部門的應用系統,基本解決了面向業務主題的管理。但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不足,如網絡基礎設施的接入手段單一,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完善;數字資源建設的投入較少,整體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特別是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自動化程度低,缺乏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信息化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

學校的教學資源信息主要來源於三類:基於人的數據,基於流程管理的數據,面向設施環境的數據。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數據的採集,但仍然無法滿足全方位實施教育信息化及提供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的要求。這就要求了基於先進技術的系統的智慧校園管理系統的出現。

二、智慧校園與物聯網

引入物聯網進入校園,對建設智慧校園的步伐將更加快速且見效極大。更加方便師生的生活,提高學習和生活質量。

基於物聯網的智慧校園: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學資源,獲得互動、共享、寫作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有效採集、分析、應用和服務。

智慧校園解決方案能夠讓整個校園變得更加智慧,讓管理者隨時掌握學校的運行狀態,隨時擁有智慧的學生、智慧的教師、智慧的管理以及智慧的校園品牌。

智慧校園建設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搶佔創新型校園建設的制高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校園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三、智慧校園的特徵

1、為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提供基於角色的個性化服務;

2、將基於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於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

無錫邁爾斯通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地址:無錫新區震澤路18號國家軟件園巨蟹座B棟6樓

熱線:

智慧校園解決方案能夠讓整個校園變得更加智慧,讓管理者隨時掌握學校的運行狀態,隨時擁有智慧的學生、智慧的教師、智慧的管理以及智慧的校園品牌。智慧校園建設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搶佔創新型校園建設的制高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校園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邁爾斯通智慧校園系統Milestone Wisdom Campus

3、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學校與外部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四、智慧校園的意義

1、“智慧校園”物聯網的應用是打造平安校園、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

2、“智慧校園”是集物聯網新技術的研發、試點、應用展示、人才培養、實訓於一體的綜合平台,有利於物聯網產業的示範推廣。

3、快捷、有效地提高學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強學校的美譽度。

五、智慧校園方案的關注點

1、合理分佈資源、信息和應用,充分利用已有建設成果,保護學校投資;

2、關注數據的整合和數據流的完整實現,從根源上消除信息孤島;

3、支持國家要求的以及學校內的各級標準和統計上報需求,基於統一數據源,實現各種統計口徑的信息彙總和決策支持;

4、實現應用的集成,支持業務協作、部門間流轉和全校性業務的實現;

5、關注用户使用效率,支持多校區、多級管理和服務的實現,支持移動應用;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0

根據《淄博市政府關於貫徹魯政發〔20xx〕24號文件統籌推進縣(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淄政發〔20xx〕34號)及市教育局《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建設,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為核心,組建聯盟式、幫扶式共同體,充分發揮名校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創新義務教育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激發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活力,促進全區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

二、總體目標

在鞏固已有的共同體基礎上,組建一批新的幫扶式、聯盟式共同體,實現年內全區義務教育段學校共同體建設全覆蓋。深入探索管理科學、運行高效、互助互贏的共同體辦學的新模式和新機制。

三、工作重點

1.確定共同體核心學校,讓學校自願結合,增大學校間組建共同體雙向選擇空間,充分發揮學校的主觀能動性,組建聯盟式共同體和幫扶式共同體,鼓勵各學校特色發展。

2.制定共同體內相關學校的捆綁式考核制度,推進學校間師資共享、學生共育、資源共建、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協同發展,實現責權利的統一,調動學校、校長、學校領導班子、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共同體主要組建模式

1.聯盟式共同體。國小組建10個聯盟式共同體,國中組建4個聯盟式共同體,全區確定14所聯盟式共同體核心校,其餘各學校依據地理位置、辦學定位、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選擇加入一個聯盟式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原則上不超過4所學校。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牽頭商定共同發展願景和具體舉措,探索開展校幹教師掛職交流、聯合教研、課題共建共享、學生交流、教育教學活動同步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分享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良好的場地設施設備和優質的師資團隊,加快融合,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和辦學層次。

2.幫扶式共同體。需要幫扶的學校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由教育和體育局優先在其所在的聯盟共同體內確定一所幫扶學校,組成結對幫扶共同體。通過課題引領、網絡教研、空中課堂、校幹教師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機制,幫助被幫扶學校解決實際困難,實現幫扶式共同體之間的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五、實施步驟

1.制定《張店區20xx年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工作實施方案》,適時召開會議並公佈。(3月)

2.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對接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組建聯盟式共同體,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填寫聯盟式共同體彙總表(附件1)於3月31日前報基礎教育科。(3月)

3.有被幫扶需求的學校填寫幫扶式共同體申請表(附件2)於3月31日前報基礎教育科。(3月)

4.適時召開會議公佈全區20xx年義務教育學校聯盟式共同體、幫扶式共同體組建情況,部署任務,明確要求。(4月)

5.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各幫扶學校牽頭、協調共同體內學校制定共同體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主要工作任務、合作方式、相關職責等,並於4月15日前報基礎教育科。(4月)

6.區教體局組織相關人員對各共同體工作計劃進行修改、完善並及時反饋。(4月)

7.制定全區各共同體發展情況評價、考核標準並公佈。(4月)

8.各共同體按照工作計劃開展工作,區教體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及時調度、指導。(5月-11月)

9.對各共同體發展情況進行督導評估。(11月-12月)

10.對各共同體發展情況進行總結,推廣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典型案例和經驗,引領各共同體良性發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機制

1.探索構建共同體管理一體化機制。共同體內部實行核心校負責制,引領各成員學校逐步探索構建“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教學、一體化教研”的共同體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各共同體學校等要明確各自職責和具體任務,協同發展、創新發展。

2.探索構建“互聯網+共同體”發展新機制。以教育信息化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點和突破口,通過改善學校信息化辦學條件、推進學校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數字化學習推廣應用、強化學校校幹信息化領導力和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等舉措,全面優化學校網絡教學與學習環境,實現共同體內部各學校互聯互通、互動交流、共同生長。

3.建立科研先導和典型引領機制。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幫扶式共同體幫扶學校系統梳理共同體運行中的各類問題和難點,按照“問題即課題”思路,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突破瓶頸,創新協同發展路徑,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區教體局將通過召開現場會、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推介,引領發展。

4.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積極協調區財政局每年在預算內安排一定的共同體發展經費,用於保障共同體建設、教師培訓、課題研究等。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1

為貫徹落實福建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的通知》,根據《海滄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為切實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我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義務教育共同體成員校同步發展、共贏共進,加快推進區域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為每個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服務。

二、工作內容

在原有北附學校教育集團的基礎上,新組建廈門海滄延奎實驗國小、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廈門市海滄區天心島國小、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屬學校、廈門市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華中師範大學廈門海滄附屬中學、東師理想廈門海滄東孚實驗中學牽頭,覆蓋區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七大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共同體成員一般為獨立法人學校。教育共同體以牽頭學校校名命名為“某某學校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加掛“某某學校教育集團成員校”牌子。教育集團制定共同體發展章程,商定共同發展願景和具體舉措,探索開展幹部教師掛職交流、聯合教研、課題共建共享、學生交流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共享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良好的場地設施設備和優質的師資團隊,促進集團成員學校融合發展,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和辦學層次,努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三、實施路徑

(一)構建組織框架。教育集團由牽頭校統籌,發揮牽頭校的引領作用,建立校長議事制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圍繞科學管理制度,共同磋商集團建設中的管理問題。制定合作互助的集團發展章程,圍繞教師發展、教育科研、學生活動等內容,研究制定共同體建設工作計劃和項目活動內容,統籌策劃、組織實施開展各項活動,及時總結集團建設的做法與經驗,研究制定下階段工作舉措和活動內容。

(二)優化管理模式。教育集團要根據具體情況,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建立並統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創建、隊伍建設、管理創新、質量提升等方面整體推進,放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成員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動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學生真正享受到教育集團成員校優質均衡發展的成果。

(三)推進教學管理。教育集團實行同步的教學管理模式。要推進規範化的教學管理,在課程管理、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檢查、教學監測、教學評估等方面充分溝通,達到基本統一。要促進優質課程資源共研與共享。在高質量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集聚各成員學校校內外資源,建設具有本教育共同體特點和地域特色的優質課程的開發、共享、配送機制,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四)加強師資調配。推進教育集團內部的教師統籌管理、調配和交流。通過教師交流、跨校兼課、師徒結對等形式,實現學區內各學校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等優質師資共享,並逐步推行管理幹部交流制度。

(五)促進學生交流。探索教育集團學生培養的長效機制,定期選派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互動體驗。開展教育集團學生研學實踐、勞動實踐、聯誼互助等活動和學生體藝特長交流、綜合素質競賽、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多元發展。

(六)統一考核獎勵。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委託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組織,教育局負責評估過程的指導和監督。注重增值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考查優質資源增量與校際差距縮小情況以及每所學校學生進步、教師成長、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學校持續發展等方面。

(七)促進特色發展。注重先進的學校文化在教育集團內部的培植和發展,大力塑造教育共同體成員校的文化品牌,在辦學理念、學校文化上形成教育集團的特色。要在堅持教育集團發展一盤棋的同時,尊重各學校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既有共同的主體色調,又有個性化的亮點,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四、保障措施

為保障教育集團的有效落實,區教育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局領導聯繫制度,組建教育集團辦學指導專家組,設立專項經費支持集團的日常運作。保障骨幹教師流動、優質課程開發、教科研聯動、場地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經費需求,加強共同體建設的過程管理,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共同體研究成果交流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提升共同體及成員學校的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決定性的影響作用。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需要尋求一種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構建家校共同體,架起家校同步教育的橋樑。為進一步規範家校共同體建設,經學校辦公會研究決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構建家校共同體,執行《國家十年發展綱要》,尊重教育理論和規律。通過“家長會”、“家長學堂”、“家長協會”、“家教諮詢”等多種形式,引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學校教育、提升家教水平、克服家校矛盾、營建良好的家校教育氛圍,保證學校教育的順利和高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建設: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賈曠

副組長:林錫宇、馬明東

成員:臧傳發、王昉、劉洪肅、陳大龍、焦東興、李起、全體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陳大龍兼任,負責組織家校共同日常工作開展。

2、部門職責:政教處負責德育方面,教務處負責教學方面,總務處負責後勤服務,辦公室負責輿論宣傳,教科室負責調研、指導活動開展,並進行督查、評價,年級組負責組織落實。

3、由各班主任擔任家校聯絡員和教導員,負責日常來訪家長的接待和諮詢,並通過校信通與家長保持聯繫。

4、特聘家教諮詢師(或由心理諮詢師兼任),負責為特殊學生家長提供家教諮詢服務。

5、分年級成立家長理事會。邀請有家教經驗、熱心家教工作的家長代表參與家校共同體建設,負責收集家教信息、獻計獻策、組織開展相關活動。

三、籌建規劃:

1、開設家長學堂,週末開放,供家長集中學習交流使用。

(1)配置電腦和音像設備,收集、下載、播放家教講座影像和家教電子圖書。

(2)內設家教閲覽室,訂購一些家教方面的的報紙、雜誌、書籍等。

(3)配置桌椅、飲水機。

(4)地點建議設在教科室東(三樓會議室)。

2、分年級設家長接待室,由年級組班主任專門接待來訪家長(避免班主任在辦公室接待家長影響其他老師辦公),配置椅子、飲水機。

3、學校專門設家教諮詢室或分年級與家長接待室合一(也可與學校心理諮詢室合一),為特殊學生家長提供家教諮詢服務,配置椅子、飲水機。

4、召開籌備會:統一思想、明確分工、上崗培訓。

四、活動安排:

1、每學期召開一至二次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會議),由各年級組負責組織。

2、每週日開放家長學堂和家教閲覽室,播放系列專家講座視頻,對家長進行系統培訓。同時為家長提供優秀家教視頻和電子圖書的複製下載服務。

3、開闢“淮濱高中家教大講堂”,播放系列專家講座視頻,為廣大家長提供便利服務,普及家教知識,擴大社會影響。

4、平時由各班主任負責接待家長來訪,提供諮詢服務。班主任可結合本班實際,自主開展主題家教活動。

5、特殊家教諮詢,由班主任推薦、年級主任審批、家教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提供服務。

6、利用校園網和校信通平台,開闢家教專欄,交流家教經驗,宣傳家教新理念,加強家校聯繫。

7、配合家長理事會進行家教問卷調研,召開專題討論會。

五、管理評價:

1、各年級組要將家校共同體建設列入學年度總體工作計劃,每次活動要認真籌劃精心組織,每學期寫出專題總結材料報給教科室。

2、每學期對家教工作成效顯著的先進集體(年級組)和個人(領導成員、班主任、諮詢師、模範家長等)進行表彰。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3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加強城鄉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決策部署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關於印發〈“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促進校地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確保結對共建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以共建促黨建,以共建促瞭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發展”的思路,按照“優勢互補、互幫互助、校地聯動”的原則,以加強校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增強校地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推進校地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實現以共建深化創新,以黨建推動發展,不斷提升校地創新型基層黨組織發展水平。

二、共建目標。

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人才聯育、資源聯用、產業聯促、治理聯抓等方式,增強雙方的聯繫和交流,逐步實現雙方之間優勢互補、工作互動、資源共享、雙向共贏。

三、組織領導。

雙方各自成立結對共建協調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負責結對共建工作。各學院黨委書記、各村支部書記分別擔任各自一方的組長。

四、共建內容及措施(雙方協商擬定)

1.開展組織建設互幫共建。各學院發揮黨建業務工作優勢,幫助指導各村支部紮實推進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各學院每年組織黨員到村參加一次黨建座談活動或者上黨課活動。各村主動為學院黨員開展宗旨教育、主題實踐教育及創先爭優活動提供基地和場所。

2.開展幫扶送温暖活動。學院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對結對村部分貧困學生及生活困難羣眾、留守婦女兒童等進行幫扶資助。

3.開展教育教學互動。學院組織骨幹教師到結對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羣眾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院組織學生到結對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結對村提供社會實踐基地,並組織學生共同參與。

5.開展文體活動。學院和村黨支部雙方適時開展文體(文化)娛樂等活動,加強感情交流。

6.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樹立黨建品牌。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建議河壩村黨建品牌為黨建促鄉村振興、街村為黨建促鄉村治理、照壁村黨建促和諧、麻柳村黨建促和美、柒山村黨建促和睦、草坪村黨建促民風、鄧家村黨建促和善、席草村黨建促和宜、龍竹村黨建促脱貧。

7.結對共建資金使用事宜。師範學院下屬各學院支部與全鎮9個村結對支部資金0.5萬元用於各村黨員的學習培訓、外出考察等,與鎮黨委機關支部的結對共建1萬元用於全鎮機關黨員的培訓、黨建文化活動的提升及對部分優秀黨員設立崗位,予以獎勵,弘揚先進。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4

根據《淄博市政府關於貫徹魯政發〔20xx〕24號文件統籌推進縣(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淄政發〔20xx〕34號)及市教育局《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建設,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為核心,組建聯盟式、幫扶式共同體,充分發揮名校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創新義務教育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激發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活力,促進全區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

二、總體目標

在鞏固已有的共同體基礎上,組建一批新的幫扶式、聯盟式共同體,實現年內全區義務教育段學校共同體建設全覆蓋。深入探索管理科學、運行高效、互助互贏的共同體辦學的新模式和新機制。

三、工作重點

1.確定共同體核心學校,讓學校自願結合,增大學校間組建共同體雙向選擇空間,充分發揮學校的主觀能動性,組建聯盟式共同體和幫扶式共同體,鼓勵各學校特色發展。

2.制定共同體內相關學校的捆綁式考核制度,推進學校間師資共享、學生共育、資源共建、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協同發展,實現責權利的統一,調動學校、校長、學校領導班子、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共同體主要組建模式

1.聯盟式共同體。

國小組建10個聯盟式共同體,國中組建4個聯盟式共同體,全區確定14所聯盟式共同體核心校,其餘各學校依據地理位置、辦學定位、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選擇加入一個聯盟式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原則上不超過4所學校。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牽頭商定共同發展願景和具體舉措,探索開展校幹教師掛職交流、聯合教研、課題共建共享、學生交流、教育教學活動同步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分享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良好的場地設施設備和優質的師資團隊,加快融合,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和辦學層次。

2.幫扶式共同體。

需要幫扶的學校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由教育和體育局優先在其所在的`聯盟共同體內確定一所幫扶學校,組成結對幫扶共同體。通過課題引領、網絡教研、空中課堂、校幹教師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機制,幫助被幫扶學校解決實際困難,實現幫扶式共同體之間的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五、實施步驟

1.制定《張店區20xx年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工作實施方案》,適時召開會議並公佈。(3月)

2.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對接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組建聯盟式共同體,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填寫聯盟式共同體彙總表於3月31日前報基礎教育科。(3月)

3.有被幫扶需求的學校填寫幫扶式共同體申請表(附件2)於3月31日前報基礎教育科。(3月)

4.適時召開會議公佈全區20xx年義務教育學校聯盟式共同體、幫扶式共同體組建情況,部署任務,明確要求。(4月)

5.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各幫扶學校牽頭、協調共同體內學校制定共同體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主要工作任務、合作方式、相關職責等,並於4月15日前報基礎教育科。(4月)

6.區教體局組織相關人員對各共同體工作計劃進行修改、完善並及時反饋。(4月)

7.制定全區各共同體發展情況評價、考核標準並公佈。(4月)

8.各共同體按照工作計劃開展工作,區教體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及時調度、指導。(5月-11月)

9.對各共同體發展情況進行督導評估。(11月-12月)

10.對各共同體發展情況進行總結,推廣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典型案例和經驗,引領各共同體良性發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機制

1.探索構建共同體管理一體化機制。共同體內部實行核心校負責制,引領各成員學校逐步探索構建“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教學、一體化教研”的共同體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各共同體學校等要明確各自職責和具體任務,協同發展、創新發展。

2.探索構建“互聯網+共同體”發展新機制。以教育信息化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點和突破口,通過改善學校信息化辦學條件、推進學校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數字化學習推廣應用、強化學校校幹信息化領導力和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等舉措,全面優化學校網絡教學與學習環境,實現共同體內部各學校互聯互通、互動交流、共同生長。

3.建立科研先導和典型引領機制。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幫扶式共同體幫扶學校系統梳理共同體運行中的各類問題和難點,按照“問題即課題”思路,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突破瓶頸,創新協同發展路徑,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區教體局將通過召開現場會、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推介,引領發展。

4.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積極協調區財政局每年在預算內安排一定的共同體發展經費,用於保障共同體建設、教師培訓、課題研究等。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5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步伐,促進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家校聯繫的深度融合,根據濮陽市教體局通知要求,經辦公會研究決定,特制定《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全國第二次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進會議精神,按照省教體局進一步推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意見,以建設為基礎、應用為支柱,以促進學校管理、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及學生家長為核心,以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校園環境為目標,促進優質管理、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家校聯繫,全面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二、目標任務

提升“騰訊智慧校園平台”的建設、管理、應用水平,加快建設涵蓋學校的智慧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完成全縣公立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平台”建設,基本建成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智慧教育等為主要標誌的“互聯網+”和智能化信息智慧校園環境,基本實現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管理。

三、工作舉措

1、加強領導,構建全覆蓋管理網絡。

(1)將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列為學校重點工作,在20xx年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組織機構,健全以校長為組長,以校主任和騰訊智慧校園管理員為副組長,學校其它教師為組員,成立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智慧校園成員工作具體分工:組長負責根據學校規劃,組織擬訂智慧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副組長負責整合校內資源,協調各方關係,推進數字智慧校園硬件建設,根據計劃制定具體操作細則。組員:統籌組織、協調與落實智慧校園建設各項具體工作。

(2)完善覆蓋騰訊智慧校園所有管理層面和應用層面的層級管理網絡。

一是管理層面完善“校長領導——教師分管——班級應用”三級管理模式。校長統籌組織、協調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組織制定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組長負責落實分管應用功能的管理、培訓與考核;班級班主任、教師負責落實本職各項應用功能的操作與使用。

二是完善“系統管理員——學校管理員——班級管理員”管理團隊建設。系統管理員負責學校騰訊智慧校園數據建設、網絡安全、應用統計、使用培訓等方面的管理,為學校管理員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學校管理員負責本職能分管板塊的數據建設和應用管理,做好學校點、各班級管理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完成分管工作任務,並對學校點、各班級使用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班級管理員負責本班級數據建設,負責相關功能使用與應用管理,並及時反饋工作成效與工作建議。全力推進騰訊智慧校園建設。

2、確定實施步驟,有序推進工作進程。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以點帶面、輻射推廣,紮實有序高效地推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章立制(20xx年3月上旬)。在20xx年工作基礎上完善學校《推進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修訂工作制度。

(2)完善數據建設(20xx年3月下旬)。通過培訓,完善新學期基礎數據庫建設,一是完成新學期各層面管理員、班主任、教師、學生和家長基本信息收集、導入;二是完成平台各項目應用功能的數據導入。

(3)全面推進(20xx年4月下旬起)。通過強化培訓,全面推進班級圈、教師助手、家長助手、行政助手、教學服務、微官網、考勤、審批等應用功能的推廣與應用,強化過程督導檢查,提升平台關注、活躍度,提高使用率。

(4)總結提高(20xx年6月底)。認真全面總結一學期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提煉經驗,查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為後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3、施行主題活動,打造亮點和特色。依託學校工作安排,整合優質資源,提煉主題活動,大力進行宣傳,充分展示學校亮點與校本特色,提高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的關注度,促進平台活躍度及使用率的不斷攀升,推動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

4、加強管理,為平台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1)完善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薄弱校點信息化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為學校開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性能良好、服務便捷的網絡平台,滿足廣大師生、家長積極參與平台互動、學習交流的需求,實現對學校師生、教育教學、評價、科研、資產等的智慧化管理。

(2)加強學習交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通過組織流動現場促進會、座談會、考察學習等形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建設工作效能。同時,在校內樹典型,立標杆,通過校內榜樣的示範引領,形成樣板,為其它學校、班級、教師提供借鑑和參考,強化騰訊智慧校園的軟實力建設,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間的深度融合。

(3)強化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關設備的升級維護、病毒防範及重要數據的備份,確保各類設備和軟件平台安全、穩定運行。做到管理上水平、上檔次,真正實現“為學校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家長服務”目標,整體提升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質量和品位。

5、完善考評機制。

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各班級智慧校園平台應用工作進行考評。一是對平台每週進行2次統計(週一一次,週四一次),統計結果當日在學校微信羣通報;二是對班級使用情況實行每學期一評比,對前三名的班級按使用率高低排序,對在班級按一、二、三等獎對班主任及課任教師予以獎勵。同時,將學期評比結果納入教師個人評優評先指標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充分調動各班主任及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穩步高效推進。

騰訊智慧校園建設重在過程、重在應用、重在持續發展,學校將以此次推進工作為契機,通過行政推動,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發展模式,強化內部管理,激活工作效能,密切與兄弟學校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管理水平,促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6

為了促進我社區的各項工作的發展,根據x縣委組織部《關於開展“崗村結對互助,共建和諧社會”活動的通知》精神,我社區與“共產黨員示範崗”望城縣公安局户政科結成共建單位,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共建和諧社區,為紮實有效的開展結對共建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着力構建和諧社區、建立健全我社區黨支部和户政科黨支部互幫互助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的奮鬥目標,保持我黨的先進性、增強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以示範帶動全盤工作,以共建深化創新,以黨建促進發展,積極推進和諧社區的全面建設。

二、共建目標

開展與“共產黨員示範崗”公安局户政科結對共建工作,實現以崗帶動、結對互促、雙向受益、共同提高。結合我社區的實際情況,通過開展各種共建活動,加強支部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為服務居民和為居民辦實事,全面推進社區整體工作上新的台階。

三、共建任務

1、規範黨支部組織建設。充分利用户政科“共產黨員示範崗”的示範作用,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黨支部建設,七月將召開一次共建雙方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六月、十二月開展學習交流活動,藉助户政科在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促進社區黨支部組織、隊伍建設的提升,十月社區支部開展一次黨員羣眾教育培訓,搞好黨員隊伍建設,邀請户政科支部參加和指導社區支部活動,實現與“共產黨員示範崗”工作的有效對接,深化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婦建,推進雙方黨建工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2、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通過活動的開展,積極學習“共產黨員示範崗”的先進思想,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以科學的發展觀搞好黨建工作。社區支部充分利用聯繫羣眾密切、瞭解羣眾心聲、基層經驗豐富的優勢,幫助“共產黨員示範崗”黨員幹部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弘揚求真務實作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樹立窗口形象。

2、發揮社區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在“共產黨員示範崗”的幫助下社區建立和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為共建單位“共產黨員示範崗”户政科在樹立形象、服務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社會化服務,為轄區單位及居民羣眾提供優質服務、扶貧濟困服務、殘疾人服務、老年人服務、青少年服務、勞動就業服務、便民利民服務、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服務、衞生醫療保健服務等服務項目,並及做好兩勞迴歸人員的幫教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社區和公安民警服務體系。

3、活躍社區文化,豐富精神生活。共建雙方要盡力滿足廣大羣眾求知、求美、求艦求樂、求新的需求,依託“共產黨員示範崗”和社區的資源和人才優勢,在六月中旬,在斑馬湖主辦一次迎奧運共建廣場活動,提升社區的文化生活氛圍;打造社區文化精品,進一步完善文化長廊的建設,將黨的惠民政策及時傳遞到居民心中。並且常年,廣泛開展羣眾喜聞樂見、健康有益、形式多樣的羣眾性文體活動和聯誼活動,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增強社區文化的凝聚力,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整治社區環境,營造優美生活空間。積極開展“共建美好家園”活動,教育和引導居民樹立“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責任意識,積極參與環境衞生治理活動,着力解決楊家圍道路及下水道的改造,為居民辦實事,為居民排憂解難,努力實現文明單位與社區環境的“亮、綠、淨、美”,用優美文明的社區環境,教育影響廣大居民熱愛自己的社區。

5、加強社區治安,維護良好秩序。積極開展建設“平安社區”活動,開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強職工、居民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並積極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開展防火、防盜、防自然災害,落實各項防範管理措施,切實保障單位職工、社區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建立社區良好治安綜合治理。認真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積極疏導化解各種矛盾糾紛。

6、強化幫扶體系建設。以此活動為契機,社區支部與“共產黨員示範崗”户政科一道積極開展幫扶活動,着力為基層貧困黨員和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充分利用“共產黨員示範崗”的各種優勢,為社區解決實際問題,。組織黨員和青年團員開展形式多樣的獻愛心扶貧幫困活動,鼓勵黨員幹部捐資捐物,並以各種途徑充實愛心超市的物資,定期向困難户發放。定期開展慰問困難黨員、困難羣眾、關愛老人、留守兒童和求助貧困學生。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樹立信心,努力走出困境。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對結對共建活動的認識。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推進黨員、幹部深入活動開展,通過結對促進社區的各項工作發展。

2、加強對社區共建活動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示範崗”和社區黨支部作用,成立社區黨支部與户政科支部組成共建工作聯合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為共建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提供組織領導和制度保證。

3、確保共建活動取得實效。要切實辦幾件作用大、影響大的實事。當前,要重點解決解決楊家圍的下水道和道路改造建設、文化長廊的建設、社區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確保共建活動取得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果。

4、處理好結對共建活動和其他創建活動的關係。結對共建活動是建和諧社區,促進社區各項活動的快速提高和發展。要正確處理共建和自建、日常工作的關係,使結對共建活動與各項工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促進我社區全面工作的提高。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7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強校際交流,實現開放辦學,合作共贏,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根據貴定縣教育局《關於開展第一批六所中國小“結對共建”活動的通知》即【貴教通(20xx)43號】文件,本着“全面共建、突出重點;互促雙贏、共同發展”的活動原則,結合學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結對學校:

二、結對共建目的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引領,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優化課堂教學為載體,充分利用兩校資源優勢互補,強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最終取得共建、共贏的成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共建思路

1、明確共建工作重點。開展調研活動,通過教師互訪、座談了解等形式,就學校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活動、課堂教學等現狀進行深入交流,針對共建雙方學校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提高工作實效。

2、確定共建工作形式。立足常態和常規教學工作,開展行之有效的優勢互補交流活動,使共建工作常態化。既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又利於促進常規工作規範化。新鋪中學貴定六中

3、突出共建工作載體。以教學科研為主要途徑,促進共建學校雙方形成比較濃厚的科研氛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團隊。

四、共建措施

1、領導結對。組織共建雙方學校管理人員互相參觀學習,借鑑對方成功經驗。每學期初,定期召開一次共建雙方學校領導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和探討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工作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加強信息交流,瞭解學校需求,有針對性地確定學期或學年共建工作計劃及重點。

2、教師結對。根據共建學校教師發展需求,開展教師結對活動。採取課題合作、集中培訓、上示範課、聽課評課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科研、教學評價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每學年開展共建學校教師結對交流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形成“學習、研究、實踐、探討”為一體的教研氛圍,挖掘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採取與結對學校青年教師師徒結對等方式,進行一對一的業務幫扶,提高青年教師成長進步。

3、借結對共建平台,開展賽課評比活動。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比賽,實現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進步,在活動中共建,尋找差距,彌補為足,攜手提高雙方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4、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共建。雙方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最大程度的開發共建學校的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使其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組織保障

1、及時成立“結對共建”領導小組。負責共建工作的計劃制定、過程監督、評價考核、經費保障等,確保結對共建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2、要加強交流,與結對學校加強聯繫,建立穩定的互訪交流機制,瞭解結對工作開展情況,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調整結對工作重點和實施方案,相互協調,保證結對工作順利開展。

3、要加大宣傳,統一思想,使教師認識結對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積極地參與結對工作。同時,要努力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學校教師、幹部結對提供應有的條件,確保結對工作順利開展。

六、計劃安排根據結對共建工作總體計劃,年度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1、共建雙方學校領導見面,共同商討結對共建工作年度計劃。

2、共建雙方學校管理人員互訪參觀學習,落實共建結對的近期目標。

3、共建雙方教師互相聽課,探討推進高效課堂的新舉措。

4、啟動“同課異構”賽課活動。

5、作年度結對共建工作的考核、總結。

6、共享九年級會考資源,交流會考經驗,每年至少2次。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8

為深化我市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升市域範圍內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經研究,現就全面推進基礎教育共同體(以下簡稱“教共體”)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圍繞率先高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發揮教共體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創新基礎教育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着力破解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資源配置不合理、發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給不充分的矛盾,科學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市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推進。組建跨層級、跨區域教育集團,實施“互聯網+教育”,推動教共體模式和運行機制創新,有效破解教師流動、教師待遇和資源共享問題,提升區域教育優質均衡水平。

2、堅持共建共享。通過組建融合型、共建型、協作型等教共體,推進區域內學校師資共用、學生共育、課堂共享、資源共建、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實現區域教育協同發展。

3、堅持特色發展。推動教共體建設與學校特色發展相結合,研究探索教共體的辦學規範、工作標準、運行機制,尊重教共體內學校辦學個性,打造名校引領下各具特色的辦學品牌。

(三)目標任務。

20xx年,全市教共體建設有新進展,各區、縣(市)新增緊密型教育集團2個及以上,其中至少有1個是跨學段教育集團;新增名校辦分校1所以上;新增一批結對學校,廣泛開展合作式辦學,共建型教共體建設覆蓋到所有鄉鎮中心國小。到20xx年,在原有名校集團化辦學基礎上形成一批以“學段打通、縣域互通、師資流通、技術溝通、治理融通”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集團,全市參與教共體建設的中國小、幼兒園比例達到60%,其中參與跨層級、跨區域一體化辦學的中國小比例達到20%,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幼兒園參與城鄉共建型教共體比例達到90%以上,基本形成管理科學、運行高效、優質協調的教共體發展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集團建設升級版

(一)加強融合型教育集團建設。

根據實際優化集團佈局,推動更多集團創建成為緊密型教育集團,加快實現主城區及其開發區中國小全覆蓋。健全集團治理體系,按照“一個法人、多個校區”模式實行集團總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核心學校的輻射引領功能,實現師資安排、教學教研、管理機制、基礎條件、評價考核一體化。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制度層面建立與融合型教育集團相配套的學校管理辦法和崗位設置標準,確保集團內校區辦學關係不斷緊密和優化。

(二)實施跨區域組建教育集團。

名校要按照辦學定位、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跨區域吸納學校組建新的教育集團。支持優質中國小(幼兒園)跨區域舉辦、承辦或領辦新校並組建教育集團,形成穩定的合作機制,分享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良好的場地設施設備和優質的師資團隊。

跨區域組建教育集團的,經學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後,由核心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報市教育局備案;市直高中實施跨層級組建教育集團的,由市教育局批准。

(三)創新跨學段集團化辦學機制。

擴大學生教育選擇,推進學生貫通培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創新集團運行機制,積極探索跨學段辦學模式。通過以優質學校領辦分校組建跨學段教育集團,有效構建以優質學校為核心的6年或9年一貫制辦學模式;屬不同辦學體制組建的跨學段教育集團,領辦的分校要按規定實行獨立的法人,獨立的財務核算、人事管理,獨立的校園、校舍,獨立進行教育教學的“四獨立”辦學和董事會領導下的核心學校領辦負責制。

三、創新合作辦學新路徑

(一)建設強弱學校共建型教共體。

各地要根據共建共享共贏原則,指導所屬優質中國小與鄉鎮中國小、薄弱學校組建共建型教共體。互助教共體採取“1+N”方式,各成員單位在保持學校法人、經費運行、隸屬關係不變的前提下,由優質學校向被幫扶學校派駐管理人員和教學骨幹,在教學計劃、教學常規、教學進度、質量評價、教研活動、教師培訓等方面制定幫扶計劃,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提升被幫扶學校辦學水平。

(二)名校高起點領辦新校。

新辦學校歷史包袱少,羣眾期望值高,要加強品牌引領,選擇合適的名校領辦新校,通過選派管理團隊、複製管理辦法等方式,實現新校與名校之間管理互通、師資互派、研訓聯動、項目共研、質量共進、文化共建,實現新校高起點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四、推動智慧教育新發展

(一)加快推進“互聯網+教育”。

建立完善在線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和共享機制,紮實開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規模化應用省級試點,加快推進全省“互聯網+義務教育”示範區建設,20xx年區域內“互聯網+義務教育”城鄉學校結對幫扶鄉村國小、鄉村國中受援率達到80%以上,合力打造城鄉共享智慧教育的紹興品牌。

(二)提升網上教育水平。

支持以核心學校為主建設以共享優質師資和課程資源為主要內容的網上學校,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拓展教師培訓網絡空間,鼓勵名師“走網”、建立網上工作室。通過“名師公開課”“網上優課”“同步課堂”“微課學習包”等在線資源庫建設共建共享優質課程資源,藉助互聯網技術在線開展專業化的診斷、答疑、輔導,合力提升教共體學校的教學水平。

五、探索教共體建設新機制

(一)建立責任分解落實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明確教共體建設的工作責任、運行機制、工作任務,加強管理指導。研究落實高起點辦學的核心要素,把學科骨幹、課程設置、教學研究、質量考核等核心要素輸入教共體學校。按照“早介入、早謀劃、早宣傳”要求,營造教共體辦學氛圍。

(二)建立幹部教師流動的長效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要推進教育集團內剛性交流和柔性交流相結合的幹部教師交流任職改革,優化配置師資結構,公平安排交流崗位。

對於融合型的'教育集團,要實現集團內部師資統一調配,優秀幹部教師剛性打通任職。對於其他類型的集團校區、城鄉教共體等,實施柔性交流任職,以名師工作室、派遣管理骨幹、支教、搭建教科研平台、輸入教育管理等方式提升校區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完善教共體治理體系。

教育行政部門要賦予教共體核心學校更多辦學自主權和內部管理權。集團成員校的戰略發展規劃、績效評價方案等由集團統一制定,設備資源、重大基建項目、重要活動由集團統籌,健全更加開放、科學的運行機制。深化教共體課程建設,建設優質共同課程和特色學校課程,推進教共體各學校融合發展、特色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區、縣(市)要根據當地教育發展水平、發展短板和人民羣眾期盼,制訂教共體建設的工作舉措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教共體考核評價標準和辦法,統籌協調抓好落實。

紹興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要將教共體建設實施情況列入對區、縣(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內容。

(二)優化教師配置。

各區、縣(市)要在地方事業編制總量中加強對教育事業教師編制的傾斜。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在教師編制總量和中國小規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統籌考慮推動教共體建設,對教共體核心學校的內設機構、教師配備、高級崗位配置和領導職數進行科學核定,並賦予教共體核心學校更多調配權;對在教共體建設中作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崗位晉升、評優評先、選拔任用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具體方案由縣級機構編制、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門研究確定。

(三)加大投入保障。

市、縣兩級財政要根據教共體建設目標和任務,統籌安排資金,並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各地可根據當地規定製定支教骨幹教師和管理幹部的激勵政策,對承擔支援任務的骨幹教師、管理幹部經考核合格後給予一定激勵,相關經費由屬地保障。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19

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結合我局的實際,決定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特制定如下方案。制定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基層黨建工作,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目標要求,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創新機關黨建、服務科學發展為重點,積極整合組織資源、人才資源和服務資源,切實發揮機關黨員幹部在推動科學發展、服務人民羣眾、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標要求

按照建立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羣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豐富機關黨建活動內容,進一步促進機關幹部職工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把結對共建基層黨組織打造成機關黨員幹部加強黨性鍛鍊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實踐基地。

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示範引領作用,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以機關黨建帶動社區黨建為出發點,通過組織共建,簽訂結對共建目標任務書,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優勢,加大對社區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力度,帶動社區黨組織穩步向前發展,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三、具體措施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按照黨組織建設“五個好”標準,幫助結對共建單位進一步完善黨建各項工作制度,抓好黨組織建設,建好黨員活動室等宣傳教育陣地,攜手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促進農村和社區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落實發展措施、實現發展目標,共同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篇3】結對共建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加強城鄉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決策部署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關於印發〈“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促進校地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確保結對共建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以共建促黨建,以共建促瞭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發展”的思路,按照“優勢互補、互幫互助、校地聯動”的原則,以加強校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增強校地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推進校地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實現以共建深化創新,以黨建推動發展,不斷提升校地創新型基層黨組織發展水平。

二、共建目標。

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人才聯育、資源聯用、產業聯促、治理聯抓等方式,增強雙方的聯繫和交流,逐步實現雙方之間優勢互補、工作互動、資源共享、雙向共贏。

三、組織領導。

雙方各自成立結對共建協調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負責結對共建工作。各學院黨委書記、各村支部書記分別擔任各自一方的組長。

四、共建內容及措施(雙方協商擬定)

1.開展組織建設互幫共建。各學院發揮黨建業務工作優勢,幫助指導各村支部紮實推進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各學院每年組織黨員到村參加一次黨建座談活動或者上黨課活動。各村主動為學院黨員開展宗旨教育、主題實踐教育及創先爭優活動提供基地和場所。

2.開展幫扶送温暖活動。學院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對結對村部分貧困學生及生活困難羣眾、留守婦女兒童等進行幫扶資助。

3.開展教育教學互動。學院組織骨幹教師到結對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羣眾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院組織學生到結對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結對村提供社會實踐基地,並組織學生共同參與。

5.開展文體活動。學院和村黨支部雙方適時開展文體(文化)娛樂等活動,加強感情交流。6、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樹立黨建品牌。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建議河壩村黨建品牌為黨建促鄉村振興、街村為黨建促鄉村治理、照壁村黨建促和諧、麻柳村黨建促和美、柒山村黨建促和睦、草坪村黨建促民風、鄧家村黨建促和善、席草村黨建促和宜、龍竹村黨建促脱貧。7、結對共建資金使用事宜。師範學院下屬各學院支部與全鎮9個村結對支部資金0.5萬元用於各村黨員的學習培訓、外出考察等,與鎮黨委機關支部的結對共建1萬元用於全鎮機關黨員的培訓、黨建文化活動的提升及對部分優秀黨員設立崗位,予以獎勵,弘揚先進。

共同體建設方案 篇20

一、方案實施背景:

教育是一項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人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單靠學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學生,家庭、社區的教育力量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應當與家庭、社區教育緊密聯繫、互相配合,充分挖掘併發揮家庭、社區的作用,並將其作為全面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

但在一定時期內,學校、家庭、社區三方面的教育還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現在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還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影響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因此,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之間的聯繫,協調統一各方面對青少年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傳統意義上的鄉鎮公辦國小,地處寶山區顧村鎮這一城郊結合部。近年來,隨着顧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人口導入,學生生源的結構較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原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帶來教育的複雜性;另一方面,正是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融入帶來教育觀念的大碰撞,也給教育的革新創造了不少新的機遇。在這種環境下,怎樣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共同體已成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項中心內容,已成為我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方案實施的指導思想:

探索建設學校、家庭與社區教育共同體的形式、途徑和方法,構建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的具有城郊結合部特點的學校、家庭、社區教育共同體模式,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髮展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大環境。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情感、價值觀、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學生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方案實施的策略:

1、制度保障策略:在探索建設“三位一體”(學校、家庭、社區)教育共同體的有機整合中,我們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為重要保障。

2、活動機制策略。要充分以開展各類活動為基礎、將系列活動的主線貫穿於整合和總體工作之中。

3、聯繫溝通策略。必須充分調動家庭、社區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開展互動性研究。

4、評價監督策略。要制定切實有效的學校教育的評價機制,將家長、社區對學校的評價作為學校發展評價的重要內容。

5、深化反思策略。在探索整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通過階段性的不斷的反思,對工作加以動態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找到工作的生長點和有效切入點。

四、方案實施的原則:

1、依託社區,構建青少年教育社會大課堂

學校與社區關係緊密,任何學校都存在於一定的社區之中,學生一隻腳踏出學校,另一隻腳就踏進了社區,社區環境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已越來越不可忽視。

學生的在校時間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餘時間,尤其是節假日,都是在他們生活的社區內度過的。他們需要玩,需要朋友,需要觀察世界、交流信息、學習生活。毫無疑問,社區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更關係到國家未來的希望。

學校要從根本上解決廣大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就必須敢於打開自我封閉的大門,面對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動走向社區、依託社區,建立聯繫網絡,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把社區變為青少年教育的社會大課堂。只有將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才能形成人人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全社會共同育人的良好風尚和社區環境。

2、雙向開放,學校與社區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作為社區結構中的一個組織單位與社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學校是社區的重要的文化機構,學校資源向社區開放,是造福於社區居民的實事,也是將學校融入社區,讓社區瞭解學校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社區中藴藏着巨大的教育資源,學校通過採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區中的“潛在教育資源”成為“現實教育資源”,可以藉助於社區的力量強化、細化、深化學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進教育活水。這樣的“開放”應該是互動的、雙向的。

五、方案實施的具體內容:

1、學校教育資源向社區全面開放

場館設施開放。學校將各類文化體育設施,包括圖書館、琴房、美術室、舞蹈室、計算機室、室內運動館、田徑運動場、演播廳等在不影響學校正常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下向社區居民開放,為社區居民提供運動休閒、學習進步、發展提高的場所。

師資及管理人員開放。學校可抽調在德育、計算機、體育、藝術等方面有經驗的教師擔任社區教育工作輔導員,到社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幫助社區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幫助疏通家長與子女的關係,幫助家長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等。學校面向社區開展藝術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豐富社區居民精神生活。

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開放。學校可以經常邀請社區居民觀摩學校開展的“教學開放周活動”“班主任基本功競賽活動”“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活動”等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社區居民到校觀看學校的體育運動會、文藝彙報演出;邀請居民參加學校趣味運動會,親子活動等等。這樣做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又增進了社區居民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瞭解,形成了學校、社區共同關心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2、社區資源給予學校充分的幫助

社區與學校聯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學校可以通過召開社區教育工作會議,邀請社區內各單位領導、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學校教育發展大計;同時,還可以和街道居委會、派出所、城管中隊等聯合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文化市場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費方式和娛樂方式、不健康的文娛、音像製品對青少年的精神污染,優化學校周邊教育環境;藉助社區教育資源的優勢,彌補學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決一些自身不能解決或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創設良好的校園周邊環境。

社區提供豐富的人才資源,能為保證學校、社區活動的長久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沒有一支固定的輔導員隊伍,學校的社區活動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社區輔導員可以是學生家長、社區的優秀人才等。學校應積極爭取一部分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成為社區活動的組織者和支持者,擔任學校的社區輔導員。社區裏的老革命、老戰士、企業家、勞動模範等優秀人物更是社區寶貴的人力資源,學校應當積極與他們保持聯繫,聘請他們為社區輔導員,在一些特定紀念日裏請他們來學校進行指導、開展活動。他們的豐富經歷、寶貴經驗將為更好地開展社區教育提供極大的幫助。

社區可以給予學校資金上的資助。社區裏的很多單位都樂意資助學校進行校園改造建設,幫助學校更好地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特別在一些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外來工子女、單親家庭子女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多,學校可積極與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聯繫協商,彙集社區多方力量,設立“愛心助學基金”,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煩惱,保證這些學生能夠和其他的同齡人一樣享受學習和成長的權利。

3、繼續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能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長素質大幅度提高。在家長學校中,有計劃、按序列安排教學活動,給家長以系統性的指導,從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講授一些有針對性、使用性的知識,根據家長的需要組織教學,把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從家庭教育中帶傾向性的問題出發安排內容,除進行必要的教育理論、方法講授外,還請家長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經驗,提出家教中的問題和困惑共同探討,極大的調動家長參與研究的積極性。

4、改選家長委員會:協助學校辦好家長學校,積極開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廣成功的家教經驗;逐步將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功能滲透到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之中,學校重大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在決策時要充分聽取家長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並形成相對靈活有效的工作機制。

5、建立“家訪”制度:實地瞭解學生家庭生活環境和家庭狀況,教師可以與家長談心式的探討教育問題,並直接提出教育建議,有利於形成學校與家庭良好的協作關係。

6、建立學校與家庭的信息通道:利用現代快捷的通訊手段,能及時有效的對家庭教育作出指導。也可以設立“家庭教育諮詢信箱”公佈學校電話號碼,以便家長隨時諮詢。要求教師對學生公開自己的住宅電話,且熟知學生家長的聯繫電話。便捷的聯繫方式克服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縮短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

7、創新家長會:使家長真正成為家長會的主體,家長們可暢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諮詢教育方法,發表自己的教育觀點,介紹自己成功的家教經驗。這樣的家長會融洽了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增進了家長與家長之間的瞭解,增強了家長對孩子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的主動性。

8、增設“家長開放日”、“共同走進課堂”等活動:請家長、社區各界人士到校聽課、觀摩教育教學活動。這不僅能讓家長和社區各界人士直觀的瞭解學校教育現狀和孩子的表現,瞭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過觀摩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得到啟發,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9、建立家教諮詢站:在家長學校舉辦講座時,都留下一定的時間給家長諮詢,一時難以解答的問題彙總後請專家作答。向家長提供專家的電話以便隨時諮詢,並在學校成立家教諮詢站,定期接待家長,及時向家長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家長們能迅速獲得學校及專傢俱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能及時的解決教育問題,避免了家長在家教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處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10、充分利用社區派出所、法院、敬老院、團委、宣傳欄、德育教育基地等資源,全方位多角度的發揮教育職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jianshe/jl68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