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四川導遊詞 >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精選16篇)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精選16篇)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遊都江堰,瞭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於李冰無子,傳説而來。為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於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於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澱在河牀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佔八成,內江的沙佔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為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湧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範了洪水氾濫的發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餘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於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衝上岸,或帶入泄洪道,把多餘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換句話説,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麼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麼“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遊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2

歡迎各位來到都江堰市遊覽。現在我們的車正經過寬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轉上玉壘山公路,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區。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湧着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此以前,由於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高山連綿的鬆茂峽谷中洶湧而下的浩蕩岷江,一到漲水季節,總是順地勢四下漫流,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後來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鼈靈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鼈靈的巨大功績,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讓給了他,成為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羣眾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後,由於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後有不少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範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髮揮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説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範,是毫不誇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説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已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長效的偉大功能的奧祕所在。

我想這也是各位今天遊覽的目的吧!現在,我們走上了景區公路,沿途森林夾道,空氣清新,使大家的旅遊有了更好的心情。我們從觀景樓往下游覽。

都江堰鳥瞰

站在樓台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裏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為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於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餘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於溢洪排沙;寶瓶口用於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於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藴涵着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會我們到了現場再作詳細介紹。指物説理,可能比較容易説明白一些。現在我們去看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座落於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於郫縣後,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後來這裏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於李冰父子相繼被救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

二王廟的建築有五大特點:一是佔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築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模宏大,佈局嚴謹,令人賞心悦目,這五大建築特點我們將邊參觀邊體味。

我們從二王廟的後山往下走,經過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當普的亭閣。穿過有兩株“仙人鬆”的庭院,就到達廟宇的文物陳列室。在這裏有我國兩位著名畫師的真跡鐫刻在石碑上,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户曉,要問是哪兩位?其實不用我在這裏多説,大家一看畫就知道了,這仕女圖是張大千先生畫的,這奔馬自是徐悲鴻的傑作。大家再看左邊的這個碑,誰能認出這是什麼字? ——這本來也不是字,是用來降魔鎮妖的道符,也難怪大家和我一樣“一字不識”。

與陳列室平行是二王廟後殿,現在塑的是李冰夫婦的神像。由於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後人早已將他們神化了。我們在二王廟中參觀,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們卻見不到李冰兒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話中與李冰關係最密切的一人。這個角色的出現,把李冰神話的故事情節又推進一個新階段。但史書從未介紹過李冰兒子,所以李二郎只不過是個傳説中的人物。我們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澤東,有人崇拜拿破崙,有人則祟拜劉德華,當時的人卻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應該是完美的,李冰沒有兒子,在封建時代有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們都希望他有一個英雄的兒子,能替他傳宗接代,李二郎這個人物也就由此而產生了。

李二郎這個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隨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這個人,也不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戰國時期是一個產生傑出人物的時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韓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諸子百家也應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傑出的水利科學家。 李冰是先秦時期的蜀郡守,相當於現在四川省省長的職位,但蜀郡當時所管轄的區域比現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為一心為民辦實事,多才能幹,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羣眾,依靠羣眾,用比較現代的話來説,便是“走羣眾路線”,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只有處理好對上和對下的關係,他才能任職四十年,辦了許多實事造福於民,所以承認李冰是一位偉大水利專家的同時,我們必須得承認,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於政務的風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築,殿的對面是戲樓。戲樓顧名思義就是唱戲的地方,不過這戲不是唱給凡人看的,而是唱給已被供奉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是二王廟廟會,明清時代,每到這一天,這裏都要唱戲,人們趕廟會敬神、祈福、看戲,甚為熱鬧。1992年後,趕廟會的風俗又重新恢復。

這座塔是“字庫”,燒紙錢的地方。農曆六月二十四廟會的這一天,這裏總是熱鬧非凡,人們會把紙、錢一些歌頌或讚揚李冰的字、畫從底層塞入燃燒,塔心中空,青煙直上,塔尖有兩隻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沒有?煙就從蛤蟆嘴中衝出,直上雲霄,這樣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們對他的評價了。從戲台下面走出大門,一條高陡的石階梯,把廟宇顯得巍峨聳高,返身上看,這隸書“二王廟”匾額,為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馮玉祥將軍來都江堰時寫的,在這裏拍照較有紀念意義。

再往下走,林蔭深深的階梯旁,摩崖雕刻着歷代積累的都江堰維修治理的經驗總結,字句精煉,涵義準確,很有科學價值。比如:這是歲修都江堰的“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低作堰”是説飛沙堰不能加高,這“深淘灘”的“灘”指的是鳳棲窩(也就是飛沙堰對面淤起的淺灘)的一段河牀,在每年枯水季年節歲修清淤時,要深淘。深到什麼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個石人馬,以前以漲水不過肩部,水枯時不低於人的足部為標準。現今淘灘,以看到四根卧鐵為標準,這四根卧鐵分別是明、清和民國時期以及解放後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見四根卧鐵就行了,淘得過深,寶瓶口進水量偏大,會造成澇災;淘得過淺,水量不足,難以灌溉。

這邊的“遇灣截角,逢正抽心 ”稱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決灌區輸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説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則。“遇灣截角”指歲修時遇河流彎道,在凸岸截去鋭角,減緩衝勢,使其順直一些,減輕主流對河岸的沖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順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溝很多時,應當把河牀中間部位淘深一些,達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順軌”,避免泛流毀岸、淹毀農田。石刻的經驗還有很多,有的我們在遊覽中再作解釋。

前面這小樓叫“樂樓”,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築,每逢清明節放水,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典禮”,成都的大官員來時,這裏就奏樂迎接。樂樓的雕塑和裝飾非常精美,通過諧音、會意或直書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講究清靜無為的修煉和吉祥如意、健體長生,羽化登仙等題材。色調上給人以親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樂樓左、右兩邊分別塑的是漢代的文翁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發展和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諸葛亮派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護都江堰。

安瀾橋

走出二王廟,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內江,架在江上的鐵索橋,就是著名的安瀾橋。請大家隨我過橋去魚咀參觀。

安瀾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全長320米。最早稱繩橋或竹藤橋,這與它修建的材料有關。到了宋代,改稱“評事橋”,明朝末年毀於戰火。清嘉慶八年(1803),何先德夫婦倡議修建竹索橋,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氏夫婦,又稱之為“夫妻橋”。它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

橋的原址本來在魚嘴處,1974年因興建外江水閘,經國務院批准,將索橋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鋼索建造。索橋是我國古代人民為征服高山峽谷,急流險灘,利用本地竹木資源創建的懸空過渡橋樑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橋建築的典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過這晃晃悠悠的橋,去體味如履簿冰的感覺吧,過索橋可是遊都江堰最有樂趣的項目之一呵!

魚咀

大家已經知道,魚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體部分。站在魚咀的壩口,看岷江迎面而來,經魚咀一隔分為兩股,即外江和內江。魚咀就是分水堤的頭,為什麼要修在這裏呢?起多大作用呢?這就要回到二王廟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兩句話上了。

魚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魚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韓家壩的穩固性和分水作用,並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魚嘴的堤壩,把岷江水一分為二,分為內江和外江。由於這段河道的河牀外高內低,再加上上正有一個彎道,所以魚咀分水後在春耕季節江水流量較小時,主流就有約六成的水進入內江,首先保證了成都平原的農業灌溉用水。洪水季節,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勢受河牀彎道的制約明顯減少,再由於外江一側江面較寬,內江—側江面較窄,內江的流量會自動低於外江,進水約四成,這樣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難題。這種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經中所説的“分四六、平潦旱”。 魚嘴還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之—,它發源於我省松潘縣境內,全長760公里,源頭至此約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順流而下,根據彎道環流原理,江水在彎道產生的漩流,會將下層的沙石捲到水流上層,大部分便自動被帶入外江一邊而不進內江。魚嘴正處於“正面取水”“側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從這裏排走,大大減少了內江淤塞之害。

現在的魚咀已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在從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籠護堤。就是用川西盛產的竹子編成長長的竹籠橫置壩邊,裏邊塞滿河邊沖積的卵石,一籠接一籠,一層接一層,造成了堅固耐衝又不積水的堤壩。就地取材,方法簡易而效果極好。

緊接魚咀的這道長堤叫金剛堤,每年內江淘河起來的泥沙就用來堆積加固堤壩,既保證內江護岸,又解決了泥沙的出路,這就是歲修“三字經”上説的“挖河沙,堆堤岸”。

飛沙堰

金剛堤盡頭處成了一個斜坡,然後是一道矮壩,這就是飛沙堰了。飛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個主體工程,這堰修在離堆之側,是一道低壩,堰頂距河牀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內江泄洪排沙。從魚嘴分進的內江水,被離堆一頂,自然旋流起來,每當夏秋之季水流量大於寶瓶口的可流量時,寶瓶口不能通過的水,主要從飛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從飛沙堰一齊流出去。“飛沙”二字的意思就在於不僅溢洪還能排沙。

測量資料表明,內江流量越大,飛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強。特大洪水時,從魚嘴分進內江總乾渠的流量可達寶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內江水可從這裏泄出。當枯水季節,水位低於飛沙堰時,它便成了一道天然節制閘,自動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資料還表明,在飛沙堰第二次利用彎道流體力學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約15%。魚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佔5%左右了。

寶瓶口

寶瓶口是都江堰系統工程的關鍵環節。寶瓶口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猶如瓶口一樣,嚴格控制着江水進人成都平原的流量,當寶瓶口的進水量飽和(約700立方米/秒)後,無論岷江發生多大的洪水,寶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納。這種穩定的進水量,對成都平原的農業、灌溉、防洪、運輸等都產生了特大效益。

寶瓶口旁的這小山叫離堆。選擇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是極其科學的。它使內江水經過一段流程後水勢便於控制,水質進一步澄清,然後被迎面獨立的離堆頂託江水,創造了飛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寶瓶口的瓶頸效用。保證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説,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決定了整個渠首工程的佈局。兩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設計出這樣妙絕古今的水利樞紐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國古代水利科學水平,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奮嗎!

離堆公園

從飛沙堰前行是離堆公園。離堆公園是都江堰的市內入口,也是市區最美麗的園林,奇花異木、盆景藝術、叢林幽徑、處處讓人留連。其中有兩處我認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龍觀和新闢的文物陳列館。

伏龍觀就建在離堆上,因“二郎擒孽龍”的神話而得名。伏龍觀的前身名叫“範賢館”,始建於公元4世紀,是紀念成漢時(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師道首領、天地太師西山侯——範長生而建。因範長生被人稱為“範賢”,這館因之而命名為“範賢館”,五代十國時,李冰先後受封為“大安王”和“應聖靈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間傳説的二郎伏龍,最後定名“伏龍觀”。

走上四十二級台階後,便可見右方的一碑“離堆”。抬頭看右前方的山頭,那便是玉壘山,李冰當時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首先開玉壘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壘山的主峯和我們腳下的這塊山丘分隔開了,形成了一個孤立的小山堆,這便是離堆的由來。左側並排立着11塊石碑,依次為“神禹峋嶁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藉助儒、釋、道三教的神力以鎮水,通稱“鎮水碑”。也有説鎮水碑不是鎮水,而是鎮壓下面的孽龍的。孽龍若沒有上面碑的神力鎮壓,便又會興風作浪。

伏龍觀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東漢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噸。於1974年修建外江江閘才從河牀中撈出來。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見。中間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兩袖有文:“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鎮水萬世焉”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時間是東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閏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東漢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門。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邊這尊缺頭人像大概就是當時的都水,由於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頭給撞毀了。他沒有頭,卻依舊把當時的治水工具“鍤”握得緊緊的,足以證明他治水的決心與信心。在那時,官員們腰間的綬帶分別代表他們官位的大小,他腰間綬帶並不長,反映了他在當時的官位並不大。據推測,他的官位相當於現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長。

前殿的另一側,陳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漢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鍤”)、石馬(個頭矮壯矯健的川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馬是漢代仿李冰治水時留下的文物雕鑿成的。古書記載,造石俑放入內江江心,在淘灘的時候,以石人(馬)為標準,低不過足踝,高不過肩,以保證岷江江水既造福於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過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災。當然,在後來以卧鐵代替石人石馬,石人石馬便成古蹟了。 石刻水塘展現了建都江堰後,農田自流灌溉的繁榮景象和莊園主的生活。要請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間的凹槽,這些凹槽中間是一些閘,這些閘用於控制田間進水量,如實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與水利相關的漢代石刻藝術瑰寶。

沿着天井的石階進入中殿,原名鐵佛殿,現為文物陳列室,展示有關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獻和中外嘉賓在伏龍觀的留影和題詞。

後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迴廊,視野開闊,移步換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側開闊處有一亭子,名“觀瀾亭”,在這裏可見內外江奔騰呼嘯,腳下的離堆此時更顯出“中流砥柱”的氣勢。

離堆是當年李冰在此處開鑿的一個引水口。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國,還沒有火藥,而且鐵器的使用也較落後,這玉壘山又屬子母巖(礫巖沉積巖),結構十分堅固,要人工開鑿缺口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們的智慧是無窮的。於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燒巖石,使之熾熱,然後澆水醋。鑿去一層,再燒一層,如此反覆進行,終於在八年後,開了—個寬20M、高40M、長80M的缺口,這口子使玉壘山分出了離堆,也建成了寶瓶口。據傳,在開鑿寶瓶口時,李冰不僅身先士卒,奮勇當先,同時李冰的女兒“冰兒”也為之英勇獻身。當寶瓶口還差最後一層巖牆就可打開時,每人都知道開這層巖牆的人便必死無疑。“冰兒”卻毅然要求去,寶瓶口鑿開了,可“冰兒”卻被滾滾的江流吞食了,人們説她死後羽化成仙,神靈便附在玉壘山上,從遠處便可見“冰兒”安祥地仰卧在玉壘山,日日夜夜地守護着這千年古堰。

現在,我們原路走出伏龍觀,去參觀都江堰文物陳列館,裏面關於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將加深你對古堰的認識。陳列館關於青城山等地的資料,會使你對都江堰市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瞭解。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3

都江堰市(Dujiangyan Shi)地處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縣,早在夏禹時代稱“導江”,傳説夏禹治水導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於市區西北部,1988,國務院同意撤銷灌縣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轄,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轄縣級市,同年四川省確定由原上級行政單位省會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廳級待遇(20xx年降格至局級),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聞名於世。

汶川大地震對都江堰的影響

正作為距離"5.12"地震震中距離最近的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傷,140人失蹤,城區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30多億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0xx多年,經受住20xx年5月12日8級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僅危及震區人們的生命和生活,也嚴重威脅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內的世界遺產地及1000多處文物的安全。重災地區 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廟、青城山道觀受損。

20xx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青城山與都江堰地處此次地震發生的中心地帶,四川省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當地餘震不斷,但處於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損的跡象,目前,僅有報告稱景區大門受到輕微損壞。已知的消息是,處於岷江中的這幾處設施,目前基本無恙,雖然近日餘震不斷,但因為其設計具有相當的防震性,相信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這幾處重要設施應無大礙。這也是都江堰歷經20xx多年,仍能在今天發揮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處於都江堰市西門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廟是國內最大一處紀念李冰父子的祀廟,歷史上曾經過多次重建,二王廟已經垮塌。位於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的青城山屬於道教勝地。山上分佈大小道觀約百餘座,有數座道觀出現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觀寺廟,也出現牆體裂縫等多處受損跡象.

都江堰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並獲得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市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旅遊設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稱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龍池-虹口自然保護區距都江堰景區24公里,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都江堰初創於古蜀國開明王朝時期,完成於秦惠文王時,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於市區西北部,灌縣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説明都江堰水利在該市所佔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創於古蜀國開明王朝時期,建於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20xx年的歷史。

很榮幸今天可以和三位老師一起前往都江堰觀光遊覽,這樣的交流機會一生只有一次,真心希望我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都江堰源遠流長,萬古長存,在歷史上,它孕育了古蜀國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1982年,國務院將其更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什麼四A級風景名勝區等等頭銜,都太多太多,我都記得不太清了,這根本不算什麼,只是虛名,更不是我們遊覽它的目的。

都江堰由於開發很早,使川西平原的物產極為豐富,加上航運的發達,經平原的城鎮帶來商業的繁榮。因此,早在漢唐時代就開始名聲遠揚了。古往今來,都江堰以它宏偉的工程,和他周圍壯麗的山川,優美的村園,動人的傳説,以及伏龍觀、二王廟和安瀾索橋等的建築藝術,招徠了無數的中外遊客。

溯自漢、唐以來,都江堰早就成為了文人學士的旅遊之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的秋天,司馬遷利用從長安出使四川,雲南的機緣,興致勃勃地遊覽了都江堰。這位大名鼎鼎的史學家,是古堰的第一位旅遊者。後來,他根據自身的見聞,在《史記~河渠書》裏,對戰國時傑出的水利專家李冰“鑿離堆,闢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豐功偉績,作了熱枕的歌頌,並描繪了都江堰梓柏大竹,隨水漂流,風帆往來,灌溉萬傾良田,年豐人壽,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東晉時期,四川崇慶縣的常璩,是一位西南地方史的開創者,他曾幾度遊覽都江堰。後來,他撰寫《華陽國志》的時候,不僅讚揚了李冰治水的萬世之功,還對都江堰在防洪、航運、漂木、灌溉等四者兼備的綜合效益方面,也作了真實的記載。詩聖杜甫遊覽都江堰後,寫下了“錦江暮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的佳句。歷代詩人賈島、岑參、蘇軾、陸游、范成大、楊升庵等,曾在這裏把酒臨風,筆走龍蛇,留下了珍貴的詩文。元朝時,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經漫遊都江堰,他回國以後,在《東方見聞》中回述説:都江水系,川流甚廣,不類河流,竟似一海,號稱“陸海”。船舶往來甚多;稻香魚肥,民多殷實。在清代,德國地理學家李霍芬慕名而來,在參觀期中,讚不絕口。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經倫比,他還發表了著名論文,向全世界介紹中國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隨着四川旅遊事業的大發展,都江堰賓至如歸。專家、學者、文學藝術家絡繹不絕。許多國際友人來到這裏,或一日遊或二日遊。他們到文物商店購買徐悲鴻的奔馬、天馬,當然是複製品。張大千的仕女、王母、麻姑和花蕊夫人等的拓片畫像,經及灌縣精緻的玉器。他們夜宿江油,暢飲茅梨酒,飽餐白果雞,白果就是銀杏果,所飩的雞鮮香四溢,令人垂涎。99年朱容基到此視查工作,品得此雞,潑墨提下“天下第一雞”破折號朱容基。由此可見一般。他們得到了一個共同的感愛“古堰好,灌縣美,川味濃,醇酒醉。

當然,我們也別把話題扯遠了,回過頭再來説説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戰國時期秦郡太守李冰率師修建的,2250多年來一直髮揮着巨大的功效,被譽為“千古奇功”“鎮川之寶”。它是治理岷江的巨大水利工程。引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的農田,岷江自上而下,由於山高坡陡,夾帶大量泥沙流入平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災害。灌縣正處在岷江出山口湧入平原的過度地區,於是蜀郡太守李冰為了變水害為利,從前人治水的經驗中選擇利用灌縣城西的地形特點資源條件,於岷江就地取沙石修築“分水堤”將來熱兇狠的岷江水一分為二,分為了內、外兩江。它的渠首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部份組成,三個部分結構嚴謹,佈局合理,互相制約,構成了一座完善的無壩引水工程。這座工程在修建時,還巧妙運用了大量的物理學知識,使其能夠科學地解決自動分流、自動排沙的施工,利用當代科學技術措施,使都江堰的灌區由以前的12個縣200餘萬畝,擴大到今天40餘縣近400萬餘畝。

在蜀國的土地上,最值得千秋萬代紀念的治水英雄是李冰,四川有了李冰,真是天大的幸運。當我們看到咆哮而來的狂野不拘的岷江水,乖乖地聽從堤堰的馴導,按照指揮各得其通,從此改惡從良,造福百姓。你不得不對李冰佩服崇敬。怎麼也難想象,在20xx多年前,竟然想出了這麼科學的方法,讓以後20xx多年人們的所有聰明才智都無法企及。李冰超人的智慧來自哪裏?看到都江堰,有時真的寧願相信有神的力量存在。

也許,對於大多數的遊客朋友來説,站在都江堰上,沒什麼可以讓他激動的,因為他所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堤壩而已。與其説花費時間和腦力去追尋那些遙遠的歷史,倒不如坐在茶館裏面自我娛樂一番來得逍遙自在。確實,人文景觀對人的要求太高,站在它的面前去追問它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這不能不説是一件苦差事。相比之下,自然景觀是直觀的,它的美是赤裸裸地展現在你的面前,可是能夠值得回味的東西卻並不多。

李冰只是戰國時期由秦國派往蜀國的郡守,是典型的北方人,可以説他們開始對蜀國的情況並不瞭解。到了成都以後,為了治理都江堰,他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然後選擇了最佳的科學方案。其實,李冰的聰明之處就是在地大量吸取了蜀國人千百年來治理洪水的經驗。從魚鳧、大禹、鼈靈以來,蜀國人長期與水抗爭,特別是氐羌民族幾千年來有一整套對付洪水的辦法,這些都為李冰治水的成功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你去看一下蜀國人因洪水所受的共苦難,你就理解為什麼在20xx多年前,在都江堰會誕生一項這麼偉大的工程。 ? ? 剛才提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關鍵是魚嘴分水、飛沙堰分洪排沙、寶瓶口引水灌溉。那麼這三大工程都是李冰系統完成的。至今為止,雖歷代有所整修,但其治水的要旨一直沒變。比如魚嘴的位置幾經變遷,魚嘴工程從竹籠到鐵牛,再到鋼筋,材料越來越現代化,但治水的原理卻自古未變。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個科學的系統工程,這建立起了一個分洪、排沙、引水、防洪的科學體系,在世界科學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人類最古老的、至今你在發揮着效益的、治水的科學原理一直沿襲到今天的水利工程。中國三大古水利工程“都江堰、鄭國渠、西門渠”只有都江堰衝破了歷史的重圍,沿伸至未來,旁者,都被歷史大浪所淹埋。其實原於都江堰合理的解決了排沙,原於都江堰的六字要訣!李冰將他治理都江堰的經驗濃縮成六字要訣“深淘灘、低作堰”並告訴人們這是整治都江堰的最高準則,要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所謂“深淘灘”就是每年都要淘淤積在飛沙堰壩前的沙石,以保證寶瓶口正常進水灌溉成都平原,但淘

灘深度又不能過低,在飛沙堰遠壩對面的鳳棲山腳下的河牀邊,李冰當年在此埋有石馬作標記,歲修前,淘見石馬就行了。但是,石馬早已消專聲匿跡了。同在淘灘的標準,是依照明、清時代埋下的三根卧鐵,每年淘見卧鐵就行了。

而“低作堰”是指飛沙堰在維修時,堰頂宜低作,便於排洪排沙,低到什麼程度呢?這要根據寶瓶口的“水則”與“灌區的用水量來決定。現在堰頂平於水則十五劃,每劃等於一尺,就夠了。如果水量高出”水則“十五劃。灌區就要鬧水災,低於十五劃,灌區就要缺水,這就是六字僱最珍貴的科學性。把握了這個準則,都江堰水利工程就穩如泰山,堅如磐石。

一個完美的、科學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這樣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以它孜孜不倦的灌溉滋潤着成都平原。本來“天府之國“的美譽屬於關中平原,自從有了都江堰,這一美名不得不讓位給成都平原。故有句俗語道“天府美自古堰來”。

好了,我們也到此走完了這條全長40公里的成灌高速,源於1920xx年建成的成都到灌縣的成灌馬路,也是行至九寨溝、黃龍、卧龍、四姑娘山、青城山等世界大腕景區的必經之路,承載着四川旅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象都江堰的水一樣。回過頭去,百感交積,若有所思--這,就是我的路。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4

歡迎各位來到都江堰市遊覽。現在我們的車正經過寬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轉上玉壘山公路,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區。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湧着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此以前,由於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高山連綿的鬆茂峽谷中洶湧而下的浩蕩岷江,一到漲水季節,總是順地勢四下漫流,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後來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鼈靈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鼈靈的巨大功績,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讓給了他,成為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羣眾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後,由於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後有不少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範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髮揮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説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範,是毫不誇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説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已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長效的偉大功能的奧祕所在。

我想這也是各位今天遊覽的目的吧!現在,我們走上了景區公路,沿途森林夾道,空氣清新,使大家的旅遊有了更好的心情。我們從觀景樓往下游覽。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5

這座塔是“字庫”,燒紙錢的地方。農曆六月二十四廟會的這一天,這裏總是熱鬧非凡,人們會把紙、錢一些歌頌或讚揚李冰的字、畫從底層塞入燃燒,塔心中空,青煙直上,塔尖有兩隻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沒有?煙就從蛤蟆嘴中衝出,直上雲霄,這樣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們對他的評價了。從戲台下面走出大門,一條高陡的石階梯,把廟宇顯得巍峨聳高,返身上看,這隸書“二王廟”匾額,為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馮玉祥將軍來都江堰時寫的,在這裏拍照較有紀念意義。

再往下走,林蔭深深的階梯旁,摩崖雕刻着歷代積累的都江堰維修治理的經驗總結,字句精煉,涵義準確,很有科學價值。比如:這是歲修都江堰的“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低作堰”是説飛沙堰不能加高,這“深淘灘”的“灘”指的是鳳棲窩(也就是飛沙堰對面淤起的淺灘)的一段河牀,在每年枯水季年節歲修清淤時,要深淘。深到什麼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個石人馬,以前以漲水不過肩部,水枯時不低於人的足部為標準。現今淘灘,以看到四根卧鐵為標準,這四根卧鐵分別是明、清和民國時期以及解放後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見四根卧鐵就行了,淘得過深,寶瓶口進水量偏大,會造成澇災;淘得過淺,水量不足,難以灌溉。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都江堰。

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景區位於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會成都市僅30分鐘車程,雙流國際機場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區地處內陸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温15.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水質、空氣都達到國際標準,全年均適宜旅遊。

景區面積為220公頃,核心遊覽面積120公頃,是由離堆古園、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廟、玉壘山、鬆茂古道等20多個重要景點串聯成的旅遊環線。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性、特色性。

[清溪園]由於園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為主線來串綴,因此稱它為清溪園。清溪園佔地約8000平方米,園林建築風格取材於川西民居,造園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襯下,凸顯出濃濃的野趣。透過照壁的漏框,我們可以看見覽秀亭屹於小山之上,山間溪流潺潺而下,使畫面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同時也使這裏成為整個園林的組景中心,我們眼前的這些盆景,有全國罕見的上千年的樹樁盆景,也有再現巴山蜀水幽、險、雄、秀自然風貌的山水盆景。

園中最著名的樹叫紫薇佛掌,紫薇樹在民間一直是吉祥的象徵。看它象不象如來佛祖的手掌,它歷經滄桑,閲盡世間萬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禱或許會帶給你好運。這就是園內鎮園三寶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經有13__年的歷史了。請看瓶口與瓶底是合攏的,而瓶身是鏤空的。每年的6~10月滿樹盛開的紫薇如同插在一個鏤空的花瓶裏,栩栩如生,堪稱盆景藝術中的珍品,在《中國花經》中有專門介紹。

園中鎮園三寶之一的紫薇屏風,它製作於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銀薇、翠薇三件花木編制而成。其大膽的想象,獨特的構思,在全國尚屬首例。它取意於古園林建築中園門造型,虛實相間,既美觀又實用,盤扎藝術大氣而精巧,顯示了園藝師精湛的技藝。

[堰功道]這條寬闊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經有兩千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都江堰的社會功效與日俱增,這不僅要歸功於李冰科學的選址、設計、施工,更要感謝從秦漢以來的歷代駐川官吏和有識之士對都江堰的悉心維護。為了紀念治水先賢,都江堰人修建了這條長150米,寬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12尊青銅像分別代表了從秦漢時期——唐、宋、元、明、清歷代各歷史時期治水建堰功績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們對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斷的加固維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們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又是興修水利的專家。作為一方的執政者,他們在深刻認識到水利對於農業、民生和社會穩定意義的同時,更是領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學觀和以民為本的人文精神。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治蜀的一個大事是提倡農耕,要抓農耕,其中最大的一個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維護都江堰。在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長期駐守和維護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設了專門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後來。諸葛亮治蜀,政績昭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啟迪和影響。

在成都平原,瞭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導了民心。而能夠疏導的根本,就在於體察民情、瞭解民心、順應民意。其疏導之法的精髓就在於:不是堵、不是圍、不是截,而是導、而是開、而是放。

伏龍觀

[伏龍觀]伏龍觀前身名叫“範賢館”,始建於公元4世紀,是紀念成(漢)(302-347)時青城山天師道首領、天地太師西山候——範長生而建。

因範長生被人稱為“範賢”,這館因之而命名為“範賢館”,五代十國時,李冰先後受封為“大安王”和“應聖靈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間傳説的二郎伏龍,最後定名伏龍觀。伏龍觀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東漢建寧元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噸。於1974年修建外江水閘才從河牀中挖掘出來。石像胸前文清晰可見。

中間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兩袖有文:“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椽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鎮水萬世焉”。這段文表明,此石像雕刻時間是東漢靈帝建寧元年閏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都水椽是東漢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官員,是郡太守府的掾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

第二年在距李冰像出土南37米處又出土了一尊持鍤石人像,可惜缺頭殘肩,背部被水沖蝕,石像寬衣重袖,雙手持鍤而立。通高1.85米,經考定為李冰石像題記中“造三神石人”中的一人。同年立於伏龍觀大殿左側。前殿的另一側,陳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漢墓石刻,其中有石俑、石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馬是是漢代仿李冰治水時留下的文物雕鑿成的。古書記載,造石俑放入內江江心,在淘灘的時候,以石人(馬)為標準,在保證岷江江水既造福於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過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災。當然,在後來以卧鐵代替石人石馬,石人石馬便成古蹟。

石刻水塘展現了建都江堰後,農田自流灌溉的繁榮景象和莊園主的生活。石刻水塘之間的凹槽,這些凹槽中間刻有水閘,其作用是控制田間進水量,如實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與水利相關的漢代石刻藝術瑰寶。沿着天井的石階進入中殿,中殿原名鐵佛殿,現為文陳列室,這裏展示的是有關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獻和中外嘉賓在伏龍觀的留影和題詞。後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迴廊,視野開闊,移步換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側開闊處有一亭子,名“觀瀾亭”,在這裏可見內外江奔騰呼嘯,腳下的離堆此時更顯出“中流砥柱”的氣勢。

[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蹟,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偉大之處,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經久不衰,而且發揮着越來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造福人類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諧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堪稱中華文明劃時代的里程碑。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民眾歷盡艱辛建成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被洪水長久肆虐、蜀人幾為魚的川西澤國搖身一變,成為沃野千里、遍地桑麻、滿目稻麥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是世界公認的歷史最悠久的無壩引水工程,它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徵。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國,成為秦統一中國強大的後方戰略基地和大糧倉,它無可置疑地推進和加速了華夏文明的進程。

造福萬代的都江堰是一個龐大的水利系統工程。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政權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維修。它的水利網絡逐漸擴大,目前已覆蓋四川省36個縣的1000多萬畝良田,並向成都等數十座城市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成為成都平原和川東北數千萬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偉大的無壩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網極其龐大的灌溉水網河渠系統外,其主體部份為渠首三大工程: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引水口。魚嘴分水堤,因形似魚嘴而得名。分水堤位於渠首頂端,修築在岷江彎道的中部,迎着古老的波濤,巧妙地將一條岷江剖為內外二江。內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內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則肩負着泄洪的重任。水流平緩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內江,外江佔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務下衝入外江,這就是治水三經中所説的“分四六,平潦旱”。由此可見魚嘴修建時的科學選址是何等奇妙。魚嘴分水堤因長期面對洪水巨大的衝擊力,所以修築十分堅固,且世代維修,後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飛沙堰距魚嘴分水堤頂端不到一公里,與西關、玉壘關遙遙相望。飛沙堰古稱“侍郎堰”,主要功能是泄洪排沙和調節內、外二江水量。飛沙堰建在內江彎道凹岸,利用水流的彎道環流引力排沙,其作用十分明顯,若遇大洪水之年,甚至成噸的巨石都能衝上堰壩。飛沙堰嚴格按照治水六訣“深淘灘,低作堰”的原理修建,若堰壩太高,不利於泄洪排沙,太低則不能保證內江流量,影響灌溉。所以,飛沙堰堤壩比內江河牀高2米是鐵定的原則。以飛沙堰對面河牀下埋的“卧鐵”作淘灘標準,千古不變。

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兩千多年前,李冰率眾人燒水澆巖石,用人工艱難地將一座山斷開,形成了一個窄窄的進水口,進水口因形似瓶頸而得名“寶瓶口”。江面在這裏由70米驟減為28米,滔滔江水經窄窄的進水口湧入寬闊的內江,逐漸形成密如蛛網的水系,灌溉着川西平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統工程的關鍵環節之一.寶瓶口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猶如瓶口一樣,嚴格控制着進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這種穩定的進水量,對成都平原的農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產生了特大效益。__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設計出這樣妙絕古今的水利樞紐工程。

[安瀾橋] 安瀾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全長261米。最早稱繩橋或竹藤、笮橋,這與它修建的材料有關。到了宋代,改稱“評事橋”,明朝末年毀於戰火。

清嘉慶八年,何先德夫婦倡議修建竹索橋,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氏夫婦,又稱之為“夫妻橋”。它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橋的原址本來在魚嘴處,1974年因興建外江水閘,將索橋下移了100多米,改用鋼索建造。索橋是我國古代人民為征服高山峽谷、急流險灘,利用本地竹木資源創建的懸空過渡橋樑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橋建築的典範。

[二王廟]二王廟坐落於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於郫縣,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後來這裏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於李冰父子相繼被敕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二王廟的建築有五大特點:一是依山隨形佔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築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模宏大,佈局嚴謹,令人賞心悦目。

前面這小樓叫“樂樓”,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築,每逢清明節放水,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典禮”,成都的大官員來時,這裏就奏樂迎接。樂樓的雕塑和裝飾非常精美,通過諧音、會意或直書其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清靜無為、吉祥如意、健體長生、羽化登仙等題材。色調上給人以親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樂樓左、右兩邊分別塑的是漢代的文翁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發展和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走上台階,摩崖雕刻着歷代積累的都江堰維修治理的經驗,句精練,含義準確,很有科學價值。比如:這是修都江堰的“六訣”——深淘灘,低作堰。

“低作堰”是説飛沙堰不能加高,這“深淘灘”的“灘”指的是鳳棲窩的一段河牀,在每年枯水季節歲修清淤時,要深淘。深到什麼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個石人馬,以前以漲水不過肩部,水枯時不低於人的足部為標準。現今淘灘,以看到四根卧鐵為標準,這四根卧鐵分別是明、清和民國時期以及90年代埋下的,只要淘見四根卧鐵就行了。淘得過深,寶瓶口進水量偏大,會造成澇災;淘得過淺,水量不足,難以灌溉。

大門裏的“遇彎截角,逢正抽心”稱為八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決灌區輸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説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則。“遇彎截角”指歲修時遇河流彎道,在凸岸截去鋭角,減緩衝勢,使其順直一些,減輕主流對河岸的沖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順直的河段或河道汊溝很多時,應當把河牀中間部位淘深一些,達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流軌”,避免泛流毀岸、淹毀農田。

大殿就是李冰殿。戰國時期是一個產生傑出人物的時代。李冰也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諸子百家也應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傑出的水利科學家。李冰是先秦時期的蜀郡守,但蜀郡當時所管轄的區域比現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為忠於王事,多才能幹,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羣眾,依靠羣眾,能夠為民辦實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只有處理好對上和對下的關係,他才能任職40年,辦了許多實事造福於民,所以承認李冰是一位偉大水利專家的同時,也得承認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在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於政務的風貌得到了淋淳盡致的展示。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築,殿的對面是戲樓。戲樓顧名思義就是唱戲的地方,不過這戲可不是唱給凡人看的,而是唱給已被奉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這裏,是二王廟廟會,明清時代,每到這天,這裏都要唱戲,人們趕廟會敬神、祈福、看戲,甚為熱鬧。1992年後,趕廟會的風俗又重新恢復。

[鬆茂古道]又稱茶馬古道,或合起來稱鬆茂茶馬古道。是從今天的都江堰市為起點,至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為終點的一條古代交通要道。遊人登上都江堰景區玉壘山的青石路面,還能依稀透過歷史的厚重帷幕,想像這條古道的光榮與輝煌,凝望古舊的關隘、雉碟與城牆,領略歷史賦予這條古道的重任。

茶馬古道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蜀漢時期就已經開通。當時的茶馬古道並非為貿易而開,主要是出於拓展疆域,便於軍事行動的需要。到了唐代,鬆茂古道成了戰略物資互換為主的戰略交通要道。在四川,茶葉、布匹、鐵器等內地物資在都江堰集中,組成幾十上百匹的馬幫,經鬆茂古道運往松潘.再把戰馬趕回都江堰。所以這條道成為了重要的“茶馬古道”。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都江堰的清明放水節又稱開水節,源於古代對水神的祭祀(清代就稱為祀水),因秦時蜀郡太守李冰建堰有功,後改為祭祀李冰。正式把清明節定為開水節,是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從那時開始至今,這項古老的水利民俗儀式已有1026年的歷史了。都江堰的清明放水節與都江堰嚴格的歲修制度密切相關。

在較早的時候,每到冬天枯水季節,就在渠首用特有的”榪槎截流法”築成臨時圍堰,修外江時攔水入內江,修內江時又攔水入外江。清明時節,內江灌區需要放水春灌,便在渠首舉行隆重的儀式,拆除攔河的榪槎,放水進入灌區,這就是放水儀式。在清代,每年清明開水春灌時,四川的總督,巡撫等官員還要到都江堰主持大典,擔任主祭官,儀式非常隆重。開水後,還要坐着轎子趕在水頭之前趕回成都,以求風調雨順。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7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

熱烈な歓迎をみんなで四川観光を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21世紀初めに到來する今日、友人たちを連れて行かれた自然風光から愛されてきた、歴史文化に対する誘引歩いてついて、私たちが共同でハグ四川雄奇美しい山川県は、我々についていって呼吸四川リッチな風情畫意と澄んだ空気だ。

皆さん、私は旅行社のガイド、運転手の姓xは、念を山地経歴の閉店するであると同時に、あるチベット族の運転が可能だ。

「朋あり遠方より來る、亦もない」と述べた。まず第一に、私は我が國を代表に広まるお國際旅行社に熱烈な歓迎をいたします。今日は幸運にみんなと一緒に意識を持た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縁があってみんなといっしょに同行し、私の2人(つ)は健全で優良品質のサービス展だったのだろうか。quot;四川省」のイメージと風貌も、友だちらに情熱、行き屆いたサービスを応援宜しくお願いし、監督、ご叱正私たちの業務について。ありがとう友達、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金のニワトリ一歌って天下の白、路上のほうが早行人もない」と述べた。今日私たちを連れてきて、発見の目をとらえる一言から披露している。皆さん、ご存知昨日と過去、甚だしきに至っては遠くの時代で、だれが訪れ成都だろうか。成都にいらした早期旅行番組だったのだろうか。は漢字元鼎六年(舊120xx年)で、大歷史家の司馬遷は、今日私たちが案內するの秦代水利プロジェクトの都江堰に行った。唐の旅をしているときにも李白の四川省"蜀國、あまり遠い峨眉難しいですが、頭の"感歎の聲をあげて、杜甫、成都は殘っている」と、玉壘錦江(クムガン)で迫ってくる來天地が古今」からのpflopsの歎聲をもらした。宋陸游の心の中には、成都は"當年赴任錦城西、梅酔いうの。二十里香が絶えず、青羊宮から院花溪? quot;中國人に來ていたが、外國人がついてきてだった」とし、外國人が四川省歴史記述の観光が始まったのは)、イタリア旅行家のマーク・ポロ経陝西入川に足を運んだ。清の光三十三年(1820xx年)の十月から翌年の十月、四川の外國人計は212人をはじめ、領事官僚、教師、醫師など、彼らの足跡が今の九寨溝方向と北川県で、wenchuan、茂朱(ムジュ)打箭爐などへと広がっている。

各位の友達:達が知っていますか?四川省はいったいが保有していた自然と文化観光資源の主とは何か。

ジャイアントパンダ--わが國の國寶と世界の動物保護のシンボルだ

九寨溝、勉強--が我が國の3つの世界自然遺産のうち2つだった

ここは、峨眉山--が我が國の3つの世界自然や文化に二重の遺産の中の一つだった。

また、保有:

國家碩學や省レベルの確かに31座;全國の重要文化保護財と省級の文化財保存単位30個の;

國家碩學や省森林公園61球。

國家碩學や省レベルの自然保護區37名。

國家碩學風景名所9件で、全體の7 . 5 %;省レベルの風景名所代數は全國1位だった。

皆さん、私たちの観光バスに沿って、蜀が大道が西にで、羊市街西停車駅をして、それは私たちの成都の食文化を楽しもうとする、道路の両側を集めてきた中國の4大料理を考えると、47 .四川料理や魯菜・粵菜・huaiyang料理や海外への日本や歐米スタイルのレストランが、近年は、湘菜が多く掲載されて東北菜鍋料理店、四川特色の受け皿に贈られた成都市の絵畫を手つかずの風景畫です。ここで私達、経由し、先においしい、機會があるなど、韓國の観光が戻ってきて成都の時に來一飽口福小刻みに吟味中、深さの風味や文化の深い。今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とあらためて皆様にご紹介させていただき成都、同市內では観光都市だ。成都は2320xx年あまりの歴史を文化古城。7つの政権がこの建都で、このうちは、影響力のあるは三國時代の劉備蜀政権を明張獻忠の大西政権などが含まれている。成都に中國の特色を承認し合廟の建物は、武侯祠記念劉備は諸葛亮)という傑出した人物の紀念地だった。

成都の人口のここ1…萬で、市內の人口約4鍾伯萬八區十二県。面積は約1萬2…6鍾伯平方キロメートル。成都がどのようなのだろうか。私は溜らで、2つの成都の面積は中國の海南島三人、成都市の面積は中國のたいわんしょう。海抜約400 ~ 500メートルで、年平均気温が摂氏15 ~ 16度、成都には3つの別名、一秦代時期は一時"龜城。;二つは前漢時に付けられた「錦城」は一名「錦官城";3つは5世代に、蜀時に付けられた「芙蓉城」なのである。成都昔「むか」しから小説で、唐の時代に、成都では経済貿易集中発これだ、と呼ばれた「揚一益二"です。成都はいくつかの世界最大の都江堰に、秦代水路工事は、世界で最も古い水利プロジェクトの一つとして、今なお大きく作用を発揮し、徴集して、人民です。は漢の時邛崍の火井は世界で初めて発見された火井だ」とし、「宋は成都が発明した「交子」に、世界初の流通の紙通貨の一つだ。成都には中國人の最高を記録し、例えば漢時蜀郡守と文翁造石室を設立した最初の官辦學校に通っている。

皆さん、私たちの自動車はすでに走行に成都に都江堰市高速道路の人口をに近づいた金牛區の範囲を広げることで、今みんなにあるおうし鎮の伝説がある。秦の始皇帝の設立は不知火秦王朝に先立ち、秦惠王時代、秦ずっと舌鼓を打つ蜀國の豊かな地だったが、いっている、交通が不便なために、選手起用できない。秦招集せ対策、総裁団會議と企畫、最後には蜀の開かれた王が財を活用することにし、まずエッチな弱點を隅から若干美女蜀、蜀王を信じて秦の好意的だった。そして、命人は金子増幅五頭石牛の尻に招待し、蜀王觀石牛を見て屙金子、秦の一部の大臣が橫からう蜀王には、これ五頭石牛はおうしを引いての糞はいずれもある。王をむさぼる饞欲を出すのに汲々としていることを察して金子、數匹の石牛も、秦の意向を示したとされることを數匹の石牛送護予蜀王がないにもかかわらず、蜀王へひとを取りました。そして、その蜀王を派遣した1000人餘りに金剛引いて牛です。石牛のために持ち越されて、蜀王派五丁力士開山築路(古代の築路公社)は、成都から鹹陽は秦嶺に道を切り開いたのだとしたら、それはあたしたちはそれからの悠久だった。石牛は伝説に帰ったが、三頭石牛になるわけではない屙金子、蜀王が助け出されていて、それは、一言で言って、今私達の見たおうしダム。

秦のちには、同年引いて石牛として開かれた道路進出蜀國、蜀國がクリアされた秦は消えた。蜀の秦が滅しなかった理由は、刺激、井の中の蛙、むくんで、<の結果を発表した。蜀のきのうは不幸だった。四川省)が蜀國(の今日は新入生と活気に満ちていた。みなさん、はじかれたように前の高速道路の両側観覧花に似通って、綠草如茵、遠くの方で無限の成都平野があふれて濃い田園風景と郷土て、竹林掩映二、三階の農家バース黨や庭園でカントリークラブ道路へ、車の町並み町人波を縦橫に殲陌間、水牛と光ケーブルと高架スマート・グリード高低の空を形成してきた一體化の古風で質樸と現代とともに共存しての景だった。いくら時代が発展して、成都平原の生活はいろんなののんびり、を蘇生させるための生活の風景だ。今この瞬間、私は特にを思い出させる四川省の郷友會の宋代の蘇東坡に対して、情別人の描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竹、肉は人に比して、無竹になっているのではない。」藪の茅舍は川西農村固有の民家の特色です。竹は寶、松竹梅蘭は君子の愛です。確かに育てて千數百年竹で私たちにも、同時にしてくれて多くの美を生みます、詩に対する禮賛、絵のバラード。

各位の友したいので、前へ向かったことを考えると、左側に金牛區一部緑化事業會社の苗圃園、製品が成都に提供し、美化する、売上げがとてもよかった。右側は優秀な田舎町企業--希望グループが建設中の製造のエアコンの工場です。また、一部の現代化の生産醫薬製品の斬新なプラント。數年後に、國務省が20xxを公式化したことには、中國醫薬研究開発センターに設けられた殯所に成都、自宅で醫薬有限公司証は中堅企業だ。ため、今見ているのはそれの前期の発展の始まりだ。

皆さん、私たちの自動車が秒読みに入った郫縣に持ち込み、道路の両側はいくつかの竹林や庭の間にかけていた多くのカラーの鮮やかな小旗と數面大旗、書いてある川西壩子、老いた農民、田舎のうつりました。みんなちょっと不思議な、というのはどういう建物だったのだろうか。私に教えてくれた友達、これは近年は成都の平野でで始まった「酪農體験"休日は旅行することにした。地元農家お掃除して自分の庭園、週末と扉を訪問を歓迎して行き衣食住を、遊び包乾、消費は安くて、約1人當り30元前後、深い都會人好きではありません。番組の活動が棋類、釣り、梅の花を、歌娯楽など;飲食供給に支障がニワトリ、カモ、魚、肉、新鮮な野菜瓜のだった。これらの村では、農家の行事も、都會人れる時を殺して、"です。は便利になった都會人休日レジャー、田舎の経済を刺激した同郷たちの多くなったいくつか収入を狙っているようだ。今、私は來てみんな一曲ずつ四川フォーク「お正月に」で明らかになった。

皆さん、今は北京時間は9時30分、私達に無事到着しきょう午前遊覧の都江堰市では、この美しい山水の城、中國の優秀な旅遊城市內を見學し寶瓶口遊覧離積まれている公園、や二王寺や安瀾橋、魚口などの有名風景點;理解岷江內と外江配置転換、排沙で精巧な放水、用水を供給するプロジェクトを獲得した。晝食の後、距離市街地15 km地點の青城山を観覧し、建福宮、天師洞、で清官)、老君閣など道教の有名宮觀だった。目覚める道教文化の雰囲気を染道教文化の霊性だ。山を下りて來なくても、入居山下の青青園ホテル。明日はを発って卧龍・設計中國人だった。

よくなって、ここではすでに離積まれている公園だ。みなさんから降りて、荷物の順と不急ぐんと品物がつんでだった。それから次第で、アタシは園見學できる。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8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着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后稱都江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 。兩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對桀驁不馴的岷江水,火攻玉壘化為離堆。魚嘴堤分水、飛沙堰溢洪、寶瓶口引水,將逢雨必澇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着作用,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創始人張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綠清幽,決定在此修煉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來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觀宇與亭閣始終深藏於密林之間,與四周的山林巖泉融為一體。

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離堆鎖峽、金堤夕照、雄關古道、玉壘仙都、寒潭伏龍、笮橋飛虹、玉女仙姿、岷山曉雪、寶瓶春曉等自然景觀,與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城隍廟等古代建築交相輝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成為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觀。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性、特色性。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9

有一句廣告詞説:心隨我動,溝通無限,那我與在座各位朋友的溝通就從我的自我介紹開始,我是來自春天旅行社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習慣的叫我王導或者是小王,小王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具有東北人的主要性格就是熱情、豪爽,所以説在這三天的行程中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的話就儘管的提出來不要客氣,只要你的要求是在合理而可能的情況下,我一定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你解決。那同我一起為大家服務的還有司機張司付,那我與張司付可以説是旅遊界中的最佳組合,也可以説是黃金榙檔,不客氣的説我們是強強聯手,所以説在座的各位你這次旅行交給我們,不僅可以放心,還有舒心、開心。

那眾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於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於四川盆地邊緣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它是集防洪、航運、灌溉為一體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我國最古老、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遠、唯一留存下來並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灌溉面積超過1000萬畝。2200多年來,都江堰仍在正常發揮着它的各項社會功用,而與其同時代修建的鄭國渠、靈渠的社會功用卻已經早早的廢弛了,大家就不禁要問,都江堰為什麼能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這樣歷久不衰。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祕呢?

其實啊。原因就在於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學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它科學的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水量等問題,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食無荒年,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都江堰之所以能穩穩當當的造福千年,還得益於這三大渠首工程。

首先,讓我們看看魚嘴分水堤的妙用,那顧名思義,是該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魚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將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為二,左邊稱為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於排洪,右邊沿山腳的是內江,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魚嘴的設置極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務,並且在洪水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着調節水量的作用。春天,也就是枯水季節時,岷江水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用水,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佔六成,外江四成,這樣可以保證灌溉,夏季洪水季節時,在彎道動力學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會自動的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災。二王廟牆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經》中説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説的魚嘴這一天然調節分流比例的作用。

除了分水這個功用外,魚嘴還有排沙的重要功用,因其建在岷江大彎道的下方,因而外江處於凸岸,內江處於凹岸。當洪水季節來臨時,水流夾帶的大量沙石到大彎道時,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漩渦,此時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層水被離心力甩出,與百分之六十的主流一起直衝外江,而含沙量小的表層水被離心力甩到凹岸,衝向內江,魚嘴是二八排沙的,百分之八十外江,百分之二十內江。

魚嘴説完了,現在我們接着看看飛沙堰的功能,飛沙堰位於魚嘴下方1070米處,長200米,高2.15米,是一個看似平凡的工程,其實它的功用卻非常的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它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旱災害的關鍵,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即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把多餘的水從這裏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情況,飛沙堰還會自動潰堤,讓大量的江水迴歸岷江的主流,另一個作用是排沙,剛才説道在魚嘴處已經江百分之八十的沙石排到了外江,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了內江,這些沙石進入內江後並不會全部的流入成都平原。因為飛沙堰在這裏起到了排沙的關鍵作用。它會將這百分之二十中的百分之十五的沙石排到外江,這樣就只有百分之五的沙石才從寶瓶口進到成都平原,一般情況下,洪水越大,飛沙堰的排沙功能越強,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八。這樣就保證了內江水流的通暢。可見飛沙堰的確不簡單。

寶瓶口,是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形如瓶口而得名。寶瓶口是內江水流進入成都平原的通道,它有固定的進水量,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內江,只要超過了寶瓶口的接納量,它都會一律的拒之口外。從而保證成都平原有足夠的水用於灌溉,同時也不至於遭受洪水災害。説道寶瓶口,就不得不説它的開鑿過程,玉壘山山石堅硬,當時生產工具落後,民工們是用鐵具鑿挖的,工程進度及其緩慢,挖通估計得30年,後來,有個有經驗的老民工建議,應當在巖石上開一些溝槽,然後放上柴火,點燃燃燒,這樣巖石會爆裂開,再用冰冷的岷江水澆灌,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作用下,堅硬的玉壘山就不再堅硬了。最後,李冰用了8年的時間打通了玉壘山。在寶瓶口的一側,大家可以看到離堆。因為與玉壘山山體相離而得名。

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就是這樣工作的。其中不難發現,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的功用是相輔相成的。正是有了這樣的相互作用,都江堰才如此的偉大,它是獨一無二的。“因勢利導”是它治水哲學的精髓,它和現在司空見慣的攔河大壩,一橫一縱,一堵一導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治水哲學。一個是征服自然,一個是順應自然。都江堰以它不可思議的水利哲學頻頻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讚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水庫的平均壽命只有50年,條件較好的美國水庫的平均壽命也不超過320xx年,相形之下,都江堰卻已經存在了2200多年。難怪餘秋雨先生會在它的著作中發出這樣的感歎: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遊都江堰,瞭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於李冰無子,傳説而來。為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於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於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澱在河牀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佔八成,內江的沙佔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為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湧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範了洪水氾濫的發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餘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於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衝上岸,或帶入泄洪道,把多餘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換句話説,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麼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麼“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遊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1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后稱都江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 。兩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對桀驁不馴的岷江水,火攻玉壘化為離堆。魚嘴堤分水、飛沙堰溢洪、寶瓶口引水,將逢雨必澇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着作用,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創始人張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綠清幽,決定在此修煉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來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觀宇與亭閣始終深藏於密林之間,與四周的山林巖泉融為一體。

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離堆鎖峽、金堤夕照、雄關古道、玉壘仙都、寒潭伏龍、笮橋飛虹、玉女仙姿、岷山曉雪、寶瓶春曉等自然景觀,與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城隍廟等古代建築交相輝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成為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觀。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性、特色性。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2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着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最佳旅遊時間都江堰全年氣温較高,年均温12~20℃,冬暖夏熱,四季不明顯,四季皆適宜旅遊。歷史文化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着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60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着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由都江堰而產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諸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台”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説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塊石碑,上面刻着“深淘灘,低作堰”字樣。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3

歡迎各位來到都江堰市遊覽。現在我們的車正經過寬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轉上玉壘山公路,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區。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湧着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此以前,由於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高山連綿的鬆茂峽谷中洶湧而下的浩蕩岷江,一到漲水季節,總是順地勢四下漫流,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後來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鼈靈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鼈靈的巨大功績,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讓給了他,成為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羣眾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後,由於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後有不少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範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髮揮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説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範,是毫不誇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説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已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長效的偉大功能的奧祕所在。

我想這也是各位今天遊覽的目的吧!現在,我們走上了景區公路,沿途森林夾道,空氣清新,使大家的旅遊有了更好的心情。我們從觀景樓往下游覽。

都江堰鳥瞰

站在樓台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裏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為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於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餘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於溢洪排沙;寶瓶口用於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於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藴涵着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會我們到了現場再作詳細介紹。指物説理,可能比較容易説明白一些。現在我們去看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座落於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於郫縣後,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後來這裏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於李冰父子相繼被救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4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世界水の都江堰に文化の元祖」で、全國の有名な観光地となっている。今日は、絕対に付き添ってみんなと一緒に回って都江堰を知ってもらいたい、皆様の水路工事を食べていける面白いよく寢る。

四川省成都市の都江堰市の都江堰に位置している灌県の人は、中國の建設は、古代して使用してきた大型水利プロジェクトを獲得した。都江堰には、斉(蜀)郡守と李冰とその子は、西暦の率眾265年ごろには、全世界が作られた」とし、「これまで、年代が最も古く、唯一殘されて、無ダムがあごが特徴の雄大な水利プロジェクトを獲得した。みんなはすべて知ってい二郎神でしょう、二郎神が李冰の息子、李冰は伝説から來ている。親子が、を記念して建設した私たちのそばにあるこの二王廟であり、観戦の都江堰に最高の觀景點だった。今日、私たちが一つの逆発想であるうちに歩いていきました。都江堰に分かれて3つ、魚口・飛沙ダムと寶瓶口、今日、私たちより先に、魚が口から読んだ。

魚が口を色とりどりの堤別名「魚口」にあり、その形を一枚のワニの口をすることから上をが岷江江心に分け、內外兩江岷江用に、東の內江して、西面の外江は、排洪だった。主に魚が口をやめ、二つの役割は色とりどりの花が二八沙だった。二八沙とは、そのまま川牀の土砂経緯魚が口をつくろった小石を外の河川の沙佔めてい、內江の砂が者だった。そう、灌漑農地の水は非常にきれいで、大多數の土砂」されて外江列を歩いていました。色とりどりの花はやめ、季節の変化によってどのように、みんなをご覧になって隣のいくつかの島で、冬春季川の水が枯れて水を數島を成「s」型を主流と內江、內江進水量は約6割、外江進水量は約4割;夏の雨水が増え、で水位が高く、波のも、もはや島の影響の下、主流派と外江が、內と外江川の割合が自動的に逆転:內江進水量は約4割、外江進水量は約6割を超えた。が、まさにこのような「魚口」は、現地の人々は枯水期の農地用水と人民生活用水を遮斷したのに続き、第洪水期洪水が発生し、本當に大きかった。もちろん、いくつかの島と百丈堤、榪いう、金剛堤の協力を得て、「魚口」わけでもない。完璧な任務を完成して、これも教えてくれて、生活の中で、我々も友達必要なの互幫協力している。

今私達のベン下向きの駅である——飛沙ダム溢洪道だった。飛び沙ダムは新潟県ホン、排沙と調整の水量の顕著な機能はそのままにして、主に洪水期は寶瓶口餘分な內江外に落とす江、石ころでは荒び堤を自主的に水の流入泄洪道、大量の川の流れに回帰することを岷江は成都の庶民に振り回されないように洪水災害だ。それの第2の機能が排沙、川の疾走して來、遠心力によって成すの渦に巻き込まれ、土砂や公言したり、泄洪道を持ちこんだのは、餘計な土砂で外江に行きたいのですが。龍が飛び沙ダムは、問石を積み上げた臨時工事;今ではコンクリート澆鑄マイレージをぽの効果もあるという。

それでは私たちの最後の訪問國である寶瓶口だった。寶瓶口はイメージ花瓶をすることからから"節制ブレーキ」があり、自動制御內江進水量は、山湔片一方岷江の長い稜で切り開のポッカリとして、それは人工的に孔成制御內江取水の喉元に突きつけた。水の寶瓶口されると、なかから二4、4分け八……平野だ。これを通じて、用水を、運ばれ、1世帯當たり一世帯に行きたいのですが。言い換えれば、寶瓶口に塞」ふさ『になって、そんなにの60 %を佔めている成都人だけ飲む物がなかった。寶瓶口や飛沙ダムからは本當に「嫌味を期するように」のよい兄弟だ。

都江堰には、3つの主要な水利プロジェクトで構成されており、ともすれば、一匹の都江堰になれば、「魚口」は、魚の頭を飛んでいる沙ダムは魚の體を抱いて寶瓶口は、魚の尻尾だった。でも、成都;江、岷江;ダムが、ダム。これが都江堰に名前の由來したことで、みんなを覚えておく「水路工事の元祖」ですよ。

みんなの遊ぶことには楽しいかだったのだろう。病院に搬送され、遊(あそ)びに、みんなの腹も自と呼びましたでしょう、今私達は、食べ物大軍を動員した!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5

歡迎各位來到都江堰市遊覽。現在我們的車正經過寬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轉上玉壘山公路,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區。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湧着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此以前,由於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高山連綿的鬆茂峽谷中洶湧而下的浩蕩岷江,一到漲水季節,總是順地勢四下漫流,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後來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鼈靈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鼈靈的巨大功績,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讓給了他,成為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羣眾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後,由於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後有不少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範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髮揮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説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範,是毫不誇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説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已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長效的偉大功能的奧祕所在。

我想這也是各位今天遊覽的目的吧!現在,我們走上了景區公路,沿途森林夾道,空氣清新,使大家的旅遊有了更好的心情。我們從觀景樓往下游覽。

都江堰鳥瞰

站在樓台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裏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為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於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餘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於溢洪排沙;寶瓶口用於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於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藴涵着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會我們到了現場再作詳細介紹。指物説理,可能比較容易説明白一些。現在我們去看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座落於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於郫縣後,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後來這裏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於李冰父子相繼被救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

二王廟的建築有五大特點:一是佔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築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模宏大,佈局嚴謹,令人賞心悦目,這五大建築特點我們將邊參觀邊體味。

我們從二王廟的後山往下走,經過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當普的亭閣。穿過有兩株“仙人鬆”的庭院,就到達廟宇的文物陳列室。在這裏有我國兩位著名畫師的真跡鐫刻在石碑上,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户曉,要問是哪兩位?其實不用我在這裏多説,大家一看畫就知道了,這仕女圖是張大千先生畫的,這奔馬自是徐悲鴻的傑作。大家再看左邊的這個碑,誰能認出這是什麼字?

——這本來也不是字,是用來降魔鎮妖的道符,也難怪大家和我一樣“一字不識”。

與陳列室平行是二王廟後殿,現在塑的是李冰夫婦的神像。由於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後人早已將他們神化了。我們在二王廟中參觀,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們卻見不到李冰兒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話中與李冰關係最密切的一人。這個角色的出現,把李冰神話的故事情節又推進一個新階段。但史書從未介紹過李冰兒子,所以李二郎只不過是個傳説中的人物。我們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澤東,有人崇拜拿破崙,有人則祟拜劉德華,當時的人卻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應該是完美的,李冰沒有兒子,在封建時代有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們都希望他有一個英雄的兒子,能替他傳宗接代,李二郎這個人物也就由此而產生了。

李二郎這個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隨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這個人,也不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戰國時期是一個產生傑出人物的時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韓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諸子百家也應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傑出的水利科學家。

李冰是先秦時期的蜀郡守,相當於現在四川省省長的職位,但蜀郡當時所管轄的區域比現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為一心為民辦實事,多才能幹,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羣眾,依靠羣眾,用比較現代的話來説,便是“走羣眾路線”,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只有處理好對上和對下的關係,他才能任職四十年,辦了許多實事造福於民,所以承認李冰是一位偉大水利專家的同時,我們必須得承認,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於政務的風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築,殿的對面是戲樓。戲樓顧名思義就是唱戲的地方,不過這戲不是唱給凡人看的,而是唱給已被供奉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是二王廟廟會,明清時代,每到這一天,這裏都要唱戲,人們趕廟會敬神、祈福、看戲,甚為熱鬧。1992年後,趕廟會的風俗又重新恢復。

這座塔是“字庫”,燒紙錢的地方。農曆六月二十四廟會的這一天,這裏總是熱鬧非凡,人們會把紙、錢一些歌頌或讚揚李冰的字、畫從底層塞入燃燒,塔心中空,青煙直上,塔尖有兩隻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沒有?煙就從蛤蟆嘴中衝出,直上雲霄,這樣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們對他的評價了。從戲台下面走出大門,一條高陡的石階梯,把廟宇顯得巍峨聳高,返身上看,這隸書“二王廟”匾額,為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馮玉祥將軍來都江堰時寫的,在這裏拍照較有紀念意義。

再往下走,林蔭深深的階梯旁,摩崖雕刻着歷代積累的都江堰維修治理的經驗總結,字句精煉,涵義準確,很有科學價值。比如:這是歲修都江堰的“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低作堰”是説飛沙堰不能加高,這“深淘灘”的“灘”指的是鳳棲窩(也就是飛沙堰對面淤起的淺灘)的一段河牀,在每年枯水季年節歲修清淤時,要深淘。深到什麼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個石人馬,以前以漲水不過肩部,水枯時不低於人的足部為標準。現今淘灘,以看到四根卧鐵為標準,這四根卧鐵分別是明、清和民國時期以及解放後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見四根卧鐵就行了,淘得過深,寶瓶口進水量偏大,會造成澇災;淘得過淺,水量不足,難以灌溉。

這邊的“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稱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決灌區輸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説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則。“遇灣截角”指歲修時遇河流彎道,在凸岸截去鋭角,減緩衝勢,使其順直一些,減輕主流對河岸的沖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順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溝很多時,應當把河牀中間部位淘深一些,達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順軌”,避免泛流毀岸、淹毀農田。石刻的經驗還有很多,有的我們在遊覽中再作解釋。

前面這小樓叫“樂樓”,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築,每逢清明節放水,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典禮”,成都的大官員來時,這裏就奏樂迎接。樂樓的雕塑和裝飾非常精美,通過諧音、會意或直書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講究清靜無為的修煉和吉祥如意、健體長生,羽化登仙等題材。色調上給人以親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樂樓左、右兩邊分別塑的是漢代的文翁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發展和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諸葛亮派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護都江堰。

成都到都江堰導遊詞 篇16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遊都江堰,瞭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於李冰無子,傳説而來。為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於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於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澱在河牀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佔八成,內江的沙佔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為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湧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範了洪水氾濫的發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餘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於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衝上岸,或帶入泄洪道,把多餘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換句話説,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麼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麼“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遊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ichuan/0er7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