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3篇大綱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3篇大綱

本文目錄《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關於《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説,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説之一。故事圍繞主人公一生所發生的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反應了當時的法國社會現實。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3篇大綱

雨果,眾所周知的大文豪,閲歷豐富,可生活背景卻不是很好。這不是重點。讓我們一起進入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

小説的主要人物是冉阿讓,這個人經歷了波折的人生。年輕時為了姐姐和她的孩子因偷了一個蘋果而被關進監獄,幾次因為逃獄而被抓回。前後在獄裏呆了十九 年。這是令人費解的。只不過關了他兩三年,每次都是還有幾個月刑滿時而逃,這是何苦呢,這麼多天都忍了過來,怎麼這幾個月就那麼衝動?從第二次逃獄時,他 曾經歷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可是,人的本能就是對自由的渴望,錯誤的行為始終都佔着上風。真令人感到又同情又悲哀。

在第十九年時,他再次逃了出來。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刑滿,他不想那麼多了,他逃了出來。警察局下了通緝令,每人願意放掉這個在逃的罪惡的苦役犯。他是一個墮落的人,從青年進去,出來時變成了中年。這個人沒有,沒有靈魂,他是一個行屍走肉,一個墮落的人。

逃出來後沒人收留他,沒有人給他一頓飯,一口水,他得到的是人們的唾棄和辱罵。他絕望了,這個時候,卞福汝主教收留了他,但他又偷了主教的東西,主教並 沒有怪他,反而在警察面前掩護了他。他被感動了。靈魂開始回到他的身上,經過一番思考,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墮落,並決心做一個高尚的人。讀到這,我們也為 他感到慶幸,他終於重新做人了。

他開始信教,他也希望升入天堂。他成了一個好人,他隱姓埋名,成了尊敬的馬德蘭先生,又做了 市長。後來,因為一件偶然的事件,他為了救別人誤認為是冉阿讓的人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從一個令人尊敬的人又滑落到令人唾棄的人。大家遺忘了他做過的好 事。他又開始浪跡天涯。後來花重金收養了貧婦芳的女兒珂賽特。他倆以父女相稱。冉阿讓成了割風先生。珂賽特長大後和馬呂斯相愛了。馬呂斯是一個反抗皇上的 人,他推崇共和制。他們倆後來得到馬呂斯的外公和割風的祝福。婚後,割風告訴了馬呂斯自己的經歷,告訴了他自己是冉阿讓,一個苦役犯。馬呂斯開始厭惡他。 後來,馬呂斯無意中知道冉阿讓救過自己的命和他做的種種好事,他和珂賽特一起去接冉阿讓。可是,冉阿讓已經到了風燭殘年,在他倆的嗚咽聲中,冉阿讓安詳地 閉上了眼睛。

合上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雨果筆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態飽滿。冉阿讓變好是因為主教,他感謝主 教,他參加了主教的葬禮。他救助窮人,寬宏大量。他放了沙威警官,放了這個處處相逼自己的人。沙威疑惑冉阿讓為什麼放了他,他明明可以殺了他。也許你們和 沙威的法律意識是一致的,冉阿讓就是個苦役犯,就改遭人唾棄,就該呆在監獄裏,而不管他做過什麼事。有人曾想過嗎?他做的好事也不能洗刷曾經他身上的污泥 嗎?這個世界難道就這麼不公平?他現在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他只是有着不好的過去,注意,是過去。那麼,為什麼要讓他在江湖上隱姓埋名一輩子而不能光明正 大地做人呢?也許這就是“悲慘”的體現吧。

現在,我們的世界是和平的,是友誼的,是快樂的。我沉思,要珍惜現在的世界。

關於《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2) | 返回目錄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謎一樣的人生——讀《悲慘世界》有感

世界是情感的融合體。或許我們現在豐衣足食是很幸福,但是,我們還沒有真正的經歷過一些人,一些事,我們知道的太少,一些人情世故都還不懂,不知道怎樣去生活,而且,社會是多姿多彩的,還未經歷過的我們很容易陷進去,但是,世間也是有真心的,也是有人願意付出的,讀了法國作家的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後,我發現世界既又温柔的一面也同樣具有黑暗的一面。

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他因為給他飢餓的外甥偷了一塊麪包而被關進監獄,服刑了9年,但當他出獄後,落魄的時候,他沒地方住的時候,他遇到了善良的主教,他曾經想偷主教的東西,但被olc沙威發現了,當olc要逮捕他時,主教卻説是他要送給冉阿讓的,挽救了冉阿讓,從此他也改過自新,從此決定做個好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惻隱之心,但是,有的人僅限於自己、自己的家人,而對陌生人卻從不關心,從不憐惜,但是文中的主人冉阿讓卻不同,在他受過主教的諄諄教誨之後,他變得更加無私,他無私的把愛奉獻給了每一個人,他受人尊敬,他就是具有這麼一個高尚的靈魂的人,他品格高尚,一視同仁,他曾經是個大富翁,家纏萬貫,擁有無數的財產,但他從來不貪心,也從不亂花一分錢,而是仁慈的把錢都捐給福利院,捐給那些生活過得艱苦的人們,還把錢捐給醫院和學校,改善那裏的設施與生活條件。

olc沙威一直盯着冉阿讓,在後來下水道的那次,德納第偷走了馬呂斯身上的戒指和表,後來,沙威找到了冉阿讓,冉阿讓只能跟他走,但在那之前冉阿讓讓他允許自己把馬呂斯送回家,沙威在深思熟慮之後,覺得冉阿讓幾次的行為都不像個壞人,但又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在內心的多次矛盾中,沙威最終選擇了跳河自盡。從這段看出,沙威也是個好人,只不過他是一個olc,堅信法律是最正確的,最公正的,在之前追捕冉阿讓的過程中,也只是服從任務,在他的內心中,是存在着正義與善良的,也證明了,善良的人是有回報的,冉阿讓造福世間,他的正義不是沒有回報的。

最後,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知道自己曾是個囚犯,而且越獄逃跑,但在馬呂斯與珂賽特結婚之時,當德納第出現後,馬呂斯才知道在下水道救他的人是冉阿讓,在冉阿讓奄奄一息時,他和珂賽特出現了,珂賽特也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是芳汀的女兒。而冉阿讓這一生也已經沒有遺憾了,沒有牽掛了。

冉阿讓把自己的全部財產給了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但他心甘情願,而我們現在呢?我們從國小過雷鋒,董存瑞,劉胡蘭等英雄人物的精神,但是我們做到了嗎,我們這一代人,多的是浪費,自私,冷漠,而真正缺少的是善良,奉獻,熱情,,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不能辜負了祖國的希望與寄託,我們應該像冉阿讓一樣,有着無比寬大的胸懷與氣度。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今年暑假,我有幸邂逅,並仔細地讀了一遍,讓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這本書內容豐富,情節精彩,一波三折。講述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後因勤勞,善良,勇敢當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期間曾收留了一個叫芳汀的苦命女人,得知她有一個女兒珂賽特被旅店店主收留,當芳汀死後,冉阿讓便去德納第家買回了受盡欺凌的珂賽特,從此他們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多麼美好的結局啊!合上書,我深吸了一口氣,珂賽特和丈夫馬呂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確令人感到欣慰。閉上眼睛,故事情節一一呈現在我眼前,其中有一篇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第五篇——冉阿讓的第二篇,文章《英雄血》剛和珂賽特認識的馬呂斯為了反抗暴虐統治,和一些革命志士走上街頭,在修建的壘中與f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這讓我不由地想到了五四運動,這些愛國志士不都是為了祖國的事業才這樣做的嗎?我從心底由衷地敬佩他們,戰爭異常激烈,馬呂斯身受重傷,被趕來的冉阿讓救走了,而在這篇文章中,冉阿讓的表現也再次讓我感動,在這一次街壯大中,革命志士們抓到了一個暗探——沙威,他們交給冉阿讓槍決,要知道,沙威曾陷害過冉阿讓,可冉阿讓還是把沙威放了。現在的人們都是有仇必報,可像冉阿讓這樣不計前嫌的人並不多,在這點上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可見,這篇文章雖短,可十分耐人尋味。

在眾多人物之中,冉阿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很敬佩他,雖然他因偷麪包被判9年苦役,但出獄後他改過自新,憑自己能力改變了海濱蒙特勒伊經濟蕭條的狀況,當了市長。這就説明他其實很有才幹。不僅如此,他還很善良,勇敢,當別人遇到困難,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別人遇到危險,,他捨生忘死,奮勇向前。在我看來,能表現一個人功績的不是金錢,不是權力,而是一顆善心,擁有善心,走到哪兒都倍受歡迎。

與冉阿讓相比,珂賽特東家——德納第就十分差勁。他猥狽,奸詐,貪婪,狠毒,當他收納了珂賽特後,就不停地敲詐可憐的芳汀,一直到她一無所有,窮困潦倒,這是一個有良心人的所作所為嗎?他要這麼多錢幹什麼?不僅如此,還對珂賽特拳腳相加,把這個孩子折磨地痛苦不堪,使我不禁對德納第產生了無比厭惡之情。

這些膾灸人口的故事讓我看出了當時社會統治的黑暗,低層人民對生活的無限渴望。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如果白白地浪費,那就太可惜了。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懂得了許多,在生活中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值得一讀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天氣灰濛,涼風習習。抓緊大衣的衣釦,凝望天空,些許白髮在額間飛舞。老人寧靜的端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年輕時的大起大落讓他擁有的常人無法媲比的淡然心境。閉上雙眼,體會着空氣的餘温,任時光從指間劃過,回味着和曾今和愛女柯賽特在一起的美好回憶。然而,當他離開柯賽特獨自住在空蕩的第三層小房間時,這位老人忍受着孤獨與寂寞,在長期的抑鬱中病重,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不忘將當初的發家之技留下來。在最後柯賽特和馬呂斯幡然悔悟時,老人已病重多時,迴天無力,最後含笑而終。這位老人正是《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這位命運坎坷的老人,在年少時因不公的審判在獄中多年。在出獄後所幸遇到了仁慈的米里埃主教,在心靈獲得救贖後就一直行善,將主教的仁慈之心融入世人心中。他一直踐行普愛行健精神。

合上這本名著,一股淡淡的憂傷透過書皮滲入肌膚,蔓延在血液裏,視線漸漸模糊。恍惚之間,我彷彿看見老人慈祥的笑容,龜裂的皮膚上流動着閃耀的聖芒。拭乾淚水,拖着腮,默默的歎了口氣。人們總説,好人有好報,但冉阿讓的經歷着實令人痛心。隨着全文的終畢,老人形象在腦中漸行漸遠,伸出右手向前抓去,似要攥住老人離去的背影。然而這一切只是徒勞,手指沒有觸及除了空氣以外的實質物體,幻晃的光影腦海轉瞬即逝。

作者雨果借冉阿讓的經歷來警醒當時矇昧的法國人,將人性的真善美的演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於此對比的虛偽醜陋和人心黑暗的一面暴露無遺。他呼籲人們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代替性格的偏激。雨果借米里埃主教之口説出的,正義呼喚的不僅僅是報復,而且還有適當情況的理解和寬容。同樣,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正因此冉阿讓才從一個底層市民作上了市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雖然最後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試問茫茫人海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社會中種種慘絕人寰的暴力的事件,角落中充斥的各種不安的因素,人人自危。遇到惡行無人上前制止,老人摔倒無人敢扶,落水兒童無人施救。悲慘世界,真正悲慘的是人心。現在流行的嫁人就嫁“高帥富”之風,已形成了整個社會的主風向。人們忽視了人格的塑造,片面的追求金錢享受。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僅是科技飛躍,更重要的是人心光明的救贖。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3) | 返回目錄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書是知識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是生活的方向盤。讀一本好書就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師。書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能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的確,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一本好書,可以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程;一本好書,可以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悲慘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這部小説的主人公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由於他犯有前科,儘管他有着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遭到人們的誤解。他收養了一個女孩並把她撫養成人,他還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

我很佩服冉阿讓,他是一個英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化名馬德蘭,有一個罪犯被認定是冉阿讓,準備被處死時,馬德蘭(也就是冉阿讓)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救下那個罪犯,當我看到這一部分時,我十分感動,我對他的敬意便油然而生。冉阿讓是一個正直、勇敢、善良的人,他為他人做出了許多貢獻,卻不求回報。他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沒有選擇逃走,而是幫助別人找回珂賽特,他這種為他人、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2017《悲慘世界》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這是羅曼·羅蘭對雨果的評價。青少年的羅蘭保存一期《堂吉訶德》畫報,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畫:蒼蒼白髮罩着光環,他正撫弄着豎琴,為苦難的民眾引吭高歌。《悲慘世界》的作者留下的這副形象,也許是大眾更樂意接受的。

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同樣是傑作,同樣又厚又重,讀《約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讀《追憶似水年華》,都沒有這種感覺,這種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壓在心頭,感到的是人類的苦難厚厚而沉重的積澱。不是寫苦難深重的書,都能當得起這“厚重”二。而《悲慘世界》獨能當得 起,只因這部大書壓在作者心頭,達三十年之久。

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才終於寫完全書,真是鬼使神差,這在雨果的小説創作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部 小説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一件事實:18XX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 碰壁。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蒐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醖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 1830年間,他還大量蒐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併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佈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到了1832年,這部小説的構思已相當明確,而且,他在蒐集素材的基礎上,寫了《死囚末日記》(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長篇小説,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會現實,並嚴厲譴責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還發表了紀念碑式的作品《巴黎聖母院》 (1831年),以及許多詩歌與戲劇,獨獨沒有動手寫壓在他心頭的這部作品。醖釀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 加材料,豐富內容,順利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1848年2月21日停止創作,一擱置又是十二 年。《苦難》一書遭逢苦難的命運,在胎兒中也要隨作者流亡了。

設使雨果也像創作其他小説那樣,構思一明確便動筆,那麼以他的文學天才,他一定能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又有一部姊妹篇問世了。或者在1848年書稿 寫出五分之四的時候,再一鼓作氣完成,那麼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懲惡勸善的力作;雖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學寶庫裏,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數的稱得上厚重的鴻篇鉅製。

這三十餘年,物非人亦非,發生了多大變化啊!如果説1830年,在他的劇本《艾那尼》演出所發生的那場鬥爭中,雨果接受了文學洗禮,那麼 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崙”政府驅逐而開始的流亡,則是他的社會洗禮。流亡,不僅意味着離開祖國,而且離開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壇領袖 的頭銜、參議員的地位等等;流亡,不僅意味着同他的本階級決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念、文學主張決裂;流亡,給他一個孤獨者的自由:從此他再也無所顧忌了,不再顧忌社會、法律、權威、信仰,也不再顧忌虛假的民主、人權和公民權,甚至不再顧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藝術追求。流亡,把他置於這一切之外,給他 一個大解脱,給他取消了一切禁區,從而也就給了他全方位的活動空間,使他達到歷史、現實和未來所有視聽的聲音。

雨果在蓋納西島過流亡生活期間,就是從這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審視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礎上,他不僅對《苦難》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調 整,還大量增添新內容,終於續寫完全書,定名為《悲慘世界》。整部作品煥然一新,似乎隨同作者接受了洗禮,換了個靈魂。這是悲慘世界熔鍊出來的靈魂,它無所不在,絕不代表哪個階層、哪些黨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義,反對世間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東西,不管是多麼神聖的、多麼合法的東西。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飢餓偷麪包而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墮落為娼妓的芳訂、童年受 苦的珂賽特、老年生活無計的馬伯夫、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以及甘為司法鷹犬而最終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惡的道路走向毀滅的德納第,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全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為人類生存狀況和命運的思考者,能夠全方位地考察這些因果關係,以未來 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人 、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1862年7月初,《悲慘世界》一出版,就獲得巨大成功,人們如飢似渴地閲讀,都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持否定態度的人則從反面證實這部作品 的特殊份量:居維裏耶·弗勒裏稱雨果 “法國第一號煽動家”,拉馬丁撰文讚賞作家本人的同時,抨擊了他的哲學觀點:“這本書很危險……灌輸給羣眾的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責他喜歡龐大,喜歡誇張,喜歡過分。然而,他這種放誕的風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慘世界”中奮擊衝蕩,恰恰為人類 的夢想,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吶喊長嘯。

時間和歷史和作出了判斷,《悲慘世界》作為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已為全世界所接受,作為文學鉅著的一個豐碑,也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060e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