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白鹿原讀書筆記2500字

白鹿原讀書筆記2500字

小説《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這部小説很早就聽説了,在大學裏,有好幾次機會在圖書館差點借了來看,但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都是拿起書來看了很多頁又放下了。

白鹿原讀書筆記2500字

不得不承認,作者是個很懂得讀者心理的人,他的作品的一大特點是情節吸引人。比如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白嘉軒這輩子引以為傲的就是娶了七房老婆。這個帶有暗 示性的語句的確是很吸引人。後面的情節也正如讀者所料,亦或是所期盼的那樣,有很多的男女之事的細節描寫和無處不在的性暗示。雖然露骨了點,但是並不淫 穢,所以成為當代小説的經典之作。也許是我以前對這種大部頭書的恐懼心裏吧,總覺得它太浪費時間了,就幾次錯過了與之相會的可能了。其實,越是這種優秀的 長篇小説,故事越緊湊,讀起來越快,我就是用了三天讀完的。有一種讓人一翻開就欲罷不能的感覺。

這 篇小説的主要內容是黃土高原上白、鹿兩家的興衰成敗,通過大家族的故事看中國的近代史,頗有點《大宅門》的意思。不同的是大宅門只是寫了白家這一家,白鹿 原是兩家。共同的是,家族的興亡與國家的成敗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國家興則家族旺,百姓都有好日子過。若是時局動盪,你方唱罷我登場,執政者輪番魚肉百 姓,那隻能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了。表面上寫的是農民的鄉村生活,但實際上更像是一本官員啟示錄。

我比較喜歡的人物形象是白嘉軒,朱先生。

白 嘉軒:白鹿原的族長,掌管各種耕種,收割農事以及族人的婚喪嫁娶等事宜,具有一定的威望。至於他是怎麼當上族長的,我也一直困惑。難道是賣水地,買旱地的 吃虧買賣嗎?這個虧其實後來變成了福。他用旱地種罌粟,獲得鉅額利潤,引得鄉人放棄莊稼,紛紛種大煙了。從這一點上説明了他的靈活頭腦以及農民的一些特 質:跟風心理嚴重。價值規律一起作用,結果是種什麼賠什麼,菜賤傷農啊。

後來,他在子女的教育上,對鹿三的親切隨和態度,對朱先生冷先生的尊敬,對造反起義不肖子孫的薄情以及對敵人惡勢力的威脅的鎮定勇敢,到後來對黑娃的憐憫同情和對自己兒子的原諒,都説明了他是個有情義有擔當,有原則有威嚴,有血性有智慧的男子漢。

朱先 生:白鹿書院的教書先生,博學多才,文墨不俗,睿智通達,樂善好施,幽默儒雅,有着文人特有的淡定從容以及理想主義情結。他飽讀詩書,博古通今,還能占卜 算卦,這讓他聲名遠播,一時間甚至神話了朱先生。但是他並不刻板教條,看問題入木三分,一針見血。如他的口頭禪是:房是苦地是累,萬貫家財是催命鬼,這在 一次又一次的現實中得到了驗證。鄉民在匆匆流過的歲月中,越發的發現了他的預見性與深刻性。但是一回到現實之中,人們還是一如既往的流露出對財富的嚮往與 追求。在他們看來,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最踏實的,也是最真實的。農民都是活在土地上的,大概只有知識分子是活在空中的。雖然他更能看清這個 世界,但是也脱離了這個世界。

他帶領編縣誌的先生們發表抗日表請願書,投筆從戎,欲度渭河參軍抗倭寇。這種英雄主義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平均年齡60歲 以上、肩不能挑、背不能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老書生的參戰無疑是對當局的蔑視與不信任,讓執政者難看:組織抗日不力,逼得老人們上戰場。試問:真正的軍 人哪裏去了?你們在國難關頭幹什麼了?這也反映了當時民眾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不滿。比如,朱先生堅持在縣誌裏面將“共匪”改為“共軍”。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對死亡的態度,竟然能夠那麼的從容不迫,並且在7天 前就寫好了遺囑:不用棺材,不通知鄉黨親戚。可正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當朱先生的兒子繫着白布條去買黃表紙之類的喪葬用品時,他的死訊被一個農民知道 後,立刻風一樣的傳遍整個白鹿原,成羣結隊的鄉親們來帶書院門口哭先生,將腦袋撞向書院大門。這位白鹿原歷史上最好的一位先生去世了,他的散在全國各地 的、各行各業的弟子們也千里迢迢趕回塬上,一睹先生的遺容。

可 是正像他的遺囑所要求的,妻子忍痛拒絕了所有來客,一律不得進入書院,不接受弔唁。這也正是他為人低調的一貫作風。不勞民傷財,不大興旗鼓。到了出殯送葬 的一天,他也沒有被裝進棺材,而是簡陋的擱置在牛車上,拉向墳場。這正好給鄉親們提供了一個瞻仰大大師的機會。在那去墳場的路上,沿途聚滿了悲慼的鄉民和 痛苦的哭聲,遍地是喪葬紙品以及數不盡的幫忙、隨行,送行的青年們。雖然他們大多數不是先生的弟子,沒有聽他講過一堂課,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無疑是最好的金 字招牌。他的葬禮超越了白鹿原史上任何一位官員的排場,人們對他的思念以及悲痛也是最真切最廣泛的。這無疑告訴世人,得民心者得天下。羣眾的眼睛是雪亮 的,一位小小的教書匠,無權無錢,只是用不多的知識與才華為家鄉的教育盡了一份薄力,這樣尚能讓百姓如此愛戴如此不捨。那麼,掌管着生殺大權的執政者呢? 更應該勵精圖治,切實為百姓帶來實惠,才能真正為人民所擁護。

朱先 生最絕的是他的預見性。都説:入土為安。但似乎這位才華橫溢先生已經算好了將來的某一天他註定要被挖墳鞭屍。於是,不裝棺材不置墓地,只是隨便在地裏一埋 ——方便將來的人更好挖。這讓人情何以堪!唯一的陪葬品只是他終其一生的十幾本著作來當作枕頭。這是何等的大氣與豁然啊!還有一塊他親自雕刻有字的但是用 牛皮紙封住的磚頭,但是他卻將這個迷一樣的東西帶入了地下。直到幾十年後,到了那個瘋狂混亂的年代,帶着紅袖章的紅衞兵把先生的遺骨挖出鞭屍的時候,才揭 開了這個祕密。

磚頭兩面各寫着六個字: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依然是那麼的犀利與深刻!充滿了諷刺的快感!

這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是對敏感事件的直言不諱。如對國民當局的諷刺:對國民黨作威作福的軍官稱為“白腿子烏鴉兵”;對蔣介石瘋狂暗殺共產黨人的諷刺:由朱先生 説出天下注定是朱、毛的;對共產黨內反右傾擴大化的諷刺:為共產黨出生入死的白靈最後卻被黨內自己人懷疑為內部叛徒與奸細而慘遭活埋;對文化大革命的諷 刺:由朱先生的遺物文字將文革徹底否定為自作孽等等。充滿了對國家、時代、民生、民族命運的反思與憂慮。

除此之外,該作品明顯的對陝西地域文化如陝西方言,特色小吃,當地民居,風俗習慣,農民生活、農活知識等等也進行了不少的描述,讓讀者學到很多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d3w8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