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精選25篇)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精選25篇)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

這部遊記體小説,是以其傑出的諷刺而名垂世界文學史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精選25篇)

在當中有“宮廷遊戲”和“語言的妙用”兩小節,我最為喜歡。

在“宮廷遊戲”那些正在候補朝廷中的重要官職和希望得到皇帝寵幸的人才來表演這種技藝。舉行這種遊戲時往往發生致命的意外事件。“我”親眼看見三個候補人員跌斷了胳膊和腿。還有一種遊戲是在特別重大的節日專門表演給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把三根六英尺長的絲線放在桌上。兩根藍的一根紅的還有一根綠的。他們在一個與地面平行的棍子上面或下面挑來爬去。第一名是藍絲線,第二名是紅絲線,第三名是綠絲線,他們把這些絲線纏兩道在腰間。

本章與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國的遊戲,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中必須冒着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也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裏的官員腰上幾乎沒有不纏絲線的。這隻能説明他們全是奸佞獻媚的小人。

斯威夫特藉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旨聵無能,無情地諷刺了高管厚爵獲得者們阿諛奉承的醜惡嘴臉。

在“語言的妙用”中作者本來是反對設計家廢除口語,以物示意的辦法的,但是,他卻一憤慨的心情談到了婦女怎樣和俗人文育聯合起來反對取消日常的語言。他分明是在批評英國的殖民統治政策,卻偏偏要聲明這和大不列顛民族無關。作者巧妙地用反語進行諷刺,是讀者能更深刻地體味到作者的本意。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與魯濱遜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裏的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

《格列佛遊記》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作品熔現實與幻想於一爐,將兩者進行對比,用虛實的反差來完善諷刺的藝術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

大人國、小人國、飛島國、慧馬國,這些奇異的國家是什麼樣的呢?裏面的人又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受到好奇心的驅使,打開了《格列佛遊記》。讓我們走進小人國。當格列佛來到小人國時,小人國的居民們都不熟悉也不瞭解他,並對他十分不友好。後來格列佛一些友善的舉動博得大家的信任。但有人嫉妒格列佛,因為格列佛幫助小人國皇帝消滅了敵人,得到了最高的獎賞,於是這個人想方設法陷害格列佛,格列佛發覺後,悄悄地離開了小人國。小人國的人大多有着善良與樸實,但個別的人還是充滿陰謀詭計,皇帝又太偏太信他的親信了。

我們再到大人國。格列佛是被一個大人國農夫發現的,農夫把格列佛賣給了國王。通過與國王的交談,格列佛知道了這是一個美好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沒有戰爭,是個和平的國家。而且當格列佛説到武器時,國王感到很驚奇:這麼一個小人,怎麼會有這種不人道的觀念?和平的世界是美好的,沒有武器的世界是我們所期待的!

飛島國是最奇特的。飛島國是一個會飛的小島,裏面的臣民也都很善良。如果下面的城市有叛亂,他們就會讓島停留在那座城市上,剝奪那座城市的陽光和雨露,有時也會投下一些大石塊,如果還是不行,就會讓整座島壓上去。最新奇的是飛島國的設計家們的發明創造,比如無毛綿羊、語言組合機等,簡直是無奇不有。飛島國的國王和大臣們常常會胡思亂想,非要僕人用拍子把他們拍醒。

我最難忘的是慧馬國。慧馬國是馬的王國,格列佛遇到了灰馬,灰馬對人類和戰爭感到很氣憤,並且還説人類還不如一條普通的狗,因為只要頭狗叫一聲,其他的狗就會按頭狗的意思行動,不會出半點差錯。

我喜歡《格列佛遊記》,因為它像一位最好的老師,教我學會了怎樣做人!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3

記敍文,是一個非常重要、應用非常廣泛的文種。究竟怎樣讀好寫好記敍文,我列出了幾點,供參考。

我們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去看的是標題。標題是很重要的,它一定要和文章相關,並且要能讓讀者產生想看這篇文章的慾望。

有了標題,下一步就是敍事。無論是記人還是記事,這點都是不可少的。敍事中最重要的則是“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沒有這六點,事情就不能説清楚,怎麼去“敍”呢?一篇文章只有擁有這六要素,才能算得上是一篇記敍文。

有了六要素,只能説明這是一篇記敍文,後面的功夫則是為這篇作文增光添彩。我們要為文章確立一條線索,以這條線索去寫一篇文章。線索可以是事,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以此種種,不一而論。如果沒有一條線索,整篇文章就是雜亂無章的,讓讀者看起來不知所云。而線索又有主線、副線之分,副線圍繞着主線,可以貫穿全文,亦可以穿插於文。有些文章還有暗線明線兩條線,明線是顯而易見的,而暗線需要人們去自己挖掘。

確定了線索,我們還要注意順序。記敍文中的順序一般分為“順敍”、“插敍”、“倒敍”,順敍是指很自然的從一件事的開始寫到結尾,這種寫法能讓讀者的思維保持連貫性,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説清楚,使文章脈絡分明,事件交待得井井有條、清清楚楚;插敍是從中間突然插入一段事,可以對人物或事件做一些説明,也可以輔助展開情節和刻畫人物內心,讓讀者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倒敍是一開始便告訴讀者最精華的部分,再一步步慢慢展開,讓讀者先知道其精華,再知道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這種寫法的好處在於一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興趣。這三種方法各有千秋,要依文擇法。

雖然是記敍文,但是其中也少不了抒情和議論,這兩點在記敍文中往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議論有很多種方法,一是置之於開頭,總領全文、點明中心;二是在記敍中穿插議論,使文章錦上添花;最後一種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就是把議論放在結尾,具有深化主題思想、呼應前文的用處。記敍文中的抒情也有三種方式:第一種,直接抒情,這種抒情方式讓人感到親切、明快,讓讀者沉浸在情感的薰陶中;第二種,間接抒情,寄情於景、寄情於物、寄情於事,情景交融、情事結合,使描寫對象滲透了濃郁的主觀情調;最後一種,情感和議論放在一起,極具説服力和感染力,既能以理服人,又可以理感人,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記敍文的詳略是重中之重,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需要詳時,不惜筆墨,淋漓盡致;需要略時,惜墨如金,不妄加一字。如要寫人,則應當詳寫其動作、語言、心裏、神態、外貿,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要寫物,則要描繪出物的形狀、特徵、顏色,讓讀者如睹其物;如要寫事,則詳寫其來龍去脈,叫讀者如臨其中!一般來講,關鍵的內容要詳寫,次要的內容要略寫。每篇文章詳略的作用都不同,要具體文章具體分析。

最後一點,就是記敍文的描寫。記敍文裏的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包括了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通過這些描寫能夠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等,掌握好了這些描寫的方法,就可以把文中的人物寫“活”,讓讀者覺得文中提到的人就在眼前。環境描寫就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及點明和突出中心。而社會環境的描寫則可以暗示結局、烘雲托月,對人物的塑造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從七個方面去“解剖”了記敍文,相信這樣,能讓我們的記敍文寫作水品以及記敍文閲讀水品有一個不小的提升。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4

我8歲時就希望有一套《丁丁歷險記》,因為,它講述了丁丁在很多地方,與一個又一個壞人做鬥爭的故事。雖然壞人好幾次都抓住了丁丁,但是丁丁都會用巧妙的方法逃脱。並且利用壞人急着抓他的心理用計謀把壞人來個一網打盡。今天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迫不及待的讀着這套書。

剛開始看《藍蓮花》就讓我的心一會懸起來一會放下。因為有人想在丁丁迷路的時候謀殺他。幸好有一個人把他按住,敵人的子彈才都打到了牆上,沒有打到丁丁。第二次,那個救丁丁的人,在丁丁準備喝茶的時候把丁丁的茶杯用槍打破了。我本以為那個人要謀殺丁丁的,後來才知道,有人把丁丁的茶水做了手腳—在裏面放了毒藥。

這本《藍蓮花》讀起來會讓你覺得扣人心絃。會讓你一會緊張、一會放鬆。總之會讓你隨着書中的情節心情激盪。

在《丁丁歷險記》裏面不光有丁丁的歷險,還有讓人把肚子笑疼的趣事。比如在《奔向月球》裏面向日葵被一根繩子絆着,就在摔倒的同時撞着了一個正給船噴漆的人,旁邊還有一個牌子,上面寫着—油漆未乾。湊巧船長準備扶向日葵的時候,刷油漆的工人不小心按到了扳機,結果油氣噴到了船長身上。

我覺得丁丁是一個機智聰明、善於觀察的人,他能在自己的危急關頭想出一條條妙計讓自己脱身,並能殺壞人一個措手不及,把他們一網打盡。阿道克船長是一個愛喝威士忌的人,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向日葵是一個愛發明東西的人,比如電動旱冰鞋、超聲波儀器、火箭……等等。

我喜歡丁丁,因為丁丁機智、執着,不管經受什麼挫折,都能堅持一定要把壞人一網打盡。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5

這篇文章的讀書筆記我更是無從下筆,完全不懂文章的主旨。現在我才明白魯迅先生竭力提倡白話文,推廣新文化的良苦用心。中國曆朝歷代通用文言文,不管你是否飽讀聖賢之書清一色張口閉口君子曰,之乎者也搖頭晃腦的整日掛在嘴上。似乎這就是飽讀聖賢書的證明。時過境遷,到了民國仍然離不開之乎者也,不説這些彷彿就不會説話了。文言文更加叫人難以理解。民國初期中國的文化發展幾乎停滯不前,而在現代文化發展突飛猛進,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比擬的。在文化發展速度之快的今天文言文已列入學校教學課程,已被尊稱為國學,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同時受到現代文學家們的尊崇。

我反反覆閲讀了十幾遍,文章的潛在思想在説明一個我無法理解,思考還不夠透徹的思想理念。應該就是魯迅先生從個側面來講中國文學發展必須改革的一個趨勢,其目的就是推行新文學,提倡白話文勢在必行。先生提倡白話文主要原因,白話文深入淺出簡單明瞭,無論老幼都可以學會聽懂。文言文繁瑣寓意深奧,叫人難以理解。孔孟之道講的無非就是三綱五常道德倫理,陳舊的封建教育理念。貴為哲學也有不可取之處,其實就是封建思想在作祟。

魯迅先生推廣新文化,也並非一口否決了舊文學。先生寫作時也會引用文言文,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下啟下的作用。文言文之所以讓人難以理解,是因為短小精悍藴藏很深的哲理。博學的人一看便懂可以完全理解;知識淺薄的人看到文言文就想雲遮霧罩,無法領會其中的道理。

文章第一段,魯迅先生一改文人墨客的温文爾雅,“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墮入地獄也絕不悔改,總要詛咒一切反對白話文,反對白話者。”其實這並不是先生真正的惡言惡語,他也不是厭煩了白話文,只是藉着這些話來發泄內心的悲憤。白話文及新文學不能推廣應用,紳士們和資產階級文人一味追求古人的孔孟之道周莊之理,卻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已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並以此壓迫剝削生活在黑暗底層的勞苦大眾,使得他們永不的翻身。

魯迅先生提倡白話文,推廣新文學不是沒有他的道理。清朝政府滅亡,一切科舉制度也跟着消亡。前清遺留下來的秀才舉人雖説滿腹文采,卻沒有用武之地,與一塊朽木沒有什麼區別。民國時期仍要使用文言文,就是那些殘留在前清遺老們心裏的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已根深蒂固,讓他們頑固不化。民國初期的文人們不肯放棄已經不合時宜的思想教育方法,只知追求儒家學説。

魯迅對那些所謂的知識學者以老賣老非常痛恨。紳士們就見不得別人比他們小有成就,就會原形畢露的進行言論攻擊。文人們也一定要罵“以為大悖於文格,亦即大損於人格。”紳士們自認為魯迅先生提倡新文學,有違背中國自古傳承下來的文學禮教,也就違背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有違孔孟之道周莊之理。魯迅先生文筆犀利刻薄諷刺辛辣,對那些枉稱文人的大學問家們一通胡劈亂砍,讓他們遍體鱗傷羞愧難當。對那些資產階級文人冷嘲熱諷橫眉冷對,毫不留情地揭開他們的偽善面具。

“幸而還沒爬上象牙之塔去”。魯迅先生的文章在當時的文壇以開拓出一片天地,也並非徒有虛名。先生在大力提倡白話文,提倡新文化,卻遭到了同一時期的資產階級文人和紳士的排擠,因為他們的眼裏容不得半粒沙子。先生的文筆嚴厲批判資產階級文人的腐朽,揭露資產階級文人和紳士的假仁假義道德敗壞的醜惡行徑;揭穿他們文人外衣下隱藏的偽善的罪惡。魯迅先生的文章讓他們感覺如芒刺在背,永遠感不到舒服。

魯迅先生的文章受到愛國人士和青年學生的青睞。先生也是從前清走過來的,但骨子裏卻沒有紳士和資產階級文人的那種頑固不化保守的腐朽思想。激進愛國人士和學生喜歡閲讀他的文章,主要原因是先生對新文學的創作激情。文章中融進了作者的靈魂,將他個人的新思想、人生觀、道德觀毫無保留地剖析在世人面前。沒有虛假,更沒有高談闊論,顯然一個坦坦蕩蕩的君子。和魯迅先生比起來,他們就是齷齪小人。

另一個原因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文言文使用較少白話文較多,讀起來自然流暢朗朗上口更容易理解,對讀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先生大力提倡白話文,所以先生首當其衝多使用白話文,以此來感染他身邊的人都來學習使用白話文,也將所有人的學習積極性帶動起來,白話文就會發展壯大。

魯迅在校任教期間,陳西瀅楊蔭槐等為一派的資產階級文人與先生水火不相容。他們反對白話文新文化的推廣應用,極力阻止先生的倡導。陳西瀅常對魯迅先生進行言論攻擊,還以此鎮壓學生響應提倡白話文新文化的運動。藉此污衊學生的愛國熱情,破壞學生的愛國思想。魯迅還借陰陽之説論證公正公理,談論正義是非。在黑暗統治下的舊中國,仍是專權當道,謬論肆意橫行,根本沒有公正公理可言,這也是中國曆代王朝的悲哀。

魯迅先生筆鋒一轉,談到了家藏的老書。唯先生專有的圖畫本子《二十四孝圖》應言而生。孝無非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而在先生年少時看來實在太難。對於《二十四孝圖》我很陌生,也是一次偶然在網絡中瀏覽看到的並未在意,想不到這次寫博文它幫了我大忙。當我再次查看時心中不免認同先生的言語。

從遠古帝王舜的《孝感動天》到宋朝的《滌親溺器》,《二十四孝圖》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我為古人的孝行感動但卻不能完全苟同。其中《戲綵娛親》或是《老萊娛親》、《郭巨埋兒》這兩點和先生看法一致。我不是故意附和先生討好先生,實在讓我覺得古人太過迂腐。這樣的孝也可以被公認為孝嗎?

《郭巨埋兒》真可謂是迂腐之極。不説現代人的不孝,換做是我也絕不會埋掉親生兒子來奉養老母。郭巨為夫,可以耕田種地打柴度日奉養老母,也可供養孩子。郭妻可以紡紗織布做些女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樣可以生活。為奉養老母節省糧食寧可埋掉兒子卻不尋求生活出路,這和愚人有區別嗎?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此完結不是太悲哀了太可憐了嗎?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只知道玩樂正是享受父母愛護的年齡,面臨死亡都已無所知。一個地坑,一抷黃土,兩個愚蠢的腦袋就要輕易斷送一個鮮活的生命。愚蠢!以我看來這樣的孝行應該受到嚴厲的批判。這樣的孝千萬不要有人拿來效仿,否則孝就會變成罪惡的幫兇。

《戲綵娛親》雖然是孝子行孝,但也有不妥之處。高齡雙親在堂,老來子行年七十。挑水跌倒只要站起就會過去了事,即使父母心疼説些安慰的話,也不至於要裝作小孩子哭鬧來哄雙親高興。這樣一來倒顯得做兒子的有失大體,不會讓人認同,孝反而讓人覺得摻了假也不會有教後人行孝的意義,只當是一個笑話來講。

其他孝子圖做起來倒也容易,只是當今社會不同於往昔,行孝也沒有那樣艱難。父慈子孝社會風氣日漸好轉,作惡忤逆也不多見。孝子圖宣揚孝字當前含義頗深——為人子孝,育子承孝。讓我感動的是《賣身葬父》孝子董永家境貧寒,無錢安葬過世的父親就賣身為奴,真可謂之大孝。但在現代社會早已沒有賣身葬父的説法,只是董永行孝為之感動為之欽佩。

孝的寓意廣泛,並不拘泥於點面,也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對父母沒有忤逆行為,經常和老人溝通增進與老人之間的感情,都可以稱為孝。孝是人的情感行為的基本準則。我想,對於孝有人會比我理解的更為深刻透徹。

難以理解的是文章最後一段。《二十四孝圖》是封建社會宣揚孝道的故事,故事也着實感人。關鍵一點,用封建思想舊的觀念宣揚這樣的孝道讓置疑。“老玩意”一詞魯迅先生似乎隱藏了什麼沒有説出來,是堅決提倡推廣新文學的決心,還是藐視舊觀念的陳腐?“本來誰也不實行”從本質上講這種舊的思想觀念驅使下做出來的孝道已經太顯陳腐,應該淘汰。孝應該傳承下去,但要切合實際的生活。

魯迅先生學識淵博,雖然提倡新文學,但並不表示他反對舊文學。舊文學中也有精華,可取而代之為我所用。他憂心父親因家中貧困擔心自己被父親的孝心賣掉,其實另有玄機。時逢動盪年代民不聊生。倘若天下孝子都如法炮製該有多少無辜的性命喪生,就會家破人亡,哪裏還有父慈子孝可言,孝又有何宣揚的意義呢?

含有諷刺意味的是文章的最後一句,“直到她去世——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圖》的儒者所萬料不到的罷!”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祖母故去自己仍安然無恙,儒家宣揚的孝也就是一個失敗,事實證明孝也會有錯誤,不一定要依他們所説去做孝子必須履行的孝子行為。

我的文學知識淺薄,只能憑我個人的感念來理解魯迅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以《二十四孝圖》為介質,闡述了儒家學説並非盡善盡美,也會有瑕疵。這樣的瑕疵對人文教育沒有任何幫助,只會將人的理性扭曲異化,就不再是真理,是悖謬是人類惡行的起端。舊文學舊思想已經不符合社會環境需求,就應該去掉糟粕,取之精華繼續發揚光大。這就是社會所需求的,實際也是魯迅先生所希望的。孔孟之道固然要學習,但絕對不可盲目是從,否則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錯誤的行為。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6

今天,我看了一本繪本,名字叫【會飛的箱子】。書裏面講了,今天是小明的生日,爸爸給他買了一台電視機,小明跑到箱子裏玩,忽然,箱子飛起來了帶着他環遊世界。

父母都不會忘記自己孩子的生日,卻會忘記自己的生日。我們要體諒父母的辛苦,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讓父母生氣,我們要孝順父母。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7

《希臘神話》是一篇輝煌磅礴的巨着,將人世現實與幻想神話融合在一起,把華麗的語言和充滿魅力的故事交織語一體,把聖潔的美麗和骯髒的污穢放進書中。

我很難想象一篇以矛盾衝突為起點的書會有怎樣的結局,但不可否定的是《希臘神話》的結局得到了後世的肯定。《希臘神話》將現實生活和神話傳説交織在一起,有着現實主義的基調,又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明顯的文學特徵,又有大量明顯的富有想象力的比喻,為它的“巨着”之名打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

我在《希臘神話》中感受到了從未有過開放思想,不同於東方文學中剋制的理性美,《希臘神話》中有着舒展的,開放的人性之美。《希臘神話》突出了人性的本質,將人的精神體現得完美無瑕。書中沒有刻意的去修飾,沒有去歌頌他人的功德,也沒有刻意的去粉飾太平,《希臘神話》有現實中的真實感,寫出了人性的不堪缺點,也有神話中強大的幻想,突出了人本質中積極樂觀的精神。

讀了《希臘神話》,我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史詩一般的着作,什麼是宛若天成的語言,什麼是不可阻擋的魔力……讀《希臘神話》時,我彷彿看到了書中每一個神明的模樣,看到了故事發生的一幕幕,聽到嬰兒的哭泣聲,孩童的歡笑聲,戀人之間的呢喃,夫妻之間的爭吵,人與人之為自己利益而不斷辱罵他人的粗俗言語。就像一場永不落幕的歌劇,《希臘神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幻想中帶着的真實感讓我無法忘記《希臘神話》的魅力。

《希臘神話》中,描述了一個帶着現實感,近在咫尺卻又無法觸摸,遙不可及虛無縹緲的世界。《希臘神話》彷彿天使般美麗的歌聲,彷彿惡魔骯髒的低吟,彷彿人類美好的精神,彷彿神明不可侵犯的威嚴,這部史詩將矛盾作為起點,將聖潔與骯髒當作故事情節,將快樂和痛苦作為結尾。正是如此,《希臘神話》才被稱作是西方開放的文化的起點吧,那將矛盾融合的藝術,讓《希臘神話》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筆墨濃重的精彩一筆。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8

去了歐洲以後,對遊記的讀物尤其喜歡,偶遇畢淑敏的《藍色天堂》, 是本沿海郵輪環遊世界的心靈之旅,斷斷續續, 終於讀完了《藍色天堂》。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很喜歡她的筆風,灑脱,爽直,風趣,智慧,堅強……對她的許多情節描述為之動容,時不時會下筆在空白處標註自己的讀書心得。(以下摘抄了我的讀書筆記)

iphone photoes 017 iphone photoes 016

"一位高超的女舞者認為佛羅明戈舞可以釋放縱慾和激情,表達出縱慾、激情、慾望、情感等等複雜因素。

有些話,外行人就是看不出來了,也不敢説,怕露怯和褻瀆,內行人就可以放肆地説出本質。我覺得她説出了別人不輕易吐露的真諦,佛羅明戈是表現情慾的舞蹈。觀看佛羅明戈舞蹈最好的地方,不是巍峨輝煌珠光寶氣的劇場,而是充滿了世俗氣息的小酒館。

佛羅明戈舞的女子,不像中國舞蹈的女人那樣柔曼和温柔,而是經常獨舞,我行我素,帶一點殺氣。就算是男人結伴而舞的時候,也不大像古典芭蕾舞或拉丁舞中的那個樣子,女子緊緊地依附於男子,被男子操縱着,隨他的舞步亦步亦趨,被指揮得團團轉。佛羅明戈舞中的女子,自得其樂。她緊緊租賃經營不留一絲飄動髮絲的髮髻,我總覺得是在強烈表明她的已婚身份。她不像芭蕾舞女主角那樣純潔端莊,時刻好像要飛昇到空中去,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樣子。也不是國標舞中的女子那樣矜持典雅,目不斜視。在大多數雙從舞中,她和男主角也是忽遠忽近,若即若離。當她真的舞起來之時,表情冷漠甚至可説是痛苦狀,肢體動作卻充滿了熱情,頻頻顯示手腕、手臂和軀幹的靈動及健美。舞蹈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嘴巴也不閒着,率性打出“哈列奧”組合拳——包括拍手、捻指和激動的感叫,當然,還有響板。"(P69.9-7.10)

佛羅明戈舞的描述,尤其是對舞者心理與行舞時的靈動之述,很有現場感,喜歡反覆閲讀。温斯頓.丘吉爾説過:“書看得太快也是生活中一大憾事。讀書時的第一印象是關鍵,如果第一印象不深,以後的印象也就會流於表面,不過重讀一本書也有可能會改變已形成的印象。年輕人讀書和老年人吃飯一樣,都應該特別小心,不能貪多,應細細咀嚼。”所以,慢讀也是一種自我享受與提升的過程。

這畢老師不是舞者,為何能如此精準細膩地寫出這令人心動的文字來,困惑。之後,我尋找了《卡門》的曲子,感受她。

過了一陣子,我又補上了這麼一段話。是突如其來的,想説的話語: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畢老師能夠這麼恰到好處地寫出舞者的內心活動, 也許這更多歸功於她的心理學分析。所以第一次讀她的書,我便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她。若是用花來形容,她更像白玫瑰,素雅,高貴,這樣低調高貴的精神,對生命的態度,那份自信與堅強,就如傲然屹立在岡仁波齊峯上的雪蓮。歲月的輪迴,沒有磨滅她的理想,身力與車舟勞頓,並沒有阻截她的步伐,追求理想,她做到了,卻更努力做到了真正的自己。

"……她先是擺出了佛羅明戈舞女子出場的標準神態,聳肩抬頭,眼神落寞,四處搜尋,好像要撿拾什麼東西。緊接着,開始慢慢旋轉,好像一隻黑色的老孔雀寂寞地開屏。她那條骯髒的黑裙子,還真是一條大擺裙,無數的皺褶被她的舞步調動起來,腰間那一圈明顯的贅肉,隨着舞步晃動,讓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有一點點替她難堪。但是,這只是極短的一瞬間,很快你就被她俘獲和感動,對所有身材上的缺憾視而不見,只剩下也滄桑的舞步牽動你心扉。"(P71.1)

深一層解釋佛羅明戈舞的內涵,從老舞者的形式表述……

"她放浪形骸地舞着,面對着千年的廢墟和清晨的陽光。她目中無人肆意揮灑着複雜的情緒,好像一生就此凝結和展開。"

“千年的廢墟”和“清晨的陽光”對比,生命的滄桑與新生活的開始。

"……她排山倒海地舞蹈着,強健粗壯的腳掌全力地在地面上旋轉和奔突,雨點般地敲擊着土地,像是要給土地打一個印章。塵煙一道道捲起,彷彿有看不見的繩索束縛着她,而她要完全不借助外力地獨自掙脱……她的目光沒有焦點,既不看着天空,也不看着大地,當然更不把我們這些匆匆的過客放在眼中。目光縹緲,如雲如煙,彷彿只和上蒼中的靈魂對視,又彷彿看穿了自己的今生今世,萬般無奈,自暴自棄。她嘴角緊抿,嘴脣上縱起了一排細密的豎形紋路,鼻孔張大,不時聳動一下,似乎在嗅着危險即將潛近的氣味。所有這一切,在她滿面歲月鞭痕的面龐上,化作了略帶玩世不恭的孤寂冷笑。"(P71.2)

似乎你是懂的,但你一定對於老者的舞蹈的心理路程上,用滄桑的歲月,無情的現實,萬般的無奈詮釋這位老舞者的對話,寫得美妙之極。

"不知過了多久,她停下了舞步,黑色的大擺裙嘩地收斂成破爛的鐵桶,再無一絲波瀾。幾乎在一秒鐘內,舞者就恢復了平庸和老邁的本色,爍目的光環瞬間褪去,江河安穩,歲月如常。"(P71.6)

對現實的認識, 果斷、清醒、恢復,是歲月給了老舞者的清醒與成熟。“甚至越是飽經滄桑的老者,越能舞出深重底藴。”

"這就是壓抑的憤怒喬裝打扮,把一種搏鬥和抗爭,喬裝打扮成了雜耍。如同佛羅明戈一樣,它在世界舞林中的獨樹一幟,正因了它的不拘一格放浪形骸。不在乎舞年紀和容貌,不要求身材和程式化,只需表達真摯的壓抑和暴躁的情感。人的情感有很多種,通常展示給大家的,都是喜悦和歡愉,都是節日和慶祝,都是感恩和激動,都是求偶的成功和嫁娶的盛大。然而,人生並不總是陽光,情緒也並不都是金色。(P73.5)

把歷史的元素與人的複雜情結,載於兩種活動,鬥牛與佛羅明戈舞,人生並不總是陽光,情緒並不都是金色。我喜歡這句話。生命中因為有了陰晴圓缺,才會有喜怒哀樂,理解複雜情緒的搏鬥與抗爭。壓抑的情緒,需要疏通。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9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巴金。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0

每看見國小生歡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着“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裏還閃出甦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至於玩着“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着;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説明雲,“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説,卻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並沒有到三歲。結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雲: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賞析:《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圖》給我影響最深。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勝讓人惶恐,不僅覺得就是觀念與當今所持態度不同的何止十萬八千里之遠。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度尖鋭,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為,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從“我的小同學因為‘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着“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麼喜愛,這就是白話。

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選文分析了“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鋭的抨擊。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1

總的來説,《唐吉訶德》這本書的可讀性還是很強的,裏面的故事情節讀來都十分有趣,也將唐吉訶德的那股瘋勁以及桑喬的憨厚淳樸表現的淋淋盡致。像看完電影之後喜歡去看看影評一樣,看完《唐吉訶德》後,我也跑到網上去搜了看看別人對這本書的評價。其中對朱光潛先生的評價印象比較深刻,在朱光潛先生看來,唐吉訶德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代表,但是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而他的僕人桑喬則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現實主義的代表,心裏想的永遠是主人承諾的島嶼及總督能不能實現的問題。不過有些書評也寫的很差,比如動不動就説反映了西班牙勞動人民的悲催命運等諸如此類的千篇一律的書評,看着就讓人覺得很假,因為我看完之後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相比之下,我覺得朱老先生的評價還是説的非常的好。因為,總體來説,我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看《唐吉訶德》的過程中,一直吸引我看下去的是唐吉訶德那些令人捧腹的搞笑故事,以及他與桑喬之間,那一唱一合的對白,看着看着就會讓人開懷一笑。但是等看到最後,唐吉訶德由於被白月騎士打敗鬱鬱而終之後,心中難免有些落寞及傷感。不知道是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角色,還是一些其他的原因。時不時的腦海中也會浮現出這樣一種場景,唐吉訶德騎着羅西南多威風凜凜的站在那兒,朝着對面過往的路人高聲的喊着一些讓人不知所云的話。唐吉訶德一直在維護着騎士道精神,讓人覺得固執而瘋狂,但是我們想想那些鏟強扶弱、劫富濟貧、保護婦孺的精神本身卻並沒有什麼錯,難道一個人一直堅持一種對的東西只是做法上與旁人格格不入的時候就應該被化為另類,且不斷的被人取笑麼?在這點上,我是真的不贊同,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那當今現實中的很多名人比如馬雲,羅永浩等這些著名的人物或許也就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也自然不會取得像現在一樣的成就。我記得馬雲曾經説過,自己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創業的時候,以前也經常被人説是騙子、瘋子等等,但是他卻一直在堅持着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理想,現在馬雲已經成了家喻户曉的企業家,他成功了。但是,我怎麼看,就怎麼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唐吉訶德的影子。理想、堅持、自我,這些都跟唐吉訶德一模一樣,但是書中的唐吉訶德最後鬱鬱而終,而現實中的馬雲卻春風得意。

想到這些,我覺得更應該向唐吉訶德學習,而不是像很多書評説的那樣諷刺唐吉訶德是一箇舊勢力的衞道夫,我覺得這都説得很片面。因為,沒有人會去説,唐吉訶德所維護的那些精神是不合理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就錯了呢?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2

到抱朴向見素訴説為止,我以為所有真相都水落石出。可看到後來才明白,抱朴所説的只是往事的結果,第十八章裏的真相才是充斥着血色的,相比起抱朴的敍述,這一段言辭要激烈的多。一羣沒有理智沒有人性的瘋子互相撕咬到鮮血遍地,看得讓人氣得發抖,恨不能怒而起,一拳揮過去,把他們全都打清醒。在這些件事裏,四爺爺的可怕可憎面目也漸漸顯露出來,不同於趙多多表現在外面的殘暴血腥,四爺爺的陰險兇殘都隱藏在內心。

土改、還鄉團、參軍運動,於是本以為只是為了講述老隋家的又一個苦難的“隋大虎之死”和窪狸鎮的苦難聯繫起來了,成了一個又一個滴着血的標誌。我相信這些殘酷的描寫大多是能和歷史重合的,即使沒有窪狸鎮的存在,也必定曾發生在其他地方,在那段沒人願意提及的歷史裏。而這些被刺激出來的獸性,殘忍到極致的政治運動,是我們過着安逸生活的人無法理解的。

總覺得《1984》和作者筆下的窪狸鎮的是相似的、瘋狂的、可怕的世界,不同的只是窪狸鎮的是“真實”的,《1984》則是我認為曾經很可能出現的世界。

這是一部民族滄桑的心靈史,小説通過隋家幾個子女在歷史的長河中性格和命運的變遷,刻畫了膠東蘆青河畔窪狸鎮上幾個家庭四十開着小轎車,出了車禍,人都燒焦了,這似乎也給老隋家報了仇。最終隋抱撲接手了粉絲廠,用盡心力經營,忘記了自己的愛情。

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得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裏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衝擊下,那塊土地的變化。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3

《二十四孝圖》好句:

1.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為罪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絕不改悔。

2.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3.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作者用誇張的筆調,連用三個“最黑”,描述了自己之於“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的痛恨,義憤填膺.寫出自己的感情基調,從而引出下文.)

4.無論忤逆,無論小水,小孩子多不願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寫出了兒童心理的純真,不詐作.和老萊子做對比,充分體現出“我”對老萊子的厭惡反感之情,也表現出“我”對二十四孝圖的極不認同.)

5.現在想起來,實在很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那些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

(舊社會的封建思想十分要不得,魯迅就加入一些對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給予尖鋭的諷刺和批判,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的醜陋.)

6.“然而,對於陰間,我終於已經頌揚過了,……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

(作者用些許調侃及戲謔的語氣,鮮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虛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屬實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及黑白不分.)

7.“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閲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説》和《玉曆鈔傳》,……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

(作者通過舉出例子,描繪出小時候在私塾之外自在的閲讀,從而反面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及他們對兒童的毒害,但作者對於雷公電母天馬行空等的描述,無一不包含作者對其的喜愛之情.)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魯迅所有的文章裏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説:“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説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麼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説他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説。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説過,學“子路負米”並不難,而“卧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裏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卧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麼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着“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後的高貴與堅強,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4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遊記》,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英國一個名叫格列佛的外科醫生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胭國的冒險故事。

我被大人國、小人國離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小人國裏的一切都非常小,他們對格列佛來説就像玩具一樣。而大人國恰好相反,格列佛就好像他們的“寵物”一樣為他們表演,逗他們開心,還要提心吊膽,以防被他們弄死。我不喜歡飛島國中的人們,他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我覺得他們很多的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我最喜歡的是書中慧胭國的故事。慧胭國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這裏的人們勤勞,乾淨,熱愛勞動,有禮貌,舉止端莊,樂於助人,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他們的社會充滿了友愛、和睦,人人都很善良,厭惡邪惡,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國度吧。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胭國那樣,只有真誠,沒有虛偽,這也許只是個理想吧,但是,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是一段意義非凡人生,是一首革命英雄的頌歌。

這本書以十月革命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窮苦的不懂事的少年,在戰爭爆發後,意外邂逅了一位布爾什維克——朱赫來,他不但教會了保爾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對革命的熱情。後來,保爾加入了紅軍,為革命事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健康。最後,當他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仍不願放棄自己,用驚人的毅力創作出了《暴風雨所誕生的》,並拿起紙筆繼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保爾曾這樣問過自己:“為了掙脱生命的枷鎖,為了能夠重新戰鬥,為了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你是否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盡了最大的努力!”是的,他真的盡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級派下的每一次任務,他都認真地出色地完成。為此,死神的黑翅曾先後三次碰過他。在三個月內修好鐵路的如期修通、依法洛在法庭上的辯論勝利、與各種“歪風邪氣”鬥爭成功,這些都是他的奮鬥寫照。正如他所説的:“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個問題我也曾問過自己。然而,回首往事,有多少歲月在消遣娛樂中逝去,而又有幾許時光我在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奮鬥呢!我不禁陷入沉思。雖然當今社會不用再為革命出生入死,但是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盡己所能為世界做出一份貢獻,來讓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是啊,雖然我曾無數次對時光從我身邊走過視而不見,但是從現在開始,我要一點一滴地珍惜時光,不再讓他們白白流逝;我要跑起來,不再在追夢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煉成鋼鐵,不再讓夢想在我心中一片迷茫。度過的年華雖無法在挽回,但今後,我的未來由我做主,由我百鍊成鋼,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講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是這本書最精彩的一句,也是最振奮人心的一句。這句話就像我的導師,鼓舞我、鞭策我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它還告訴了我人生的意義:人生可謂短暫,在這短暫的歲月裏,只有努力豐富自己的人生,才不枉這次“人間之遊”。

願再次回首往事,我不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6

最近媽媽給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説的是小精靈因為尼爾斯的無禮而把尼爾斯變成了小人,尼爾斯和他家的雄鵝莫頓跟着一羣大雁飛上了天,一路上尼爾斯做了許多好事,最後尼爾斯成了好孩子,他又恢復了原形。我喜歡故事中的尼爾斯,因為他能夠改掉自己的缺點,非常勇敢,還愛幫助別人。我也想跟大雁阿卡去旅行。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7

暑假裏,我讀了好多課外書,不過我最喜歡的要數《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了。書上有兩個可愛的主人公,一個是被小精靈變成了小精靈的尼爾斯,一個是莫頓,是一隻會飛的鵝,莫頓帶着尼爾斯跟着大雁飛。沒想到家鵝竟神奇地飛上天和大雁們一起旅行。於是尼爾斯開始了漫長而又危險的騎鵝旅行。一路上,他們破壞了狐狸斯密萊的許多詭計,從強盜山逃出來,尼爾斯差點被國王銅像踩扁,幸虧木偶幫助了他,還有打敗了灰田鼠兵團,救了小松鼠……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情,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到了拉伯蘭。後來,尼爾斯知道了變回人的方法,那就是隻有別的生物願意變成拇指大就可以了,過了夏季,他們往回飛,飛到家裏的時候,一隻小鵝願意變小,尼爾斯就變大了,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尼爾斯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變成一個勇敢、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我也要做這樣的孩子。如果有可能,我多麼想和善良、活潑、勇敢、調皮的尼爾斯一起到茂密的大森林裏去旅行,去那裏看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參天大樹,聽聽小鳥那清脆悦耳的歌聲。我要帶好多好多種子,讓可愛的小鳥們幫我一起去播撒,讓整個森林變成樹的海洋,花的世界。我要給小動物們帶去獵人報警器,只要獵人一來,森林裏就會發出警報,小動物們就趕快躲起來,讓獵人什麼也抓不到。我還想和森林裏的動物談談心、聊聊天、講講故事、説説笑話,讓所有的動物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在自己綠色的家園裏無憂無慮地生活着。要是讓我變成尼爾斯,我也十分願意,我要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8

在我用金絲編織的童年裏,我認為,書是不容錯過的精彩。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沒有它們的哺育滋養,我們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沒有它們的意味深長,我們的人生是缺憾的;沒有它們的充實誘導,我們的精神是虛無的。它們好像浩瀚蒼穹中的一輪明月;更像茫茫大海的一盞航標燈,把我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本書令我終身難以忘懷,使得我浮想聯翩。《希臘神話》這本書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曾經閲讀過,以前可能不大能理解,現在重新來看這本書感覺就大不相同了。

《希臘神話》講述了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説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等內容,希臘神話主要是歌頌英雄的事蹟,同時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讓我走進了神話的世界,讓我同天神們一起主宰着地球和宇宙,認識了古希臘奧林匹斯的十二大神:眾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術神及光明神阿波羅,狩獵女神與月神阿爾忒彌斯,愛與美之神阿弗羅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與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爾墨斯,農神德墨忒爾,灶神赫斯提亞。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普斯神統體系。英雄傳説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的一種回顧。傳説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神者永生,無死亡期;而人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很少有神祕主義色彩。這本書對人對神都作了真實的展現,不粉飾光明,也不掩蓋黑暗。對人對神,它都同等對待。這些天神們有着無比強大的力量,他們彼此和平相處,用一種特殊的力量支持起一個家。

隨着歲月的腳步,這本書慢慢被人們所忽略,但它在我的腦海裏記憶憂新。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心中震撼了,神話是那樣的神奇,讓我進入幻想的境界裏,讓我領略人世的真諦。《希臘神話》讓我受益匪淺,讀書,特別是文學書籍,猶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夏風涼爽着世界,讓我們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掛滿了枝頭,叫我們精神飽滿,文學名着的奧妙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我愛讀書。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19

我們的土地上有過許多偉大的城牆,他們差不多和我們的歷史一樣古老。這個鎮子上最興榮的產業就是粉絲廠,而老隋家的命運也註定了要和這些粉絲廠的老磨坊連在一起。隋見素是老隋家的第二個兒子,天生不服輸的性格,使他一心要把家族丟掉的粉絲廠弄回來。而哥哥隋抱朴則是一個截然相反的性格,他不温不火,常年呆在磨房裏,彷彿與這個世界脱軌。細細的研究着共產黨宣言,細細的品味他那無味的生活。隋抱朴愛戀的小葵成了別人的媳婦,他不敢衝破封建的禮教的束縛,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愛人由閨中女人變為人妻,又由人妻變為寡婦,心理念念不忘,卻一直躊躇不前。趙多多是現任粉絲大廠的老闆,一個貪婪無制的人,雖然他痛恨老隋家,但是卻也不得不依賴老隋家管理粉絲廠的技術。技術不斷更新,粉絲廠也在與時俱進,老磨嗚隆嗚隆的磨着時光,趙多多粉絲大廠的城堡合同不久將到期,這讓隋見素一夜夜興奮的睡不着。他辛辛苦苦的算着粉絲大廠的一筆筆帳,以此作為趙多多貪心的罪證,最終拿來粉絲大廠。而隋抱撲並不支持他,他覺得粉絲大廠並不應該姓隋,它作為鎮上重要的經濟支柱,只要給全鎮人民帶來福利,和誰來接管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無產階級的思想在那個時代似乎變得不可理喻。有一個在全鎮起着舉足輕重地位的四爺爺,他霸佔了隋見素的妹妹,一個弱弱的女孩子,但又帶領全鎮的人克服了無數的困難,這可能就是人性,沒有所謂的壞人,更沒有純粹的好人。隋不召是隋抱朴的叔叔,一個很怪異的人,整天嚷着自己和鄭和下西洋,那條古船承載了他所有的夢想。隋見素因為心心念唸的粉絲廠沒有如償到手,得了重病,這個家族的興衰似乎就壓到了隋抱朴這個哥哥身上。於此同時,鎮上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短短五十多天裏,鎮子的政權就變動了二十多次,趙多多貪婪的性格也註定了他的不幸。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0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熱情的、有思想進步的、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在大家看來這三部作品好像是不能分開來的,可是因為本人的懶惰,暫時只看完《家》這部作品。

本書以時代中最年輕的一代為主線,着意表現了其與靠着封建制度循規蹈矩而殘存的上一輩人之間的衝突與矛盾,然而令我讚歎的是,作者恰恰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能夠最大限度的展示各個階層,不同人赤裸裸的心聲。關於情,關於理,關於一個壓抑時代下“奴隸”與自我的鬥爭,還關於那些與時代中最容易為讀者和世人所忽略的小人物的內心世界。巴金的妙筆毫無保留的描述了一個真實的時代和真實的人。

關於家,冠冕堂皇,氣勢宏偉,作者曲折的筆下從硃紅大門前座落的石獅,穿過疊嶂的園林,踏着木拱橋下潺潺的溪水,和着眼前豁然開然湖泊,似乎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你漫遊了一次夢的國度。她端莊,優雅,瑰麗,浪漫,你似乎還可以想象這奢華的背後是怎樣的一户雍容,高貴的人家。然而,就像看着落葉,看似飛翔卻在降落,讀完《家》的心情是沉重的,這種沉重在於那樣美麗而令人陶醉的家卻處處洋溢着窒息的浪漫。希望與絕望在兩代人之間化成模糊的界限,或者説是希望恰恰帶來了毀滅,它似乎理直氣壯的矇蔽着有着封建權威的高老太爺的雙眼,卻麻木了克明克定的一代人,他們有着寶貴的經驗,那就是理所當然的遵守為他們設計的這一切,甚至於感恩所有即將沉沒的榮譽。

如果説覺新在封建制度下是無反抗主義者的話,那麼不如説他是殘酷現實下承受了巨大痛苦的勇者。覺新生活的時代註定了他是十字路口上最艱難的徘徊者,時代的犧牲者,他上承高老太爺的威嚴,下啟羨慕着覺民的勇敢與追求。即使文章中並不是正面的表達這一個犧牲者,但其細膩的心裏刻畫讓人感受得到這是一個承受着非人痛苦的弱者。在隨遇而安的“懦弱”者身上,他無疑是把生活處理的最好的一個,他深愛着梅表妹,卻從不辜負瑞鈺的感情,面對兩個深愛的女人,任何一種選擇都是痛苦的,而這種痛苦卻深沉的藏在一顆受傷的心裏,想着麻木,因為這不再是屬於自己的世界,可是他卻放不下身邊愛着他和他愛着的女人;而孤獨月夜,偶然的思念,卻化成深深的自責。在現實社會下,他可以放棄追求新潮的夢想,可是卻放不下兩個女人之間的愛。對於毀滅的夢想,他擁有着下一代人最後的底線,那就是沒有隨風漂流,而是用詮釋愛的這種極端的苦痛變成了對封建社會提出挑戰的最後利刃,是悲壯的離去,無聲的戰鬥。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1

威廉·富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在哈佛大學青年研究員基金的資助下,1936 至1940 年間懷特通過對“科納維爾”(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進行實地研究,撰寫了《街角社會》一書。該書是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街角社會》是懷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關於研究方法的體會

《街角社會》是從科納維爾的街角幫寫起的。懷特以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生活中,首次將參與觀察法引入城市社區的研究。懷特對街角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作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論。

1、新方法的嘗試

懷特在附錄中提到,通過頗有興趣的閲讀林德夫婦的《中城》和卡羅琳·韋爾的《格林威治村》,懷特很有收益。但是隨着他研究的深入,卻意識到他所從事的社區研究並不是按照上述書中的研究路子。“當時能讀到的其他許多社會學文獻往往是從社會問題方面來看待社區,所以根本不存在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系統的社區》。”之後,懷特通過閲讀社會人類學方面的文獻——馬林諾夫斯基關於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雖然研究內容和領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鑑並可以實施的。

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懷特得以真正的“進入”社區,並將這種方法從人類學領域擴大到了社會學領域。這對社會研究方法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説以往的研究是一張社區整體狀況的照片,那懷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區動態歷程的電影。正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懷特重視對科納維爾特定人和特定羣體的研究,通過特定人和特定羣體的生活狀況、互動模式以及規則等內容分析整個社區社會結構,而不是整體的描述街區概況。 懷特這種研究方法的嘗試對我也很有啟發。社會研究的方法僅限於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同樣可以引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在面對具體研究對象時,要靈活的選取方法。

2、研究設計小處着眼

願望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往往殘酷。懷特在最開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時涉及到科納維爾的歷史、經濟、政治(生活水平、住房、交易、分配和就業情況)、政治(政治組織的結構及其與非法團伙活動和警方的關係)、教育和娛樂模式、教會、公共衞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會態度。然而,這顯然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 當懷特拿着這份計劃書去尋求建議的時候,有人潑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這部鉅作剛開始就被亨德森潑了冷水。他對我説,我在這個領域中幾乎還什麼也沒做過,所以不應該只大牛股如此龐大的計劃。更合理的做法是:先進入這個領域,然後隨着工作的進展,再慢慢建立一隻工作隊伍。”幸運的是,懷特對他的研究設計進行了修改。這種修改也是伴隨着他的研究不斷進行的。修改的研究計劃更合乎社會學的研究,把重點主要放在對人們的友誼模式進行某種社會測量研究。然而,懷特最終的行動就更為簡單而有效,他漸漸發現可以直接通過觀察人們的行動來研究社會結構。

這對我的啟發是研究設計時要從小處着眼,量力而為。我們在寫論文、做研究的時候往往被宏觀的各種理論矇住了眼睛,以至於在研究設計上出現偏差,讓研究變得空洞無物。我們想研究社會變遷、社會結構、社會流動,但是以目前大學階段我們的時間、精力以及能力來看,要完成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何不從簡單處出發?懷特可以從觀察人們的行動入手來研究社會結構,我們為什麼不能簡化我們的設計,從最直觀而基層的角度分析社會呢?

3、找到深入的突破口

找到介入的突破口對於資料的收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進入研究環境,要了解環境,要和研究對象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環境中重要人物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懷特能夠成功的“打入”科納維爾內部,與多克的介紹密不可分。

懷特在開始研究時對如何進入科納維爾也“心中無數”。科納維爾就在眼前,而懷特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完全不瞭解的這個世界的局外人”。於是懷特試圖通過與街坊文教館聯繫而進入這個街區。但是,直到經介紹認識多克以後,懷特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多克是科納維爾街角青年,也是諾頓幫的核心人物。多克廣泛的人脈資源為懷特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多克瞭解科納維爾的規則,並以此對懷特提出一些忠告, 並把他介紹給諾頓幫的其他成員。懷特通過多克認識了薩姆, 從諾頓幫認識了薩姆所在的米勒幫,後來又認識了科納維爾著名的非法團伙成員託尼·卡塔爾多。在這一過程中,多克與懷特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時的擔保人、重要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變成了懷特研究的合作者。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應該怎樣進行調查,找哪些人,怎樣獲得材料。

可以説多克的支持對懷特順利進入街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們往往要找到一個重要人物,通過重要人物,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研究環境。以社區研究為例,與社區能人聯繫以及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獲取有利的資料信息。社區能人不僅能成為我們與社區內其他人聯繫的擔保,同時,由於社區能人本身能力很強,他們對社區的認識和觀察比社區中其他人要清晰,社區能人的觀點對於我們的研究也是一種啟發和指導。

4、研究者和研究環境的相互作用

我們總是説研究過程應當抱持着一種客觀的態度,要中立,要價值無涉。然而研究中的狀況可能複雜的多。以懷特進入街角為例。懷特為了收集資料就需要讓諾頓幫和其他羣體接受他,要儘量使自己能討人喜歡,以便人們願意和他在一起。同時,他又盡力避免影響研究羣體,希望獲得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影響到羣體的情況。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者中全神投入的尋找一個平衡點。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們看到街角青年在與懷特交流時會注意儘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總是試圖美化自己的形象。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要進行的調查中也有可能發生。研究對象展示給你的狀態,可能是一種加工過的,他所建構出來的希望的狀態。我們在分析資料時,就要注意還原這種建構,盡力探尋事物的本來面貌。

二、對於科納維爾小社會潛規則的體會

懷特提到中產階級將科納維爾視為一團糟,認為它沒有組織,充滿犯罪,呈現一種社會混亂狀態。然而,瞭解科納維爾真實情況的人卻能發現“一個高度有組織的、完整的社會制度”。

吳思先生所著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中提出,潛規則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實際上支配者社會運行的不成文的規矩。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特定環境影響、利益博弈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運行並不總是由正式規則支配。維持社會運行的實際上是各種勢力平衡下的潛規則體系。

中產階級認為科納維爾秩序混亂,是由於支配科納維爾運行的並不是中產階級認可的正是規範。支配科納維爾運行的是另一套規則,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潛規則。

(1)社會流動方面

中產階級認為社會流動的正途就是勞動者從最下層起步,靠着智慧和勤奮爬上成功的階梯。對於科納維爾人來説,要爬上這個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級也是十分困難的。對於科納維爾人和意大利人的刻板印象,讓人們認為那是一個秩序混亂、無法無天的社會。意大利人很難靠社會流動得到發展,因此意大利人不得不建立他們自己行業的等級制度。當這種制度經過時間的發展逐漸完善時,人們就更難突破這種制度找到提升了。

(2)治安方面

懷特在書中提到對科納維爾的形式所作的觀察表明,警察部門的重要功能不是執法,而是對非法活動加以管理。這也是中產階級觀點所不能容忍的。中產階級認為必須對非法組織加以打擊治理違法必須施以懲罰,而在科納維爾,人們和景觀本人則認為,警察應該信任他這個地區的人民,從而能以一種個人的方式解決許多難題,而不必逮捕人。科納維爾的這種灰色規則是其環境、警察個人利益與科納維爾人獲益率相互作用的產物。是支配科納維爾治安管理的真正規則。

懷特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不同的街角社會——它並非人們慣常認為的混亂無序,非常有組織、有結構的一個社會。可以説,質性研究方法的選取在懷特成功的研究中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2

我們看書、學習和工作大都離不開燈光。

每當我看到燈光時,我就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燈光》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郝副營長。

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藉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着點燈。這幅圖畫了郝副營長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鬥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在我們的家裏,有枱燈、壁燈還有吊燈,讓我們學習、看書感覺十分舒服。如果沒有學到《燈光》這篇文章,我還真不知道里面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留一點傷感。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3

今天,我懷着崇敬的心情閲讀了英國著名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遊記》,真是既幽默又具諷刺性呀!

主人公格列佛是個外科醫生,不過他酷愛航海,於是就發生了一系列的冒險。格列佛曾先後到一個叫科立普特的小人國、一個叫布羅丁奈格的大人國、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慧驅等國家。其中最令人愛不釋手的便是小人國和大人國。在小人國裏格列費是個大巨人,幫助科立普特打仗,一個人可以敵對手幾十條戰船。在大人國,被布羅丁奈格人當寵物。簡直太具想像力了。

説到想像力,我覺得我特別差勁,一寫起需要附加想像力的作文,我就像狼吃刺蝟——無從下口啊!要擠牙膏似的寫一會,想一會兒。此時此刻,我真佩服斯威夫特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我有時還會天真的懷疑外國人的大腦會不會更發達。直到最後我才知道了,原來是我接觸的東西太少了,大腦沒得到開發。

《格列佛遊記》以幽默搞笑的元素向我們批判了舊時歐州的黑暗,如果一生只能看三本書,那《格列佛遊記》一定在其中。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4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小説式的筆調記錄下該羣體成員的行為,羣體互動,非正式的社會結構。在觀察的過程當中,作者尤其注意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羣體領袖是如何保持其領袖地位的,維持其羣體聲望的;羣體成員是如何相互共處的,如何與羣體領袖互動;跳出一個羣體,作者特別注意到,不同羣體之間的互動……書中作者這樣寫道:諾頓幫一起去打保齡球的時候,每個成員的表現不僅與他們的技術有關,而且與其在羣體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關係,在羣體活動當中,領袖會想盡辦法保證自己的優秀。

在哈佛大學青年研究員基金的資助下,作者於1936至1940年,對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即作者稱之為“科奈維爾”的波士頓北區)進行了實地研究。本書即是對這一研究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

多年來,科納維爾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問題區,那裏青少年犯罪率很高、成年人犯罪十分普遍,在蕭條時期這裏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靠家庭救濟金或公共事業振興署維持生活。美國人覺得科納維爾與社會其他地區格格不入,認為它是幹非法勾當的人和貪污腐敗的政客、平窮和犯罪,以及起顛覆作用的信仰和活動的大本營。

然而事實上,真正瞭解內情的人卻可以在科納維爾發現一個高度有組織的,完整的社會組織。

同時,隨着在美國出生的一代長大成人,科納維爾的生活模式經歷了深遠的變化。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了作者去探究,去回答人們對於科納維爾提出的種種問題。

作者以被研究羣體——“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做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構。

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在於作者所給出的第一手資料。 街角幫的生活形式,活動方式,人際關係,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細緻詳細的闡述。很明顯,只有真正置身於研究。

《街角社會》所取得的成功與懷特在科納維爾長期的實地調查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懷特的科納維爾實地調查凝聚着寶貴的社區研究方法。選準研究的突破口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初步調查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查閲有關的文獻資料,可以瞭解前人研究的程度,弄清有關概念和理論,避免重複無效的研究,同時又可以提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彌補前人研究的不足,充分體現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水平。

作者研究上的道德爭議,即關於最後利益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分配的問題,我認為作者的處理方式是失當的。另一個涉及道德的問題是有關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問題。在本書作者的研究過程中,被研究者是被告知研究者的意圖的,因因而這個問題表現得不甚明顯。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研究者被放置在了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上,對於被研究者來説,他們會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傷害:他們把研究者當作朋友看待,卻有時會覺得,自己只是研究者的一個研究對象。而如果被研究者沒有被告知實情,這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包含了欺騙的成分。這顯然是違背了道德標準的。這不禁使人思考科學研究的道德問題。許多科學研究總是存在與道德標準向衝突的地方,在這種時候,人的好奇心往往都顯得更加重要。

“街角社會”是指,住在城市街角建築裏和大街小巷裏的人們的社會結構和行動模式,我國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街角建築。在城市裏,一些多年祀廢失修、擁擠不堪的、眾多的街角建築,組成了形形色色的“街角社會”,那些老舊城市裏眾多的老街和衚衕裏的居民,與城市血肉相連,他們世世代代在“街角社會”裏,長期和諧的生活、生存、發展。這些街角外表很不起眼、很破舊,它們常常是城市裏攤販乞丐的棲息之地,也是城市裏的案件多發之地,但這並不妨礙這裏的人們幾代、幾十代的在這塊土地上出生、成長,在這裏長期和諧的生活。可見“街角社會”的存在是有其歷史和地域、人際關係、設施配套的合理性的。我們在研究城市問題時,對於“街角社會”是不能忽視的。

八百字的讀書筆記 篇25

●那麼,怎樣記敍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敍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敍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敍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敍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敍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敍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敍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敍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敍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敍。

順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敍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敍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敍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敍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敍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敍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敍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敍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瞭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2、運用倒敍。

倒敍,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敍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敍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敍的起訖點,順敍和倒敍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運用插敍。

插敍是指在敍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敍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敍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敍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k966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