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影響力讀書筆記3篇

影響力讀書筆記3篇

本文目錄2017影響力讀書筆記影響力的本質讀書筆記《影響力》讀書筆記

經周圍的朋友強烈推薦《影響力》一書,最近擠時間閲讀了此書,作為略知心理學知識的我,讀後感慨萬千,受益匪淺!下面是本書的書摘,供大家參閲!本書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dini)先生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教授,作為一名實驗社會心理學家,他在順從心理學領域勤耕不輟三十餘年。

影響力讀書筆記3篇

招式一:互惠原理

中國有句俗話: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互惠的道理其實就是通過人際交往中的“給予-索取-再給予-再索取”的模式,用相對自己較小的付出,換取相對自己較大的彙報。在社會總體資源(關係、聲譽、時間、金錢)的交換和重組中,有計劃地實現自身交際網絡的延伸和資源水平的提升。

招式的要點是先主動給予對方一些好處,而且應該是非常自然的好處。“情感帳户”中第一筆款應該是自己存入的,而不是預先透支。

在商業實戰中,對方可能先提出一個比較大的、極有可能會被拒絕的請求,然後,當這個請求被拒絕後,他可能會再提出一個小一些的、他真正感興趣的請求,因為他覺得,第一個請求被拒絕後,你會有負疚感,做為互惠,你可能就會答應他的第二個請求。呵呵,這時就要小心了。同理可得,產品的“免費試用”也是為了通過消費者的負疚感而漁利;推銷員對客户慷慨的讚美也是希望觸發不等價的交換。

招式二:承諾和一致原理

信守承諾和保持一致往往被認為是優良的個人品質,但很遺憾,也常常被“別有用心”的商家利用。當一個承諾具有主動性、公開性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時,人們更願意努力維護先前建立的自我形象,也就改變了自己未來的行為。

招式的要點是見微知著、循序漸進,繼而釜底抽薪!汽車銷售員往往先向客户報一個總體的低價,在你表示出購買意願後,他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忘了把一個主要部件的錢算進去。由於部件的價格相對汽車來説微不足道,你會慨然應允,但就在你計劃將車開走的一霎那,他又發現……這就是書中所舉的例子,不乏真實性。

這也告訴我們,在商業實戰中,應該促使消費者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公司的傾向性,哪怕這種傾向性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一旦建立這種傾向,消費者就會在這個方向上憑藉慣性越走越遠,最終達到商家的目的。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儘可能地將工作計劃和目標寫下來,最好能掛在顯眼的位置上。

招式三:社會認同原理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裏,每天接觸太多的信息,需要做很多的決策,很多時候無法對整個局勢進行周密的分析,因而越來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通常比較可靠的單一特徵上,如社會大眾對這個事物的判斷來進行決策,但這種思維的惰性也就成就了形形色色的sales。

招式的要點是要有不確定性和相似性。不確定性是指對自己該怎麼做不是很有把握,需要依靠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相似性是指我們往往會仿效那些與我們類似的人,而不是與我們不同的人。

在商業實戰中,國內很多大眾消費品,如移動公司,就採用了這一招式。為何總是有一家人的畫面在電視上出現呢?既因為它代表了多數人社會性的認同,也因為在那樣的畫面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自己的影子。

招式四:喜好原理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人總是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熟悉的事物。

招式的要點是刻意建立好感時應該在時間上遠離現實的利用(如在讚美別人之後,緊接着提出一個要求),而不必擔心遠離真相(如明顯誇大某人相貌中的優點),當然,適度的策劃和針對不同人採用不同的方式也是需要的。此外,人和人的接觸並不能必然帶來喜好,有時甚至是產生更多的衝突,只有接觸併合作,最好是為着同一個目標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喜好。

招式五:權威原理

人們思維的惰性往往也表現為決策時,對權威意見的無條件順從,在中國,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書中提到的電擊實驗非常引人思考,一羣本性並非邪惡的人因為對權威的過度倚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冷酷行為。教授更是進一步指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甚至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個人具有某項權威的象徵,如穿了權威的衣服,有張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們就會對其畢恭畢敬。

招式要點是裝扮成權威時,最好能在開始階段説一些明顯違背自己利益的話,如公司產品中無足輕重的缺點,以充分建立權威客觀公正的形象,繼而再對產品優點大書特書。“歐萊雅,稍微有點貴,但完全值得!”

在商業實戰中,對於一些需要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購買決策的產品,廣告宣傳就要請用權威人士,哪怕這位仁兄只是在電視劇中扮演過“專家”!

招式六:短缺 原理

俗話説:物以稀為貴。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人們對失去某樣東西或商品的短缺有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往往願意不加思索地用金錢去消除這種恐懼。人們的滿足感不是來自於對短缺商品的(使用)體驗,而是來自於對它名義上的佔有。

影響力的本質讀書筆記2017影響力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第二篇 讓別人喜歡你的六種方法

第4章 怎樣使你到處受到歡迎

原文:假如我們想交到朋友,應該先替別人做些事――需要時間、精力、道義、體恤的事。

人們都喜歡尊敬他們的人。

第一祕訣:真誠關心別人,注意他們的需要,及時給予幫助!

我的一些感想:

不為自己的利益與需求迎合奉承他人,而是真正為了喜歡而喜歡,真誠地關心別人並與之交流美好相處。

人有太多的自我,從別人眼中看到的也是自我,又怎會真正善待與關心他人呢?

一個不關心別人,對別人也不感興趣的人,他必定是一個麻木不仁,冷酷無情,生活失去樂趣的活死人!

一個對別人有濃厚興趣的人,就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

第5章 怎樣給人留下好印象

原文:行動和感受是並道而馳的。所以你需要快樂時,可以強迫自己快樂起來!

第二祕訣:微笑!

我的一些感想:

有時別人的一種反應,是你的一面鏡子。當你覺得別人很討厭時,你是否首先令人厭煩呢?不管如何,懂得尊重每一個人,對別人感興趣,以親切和善的態度誠懇待人吧!

改變雖然很難,但你要勇於去嘗試!

一個忘記微笑的人,使別人難受,使自己陷入困境與痛苦。一個微笑的人,給人鼓勵,也使自己站在了充滿信心與光明的道路上!

《影響力》讀書筆記2017影響力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影響力》讀書筆記XX範文

這幾天剛讀完聞名遐邇的《影響力》,的確感覺相見恨晚。這是一本對於銷售人員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神書。裏面的內容可以拿來就用,而且一般可以取得比較不錯的效果。雖然是一本講技法的書,但裏面的技法的確管用,所以也可以歸到神書一類。

本書從從比較、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短缺七個角度詮釋了人性的小弱點。從這些弱點入手,可以使得人們更快地做出一些決定,特別在消費購物領域非常明顯。

一、比較

這是商家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比如先讓你購買一個大件產品,然後再推薦給你相對便宜的小件。當你買了3000塊的西服之後,一般會覺得500塊的毛衣是非常便宜的。

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在商店裏展示兩套差別不大的西裝,一套標價一萬,一套標價三千,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覺得三千這套非常合算,會大大增加這套西裝的銷售量。

二、互惠

互惠的原則往往被運用為“給予——索取——再索取”的形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數免費試用的方式,就是因為人們在試用之後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這樣的銷售效果出奇的好。

同樣的,當你在請求別人做一件很可能被拒絕的事情之前先順手給人家個什麼(比如一瓶水,一塊糖……)對方接受你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同樣你在客户暴跳如雷的時候給予對方一杯飲料,對方的情緒同樣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這些都是我覺得隨時可以用上的東西。

互惠原則就是利用人們不好意思的這種弱點,而萬一遇上臉皮賊厚的朋友其實也沒關係,因為人們會把不遵守互惠原則的人貼上忘恩負義的標籤,受到唾棄。

另一個由互惠原則引申出來的就是當你提出一個比較大的請求被對方拒絕的時候,可以提出一個比較小的請求,這時候對方一般不會再拒絕你。這就是讓步原則,既然你先退了一步,那對方也覺得自己應該做出退讓。因此許多人會先提出一個完全不可思議的要求,在受到拒絕之後再提出他真正的目的。

三、承諾和一致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一旦認定了一件事情,就會覺得更可能實現。比如在賭球賭馬的時候,一旦選定了支持者,就會覺得選擇的球隊、賽馬獲勝的概率大增,而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但是人們又是希望遵守自己的諾言的。比如寫下的目標比沒寫下的更容易實現,於是商家往往通過讓你寫軟文、寫承諾的方式來培養對產品的喜好。人類的慣性心理會使我們有計劃的消費,長期地綁定在這種產品之上。

而一些無良商家則利用先虛報低價,讓你確立購買的承諾,然後再因為種種原因抬高售價的小伎倆來達成交易,這種情況往往防不勝防。

四、社會認同

實驗表明,在人遇險的時候,如果周圍有5個人,有人施救的概率是38%。而如果周圍只有一個人,施救的概率是75%。這可能就是人們從眾心理在作祟。

如果你遇險了,最好的辦法並不是狂呼救命,而是指向一個特定的人。比如説“藍衣服的先生,快來救我!”這樣的方法會大大增加你獲救的概率。

社會認同是會傳染的,當一個自殺新聞報道之後,很快會有大量自殺想跟隨,大家會很快想到富士康的連環跳樓事件。當然社會上的羣體鬧事、羣體上訪、釘子户……也是有一個社會認同的效應在裏面。當人們聽到類似的新聞,則更容易去做相應的嘗試。從這個角度來説,廣電總局和文化部對新聞的監督其實對整個社會來説還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

五、喜好

投其所好有可能是人際交往當中使用最頻繁的招數了。

可以通過1、特點2、稱讚3、接觸合作4、關聯來達到相關的效果。

大家比較陌生的是後兩條。

當你和一個不認識的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項任務,你們之間的好感度必然直線上升。所以企業和學校才會組織我們一起去拓展,增進大家之間的好感。

所謂關聯其實就是把你和某樣事物聯繫起來,比如巴普洛夫關於狗的實驗。更加清晰的例子就是請客户吃飯,客户會把你和美食聯繫起來,因此會更加有利於簽約。當然現在的客户一般都早就吃的麻木了,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六、權威

中國人在迷信權威方面可能做的特別突出。只要是什麼專家推薦的東西一般都會得到羣眾的廣泛接受。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就利用自己的頭銜來從中牟利。當然牟利本身也沒什麼不對,就怕一些徒有其表的專家,或者一些隱藏在人間的李鬼,最後成為害人不淺的權威。

權威當然還體現在制服和標誌上,比如穿警服人的指揮更有影響力,就算有時候那個人只是一個保安或者協管。

七、短缺

少的就是好的,當我們一個人看房的時候會覺得悠然自得,一點點觀察有什麼問題缺陷。但當3個人一起看房的時候情況完全就不一樣了,你感覺到另外兩個人的虎視眈眈,這就是可怕的短缺效應。

當我們感覺數量有限、截止日期快到了的情況下,往往會激發購買的衝動。

但是,這些並不是短缺效應效果最顯著的地方!它效果最顯著的地方體現在當你先擁有什麼,然後一下子奪走之後帶來的地震般的力量。

當你聽到某地強拆的新聞,就會為釘子户搖旗吶喊;當你聽到某某上訪被扼殺的新聞,就會為上訪者鳴不平。這就是稀缺性在起作用。

革命的往往並不是那些一直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往往是過過一段好日子,然後這些好日子又不復存在的那批人。要知道,給予人們一段時間的暫時自由比不給自由更危險,若想奪走那樣的自由,代價必然是沉重的。這是中國在改革當中必須正視的一點!

本書在最後總結道,當我們隊某人或者某事做出判斷的時候,並沒有考慮所有的相關信息,只考慮了最有代表性的一條。這些信息有可能會幫到我們,但也有可能會讓我們犯下愚蠢的錯誤!

我們也許能通過嘗試收集各種信息來避免這種錯誤,當忙碌的生活迫使我們尋找捷徑,尋找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必須放棄複雜、耗時、全局的決策,而採用原始、單一、本能地反映方式。這也就成為影響力中所説方法起作用的土壤。

在匆忙和壓力下,我們會無所適從,在無所謂和分心下,我們會不關注很多信息。外部世界已經遠遠超過我們腦力可以應付的程度,所以我們會把自己的思維集中到看似可靠的單一特徵上。而這些信息一旦被人巧妙利用,我們就會落入陷阱。

而事實上又沒有即高效又實用的破解這些技巧的方法,於是這些技巧也就變得非常實用。

當然我個人認為技巧無所謂好壞,怎麼用、用到什麼程度、取得什麼效果全靠使用技巧的人。

《影響力》讀書筆記XX

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奉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為什麼,當一個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時,你的反映就會從負面抵抗變成積極合作呢?帶着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卻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我翻開了老師推薦的《影響力》一書。

它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論原理性很強讀起來令人乏味的缺點,以通俗易懂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匱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由於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收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因為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它們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不僅如此,這條原理在每一個社會組織中都運用得非常普遍,以致於幾乎每一種形式的交換都滲透了它的影響。一個廣為接受而又堅不可摧的面向未來的價值趨向在人類社會的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為這意味着人們在與別人分享某些東西的時候,可以確信這一切都不會被遺忘。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終於達到了這樣一種文明程度:當一個人將財物等資源分給他人時,其實並沒有真正地將這些東西失去。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資源為開端的交易邊的容易起來,錯綜複雜而又井然遊有序的援助、送禮、防禦和貿易體系也成為可能,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利益。既然互惠原理對人類文明的積極意義是這麼顯著,它在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中變成一種深深植根與我們心目中的價值觀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為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為規範。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遵守這個原理合乎社會給我們定立的行為規範,而違背了它卻會遭到無情的唾棄和嘲弄,甚至會被戴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之類的帽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因為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我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與他們為伍。雖然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説由於條件或能力不允許而不能回報人家的恩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但一般説來,整個社會對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厭惡。為了避免被貼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這一類的標籤,即使是不公平的交換我們有時候也是願意接受的。因此,一方面是發自內心的強烈不安,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巨大羞辱,兩者結合在一起,便造成了一付十分沉重的心理負擔。瞭解了這一點,對於人們在互惠的名義下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東西就不會感到太難以理解了。而且,即使人們的確有某種需要,如果感到自己難以回報,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向他人尋求幫助。這並不奇怪,以為儘管物質上的損失是人們不想看到的,但與心理上的重負一比也就不算什麼了。而恰恰是這種狀態給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獲利的人提供了機會。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為如此有效的説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所藴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一個老師想測驗一下學生們對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的掌握程度。有一個問題是‘我給予’的將來時是什麼?結果有一個學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雖然他可能犯了一個語法錯誤,但他對一條更博大的社會原理卻掌握得完全正確。

著名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毛斯在描述人類文明中的送禮過程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壓力時説古這樣的話:給予是一種義務,接受是一種義務,償還也是一種義務。儘管回報的責任感是互惠原理的核心所在,但互惠原理之所以那麼容易被人利用,卻還是由於上面提到的接受的義務。我們接受恩惠的義務感削弱了自己的選擇能力,把決定我們會對誰負債的控制權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與給人一點好處然後要求他們回報的直截了當的方式相比,這種方式比較微妙,但有時候卻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協也可以是一個互惠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稱為“拒絕—退讓”策略。

這個原理也使我想起一個日本富翁的發家致富經歷:他是一個從事批發麻繩的商人,剛開始他把從廠家拿的貨物原價賣給顧客,,因為他的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如此便宜,人們都樂意到他那購買,成了他的忠實客户;在他生意不斷壯大後,他一方面向廠家訴説自己辛苦卻沒酬勞要求降低出廠價,另一方面向顧客訴説自己一直原價賣東西沒賺幹不下去了,結果,廠商不願失去重要客户而把每條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降低了一毛錢賣給他,顧客想以後繼續有便宜的貨源也每條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給多了一毛錢向他購買,就這樣有了兩毛錢的中間差,且每年他的繩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銷量都是成百上千萬的,很快他就成了富翁。這就是先自己吃虧讓別人受惠再自己受益的典型。隨着我們加入wto,與外國廠商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共贏是主題,也是取得發展的核心問題,與互惠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一個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那麼他也許確實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他會從此失去合作伙伴,沒有社會分工、什麼事都要自己去幹,縱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的。惟有互惠聯合在一塊才有更強的競爭力。

時下擴招後的畢業生競爭激烈,好工作難找,大多數人都想找個既輕鬆又高工資的職位,這種眼光比較短淺,找工作不能只看薪水,更要看公司的發展前景。也許現在公司很小,但成長速度很快,那麼即使目前沒錢賺要給它免費打工也是值得的,撐過了艱苦的起步階段接下來就是享受回報的喜悦了,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而目前工資甚高的公司也許是處於夕陽行業,以後的日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是江河日下。具體的選擇就要看各人的價值觀取向了。

心理學是博大精深的,同時它不是工具性的東西,見效的時間沒那麼快,需要人慢慢地揣摩領會,在運用中得到深切體會,一旦熟能生巧時你就可信手拈來運用自由,那時的感覺是很美妙的。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看多幾遍把它融會貫通你就可感受其中真義的神奇。

《影響力》讀書筆記XX

XX年4月份,因工作原因,我從合肥來到北京。公司在朝陽區一處非常有名的寫樓裏。在外人看來,能在這座樓裏工作實在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

一天中午,我照例下去吃飯。我有個習慣,就是吃飯後喜歡在附近逛上半個小時,以緩解工作中帶來的疲勞。就在我剛要回去時,忽然看見馬路邊圍了一羣人。因為好奇,我便信步走了過去。

原來,這是一對在乞討在乞丐。説到乞丐,大家並不陌生。由於乞丐實在太多,即使在大城市也是一樣,以致大多數人對乞丐乞討的現象都不以為奇。這不是因為同情心的消失,而是因為這世界上乞丐太多了,我們根本無從分辨是真是假。即使是真正的乞討,我們也不會輕易施捨給他們一分錢。

然而眼前的這對乞討者卻並不一樣。他們沒有人們印象中的破爛衣裳和不停哀求的眼神以博得你的同情。相反,他們的穿着非常體面。這是一對夫妻,外帶一個大約兩三歲的孩子。當時的北京天氣還有點兒涼,男的戴着眼鏡,身着黑色風衣,蹲在地上,愁眉苦臉。鬍子雖然沒有刮,但可以看得出來,一定是有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的人。女的也挨着丈夫蹲在地上人,穿着高跟鞋,暱子上衣,懷裏抱着孩子。大概是因為面子的原因,她的臉一直埋在孩子的衣服裏。他們的面前放着一張紙,大意是説他們是從外地來北京旅遊,一時不甚錢財被小偷偷走,只求好心人幫忙資助一下,給孩子買點吃的。

旁邊圍觀了十幾個人,看此情形,大多數都解囊相助,其中多數是十元、二十元的面額,五元以下的已經很少。由於當時剛到北京,剛從大學校園出來,工資也低得可憐,但同為外地人,我也感同身受,於是不由心生同情之心。但是一摸口袋,只剩一張一百元的整鈔,我自己還要生存,還不能給他這麼多,於是便回公司找一同來北京的同事幫忙借點零錢。

和同事一説在樓下見到的事情,他毫不猶豫便答應陪我一起下樓親自去看看。但是當我們再次回到剛才的地方時,他們已經不見了。問了一旁賣水果的師傅,才知道被物業公司的保安帶走了。我們不禁同時埋怨保安的不盡人情,也為自己沒能幫助他們而感到深深悔恨。

在別人有困難之時卻未能伸手幫助他們,我感到良心上受到了極大的遣責。這件事在我心裏一直藏了很久,才稍稍平息下來。

半年之後,也就是XX年的10月份,我因為工作原因,要到河南某地出差。事情辦完之後,由於時間還早,便隨便在街上逛逛,順便也瞭解一下這裏的市場情況。就在我經過某大型超市的旁邊時,一個非常熟悉的場景映入了我的眼簾:一對夫妻蹲在地上乞討,男的戴着眼鏡,女的懷裏抱着個孩子,頭埋在衣服裏。面前放着一張紙,大意是他們是從外地來此處旅遊,路上錢包被偷,請好心人行行好,給孩子買點吃的。同樣有很多善良的人給了他們資助,其中不乏大面額的鈔票。

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面前的這兩個人。不錯,正是半年前我在公司樓下遇見的那兩個人。當時還真的以為他們被偷了,以致因為沒能幫助他們而內疚了很長一陣子。但是現在看來,他們的的確確是騙子。

我當時覺得很氣憤,想當場揭穿他們的騙局。但是我沒有。我想,即使現在揭穿了他們,我們以後肯定還會遇到其他更為高明的騙子,難道此時揭穿了他們的騙局,就能保證我們以後就永遠不上當受騙了嗎?所以,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我們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受騙。知道了這一點,至少可以保證我們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不再受騙。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影響力》,才徹底明白其中的奧祕。按照書中的説法,我們作出的所有行動都可以看作是受到一種心理因素的影響,這種因素就是——權威。是它在支配着我們在這樣高明的行騙者面前做出錯誤的決定。

舉個例子來説吧。如果在某一公共場合,一個衣着平平、沒有任何出眾相貌的小販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説納斯達克的某支股票價格會在一個月內翻一番,我們可以肯定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相信他,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更準確地説是在心中——他沒有任何值得人們信賴的地方,因此人們不會相信他的“謊言”,即使他説的全是真的。但是如果是一個相貌威嚴、戴着眼鏡的學者在發表同樣的演説,那麼大多數的人都會立刻做出現在就去買股票的決定,即使他説的全是謊言。因為,人們從心底裏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一點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不是嗎?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會信賴第二個人的演説?因為他有“信賴感”。為什麼有“信賴感”?因為他是“權威”。為什麼他是“權威”?因為他的穿着,這一點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第二個人的穿着更容易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在面對眼前的陌生人時,你是相信一個穿着一本正經的學者,還是一個相貌邋遢的街邊小販?

在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後,讓我們回到剛才的故事中來,分析一下我們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受騙。通常,我們會認為乞丐一般都是穿着破爛、裝得楚楚可憐的樣子,以此博得人們的同情。的確,我們見到的乞丐也是這個樣子。於是,這樣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爛爛、相貌可憐,於是我們見到這樣的人時就會以此判斷他們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們舉的那個例子一樣,因為穿着體面、戴着眼鏡的人一般都是學者,所以當我們遇見這樣的人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他是學者,而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賴的。這同樣也是因為“思維定勢”的作用。但是,如果當事實情況與我們的“思維定勢”發生衝突時,我們會怎麼樣呢?答案就是:我們會失去判斷的標準,從而做出錯誤的行動。就像前文所説的那個騙子,就是因為其利用了我們的“思維定勢”,所以他才改變形象,從表面入手,樹立自己的“權威”的表面,打消人們對他的疑慮,從而達到影響他人做出錯誤行動的目的。而事實也證明,他這樣做也的確是成功的。因為他獲得了比一般乞丐更多的“收入”。

明白了“權威”在給我們做出行動時做出的心理層面的影響力之後,在面對類似現象時,或許我們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了。但是這並不是最根本的東西,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也會有更加高明的騙子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心甘情願地為他做出犧牲。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讓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騙,這樣也就不會有人受騙了。

而讓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騙,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呢?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所有人都不再受苦。等到實現真正的“大同”,或許我們就可以實現這一切了。

後記:就在前不久,筆者還見了另外一對“夫婦”以同樣的方式在“乞討”,也同樣博得了更多人的同情。至少從目前來看,這種行乞方式還是非常有效的。

[左岸記:因為我也遇到這類的情形,而且我是在讀了《影響力》之後,明知道他們是在騙我的,我還是拿錢給他們,為什麼呢?他們不是坐在地上,而是主動地向我和angel求救,內容和文中的差不多,angel馬上就起了惻隱之心,給了他們一點錢,他們道完謝後就走了。我沒有阻止angel,當然我事後有給她解釋説,他們是騙子,angel説,她也意識到了,但當時頭腦一熱就不由自主了。我問她,後悔嗎?她説,也沒什麼,如果他們説的事沒有發生,那也算是一件好事啊!我知道,angel是在自我解嘲!

其實上文中還有藏着另一種“影響力”心理——“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的原理,讓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爛爛、相貌可憐,於是我們見到這樣的人時就會以此判斷他們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們舉的那個例子一樣,因為穿着體面、戴着眼鏡的人一般都是學者,所以當我們遇見這樣的人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他是學者,而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賴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着生活!

影響力的讀書筆記範文影響力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影響力》讀完之後,確實有一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別人算計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維侷限或者是來自社會的強大影響力操作而做出了違背內心真實想法的決定。

一直對心理學和社會學感興趣,這本書用一種簡單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又有説明力的故事或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些被我們所忽略的或者壓根兒沒意識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麼巨大的影響力。

順從原理---機械反應與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對比原理---經常看嘔吐劇的人總是覺得生活中的人長得都難看。當你買下一大件昂貴的東西時,總覺得原本比較貴的配件顯得不那麼貴了,有時候衝動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互惠---給別人一點好處,別人也會幫你。社會中的人大多在仁義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縛中會不知不覺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雙刃劍,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則會讓很多人成為冤大頭。我向來屬於被人騙了還不覺察的那種人,只有用吃虧是福這種阿q精神來平衡自己了。這個原理可以很好的運用於買東西跟人砍價的情況,尤其是金五星那種漫天亂要價的地方。先使勁兒砍,再適當讓步,買東西的人一定算不過賣東西的,但至少不會損失太多。

承諾和一致原理---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和社會認同原理一樣,我們常常會由此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這個原理讓我最為之一驚,回想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選擇,我明白了命運的推手其實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腦和有限的閲歷和知識。高中老師曾説應該改命運為運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資源呢?一旦我們在內心不堅定的情況下選擇了某種東西,就會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統,每個人都免不了有社會稱許性,於是總是執着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選擇是對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確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支持系統,自己欺騙自己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

看完這一章之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很多選擇和想法了,不知道這是一種收穫還是一種干擾,總之,認清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kp3l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