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國小數學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範文(精選3篇)

國小數學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範文(精選3篇)

國小數學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範文 篇1

一、活動目的

國小數學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範文(精選3篇)

為進一步落實《數學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學科能力,檢測學生數學計算學習情況,極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準確、快速、科學、靈活”地進行計算。結合縣教研室要求。決定舉行我校五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比賽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鞏固學生的基本計算方法,加強學生對計算的熟練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的培養學生平時作業時細心計算的習慣,使我校的學生計算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具具體事項安排如下:

二、主辦:

國小數學組

三、比賽時間和地點:

20xx年4月23日(週四)上午在學校相應班級教室舉行。

四、參加單位:

五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流程:

各班先自行組織預選,然後根據成績每班選出10名學生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比賽。

六、獎勵辦法

本次比賽是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按總分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四名,學校將給與獎勵證書和一定的獎品;年級組滿分學生將獲得“小小神算手”稱號證書。

七、比賽辦法:

⑴本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開展競賽時各班同時進行。⑵本次競賽的時間為40分鐘。

八、命題形式:

口算題:80道(每小題0.5分)筆算題:20道(每小題3分)

九、比賽時以廣播口令為準。

十、監考老師:

王菊英、萬渝燕

國小數學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範文 篇2

一、活動目的: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健康發展,讓孩子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三年級將舉行“趣味數學我能行”的數學知識比賽活動。現將活動方案制訂如下:

二、比賽方案:

1、參賽對象:三年級全體同學

2、比賽地點:預賽、初賽:各班教室;決賽:階梯教室3、賽場負責人員:三年級全體數學老師以及班主任

三、比賽過程:

1、預賽:以“我心中的數學”為題,想象作畫。要求能用數字、幾何圖形等數學元素展現心中的數學,比賽統一用A4紙,各班選出10名優秀作品粘貼在後黑板,併發喜報予以表彰。

2、初賽:統一出一套口算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選出全班正確率最高的前六名,這六位同學將獲得“口算小能手”喜報。

3、決賽:在階梯教室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本次遊戲以“海底探寶”為主題,從起點開始擲骰子闖關,一共設置20個關卡,最終闖關成功者即可獲得“數學小明星”稱號。

四、注意事項

(1)選手自帶鋼筆、墊板,請選手們切勿遲到。

(2)賽場負責人員出示比賽題目,學生按要求作答。

一、通過製作年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

從年具體到月再具體到日,體現了年、月、日之間的內在關係。不僅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的“年、月、日”有關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而且使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活動目的:

1、通過讓學生動手製作年曆,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年、月、日的知識。

2、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3、學生從製作年曆中知道我國的一些節日,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動手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參加方式:

三年級各班選出5副作品參加比賽。四、活動程序:

1、製作年曆的主要步驟是:

(1)確定樣式

(2)繪製表格

(3)填寫日期

(4)整理美工

2、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設計、創作出具有特徵的作品並鼓勵創新圖案,拓展活動內容。老師應注意採用瞬間提示法,激發學生興趣。

3、活動時間,20xx年4月25日。

五、競賽要求:

(1)統一用8k大的素描紙或者卡紙。

(2)參賽資料中要註明作品名稱、學生姓名、班級等內容。

六、評獎辦法:

1、取老師一、二、三等按1:1:1的比例分配一等獎。

2、若干名學生獲獎名額一等獎15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20名。

國小數學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範文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釐米,會用釐米作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體會釐米的含義。

3、在測量、交流等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能估計較短的物體,培養初步的估測意識,。

教學準備:雙面膠,直尺、同樣長的小棒一包、整根鉛筆、蠟筆、新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測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體驗

1、估計鉛筆和蠟筆的長度,

2、用蠟筆量出鉛筆的長度,驗證自己的估計。

3、交流自己的測量方法。滲透歸納出測量的方法。

4、激發學生用實物測量桌面的長度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為什麼同是一樣的課桌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最後引導學生用統一的`工具(小棒)去測量。

5、教師談話引出直尺。

6、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1)引導學生觀察直尺。

(2)引導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

引導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學習用釐米作單位進行測量的方法,並測量物品的長度。 ①測量橡皮的長度。掌握測量的方法。

②測量新鉛筆的長度,學會估計、測量,進一步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

三、綜合實踐拓展應用

1、小組合作,完成練一練第2題自選幾種學習用品,先估計,再測量,把結果都填在統計表中。

2、“個人特別小檔案”活動。

從生活實踐引入,溝通數學與相識生活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讓學生經歷估計——驗證——交流——歸納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估測意識,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出測量的方法。 讓學生經歷用身邊的物品做工具(單位)去測量另一物品長度的過程。親自參與測量活動,通過彙報交流,促使學生體會到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理解測量方法多樣化,提高操作能力。

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討、彙報,激發學生參與測量活動的興趣,始終保持積極主動地參與測量、思考、彙報、交流等活動。 讓學生始終經歷反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通過不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直尺,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含義。測量、劃線、用手比劃、舉出實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

在應用釐米做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嘗試估計,學會測量。

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與同伴共同解決有價值的問題,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中取長補短,進一步嘗試估測和學會測量,而且充分體驗與同學合作解決測量問題,感受成功的喜悦。

學習測量,感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測量延伸到課外。

教師談話:(教師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支蠟筆)要知道這支鉛筆的長度,我們怎麼辦?要知道這支臘筆的長度我們怎麼辦?要知道課桌有多高,又可以怎麼辦?分別引導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揭示課題

我們都要進行測量。本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我們就學習測量。

教師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支蠟筆,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等於幾根蠟筆的長度?

學生估計後發言。

要知道估計的是否準確,就要測量。

下面就請你拿出一根鉛筆和蠟筆來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準不準。

學生試量後交流。(可能出現不同的量法)

首先教師通過談話過渡引出用身邊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測量課桌面的長度。 教師提示參與活動的方法:先估計課桌面的長度有幾個測量物體那麼長,然後再測量,

預設交流測量方法和結果:

①用鉛筆來量的課桌的長度,有4根鉛筆那麼長;

②用文具盒量的課桌的長度,有3個文具盒那麼長;

③我們是用拃量的,大約有6拃。

教師談話和學生一起思考、感悟為什麼同是一樣的課桌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鉛筆量,還有用拃量;┅┅測量的工具不一樣,所以測量結果不同。

教師引導:要是我們測量的課桌的長度結果一樣,我們必須用同樣的一種測量工具而且一樣長的來測量。下面我們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結果是多少?請學生用一樣長的小棒再測量一下課桌面的長度。(學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後彙報交流) 教師:今後測量長度只要都用這樣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嗎?(讓學生質疑)別人沒有這樣的小棒怎麼辦?

看來要知道物品的長度,就要使用統一的工具和長度單位來測量。那現在都用什麼工具呢?(尺子)

教師:請大家都拿出直尺,認真觀察一下,然後用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交流彙報:

直尺上有“釐米”;有小格;有數字0、1、2、3、4;還有cm等。

尺子上的“釐米”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一個長度單位。“釐米”用字母“cm”來表示。

請大家找到1釐米,從“0”到“1”就是1釐米長。

請學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練習本上畫一畫1釐米的線。然後進行比較,結果都一樣長。 學生自由找出幾種約長1釐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寬度、圖釘的長度、訂書釘長度等。

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釐米,你能用它正確測量物品的長度嗎?請大家用直尺測量一下一塊新橡皮的長度,測量、交流、彙報,同時展示他們的測量方法。 重點讓學生展示要從“0”開始量。

教師引導學生測量新鉛筆的長度:要求先估計,再測量。然後交流、彙報,説出是如何測量的,和測量的結果。

教師引導學生參加測量活動:然後展示各組的測量成果,表揚合作出色,測量正確的小組同學,並以發“合作優秀”卡獎勵。

學生在測量前往往不喜歡先估計,教師應給與重視:可讓學生比一比誰估計的最準確,這樣也有利於學生估測意識的培養。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順利有效的進行,可以這樣安排:學生前後桌4人一組,分工測量文具長度,測量前每個人都要估計,填在估計表格中,然後一人用直尺測量,一人監督,一人讀書,一人記錄。如此輪換分工,比一比誰估計的最接近,誰測量、讀數不出現錯誤。 教師深入到各組參與,指導。學生隨便測量自己的身體各部位,然後填“個人特別小檔案”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lzyn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