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精選13篇)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精選13篇)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1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精選13篇)

幼兒園將開展文明小主人的活動,幼兒對此活動有着濃厚的興趣,作為幼兒園裏大班的哥哥姐姐,他們在想自己要怎樣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樣,怎樣做一名文明的小主人。順應幼兒的興趣,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我們開展了“爭做文明小天使”的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宣傳文明行為的活動中,發展其社會交往能力。本活動首先觀看公益廣告和錄像,讓幼兒分辨正確行為,然後製作文明行為知識的宣傳卡,做小小文明宣傳員到社區開展宣傳活動,嘗試積極主動與他人交往。

活動目標:

1、觀看公益廣告,強化對正確行為的認知,瞭解小小宣傳員要宣傳的內容。

2、製作文明宣傳卡,大膽地向周圍人宣傳文明的行為。

3、通過小小文明宣傳員活動鍛鍊積極主動的交往能力,並體驗做宣傳員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公益廣告(成人的文明行為)、錄像(幼兒的文明行為)、歌曲“講文明、懂禮貌”、不同造型的小紙卡、彩筆。

重點、難點:

能夠清晰判斷社會行為的對與錯,用繪畫形式表達自己的認識。

活動過程:

1、通過傾聽歌曲“講文明、懂禮貌”(放錄像),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你聽見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歌曲裏説了一件什麼事?

幼兒:我看見小朋友很懂禮貌,幫助有困難的人。

幼兒: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教師:我們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觀看公益廣告錄像,分辨正確行為。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段錄像,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麼?

幼兒:叔叔把可樂易拉罐從地上撿起,扔到垃圾桶裏了。

幼兒:有個阿姨把一個盲人送過了馬路。

幼兒:還有個叔叔幫助阿姨把門給打開了。

幼兒:有個開車的阿姨把車停下讓走路的人先過去的。

教師: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幼兒:最喜歡叔叔,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

幼兒:……

3、觀看幼兒錄像“好娃娃”,進一步分辨幼兒行為的對與錯。

教師:錄像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如果是你怎麼做?你想學誰?

幼兒:我喜歡排隊的小朋友,不推擠。

幼兒:我喜歡澆花的小朋友。

幼兒:我喜歡有禮貌地和別人説話的小朋友。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我們生活中有些行為很美,但也有些不好的行為。我們要上國小了,怎樣讓更多的人學習文明的行為。

4、共同討論。

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更多的人講文明,表現文明的行為?

幼兒:我們要像錄像裏的好娃娃學習。

幼兒:我們還可以向大家宣傳好的行為。

5、製作“文明宣傳卡”。

引導幼兒自選分成小組,用不同形式將我們瞭解的文明行為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做成宣傳卡。

6、幼兒走向社區、街頭宣傳文明行為,爭做文明小天使。

幼兒送出宣傳卡,並做簡單講解。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活動過程中幼兒參與十分積極,尤其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極大地吸引了幼兒參與的熱情;由於幼兒在課前積累了相關知識、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做到踴躍發言,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整個活動推向了_活動的結尾使活動更加豐富,在成人的配合下,幼兒走向街頭的宣傳,使幼兒體驗到作為文明小天使的快樂與成功。

2、活動中的不足:

在社區宣傳活動之前的準備與思考不夠深入,因此在實際進行時顯得表面化,幼兒在宣傳時的語言及情感體驗不夠充分。

主要內容:

1、活動設計思路清晰,將培養目標與當今的社會形勢結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活動內容的選擇來源於幼兒的現實生活,能有效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教學活動採用電教的手段,利用影像等形式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行為的對與錯,提高幼兒分辨對錯的能力。

3、建議更多地引導幼兒將自己對文明行為的認知與其實際行為相結合,在生活中不斷堅持自己好的行為習慣,並影響他人。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製作檔案,幫助幼兒更明確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喜好。

2.通過交流檔案,引導幼兒瞭解他人的喜好與自己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習接納、尊重他人。

活動準備

1.檔案記錄表人手一份;鉛筆一人一支。

2.每位幼兒自帶一張一寸照片;彩色水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的喜好

1.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講出自己的喜好;教師今天我和大家在一起玩,真的非常開心。我現在已經知道了你們的姓名、年齡和所在的幼兒園,還特別想知道你們最喜歡的是什麼。你們願意告訴我嗎?

2.教師用提示性的問題幫助幼兒豐富談話內容:

教師:你最喜歡的人是誰?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你最喜歡玩什麼?……

二、製作“我的小檔案”

1.教師:大家都想把你喜歡的事情告訴我,我這樣一個人一個人地聽,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更快地知道全班每個小朋友最喜歡的事情呢?(幼兒討論,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想法)

2.出示教師事先製作好的一份“小檔案”,引導幼兒觀察:

你知道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嗎?

②教師介紹每幅圖畫所代表的含義。

③教師:你們想不想也為自己製作這樣一份“小檔案”?

3、幼兒在表格內貼上自己的照片,用繪圖方式製作自己的“小檔案”。

4、製作好“小檔案”的幼兒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檔案裏的內容。

三、遊戲:小小調查員

1.教師講解遊戲的玩法,引導幼兒愉快遊戲。

玩法:幼兒當“調查員”,在音樂若中模仿開汽車的動作向前行進,當音樂停止時,幼兒取出自己的檔案表互相進行“調查”,看一看自己的檔案和別人的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做好記錄。

2.圍繞調查結果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①你有沒有找到和別的小朋友一樣的地方?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②大家彼此之間的不一樣會不會影響你們做好朋友?

四、鼓勵幼兒在主動觀察、瞭解他人的基礎上,為他們製作小檔案。

1.教師:你們還想為其它人制作小檔案嗎?(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以後小朋友可以為你喜歡的人制作他們的小檔案,作為禮物送給他,他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教師和幼兒一起將製作好的“小檔案”佈置在班級合適的地方。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3

設計意圖

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規程》的認識和理解有了一個質的轉變,真正樹立起“一日生活即課程”的教育觀,將一日活動作為幼兒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兒進餐、午睡等生活環境,設計遊戲化的教育活動,科學地為幼兒的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主動地發展。

活動目標

1.認識青菜及一些常見主、副食的名稱,在品嚐中分辨酸、甜、苦、鹹、淡。

2.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不挑食,飯菜搭配着進餐。

3.能主動進餐,保持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餐前將桌子圍成四組,營造家的氛圍,桌面上分別放上小貓、小狗、小雞、小兔的立體形象。選擇一盤優美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提問:今天小動物要請大家去做客,你們看,是誰請客呀?請幼兒説出動物名稱,並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到自己喜歡的動物家中做客

3.認識飯菜

教師提問:哪位客人願意説一説小動物請大家吃什麼?聞一聞有什麼味?嘗一嘗有什麼味?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

4.幼兒進餐,教師以小動物的口吻進行指導

(1)提醒小客人吃飯時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小勺。

(2)不挑食,一口飯一口菜搭配着吃,不當漏嘴巴。

5.結束活動

(1)引導幼兒幫小動物把碗和小勺收拾好,放到指定的地方。

(2)跟小動物道別,到户外散步。

評析

將進餐的要求巧妙地融入遊戲當中,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到小動物家做客,進餐的慾望得到激發,並能積極主動、愉快地進餐。在以後進餐活動時,教師通過不斷變換動物,又始終保持了幼兒的新鮮感,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4

活動目標在活動中體驗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激發幼兒的大膽想象,在老師的啟發下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小白兔的禮物”

有關故事圖片。

每人一封裝有桃花瓣的信。

活動過程討論,導入主題。

如果你有一個新玩具,你願意給別人玩嗎?給誰玩呢/利用圖片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問:小白兔發現了什麼好東西?小白兔收到花瓣,想怎麼做?你們想一想小白兔會寄給誰呢?他們收到後心裏會怎麼想?

利用圖片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提問:小花貓收到桃花瓣,怎麼説的?小松鼠收到花瓣,怎麼説的?小螞蟻收到桃花瓣,怎麼説的?小動物們喜歡桃花瓣,小白兔心裏有什麼感覺?

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白兔與小朋友的快樂。

提問:小白兔為什麼要吧桃花瓣送給他的好朋友?

請幼兒利用“桃花瓣”進行想象,引導幼兒感受分享的快樂。

提問:小白兔將桃花瓣寄給了小朋友,你們喜歡嗎?你們想將它送給誰?

教師小結:我們平時可以吧自己心愛的東西給別人看一看,玩一玩,讓我們的朋友也快樂。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做事耐心、仔細的品質。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小貓釣魚》、電視機、展示儀

2、室內用墊子佈置一個大池塘。

3、貓媽媽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一、釣魚遊戲。(為幼兒理解故事做鋪墊)1.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二、讓幼兒邊看電視邊聽故事《小貓釣魚》,並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為什麼?

3.為什麼後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説説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三、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遊戲。

四、延伸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6

活動背景:

教室外的走廊裏,燕子築了兩個巢,一大一小,甚是有趣。步入春天,燕子不時飛進飛出。孩子們時常仰着頭,好奇地看着它們,拍着小手快樂地喊着:“小燕子、小燕子……”孩子們的愛心感染了我。由此,生成了此項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有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2、瞭解燕子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3、感知燕子遷徙與季節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小燕子》歌曲磁帶;

2、有關人們愛護動物的圖片、燕子標本和燕巢;

3、秋天的圖片(有燕子南飛的形象)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小燕子》,營造愉快的氣氛。

1、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美,隨樂曲跟唱、律動。(優美、熟悉的樂曲,頓時便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談話:歌曲唱的是什麼動物?小燕子為什麼要南飛?燕子住在什麼地方?燕子長得什麼樣子?教師適時出示燕子標本和燕巢,結合幼兒平時的觀察,討論燕子的生活習性,出示小燕南飛的形象。

師小結:燕子媽媽和小燕子住在屋檐下,燕子媽媽會生蛋,然後孵出小燕子。它們銜來樹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築窩。燕子媽媽每天捉害蟲喂自己的寶寶。秋天,天氣漸漸轉涼,燕子飛向温暖的南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飛回來。

3、討論:燕子為什麼要南飛呢?(由於孩子們平時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談話的氣氛很熱烈,充分調動了幼兒大腦的興奮性。)

二、講故事《燕子和老爺爺》,知道人與動物要和睦相處。

1、講述故事《燕子和老爺爺》。“有一隻小燕子在搬家、安家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事……”

2、幫助幼兒理解人和小動物和睦相處才快樂。

(1)“你喜歡故事裏的老爺爺嗎?為什麼?”

(2)“你喜歡故事裏的小燕子嗎?為什麼?”

(3)“為什麼每年小燕子都要到老爺爺家住下?”

(4)“小燕子每年到我們的屋檐下築巢你歡迎嗎?你會和它成為好朋友嗎?”(通過講述故事,幼兒感受到人與動物和睦相處的美妙樂趣,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對小動物的保護意識,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同情心。)

三、啟發幼兒要和小動物和睦相處。

1、我們該為走廊裏的小燕子做些什麼呢?

2、讓幼兒欣賞有關保護動物的圖片,説説怎樣保護動物。

3、談話:“我和我的小動物”,讓幼兒講述與自家小動物友好相處的故事,共同體驗其中的樂趣。(貼近幼兒的生活,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將教育的因素滲透在幼兒的生活中,幼兒很樂意參與。)

四、活動延伸:將小燕子頭飾投放到表演區,讓幼兒隨音樂表演。

評析:

本節活動前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對小燕子不能進行深入的探索。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後,教師運用引導的方法幫助幼兒巧妙生成了一個主題。把幼兒的興趣點轉移到人與動物和睦相處上來,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深入,有效地發展了幼兒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故事:燕子和老爺爺

在很遠很遠的北方,有一個小山村,村子裏住着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沒兒子也沒有女兒,一個人很孤單。有年春天,老爺爺家來了一位客人。它披着黑色的外衣,白白的肚皮,尾巴就像一把張開的剪刀,它飛得又高又輕,原來是一隻燕子。它圍着老爺爺的小屋飛了好幾圈,看到老爺爺笑哈哈的,很温和,就決定把家安在這裏。燕子銜來了麥杆和草莖,又和上泥土在老爺爺家的屋檐下築成了一個燕窩,從此住了下來。老爺爺呢,天天將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不讓老貓和大黑狗亂叫,還在院子裏放了一個乾淨的盤子,每天給燕子添水、加食。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燕子和老爺爺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老爺爺再也不孤單了。

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燕子要把家搬到南方去子。燕子捨不得老爺爺,老爺爺更捨不得燕子,燕子圍着老爺爺的屋子飛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説:“老爺爺,別難過,明年春天我一定回來。”燕子飛走了,老爺爺天天盼着春天早點來到。

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回來了,還帶來了幾個同伴。老爺爺的院子裏更熱鬧了,老爺爺真高興啊,每天都很快樂。沒多久,燕子孵出了小寶寶。鄰居家的大人、小孩知道了,都來看小燕子,小燕子“唧唧,唧唧”地唱着歌。老爺爺的小院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7

設計思路:

麥子是很普通的一種農作物,但對於幼兒來説,卻是很生疏的;況且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因此我設計了這節課,引導幼兒瞭解小麥,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2.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重難點分析:

1.重點:讓幼兒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糧食。

2.難點:區分出各種麥製品。

活動準備:

1.按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兒歌《大饅頭,哪裏來》。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杆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瞭解小麥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並瞭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穫季節。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麼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瞭解小麥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穫季節: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裏;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並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製品,瞭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製品,引導幼兒瞭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瞭解麥子的用途:麥粒可磨成麪粉;麪粉可做成饅頭、麪條、餃子、蛋糕、餅乾、麪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牆皮。

3.遊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餘小朋友當面粉製品(把麪粉製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説:“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説:“我是麪包,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乾,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

小麥是夏季裏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裏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大饅頭,哪裏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兒歌:《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的饅頭哪裏來?

白白的麪粉做出來,

白白的麪粉哪裏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裏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五.延伸活動: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約糧食的認識。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8

活動準備

1、PPT:班級幼兒照片

2、屏風一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芝麻 開門

教師邊念兒歌邊走到屏風後面

當兒歌唸到“請問你是誰?”掀開屏幕指向__幼兒,

請這個幼兒大聲地説“我是___”

二、遊戲:誰不見了?

請幾名幼兒站在前面,坐在下面的全體幼兒閉上眼睛。

教師迅速讓一名幼兒躲到屏風後面。

請大家迅速猜出站在前面的哪個小朋友不見了

三、PPT:我們班的孩子

提問:照片上的孩子是誰?他是我們班級的孩子嗎?

(引導幼兒關心這幾天沒來幼兒園的孩子,並熟悉他的名字)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9

活動目標:

1、對蝴蝶的演變過程充滿好奇;

2、通過活動,瞭解蝴蝶的形態,瞭解蝴蝶的演變過程;

3、嘗試隨音樂運用肢體動作等方式,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活動重點:瞭解蝴蝶的演變過程。

活動難點:隨音樂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師:毛毛蟲變蝴蝶成長課件

幼兒:蝴蝶拼圖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引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一位小客人,它就藏在拼圖裏,同一組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動手把它拼出來貼到黑板上。拼完後説一説你們拼出的是什麼?

2、引導幼兒瞭解蝴蝶的外形特徵。

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拼出的蝴蝶是什麼樣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師:你們還見過什麼樣的蝴蝶呢?出示各種蝴蝶的課件,請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再仔細看看,蝴蝶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師:蝴蝶的肚子我們叫胸腹部,那兩個角角叫觸角,蝴蝶就是由兩隻觸角、頭部、胸腹部和兩隻翅膀組成的。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蝴蝶嗎?那你瞭解蝴蝶嗎?你們知道蝴蝶的寶寶是誰嗎?

二、引導幼兒瞭解蝴蝶成長過程。

1、幼兒觀看視屏《蝴蝶的一生》

(1)分步觀察:

①、卵:這是什麼?這是卵。

②、毛毛蟲:卵慢慢長大後變成了什麼?毛毛蟲會幹些什麼呢?(會吃樹葉)③、蛹:毛毛蟲長大後會做什麼事呢?怎樣才能變成蝴蝶呢?(吐絲、結繭,在裏面變成蝴蝶)師:小朋友真是細心,你們能告訴老師蝴蝶有哪4個變化過程嗎?

卵——毛毛蟲——蛹——蝴蝶師生一起説:蝴蝶產下卵,卵孵化成毛毛蟲,毛毛蟲蜕變成蛹,蛹羽化成蝴蝶。

2、師:蝴蝶的變化真大呀,我們也來做一回蝴蝶變一變吧。

A老師和幼兒一起蹲下縮成一團,表示卵;B慢慢伸出雙手爬呀爬,表示毛毛蟲;C坐在位置上抱緊雙臂,表示蛹;D伸出雙手站起來變成蝴蝶飛呀飛。

三、小結師:剛剛我們知道了蝴蝶是由卵孵化成毛毛蟲,毛毛蟲蜕變成蛹,蛹又羽化成蝴蝶。蝴蝶有很多顏色和種類,還知道了蝴蝶的身體是由胸腹部、觸角、頭部和翅膀組成。蝴蝶一生有4個變化過程。小朋友你們喜歡蝴蝶嗎?要愛護它和小動物,不要傷害它們。我們更要愛護花草,因為有了小花和小草才能看到蝴蝶。

四、角色遊戲師:小朋友們離開座位排好隊,我們來學一學蝴蝶飛吧?伸出雙手變成蝴蝶飛,我們飛到草地上去玩吧!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10

走進國小

活動目標:

1.觀察和發現國小和幼兒園的不同之處,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2.積極嚮往國小生活,萌發要做一名國小生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事先先聯繫大荊國小談妥有關事項。

活動地點:

大荊鎮第一國小。

活動過程:

1.幼兒從幼兒園走到大荊國小,教育幼兒要遵守紀律,過馬路不要東張西望,做個守紀律的好兒童。

2.幼兒進入大荊國小,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遵守活動規則:如:(1)在參觀過程重要仔細看,不離開隊伍。

(2)不能大聲説話,影響國小生學習。

(3)愛護學校裏的花草樹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3.帶幼兒參觀學校的環境:認識與瞭解教室、操場、廁所、圖書室的具體位置,知道這些地方是國小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

4.參觀一年級的國小生是怎樣上課的,讓幼兒對國小生該怎樣學習有所瞭解,激發幼兒進入國小的願望。

5.與國小的老師、哥哥姐姐們告別,安全回到幼兒園。

延伸活動:

1.表達與交流:

(1)你在國小裏看到了什麼?

(2)該怎樣做個國小生。

2.表達與創造把自己在國小裏看到的、聽到的、印象最深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11

設計意圖

許多幼兒家裏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物或家人制作的,數量不多卻備受珍惜。有感於此,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人手,藉助家長的支持,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説説的過程中瞭解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體驗玩具的製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於愛,啟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着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瞭解更多民間遊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在説説、看看、玩玩的過程中,瞭解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感知玩具中藴含着快樂和家人之間的關愛。

2.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並與同伴分享。

3.懂得珍惜玩具;願意主動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萌發感恩意識;對民間遊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幼兒的母親)提供一些他們小時候的玩具和講解玩具來源的視頻;請幼兒準備一個玩具帶回園。

2.教具:玩具箱(內有手絹、沙包、自制布娃娃等)、PPT、背景音樂《丟手絹》《杜鵑圓舞曲》等。

3.學具:沙包(同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1.猜測古樸箱子中的玩具,激發參與興趣

指導語:“劉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祕的箱子,裏面裝着你們的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小朋友都來猜一猜、説一説,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麼玩具呢?”

幼兒猜測。

教師逐一出示玩具,讓幼兒説説它們的名稱。

環節自評:導入環節出現古樸的木製箱子,對此幼兒很少見,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很有興趣地猜測箱子中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

2.猜猜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玩法,體驗不同玩法中的樂趣

(1)玩手絹(手帕)。

討論:手絹是玩具嗎?

幼兒經過討論,多數可能認為:手絹不是玩具(如果幼兒認為是玩具,請他/她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玩法)。

教師通過用紙巾和手帕做對比,引導幼兒梳理討論結果:手絹和現在用的紙巾一樣,可以用來擦鼻涕、擦臉等。手絹用過之後,清洗之後可以再次使用,比較環保。紙巾用過之後,就扔掉了。

指導語:“媽媽認為,手絹是玩具。一起來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麼玩的。”

①手帕的玩法1:民間遊戲“丟手絹”。

A.介紹該遊戲玩法

幼兒圍坐成一個大圈,一名幼兒拿着手絹圍着大圈跑。播放音樂《丟手絹》。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這名幼兒把手絹悄悄地丟在一個同伴的身後,然後繼續圍着圈跑。當唱到“快點快點捉住他”時,撿到手絹的同伴馬上去追剛才那名幼兒,要圍着圈追……

B.幼兒遊戲

教師指導重點:提醒幼兒奔跑時不要離開圈;只能是撿到手絹的那名同伴起來追,其他幼兒坐在位子上給他們加油。

②手帕的玩法2:變老鼠。

A.變個小魔術:(邊疊布老鼠邊念兒歌)“小手帕變變變,變什麼,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隻(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讓幼兒輕輕撫摸布老鼠的背);呀,跳出來了!咦,小老鼠又躲進洞裏,不見了;呀,又跳出來了;它想出來和你們玩,做遊戲呢!”

B.幼兒學習兒歌,自主體驗這種玩法,自由探索手帕的更多玩法。

(2)玩沙包。

①談話:猜猜沙包的構成,瞭解沙包的做法。

教師出示神祕箱中的沙包:“猜猜看,它是什麼玩具?”“沙包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討論之後,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用小剪子輕輕剪開一個沙包,對着盆把沙包裏面的沙子倒出來。

小結:沙包裏面多數裝沙子,也可以放米,還可以放豆子等。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的,媽媽可喜歡這些充滿愛心的沙包了。

②媽媽小時候沙包的玩法(播放音樂《杜鵑圓舞曲》):合作玩抓“骰子”、單腳踢、對踢等。

③幼兒玩沙包,先感受媽媽小時候的玩法,重點學習合作玩抓“骰子”;然後自由探索沙包的新玩法。

④分享環節:請3~5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玩法。

指導語:“剛才你是怎麼玩沙包的呢?”

幼兒大膽表達,教師梳理結果:沙包可以有很多玩法:頂、拋、踢、接等。

環節自評: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民間遊戲的有趣,也讓他們自由探索這些物件的新玩法,體驗媽媽的玩具所帶來的不同體驗,瞭解媽媽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縫製的,裏面充滿了外婆對媽媽的愛。

3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再現生活經驗,發現分享的樂趣

(1)請幼兒用較為清晰、流暢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其玩法。

指導語:“剛才你們都玩過了兩種玩具,它們給媽媽的童年帶來了歡樂。我也很想知道你家裏都有哪些玩具?你最喜歡什麼玩具?你是怎麼玩的?”

(2)鼓勵幼兒自選同伴分享玩具。

(3)用玩具開展“巧手”比賽。

①請拿着玩具車的孩子,進行賽車。

A.遙控車比賽規則:在地上放些障礙物(盆、小紙箱、沙包等),幼兒在把車放在起點線上,從裁判喊“開始"後,在規定的2分鐘內,遙控車要繞過障礙物且不能碰到,比比哪輛車最先到達終點。

B.回力車比賽規則:幼兒把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根據裁判口令發車,比賽誰的車開得最遠。

②請拿着娃娃的幼兒,比賽給娃娃做裝飾,看看誰做得又快又美。

比賽規則:在規定時間內,根據桌上的裝飾材料(如項鍊、頭花、假髮套、羽毛等)對娃娃進行裝飾,以裝飾出最美的娃娃(幼兒評選為主)為勝。

環節自評:在分享玩具的環節,設置了幾個遊戲情境,不同性別、不同喜好的幼兒均從中體驗到分享玩具的快樂。

4.通過實物對比、觀看視頻和討論,懂得珍惜玩具,感知周圍的愛

(1)出示媽媽的玩具箱中的布娃娃、沙包和手絹,請幼兒觀察:“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你們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呢?哪位小朋友來説一説?”

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發現,雖然時間過了很久,媽媽的玩具舊了,但是依然完好,也很整潔,説明媽媽很珍惜這些玩具。讓幼兒對比一些被他們丟棄或毀壞的玩具照片,啟發幼兒珍惜他自己的玩具。

(2)幼兒觀看家長自拍的視頻(其中,家長談到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材料、家人制作或同伴交換而來),讓幼兒體會這些玩具中藴含的温馨情感。

(3)遷移經驗:讓幼兒看看班級活動區裏的玩具,體驗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對自己的愛。啟發幼兒珍惜班級的玩具。

環節自評:本環節通過實物對比和觀看真實的視頻,幼兒對其中出現自己父母表述其童年玩具的情形,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經過啟發,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玩具中也有來自家人、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的愛。

5.欣賞散文,昇華情感

(1)欣賞散文——教師朗讀,幼兒自由跟讀。

指導語:“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媽媽小時候的沙包玩具是外婆做的。外婆在工作後,利用休息時間給媽媽做玩具,真辛苦,所以媽媽特別珍惜玩具,裏面有着外婆對媽媽深深的愛。”“我們來聽聽這篇優美的散文《媽媽的玩具箱》。”播放視頻,幼兒欣賞和自由跟讀散文《媽媽的玩具箱》。

(2)討論:你想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①理解媽媽愛的方式。

引導幼兒討論:“媽媽是怎麼愛你們的?”

幼兒自由交流。

重點討論:“如果你亂扔玩具,亂摔玩具,或者跟同伴爭吵或打架,媽媽批評了你。你覺得這時候,媽媽還愛你嗎?”啟發幼兒感知,當他做錯事時,媽媽或老師的批評也是一種愛,是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長。

②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

提問:“你打算為你的媽媽做些什麼事,讓媽媽感受到你愛她呢?”

幼兒討論。

教師梳理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在媽媽回家的時候幫忙端一杯水、做簡單的家務事或給她捶背。有機會還可以為媽媽畫一幅畫、照一張相等。”

與幼兒共同討論,引導其明白愛的方式有很多種,自然地結束活動。

附散文:

媽媽的玩具箱

餘貞

媽媽小時候,有一個大大的玩具箱,裏面沒有芭比娃娃,也沒有變形金剛,卻藏着許多許多媽媽的寶貝。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塊小小的手帕。媽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玩得真開心。小小的手帕,變成了小老鼠、香蕉、小帽子,小帽子戴在頭上真滑稽。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個方方的沙包。這是外婆一針一線做給媽媽的,媽媽玩得真開心。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價格很便宜,而且也很簡單,卻帶給媽媽許多許多的快樂,藏着許多許多媽媽小時候的夢……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1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操作活動的樂趣,嘗試與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在遊戲中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和一樣多的數量關係。

二、準備

1、對應的兩個物品(碗、勺、盤、叉等)若干組。

2、貓、狗、猴、兔及魚、骨頭、桃、蘿蔔若干套。

3、小熊頭飾一個。

三、重難點

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四、設計思路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係,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材料來發現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係。一一對應地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係是一種不經計數比較的前數概念,因為它並不依靠對數的理解,相反,它是這種理解的一個基礎。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整個活動就是一次角色遊戲,教師和幼兒在遊戲的互動中通過幫小熊準備客人的食物和餐具來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完成重難點的掌握。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如何做,而是引導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情景氛圍中自己解決問題,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五、活動過程

1、創設氛圍,引出活動。

教師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請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準備夠了沒有。想請大家來給我幫忙,行嗎?

2、幼兒操作,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

(1)交代要求:你們幫我看看哪一樣食物不夠,記在心裏。然後告訴我:這些食物少了什麼?多了什麼?還是一樣多呢?你是怎麼發現的?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集體檢查:什麼食物少了?你是怎麼發現的?

(4)教師小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記錄結果。

3、小組操作,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1)交代要求:客人就要來了,餐具還沒整理,你們再幫我理一理吧。看看有沒有少了什麼?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討論: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請幼兒吃“點心”,感受成功的快樂。

幼兒社會性活動策劃彙編 篇13

我是值日生

活動目標

1、瞭解做值日生的一些具體方法,學做值日生。

2、知道值日生是為大家服務的,樹立為集體服務的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值日生的工作,體會自豪感;

難點:如何學做值日生。

活動準備

1、值日生標誌。

2、供幼兒練習用的學具、玩具等。

3、歌曲《幼兒園裏好事多》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知道值日生,理解值日生活動的意義。

(1)閲讀幼兒用書,説説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是為誰做的?

(2)你做過值日生嗎?你喜歡做嗎?你都為小朋友做過哪些事情?(請做過值日生的幼兒説一説自己理解的值日生是什麼)

(3)討論:為什麼小朋友要輪流做值日生?

小結:值日生是為小朋友們服務的,有了值日生,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做遊戲,生活會更有秩序。值日生可以學習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能讓小朋友得到快樂,自己也很快樂。

2、討論值日生的服務內容和方法。

(1)請幼兒説説自己做過哪些值日生的工作?(擦桌子、拖地、放杯子、搬凳子等)

(2)值日生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為大家服務?怎樣才能做好?

3、分組練習,幼兒帶上值日生標誌分組進行值日生練習:分發學具、整理圖書及玩具,擦桌椅等。

4、欣賞歌曲《幼兒園裏好事多》

活動反思

1、升入中班後每個幼兒都安排了做值日生,本節活動幼兒既熟悉又真實,能很快掌握有關知識,體會為大家服務的快樂。

2、個別幼兒只能聯想到自己做的值日生工作,説不出其他的工作範圍,有待教師調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x0j7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