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新疆導遊詞 >

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

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

克孜爾千佛洞是新疆的有名景點之一,很多來自各地的遊客慕名來參觀,導遊也要做好克孜爾千佛洞景點的詳細介紹。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的範文,歡迎閲讀!

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
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篇一

克孜爾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國 “四大石窟”之美譽,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千公里。 其中保存壁畫的洞窟有 80多個,壁畫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 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羣,大約開鑿於公元 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縣,屬於龜茲古國的疆域範圍, 是龜茲石窟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築藝術、雕塑藝術和壁畫藝術,在中亞和中東佛教藝術中佔極其重要的地位。龜茲古國地處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曾經是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佛教從印度先傳入新疆,形成 “西域佛教”後,再傳入中原。龜茲的地理位置決定它成為“西域佛教”的一箇中心,也成為佛教傳入中原的一個重要橋樑。石窟則是佛教藝術的重要形式,通過建築和壁畫來宣傳佛教教義。龜茲石窟窟羣比較集中,壁畫內容豐富,不僅有表現佛教的“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等壁畫,還有大量表現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畫。有研究石窟的專家指出,龜茲石窟是一部古龜茲文化的百科全書。而在龜茲石窟羣中,克孜爾石窟被視為羣芳之冠。

克孜爾千佛洞的洞窟形制大致有兩種:一種為僧房,是供僧徒居住合作產的場所,多為居室加通道結構,室內有灶炕和簡單的生活設施 ;另一種為佛殿,是供佛徒禮拜和講經説法的地方。佛殿又分為窟室高大、窟門洞開、正壁塑立佛的大佛窟和主室作長方形、內設塔柱的中心柱窟,還有部分是窟室較為規則的方形窟。不同形制的洞窟用途不同。這些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規則的修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單元。從配列的情況看,每個單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可以想見,當年克孜爾千佛洞是龜茲地區一處佛寺櫛比、僧徒比肩的地方。

最能體現克孜爾石窟建築特點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為主室和後室。根據導遊的介紹,石窟主室正壁為主尊釋迦佛,兩側壁和窟頂則繪有釋迦牟尼的事蹟如 “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後,應按順時針方向進入後室,觀看佛的“涅盤”像,然後再回到主室,抬頭正好可以觀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彌勒菩薩説法圖。

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篇二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景點是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的河流階地上,它背依明屋達格山,南臨木扎提河和雀爾達格山,東距庫車縣城約69千米。據考證,庫車縣在20xx年前曾是亞利安人建立的古龜茲國所在地。龜茲國在漢唐之際是西域36國中的大國之一,境內曾居住的民族有羌、塞、月氏、烏孫、匈奴、 突厥、回紇和漢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他們都逐漸融合成了龜茲人。

在進入景區之前呢,希望大家注意,不要將攝像機帶入景區,因為在文物景區內是不允許攝像的,大家可以把攝像機放在車上,我們的司機可以先替大家保管。在遊覽過程中請不要四處攀登,更不能在文物上亂刻畫。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不要去未開放區或懸崖邊遊覽。

大家請看,前面就是克孜爾千佛洞了。它始建於公元三世紀前後,現有編號的洞窟236個,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因素,石窟寺建築以及雕塑毀壞嚴重,僅有一部分壁畫保存較好。目前存有壁畫的洞窟大約有80個。壁畫的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要以佛傳故事為主,反映了小乘佛教思想。建築風格是明顯的犍陀羅藝術風格。壁畫的繪畫藝術突出了暈染法、對比色、菱形結構圖等古龜茲風格。克孜爾千佛洞按照自然區域可分谷西區、谷內區、谷東區、後山區四個區。總體延伸大約有3公里。

大家請看在我們前面的這一尊塑像,就是我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出生在古龜茲國。他的母親是龜茲王白純的妹妹。他7歲出家,9歲跟隨母親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盤土多達多處學習佛經。12歲時,又同母親一起返回龜茲。龜茲王聽説他回來了,親自去迎接他,並專門為他鑄造了金獅子座,並請他升座説法。西域各國國王一見他升座,都在他的座側聽講。

公元420xx年,鳩摩羅什到了長安,秦王封他為國師。從此,他就在長安國立譯場逍遙園,從事佛經的翻譯。他和他的弟子共譯出佛經74部,384卷, 對我國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克孜爾千佛洞按藝術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現在就請大家與我隨階而上,一段一段的遊覽。大家現在看到的是47號窟,它是克孜爾石窟中最大的一個。建於公元3世紀末到4世紀初,大家可以看到裏面的壁畫有禪定、涅槃以及天宮伎樂圖。它代表克孜爾千佛洞的初創期。

我們進入的38號窟是一個音樂窟,壁畫上繪有大量的龜茲樂舞。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個洞窟建於公元4世紀到5世紀末,代表克孜爾千佛洞的發展期。

代表繁盛期的洞窟是8號窟。這裏面講的大部分是因緣故事。大家請看這個菱格因緣圖,有誰能給我們大家講一下這幅壁畫的內容是什麼嗎?這上面畫的是猴子捧着蜜獻給佛,佛説蜜裏有蟲,猴子就把蟲從蜜裏面取出,然後又獻給佛。這時,佛又説蜜太濃了,猴子就在蜜里加泉水減小蜜的濃度,再一次的把蜜獻給佛。這一次,佛和他的眾弟子喝了猴子捧來的蜜汁。所謂樂極生悲,猴子開心的不得了,一不小心,跌入了水坑,淹死了。因為他前身奉過佛,來生就生於富貴人家做了富人。這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這一時期的內容反映了小乘佛教思想。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18號窟,它是克孜爾石窟衰落時期的代表。在這一洞窟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代漢題以及遺物。由於受到中原大乘佛教思想影響,加之庫木吐拉石窟寺羣興盛,龜茲佛教中心也隨之轉移至龜茲都城。並且在伊斯蘭教取代龜茲佛教以後,克孜爾洞窟便湮沒了。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因素破壞較為嚴重。但是主要原因還是人為破壞。在克孜爾千佛洞,外國的一些“考古家”不僅盜走了很多雕塑,還用膠布粘走了大量壁畫。據有關文物部門介紹,30年代初,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考古隊的勒柯克,從這裏盜走的壁畫、塑像和其它藝術品,以及手抄或印刷的漢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羅文的文書,就達上百箱!還有英國的斯坦因等人,也來新疆盜走了大量壁畫。破壞了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的整體美,留下了驚世遺憾!

克孜爾千佛洞是中國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寺羣,也是新疆石窟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處。堪稱“第二個敦煌莫高窟”。克孜爾千佛洞的這些壁畫深刻反映了當然古龜茲佛教的盛況,代表了龜茲民族的文化藝術水準,它對研究龜茲社會歷史、 佛教文化以及中西方關係,都具有重要意義。

克孜爾千佛洞導遊詞篇三

很高興您能來我美麗的家鄉新疆來做客,我們正行走在庫車----------這個古代著名佛國龜茲的大地上。此時我們正追隨玄奘大師的足跡,直抵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克孜爾千佛洞,來品味石窟藝術的佛國古韻。

關於庫車石窟的歷史,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庫車一帶古稱龜茲,她是當年西域36國之一,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著名城池。20xx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時來訪過這兒。漢宣帝時,龜茲國王絳賓就實行了與漢友好的政策,數次前往長安朝賀,那時的龜茲國“一如漢朝禮儀”。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從此龜茲歸漢。

東漢末年,漢朝勢力不再角逐在西域政治舞台,龜茲作為一個獨立王國進入佛教文化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龜茲吸收印度文化、健陀羅佛教文化形成本地燦爛的民族文化時期,今天我們看到的庫車、拜城等古龜茲地域內的千佛洞和其他佛教寺院遺址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開鑿營造留存下來的。中國古代傑出的佛經翻譯大家鳩摩羅什也是那個時代的著名高僧。到了唐朝,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於西州,於公元659年,移安西大都護府於此,龜茲重回大中華。那時,龜茲文化對中原文化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龜茲樂舞,在中原大地上非常盛行,中原樂曲及唐詩宋詞都從中借鑑不少。與此同時,龜茲佛教文化也進入了與唐王朝佛教文化相融並存的安西佛教文化進入鼎盛時期,佛教石窟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此後龜茲幾經歷史變遷,佛教文化也逐漸被伊斯蘭文化所取代。14世紀後,庫車王朝變更頻乃,一直到公元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庫車才漸趨安定。回顧庫車的歷史,可以看到古龜茲與中原大地有着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

古代的龜茲是一個國際性的商業都市,各國商人云集其間,從事在龜茲過境的東西方土特產品的買賣,這樣,在龜茲就出現了一種中介型經濟,在這種型經濟的基礎上,產生了龜茲的開放型文化,而佛教文化最具代表性。龜茲是以小乘佛教為主,她的小乘佛教是吸收了克什米爾、(牛建)陀羅等地的佛教文化而成長起來的。龜茲佛教藝術中出現得更多的則是(牛建)陀羅文化的內容,例如骷髏仙、脱皮白骨等典型的(牛建)陀羅文化形象在龜茲壁畫中隨處可見。在談到龜茲文化中兼容幷包含着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中亞文化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古代中原地區漢文化在龜茲文化構成中的重要地位,如龜茲石窟壁畫中“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出現,是古代中原地區盛行淨土宗以後,對阿彌陀佛的崇拜在佛教藝術上的反映。龜茲以中介型經濟產生的開放性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9公里的戈壁懸崖下。石窟背靠明屋達格山,前面有渭幹河蜿蜒流過,隔河屹立着喬爾達格山。克孜爾千佛洞是中國大地開鑿最早的石窟,她的開鑿年代,大概從公元三、四世紀開始,到公元九世紀結束,先後持續長達五、六百年之久。作為龜茲石窟的代表,克孜爾石窟可以説是開中國西北石窟藝術之先河。龜茲在西域各國中最早派僧人來中原傳播佛教的。隨着佛教的流行,龜茲佛教藝術也隨之傳入中原西北地區,為中原西北地區佛教石窟的開鑿提供了模版。而且龜茲藝術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原西北地區古代藝術發展的方向,使之從世俗藝術逐步走上了宗教藝術的道路。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各個地區開始出現佛教石窟。

根據專家考證分析,龜茲石窟的建造原因有三點:一是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宗教宣傳來麻痺人民,以維護其階級利益;二是佛教徒為了進行禮拜、供養等宗教儀式的需要;三是僧尼的的苦修必須要有潔淨的環境。因此克孜爾石窟的形制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佛殿,是佛教徒禮拜的地方。一種是僧房,是僧尼修行的所在。在克孜爾千佛洞已編號的236個石窟中,有64個僧房,172個佛殿,由於年代的久遠,外國列強的掠奪破壞,大部分塑像已蕩然無存,壁畫也殘破不全,現在只有75個窟形較完整,壁畫比較完好。一些石窟存有漢文、龜茲文題記,個別還有塑像殘軀。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着座紅色的山就是千佛洞的所在了。克孜爾在維吾爾語是紅色的意思,所以克孜爾千佛洞的名字源於這座紅色的山。克孜爾千佛洞不僅是一個著名的古代佛教藝術遺址,也是一個風景十分秀麗的地方。窟羣中間有一道峽谷,峽谷中有兩股清泉匯成的一支溪流,清澈如鏡,彎彎曲曲的流過千佛洞,使千佛洞前出現了一片綠洲。在溪流的滋潤下,一片綠樹葱葱,現在我們穿越戈壁,一路風塵而來,忽見這滿園蒼鬱,是否體會到一絲脱離凡塵的感覺呢?

大家能猜到迎面聳立的這尊銅像是誰嗎?是的,你們已經猜到他是鳩摩羅什。我國曆史上有名的佛經翻譯家。他從小隨母信佛,9歲時,母親帶他到羅賓(今克什米爾)拜師學習小乘佛教經典。12歲又拜莎車大乘名僧須利子陀兄弟為師,學習大乘佛經。20歲時成為博古通今,聞名東方的西域高僧。後來鳩摩羅什來到長安,組織了800多人的龐大翻譯機構,在他的悉心指導下,翻譯出各種佛經35部,約300餘卷。他在介紹佛教哲學思想、文字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從而在、我國佛教歷史上有着深遠的影響,與真諦、玄奘、不空並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翻譯家.

下面我們繞過銅像進入鳩摩羅什等古代高僧曾經修行、誦經的佛窟區了。從現在236個石窟的建造設置上,我們可以看出克孜爾石窟的宏大規模。石窟羣呈兒字形分佈於蘇勒特泉水溝內外的山崖上,以峽谷為界,分谷西、谷東、谷內及後山四大區域。谷西區從1號到80號,保存着比較多的早期石窟。谷內區從81號到123號集中了一批中期石窟。谷東區從136號到201號到227號則保存着大部分漢文、龜茲文題記。整個石窟排列在東西約兩公里的沙石山壁上,如層樓疊閣、錯落有致,甚為壯觀。

克孜爾石窟是龜茲石窟藝術的發祥地,其石窟建築藝術、雕塑藝術和壁畫藝術,在中亞和東方佛教藝術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克孜爾石窟類型主要有支提窟和毗珂羅窟兩種。

支提在印度梵文中的意思大致是陳列聖物的地方,也可以稱之為神殿或塔廟,所以克孜爾千佛洞中支提窟是僧侶巡視觀像和講經説法的地方,有大像窟、中心柱和方形窟等多種類型。大像窟是佛徒的膜拜中心,主室寬大,正壁塑有高數米或十多米的大立佛像,左右側壁也塑有數尊佛像。後室及側壁繪有彩畫,後壁下方鑿有巨大的涅PAN台,台上塑有涅PAN像。中心柱窟主室為長方形,縱券頂,後設方柱,柱前開龕塑有佛像,有左右甬道通後室,窟頂和窟壁都繪有彩畫。中心柱窟是(牛建JIAN)陀羅風格的佛教藝術向典型的龜(QIU)茲地方風格邁進的最佳載體,其形制簡明清晰,體現了龜(QIU)茲建築的名族特徵。方形窟是僧人講經之所,所塑佛像是中型立佛,主室為方形,窟頂有覆鬥形、彎鬥形窟窿形和橫券形等,繪滿彩畫,華麗無比。毗珂羅窟是僧人生活起居和麪壁入禪的地方。主室為長方形或方形,橫券頂,前壁鑿明窗,側壁鑿有壁爐和灶坑。毗珂羅窟往往鑿於支提窟旁,組合成一個單元。

現在我們進入47號窟,這是克孜爾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為典型的大像窟。大像窟始創於阿富汗的巴米羊,龜茲石窟中的大像窟就是以阿富汗巴米羊大像窟為模特兒開鑿而成的。石窟分前後兩室,前室高16.8米,左右兩窟各鑿有五行方孔,這是木建築窟檐的遺蹟。壁面底部鑿出一條高約50釐米的石台,台上壁面鑿出嵌有木橛的小孔。根據壁面上殘留的這些方孔、石台,可以相見當年的兩壁是何等的富麗堂皇!如果我們把已經塌壞了的47號窟的前室復原一下,可以看到:前室正壁是一座15餘米高的大立佛像,巍峨壯麗,高大雄偉。左右兩壁各有五行雕飾華麗的木建築窟檐。中間是一座座飾金敷彩的浮雕佛像,最下部分是一軀軀小立佛。這樣,整個前室充滿着各種各樣的佛的形象,加上雕樑畫棟式的木結構建築,這裏成為一處既莊嚴神聖,又富麗華綺的佛的世界,成了一個極富於宗教神祕感和感召力的地方。47號的後室高8米,長8.2米,寬10米,靠後壁的這個寬2.2米,高1.2米,長10米的石台,就是涅PAN台,台上原塑有一軀涅PAN佛。

大家注意到這些異彩紛呈的壁畫了吧。克孜爾石窟藝術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壁畫內容包括佛、菩薩、比丘、飛天、供養人像和本生故事畫、佛傳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佔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釋迦誕生在淨飯王家為太子之前的許多行善積德的故事。佛傳故事,是描繪釋迦降生印度淨飯王家為悉達太子到出家成道的故事。在克孜爾千佛洞,佛傳故事畫面最多的是“妙轉fa輪”、“降魔成道”、“精進苦修”等三個場面。在敦煌,本生故事採取連環畫的形式,即把本生故事的每一個情節用畫面連續不斷的表現出來。與之不同的是,克孜爾石窟畫面所表現的只是本生故事中的一個關鍵性情節,因此一副畫面就代表着一個故事。這樣,在一處壁面上,有時可以出現十幾個以至幾十個本生故事。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中,這種傑出的處理方法獨樹一幟,在其它石窟難以見到。

龜茲石窟壁畫中以人物形象居多,而對自然景觀以及花卉鳥獸表現較少,這是受了古希臘以人為本的思想影響。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中還有大量反映當時龜茲人生活情況的作品,如商旅負販、二牛犁地等。千佛洞壁畫中男供養人不剪髮,且戴有巾帽的是當時龜茲國王的畫像。在有關波斯人習俗的文書記載波斯人留剪髮、齊發,可見,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中“剪髮垂項”的龜茲人形象可能是受伊朗文化的影響。龜茲石窟壁畫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存在許多裸體人像,其數量之多,在全國首屈一指。特別是隨處可見的男性裸體人像,在所有裸體人像的80%。存在這麼多裸體人像與佛教是從熱帶和亞熱帶的印度傳來有關。

我的個人見解:在這裏,關於男性裸體人像,我認為是受了希臘人的影響,因為希臘文化中向來用男體來表現力與美。當時有一箇中亞古國名大夏(又名巴克特利亞BACTRIA)。是由一些希臘貴族的後裔建立的,他們侵入印度河流域,佔領(牛建)陀羅,為了緩解和被侵略者的矛盾,他們改信佛教,從而創造出(牛建)陀羅佛教藝術。我個人認為,龜茲石窟中的大量男性裸體人像與此有關。

現在大家看在這47號窟的壁畫,在前室縱券頂窟頂上畫着的是大飛天,後室橫券頂窟頂上也是大飛天。她們上身赤裸,披掛瓔珞、寶帶,下身着裙,在腰間有兩個衣結。她們的身體伸得比較直,只是以雙腳分開,一屈一伸來表示飛的姿態。在涅PAN台西頭緊靠着涅PAN佛頭部的西壁底部,這裏面有一副薩陲那太子捨身飼虎本生。在這副畫面上,薩陲那太子不像在其他龜茲石窟裏表現的那樣,一動不動的仰躺在地上,聽任着飢餓的老虎來吃他。在這裏,薩陲那太子卻是用一手撐着地,使上半身離地稍微仰起,另一隻手則伸向天空,似乎他正在忍受着極大的痛苦和作出極大的犧牲。因此,這副畫與其他畫相比較,有動感,富於生氣,產生出更巨大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從壁畫的風格和技巧來看,克孜爾石窟雖然不像敦煌石窟,一個時代的壁畫和另一個時代的這麼涇渭分明,但也是可以看出一個大概的發展過程的。早期壁畫依風格而論,整個比較粗糙。人物是用極粗的線條畫出輪廓,在用手塗的筆法表現人身和衣紋細部。慢慢地人物畫的輪廓線變細了,出現了“屈鐵盤絲”式的細線條。人物的肌體運用了深淺不一的暈染,產生了質感,這種表示物體陰陽明暗的暈染,使畫像充滿了立體感,特別是把人體的肌肉顯示出來,使畫中任務呼之欲出,這種繪畫技法明顯受了JIAN陀羅文化的影響。到後來,壁畫風格有了更大的進步。如任務的輪廓線有了粗細相間的線條。在輪廓線內又加以暈染,特別值得提的是在用色方面,克孜爾石窟的壁畫多以土紅、大綠為主,相當接近於莫高窟中晚唐壁畫的顏色。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80號,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心柱行支提窟。是克孜爾石窟羣裏的主體石窟。在龜茲的所有支提窟中只有中心柱形支提窟最接近與印度支提窟的原形,但是在印度支提窟出入本地後,龜茲的工匠根據本地的自然特點和傳統習俗是她趨向與本土化了,建築了以印度支提窟為範本,又具有本地民族特徵的支提窟----中心柱形支提窟。中心柱形支提窟中的中心方柱就是由印度支提窟中的舍利塔演變而來成的,所以,在石窟建築藝術中又把中心柱形支提窟稱作“龜茲窟”。隨着佛教的東傳,“龜茲窟”也傳入中原西北地區,如莫高窟19號窟,即有中心方柱,四面開龕,東西北三壁均畫有佛,並四軀飛天;如西千佛洞4號窟也為中心方形柱,四面開龕,龕內各畫有菩薩、飛天、金剛、比丘等;再如榆林窟也有少量的中心柱形支提窟。從支提窟的演變我們更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龜茲石窟在佛教藝術東川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現在我們看到的窟內側壁上的壁畫,稱為極樂圖,圖中所繪的“舞練”、“擊掌”等是現在已知最早的龜茲舞蹈的形象記載。新疆地區的音樂,在我國古代流傳已久,影響深遠,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曾有這樣的詩句:“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根據歷史記載,橫笛、琵琶和篳篥等樂器都起源於新疆。那邊壁畫上的使樂圖和使樂天圖等畫面形象描繪了各種樂器演奏龜茲樂時的動人情景。龜茲樂時的動人情景。龜茲樂早在漢代以後,就在全國流行,隋文帝時被定為宮廷九部樂之一,也是唐代宮廷樂中重要的一部。據傳楊貴妃也曾迷戀於龜茲樂舞,唐代著名音樂家白明達就是龜茲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xinjiang/ox7k0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