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呼嘯山莊讀後感(共7篇)

呼嘯山莊讀後感(共7篇)

本文目錄呼嘯山莊讀後感經典名著《呼嘯山莊》讀後感600字高中生必讀書目: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讀呼嘯山莊有感500字的範文高三必讀書目:呼嘯山莊的讀後感400字《呼嘯山莊》英文讀後感《呼嘯山莊》讀後感[1500]

《呼嘯山莊》作為一部英國古典文學名著,和其它十九世紀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樣,充滿温文爾雅的貴族氣派,瀰漫着浪漫温馨的莊園氣息,帶着典雅和小資品位,展示着俊男靚女的談清説愛。這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情趣,傳遞着紳士和淑女理應準循的愛情原則。象奧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覺得有那麼一點乏味。

呼嘯山莊讀後感(共7篇)

可是,《呼嘯山莊》卻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説,它不僅超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觀念和欣賞水平,即使在今天,評論家也將它作為藴藏着無數謎團,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紀經典。

它完全不同於十九世紀初的大眾文學,在《呼嘯山莊》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陽光、草坪、洋傘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體舉止,也無法領略英國貴族特有的典雅氣質。相反,你只看到狂風肆虐下的荒涼原野,只看到因壓迫和虐待導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墮落和冰凍……。

這就是《呼嘯山莊》,愛和恨極端對立,又統一和諧;這就是《呼嘯山莊》,象一把利劍,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質。

關於這樣一部作品,可以領悟地實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譯家所言,許多人在看過第一遍後,就再也沒有勇氣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閲讀,都會害怕深陷激情而無法自拔,害怕被那源於生命、連死亡都無法寬恕的愛燃燒殆盡。

這就是小説最奇特、最神祕、最激動人心的內核——愛與恨的糾纏反覆。克厲夫和凱瑟琳的愛,愛到彼此的靈魂合二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歡欣,承擔彼此的靈魂和生命;克厲夫和凱瑟琳的恨,恨到寧願死後也不得安寧,在彼此糾纏、彼此折磨中期待團聚。

很難想象一個十九世紀終身未婚,保守、內向、沉默寡言的女性會寫下如此驚世駭俗的愛情宣言。難怪自小説問世以來就倍受爭議:在女作家活着的時候,惡評如潮、罵聲不絕;在二十世紀中後期,卻被評論界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説之所以被不斷爭論的關鍵,就在於男主人公克厲夫的角色定位。這是一個內心陰暗狂野,耍盡手段報復世界的魔鬼。

他從出場就是個被歐肖家收養的,沒有來歷的街邊叫花子,在老主人去世後受到凱瑟琳兄長亨得利的長期虐待和壓迫,性格扭曲變態,仇視人類,甚至仇視世界。在他得知深愛的凱瑟琳嫌棄他而選擇嫁給富有貴族林頓後,憤然離家出走,三年後重返呼嘯山莊,開始了邪惡的復仇計劃。最終,他用齷齪卑鄙的手段毀滅了兩個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懲罰下一代的生活,在這片野風肆虐的平原上,把所有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話來形容克厲夫的人格最為貼切:“克厲夫先生他可是個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瘋了?如果不是,他可是個魔鬼?”

經典名著《呼嘯山莊》讀後感600字呼嘯山莊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經典名著呼嘯山莊讀後感600字

最近,我無意中翻開了一本名叫《呼嘯山住》的書。

它講述了在一座山上的一個山莊裏的故事。棄嬰赫斯克萊夫在山莊里長大,卻因為心愛的人要出嫁而遠走他鄉。三年後,赫斯克萊夫再度出現,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

初讀這本書時。裏面的內容很吸引我,但我還是覺得這本書有些醜陋。因為它涉及了太多的憎惡。可隱約中,我還是感到了它的美麗。儘管我這是在細細品味後發現的。這本書,這本十分吸引我的書。它的美體現在赫斯克萊夫那對愛情的不渝,體現在凱撒琳那段維美的愛情與凱撒琳的身世的不幸

赫斯克萊夫儘管在報仇時顯得那麼兇惡,但他也是因為愛。是因為當年他沒有聽完那半段話。他認為愛人違背了他,他悲痛欲絕才會這樣。

凱撒琳是那麼不幸,而又是那麼幸運。她不幸的是,在自己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就因為難產死了。她的母親也就是赫斯克萊夫的戀人。凱撒琳難逃魔掌,在一次偶然中撞倒了赫斯克萊夫,她被搶走了財產,被迫嫁給表弟,那個病得半死的人。幸運的是她碰到了赫斯克萊夫收養的,自己那個不爭氣的舅舅的孩子。比她大四歲的表哥——哈東。她和哈東墜入情網。後來,赫斯克萊夫也因過度思念凱撒琳的母親——凱蒂而去世。凱撒琳收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並和表哥結了婚,帶上老僕人耐莉回到了畫眉鳥山莊,再也沒有去過呼嘯山莊。

這本書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高中生必讀書目: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呼嘯山莊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最近,我無意中翻開了一本名叫《呼嘯山住》的書。

它講述了在一座山上的一個山莊裏的故事。棄嬰赫斯克萊夫在山莊里長大,卻因為心愛的人要出嫁而遠走他鄉。三年後,赫斯克萊夫再度出現,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

初讀這本書時。裏面的內容很吸引我,但我還是覺得這本書有些醜陋。因為它涉及了太多的憎惡。可隱約中,我還是感到了它的美麗。儘管我這是在細細品味後發現的。這本書,這本十分吸引我的書。它的美體現在赫斯克萊夫那對愛情的不渝,體現在凱撒琳那段維美的愛情與凱撒琳的身世的不幸

赫斯克萊夫儘管在報仇時顯得那麼兇惡,但他也是因為愛。是因為當年他沒有聽完那半段話。他認為愛人違背了他,他悲痛欲絕才會這樣。

凱撒琳是那麼不幸,而又是那麼幸運。她不幸的是,在自己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就因為難產死了。她的母親也就是赫斯克萊夫的戀人。凱撒琳難逃魔掌,在一次偶然中撞倒了赫斯克萊夫,她被搶走了財產,被迫嫁給表弟,那個病得半死的人。幸運的是她碰到了赫斯克萊夫收養的,自己那個不爭氣的舅舅的孩子。比她大四歲的表哥——哈東。她和哈東墜入情網。後來,赫斯克萊夫也因過度思念凱撒琳的母親——凱蒂而去世。凱撒琳收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並和表哥結了婚,帶上老僕人耐莉回到了畫眉鳥山莊,再也沒有去過呼嘯山莊。

這本書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讀呼嘯山莊有感500字的範文呼嘯山莊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我一口氣將《呼嘯山莊》讀了兩遍,第一遍像讀其他書一樣草草,囫圇吞棗,雲裏霧裏,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無奈的重新讀過,一句一言,仔仔細細,這才讀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認,埃米莉勃朗特的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華絲毫不遜於有文學以來的任何一位有名或無名的作家。儘管埃米莉只在這世上度過了簡短的三十個春秋,可這是不平凡的。她從未踏出過出生的那個莊鎮,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廣闊,深邃。作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無愧於這個姓氏。她的詩作是浩瀚的蔚藍色,給人以勇氣和力量,唯一的小説《呼嘯山莊》是純潔的白色,安靜祥和,而又會迸發出不一樣的激情,走向狂熱與躁動,就好似白色的那一個極端,但是兩種顏色都是那麼的乾淨單純。

《呼嘯山莊》裏的愛情是那麼特別,與至今一來的任何一部小説中塑造的愛情都不一樣。這種“埃米莉”式的愛情是那麼的真摯,坦率,從來沒有半分的扭捏與嬌柔做作。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真正的來自於人的內心深處,是從人的本性中散發出來的。交織在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赤裸裸,沒有半分的禁錮,也從未想到過禁錮。這是人間最真實的情慾寫照,埃米莉從未給它套上過那種所謂“文學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們,愛的是那麼的堅強,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與死的距離。愛之深,痛之切。希斯克裏夫的仇恨也是那樣的強烈、真實與強大。這種復仇慾望,強大到可以摧毀他周圍的一切。復仇之火,燒燬了兩個家族的糾葛。凱瑟琳死時,他是那麼的痛苦。凱瑟琳帶走了他的愛,也帶走了他的一切。儘管他還活着,卻和死亡無異。他即使是得到了那麼多,卻還是不足以填補他的失去,他心靈的創傷。因為凱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義。當他如幽靈般在日夜的呼喚着他的愛人的時候,他卻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時候,也無時無刻不把自己傷的體無完膚。他的仇報了,他得到了那麼多人的財產,然而他卻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後一根支柱,所以,就在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裏夫以及這一輩的主人公心裏,愛永遠比恨濃,情感永遠凌駕與理智之上,所以,他們很容易瘋狂,但是卻讓人尊敬。他們的下一輩——那種理智勝於情感的愛,較之他們,顯得是多麼的蒼白無力,遜色的多。埃米莉那種超前的寫作手法,加上這奇妙的文學思維,難怪會被別人將這部曠世奇書譽為“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傑出作品”。

高三必讀書目:呼嘯山莊的讀後感400字呼嘯山莊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枯草,蓬飛,北風,呼嘯,山路,崎嶇,霧夜,降臨了呼嘯山莊。如此安靜,一個與塵世喧囂隔絕的山頭。如此淒涼,一個與陰冷黑暗擁抱的山莊。 夏夜,繁星點點,老歐肖收養了無家可歸的希克厲 。 也正因為這,他的童年開始與亨德萊和卡瑟琳共度。與亨德萊,他們之間互相產生了怨恨;與卡瑟琳,則一起享受着在曠野中追逐玩耍的樂趣,進而漸漸地愛上了她。可是在老歐肖死後,由於地位懸殊,卡瑟琳終究嫁給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厲負氣出走。 三年後,希克厲意外出現,他打亂了原來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畫眉山莊,他怨卡瑟琳當初沒有選擇他,他恨林敦搶走了他的愛情和幸福。他沒有輕易放手,他殘忍地報復,瘋狂地破壞,他帶着並不喜歡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後卡瑟琳重病而逝。復仇順利地打擊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後,希克厲瘋狂地繼續着復仇計劃,20來年都不曾動搖。確實,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萊去世,其子哈里頓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跟隨着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與小希克厲的婚姻,並因此性情大變。林敦和歐肖兩家的所有財產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這樣,他最後還是孤獨地死在卡瑟琳的閨房裏,去另一個世界尋找自己的可人兒。人世變遷20年,沒有一個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個悲劇——而這一切是隻用“因愛生恨”就能詮釋的嗎? 希克厲和卡瑟琳之間,那份穿梭在原野,危險而瘋狂的愛戀,使得兩人陰陽相隔,留下了無盡的痛苦和悲哀。他們的愛情,沒有陽光,歡樂,甜蜜;怨恨,陰鬱,誤解是他們的主色調。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這種不被外人理解,接受和允許的愛又是何其深沉和偉大。或許主人公那種陰鬱灰暗的行為太消極,以致令人無法接受,令人受到傷害;或許主人公的愛深沉而令人感動,但選擇的表達方式過於極端,相當黑暗,但這就是《呼嘯山莊》吸引人而令人為之震驚的緣由。 愛與恨只一線之隔,在這裏被演繹的多麼鮮活生動。用恨來表達愛,似乎有點荒唐,但希克厲的愛與恨誰能劃出明顯的界限呢,愛和恨互相摻雜,相互融合,這兩個原本完全對立的概念在他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和諧統一。因為愛着所以恨着,矛盾嗎,其實不然,卻又講不出其中有什麼必然。愛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曠古朔今,只因為愛得深沉。又正因為愛得深沉,“當你安息的時候,我卻在受着地獄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滾!”,失去了心愛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幾乎得提醒我的心臟,要跳動。” 呼吸着喘口氣,再深思一下,所謂的恨其實又不是恨,這恨是愛的另一種表達形式,這種異化的情感超越了現實社會的道德標準,是心靈深處的哭泣,是感傷過後的不甘,僅僅只是不為人們所接受。如果至死不虞的人間之愛,應該受到嘉獎的話,那麼對於希克厲撕心裂肺般的痴情,我只能感慨,超人間的愛就是這畝田地吧,沒有絕對的愛,沒有絕對的恨——這種撲朔迷離的戀情,或許也只存在於人類瘋狂的想象裏。想象——就是精神意念的具體化,卻又似夢一般飄渺。 身處於這個野性癲狂的夢境裏,我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神經緊張的可怕,終於,那積壓了許久許久,抑鬱的心情釋放字一個靜謐的夜晚,“在那温和的露天,我在那三塊墓碑前留連徘徊,望着飛蛾在石楠叢中和釣鍾柳中閃撲着翼翅,傾聽着柔風在草上飄過的呼吸聲,不禁感到奇怪,怎麼會有人能想象,在這麼一片安靜的土地下面,那長眠者竟會不得安睡呢。” 無論是人間的愛還是超人間的愛。火總有滅的那一天,而人也總有離世的那一年,當希克厲追隨着卡瑟琳的腳步離去,在另一個世界同遊的時候,你會感歎,眼前冷冷清清的悽美,絲毫不遜色於那場風暴一般呼嘯而過的愛戀。 如夢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塵世的喧鬧過後,平靜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才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應該尋找的東西。此“恨”綿綿無絕期,細水長流又何嘗不是愛情的一種方式。

《呼嘯山莊》英文讀後感呼嘯山莊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Thoughts or reflections on reading Wuthering Heights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Emily Bronte, it published in at that time, it seemed to hold little promise, selling very poorly and receiving only a few mixed reviews. I found this in our school library, I chose this book because the title attracted me. The book is structured around two parallel love stories, the first half of the novel centering on the love between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while the less dramatic second half features the developing love between young Catherine and Hareton. In contrast to the first, the latter tale ends happily, restoring peace and order to Wuthering Heights and Thrushcross Grange. In the story, the two houses, Wuthering Heights and Thrushcross Grange, represent opposing worlds and values.

I spent twenty days reading this book.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felt for Heathcliff at first. Heathcliff begins his life as a homeless orphan on the streets of Liverpool, and then he tyrannized by Hindley Earnshaw. But he becomes a villain when he acquires power and returns to Wuthering Heights with money and the trappings of a gentleman. His malevolence proves so great and long—lasting. As he himself points out, his abuse of Isabella—his wife is purely sadistic, as he amuses himself by seeing how much abuse she can take and still come cringing back for more.

Catherine represents wild nature, in both her high, lively spirits and her occasional cruelty. She loves Heathcliff so intensely that she claims they are the same person. However, her actions are driven in part by her social ambitions, which initially are awakened during her first stay at the Lintons, and which eventually compel her to marry Edgar. Catherine is free—spirited, beautiful, spoiled, and often arrogant, she is given to fits of temper, and she is torn between her both of the men who love her. The location of her coffin symbolizes the conflict that tears apart her short life. She is buried in a corner of the Kirkyard. In contrast to Catherine, Isabella Linton—Catherine’s sister—in—law represents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both in her refinement and in her weakness. Ultimately, she ruins her life by falling in love with Heathcliff. He never returns her feelings and treats her as a meretool in his quest for revenge on the Linton family.

Just as Isabella Linton serves as Catherine’s foil, Edgar Linton serves as Heathcliff’s. Edgar grows into a tender, constant, but cowardly man. He is almost the ideal gentleman. However, this full assortment of gentlemanly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his civilized virtues, proves useless in Edgar’s clashes with his foil. He sees his wife obviously in love with another man but unable to do anything to rectify the situation. Heathcliff, who gains power over his wife, sister , and daughter.

The whole story make people’s mood heavy. Fortunately, the end is happy.

The author Emily Bronte lived an eccentric, closely guarded life. She was born in 1818, two years after Charlotte—the author of Jane Eyre and a year and a half before her sister Anne, who also became an author. Her father worked as a church rector, and her aunt, who raised the Bronte children after their mother died, was deeply religious. Emily Bronte did not take to her aunt’s Christian fervor, the character of Joseph, a caricature of an evangelical, may have been inspired by her aunt’s religiosity. The Brontes lived in Haworth, a Yorkshire village in the midst of the moors. These wild, desolate expanses—later the setting of Wuthering Heights—made up the Brontes daily environment, and Emily lived among them her entire life. She died in 1848, at the age of thirty.

I like this book because it rest on the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Wuthering Heights is based partly on the Gothic tradition, a style of literature that featured supernatural encounters, crumbling ruins, moonless nights, and grotesque imagery, seeking to create effects of mystery and fear. I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this book to other readers.

《呼嘯山莊》讀後感[1500]呼嘯山莊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兩個孤立的山莊和開放的大自然及荒原。希斯克利夫就是在呼嘯山莊,在那個漫天飛雪裏走進了凱瑟琳的世界,走近了她的心裏!希斯克利夫是山莊老主人收養的一個吉普賽人。又黑又瘦,自尊心強烈,身上帶有一種拒人雨三尺之外的警戒感。希斯克利夫雨凱瑟琳的相識就像一場夢,突兀的邂逅,而他們的相遇卻是那樣的真實,從此,在凱瑟琳原本只有父親和哥哥的成長中,激盪起難以泯滅的激情!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在他們的暗戀中,在凱瑟琳哥哥辛德雷的嫉妒痛恨中,在老莊主的疼愛中一天天長大。他們的初戀,暗戀的那樣的早,那樣的長,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那樣的在意對方的感受,互相痴迷對方的一顰一笑中。凱瑟琳刁蠻任性,經常搞一些惡作劇使希斯克利夫膽戰心驚,如雪天騎馬鬧失蹤,他們愛情的火花卻一天天愈燒愈烈。

如果小説在這裏結束,那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一定會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但故事一波三折,在希斯克利夫強有力的靠山——老莊主辭世後,在他被凱瑟琳的哥哥辛德排擠,欺辱、和凱瑟琳外出散心被咬傷後,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走到了他們人生的十字路口,走到了他們幸與不幸的分界線……

小説開始進入跌宕的高潮,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山莊的女主人。而希斯克利夫也失蹤了。

許多年後,希斯克利夫突然出現了,他變成了一個英俊瀟灑的青年,大有作為,發了財。不過野性深藏在他的眼眸裏,他是來複仇的。於是一場殘忍的復仇計劃殘忍的展開……

埃德加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愛上了希斯克利夫,凱瑟琳深知十分危險,拼命的阻攔他們。因為太恨,在希斯克利夫雨伊莎貝拉結婚後,希斯克利夫像對待僕人一樣對待她,將對埃德加林頓和凱瑟琳的恨全部傾注在妻子伊莎貝拉的身上;另一方面,得知希斯克利夫和伊莎貝拉結婚後,凱瑟琳一時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在生產時病重,產下女兒凱蒂後,就撒手而去,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絕。凱瑟琳一死,他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這種瘋狂的報酬泄恨,貌似有違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

幾十年過去了,希斯克利夫的恨並沒有就此褪色,他讓自己和伊莎貝拉的兒子和凱蒂結婚,卻在親生兒子病重時,不肯為他請大夫,使得年輕的凱蒂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

凱蒂長得很像凱瑟琳,每天和凱蒂生活的希斯克利夫的仇恨漸漸被消磨,他復仇的動因一點點的瓦解,殘存的愛再次萌發,他走上了“善”。他最後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一生的恨與愛……

希斯克利夫的愛—恨—復仇—人性的復甦,既是小説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甦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閃耀着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呼嘯山莊》使我想起了埃爾格里科那些偉大畫中的一幅。在畫上是一片烏雲下昏暗荒涼土地的景色讓人感到雷聲隆隆中拋長了憔悴人的身影東倒西歪,被一種不屬於塵世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着,灰色的天空掠過一道閃電,給這一情景加上最後一筆,增添了神祕恐怖之感。

十幾年來,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上仿徨哭泣,等待着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終於離開人世,他們的靈魂終於不再孤獨。只要有愛,就只贏不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x4ew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