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教師讀後感1000字:《好的孩子教不壞》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1000字:《好的孩子教不壞》讀後感

本週教師閲讀批註是葉老師推薦的文章《好的孩子教不壞》,剛看到題目的時候我嚇了一跳:“好的孩子教不壞”是不是老師不重要,隨便怎麼教都可以?

教師讀後感1000字:《好的孩子教不壞》讀後感

帶着疑惑,我細細地讀下去。林清玄老師把孩子們比作了種子,每粒種子都有自己的特質,你不能把一粒榕樹的種子培育成紅豆杉。目前的教育是大家覺得紅豆杉昂貴,都努力着,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紅豆杉,於是耗神費力地做改變種子的特質的工作。其實每顆種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成為他們該成為的人。人有七種智力類型,包括:語言智力、邏輯學或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或視覺智力、運動或身體智力、人際智力、內在或內省智力。老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出學生這七種智力中,他自身具有的天賦的智力。一味的把學生教成一種樣子,不僅對國家社會毫無幫助,還會對學生本身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國家社會需要的不是複合型人才,而是術業有專攻的高精尖人才。這七種智力的引導開發,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如語言文字智能強點的人喜歡閲讀、討論及寫作。空間智能強的人對色彩的感覺很敏鋭,喜歡玩拼圖、走迷宮之類的視覺遊戲;喜歡想像、設計及隨手塗鴉。身體運動智能強點的人很難長時間坐着不動,他們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如縫紉、編織、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觸摸環境中的物品。他們喜歡在户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常用手勢或其他的肢體語言,喜歡驚險的娛樂活動並且定期從事體育活動……

林清玄又説身傳甚於言教。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生一直在模仿。模仿家長、模仿老師、模仿同齡人,中國古語有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也就説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國的封建時期,歷朝歷代有條規矩:家裏的祖輩父輩從事什麼行業的,不允許子孫後代從事其他行業,子承父業。這樣的好處就是,這門手藝只會越傳越精,越傳越好。當然也有子孫徒弟不孝,自己把手藝帶到棺材裏去的,但畢竟少數。中國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孟母三遷也是這個道理,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就改變家庭環境。這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還有一個環境就是人文環境,一回家父母就是看電視玩兒手機的家庭,那麼孩子也必定會是看電視玩兒手機的。人文環境就要求父母營造良好的人文氣息。從家裝開始,一盞暖色調的燈、一杯咖啡,一碟小食,一家人圍坐在軟軟的地毯上,美美地交流一天的感受,讀上一段文字。這樣的人文環境,孩子要是還吵着鬧着玩兒手機電腦,我想做父母的實在太苛刻了,應該讓孩子玩兒一會兒,不然和同齡人失去交流的話題。一個人有了健全的人格、生活的智慧,那麼他的人生肯定是快樂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x4e9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