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上海導遊詞 >

介紹上海景點導遊詞(通用3篇)

介紹上海景點導遊詞(通用3篇)

介紹上海景點導遊詞 篇1

大觀園位於上海市青浦澱山湖畔,距市中心65公里。大觀園是按照《紅樓夢》中的描述而建造的古典園林。有“怡紅院”、“瀟湘館”、“大觀樓”、“衡蕪院”、“體仁沐德”、“稻香村”、“梨香院”、攏翠庵“、秋爽齋”“紫菱洲”、“沁芳橋”、“牡丹亭”、“曲徑通幽”等10餘組建築景點。

介紹上海景點導遊詞(通用3篇)

園內中部大觀樓羣組,建築氣勢宏偉,是為元妃省親所造,東是綴錦樓,西為含芳閣。大門內西側為賈寶玉住的怡紅院,是一座兩路三進的院落。林黛玉住的瀟湘館在東側的翠竹叢中。體仁沐德一組建築是元妃省親時更衣休息處。薛寶釵住的衡蕪院是由藤蘿山石和小樓組成的院落。此外,還有田園風光的稻香村、妙玉修行的攏翠庵等建築羣組。

大觀園是一個大型仿古建築羣和現代園林。位於澱山湖的東岸,分東、西兩大景區。東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園、桂花園為主要景觀。西部則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筆意,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築羣體。東部景區面積9公頃,古典建築近800...

0平米,有大觀樓、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等20多個建築羣。室內陳設華麗雅緻,園內古樹名木與朱柱粉牆相互襯托,兼有皇家林苑氣派和江南園林秀麗風格,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大觀園東部栽樹木100公頃共34萬株,另有“梅塢春濃”、“柳堤春曉”、“金雪飄香”、“羣芳爭豔”等景點。其中“梅塢春濃”是上海地區賞梅的最佳處。

介紹上海景點導遊詞 篇2

9時半左右,我們一家人坐上女兒駕駛的城市越野車,風馳電掣般地直奔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三個9歲大小的孩子——孫子孫女和外孫,以及老伴坐在車後排,我則坐在副駕駛座上,盡情地欣賞公路兩旁的美景,一邊傾聽着孩子們的歌聲,嬉鬧聲。不時老伴和女兒聊上幾句。真是天倫之樂啊!

不一會兒,我們的汽車來到通往長興島的上海長江隧道入口,女兒告訴我,以前到崇明島要坐輪渡,現在不用坐輪渡了,汽車可以通過“南隧北橋”直達崇明島了,是20_年10月31日通車的。説着,汽車鑽進了位於長江水底下40多米深處的寬敞明亮的隧道,隧道很長很美,全長大約9公里,誰能想象,隧道的上面是波濤滾滾的浩瀚的長江!不到10分鐘,汽車鑽出了隧道,來到了長江口第二大島——長興島,隨即就馳上了長興島通往崇明島的上海長江大橋。

上海長江大橋在世界上位居第五,全長16多公里,橋樑長度近10公里,像一條銀色的綢練飄落在浩淼混沌的長江上,它是斜拉索橋樑,完全不像武漢長江大橋那麼雄偉峻拔,彰顯橫跨龜蛇兩山,鎮鎖大江的氣勢,而是以柔美阿娜的嬌媚之態,輕輕地撫摸着長江口的波浪。啊!藍天白雲,銀橋江波,東望滄海,橫無際涯,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汽車好像是飛過了大江,來到了崇明島陳家鎮。崇明島比長興島大多了,公路寬闊整潔,放眼望去,綠蔭葱蘢,看不見高樓大廈,只見一棟棟小別墅散落在綠色的叢林中。女兒熟練地駕駛着汽車,以80碼的車速在筆直的公路上飛馳,公路前方出現一汪水池。女兒告訴我們,那不是水池,是海市蜃樓。果不其然,車到了那兒,不見了水池,水池又出現在了最前方。

大約40分鐘後,我們來到了崇明島森林公園附近的一家餐館。吃過午飯,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就來到森林公園,車停在園外,買票步行入園。

崇明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因為天氣熱,遊人不多。進得大門,就像進入了茂密的森林。首先看到的是道路兩旁的樹上懸掛着許多鳥籠子,籠子裏清一色是八哥,這些八哥大多會説話,什麼:“你好!”“歡迎光臨!”有的還會説簡單的英語,煞是好玩,逗得我家三個孩子樂得直跳。

道路兩邊,茂林壁立,深不可測;空氣中再也聞不到城市的氣味。森林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負離子和清香,這種清香是久違的清香,是我40多年前,在老家深山裏砍柴,採藥時聞慣了的清香味,我彷彿又回到了青少年時代。我貪婪地作深呼吸。

森林公園的温度比外面要低一兩度,我們步行了幾百米,老伴喊熱,只見她汗流滿面。於是我們租了一輛觀光電瓶車,一位漂亮的小姐開着車,沿着森林公園裏的小路,作環繞公園一週遊,行程大約有10多公里。“舒適,涼爽,愜意,”這六個字可以概括我們的遊覽了。

森林公園內有曲折的小河,有明麗瀲灩的湖,湖面上有遊艇在遊弋,水鳥在快樂地飛翔。公園裏還有遊樂中心,包括有,天然滑草場——遊人穿着雪橇般的滑板,撐着撐杆在草地上飛馳,可惜15歲以下兒童禁止滑草,我們只好作罷;還有卡丁車賽場,也是禁止15歲以下兒童參加;此外有海盜船,軌道車,碰碰車,旋轉飛車等項目,孩子們都可以玩。我和老伴坐在樹蔭下,看着孫子們興高采烈地玩耍,也是一種享受。公園裏還出租雙人自行車,看着一對對青年情侶,騎着自行車在林間小道上奔馳,我似乎也受到感染,也想“老夫欲發少年狂”,和老伴一起騎上這雙人自行車,但是老伴不敢騎,只好作罷。

女兒説,這森林公園很大,可以玩一天,看看天色將晚,我們離開了公園。晚上,家在崇明的老伴的堂姐和姐夫在崇明縣一家豪華酒店裏熱情地宴請了我們。當夜我們下榻崇明的錦江之星飯店。

翌日,9時,我們吃過早飯後,驅車直奔舉世聞名的崇明島西沙濕地公園。西沙濕地公園是全開放式公園,無需買門票,遊人可以隨意遊覽。

舉目四望,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南風吹來,蘆葦蕩有如綠色的海洋,綠色的波浪洶湧澎湃,我們彷彿置身於綠色的波濤之中。蘆葦蕩裏鋪設有木橋式的木板小道,彎彎曲曲,直達海邊。小道兩旁都是濕地,沼澤,長滿了蘆葦。濕地沼澤上爬滿了鈕釦大小的小螃蟹,煞是可愛,有的螃蟹頭部的鉗子是紅玉一般,像戴在螃蟹頭上的兩朵花。我一口咬定那一定是母螃蟹,女兒説那是公螃蟹,於是她抓了一隻看腹部,看了半天也説不清是什麼性別。

走了一會兒,看見身右邊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荷花池,荷花池的對面壁立着一排水杉林,這裏南風似乎小了許多,只見眾多的紅蜻蜓在空中飛舞,與碧綠的荷葉相映成趣。

再往海邊走,看見一木質的小亭子高高地兀立在蘆葦蕩中,來到跟前一看,上寫“觀鳥台”,我們拾級而上,清風撲面,在這裏,我們沒有看見一隻鳥,也許是天氣炎熱,小鳥都躲到蘆葦叢中去了。然而遠遠望去,天邊出現一條黃色的帶子——是大海!我們下得觀鳥台,朝海邊奔去。看到前方又出現一高聳的木質亭台,到跟前一看,上面懸掛着“聞濤亭”的牌匾,聞濤亭有三層,站在最高一層,已經可以看到大海,以及海灣對面海港一字兒排開的起重機械。前面似乎再沒有路了,我們看到有不少遊人在往回走。我們在亭子上拍了不少照片,然後下得亭子,往回走。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看到令我們十分感動的一幕,也是一家老少三代人,老者看樣子已有80多歲了,坐在輪椅上,由兒子推着輪椅;老者之妻,已是白髮蒼蒼,老態龍鍾,由兒媳和孫子攙扶着,這兩位老人在垂暮之年,在孝順的兒孫簇擁下,遠離城市,頂着炎炎烈日,來到這浩瀚的蘆葦蕩濕地,看一眼這大自然原生態景觀,最後一次來呼吸這沒有城市廢氣的清新空氣,這是對人生何等的眷念,對生命何等的珍視!也許他們與這塊蘆葦蕩有不解之緣,也許有很動人的故事呢!我想,十多年以後,我和老伴也是80多歲了,我們不知還有沒有此等勇氣再來遊覽西沙濕地?

正在感慨,忽然聽到蘆葦叢中傳出了小鳥清脆而甜美的叫聲,女兒從小就會吹口哨,學鳥叫,於是她學着小鳥的叫聲,吹起了口哨,學得像極了,惹得躲藏在蘆葦叢中的小鳥叫聲一片,樂得孫子們直蹦直跳。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還看到路旁陳列着幾隻破舢板,它的旁邊還立着説明牌,上寫這舢板是昔日崇明島漁村漁民們打魚用的船隻,可以想見崇明島昔日的荒涼和窮困。現在的漁民們都上岸了,他們大多富裕了,昔日的漁村變成了一棟棟別墅和公寓樓,崇明島成了舉世聞名的生態旅遊島。

在返回上海城區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我們中國山河大海太壯美了,肯定還有很多綺麗的美景還沒有開發出來呢。近代,難怪有那麼多的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日本,想要侵吞中國,中國是一塊多麼肥美的國度,怎麼不讓他們垂涎三尺呢?弱肉強食,自古依然。我們國家一定要強大,強大,再強大,要把美麗的國土,山川,河流,大海,留給我們的子子孫孫。

介紹上海景點導遊詞 篇3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衝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蒐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餘的宋代銀杏樹幹,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峯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峯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於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12年至於1916年,靜安寺成為上海和全國佛教活動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於靜安寺,著名愛國詩僧寄禪(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願未果,不幸圓寂於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國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追悼大會,太虛大師在會上提出教理、教制、教產__説,對全國佛教影響很大。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如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熊希齡為會長,清海為副會長,圓瑛為參議長。

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築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滬西一帶日見繁榮,香火鼎盛,禮佛遊覽者洛繹不絕。寺宇不敷應用,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聖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體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後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後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峯、丁福保、趙樸初、蔣竹莊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並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誌。工程竣工後,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綵,拈香禮佛,歡喜讚歎。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為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間,靜安寺還於寺後門向華山路,創辦靜安國小。於南翔建立靜安農村實驗學校。該校由持鬆、白聖、趙樸初、毛效同、顧恆(暨南大學農學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師主持教務。兩校經費均同靜安寺負擔。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監院密迦委託周孝廉、奚亞夫二律師,聯名致函上海市佛教會,主動提出願將靜安寺由子孫剃度制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請市佛教會主持推賢選能繼任靜安寺方丈。同時,靜安寺會體僧眾也贊同德悟、密迦這一建議,亦函呈上海市佛教會請求改制選賢。於是,上海市佛教會尊重住持德悟法師及全寺僧眾願望,於是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及全寺僧眾,舉行會議,一致決定該寺改為永久十方叢林,並公推持鬆法師為改制後首任住持,兼任靜安佛學院院長。持鬆法師接任時,提出四項要求:一、靜安寺既定為十方叢林,今後住持選舉,應由佛教會會同本市諸山代表及本寺兩序大眾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靜安寺應作為佛教文化事業中心,逐漸減少酬應,以期成為純粹弘法之道場。三、寺內經濟應行公開,盡力所及,舉辦佛教慈善公益事業,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潛心內學,不善外緣,重違大眾囑託,除寺內行政大計如需本人主持外,其餘事務,概由監院領導諸執事分別負責。所有瑣務應酬,幸勿相累。獲得與會者一致通過。持鬆法師擔任住持後,任命白聖為監院,四項規約,得以實施,寺務大有進展。

靜安佛學院建於1946年春,聘太虛大師為首任院長。後持鬆法師繼任院長,白聖為副院長。育枚為教導主任,圓明、守成、妙然先後任監學。師資一時稱盛:原金陵大學哲學系主任本光法師講授佛學概論、比較宗教學、唯識論等課程,道源法師講授賢首教儀,度寰法師講授因明學,林子青教授講印度佛教史,關德棟、陳詒先教授先後講國文,秀奇法師講授美術。學僧行後就讀者近百人。學風嚴謹,學術氣氛甚濃厚,來院作講座的先後有太虛大師、北平中國佛學院院長周叔迦、法舫法師、能海上師、雪嵩法師、暨南大學牟潤孫教授、金陵大學文學院院長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學僧自己創辦了《學僧天地》雜誌,除發表本院學僧研究文章外,為《學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師、佛教學者大醒、法尊、靄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主任季羨林、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等。因經費困難,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響。1948年初,靜安佛學院曾易名為靜安學苑。

1948年初,靜安寺撥出沿街樓房一處,創立佛教平民診療所,持鬆法師任所長,白聖任副所長,秀奇、樂觀先後任事務主任,聘費仲華、鄭葆湜、李光佑為內外科主任,李根源為牙科主任。面向貧病之眾,施診給藥,救難拯貧,慈悲濟世。為籌募醫療基金,由持鬆法師發起,敦請海內書畫名家捐贈作品,舉行義展。當時有張大千、鄧散木、唐雲、白蕉、鄭午昌、馬公愚、施叔範、張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義贈書畫、扇面二百餘件,滬上各大報均以一定篇幅報道靜安寺佛教平民診療所的施診盛況。這一慈善事業,深得社會羣眾嘉許。

建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兩次拔款修理靜安寺,成立修復委員會,由圓瑛、持鬆、葦舫、清定、趙樸初等十四人為委員,圓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鬆法師在寺內建立真言宗壇場,接續了我國自五代以來失傳已久的東密。壇場設於法堂樓上。中間主壇稱大壇,是修法時主要壇場,供奉毗盧遮那如來、不動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壇稱護摩壇是修法時焚點乳香等作為供養的壇場,上供普賢延命金剛,後掛金剛界大曼荼羅。右壇稱聖天壇,上供如意輪觀音菩薩,後持胎藏界大曼荼羅。東西兩壁掛傳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師畫像,分別為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善無車、一行、惠果、空海。東邊一室,中供孔雀明王,兩壁掛密跡金剛和真言宗歷代祖師法系表。西邊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訶利帝母。兩壁掛十二諸天:東壁為月天、地天、毗沙門一、風天、水天、羅剎天;西壁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釋天、火天、炎摩天。從此,在持鬆法師主持下,寺內日常修習密法,每年春秋兩季舉行修法大會,傳授密法,為弟子灌頂。每逢香期佛誕,全寺開放,香客遊人,一時稱盛。1966年__中,寺廟遭受嚴重衝擊,佛像被毀,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眾被逐,整座寺宇被改為工廠。

1983年,靜安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之一。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拔亂反正,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認真落實,靜安寺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成立靜安寺修復委員會。由會長真禪法師任主任,副會長賈勁鬆副主任。在廣泛徵求佛教界及有關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按原樣恢復。僧人也陸續返寺,一批倖存的古文物也相繼歸還。1985年靜安寺修復開放後,淦泉法師任住持。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心下,全寺僧職人員共同努力,堅持農禪並重的傳統,勒儉起家,從零開始,自養自立,香火日盛,法務再興。1985年,靜安寺修復真言宗密壇期間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長安之路訪問團參訪靜安寺,團長內海有昭、副團長靜慈圓、祕書長前有隆,贈送了部分密壇法器,使真言宗壇場得以較快恢復。同時建立了持鬆法師紀念室,陳列持鬆法師海內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師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寶殿,由趙樸初居士題額。

1988年3月度寰法師圓寂後,同年10月,由真禪法師兼任靜安寺方丈。香港李國慶居士夫婦捐獻漢白玉觀音菩薩立像一尊,供奉於圓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劉庚宇等捐資從緬甸請回高3.6米的釋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於大雄寶殿。1994年,新建三層樓僧寮與上客堂,文物樓、寺務處辦公室先後落成。是年十月舉行持鬆法師誕辰一百週年紀念與持鬆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美、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及港台地區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諸山大德、學者專家、護法居士近千人與會,盛況空前。落實政策以來的十年,靜安寺的發展與修復成就,超過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

此外,建於明正德年間的位於寶山區羅店鎮上的玉皇宮,於1988年改稱梵王宮,作為靜安寺下院,由靜安寺前監院從達法師住持。靜安寺在自身修復的情況下,仍然拔出款項,支持梵王宮的修建開放。1993年,梵王宮改名寶山淨寺,更具規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親赴禮佛,併為安養院題辭:老有所終,大同理想。報眾生恩,法老為上。如奉父母,如敬師長。美哉梵宮,不殊安養。

1995年底,慧明法師調來靜安寺任監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師為主任的新的寺務委員會,在集體領導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階。期間,慧明法師作為中國佛教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佛教友好研討會漢城大會,出席了尼泊爾藍毗尼阿育王石柱發現一百週年慶典以及由中國援建的中華寺奠基儀式。他在參訪尼泊爾加德滿都斯瓦聲楊布寺時,請回了佛陀舍利。

靜安寺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響應中國佛協建立人間佛教的號召,實行文明敬香,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提高寺院文化品位,發揚佛教優秀文化傳統,熱心為社會慈善事業獻愛心,作貢獻,對抗洪救災、希望工程、幫助失學兒童、扶貧救困、併為西藏日喀則地區援建上海赤烏希望國小一所,受到了佛教信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靜安寺素齋,久負盛名。門市供應素食、素面,每日供不應求。每年中秋,精製淨素月餅,成為饋贈親友佳品,深受海內外信眾歡迎。

目前,靜安寺在恢復原貌的基礎上,還將規劃改建與擴建。除主要建築:赤烏山門、兜率殿、大雄寶殿、圓通殿、真言宗壇場、文物樓、功德堂、素齋部、僧寮外,還將興建法堂、藏經樓、佛教圖書館,復修靜安八景等。寺內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趙惇為太子時所書雲漢昭回之閣碑(建國初,經市古碑展覽認定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鑄大鐘、歷代名人字畫,包括蘇軾《心經》書卷、文徵明、陳繼儒、張瑞圖、伊秉綬等書軸長卷、揚州八怪、吳昌碩、張大千等人畫軸,王一亭佛畫多幅。有漢魏至清代石刻、銅鑄、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影印宋《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日本《大正藏》(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每日殿堂均對香客遊人開放。1985-1995十年間,共接待海內外信眾達120萬人次,並與歐美、東南亞、南亞、東亞諸國及港澳台等地區佛教界有經常的聯繫和友好效。靜安寺一派欣欣向榮,正邁向新的世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ghai/z787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