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策劃方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通用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通用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通用15篇)

1.通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圖形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玩具車四輛。

2.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積木若干。

3.學習資源課件。

活動重點

比較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

活動難點

感知圖形與生活相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玩具車,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神祕的百寶箱,請小朋友到上面來摸摸。

師:小朋友在家都是怎麼玩的呢?為什麼它們都會向前跑呢?(都有輪子)

(二)基本部分

1.結合生活經驗,知道其他物體也有輪子。

師:除了小汽車有輪子,你們見過身邊還有什麼東西有輪子呢?

2.出示圖片,結合幼兒回答,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其他帶有輪子的物體。

火車、自行車、輪椅、旱冰鞋,等等。

3.輪子的形狀和作用。

師:小朋友,你們仔細看這些輪子都是什麼形狀呢?

圓形。

4.通過比較,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師:如果我把輪子換成三角形和正方形,你們覺得可以嗎?為什麼呢?

我有一位動物朋友,它就想把圓形的輪子改成三角形、正方形,讓我們來幫幫它吧。

5.通過積木進行操作,感知圓形適合做輪子。

師:後面有很多不同形狀的積木,小朋友現在自己動手操作下,看哪個圖形適合做輪子。

(三)結束部分

1.老師進行總結。

請拿各種輪子的小朋友到前面,結合課件,驗證哪個圖形適合做輪子。

師:為什麼是圓形適合做輪子呢?

結論:因為圓形沒有邊和角,沒有東西阻礙它向前運行,而正方形和三角形有邊和角,會阻礙運行,所以圓形適合做輪子。

2.帶領幼兒到操場觀察其他帶有輪子的物體。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製造“彩虹”。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七彩顏料等。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有個小朋友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裏看到過一條美麗的彩虹,可是它一會兒就消失了。這個小朋友感到很遺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

――啟發幼兒為這位愛彩虹的小朋友想辦法

2.人造彩虹的誕生。

――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嘗試製造“彩虹”。如:房間裏的彩虹。在淺盤裏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後對準太陽轉動盤子,使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會出現在牆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盤水上放一滴油,也會有產生“彩虹”效應,但這需要耐心調整觀看的角度。

筆桿彩虹。讓陽光通過透明的圓珠筆筆桿射到白紙上,小心地轉動筆桿,白紙上就會出現“彩虹”了。

3.交流實驗結果。

――製造出“彩虹”後,請幼兒互相欣賞。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製造彩虹的過程。

――我們不僅幫助了那個小朋友,而且連我們自己也能輕鬆地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了。

活動建議

1.人造彩虹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他們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若幼兒對製造彩虹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延長活動時間,允許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製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裏,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_,能形成“彩虹”:將七種顏色的油畫顏料滴進水裏,用小棍輕輕攪動,製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花紋,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料印到白紙上,晾乾後成為彩虹畫。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3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説説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3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遊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着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藴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説説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説説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後,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係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緻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複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遊戲

1.出示手影遊戲的PPT,請幼兒説説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遊戲。

活動反思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至關重要,有效提問不僅有利於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多向互動和活躍的教學氛圍,而且在活動的猜測驗證階段,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能幫助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初步的科學知識。

一、提問應服務於活動目標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鼓勵式、開放式和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於探究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提問緊緊圍繞着活動目標,並隨着活動的開展不斷交替出現,如“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這一提問引導幼兒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否定了自己原先的各種猜測,通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的原理,幼兒的探究慾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提問應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同”是一個比較性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個影子的不同之處,從而為後面的探究做好鋪墊。而教師在實驗驗證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引導幼兒帶着問題與材料互動,積極探索並觀察影子上出現“眼睛”的原因。

三、提問應做到層層遞進

提問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要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使幼兒逐步加深認識,建構概念,從而使整個活動過程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每一環節的提問都旨在不斷推進幼兒對於“影子”的認識,如“什麼方法可以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表達各自的猜測,而當幼兒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後,教師又進而提出“為什麼畫和貼的方法都不行,而剪兩個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見眼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利用直觀的材料,從另一個角度引導他們思考光的穿透現象。

提問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在操作中自發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具有層次性的提問使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向活動的最終目標邁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4

幼兒園教案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3.提高幼兒的感知覺能力。

幼兒園教案活動準備:

1.衣架一個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

3.一大一小積木若干,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若干(按3、6、10數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動、區域活動中學習如何使用天平

幼兒園教案活動過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並提問: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衣架)它有什麼作用?(掛衣服用的)現在我掛在前面,它處於什麼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側掛上一袋橡皮,你們觀察衣架有什麼變化?(掛橡皮的一側下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掛橡皮一側重,另一側沒掛物品的輕),你們在看,我在衣架另一側掛一把尺子,你會發現什麼變化?(掛尺子的一端下垂,掛橡皮的一端翹起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或這説明了什麼?(掛尺子的一端比掛橡皮一端重)

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輕的一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二、出示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來比較輕重

(一)

1.教師:我這裏有三個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子)你們知道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

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一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

教師:現在,小朋友知道哪個重、哪個輕,請你按由輕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輕排序。請個別幼兒操作

(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裏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們怎麼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一個裝滿水;一個空的;一個裝半罐)並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2.一大一小的積木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不同的積木(3塊扎一起;6塊扎一起;10塊扎一起)

4.幼兒自由看、玩、掂,比較輕重並排序。

5.師幼一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多的重,塊數少的輕。

三、比較不同物品的輕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2.籃球、鐵球

師:這兩個球,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3.大小几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

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一玩。

(二)幼兒玩

1.集體討論:為什麼大的棉花沙包輕,小的豆子沙包重?為什麼大的皮球輕,小的鐵球重?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一稱)

四、比賽

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一種兩個,每組幼兒協商每人排一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裏,快、對的那一組為優勝組。

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一組為優勝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紙巾力氣變大的辦法,感受紙巾的神奇。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3.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紙巾、裝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擰好的紙繩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巾、裝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導幼兒結合經驗,大膽猜測。(問題引入,激發興趣)

你覺得紙巾能把這半桶水提起來嗎?為什麼?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紙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嘗試驗證)

(1)提出任務與要求:想辦法用一張紙巾把油桶提起來。

(2)幼兒嘗試探索,教師觀察,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大膽嘗試,重點觀察幼兒用紙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紙巾把油桶提起來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3.幼兒再次探索用紙巾提起油桶的多種辦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用紙巾提起油桶的方法。並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探索如何讓紙巾變更有力氣,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麼不一樣的辦法?

②發現那種辦法紙巾更有力氣,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讓紙巾更有力氣的辦法,鼓勵幼兒挑戰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經驗)

(1)出示裝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務與要求:想辦法讓紙巾更有力氣,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張紙巾或與朋友合作。

(2)幼兒嘗試探索,教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大膽嘗試各種辦法。

(3)交流分享:你發現那種辦法使紙巾更有力氣,提起更重的油桶。

5.遷移經驗,初步感受團結起來力量大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引導幼兒探索讓紙巾更有力氣多種辦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6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大膽嘗試瞭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並能初步瞭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説説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裏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___的方法,也不用___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裏加了一種神祕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着)。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裏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祕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祕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係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葡萄才會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祕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2、感受科學探索活動的快樂。

3、遷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擺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幼兒每人一份 大記錄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活動

“今天,楊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先來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哪些東西?(在一個透明的杯子裏裝滿核桃、花生豆、小米)這三樣東西大小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幼兒觀察後説一説。

二、自由猜想 操作驗證

請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東西到在盤子裏。

1、“剛才小朋友把杯子裏的東西全倒出來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們都裝進去呢?先來猜想一下先放什麼?再放什麼?最後放什麼?(幼兒自由猜想,個別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做記錄。

2、“到底哪種方法呢?現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來試一試,好嗎?”(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提醒幼兒一種東西放完後再放另一種東西;操作時要輕拿輕放)

3、説一説自己是按哪種順序放的?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有的把全部放進去,有的已經放不進去了?

4、“___、___、___……把東西都放進去了,他們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放的呢?我們都來試一試吧!”

(教師引導幼兒分步邊操作邊觀察,得出結論:幾個物體放在同一個容器中,物體越大,空隙越大,物體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體後放小的物體,就會節省空間,放的東西會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這看!”(引導幼兒觀看演示文稿,強化認識)

三、遷移生活 解決問題

“剛才小朋友發現放東西時先放大的後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東西。那我們就把這種好方法帶到我們的生活中,來解決一些小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理玩具、廚房裏的盆)

四、鞏固認識 結束活動

“小朋友快來看!這有這麼多的玩具,想玩嗎?”(引導幼兒觀察籃子裏的物品是整齊擺放的,然後進行分組活動。)

“時間不早了,我們把東西收拾一下吧!”(引導幼兒將打亂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擺放。)

“我們用這種好方法去整理我們教室裏的玩具吧!”帶幼兒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個,字卡一套;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兩個;糖每人兩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雙手抓不起,一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要把它請。)

二、認識水的特性

1、看

教師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説説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水是無色的,並出示字卡“無色”。

2、嘗

3、觀察

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顆糖,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自己的感覺,例:你能看見嗎?為什麼?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並出示“透明的”字卡。

4、動一動

幼兒自己選擇實驗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無形、可流動性。

(1)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並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並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麼形狀的?説説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並出示“無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籃、杯子等,請小朋友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麼樣?總結:水是流到盆裏的,並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三、總結水的特徵

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徵。

四、結束活動:水的用處

提問:水有什麼用處?如果沒有水,會怎樣?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總結:水對我們用處很大,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

活動反思:

在教學形式上,我只居於主導和啟發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學手段上,使學生聽覺和視覺交替衝擊,適合兒童情趣,對“水”的概念,領會得尤為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也許過於深奧,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淺出、概念清晰,語言得當,就一定能受到預期的效果。有些遺憾的是:我本想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但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放手給孩子。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引導,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9

活動來源:

幼兒的科學是行動中的科學。在晨間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很喜歡玩小汽車,用手推、拉,用嘴吹等方法讓小汽車在桌上、地上到處奔跑着,常常樂此不疲。但幼兒的玩法都僅僅在於自己用力讓小汽車跑起來,有一次,我對她們説:你們不用力,能讓小汽車自己跑起來嗎?帶着這樣的問題,幼兒又找到玩汽車的興趣點,積極動腦動手反覆嘗試,為了讓幼兒掌握更多的關於“玩汽車”的科學經驗,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看誰跑得快》。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感受斜坡的高度以及坡面的光滑度與汽車下滑速度的關係。

2、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禮盒一個,內有玩具小汽車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跑道、長短不一的積木若干,記錄表一張,圖片一張。

一、開始部分

1、向幼兒介紹場地。

師:寶貝們,看到地上有根紅線了嗎?紅線的裏面是我們今天活動的地方,外面就是我們説話,聊天的地方,記住了嗎?

2、幼兒自由玩小汽車,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猜猜是什麼呢?(幼兒猜測後教師打開禮盒),喜歡嗎?來,每人拿一輛小汽車。想玩小汽車嗎?請你們想出不一樣的方法讓小汽車跑起來,並且和小朋友比一比誰的小汽車跑得快,能做到嗎?好,請你們到活動區玩起來吧。(幼兒玩汽車)

師:寶貝們,你們的小汽車都跑起來了嗎?活動區裏有一個停車場,請你們將小汽車停在那裏休息一會兒,我們坐下來説説你是怎樣讓小汽車跑起來的?

引導兒發現,他們用手推、拉,用嘴吹等方法都是給了小汽車一一種外在的力,它才跑起來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探索不用力,讓小汽車在車道上自己下滑的方法。

師:寶貝們,如果我們不對小汽車用力,它能自己跑起來嗎?你有什麼好辦法不用力讓它自己跑起來嗎?(幼兒答)

師:老師準備了跑道和積木,請你不用力,讓小汽車自己從跑道上跑下來,有信心接受挑戰嗎?好,拿上跑道和積木,到活動區去試一試吧。(幼兒探索不用力讓汽車自己跑起來的方法。)

師:你們都找到好辦法不用力讓小汽車自己跑下來了嗎?好,把你的好辦法放好不要動,小汽車就停在跑道旁,我們坐下來聊聊你們的好方法。

2、交流和討論。

師: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讓小汽車自己跑下來的?

幼兒回答。

師:看看你們搭的跑道像什麼呀?(滑滑梯)搭個像滑滑梯一樣的斜坡小汽車就能自己跑下來了嗎?我也想試一試呢。

教師操作並恭喜幼兒挑戰成功。

3、引導幼兒探討、感受汽車下滑速度與斜坡高度的關係。

師:看看,你們搭的斜坡有什麼不一樣?(有的高,有的低)汽車在這樣的坡道上滑下來的速度會一樣嗎?(不會)在哪個坡道上滑下來的速度會快呢?(幼兒猜想)

4、出示記錄表,記錄幼兒猜想,並引導幼兒驗證。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記錄表,我要記錄下你們的想法。(教師記錄)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怎樣來驗證呢?

引導幼兒通過兩人一組比賽的方法來驗證他們的想法,並探索比賽規則

師:我們需要兩人一組,搭建一個高的坡道和一個低的坡道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比賽結果更公正呢?我們需要建立什麼樣的比賽規則呢?

兩個跑道應該怎麼放?

小汽車放在什麼位置最合適?

怎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小汽車同時出發呢?

在探索完後教師完整講述規則一遍,加深幼兒對規則的理解。

師: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比一比吧,一定要記住遵守比賽規則哦。

(幼兒結伴比賽,教師關注比賽情況)

師:比賽有結果了嗎?快,我們來記錄一下你們的比賽結果。

教師記錄比賽結果,並驗證猜想成功。

5、小結並引出新問題。

師:通過驗證,我們發現坡道高汽車下滑的速度就快,坡道低汽車下滑的速度就慢。(出示鋪有毛糙地毯的跑道)看,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新的跑道呢,如果換上這樣的坡道,汽車滑下來的速度還會快嗎?你們覺得現在汽車從哪個坡道上滑下來的速度會快呢?

幼兒猜想教師記錄。

6、幼兒通過比賽繼續驗證。

師:到底你們想得對不對,我們還是要來比一比,還記得比賽規則嗎?待會兒一定記得遵守哦。好,我先請你們兩個人中選一個寶貝來換一下新的跑道,換好後比一比,看看結果是什麼。

(幼兒再次比賽,教師關注幼兒比賽方法。)

師:有結果了嗎?好,我們趕快來記錄一下比賽結果。

教師和幼兒共同記錄結果,並驗證幼兒的猜想是否成功。

7、和幼兒討論交流並引出新問題。

師:這次為什麼在低的坡道上汽車滑下來的速度會快了呢?(引導幼兒發現坡面的粗糙與汽車下滑的速度有關係。)

師:是不是粗糙的坡面汽車滑下來的速度就一定慢呢?老師這兒就有一個粗糙的跑道,如果現在我換上這樣的高的坡道,汽車滑下來的速度會不會還慢呢?

(幼兒猜想)

師:老師也想來驗證一下,(教師操作)引導幼兒發現換了新的粗糙的跑道後高的坡道汽車滑下來的速度又快了。

師: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以後再來慢慢研究。

8、生活中的運用。

師:在生活中,小汽車是不是跑得越快越好呢?(不是)為什麼?(不安全)那你見過馬路上有什麼樣的設施讓汽車減速,開的慢一點的?(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出示圖片),對呀,看,在我們的馬路上還安裝了這樣的緩衝帶,它們就能讓汽車減速,給身邊的人帶來安全。

三、結束部分

師:好,寶貝們,帶上我們的小汽車,到外面去玩吧。

活動反思:

一般幼兒都有自己玩汽車的經驗,但可能沒有探索過原因是什麼,在活動的開始,我就讓幼兒自己玩汽車,通過師生交流了解是自己對汽車用力汽車才能跑起來的,再拋出問題“如果不對小汽車用力,你能想到好辦法讓它自己跑起來嗎?”利用積木、跑道引導幼兒探索出“搭斜坡”的好辦法。

引導幼兒探索並發現汽車下滑的速度與斜坡的高度、坡面的光滑度有關係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在設計過程中,我通過“設疑一猜想一驗證”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探索發現知識點,並利用記錄表,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探究,一目瞭然地看清楚自己的猜測與比賽結果之間的異同,有助於分享交流。同時又設置“為什麼高的坡道上換上還是粗糙的坡面,汽車下滑的速度又快了呢?”這一問題,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

最後通過圖片讓幼兒瞭解到在生活當中汽車也不是跑得越快越好,人們會在路面上增加一些設施比如“緩衝帶”讓汽車減速,給身邊的人帶來安全,讓幼兒初步懂得科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與生活的道理。

專家點評:

讓幼兒懂得一定的道理:這就是一定意義上的科學教育。小汽車幼兒都喜歡,為什麼能跑,速度是怎麼回事,上坡,斜坡,下坡和汽車速度什麼關係,這裏面確實藴藏中一些科學知識。簡單講解,幼兒是無法理解的,準備好幼兒喜歡的玩具小汽車,再用積木設置簡易的“跑道”,讓幼兒玩起來,賽起來,通過“設疑一猜想一驗證”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幼兒思考、探索的慾望,使幼兒在體驗中知道了汽車行駛的知識,也對坡度、速度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懂得了汽車安全的一些常識。應該説,這個活動的設計是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切入點很好,值得肯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0

活動目標

1.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掌握電動玩具電池拆裝的方法。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_,體驗成功的快樂。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件電動玩具,一個小塑料盒,因各種原因不會動的玩具、若干個電池:電池回收箱一個:電池安裝示意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玩具廠的叔叔阿姨為了表示他們的愛心,讓小朋友過個快樂的節日,特意給你們捐贈了一批各種各樣的玩具,(出示電動玩具)你們猜:“這小猴會敲鼓嗎?”“洋娃娃會跳舞嗎?”這些玩具全是電動玩具。

教師提問:這些玩具為什麼會自己動起來呢?激起孩子們探索的_。

二、操作探索(一)

1.拆電動玩具。

(1)師:現在教師給每人發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麼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會動的祕密,你也可以把它拆開,然後互相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玩玩具,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拆,並把拆下來的東西放在盒裏。

(3)提問:你發現玩具裏有些什麼?

小結:原來玩具裏有電池、彈簧、開關。

2.裝電池。

(1)師:小朋友拆開了玩具,還發現了許多祕密,那你們能不能再把它裝好,讓它變得和原來一樣會自己動呢?

(2)幼兒裝電池(肯定會有幼兒因電池裝反等原因使玩具動不起來)

三、討論

1.為什麼剛才會自己動的玩具現在不會動了呢?

2.如果是電池裝反了,那電池應該怎樣裝才是對的呢?

引導幼兒認識電池上的“+”“一”標誌。並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示意圖,要求幼兒按示意圖安裝電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師:這裏有幾件小弟弟玩過的電動玩具,不知什麼原因這些玩具不會自己動了,等一下請你們拆開檢查一下原因,然後想辦法使它們動走來,你可以和旁邊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辦法講給好朋友聽。

2.幼兒操作探索,鼓勵幼兒和同伴、老師交流,把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

3.提問:

(1)你發現玩具是什麼原因不能動嗎?你怎樣又使它動起來的?

小結:玩具不能自己動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電池裝反了,有的是沒裝電池,有的是電池的電用完了,有的因為沒有彈簧。

(2)電池內的電用完了,這個廢電池該怎麼辦呢?(教育幼兒不能隨便把它剝開,也不能隨便亂扔,要把它放在“電池回收箱”內,因為電池裏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亂染會污染環境)

五、玩電動玩具

師: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種各樣,你們可商量開一個“玩具表演會”,讓大家一塊分享玩具帶來的快樂,過一個難忘的節日。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1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2、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科學興趣和對發明家的崇敬。

3、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各種拼插積塑、紙張、紙筒、塑料珠、布片、各種有連接的生活用品。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連接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請小朋友玩玩連接的遊戲,看看你是用什麼方法將它們各自連接起來的。

2、第一次探索--對需要和不需要輔助材料的連接進行分類

(1)操作探索

師:請小朋友每一種材料都連一連,連的時候可以告訴身邊的小朋友,你是怎麼連的。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藉助輔助材料的連接。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物體間連接的各種方法。斯詠連接紙筒,他先是將夾子都夾在紙筒上,然後又拿了一個紙筒比劃着,比劃後他將夾子都拿下來,將兩個紙筒靠在一起,用夾子夾住,他就這樣一個紙筒一個紙筒連着夾成一串,他説:這是蜈蚣。

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一環節中的分類打下鋪墊。)

(2)經驗交流

師:請小朋友來説説,你連接的是什麼物體,你是怎麼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連接經驗。

(在這個環節中我有意識地請了連接不同物體的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連接經驗,在交流中,幼兒知道了老師提供的紙筒、布片、紙片、珠子本身是不能連接的,需要藉助輔助物,而夾子、回形針、別針、彩鏈等本身是可以連接的。)

(3)對不同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師:我們在操作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物體連接需要輔助物,有的物體連接不需要輔助物,現在我們來分一分。

引導幼兒根據需要輔助物與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幼兒進行分類,重點鼓勵幼兒説説為什麼有的物體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幼兒通過操作、觀察瞭解了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本身的特徵。如果這個活動直接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兒的經驗,幼兒在分類中能進一步感受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特點。)

3、第二次探索--發現不需要輔助物連接處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夥伴才能用,請小朋友幫幫忙,幫它們連接起來,使它們成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連接時要認真觀察它們是怎樣連接起來,連接處藏着什麼祕密。

B、把發現的祕密告訴小朋友和聽課的老師。

(2)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間連接部分的特殊結構。

(這個環節幼兒在操作中對物體連接處的祕密很感興趣,他們在連接時很認真觀察,奕馨小朋友對杯子與杯蓋進行連接很感興趣,旁邊的謝詩蕾發現了一個塑料杯中有一個過濾網,奕馨看到了也把過濾網拿過來,她比劃了半天,告訴我:"陳老師,這個網不能放在我的這個杯子裏。"我問她為什麼,她説:"因為杯子比較大,過濾網比較小,會掉下去。"在這個環節中,幼兒有的將筆的各個零部件連接組合起來;有的連接風車;有的連接各種杯子……他們發現了很多連接處的祕密,在連接中,幼兒很高興地和老師、同伴交流着自己的發現。)

(3)幼兒分享自己的探索發現。

師:這些東西是怎樣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探索發現,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由於幼兒在上一個環節中的操作探索很認真,所以在本環節中,幼兒的發言很積極,他們能將自己在連接中發現的祕密用連貫的語言告訴大家。)

4、在比對中提升連接的經驗

師:小朋友都發現了不同物體連接處的祕密,連接處的祕密一樣嗎?為什麼杯子有的直接蓋上去,有的是螺紋的?是不是同樣在連接處有螺紋的物體都能連接起來呢?

(1)請個別幼兒對比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瞭解。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這個瓶子的瓶蓋是哪一個呢?

請一幼兒從一堆瓶蓋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蓋。

師:物體的連接是需要通過精密的計算和設計的,而且根據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們的結構也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方便。

(本環節我主要選擇用螺紋連接的不同物體讓幼兒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雖然這些物體都是有螺紋的,但是它們並不是都能連接在一起,而是還要通過設計,在大小、螺紋的疏密等方面的考慮,物體才能緊密連接起來。

但是,本環節由於考慮到時間關係,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讓孩子來操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2)比較不同杯子的不同連接的不同便利

師:老師這裏有幾個有杯蓋的杯子,請小朋友看看它們的杯口和杯蓋各是怎麼連接的。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杯子和杯蓋連接處的不同特徵。

師:以前為了不讓杯蓋掉下來,杯子和杯蓋是用繩子綁的,而現在人們根據材料的不同將杯口的連接處設計成只要壓一壓或擰一擰,既牢固又方便。

師小結:今天小朋友通過連一連、看一看,知道了我們人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明了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本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幼兒比較不同杯子的連接變化,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言十分踴躍。他們在討論中感受到了不同連接特點杯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的便利。)

6、活動延伸

教師拋出問題:怎樣解決剪刀給小朋友帶來的潛在的危險性;怎樣解決老師筆帽常常在使用後找不到的問題。

教師鼓勵幼兒向發明家學習,嘗試運用連接的祕密改進我們生活中需要改進的各種物體。

(延伸環節,我給幼兒佈置了任務,保持了幼兒探索連接的積極性。)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園片區聯動的教研活動,在設計活動目標時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顧本次活動,有幾點體會。

一、教學有效性方面

1、選擇適宜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連接"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幼兒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玩具無一不是需要連接的,因此,我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操作材料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種物體:各種瓶子、杯子、筆、包裝盒、玩具等等。幼兒對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雖然這些物品的連接沒有什麼難度,但是在活動中他們仍操作得興趣盎然,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2、制定適宜的教學目的,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內容要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因此,針對"連接"這個活動內容,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三條目的:①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科學興趣和對發明家的崇敬。③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在活動中我能帶着目標去引導孩子進行連接操作,如:在第一個環節的探索中,教師的重點是鼓勵幼兒將各種物品連連看,從中發現了有的物體的連接是需要輔助物的,有的物體的連接是不需要輔助物的。雖然這個環節的操作比較簡單,但重點是讓幼兒通過這個環節的比較發現引發幼兒探索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祕密的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幼兒通過連接各種生活中的物體發現物體連接處的各種祕密。在第三個環節中,幼兒有了前兩次的探索經驗,教師的重點就放在引導幼兒通過比對,進一步感受到雖然連接處的祕密很簡單,但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體現,有了連接處的小小發明,為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幼兒逐漸產生了對科學家的崇敬,願意向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刻苦鑽研發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導語,是師幼互動的關鍵。

每一個環節的開始,教師都要設計好具有承上啟下、富於啟發性的指導語。幼兒雖然整個活動的環節比較多,但是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指導語的啟發下,幼兒的關注點始終在探討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祕密上,在教師的啟發性提問下,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家的談論,説出了自己在探索中發現的連接處的祕密。雖然,後排的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他們也很認真地在傾聽同伴的講述,整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二、活動中的不足

雖然活動開展得很順利,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的地方。

1、教師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還不是很充分,應再多準備一些操作性強的物體,在引導幼兒進行比對時,應該選用一些對比比較明顯、需要幼兒反覆比較才能連接的物體,這樣幼兒的探索會更具主動性。

2、教師在關注幼兒時還是比較關注眼前的幼兒,師幼互動中前排的幼兒做得比較好,由於後排的幼兒比較遠,班級常規又要求幼兒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後排個別幼兒的參與更多的是傾聽老師與同伴的對話。這個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出現,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尋找有效的方法,使全體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都能調動起來,學習更具自主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大膽表現,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分享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異的樹葉,有真的樹葉,也有用色紙剪的樹葉。

2.各種顏料讓孩子們印樹葉。

3.營造寬鬆、自由、有序的活動區域。

活動過程

我帶領孩子們到公園裏觀察樹木,撿拾各種樹葉,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1、豆豆跑過來説,老師:我也撿到了一片樹葉,看,它變成什麼了?

2、我拿起這片葉子讓孩子們觀看。

3、孩子們説:老師,你們想不想也使你們撿到的樹葉變一變呢?你準備把你的樹葉變成什麼呢?

幼兒根據樹葉添畫造型:

1、把自己撿到的樹葉用雙面膠貼在紙上。

2、用記號筆、蠟筆大膽構造、想象。

3、可選擇一片或多片樹葉自由組合創造。

4.給樹葉畫上手,腳,讓它變成一片會跳舞的葉子

師生交流分享:

1、讓幼兒展示,介紹作品,對幼兒的創造意識給予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與成功感,體驗和分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地響亮地介紹,語言能完整、流暢。

3、老師對幼兒的今天活動情況作適當評價。

4、共同收拾各類教玩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3

活動目標:

1、觀察秋天水果,比較水果果核特徵。

2、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實物。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瞭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徵。

活動難點:

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你們都吃過什麼水果?

小結:好多水果都是我們喜歡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兒觀察,討論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結:原來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這些水果裏有果核嗎?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

三、果核配對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種?

水果果核連線,出示食物進行驗證。

小結: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延伸:

回家後再找找還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樣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4

活動目標:

⒈、樂意參與實驗操作,能主動發現問題並大膽表述自己見解。

⒉、在操作過程中觀察比較各種紙在水中的變化,感知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

⒊、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⒋、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⒈、物質準備:鉛畫紙,手工紙,宣紙做成的紙花若干,水、盆

⒉、經驗準備:充分感知鉛畫紙,手工紙,宣紙的不同特性

活動過程:

㈠談話導入活動

⒈、師: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

⒉、師:暖和的春天來了,你知道會有哪些美麗的花兒開放呢?

㈡交流討論鉛畫紙,手工紙,宣紙的不同特性。

⒈、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特別的花,你們看!

⒉、教師出示製作好的三種紙花

⒊、師:請你看看這些花和我們平時見過的花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⒋、師:他是用什麼做的?(紙)使用什麼紙做的?你認識嗎?請你來説一説(教師出示相應的紙)

⒌、交流討論鉛畫紙,手工紙,宣紙的不同特性。

㈢實驗操作,觀察紙花在水中的變化,初步感知紙的吸水性

⒈、引導幼兒想想,如果我們把紙花放在水中紙花會怎麼樣呢?

⒉、交代操作要求:

①每個小朋友取你喜歡的紙花,花瓣朝上,把它輕輕的放在水中。

②仔細觀察紙花會有什麼變化,等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⒊、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⒋、集體交流:

①你拿的是什麼紙做的花?

②你觀察到了什麼?(紙花開了)

小結:原來鉛畫紙、手工紙、宣紙做成的花放在水中都會開。

思考:紙花為什麼開呢?(幼兒講述)(觀察紙花變濕)

小結:紙花放進了水裏紙把水寶寶吸到了她的身體裏面,紙變濕了,所以紙花就開了。

③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一個祕密:紙會吸水,紙有吸水性。

㈣觀察不同紙在水中的不同變化,感知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

⒈、猜測:剛才,我們發現用鉛畫紙、手工紙、宣紙做成的紙花放在水裏都會開放。那如果把這三種紙花同時放在水中,你會覺得誰會第一個開?誰第二?誰第三?(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⒉、試驗驗證:

⑴提出操作要求:

①幼兒每人取一種紙花,三個人的紙花要不一樣

②在老師説開始時,小朋友要同時把手中的紙花放在水中。

③仔細觀察你的紙花是第幾個開放的。

⑵幼兒和做實驗,教師指導。

⒊、集體交流,教師記錄實驗結果。(驗證和猜測的是否一樣)

⒋、觀察實驗結果,討論:為什麼宣紙做成的花開的最快?

小結:宣紙吸水性強,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體裏,所以宣紙做的紙花很快就開了。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二個祕密,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

㈤活動延伸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紙,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多動腦,就能發現紙更多的祕密。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案例分享 篇1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製造“彩虹”。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七彩顏料等。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有個小朋友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裏看到過一條美麗的彩虹,可是它一會兒就消失了。這個小朋友感到很遺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

――啟發幼兒為這位愛彩虹的小朋友想辦法。

2.人造彩虹的誕生。

――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嘗試製造“彩虹”。如:房間裏的彩虹。在淺盤裏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後對準太陽轉動盤子,使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會出現在牆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盤水上放一滴油,也會有產生“彩虹”效應,但這需要耐心調整觀看的角度。

筆桿彩虹。讓陽光通過透明的圓珠筆筆桿射到白紙上,小心地轉動筆桿,白紙上就會出現“彩虹”了。

3.交流實驗結果。

――製造出“彩虹”後,請幼兒互相欣賞。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製造彩虹的過程。

――我們不僅幫助了那個小朋友,而且連我們自己也能輕鬆地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了。

活動建議

1.人造彩虹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他們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若幼兒對製造彩虹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延長活動時間,允許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製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裏,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能形成“彩虹”:將七種顏色的油畫顏料滴進水裏,用小棍輕輕攪動,製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花紋,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料印到白紙上,晾乾後成為彩虹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cehua/7g46q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