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雲南導遊詞 >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2篇)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2篇)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1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位於東經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緯24度23分至26度22分,東西最大橫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20千米,城區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線),南達中越邊境515千米,西抵中緬邊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邊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典型的温帶氣候特點,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景觀:西依西山之畔,是遊覽觀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圍,東有二碑,千佛塔,阿廬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撫仙湖,星雲湖,九龍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寧温泉,祿豐古生物化石遺址;北有武定獅子山,祿勸彝文摩巖石刻。可為景點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2篇)

【行政區劃】

昆明市下轄6區、4縣、3自治縣、1市:【主城區: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官渡區、呈貢區、】、【副城區:富民縣、嵩明縣、宜良縣、安寧市、晉寧縣】、【遠郊區縣:東川區、尋甸縣、石林縣、祿勸縣】。(數據:20xx年)

①主城區

五華區,總面積397.86k㎡,總人口855521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華山街道。

盤龍區,總面積345.83k㎡,總人口809881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拓東街道。

官渡區,總面積634.96k㎡,總人口853371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關上街道辦事處。

西山區,總面積791.14k㎡,總人口753813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西苑街道。

呈貢區,總面積461.00k㎡,總人口310813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龍城街道。

以上五個市轄區為昆明市的主城區,即市內五區。

以下是四個行政轄區範圍:

五華區轄北門、虹山、西站、華山、武成、西壩、大觀、崇仁、蓮華、新村、長春、小南、南強、黑林鋪14個街道辦事處和廠口鄉、沙朗白族鄉。

盤龍區轄環城、珠璣、東華、董家灣、拓東、聯盟、茨壩、龍泉8個街道辦事處和小河、雙龍、雙哨3個鄉。

官渡區轄關上、金馬、東站、太和4個街道辦事處,大板橋、小板橋、官渡3個鎮,小哨、矣六、六甲3個鄉和阿拉彝族鄉。

西山區轄棕樹營、馬街、金碧、土橋、永昌、福海、前衞7個街道辦事處,碧雞、海口2個鎮,團結彝族白族鄉、谷律彝族白族鄉。

②副城區

富民縣,總面積993k㎡,總人口145554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縣人民政府駐永定街道。

嵩明縣,總面積1357.29k㎡,總人口287095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嵩陽街道。

宜良縣,總面積1873k㎡,總人口419400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匡遠街道。

安寧市,總面積1313k㎡,總人口341341人,20xx年GDP120.62億元。下轄9個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駐連然街道。

晉寧縣,總面積1236.37k㎡,總人口283784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昆陽街道。

③遠郊區縣

東川區,總面積1858.79k㎡,總人口271917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1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銅都街道。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總面積3598k㎡,總人口457068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4個鄉,縣人民政府駐仁德街道。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4234.78k㎡,總人口39萬人。下轄1個街道,9個鎮,6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屏山街道。

石林彝族自治縣,總面積1725k㎡,總人口24萬6220人。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1個鄉,縣人民政府駐鹿阜街道。

④託管區域

下列區域不由所屬行政區域直接管理,而直接由市政府派出機構管理,級別與區縣同級,並建有公安局,環保局等行政機構。

國家級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1992年8月成立,管理呈貢新區馬金鋪街道辦事處75%的區域及五華區人民西路以北,昌源路以東,海屯路以南,二環快速以西的八個社區。

國家級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5月成立,管理官渡區小板橋街道經濟園社區、阿拉街道辦事處及呈貢新區洛羊街道辦事處。

國家級滇池旅遊度假區,1992年10月成立,管理西山區盤龍江以西,廣福路以南,船房河以東前衞街道辦事處的4個社區,福海街道辦事處的4個社區的部分區域,以及呈貢新區的大漁街道辦事處。

空港經濟區,20xx年成立,管理官渡區大板橋街道辦事處。

倘甸產業園區轎子雪山開發區,20xx年成立,管理東川區紅土地鎮、舍塊鄉,祿勸縣的轉龍鎮、雪山鄉、烏蒙鄉,以及尋甸縣的倘甸鎮、鳳合鎮、聯合鄉、金源鄉等共9個鄉鎮地區,轄下94個村民委員會,面積1837.54k㎡,人口約22.3萬人。

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20xx年7月成立,管理陽宗海周邊的呈貢區七甸街道、宜良縣湯池街道、澄江縣陽宗鎮共38個村委會(社區),總面積546k㎡,人口9.5萬人。

海口新區,20xx年2月28日成立,管理西山區海口街道。

泛亞科技新區,20xx年4月15日成立,管理五華區黑林鋪街道、普吉街道。市行政中心駐呈貢區吳家營街道。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昆明(kūn míng),括號中為漢語拼音;昆明(ㄎㄨㄣˉㄇㄧㄥˊ),括號中為注音符號或注音字母。

“昆明”一詞作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難稽考。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説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今保山)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裏。”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按此處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唐代為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為“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宋寶佑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 “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昆明”一詞的含義,晉常琚解釋説:“夷人大種日昆,小種日叟。”這句話可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歷史文化】

昆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 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20xx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20xx年,西漢設益州郡,將滇池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公元765 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1276年,昆明設中慶城,首次成為省會。明代,大量移民進入雲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曆帝、吳三桂先後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1920xx年的“重九起義” ,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的統治。1920xx年,昆明自闢為商埠及1920xx年滇越鐵路的修通,使昆明成為一個開放城市。1920xx年,昆明爆發“護國首義” ,全國響應。1920xx年,設雲南市政公所,為昆明設市的發端。1920xx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1920xx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戰時期,昆明成為支撐中國抗戰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之一,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建制沿革】

遠古:數萬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這一帶過着茹毛飲血、穴居野處的原始生活。約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帶已有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和狩獵、飼養畜禽等多種經營活動,並已能紡紗、織布。滇池地區和稻穀種植至今至少已約有數千年的歷史。

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各氏族部落,以叟族為主,屬氐羌族語系。氐羌,是中國古代分佈在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到雲南北部一帶的古老遊牧民族。其中一部分從越西(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進入滇池地區,與當地傣僮語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促進了滇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公元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莊蹻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的叟族部落聯盟,建立了以叟族為主的“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莊開滇”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內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對促進當時以滇部落為主的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西漢王朝建立後,積極謀求對“西南夷”地區的開發。公元前120xx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徵發巴蜀地區士卒,滇王被迫歸降。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同在今晉城附近。郡下設縣:昆明為谷昌縣,昆陽為建伶縣,晉寧為滇池縣,安寧為連然縣,富民為秦臧縣,宜良為昆澤縣,把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邊疆,標誌着古代雲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郡縣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進了滇池地區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漢族移民和中原內地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郡治仍益州郡之舊”,任用“大姓”為地方官吏,實行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

公元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東晉以後,“方土大姓”爨氏勢力逐漸強盛,成為滇中地區的統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到樑末隋初爨瓚、爨震時代,滇池地區已是“户口殷眾,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為當時西南在經濟上較為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公元620xx年唐王朝建立,先後在雲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公元620xx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孫爨弘達為昆州刺史,治理屬縣,治所仍設在益寧城。唐代中葉,蒙氏勢力在洱海地區崛起,建立南詔國。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羅閣進兵安寧,攻滅爨氏。公元765年,蒙氏閣邏風(南詔國國王)命長子鳳迦異於昆川(今昆明城區一帶)置拓東城,並令其駐守。拓東城就成為了當時南詔國的東部重鎮。拓東城的開闢,為古代昆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發展成為南詔的第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往來廣西、貴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當時大西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與東南亞的國際交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統一了雲南,在拓東城的基礎上設鄯闡府,為大理國八府之一。府治沿襲拓東城。段氏政權在其內部經歷了較劇烈的社會變革,釋奴隸,免徭役,進一步瓦解南詔的貴族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鄯闡府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繁華的市中心逐漸移至盤龍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帶,大理國國主也經常駐節於此。段氏統治者在鄯闡營造宮室園林,興修水利,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城已發展成為滇中一座“商工頗眾”的繁華城市。

公元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佔雲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户、千户、百户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為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於此),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朝統治時期,經過初期的軍事掠奪和民族鎮壓之後,逐漸代之以定賦税和改善民族關係的政策,並大興民屯,整修水利,訂立租賦,免除徭役,“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並脩金汁河、松花壩,引盤龍江水灌溉滇池東岸農田;還從內地引進養蠶技術,發展絲織業,使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利十倍於舊”,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發展。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雲南後,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為府,仿內地建制,設置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

到了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雲南。1920xx年(光緒三十年),清朝把昆明闢為商埠。1920xx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進一步加強了昆明作為全省商業、貿易中心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地位。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雲南機器局,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後,造幣廠、製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1920xx年(光緒廿六年),昆明開始出現商辦企業。1920xx年(光緒三十四年),滇池出現小火輪,市內也開辦有“人力車公司”。到1920xx年(宣統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麪粉、玻璃、香煙、五金、製茶、皮貨加工、西藥加工、火腿罐頭等十多種行業,最多的為火柴業,已有廠商四家。此外,還有四十三處煤、鉛、銅、鐵、碗花(鈷)等礦產的小規模開採。1937年抗日軍興,外地的工廠、學校內遷,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材流入昆明,促進了昆明經濟的短暫繁榮。國民黨中央和雲南地方的官僚資本紛紛在昆明設置和開辦工廠企業,如中央機器廠、鍊銅廠、電工廠、發電廠、53兵工廠、電力制鋼廠、紡紗廠、煙廠等相繼建立。

1950年2月24日,雲南和平解放。

昆明市氣候概況

昆明地處低緯高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 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昆明氣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春季温暖,乾燥少雨,蒸發旺盛,日温變化大;

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佔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澇災害;

3.秋季温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秋季降温快,天氣乾燥,多數地區氣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減少一半多,但多於冬、春兩季,故秋旱較少見;

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5.幹、濕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時間分佈上,明顯地分為幹、濕兩季。5~10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5%左右。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去遊覽金殿.金殿坐落在昆明東北郊的鳴鳳山上,這裏古時禽鳥翔集,鸚鵡尢多,人稱鸚鵡山.明代又多有孔雀往飛於此地山林,人們以為是鳳凰,因此這裏又稱為“鳴鳳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鳴鳳山上有許多故事和傳説,到時候我將--給各位講解.

金殿到了,請大家跟我到“鳴鳳勝境”中“尋仙訪道”.從山腳過迎仙橋到達“鳴鳳勝境”石坊,坊背題書“玉虛孔衢”,玉虛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宮聖境的正道.路邊立有“呂祖碑”.上面寫着“唐高風正節呂真人洞路”幾個大字.相傳明朝祟信道教的雲南巡撫陳用賓應夢中神仙指引到此相會,遇到一位用兩口鍋相扣煮芋,繩牽小羊的窮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識“金鑲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呂洞賓),痛失了上天為仙的好機會.痛定思痛,陳巡撫在此建了“迎仙橋”和“呂祖碑”,並認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築了著名的金殿道觀.

從迎仙橋到太和宮途經三道“天門”在寬闊的石級兩邊,松柏森森、林濤陣陣,步行其間感到天高、山大、路寬、林深、心曠神怕,如臨仙境.此間意境用一個“放”字便可概括.“迎仙橋”到一天門有七十二級台階,一天門到二天門經二十六級台階,它分別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屬下.當你步入天門之時,就進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門,三座天門又代表了在大羅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這是道家認為的最高境界.攀登石級,經過三天門,只有不畏艱苦、攀登求道,才能進入道家最高仙境.

現在我們到了太和宮.太和宮門外的紅牆上有明代留下的“鸚鵡春深”四個大字,寫得飽滿圓潤、蒼勁有力.因鳴鳳山又被稱為鸚鵡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所以“鸚鵡春深”就題得恰到好處了.進了太和宮門,一座光彩奪目的櫺星門矗立眼前.大家請看根星門上的對聯:“天台高百尺,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雲;帝道滿三千,上谷龍飛,無雙玉宇無雙地.”此聯寫景抒情,讚頌了秀麗佳景又頌揚了道家的法力無邊.

櫺星門一般多建於孔廟之內,櫺星指天田星,人們祭祀櫺星以祈五穀豐登.門兩旁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上端橫匾上題有“洞天福地”.櫺星、青獅、白象以及道教橫匾集中在一起,突出體現了我國寺、觀中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的特點.在此建櫺星門,表現了道家“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的思想.

沿着兩旁種滿迎春花的小道往前走,望着左右長長的配殿,人行其間,各位一定覺得視線、神情在隨之收斂,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種意境用“收”字便可概括.上完台階,眼前這座青磚所圍的建築被稱作“紫禁城”,是明朝萬曆年間陳用賓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細看城磚有大小之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小城磚是道光年間遭地震損壞後修補上去的,而大城磚為明朝始築.城上小樓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樓”.城門口右邊是明朝所植“瑪瑙”茶花,花開九芯十八瓣,直徑達七寸.左邊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斗的白玉蘭.每到花開時節,茶花紅似火、燦如霞,濃裝豔麗;玉蘭花白似玉、潔如雪,淡抹素雅.兩花相映,美不勝收.

進入城門,眼前一亮,好一座古香古色,鍾毓靈秀的金殿,這就是我們今天觀光的核心.金殿並非金造,實乃銅鑄.明清時期,雲南銅產量全國第一,雲南東川等地的銅每年都要運到湖北城陵磯鑄錢.因戰亂道阻,數年生產的銅都未能運出.鸚鵡山道觀道長徐正元呈請世襲黔國公沐昌祚和雲南巡撫陳用賓,模仿湖北武當山天柱峯銅殿的式樣於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鑄成了第一座銅殿.銅殿建成之時,輝煌無比,金光耀目,稱為“金殿”.明朝後期,雲南沐氏家運日衰,認為“銅乃西方之屬,能克木(沐)”,竟將其敗勢歸咎於銅殿,於明朝崇幀十年(1637年)將第一座銅殿遷到賓川雞足山.眼前這座銅殿是平西王吳三桂為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為求助於神道庇佑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鑄造的.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去遊覽金殿。金殿坐落在昆明東北郊的鳴鳳山上,這裏古時禽鳥翔集,鸚鵡尢多,人稱鸚鵡山。明代又多有孔雀往飛於此地山林,人們以為是鳳凰,因此這裏又稱為“鳴鳳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鳴鳳山上有許多故事和傳説,到時候我將--給各位講解。

金殿到了,請大家跟我到“鳴鳳勝境”中“尋仙訪道”。從山腳過迎仙橋到達“鳴鳳勝境”石坊,坊背題書 “玉虛孔衢”,玉虛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宮聖境的正道。路邊立有“呂祖碑”。上面寫着“唐高風正節呂真人洞路”幾個大字。相傳明朝祟信道教的雲南巡撫陳用賓應夢中神仙指引到此相會,遇到一位用兩口鍋相扣煮芋,繩牽小羊的窮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識“金鑲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呂洞賓),痛失了上天為仙的好機會。痛定思痛,陳巡撫在此建了“迎仙橋”和“呂祖碑”,並認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築了著名的金殿道觀。

從迎仙橋到太和宮途經三道“天門”在寬闊的石級兩邊,松柏森森、林濤陣陣,步行其間感到天高、山大、路寬、林深、心曠神怕,如臨仙境。此間意境用一個“ 放”字便可概括。“迎仙橋”到一天門有七十二級台階,一天門到二天門經二十六級台階,它分別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屬下。當你步入天門之時,就進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門,三座天門又代表了在大羅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這是道家認為的最高境界。攀登石級,經過三天門,只有不畏艱苦、攀登求道,才能進入道家最高仙境。

現在我們到了太和宮。太和宮門外的紅牆上有明代留下的“鸚鵡春深”四個大字,寫得飽滿圓潤、蒼勁有力。因鳴鳳山又被稱為鸚鵡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所以“鸚鵡春深”就題得恰到好處了。進了太和宮門,一座光彩奪目的櫺星門矗立眼前。大家請看根星門上的對聯:“天台高百尺,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雲;帝道滿三千,上谷龍飛,無雙玉宇無雙地。”此聯寫景抒情,讚頌了秀麗佳景又頌揚了道家的法力無邊。

櫺星門一般多建於孔廟之內,櫺星指天田星,人們祭祀櫺星以祈五穀豐登。門兩旁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上端橫匾上題有“洞天福地”。櫺星、青獅、白象以及道教橫匾集中在一起,突出體現了我國寺、觀中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的特點。在此建櫺星門,表現了道家 “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的思想。

沿着兩旁種滿迎春花的小道往前走,望着左右長長的配殿,人行其間,各位一定覺得視線、神情在隨之收斂,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種意境用“收”字便可概括。上完台階,眼前這座青磚所圍的建築被稱作“紫禁城”,是明朝萬曆年間陳用賓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細看城磚有大小之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小城磚是道光年間遭地震損壞後修補上去的,而大城磚為明朝始築。城上小樓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樓”。城門口右邊是明朝所植“瑪瑙”茶花,花開九芯十八瓣,直徑達七寸。左邊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斗的白玉蘭。每到花開時節,茶花紅似火、燦如霞,濃裝豔麗;玉蘭花白似玉、潔如雪,淡抹素雅。兩花相映,美不勝收。

進入城門,眼前一亮,好一座古香古色,鍾毓靈秀的金殿,這就是我們今天觀光的核心。金殿並非金造,實乃銅鑄。明清時期,雲南銅產量全國第一,雲南東川等地的銅每年都要運到湖北城陵磯鑄錢。因戰亂道阻,數年生產的銅都未能運出。鸚鵡山道觀道長徐正元呈請世襲黔國公沐昌祚和雲南巡撫陳用賓,模仿湖北武當山天柱峯銅殿的式樣於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鑄成了第一座銅殿。銅殿建成之時,輝煌無比,金光耀目,稱為“金殿”。明朝後期,雲南沐氏家運日衰,認為“銅乃西方之屬,能克木(沐)”,竟將其敗勢歸咎於銅殿,於明朝崇幀十年(1637年)將第一座銅殿遷到賓川雞足山。眼前這座銅殿是平西王吳三桂為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為求助於神道庇佑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鑄造的。

各位請看:銅殿下築須彌座式台基,高1.5米,金殿建於兩層石砌台基上,第一層為青石砌就,沙石勾欄,欄上浮雕“二十四孝”圖,第二層是大理石欄,中間是一條雕有龍風雲紋的陛石。獨具匠心的須彌座使金殿更加雄偉高大、莊重威嚴。方形的金殿為仿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殿高6.7米,寬深同為 7.8米,四壁由三十六扇格子門組成,上面鑄有龍鳳吉祥、花草魚蟲、雲龍麒麟等圖案,銅殿脊檁上鐫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1671年)大呂月(十二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銅殿四角有盤龍石柱襯托,四周由十六根圓柱支撐,斗拱飛檐、龍飛鳳舞、精美無雙。這是我國現存最大(佔地180平方米),最重(250噸),保存最完好,鑄造最精美的銅殿,這是我國的一件國寶,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金殿是道教中正一道教派的道觀。殿中供奉着真武帝君銅像,高1.5米,披髮跣足、仗七星劍、執七星旗,着黑衣、踏龜蛇。真武大帝又稱玄武。相傳在黃帝時期,淨樂園善勝皇后夢遊御花園,吞下陽光後十四月,三月九年級時左脅裂開產下太子,頓時瑞雲繚繞,異香芬芳。太子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受玉清聖祖點化前往太和山修煉,成道後被玉皇冊封為“鎮天玄武大將軍”,統領北方。而真武修煉的太和山也被改稱為武當山,取“非真武不足以當此山”之意。傳説在周武王伐封的戰爭中,真武大帝降服了變化為蒼龜、巨蛇的水火二魔,歸降後的龜蛇屢立戰功,被玉皇封為“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和“太玄火精赤靈尊神”,隨真武調用。殿中真武兩旁龜將勇猛威嚴,蛇將氣字軒昂。一旁有金童持卷、玉女捧印。道教諸神仙都有作為侍從的金童、玉女。而真武的金童玉女特指周公和桃花女。周公以佔封為生、開業三十年從無差錯。自從遇上桃花女卻屢屢不靈,周公知道桃花女功業不淺,然而心中不服,託人説煤將其娶回家中作兒媳準備慢慢收拾。誰知一害再害無一成功,弄得狼狽不堪。真武大帝出面結束其恩怨復歸天位,從此他們就當了真武帝的聽差兼祕書,掌握法寶、符印,書記三界神仙的功過善惡,成為真武大帝的得力助手。銅殿柱上有聯讚道“威武鎮南滇,七星耀處河山朗;神靈終北極,一劍飛來海宇清”。銅殿前後各有一匠,前書“南無量壽佛”,後題“北極玄武”一佛一道。佛道結合,又為金殿一奇。銅殿外有左右相對兩個銅亭,內奉水、火二將。在殿右前方有一條高 10米的銅製旗杆,上懸“日月七星鎖山旌”。七星銅旗高懸,象徵北極玄天“普護”生靈。旗上鑄有“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旗周圍有二十八宿。什麼是二十八宿呢?早在遠古時候,人們將天上的星辰分為二十八個羣落稱“二十八宿”,按它們位置分為東西南北四個羣落,每方為七宿,根據這些星辰排列的形狀想象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玄是龜、武是蛇),稱為“四象”。“四象”被玉皇封為鎮守四方的大神。旗子上端有日月,旗中是北斗七星,整個銅旗為鏤空鑲嵌。七星旗的建築年代早於現在的銅殿,是陳用賓建築第一個銅殿時鑄造的。

銅殿兩側各有一株明代紫蔽,已有四百年曆史。紫薇夏初開花,因花期長而紅豔又被稱為“百日紅”。當年吳三桂同陳圓圓遊金殿,當寒冬臘月時,人們在殿外燒火炭,通過銅壁傳熱,室內温度宜人;到三伏盛夏,兩人常坐在紫蔽樹下談笑納涼。

自進入紫禁城,整個空間急劇收縮、人們的視線和注意力全部聚焦於金殿上,一切的景物都作為金殿的襯托和鋪墊,成功地突出了主題,此種意境用個“揚”字便可包括。

銅殿後面這個院落叫“淨樂天宮”。中間修建了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迴廊小院中桂花葉茂枝繁,花開時節,滿院飄香。院落建築石基高大、四周用圍牆圍起,一個“抑”字包括了此間意境。

歸結起來,金殿建築羣包括三宮、四門、十大殿。“放、收、揚、抑”四字訣就包含於絕妙的建築佈局藝術中,一放一收、一揚一抑,突出主體,層次分明,創意新穎,有張有弛。

銅殿北側是典型的中式四合院,現闢為金殿文物陳列館。館內陳列着太和宮保存的明清以來的珍貴文物。包括銅器、瓷器、字畫以及真武“伏魔制怪”的七星劍和吳三桂用過的木柄大刀。館外一字排開,有八個石碑,碑上刻有“紫氣東來”、“百鳥朝鳳”、“魁星點鬥”等反映道家思想的字畫。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中國金殿博覽苑”。此苑於1995年建成。苑中仿照我國現存銅殿按1:2比例用珍貴的楠木經仿銅處理建成。它們分別是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寶雲圖,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重207噸;湖北武當山金殿,明永樂十四年(1420xx年)建,80多噸;山西五台山銅殿,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 建,50噸;山東泰山金闕,明萬曆四十三年(1620xx年)建,20餘噸。這些金殿設計精美,軒昂巍峨,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通過比較,我們也進一步瞭解到昆明金殿在全國銅殿中首屈一指的地位。 參觀完博覽苑以後我們出南門,過長廓,但見滿山的雲南油杉,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此處樹木蒼翠挺拔,花草鬱鬱葱葱,微風拂來,滿園清香,令人心曠神怕。如沿南側小路進發便可到達“茶花園”。茶花又稱山茶,為雲南八大名花之首,也是昆明市的市花。茶花園內植茶l萬多株,佔地150畝。園中薈萃了雲南、廣西還有華東等地精品名種。如“獅子頭”、“恨天高”、“早桃紅”更為難得的還有號稱茶花皇后的“金花茶”。金殿茶花園佔地面積之大,茶花品種之多,均為全國之冠。每當春寒料峭,滿山遍野山茶怒放,花大如鬥,紅白相間。正所謂“萬紫乾紅,春色滿園 ”,展示了“雲南山茶甲天下”的風采。

山坡上綠草如茵,遙望草坪上“雙連六角鴛鴦亭”掩映於茂林修竹之間。在小路兩旁,一座座仿青銅雕塑作品映人眼簾,這是金殿公園新建的青銅文化景廊。

早在3000多年前的我國商代晚期,雲南就有了銅礦的開採冶煉技術,開始鑄造和使用青銅器。到了距今20xx年前後,從戰國至西漢時期,出現了高度發達的古滇國青銅文化,它是雲南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銅鼓、貯貝器銅笙、銅枕、銅俎就是那個鼎盛時期青銅器的仿製品。我們首先看一看滇王金印。1956年11月,在晉寧石寨山古墓羣的發掘中,發現了一顆陰刻着“滇王之印”四個篆字的金印,重90克,印面邊長2.4釐米見方。上有蛇鈕印把,大家仔細看:蛇首昂起,蛇身盤曲,背有鱗紋,十分生動、精美。這一重大發現,證明了古滇王國存在的歷史事實,也進一步證實了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的“莊嬌王滇”,以及漢武帝賜“滇王金印”的真實性。大家再過來看,這就是出土於江川李家山古墓中著名的牛虎銅案:一隻兇惡的老虎咬住了牛尾,母牛腹下保護着一隻小牛。它反映了“不畏強暴”和母愛的主題思想。整個銅案構圖新穎,造型完美,重心平穩,動靜統一。這個銅案是古代祭祀時用於放置祭品的器物。據説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看過實物後給了極高的評價,他指出:戰國時期的這件青銅鑄器表明當時的科學特別是力學水平已經十分高超,雕鑄品用後尾的虎與碩大牛頭構成了平衡,而腹下的小牛又降低了銅案的重心,真是妙不可言。“牛虎銅案”堪稱青銅器的珍品,也是雲南青銅文化代表和象徵。奇特而精美的雲南青銅器,有着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寶庫中的奇麗瑰寶。

繼續向前,只見一座金碧輝煌,巍峨挺拔的鐘樓雄峙於鳴鳳山巔,此樓建於1983年,樓高30米,共3層,每層12個飛檐翹角,猶如36只展翅欲飛的“鳴鳳”。樓上懸掛着一口銅鐘,高3.5米,口徑周長 6.7米,重14噸,銅鐘上鑄有“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歲在癸卯吉日仲春造”距今已有570多年曆史。此鍾原排中國古代大鐘的第三位:第一為北京大鐘寺大鐘,鑄於明永樂二年(1420xx年)重46噸,第二為南京大鐘亭大鐘,鑄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92年)重23噸。到了1989年,經測定,北京鐘樓上的大鐘重 63噸為“新鐘王”,它鑄於永樂十八年(1420xx年)。這樣昆明金殿的大鐘退居第四。此鍾曾懸掛在昆明宣化樓上,用來報警報時。為了更好保護這一文物,政府撥專款修此鐘樓。剛才有一團友提出:為什麼永樂年間有這麼多大鐘?究其原因,在於燕王朱棣借“清君側”而發動“靖難之役”奪得皇位。戰爭中死難的將士百姓無數,明成祖上台後又施行“瓜蔓抄”,濫殺建文帝的文武大臣,受株連死傷者數萬人之多。為穩定人心,鞏固皇位,遂大作水陸道場超度亡靈。永樂大鐘就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產物。鍾內外大都鑄滿經咒,據説祭祀祈禱時,每敲鐘一下,就等於念鐘上經文一遍,以此來超度靈魂。上行下效,一時間鑄鐘之風盛行全國。

各位團友,今天感覺不虛此行吧?郭沫若先生游完金殿後曾賦詩一首,我把它作為金殿之遊的總結:

天門開勝景,不覺道途賒;

金殿千秋業,紅梅幾樹花。

茶香清椅席,鬆籟淨塵沙;

蝶翅迎風舞,山頭日已斜。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在雲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顆璀璨晶瑩的明珠,這就是古老的“滇南澤”,因距昆陽城最近,故又名“昆陽湖”,即人們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詩人對她描寫是:昆池千頃浩溟漾,浴日滔天氣量洪,倒映羣峯來鏡裏,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這美麗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温15攝氏度。氣候温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羣羣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5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記》詳細記載了太和宮創建的歷史:“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曆壬寅年(1620xx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於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峯之中峯修築紫禁城,冶銅為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峯宮名也。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所供聖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為滇南一勝境也。鄉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 [3]

這段碑文依據史料,敍述了仿湖北武當山始創昆明太和宮金殿的時間、創始人、冶銅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模,以及鳴鳳山的山勢。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用賓”,陳用賓會同黔國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劉會,同登鳴鳳山巔,商定仿武當山中峯興建太和宮。這與明萬曆甲辰年(1620xx年)正月太和宮創始人陳用賓所撰《鼎建太和宮記》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記用白話敍述,通俗易讀。陳用賓的碑記文言紀事,不容易讀。

舒藻碑文中所説:“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一段不準確。其實創建太和宮前七年,就已建“環翠宮”。陳用賓撰《環翠宮記》稱:“餘撫滇之三年,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為閣,祀呂師(呂洞賓),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並祀閣上。” 陳用賓,福建晉江人,明進士,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僉都御使巡撫雲南。陳用賓“撫滇之三年”,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萬曆三十年(1620xx年)“叩請”陳用賓興建太和宮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環翠宮的道士。

正如陳用賓《鼎建太和宮記》所述:“及撫滇之九年”,即萬曆三十年(1620xx年),陳用賓“偕卜勝東城,相度山原間幾一舍許無當者,延佇環望,真氣英英,連蜷環翠宮左,捫蘿視之,適彩雉從中盤起,玉局宛然,無亦光嶽之閟有待歟?” 陳用賓偕沐昌祚、沐睿、劉會等登相度山,卜勝選址,已見山勢“連蜷環翠宮左”。這清楚説明,明萬曆三十年陳用賓為太和宮選址時,已有環翠宮。太和宮金殿、三元宮於明萬曆三十年(1620xx年)動工興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載而繕定”。“萬曆甲辰(1620xx年)歲春正月吉旦”,陳用賓撰立《鼎建太和宮記》。

民間傳説陳用賓曾在鳴鳳山“三遇呂洞賓”,是呂仙引示他鳴鳳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撫滇之三年”即“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為閣祀呂師”。環翠宮建成後,陳用賓曾撰楹聯:

春夢慣迷人,一品朝衣,誤了九寰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向那頭跳出?

空山曾約伴,七閩片語,相邀六詔杯茶,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陳用賓身居雲南“軍門巡撫”,既迷戀官場“一品朝衣”,又嚮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請問“劍影橫天,笛聲吹海”飛來的呂仙人,他該“向那頭跳出”?

陳用賓《建太和宮記》開頭有這樣一段話:“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當帝座,跡最著於太和,貞觀而還,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讓隆焉……”説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當帝座”,真武神蹟,太和山(即武當山)最著名。從唐貞觀年間以來,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當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當山有“真武神,永樂像”的傳説,以後天下真武宮都按這“永樂像”塑真武。

明崇禎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史志碑記所載是一致的。明崇禎十年(1637年)雲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天柱峯。天柱峯為此又稱“金頂”。雞足山銅殿毀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期間。張鳳翮移銅殿時,太和宮銅殿的基座、下層平台砂石浮雕欄杆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間重建鳴鳳山太和宮銅殿,“範銅至五百餘萬之多”(250噸)。1980年清洗銅殿煙塵污垢時,發現銅殿正樑上通體被煙垢覆蓋的銘文,樑中間的字被藻井遮蓋,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銘文證實清康熙九年(1670年)吳三桂修葺太和宮,重建真武銅殿,銅鑄神像,豎“銅幡竿十餘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舉兵反清,故方誌碑記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迴避是吳三桂重鑄銅殿。

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後,鑄了一口“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吳三桂又將其使用過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宮,以炫耀其武威。

銅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雲貴總督王繼文書懸“南無無量壽佛”銅匾。“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雲貴總督,為什麼在真武道宮掛佛教匾?武當山記載,永樂十四(1420xx年)武當天柱峯頂建真武銅殿時,峯巔咫尺地盤上已有佛教無量壽佛殿,佛道互不相讓。得知建銅殿是聖上旨意,佛家折中,“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無量壽佛”匾,朝拜真武同時,也頌“南無無量壽佛”。鳴鳳山太和宮仿武當山中峯興建,王繼文依據武當山典故懸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門碑記》記載了清代昆明兩次地震的情況:“乾隆年間,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靈徵”。這次地震影響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搖摧壞。”太和宮更大的劫難是咸豐年間,太和宮毀於兵燹,三元宮化為灰燼。每一次損壞後,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修繕。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20xx年)前後十五年間,太和宮住持李明清勸募“縉紳王熾、餘安轉稟督辦雲南礦物、前巡撫唐公炯,倡鑄銅一萬斤,並遍約同人,量力捐助。鑄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並重修山門、牌坊、殿宇,眾作新之。”

太和宮金殿於1950年軍事接管,定為“昆明市金殿名勝區”。先後隸屬文教局、建設局、文化局、園林局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期間,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壞,殿宇坍塌,荒煙蔓草。1968年又將太和宮劃屬昆明力車胎廠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粉碎“四人幫”以後,逐年修復古建築,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豐殿,翻修三座天門、櫺星門,新建長廊亭台,局部維修明代城牆。1983年興建山巔鐘樓,保護原昆明城宣化樓之明代永樂大鐘。

1983年至1991年,在鳴鳳山東面、南面新徵土地273畝,興建佔地500畝規模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園林植物園分為十二個專類花卉園區茶花園、温室花卉區、杜鵑園、水景園、木蘭園、薔薇園、竹類植物園、裸籽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造園示範區、鸚鵡園(盆景區)和雪松草坪園。省、市政府先後投資達800餘萬元。

為迎接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後在鳴鳳山金殿投資20xx萬元,全面維修太和宮古建築羣,整修鐘樓,開闢鐘樓旅遊服務區,興建大型觀賞温室,新建杜鵑精品園,開發蘭圃和蕨類植物園,重建秋園餐廳,改造旅遊招待所,重建園內旅遊廁所。在金殿自籌資金興建“中國金殿博覽苑”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金殿青銅文化旅遊景點……這次整治修建,為太和宮金殿創建四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興建。金殿名勝區1999年躋身雲南省一流風景名勝區。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築,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理想之地。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遊覽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觀的深邃;現在我們去觀賞蒼山洱海,領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們乘遊艇去洱海公園。洱海公園又名團山公園,位於下關城區東北2公里處的團山。它北臨碧波萬頃的洱海,西與蒼山南端的斜陽峯相對。南詔國時,這裏是國王的鹿苑。1976年這裏新闢為公園,佔地1600餘畝。山上有動物園和苗圃花壇,廣植大理地區的各種名花異卉,是一個很好的休憩遊覽之地。

現在遊船已到洱海公園臨海長堤,我們離船上岸,這是團山腳下的濱海遊覽區沿着270多級石階拾級而上,我們到達山頂。大家看,這翹角飛檐的樓閣是望海樓,檐下懸匾,上書:玉洱銀蒼”,黑底金字,蒼勁古雅,它是中國慕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望海樓是領略“玉洱銀蒼”的佳境,憑欄遠眺:東邊洱海浩瀚,一碧萬頃,西邊蒼山綿延,莽莽蒼蒼。

各位朋友,讓我們再次登船,到洱海中去遨遊。但我先要向大家介紹是卻是蒼山。先前,我們在大理城,在蒼山腳下的公路上,沒能很好地端詳蒼山雄姿。正如古人所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洱海公園望海樓,視角偏斜,也只能看到蒼山末端。現在,隨着遊船不斷前行,我們眼中的蒼山是不是更真切些?有人説,橫斷山脈像一隻巨臂,從“世界屋脊”西藏高原向南伸到了雲南西部,蒼山就是這支世界著名山脈中雲嶺的一個分支。

蒼山,又名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蒼山共有十九峯。這十九峯從北至南的順序是:雲弄、滄浪、五台、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峯、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斜陽。十九峯中,馬龍峯最高,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峯,兩峯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東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基排列為:霞移、萬花、陽溪、芒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葶蓂、陽南。

蒼山景色以雪、雲、泉石而著稱。我先向大家介紹蒼山的雪。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皚皚蒼山雪,歷代文墨客讚辭頗多, 民間傳説也不少。明代文學家李元陽曾讚美:“日麗蒼山雪,瑤台十九峯”。

蒼山的雲更是名傳遐邇。雲聚雲散,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在變幻多姿的雲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雲”和“玉帶雲”。所謂“望夫雲”是指每當冬春時節,蒼山玉局峯頂常會出現一朵孤單的雲,忽志忽落,上下飄動,若盼若顧。奇特之處在於它一出現,點蒼山便驟起暴風,刮向洱海。所謂“玉帶雲”,是指每當夏末秋初,雨後初晴,蒼山十九峯半山間往往會出現白雲朵朵,雲朵聚匯,慢慢拉開,宛若潔白的玉帶橫束蒼翠的山腰。綿延數十里,竟日不消散。奇妙的是,“玉帶雲”會預兆農業豐收:它出現次數多,當年就風調雨順。當地白族有農諺:“蒼山系玉帶,餓狗吃白米”。

蒼山的泉也很有名。十九峯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峯頂有不少高山冰磧湖泊,這是第

四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瀉,在清純甘甜泉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冰磧湖畔,密佈着原始森林和許多珍奇林木、奇異花卉,特別應告訴大家的是,蒼山的花卉早就芳名遠播,而且它還使蒼山名揚四海。美國教授羅·蘭開斯特曾説:“在美國有100多萬知道中國雲南的大理蒼山,因為他們都種有許多美麗的大理蒼山的杜鵑花。”

蒼山的石,馳名中外。郭沫若有《詠大理石》詩:“三塔矜高古,順思貞觀年。蒼山韻風月,奇石吐雲煙。相在心胸外,涼生肘腋間。天功人力代,海外競珍傳。”

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正在前行,現在應該向大家介紹這碧波萬頃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湖岸線長117公里,面積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面積與蓄水量均列雲南湖泊第二,在全國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彌苴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匯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經漾濞紅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為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無瑕的美玉,秀麗無比,它正以廣闊的胸懷歡迎各位來自遠方的賓朋。洱海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漢代它已名載史冊。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農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從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輝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昇天。洱海月為什麼如此明亮?科學的結論是:一、洱海水質特別純淨,透明度相當高,其反光極強;二、洱海海面塵埃較少,空氣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於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

與蒼山雪、洱海月相連的大理四大名景還有上關花、下關風。洱海和蒼山之間的壩子,是一個狹長形的沖積平原。南詔國時,在這一狹長地帶北南兩邊各築一座小城,扼守要衝,保衞王都的安全。北邊的稱龍首關,又稱上關;南邊的稱龍尾關,即今下關。所謂上關花,是指上關“十里香奇樹”,此花原在上關沙坪街的和山寺內,其花大如蓮,年開數百朵,香氣溢四方,花開時節,觀者如雲。又因此樹結果殼堅,可做朝珠,故花又稱“朝珠花”。後來,此花絕跡了。前些年,據説有人在蒼山森林中又找到了它。下關風指西洱河谷吹入下關的風,終年不止,尤以冬春為盛,你一進入下關就可以感到下關風的存在。它幾乎每天都以怒號,掃街穿巷,撩衣揭帽,使下關了得到了“風城”的雅號。

大理的風花雪月四大名景,有小詩一首將其串在一起,便於記憶,亦頗有情趣: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説到這裏,請各位看一看我們白族姑娘的繡花包頭。你可別小看它,它體現了大理四大名景。請看:微風吹來,耳邊雪白的纓穗隨風飄飄灑灑,顯現了下關的風;包頭上絢麗多彩的花朵,代表了上關的花;頂端

這白茸茸的絲頭,遠遠看去就像蒼山的雪;整個包頭的形狀就如洱海上的彎月一樣的明麗動人。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7

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區的螺峯山下,五華山西麓,雲南大學正門對面,原名菜海子。這裏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後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亦因湖東北曾有九個出水泉眼,又名"九龍池"。翠湖水光瀲灩,綠樹成蔭,樓現波心,環境優美,是昆明城內的一顆綠寶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稱。

翠湖公園內縱貫南北的是阮堤,是1834年雲貴總督阮元撥款所築。直通東西的是唐堤,1920xx年由時任孫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國聯軍總司令的唐繼堯撥款所築。兩道長堤,分湖為四。堤畔植柳,湖內種荷,荷柳相映,清翠秀麗。兩道長堤將翠湖分成五片景區--湖心島景區以湖心亭和觀魚樓等清代建築為主;東南面是水月軒和金魚島;東北面是竹林島和九龍池;南邊是葫蘆島和九曲橋;西邊是海心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冬天有成千上萬只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越冬,嬉鬧戲水,爭搶食餌,給翠湖增添了無限的情趣。這是由於昆明四季温暖如春,適合海鷗過冬,加之昆明人視鷗如友,愛護海鷗,昆明市政府也規定不準捕捉海鷗,不準放爆竹驚嚇海鷗。 這樣,紅嘴鷗與昆明人結下了"朋友"之情,每年11月份,它們就飛來昆明過冬,第二年3-4月,它們又離開昆明飛往我國東北及西伯利亞等地。

每當這時,逛翠湖賞海鷗便會成為昆明人以及許多外地遊客的一大樂趣。冬春時節,上萬只紅嘴鷗雲集翠湖,成千上萬的人投食喂鷗,成為春城一大景觀。

“翠湖”面積21公頃,水面就佔了15公頃。兩道長長柳堤呈“+”字交匯於園心,把全湖分而為四。南北橫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間雲南總督阮元仿西湖“蘇堤”美韻修築,東西縱堤叫“唐堤”,於民國年間修建。兩堤交接處,是湖心小島,以湖心亭為主軸,構成中心遊區。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閣外型美觀,飛檐黃瓦,點綴着翠湖春色,亭內有前後兩個內院,為各種展覽舉辦之地。

湖心亭西側有建於嘉慶年間的蓮華禪院和放生池,是有名的“濠上觀魚”處,如今禪院變為遊藝宮,“放生池”成了一座水上園林;西北角有“來爽樓”,設有流冰場;西南角是“葫蘆島”;棕櫚挺拔,東南角有一個由三個半島連成的大花園為“水月軒”花木繁盛;東北角有“知春亭”,逢節便有人聚此對唱山歌,別有一番情趣。如今的翠湖之美,又增添了雪白的紅嘴鷗,從頭年11月到次年3月,成羣地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兒過冬,一年一度,從不間斷。“翠湖觀鷗”已成為昆明最熱門的景觀之一。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8

蒼山位於洱海之西,又稱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蒼山屬橫斷山脈雲南端餘脈,北起上關,南達大理市,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20公里。蒼山共有十九峯,其中馬龍峯最高,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峯,兩峯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東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其排列為:霞移、萬花、陽溪、芒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草黃、陽南。蒼山景色白以雪、雲、泉、石而著稱。雲,變幻多姿,獨具特色;雪,蒼山頂上終年白雪皚皚,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泉,清澈無污,甘甜可口,四季奔流,叮咚悦耳;石,更是蒼山之魂。這種瑰麗的巖石世界各地都有,但以大理的為最美,開發也較早,人們便把它叫做“大理石”。

蒼山上古樹蒼天,翠竹滿山,雲霧繚繞,飛瀑散花。山頂有黑龍潭等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周圍有冷杉、雲杉等珍稀植物和豹、熊、鹿等野生動物。

洱海古稱葉榆澤。它兩頭窄,中間寬,略彎曲,形如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北起洱源江尾,南止大理市,長40公里,東西寬4-9公里,總面積24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3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1。5米,最深為20米。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湖內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湖水清澈碧綠,四周風景如畫。洱海主要源於洱源縣的黑谷山,北有彌苴河,東南有波羅江,西有蒼山十八溪流入,水源比較豐富。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出海口,流入漾濞江後又進入瀾滄江,最後注入南海。

到了洱海,最應該到附近的白族漁村裏去看看,因為高原上的漁村本就不多見,50年代著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這裏的生活。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9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温暖濕潤、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歡迎您的到來!在這裏您會觀賞到天然的秀水青山,您會領略到真正的民族風情。在這裏,古老和時尚交融同存,昨天和今天相互交織,您會被最真實、最原生態的雲南感動,被這裏的山山水水感染,您一定會深深喜歡上這個地方的。以下請允許我向你們介紹波光瀲灩滇池。

滇池位於昆明市區西南面,是個煙波浩渺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它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而形成的高原石灰巖斷層陷落湖。湖面海拔高度為1886米,湖面南北長39公里,東西間最大寬度為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約為200公里,湖面積約為318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為8米,平均深度為5.5米,蓄水量約為15.7億立方米。在雲南所有湖泊中,它的面積最大,在全國眾多淡水湖泊中,位於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之後居第六位。滇池四面羣山連綿,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北有蛇山(又名長蟲山),南有白鶴山,這些連綿起伏的山巒形成了昆明壩子的天然屏障。在長約十百公里的湖岸線上,分佈着昆明、呈貢、晉城、昆陽、海口等大小城鎮以及大觀樓、海埂、西山、觀音山、白魚口、鄭和公園、牛戀鄉、石寨山滇王墓、盤龍寺、柳林、官渡金塔等風景名勝。滇池屬長江水系湖泊,沿岸有20多條河流注入滇池,其中最大的為盤龍江,其他還有金汁河、白沙河、寶象河等大小河流。滇池水出海口流出後經螳螂川、普渡河北注金沙江,奔騰東流,最終歸入大海。

滇池水域,羣山環抱,河流縱橫,良田萬頃,人稱“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圍,有漁村和風帆點綴的觀音山風景區;有花光樹影的白魚口空谷園;有綿亙數裏,水淨沙明的海埂湖濱浴場和秀美雋逸的大觀樓公園等等,都是十分愜意的遊覽之地,特別是在綠波盪漾的彼岸,巍峨雄壯的西山之巔,水浮雲掩。那湖泊的秀麗與大海般玄境便呈現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麗,亦有大海的氣魄。

關於滇池名稱的由來,從來説法各異。第一種是從滇池的地理形勢看,據《華陽國志•南中志》之説:“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從此文中,我們得知,滇者,顛也;第二種説法認為“滇,顛也,言最高之頂”,滇池地處高原,故名;第三種則認為,“滇”是古代這一地區眾多民族部落中最大的一個,楚將莊入滇後,變其服,從其俗,而後建立滇國,稱滇王,因此滇池的名稱也因這一部族的名稱而來。滇池的名稱由來儘管有種種説法,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巨大的經濟效用,千百年來它養育着這裏的人民,灌溉着這裏的土地。為人們提供舟楫之便,向人們提供豐富的水產品,現在又以它秀麗的風光,迷人的景色迎來許許多多旅遊客人,確實不愧為雲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現在的滇池,已是全國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也是唯一設在內陸省的國家級度假區。海埂公園緊靠滇池湖畔,整個公園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綠荔枝、白浪沙灘,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風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場。在公園眺望湖對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園,更覺賞心悦目。若是想登上西山遊玩,公園裏的大壩碼頭上,有漁民駕駛的漁船可渡過水麪到達西山腳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纜車上西山,從纜車上俯視滇池,千重波濤,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風景名勝的中心,遊客既可乘船環湖遊覽觀賞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覽鄭和故里、觀音山等風景名勝。滇池四周,東西有金馬、碧雞二峯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較多。湖上煙波浩渺,景色迷人。每當春日櫻花爛漫時節,緋紅一片,如雲似霞,景色更加綺麗迷人。

今天的滇池,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滇池這一生態美的象徵,會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將會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的再次到來!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在雲南麗江市,有個旅遊景點叫玉水寨。在前年的夏天暑假,我和媽媽,妹妹第二次去雲南麗江看望在那裏工作的爸爸,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沒有去玉水寨遊玩。麗江的風景十分美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麗江的“玉水寨”。

在玉龍雪山邊有個小寨,大家説麗江四季如春。可在那個小寨子裏卻不是這樣,不管那個季節都有可能下雪,這次我叫爸爸帶我去了好幾次“玉水寨”,有次去的時候還下了小冰雹。 那裏很美,猶如“植物王國”好多好多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植物,在我的想象裏,那裏的植物可以和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相比。那裏的水是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雪水,水很清,清的像那嫩嫩的剛剛發芽的綠葉一樣;水很涼,涼得整個宇宙都在顫抖…… 啊!這雪山邊美麗的玉水寨,我多想再次去看看你呀!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迪慶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玉水寨風景區,是以納西民族文化為核心,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的風景名勝,如今已成為麗江主要旅遊景區。

玉水寨是納西族中部地區的東巴聖地,是麗江古城的溯源。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將玉水寨指定為東巴文化傳承基地和白沙細樂傳承基地及勒巴舞的傳承基地,進行納西民族古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研究、展示等工作。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基地,保留了納西族傳統古樸的風貌,與周圍優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真正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納西族傳統理念,東巴文化之真諦。現景區內有三位著名的東巴大師主持日常事務,有數名東巴學生,在玉水寨學習東巴經文、東巴舞蹈、東巴祭祀儀典、東巴藝術等。每年農曆3月5日,整個納西族地區的東巴聚集在玉水寨,在東巴什羅廟舉行一年一度的東巴什羅會。

白沙細樂是納西先民創造的音樂奇蹟。白沙細樂同麗江洞經音樂,是納西古樂之雙璧。原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也由衷的讚歎白沙細樂是“音樂的活化石”。

玉水寨是20xx年七星越野挑戰賽賽點。20xx年麗江國際東巴文化旅遊節在玉水寨舉行。

介紹雲南金殿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木府景區佔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羣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現在看到的木府,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築中,古樸粗獷的流風餘韻,府內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佈局,又可看見白族和納西族傳統的民族特色。

木府是麗江古城之“大觀園”。“北有故宮,南有木府”。

木府,我們將翻閲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 木府佔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羣體座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

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了納西人推崇知識的靈心惠性;古牌坊通體皆石,結構三層,是國內石建築的精品;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萃,千卷東巴經,百卷在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在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本土宗教活動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人廣採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忠義”石牌坊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向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 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築採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於城西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雲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於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

走進木府,迎面而來的是議事廳。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yunnan/kqzl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