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3篇大綱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3篇大綱

本文目錄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

我翻開書,看見自己色彩斑駁的青春。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3篇大綱

誰沒有過迷惘的青春?懷疑朋友的友情,無視父母的親情,對存在的意義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質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處,只得相信自己,一個人蜷縮得更緊。

人活於世,無非迷惘於未來,糾纏於情感,徘徊於成敗,超脱於生死,這些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的。而在現在這個社會,十八九歲這個年紀,我們已接觸到了全部,並深深陷入其中。

在旁人看來,我們只是自説自話的無病呻吟。“哪有如此多的苦痛落在你們身上,等到你們長大了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比這個殘酷的事物還多着呢!”誠然,在他人眼裏,這些莫名的傷感都是無用且乏味的。但對於我們來説,我們被種種迷惘糾結所纏繞不勝其煩,其苦痛怎輕於他人?

我苦於這些事情無人訴説,形單影隻地走在成長的道路上,邂逅了《挪威的森林》。

從書中我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跨越時間的真理。

初讀時,我看見了一種在世人眼中稱之為頹廢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邊無所謂明天如何,對大多數人漠不關心,按照自己的步調行走人生,平時去大學上課,週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覆。這種人生無所謂好不好,誰都沒有資格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與榮耀的現在,能不受周圍環境與世俗理念影響,保持着自己的個性與信念,實在難能可貴。這點給我感觸頗深。

我還看見了悽苦的愛恨糾纏。渡邊的情感被往事和現實所纏繞不得解脱。代表過去的直子,渡邊對她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不僅有少時便存在的憧憬,還有因自覺認為被友人所託付而產生的責任感等等,真正稱為愛的部分佔的比例並不高。在直子住院後,渡邊遇見了代表現實的綠子,與直子不同,綠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並對生活洋溢着熱情,是個人見人愛的角色。渡邊同樣深深地為她着迷並且感到為難,無法從示愛的兩人中選擇,體現了他優柔寡斷的一面。

再讀時,我看見了自己。與渡邊相似,我對生活也沒有十分的熱情,提倡順其自然,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導致朋友寥寥無幾。但就是這樣的自己,也平穩地走過了十八年,並且將繼續淡然地生活下去。讀完《挪威的森林》,帶給我的並不只有故事完結的悲慼惆悵,同樣還有對未來無限的希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侷限於從故事具體情節和人物情態中發現什麼了。從整本書講述的故事和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我悟到了,書中反覆提到的“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確,怎樣才算人的出生和終結?如果一個人死了,他就真的消失於這個世界了麼?親友的記憶,遺留下的物品,都彰示着這個人的生命的痕跡。只是形體的消亡,真的是生命終結的標誌麼?

我還悟到,所謂青春,是橫貫古今中外共同的命題。青春的迷惘、無奈、惆悵無論是村上寫下《挪威的森林》的八十年代日本,還是現在的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都未曾變過。這一命題還將繼續困擾數以百萬的年輕人,並且譜寫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生命之歌。

我合上書,側頭看見湛藍的天空,和遠在天際的未來。

後記:於昨晚我真正意義上讀完了《挪威的森林》,暑假也即將結束。雖然現在我把書暫且擱置一旁了,但我的思緒並沒有完全從中剝離。寫的這篇讀後感,權當是一種情感的宣泄。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着,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麼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着,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着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

曾説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

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鬆,那麼往後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着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儘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

於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濕漉漉的枯井裏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着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裏化為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鬆,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於內。

於是只能自己壓抑着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着它,我愛是因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麼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着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説:“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範。”他又説:“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

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羣中,圖有網絡的温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脱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為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後悔着,也無事無補。

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着,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麼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着,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着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

曾説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

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鬆,那麼往後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着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儘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

於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濕漉漉的枯井裏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着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裏化為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鬆,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於內。

於是只能自己壓抑着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着它,我愛是因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麼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着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説:“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範。”他又説:“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

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羣中,圖有網絡的温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脱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為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後悔着,也無事無補。

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在我過去的十九年中,一共有三類人同我説過同樣的話:希望我能繼續完成我的“作家夢”。第一類是我中學時代的語文老師們,第二類是我的伯父姑姑們,第三類是熟知我的朋友們。但我卻在過去的一年裏不像從前那樣勤奮地碼。究其原因,現在覺來並非因為深覺“作家夢”遙遙無期,而是因為丟失了當年執着的那份情感。每次碼都像在尋找一個出口,就像僅有一個水龍頭出口的水池,裏面裝滿了靈感,卻找不到開關的感覺,而在糾結擰巴的狀態中,反覆捉摸着怎麼打開這股靈感,讓它一瀉而出之時,卻發覺水龍頭早已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生滿了紅鏽。不知道靈感什麼時候會溢出,只知道,再不發泄出來,我是沒法再往容量有限的水池裏添加點什麼進去了。於是只能像現在這般等待時機。然而,人人都該知道,時機這種東西通常都是察覺的時候已太遲,聰明的人需要自己創造時機。而我大部分時間裏,大概是處於前面這種狀態了。我承認自己不是個聰明的人。所以我也只能拼盡全力去打開那個失靈的水龍頭,只有如此,我在水池裏積澱已久的東西才能傾瀉而出。我是無法換水池了,即便換了,也是新的,而靈感這種東西不是説換個容器便是好的。我相信的是,腦袋裏沉澱久了的靈感,質量才是好的。

為什麼我會想到提及“作家夢”這事呢?貌似看來,跟文章毫無瓜葛。可是對於我來説卻大有干連。在我看來,出名的作家,無法靠三種路徑出名。一是學術性作家,靠寫學術性研究型著作出名;二是商業性作家,靠寫快餐文化滿足現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需求而出名;三是文藝性作家,靠寫一些風花雪月、情義故事而滿足人類永恆不變的精神需求而出名。(當然不排除三種路徑的文章都能寫好的人。)前兩種作家的消費對象都是處於客觀條件影響主觀條件下而產生購買力,唯有最後一種是消費者出於本能的好奇心所致。我剛剛提到,自己並非覺得“作家”遙遙無期,而是因為丟失了當年執着的那份情感是有道理的。因為我發現自己不屬於在這三中路徑的途中。一個未及20歲的丫頭,寫出什麼話總會被人説成是天真童話、閲歷不足,不具備什麼信服力;太過激進又會被人説成是當今新一代憤青。作家不容易在於沒法討好每個讀者的歡心,太多顧忌便又無法發揮自己的真風格。在這個人人苛刻的社會裏生存,我們也沒有資格生出些什麼怨言。因為人人如此,便又是迴歸平等。

想必到這裏已經開始有人抱怨,説了這麼久還沒説到重點。文章取名為《偽90後的性愛觀》,肯定是要以我的角度來談談我的性愛觀,我並非是標題黨。思前想後,我是覺得這個名取的不夠貼切,可又想不到其他來代替。於是便只能着落了。以下的有關性愛方面的看法不是這幾天才形成的,如果是靠幾天萌生那就不叫 “形成”了,“形成”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醖釀的。這會是我19年來寫的尺度較大的一篇文章(可能對於一些開明的人來説,這裏沒有什麼尺度過大的話題,無非就是談及一些性愛觀問題),這篇文章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想寫成了,可是迫於各種原因,沒能落筆。此次再次想起這個話題,是由於受到最近重讀村上春樹先生的經典著作《挪威的森林》而得到啟發。

初讀《挪威的森林》時,男主人公渡邊君的名,讀起來令人憂傷。渡邊、渡邊,總覺得像是呼喚一個生命中的過客,似乎暗示了他註定得不到直子的結局,讓人神傷。和朋友説起這個的時候,他笑我是聯想力太豐富,渡邊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日本人名而已。或許吧,但我總隱約覺得村上春樹先生是在暗示着什麼。

有人曾把小説中的人物與音樂風格的隱喻相聯繫,認為永澤的放蕩如同瓦格納,初美的古典如同宗教音樂之神聖,直子的古典與壓抑如同勃拉姆斯,綠子的搖滾性格,襯托出渡邊的猶疑品質-----而這個品質恰好是東方人的中間傳統。又如小説中提到直子,除了喜歡渡邊推薦的比爾,埃文斯,更鐘情於勃拉姆斯的交響曲,鋼琴,與大提琴,似乎預示了她本身壓抑的本性。勃拉姆斯一向被認為是以古典的壓抑著稱的。音樂的隱喻還可以映射到文化層面,直子與綠子兩個人物,在渡邊心中的地位,暗示了日本民族對待自己古典壓抑的傳統和漂放現代的西方搖滾的態度。小説結尾處,鈴子演奏的五十一首曲子和後來的自然主義行為之間,其實有着一種聯繫,後者是前面鋪墊的自然結果,歡樂送葬的隱喻,似乎是用更有生命力的西方音樂同日本的傳統告別。

在名著中尋找情色描寫,是大多數人青春期的隱祕愛好,不過現在明白年少時對於情色的偏愛是理解感情的一種障礙。這本書的情色描寫無疑是上乘的,好看得不像一本名作,不過難得的是,透過情色背後描寫的女性感情。男人對性是不猶豫的,對感情的承諾反而瞻前顧後,女性對真的感情是不猶豫的,但對男性沉迷於生理滿足總是顧慮重重。這個矛盾在渡邊和所有女性交鋒的主題中出現。在男性─性─情感─女性這條四點一線的關係中,想要得到一種自然的牢固聯繫,自然要求男性經過性的迷惑階段後才可以懂得感情,女性則需要更多的理解男人對性的看法才能理解男人。小説中,初美,直子顯得更為保守。鈴子,綠子顯得要開明的多,綠子常以大尺度的開放言語説出很多很有意思的名句,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覺得合乎常理。好的情色描寫,意義就在於把幫助男性與女性更深入的理解那個四點一線的關係,以免多數男女被腐朽的社會習俗束縛。

《挪威的森林》應該是大多數青春期男女們的啟蒙讀物吧。書中提到了同性戀、口交、手淫,有看黃色電影和援助交際的描述等,但書中沒有刻意描寫做愛的各種姿勢,作愛的話語,或者特煽情的環境描寫,動作描寫。

書中角色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渡邊君,這個二十歲左右的男人像所有的正常男人一樣,性慾極強。“説實在話,這時我對同女孩睏覺已無多大興致了。在週末夜晚沸沸揚揚的新宿街頭東張西望了三個半小時之久,目睹着人們釋放出來的由性慾和酒精等相混合的各種莫名其妙的能量,不由覺得自己本身的所謂性慾簡直猥瑣得不足掛齒。”村上春樹先生的這段描寫交代的再直白不過了。但就是渡邊這樣的男人,卻可以為最愛的直子而控制住自己的性慾。憑這點上,我是欣賞渡邊君的。這讓我感受到,作為旁觀者的我和他在“愛與性的關係”問題上,有共鳴之處。

微博上曾經很流行一句話,“你敢脱下我的衣服就要敢幫我穿上婚紗!”我贊同這句話,但若改為“如果你無法為我穿上婚紗,那請你停止脱下我的衣服”,我更為贊同。意思和目的相同,但是換個方式表達,邏輯卻不同。男人衝動來了無法控制的時候,難免會説謊,例如第一句話。而這時女人往往是充當吃虧的一方。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曾有個年紀大我兩歲,但同是涉世未深的女孩問我,男朋友性慾來了要幹那事時自己該怎麼辦。這個年代,貌似婚前破處已經成了無關痛癢的話題。好像早已不在道德圈外的範圍,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有人覺得,愛他,寧願就和他做也不讓他手淫。我就不明白了,女人作為性愛交易中的劣勢羣體,並沒有為尚未牽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男人破處的義務。每個男人都有性慾,難道男人們性慾來了的時候,都得讓全世界的未婚女子為他破處麼?這個結論有點荒謬,不過現在看來,大多數人在愛情尚未成熟釀就了苦果之時,抱怨的結果不正是和這句荒謬結論的出發點是大同小異的麼?

但,我們是不是該反問一下,性與愛的關係是不是被模糊很久了呢?人都是奇怪的動物。我們愛着又同時愛着我們的人,我們總是會覺得他們會一直在,就像我們會一直在一樣。所以我們從來不曾擔心,也很少擔心他們的感受。雖然我們有時真的是那麼的不經意的傷害到他們,可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真的真的很在乎很在乎他們。我們總覺得我們會永遠永遠的在一起,不會分開,日子是那麼的漫長,我們總是會在那以後的漫長的日子裏面彌補上我們的無止境的體貼、美好和愛護。

而對於陌生人,僅僅只是一面。一面而已,以後永遠都不可能再相見了。所以,何不好好的對待對方,給對方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呢。所以,在陌生人面前我們總是不遺餘力的體貼、美好和愛護。這或許真的很奇怪,不過仔細想起來,也不難理解。

所以,人們往往認為,為了刻意表明自己對待愛人與陌生人的是不同的而強烈的表達愛,性無疑是當之無愧的。可是,認真思考,性作為表達愛最為強烈的一種方式,不該是最神聖的麼?為何我們在眾多因素尚未確定之前就輕易地表達出來呢?這無疑是在貶低性交的價值。

“餅乾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乾,喜歡的和不大喜歡的不都在裏面嗎?如果先一個勁兒地挑你喜歡的吃,那麼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歡的。每次遇到麻煩我就總這樣想:先把這個應付過去,往下就好過了。人生就是餅乾罐。”書中我猶愛綠子説的這番話。

在我看來,愛與性的關係也如同餅乾罐的原理一樣,一個勁的以提前嘗禁果收穫快感的人,總有一天要來吃剩下的苦果。但倘若忍住了,那麼吃甜的先還是吃苦的先,或是甜苦摻半着過,也可全由自己決定。人人在每一段戀愛前選擇好好珍惜和享受的同時,也應該做到不丟失自己。女孩別犯傻,不要覺得為此丟失貞操便是愛他的最高表現。男孩也該明白,愛一個人不該以性交脅迫為手段,請記得在替她穿上婚紗之前,你沒有權利替她除去外衣。

到此擱筆。我忽然想到的是,倘若我在高中時代把這篇文章交上去,應該是除了偏愛我的語文老師會給我個像樣的分數外,其他班級的語文老師當會毫不猶豫地在我的答卷上畫紅圈。能像我一樣幸運地遇上默默支持着我、而從不給我貼“不健康文章”標籤和從不給我這樣的“不從大學聯考主流”的人畫圈的語文老師的孩子,應該寥寥無幾吧。不過,人生從來都是一個逃離紅圈與陷入紅圈的掙扎過程,當我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準備好了被讀者們畫紅圈的心理準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xjl8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