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周易讀後感1500

周易讀後感1500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説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可見《周易》出世來之不易,那《周易》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對於今天的社會有什麼作用或是意義呢?

周易讀後感1500

《周易》是一本涵蓋天文地理,博古通今,涵蓋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奇書。它被後人認定為儒家經典,更是列為六經之首。《周易》是一本深奧的書,如我們這輩年輕人是不太懂的,因而只能是淺嘗輒止,無法深入研究。

《周易》結構內容分為上下兩篇,其中上篇共有三十卦,下篇共三十四卦,共是六十四卦,而每一卦又有六爻組成,所以《周易》一共有三百八十四卦。

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説明了《周易》推崇的是一種樸素的一分為二的唯物主義觀,認為太極乃宇宙統一體,而天地或陰陽則成就兩極,由天地生出春夏秋冬四季再者就有了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即所謂的八卦。有人為八卦編了個順口溜:乾三連,坤三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兑上缺,巽下斷。八卦所對應的八種基本自然景象分別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古人遵循的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自然就會有實在的景物組成意象,為人們提供一種思維方式和解答的途徑,把對人生的詮釋寄託在八卦中,教人學會做人之道,養生之道,對人生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每一卦中有六爻,即有六個符號組成,六個符號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取八卦中的一卦。每一卦都有爻辭,因為一卦有六爻,所以就有六條爻辭。爻辭中有九和六作為爻題,陽爻為九,陰爻為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為陽爻則依次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xx,九上,若為陰爻則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xx,六上。爻辭所處的位置代表着事物發展不同的階段:

初爻是指事物的開始;

二爻是指事物嶄露頭角;

三爻是指事物有所大成;

四爻是指事物進入了更高層次,有更深入的發展;

五爻是指事物已經或將要成公;

上爻是指事物的終結。

《周易》裏説:“乾:元,亨,利,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用九:見羣龍無首,吉。”乾卦告訴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我們要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用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命,對待生活。因為乾卦卦辭裏説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亨通,祥和和堅貞的。用九中説,一羣龍是多麼的強大厲害,卻始終沒有爭強好勝之風和搶出風頭的,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樣平等相處,和舟共濟,這樣才能更好的避免災難,獲得大吉大福。在《易經的哲學與智慧》一書中,作者講到“乾”作為六十四卦之首,由六陽爻組成,展示了陽剛之氣的萌芽,生長,盛大,乃至於亢窮的變化過程,具有極強的辯證色彩。

其實人生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磕磕碰碰,遇上大風大浪,如果不能積極面對,自強不息,那麼不用大風大浪,就是小的挫折也會一下子把我們打垮。記得有人説過:“人像花這樣的嬌弱而不堅強,即使可以保持着外表躲避風雨,但仍然戀着陽光,暴風雨來臨時,無論多麼華麗的外表都無法遮擋。”的確,一個人如果不能經受風雨的折磨打擊,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苦難挫折不能做到自強不息,積極進取,以樂觀心態待之,那麼他就無法越過障礙,到達成功的頂峯。換言之,他就是一個難成大器之人,也許更甚者,只是一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畢竟,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

《周易》道:“坤:元,亨,利牝(pin)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代表着人類寬容柔順的品格。坤卦卦辭告訴我們,寬容柔順,就像是順從公馬的母馬一樣,元始,亨通,充滿了中正的愛心。作為君子就應該效法坤卦體現的精神,西南得朋,順而從之,東北喪朋,功成身退,安心而中正,這樣才會大吉大利。《象傳》説,大地厚重所以承載萬物,君子應該仿效大地的做法,以一顆寬容柔順之心包納世間萬物,無論是人還是事。

寬容之心,人應有之。誰能不犯錯誤呢?聖賢也有過錯的時候,何況是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呢?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該在別人有過錯的時候,以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他,給別人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也為自己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仇恨與怨言。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儘管我們不是宰相,但一樣可以做到肚裏能撐船,因為我們擁有寬容的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給別人一個台階,也是為自己人生鋪路,不是嗎?人最厲害不是一輩子能夠交上很多的朋友,而是一輩子能夠讓很多仇人成為朋友!

不可否認,《周易》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也許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參透,可是它包含其中的人生智慧卻是顯而易見的,它教我們學會怎樣面對人生,怎樣成功走完人生,怎樣在有限的生命裏點綴燦爛!樂觀,質樸和科學是《周易》的特點,當然,一千個讀者裏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周易》都會有他自己的獨特的見解,所以我只能説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體會,如有不妥之處,還望一一指正!

標籤: 讀後感 周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g364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