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國小生讀後感 >

國小生教師節讀後感1000字:《做一個聰明的教師》

國小生教師節讀後感1000字:《做一個聰明的教師》

利用空餘時間,細細研讀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後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着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着他的理念,那裏面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深深吸引着我,從許多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國小生教師節讀後感1000字:《做一個聰明的教師》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一縷春風讓教師們呼吸到春的氣息,如絲絲細雨滋潤着教師的心田,給迷茫中前行的我們指明瞭方向。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此時,我的眼前又出現了這樣一幕:有次排隊做操時,我發現一位男生在交頭接耳,於是批評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頭,眼淚也在眼眶裏打轉,我心軟了,問他:“以後還講廢話了嗎?”男孩委屈極了,“老師,我是提醒同學戴上紅領巾,才講了這句廢話的。”我頓時為自己的簡單粗暴的做法後悔不已!如果早看到這句話,我也許就不會好心辦壞事了。

“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着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讀到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轉來的一名新同學。上課時,他總愛把手伸進抽屜裏做小動作。剛開始時,我看到時輕輕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後,他就坐端正了。過了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幾天下來,總不見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問題。後來,我説:“這幾天我發現某某同學比以前上課用心聽講了,作業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個永遠的乖孩子。”聽了我的表揚,他很端正地坐好。幾天下來,儘管有時還要做一下小動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後的幾次默寫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掃地的同學沒來,都主動打掃着,看着他認真的背影,我的心裏一陣激動。是啊,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採取分析的態度。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為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係,被老師“請”上講台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後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也就平息了。

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調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問題學生的情況。我們有時會指着一個孩子對全班學生説:“以後我們都不要理他!”但是我們的教師顯然對事情的原因不感興趣,教師不想走進孩子的心,老師只想管住他。於是調動集體輿論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再這樣做,我們不理你了!”問題學生迫於集體輿論的壓力,暫且“改邪歸正”,一旦離開集體他又會露出他的“真面目”,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派現象”,學校、家庭判若兩人。

王老師説: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採取分析的態度。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千萬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層,不要只抓現行問題。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啟發的科學,是引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裏應該嚴,哪裏應該寬,哪裏必須管,哪裏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隻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不準學生外出活動、在校園內不準奔跑打鬧,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應該多多思考,如何讓安全與德育並行並重。

王曉春老師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説,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塗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好同學犯了錯誤,不是讓他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裏,以後該怎麼做,而只是告訴他:“你是個乖孩子,以後不要這樣,老師就依然喜歡你。”這種缺乏幫助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裏是“愛”,心裏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只要下課鈴一響,時間就不是我的了。我要佔人家的時間,只好和人家商量。這不是什麼‘愛’,這是起碼的尊重,這是教師的法制觀念問題。我不能借口‘我是為你們好’來侵犯學生的休息權。”真是一語中的,令人深思啊!

反思我們的德育工作:為什麼我們那麼多人喊累?是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也許我們都應該改變一下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老師們,讓我們走出思維方式的誤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鬆、睿智的管理者!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教師太重要了。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xiaoxue/rrnx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