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通用17篇)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通用17篇)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

各位團友: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通用17篇)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自豪。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上,止境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美,海內外的主要賓客、要員、著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觀賞海濱景色。馳譽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xx年包含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度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景緻區。

為什麼叫棧橋?對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説明是:"但凡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記呢?本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聖旨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軍隊軍需物質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呼良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本人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據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犯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破,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巧鐵軌,南端還是鐵木橋,橋身延伸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 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步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端向遊人開放。1920xx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公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建築了存在民族情勢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籠罩,24根紅漆柱子支持,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國民政府屢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輕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範圍整修,此次維修既到達防風浪、防腐化請求,堅持原有的風度,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添了雅觀後果,使全部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辱沒歲月,也記載懂得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猶如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觸到海的氣味,休會到海的廣闊巨大。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翱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前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猶如一幅俏麗的畫卷逐漸展示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充足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述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榮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非常精美,有許多人到此游泳。

看團島方向的高大建築,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商業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進程中應用新技巧、新資料發明了4.5天建一層樓確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築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固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視的總治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台、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持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獨特的修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上演、餐飲於一體的遊覽場合,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修建是由多少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咱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能夠在閣樓憑窗遠望,全方位地看到漂亮的青島灣和四周的各個景點跟有名建造。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旅行,當初我扼要地給大家先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由於植被旺盛,鬱鬱葱葱,看上去一片葱綠因而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裏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爾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2

青島棧橋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景點之一,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首批4A級國家旅遊區。青島棧橋由回瀾閣、中山路、小青島、海水浴場等景點組成。

青島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

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構。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有民族形式的兩蹭八角樓,名"回瀾閣",遊人佇立閣旁,欣賞層層巨浪湧來,"飛閣回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橋北沿岸,闢為"棧橋公園",園內花木扶疏,青松碧草,並設有石椅供遊人憩坐,觀賞海天景色。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為什麼叫棧橋?關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 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0xx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築。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遊覽,現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裏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着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1989年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徵集,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劃建設,再過幾年這裏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於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899年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是開闢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佔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裏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於1920xx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3個月後讓位於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後,轉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xx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20xx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閲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0xx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閲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台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着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裏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__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閲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2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閲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__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台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着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裏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6

棧橋位於青島中心城區的南部海濱,是一條440米長的海上長廊,從陸地延伸入海中。棧橋建於清光緒年間(1892年),已有百年曆史,一直以來被視為青島的象徵。登上棧橋盡頭的回瀾閣,眼前大海景色盡收眼底。

棧橋曾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棧橋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商業街成一直線相連,棧橋的盡頭建有三角形防波堤,而這裏有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八角亭閣,定名回瀾閣。回瀾閣裏面有一塊無字碑,閣內通過主題展陳的方式,全面展示青島近現代歷史、人文、民俗等獨特城市風貌。

棧橋兩邊有鐵鏈護欄和蓮花路燈,遊人漫步於棧橋海濱,風平浪靜時,可觀看海鷗在此自由翱翔。走到橋的盡頭還可遠眺小青島。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成羣,一座白燈塔亭亭玉立。漲潮時,驚濤拍打着防波堤,激起簇簇浪花,可駐足觀看。退潮時,赭色巖礁和金色沙灘露出水面,可走下棧橋,漫步在海灘上趕海拾貝。

青島火車站就在不遠處,步行至棧橋也就10分鐘路程,當你下火車走出站廳便能看到伸入海中的棧橋。棧橋的北端兩側是棧橋公園。東側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各式建築參差錯落的分佈在海濱邊。而棧橋的西側,是第六海濱浴場,盛夏季節這裏常常雲集了很多當地游泳者。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下面我們的車進入了四號園區——五四廣場。請大家跟上我的腳步,注意安全小心下車。五四廣場背倚市政府大樓,南臨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餘公頃。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於一體的現代化風格的廣場。

[廣場的由來及概述]

相信大家從五四廣場的名字就能推測出它的由來,沒錯,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20xx年爆發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問題。自1897年德國佔領青島後,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主權而努力。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進而提出分割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佔領青島,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1920xx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20xx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並強行將青島主權轉讓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於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籤合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佔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下,終於在1920xx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島主權。鑑於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係,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周,五四廣場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綠的冷季型草坪為主調,以小龍柏、金葉女貞、龜早冬青、紫葉小檗、豐花月季等組圖,構成富有現代園林氣息的大色塊花帶,松柏、合歡、耐冬等花木點綴其中,與主體雕塑和海天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園區蔚為壯觀的景色。

由於東海路從廣場中間橫貫而過,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區,北區連接青島市政府,是中心廣場。南區瀕臨浮山灣,為區海濱公園。一會呢小賈就先帶大家去南邊的濱海公園去看一下,請大家跟好 穿過東海路,我們就來到五四廣場南區的濱海公園。從空中鳥瞰海濱公園,宛如一隻展翅飛翔的蝴蝶。沿廣場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可進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旱地點陣噴泉和雕塑“五月的風”。

下面小賈就帶大家一一去了接一下這些景觀:

[噴泉→下沉廣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旱地點陣噴泉,她乍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廣場,而實際卻隱藏着橫9排縱8排,共計72處地下噴泉,可按不同形狀,高度進行噴射。

前邊是一個下沉式廣場,這裏可舉行露天演出,它是由半圓形4級觀眾看台和圓心形露天舞台組成,每逢節假日及重大活動,這裏都舉行各種演出。舞台下的地下室是五四廣場的辦公室和總控制室。

[五月的風]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型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的標誌性建築“五月的風”,它的作者是動力機械工程專家黃震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質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藴。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感表現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勵人們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百米噴泉]

接下來我們看到海面上正在噴湧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計採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湧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為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設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奧運分會場]

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灣叫“浮山灣”。青島是北京舉辦20xx年奧運會的分會場,而這裏就是帆船比賽的場地。

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是建設大型海上體育運動、海濱旅遊及休閒娛樂設施的理想地帶。該區域南面是海域開闊的浮山灣,北臨已具雛形的中央商務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區域內,陸地面積45萬平方米,東南角為一處海拔高度27米的山頭綠地,其餘地勢平坦,港池內海岸線總長度1300米,水域面積46.9萬平方米,已修築的600米防浪堤形成良好的港灣掩護條件。建設條件得天獨厚,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一比賽地是所有奧運會單項比賽中第一個通過審核的。

[市政府辦公樓]

各位團友,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部分,現在我們來到了廣場的北區,廣場的周圍建起了“豐合大廈”、“太平洋中心”等高層建築。在我們的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築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與市政府大樓大樓背靠背的那座建築就是阜新大廈,市政府大樓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嚴肅莊重,氣度非凡,其南面為正方形網狀,隱喻着黨政機關作風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1994年7月份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相繼遷入新市政府辦公樓。新建的市政府辦公樓已成為青島建制百年的標誌性建築。同時,它也標誌着市委、市政府“東遷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進一步加快東部新區的建設,早日建成青島市新的現代化政治、經貿、文化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音樂廣場]

下面我們要到的這個地方呢,可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奇幻世界,大家準備好了麼?

各位團友,現在呢我們就從從五四廣場來到“青島市音樂廣場”。青島市音樂廣場位於澳門路東端,北接青島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東鄰五四廣場。以綠化、音樂、休閒為主題。它是青島市一處獨特的、具有全新理念的文化廣場。1999年3月開工建設,同年9月竣工開放。

音樂廣場分為樹陣區、偏心園廣場、軟雕塑區、橢圓廣場區、音樂觀海台、地下購物商場六大區域。配以先進的照明、音響設備,形成音樂廣場獨特的文化娛樂景觀。五個功能區以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合理分佈,組成廣場的扇形平面結構。登高俯視,猶如一棵美麗的扇貝鑲嵌在海岸邊。下面我就帶大家走進這顆美麗的貝殼。

樹陣區

音樂廣場東北部設有三層開放式圓弧型平台,上面有修剪整齊的歐式綠籬模塊和馬牙石嵌草鋪裝,48棵法桐排列有序地分佈其中,形成樹陣,故為樹陣區。大家累了的話可以在平台上均勻分佈的木格式桌凳小憩下。

偏心廣場

在音樂廣場中部,由兩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組成,中心小圓處建有軟體雕塑——音樂之帆,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音樂廣場的中心景觀“音樂之帆”。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進口膜結構張拉而成的錐形軟體雕塑,它高20米,通體為乳白色,分為兩片,約有5米的高度差,由15個錨點拉固。“音樂風帆”如滿風之帆,富有動態美感,晚上隨着色彩變幻而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

帆下地面有一架石制仿真數字鋼琴——銀色波濤,,不過他有一個響噹噹的外號 ____“鋼琴王”,它是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作者是傅聖雪,它佔地面積36平方米。是集科學與藝術於一體的雕塑,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演出時必須同時由兩個人來彈奏。每逢節慶,這裏常常仙樂飄飄。方圓2平方公里的範圍,都可聽到優美的鋼琴旋律。這架鋼琴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字鋼琴”申報吉尼斯紀錄。

橢圓型廣場區

廣場東南部為橢圓型廣場區,它是由三環不同直徑和平面高度的橢圓組成。鋪裝是隨橢圓的弧度按放射狀排列鑲貼,中心橢圓為紅色花崗巖磨光板,上有樂器組合圖案的浮雕。北側最高處弧形排列有12支模結構傘狀雕塑,形成觀海長廊,外觀造型同“音樂之帆”相映成輝。橢圓廣場區平時多做演出用,一些專業和業餘方藝團體經常在這裏舉辦音樂會和文藝演出。

觀海台

廣場西南部建有寬12米、長30米的觀海台,地面設計堪稱國內首創。材料以高強度水磨石為主,用鋼條界割為一本翻開的樂譜書。書上譜寫有十幾首世界名曲,它的樂譜製作真實完美。部分音符下還裝有按壓式感應器與電腦音響相連,可隨遊人的踩踏播放百餘首不同的音樂,妙趣橫生。

文化購物商場區

文化購物商場區在廣場西北部地下,商場以出售與音樂有關的書籍、樂器和有青島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為主。內設音樂茶座,可作音樂沙龍。商場區內用綠色幕簾製成的出口、入口和一個採光天窗分別伏卧在綠樹碧草中,宛如綠寶石晶瑩剔透。

大家可以看到,音樂廣場有一大特點,他的綠化是很別緻的。綠化以花缽、草坪、模紋綠化帶和樹陣搭配,其排列、佈局如音樂般流暢。近海處栽有陰繡球的四十個石制花缽,沿防浪壩環繞擺放。東部以法桐為主的樹陣結構,則為人們休閒提供了方便。東部以龜甲冬青、小龍柏、石巖杜鵑、金葉女貞等組成的大模紋花帶,則襯托出了廣場宏偉壯觀的氣魄。廣場的地勢高低錯落,一收一放、一幽邃,一疏朗,高處謀其景,低處謀水色。幽邃處花木掩映,疏朗處帆影翔集,海天自然環境與典雅、舒展且具有現代韻律的音樂廣場融為一體,步移景異,賞心悦目。

音樂廣場以音樂為主調。數字鋼琴王、地面樂譜書和全場背景音響形成音樂廣場的主題。八支專業音響和三十支背景音箱,使遊人無論在何處,均可獲得音樂的享受。廣場照明燈具的造型也新穎別緻,有高杆帆形燈、吊籃燈、錐形庭院燈折射埋地燈、草坪燈、效果射燈等近百盞。每至夜晚,華燈齊放,五光十色,明暗相間,人們彷彿置身於夢幻之中。每當夜色降臨,音樂廣場燈光旖旎,音樂風帆在濃淡各異的燈光照耀下,色彩繽紛,美不勝收,音樂廣場完全處在音樂與燈光的海洋中,成為島城人民夜晚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8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長島與蓬萊隔海相望,是我國唯一的縣級島嶼,由大小21個島嶼組成,面積56平方公里,常駐人口五萬多人,下轄兩個鎮八個鄉。島上居民大都以漁業、海水養殖和辦家庭漁家樂為生。

從蓬萊到長島乘船需要大約四十分鐘的時間。蓬萊的客運碼頭規模很大,來來往往的遊客,川流不息的車輛 ,海上奔波的客船 ,一派繁忙景象。

從購票處花24元購買船票,就可以登船去長島了。 首次登上大型渡輪,感到非常新奇。登船後小心翼翼地沿着狹窄通道攀援而上,不一會就到了甲板上。放眼望去,幾百人的乘客大廳已座無虛席,找了好長時間才找到空位坐下。時間不長,巨大的客船便徐徐駛離碼頭, 劈波斬浪向前快速行進着 ,海水向兩邊飛濺,頗為壯觀。海鷗和一些不知名字的水鳥盤旋飛翔,不時發出親暱的鳴叫,似乎在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打招呼。大家紛紛拿出相機攝下這難得一見的景觀。

歷經近一個小時的航行, 渡船到達了長島的客運碼頭 。 遠遠看去高樓大廈林立, 鬱鬱葱葱的山巒此起彼伏,嚮往已久的長島展現在了遊客眼前。

長島的旅遊景點很多,大都是自然景觀。 最具特色的旅遊景點是:九丈崖、月牙灣、望夫礁和林海、烽山、仙境源。前三個位於北長山島,稱北線;後三個位於南長山島,稱南線。 第一天我們遊覽了北線的三個景點。 半月灣地形確如半輪月亮, 海水清澈,不見泥沙, 整個半月灣堆積了厚厚的鵝卵石,圓滑的石頭各具特色,顏色各異。大的如蛋,小的如豆,惹人喜歡。 在這裏除了觀光,遊人還可乘坐快艇,飛馳海上,船後揚起高高的浪花, 頗受年輕人的青睞 。時至盛夏,海水温暖,風浪不大,不少遊客買了游泳用品,投入了大海的懷抱, 痛痛快快地游泳洗澡, 飽嘗盛夏海水的清涼。在這還可觀看海豹表演,體驗海洋動物的靈性樂趣。

九丈崖景區集山、海、礁、崖、洞及古蹟於一體, 崖壁陡峭,直穿雲端,沿着狹窄的石梯而向,小心翼翼地爬到崖頂,回頭下望,令人毛骨悚然,驚出一身冷汗。山下波濤滾滾,轟鳴聲不絕於耳。崖壁上洞穴古蹟遍佈,使人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這裏的自然景觀大都是人們觸景生情,賦予人性而得名 。一塊巨礁屹立在海水中, 猶如一位惟妙惟肖的新婚女子,翹首遠望,期盼丈夫從滾滾海浪中平安打魚歸來,這便是望夫礁了。一塊礁石寄託了多少漁家婦女多年的心思。親臨其境,能體會到漁民的艱辛和危險。

來此遊玩還可乘船遊覽久負盛名的萬鳥島。這個海拔只有73.5米,面積0.05公里的小島,棲居着幾萬只黑尾鷗、海鸕鶿、白腰雨燕等海鳥。 它們在此棲息繁殖、嬉戲遊玩。置身於小島中, 彷彿置身於鳥的王國,隨手可觸的羽翼,隨處可聽鳥的呢喃。當海鳥騰空而起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就是這些自然景觀 ,加上人們的豐富想象,使長島富有了仙氣靈性,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 此外,長島周邊是海,氣候濕潤,空氣宜人,景色空闊高遠,如詩如畫,林木鬱鬱葱葱,蒼翠欲滴, 是修身養性,迴歸自然的佳境。來此遊玩,不虛此行。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9

青雲山民俗遊樂園佔地3000畝,是國家首批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國際風箏都——濰坊市南30公里,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度假、購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遊樂園依託青雲山自然地貌,建有江南秀色、民族風情、野生動物、休閒娛樂、齊魯民俗和桃花源六大功能區。

遊樂園氣候宜人,植被豐富,三季開花,四季常綠。園內山水環繞,景色秀美,如詩如畫。

遊樂園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娛樂活動異彩紛呈。民族歌舞、民族婚俗、地方戲曲、縣官審案等表演將南北風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上刀山、下火海、鬥雞、鬥羊、鬥馬、飛車走壁等表演,驚險刺激,扣人心絃。騎馬、射箭、盪鞦韆、扎風箏、印年畫、打鐵、織布等參與性項目令遊客樂不可支,流連忘返。青雲山民俗遊樂園已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天地。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將要遊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嶽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嶽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0xx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後經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羣。

岱廟位於泰安市城區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築,採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佈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後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後有唐槐院、環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後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築宋天貺殿位於岱廟內後半部,高踞台基之上,其他建築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繫。這種建築佈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並通過建築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雲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美感。

岱廟城堞高築,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築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裏保存了琳琅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着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並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後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悦目的古典園林。虯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鬥豔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台、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裏的每一處建築都體現着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裏,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遊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築、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於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台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樑、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築,但與岱廟在內涵上又是統一的,由於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祕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一的建築風格,不僅在五嶽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存古建築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説。當您遊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樑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後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各異;重樑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羣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餘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於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嶽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羣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於京?”。兩副楹聯扣人心絃,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硃紅大門,象徵着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雲散。現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築風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櫺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築,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後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願厚養”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建。建築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勢非凡,為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幹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幹中植小槐一株,並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鬱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詠亭、雨花道院,皆毀於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餘件,古書籍3000餘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鬥式藻井,餘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樑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嶽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着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聖安”,元朝又封為“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後,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嶽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嶽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為清人吳雲所書,“帝出乎震,人生於寅”。橫額是清康熙帝於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巨匾。殿堂內擺放着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後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迴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台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佈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着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後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台分上下兩層,雕欄環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台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曆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台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皇帝舉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羣臣就恭候在這裏。池內及周圍9塊姿態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20xx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説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嶽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説,遊人矇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然後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説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達,那些編寫傳説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裏。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台基上,十分壯觀。台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嶽》》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裏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台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温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裏身着清代古裝的“衞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台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1

九如山瀑布羣風景區以自然山水景觀為特色,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為一體,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之作。景區距濟南市區約48公里,東臨章丘市,南接萊蕪市和泰安市,植被覆蓋率97%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7萬個以上,居濟南之首。景區面積三十六平方公里,可分為“深譚飛瀑景觀區”、“九如峽谷景觀區”、“天蓬瀑布景觀區”、“長城古道景觀區”四大旅遊區。羣山連綿,峯巒疊嶂,峽谷縱橫,森林茂密,山泉遍佈,溪流交錯,瀑布成羣,這些令人震撼的景觀由長度堪稱世界第一的實木棧道巧妙連綴在一起,形成了以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為核心景觀,以山峯、棧道、山泉、溪流、瀑布、深潭為特色的中國北方罕見的大型生態自然景區,同時它又是泉城七十二名泉的發源地,濟南南部山區三川之一——錦繡川的源頭。

九如山羣山連綿,峯巒層疊,俏石嶙峋,卓異多姿,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高巔峭壁,其中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峯就有三十六座之多,靈秀之氣,貫穿上下,森林氧吧,瀰漫四周。純淨的原始生態孕育了峽谷、奇峯、叢林,噴發出山泉、溪流、瀑布、深潭,雲蒸霞蔚,交織出絢麗的自然景觀,也造就了舉世聞名的泉城七十二名泉。

到達九如山,欣賞的就是瀑布羣。高懸的瀑布穿過峽谷,層疊九落,從天池一直流瀉到螣蛇潭,懸掛數十處,展示千百態。天河飛練,銀雪傾瀉,水汽蒸騰,其間山水相映,美景滋生。或以氣勢,吶喊呼嘯,或以秀美,婀娜獻媚。水動風移,送出弦外清音;泉湧瀑飛,濺起霧裏珠玉。知名者號稱九瀑,彰顯的是靈動,送出的是暢快,構成的是沁人肺腑的羣瀑風光。

長十公里的實木棧道,舉世無雙。這些棧道:有的沿絕壁山崖攀延而設,似天梯;有的橫跨山澗飛瀑,似彩虹;有的在藤林中穿梭纏繞,似飛舞的玉帶。這種棧道的設置方法顛覆了以單純觀景為目的、傳統意義上的旅遊模式,徹底打破了人與景觀主、客體之間,相對應又相分隔的傳統的棧道設置的習慣。既拉近了人與景觀的距離,又讓人們真正置身於美麗的景色之中,融於大自然、感知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同時也避免了對生態環境過度的干擾,最大限度解決了生態旅遊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

九如山雲峯高矗,峽谷縱橫,眾多山泉噴薄而出,,匯成溪流,灑脱而奔放,清澈而明淨,溪澗之水,源源不斷,峯巒有多高,流水有多長,眾泉齊噴,四季汩淌。縱是汪汪泉眼,涓涓細流,照樣跳躍于山體罅隙之間,噴珠撒玉,不絕如縷。條條溪水跟隨山勢,沿峽谷潺潺而下,瓊液含漱,鳴奏叮呼。時而懸落急瀉,形成飛瀑,時而流停水止,匯成平潭。這裏的溪流,與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相擁相抱,分合流儲,構織出晶瑩透徹的水世界。

九如山以自然山水而聞名,山依水勢,水奪天工,托起一片世外奧區。遠遠望去,可見泉湧成溪,溪流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通,彙集成八潭明鏡。是所謂:峽谷有流,聚在平湖,山泉涓滴,匯成高潭。層層疊嶂,層層儲水,一年四季,不管天公旱澇,無論氣候寒暑,九如山的潭水總是那樣清瑩玉潔,滋潤山體。遊人可以在潭中泛舟,可以在池邊戲水,享受天開畫境,觸摸水景幻變,放懷吸取大自然的無窮靈感。

春來九如,嫩草初茵,萬物勃興,上百種樹木綻發新綠,數十種花卉競放苞蕾,帶來一派生機。早春初至,已有迎春、連翹、山茶,爭相鬥豔,只見漫山遍野,花枝抖擻,一片金黃,把九如山裝扮的分外嫵媚,稱之為“山花爛漫九如山”。春深之後,更見峽谷增綠,藤蘿加密,峯巒染青,朱翠披離,天然植被楚楚依人,遍處釋放温柔。此又稱“春意盎然九如山”。遊人來此踏青探春,感受自然生態,最覺心曠神怡。

夏日的九如山,綠色覆蓋,如翡如翠,植被最為茂密,人稱“葱蘢九如山”。當此之際,層巒高樹把烈日擋在山外,讓山裏陰涼盡透,一股股涼氣從密林藤蘿中穿透而出,送來陣陣寒意。更有羣瀑噴霧,溪水起沫,澗壑生風,處處隔絕外部熱浪,造就出遠離暑氣的低温小氣候。所以這裏又有“逍遙避暑地,清涼九如山”的美譽。

入秋以後,九如山萬木紅遍,層林盡染,五彩繽紛,爭色鬥豔,各類植物都在這個季節迸現最強的魅力,所以人稱 “多彩九如山”。與此同時,漫山遍野,果實全熟,板栗出硬殼,合柿呈金黃,秋梨掛枝頭,山楂擠錦團,碩果累累,收不勝收。

每當寒冬來臨,大雪初飄,九如山銀裝素裹,分外醒目,世人稱此為“冰雪九如山”。近處松柏全都凝霜掛雪,戴玉披銀,遠處峯巒更見排排雪浪,雕塑蠟像。冰封雪壓,改容換面,深山層巒已被白色覆蓋,冰瀑、冰掛、霧凇與雪相伴相生,隨處可見,構織出冬季獨有的自然奇觀。一眼望去,雪景冰川,迎面而來,往往使人目眩神搖。有詩吟詠:九如冬景美,霧凇最傳神;君看冰瀑下,仍有賞雪人。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很高興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今天為我們掌握大方向的是劉師傅,劉師傅已有多年駕齡,大家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同時希望大家保持車裏的環境衞生。如果在遊覽中遇到什麼問題儘管找我,我會盡力為大家解決。進園以前給大家説幾項注意點:1.遊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2.禁止吸煙3.緊急情況可撥打我的電話×××-××××-××××

現在我們開始進園,景區的全稱是九如山瀑布羣自然公園,是於20xx年9月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區標準投資興建,總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由日本著名的景觀設計專家西久樹先生領銜設計,是濟南市可遊覽面積最大的自然景觀公園。整個景區分為深潭飛瀑區、兒童樂園、鬥獸場、峽谷探幽區和高山度假區五大景觀功能區。

作為一處大型的自然公園,景觀主體由“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構成,體現“親山、親水、親自然,原汁、原味、原生態”遊園主題。

另外有下面幾個建園理念讓大家瞭解,1.不建大型建築;2.不山體刻字;3.不做神話傳説;4.不修建廟宇;5.不做傳統園林風格等。這些都是為了追求自然、保護自然、融入自然,在我們遊覽過程中也會一一體現。

進門時我們看到的大門,大門採用石木結構,建築不大,也不氣派,但能體現山中小屋的淳樸感覺,讓人充分感受自然的氛圍。

現在景區門口看到的這塊刻有“九如山”的石刻,這塊石刻將景區分為遊覽區和度假區兩個部分。九如出自《詩經.小雅》,是齊宣王親政時,他的大臣召公為歌頌齊宣王而寫的一首辭,代表着九種祝福。也預示來到九如山,就得到了我們給您的九種祝福。大家順便看一下石刻南面,是我們二十四泉中的立春泉,有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含義。

我們繼續往前走就會進入景區遊覽區。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面是八潭中的第一潭:直符潭,是一處天然泉水露天浴場,最深處1.9米,最淺40公分,總面積3023平方米,是夏季很好的避暑之地。所以我們也説“偷的浮生半日閒、九如山上作神仙”。

好了,下面我們繼續前行。現在我們來到的樹林叫銀杏林。這裏樹種也很豐富,經過前面這個小木橋,我們馬上就要到達騰蛇潭了,大家看左邊的瀑布,是景區第一道瀑布叫天英瀑。這裏和位於海拔700多米高山頂的天蓬瀑是連在一起的,這構成了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的主遊覽線。天英瀑上面大家看到的就是八潭中的第二潭“蛇潭”了。 我們景區景點名字取自《易經》學説,是九宮八卦的方位代詞,正和八九這兩個數字。 “八潭”從景區入口由下往上,依次是直符潭、蛇潭、六合潭、太陰潭、白虎潭、玄武潭、九地潭、九天潭。“九瀑”是天英瀑、天任瀑、天柱瀑、天心瀑、天禽瀑、天輔瀑、天衝瀑、天芮瀑、天篷瀑。“二十四泉”的名稱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命名的。三十六峯選用三十六福地。為什麼這樣命名呢,一方面為了避免雷同和落入俗套,不像很多景區根據景觀意境和對環境的想象給景觀採用象形名稱。二是能和大自然緊密相連,走過了二十四泉,等於走過了一年四季。三是能和人們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走過了八潭九瀑等於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預示着歷經種種磨礪,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所以通過遊歷九如山的山水也能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大家看一下蛇潭牌子,不是騰飛的騰,這個是盤繞的意思,所以蛇又稱卧蛇。

大家向西面看一下那個潭叫六合潭。六合潭面積是八潭中最大的一個。沿山體而行棧道橋,全長300多米,是濟南最長的木質水上長廊,可以直接通到潭南面的獼猴島,欣賞一下獼猴表演,同猴子做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現在就到到猴島了,大家一定注意安全,不要隨意挑逗猴子,猴子的脾氣還是挺大的,防止被咬傷或抓傷。好了,我們繼續往前去遊覽太陰潭。

我們從這裏看一下前面的小木屋,還有一路走來看到的木屋,應該已經感受到了九如山建築的特點,我們景區建築都是這種木製或木石結合的小型建築,木材均由芬蘭工廠加工,屋頂採用的是粗纖維紫椴樹皮,經久耐用,可達幾十年而不變。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陰潭,太陰潭面積不大,緊靠山峯,與下面有較大落差,旁邊有很漂亮的一個瀑布—天心瀑,大家可以過去看一下。 還有在這裏會看到北岸棧道一直通向山上,這段棧道在景區內還談不上曲折險峻,這只是我們景區所説的曲折險峻的棧道的開始。整個景區所有木棧道總長度可達10公里長,是國內景區最長的實木棧道。後面請大家注意安全,所謂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現在大家來到這裏是景區北山,視野非常開闊。下面的潭叫白虎潭, 大家在此好好休息休息,另外這裏設有遊客中心。給大家留出10分鐘時間。

好了,我們現在繼續往前遊覽。現在我們看到是城堡式建築是正在建設中的兒童樂園。

我們從上面小橋過去能到前面八潭中最深的九地潭,可達6-7米,水質也非常好,橋下的瀑布叫天輔瀑。前面的潭是九地潭, 因為從山崖直上直下,所以老百姓又稱通天溝。這邊的山崖溪水常年流淌,四季不涸,故名滴水崖。滴水崖形成的瀑布叫天芮瀑,這個潭叫九天潭。東面的瀑布叫天衝瀑。前面的遊覽在九如山來説只能算是一個序幕,大約是我們景區的1/5,更精彩的景觀還在上面。再有咱們所走過的橋、瀑、潭、泉等,代表着我們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經歷了坎坎坷坷,但更重要的是大家要一起登上這段棧道,越過泰來橋,去敲響平安鍾,這將預祝大家會勇於面對以後遇到的任何困難和波折,並最終戰勝任何艱難險阻。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繁華地段,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觀為主的文化名園。

一會我們要共同去領略一段曲折險峻的棧道的魅力。棧道建於懸崖之上,又與自然溶在一起,真正體味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走棧道時請大家拉開適當距離,注意安全。但這裏的木棧道還不是最有魅力的。這裏一直能通到最高的天篷瀑和瀑布源頭穀雨泉。中間還有趣味性很高的中國魔術等表演,我們可以邊走邊看。

整個南部山區以錦秀川為分界線,以南是保水性較強的巖溶巖地貌,以北是多滲漏帶的石灰巖地質,九如山泉眼很多,瀑布也都是有泉水彙集形成,所以又稱“泉瀑”。九如山豐富的水源是南部山區“三川”之一——錦秀川的最大水源地。

大家來到的觀景台注意一下對面的峽谷,那是我們景區的峽谷探幽區,當地的老百姓很少去,可以説是人跡罕至,大家向遠處看一座座山峯着可説層巒疊嶂,連綿起伏。也是來我們景區的看點。

現在就到達瀑布之源穀雨泉了,由她形成的天篷瀑的源頭。還有對面山上的的塊石頭彷彿是人工將它掛在陡峭的石壁上,又像是從天而降,非常巧合的落在這裏,所以我們稱它為“飛來石”。景區翻過我們這座山,西面的山峯才是九如山的最高峯,海拔856.8米。也是濟南第二高峯名叫“大高尖”,站在山頂可南望泰山。今天由於時間關係,無法帶大家去遊覽了,我想明年大家再來九如山,一定可以站在大高尖上體會望岱的感覺。

再往下下面是九如山四大核心景觀——潺潺而下的溪流,清澈的泉水順着河道蜿蜒而下,兩旁綠樹成蔭,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去溪邊洗洗手,感受一下九如山泉水的純淨與清涼。夏季這裏更有一番味道。穿過溪流能到達通往石板古道和峽谷探幽的入口。

這裏是長城古道遊覽的入口。這條古石板路修建於明末清初,是當時淄博、章丘的老百姓前往泰山求神拜佛的就從這裏經過,我們對這條古老的石板路進行了保護性的修整,基本保持了道路的原貌,石板路還能達到齊長城遺址,齊長城又名長城嶺,距今已有2520xx年的是歷史,根據史料齊長城是齊國為防禦魯、楚及中原各國的軍事入侵而建,也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齊長城從長清開始,向東過雙泉、馬山、萬德、肥城、泰安到達歷城,經過我們山上、往東過淄博、濰坊等至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海濱,橫貫18個縣、市(區),穿越1518座山峯,全長1237.8華里,史稱“千里長城”,比秦長城早四百餘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也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最雄偉的代表。雖然城牆不復存在了,但通過這遺址我們還能穿過歷史的長河去感受那古老的長城的氣息。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戰國時期的魯國,翻過長城就是齊國,下次大家再來登上齊長城遺址,就可以真正腳踩齊魯大地了。

再往東面就是峽谷探幽遊覽區的入口,整個峽谷長達8公里,能真正領略原汁原味原生態、親山親水親自然和入深山方知幽深的感覺。這個區域遊覽完時間需要1-2個小時,所以説我們景區並不是一天能看完的景區。今天沒時間的話,只能留到下次了。

好了各位,九如山遊覽到此結束,現在我們開始返回。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3

五月三日,我跟媽媽到濟南九如山去看瀑布的了!

車走了兩個半小時,在山上行使了一個小時,終於到了目的地——九如山。

遠遠一望,九如山滿是一片綠,有深有淺,就像用毛筆不均勻的點上。遠處的山朦朦朧朧,好像被薄霧封住了一樣,只要人一進去,就消失了一般......

據説九如山是個大瀑布羣,可到那一看,我很有些奇怪,這麼綠,那裏有什麼水?!

走入山中,哇,我能看清對面山上的小溪了!我迫不及待的爬過第一座小山頭,順着溪水來到了另外的一座山頭,終於看到瀑布了!!! 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瀑布,水底的亂石已經被衝的滑滑的了,上面還鋪了一層層黃黃的葉子,腳踩在上面軟軟的,舒服極了。慢慢的往山上爬着,中間我們又遇到了許多許多的小瀑布.....終於在我們累的精疲力盡的時候,看到山頂峯最為壯觀的大瀑布。

它大約有三米多高,水衝到石頭上,濺起一朵朵潔白的浪花,浪花四處飛揚,煞是好看!順着瀑布往上找去,終於發現它的源頭,原來是一眼清泉,名叫“大雪泉”!那可真是一個美麗的泉水呀,周圍綠樹環繞,泉邊佈滿大大小小不一的石頭,泉眼在那汪碧綠碧綠的泉水中央,咕嘟咕嘟的冒着水泡,好像在唱着歡快的高高低低的歌聲......

時間快到了,我跟媽媽戀戀不捨的下了山,樓梯好陡好陡.....

回到家後,我還在念念不忘.....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4

岱廟古稱東嶽廟、泰岳廟,也叫泰廟,明代開始稱為岱廟。它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是古代帝王來泰山時祭祀泰山神的場所。據文字記載及文物調查證實,岱廟初建於秦漢,隨着泰山神信仰的逐步增大,岱廟規模也日益增大,以宮城形制來營造岱廟,是宋代以來所嚴格遵循的制度。

先看一下岱廟的平面圖。整個岱廟呈長方形,四周城牆高築,四角都建有角樓,總佔地面積約佔9、6萬平方米,城內佈局嚴謹,對稱規整,以一條南北方的軸線為中心,主要建築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左右兩邊以庭院形勢對稱分佈,這些院落各自獨立,以幽雅、質樸的風格與主要建築的莊嚴、肅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統一。

遊岱廟要從遙參亭開始。遙參亭又名“草參亭”是岱廟的前庭,古帝王來岱廟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遙參亭舉行一個簡單的拜儀式,遙參也就是遙遙祭拜的意思。在遙參亭與岱廟之間的中軸線上,是清康熙11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組織人築建的“岱廟坊”,石坊的上部為仿木結構,在石坊的樑柱,額板等地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羣鶴鬧蓮,天馬行空,麒麟獻寶等二十餘幅圖案,圖案設計均採用對稱的手法,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藝,是我國現存清代石雕建築珍品。

岱廟四周有八個門,朝正南的為五個,中為正陽門,正陽門兩側為“掖門”掖門兩側東為“仰高門”西為“見大門”,意思就是説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

配天門是岱廟的第二重門,創建於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間,取孔子語“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後曾多次整修,現懸掛的“配天門”牌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書寫,殿內原供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現在是流動展室,為泰山民俗展。

走右邊,此為三靈候殿,祭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説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後來建此殿專為祭祀。現神像早已被毀,在殿中間陳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當”。

在岱廟內共有碑刻二百多塊。有“宣和修泰岳廟記碑”它立於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廟的記事碑,碑高9、25米,寬2、1米,僅龜座就高1、85米,重約4萬斤,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的一通龜趺碑。據碑中記載,此次重修後,岱廟內的古建築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寫,朝散大夫篆額並書,碑陽刻有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東巡撫中州李戴,巡撫清源吳龍徵(zheng) 題,田東書寫的“萬代瞻仰”四個大字。前人有很多豐碑,在明代時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幾個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進漢柏院,門匾上寫“炳靈門”。這處雅緻的小院名叫漢柏院,因院內保存有五棵柏樹,相傳為漢武帝公元前110年來泰安封禪時親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靈宮,供奉着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1929年毀於戰火,1959年在炳靈殿舊址建起漢柏亭,此院內共有碑刻90餘塊。西北側中間一塊,是清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碑,乾隆皇帝的詩文留世的很多,但畫卻很少見,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見。乾隆曾十次來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餘首詩文,漢柏連理枝這幅圖是乾隆回去後憑記憶繪製的。北邊這通碑是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he),所題寫“漢柏”詩(詩文:古柏千年倚碧巒,太平頂上覺天寬,晴空白鶴時來舞,雲外逍遙得靜觀)。南面這通碑是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繪製的。碑額“漢柏圖贊”由左佩璇篆寫。

《第一山碑》是由北宋的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書寫,米芾是北宋的書畫大家,以行書成就最高。若仔細觀賞三字,可謂各有特色,後人總結了三大特點,“1、三字筆畫不一樣粗細:“第”字筆用筆較細,書寫瘦長,“一”和“山”字寫得粗壯2、在這碑上三字所佔位置不平均,“第”字佔了碑了的一多半,“一”和“山”字只佔了下面的一小部分3、三字所用字體不太一樣,“第”字為行書,“一”字寫得放鬆,有點草書的感覺,且有春蠶吐絲的意境,“山”字寫的穩重,其中的一橫有點隸書的味道,整體觀賞此碑,立在這兒很穩,有穩如泰山之意。

東御座在元明時是貴賓休息的地方。明代稱迎賓堂,清朝時乾隆皇帝將它改為“駐畢亭”,這裏成為乾隆皇帝來泰山時臨時休息的地方。因它處在岱廟的東華門內,又是帝王休息的場所,所以又稱“東御座”。(這幾個字是當代書法家李傳周所書)它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築。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影壁組成。

院內保存有我們現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國最早的記敍功德的刻石,它原立於泰山頂碧霞祠西側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內容記載了秦始皇的功德銘和秦二世胡亥的繼位詔書。這個碑刻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時候曾毀於一場大火,整個碑刻就遺失了,75年之後泰安知縣蔣伯生在泰山頂玉女池旁邊拾到兩塊殘片,現僅存10個殘字,內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塊,但現在僅存琅玡1塊,泰山1塊,所以這塊秦泰山刻石已成為稀世珍寶,是我國的一級文物。“高台三上五間正殿是皇帝來時休息的地方。中間是龍椅,兩邊的紅木傢俱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按清朝時的原樣陳列的,傢俱上有用象牙骨頭、貝殼鑲嵌的人物及花卉紋飾。在殿內抱柱上的這幅清乾隆皇帝的詩聯:“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橫匾為“勤政親賢”。意思就是説“天下要有一個人來統一治理,但天下不能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於政事,親近賢明”。殿內東為書房,西為卧室。

岱廟內共存有文物一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38件,以祭器為主,乾隆皇帝獻給泰山神的祭器中,有三件尤為珍貴,被定為泰山鎮山三寶,都是一級文物。——

沉香獅子“乾隆27年奉於岱廟,用珍貴的沉香木疙瘩粘合雕制而成,獅子的眼睛用琉璃鑲嵌,各重3、5公斤。沉香木是一種較為名貴的中藥材,盛產於南方,不但木質堅硬,而且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以入水即沉為貴。

温涼玉圭:清乾隆36年奉給泰山神,圭衣90多釐米,重27、75千克,它由兩塊玉組成,上部為純玉製成,質密而涼,下部為璞玉製成,所含的雜質較多,與上部比較手感稍温,上涼下温,故稱“温涼玉圭”。玉圭的上部刻有日、月、星及海岱河的圖形,意喻泰山神主宰天地,威與天齊,下部刻有“乾隆年制”四個字。

黃釉青花瓷葫蘆瓶:此瓶為一對,是明代嘉靖年間官窯景德鎮精品,燒成後一直珍藏於皇宮中,於清乾隆52年供於岱廟,但是1942年瓷瓶曾被盜走,在轉售過程中遺失了一隻,現僅存一瓷瓶及另一瓷瓶蓋。

仁安門,岱廟的第三重門,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元代重建,取孔子語“仁者安仁”意思就是説:以仁義治理天下,天下則安。“天下歸仁”四個大字是集的李隆基所寫“紀泰山銘”摩崖石碑上的字,四側迴廊是1999年重修恢復元以前的形式,匾額由陳從周所題。

閣老池是古時的一處品級台,據説隨帝王來祭神的閣老官員至此止步,不準前行,在石欄池內立有九塊玲瓏石,這些石頭是金代大安元年奉符縣令(吳kan)獻給泰山神的。這玲瓏石有多種稱呼,一叫“界石”跟隨帝王來祭神的一品大員至此止步,起到時界線的作用,又叫“扶桑石”據傳此石從東海運來,東方是日出之地,有神木扶桑,亦有扶桑之國,還有一個俗名為“迷糊石”,這是一個有趣的遊戲,以石洞為中心將雙眼閉死,繞石頭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然後往北走,去摸那棵古柏的樹心,摸到的人泰山神會賜予他大福大貴。

天貺殿:

前面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貺殿。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10月,北宋真宗趙恆率羣臣來封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第二年下詔擴建岱廟,創建天貺殿以供奉泰山神靈。“天貺殿”之名就是説這座殿是上天賜予的。大殿採用了“九五”之制,重檐廡殿頂的建築形式。所謂“九五”之制就是開間為九,進深為五,以這兩個數字組合的大殿在古建築中為數很少,象徵着帝王之尊,而廡殿頂是指殿頂前後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具有四坡五脊的特徵,是古建築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天貺殿採用這種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是為符合泰山神五嶽獨尊的身份而設計的,此殿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遼孔廟的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殿。殿內供奉着東嶽大帝泰山神泥塑像。唐玄宗來泰山封禪,給泰山神加封號為“天齊王”,這是泰山神有史記載的帝王給予的第一稱號,北宋真宗又封泰山神為“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年又晉封為“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忽必烈又封泰山神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太祖朱元璋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對他的不尊重,於是給泰山神雲除“帝”和“王”的稱號,改稱為“東嶽泰山之神”,恢復其神的本來面目,並定時派員祭神。皇帝拜祭泰山神時,行三獻二跪六叩之禮。泰山神又稱東嶽大帝,民間又傳為黃飛虎,主管生與死,這主要與泰山位於東方有關,日出昭示着生命的開始,日出東方是一日之始,東方屬春又是一年之始,萬物復甦就在春季,而日落是一天的結束,伴隨而來的就是黑夜,有升就有落,有生就有死,於是生死的大任順理成章地落在了泰山神身上,他上可管天子百官,下可管黎民百姓。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生與死的問題,所以歷代帝王紛紛來泰山祭天禮地,乞求保佑皇位永存,長命百歲。其上匾額“配天作鎮”為康熙所寫。

泰山神啟蹕迴鑾圖:

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所繪的這幅壁畫名為“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啟”為出巡之意“蹕”是淨街清道之意,“迴鑾”就是返回。整幅畫內容描繪了泰山神出巡和迴歸的盛況。壁畫是最早繪於宋代,畫長62米,高3、3米,通過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表現了宋真宗封泰山的威嚴氣派,畫面以大殿後門為界,東半部為“啟蹕圖”,西半部為“迴鑾圖”。第一組是送行部分,十八位大學士捧笏送行,這兒也是泰山神的隨從人員,文官在裏,武將在外,密密麻麻簇擁着乘座四輪玉輾的泰山神,肅穆莊嚴,上方穿紅袍的就是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下方是道教神仙延禧真人,他是泰山神的軍師。這一組是奇珍異寶祥獸圖,在珊瑚獅子、白象等,白象的背上有五彩寶瓶,瓶出五彩之光,喻意吉祥如意,兩匹駱駝在出巡圖幅中身上沒有駝東西,這兒是個伏筆,再往前是儀仗隊樂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最後是十八城隍接駕,城隍是地方小神仙,在此恭候泰山神的到來。另一邊是迴鑾圖,這是十八城隍由恭候改為送行,注意此處多了一隻老虎,因為古帝王出巡還有一層涵義,就是狩獵。再往前與前半部分大致相同,前面駱駝身上是空的,在此它的身上多了卷宗,我們同前邊老虎聯繫起來看,卷宗代表文,老虎代表武,表示泰山神出巡雙豐收。整個畫面有697人,場面宏大,是我省最大一幅壁畫,畫面內容在全國實屬罕見,是古代藝術的魂寶。殿內銅釜鑄於明代,是古代舉行廟會時舍粥用的。銅鏡的四周雕有纏枝花紋,上端的兩角有祥雲紋,雲紋當中各鑄有14個圓,合起來為28個,意指天上二十八個星宿。鏡面上端高浮雕女神,此鏡是明弘年間鑄造,原是遙參亭碧霞元君神像後的供物。1936年移到這兒保護起來。據説一切妖魔鬼怪在此一照就會原形畢露,所以又叫照妖鏡。

後面的三組建築是後寢宮,創建於北宋,宋真宗認為泰山神即封成“帝”,就沒有皇后,因而給泰山神想象了一位皇后,封為“淑明後”並建這三宮以供其居住。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5

嶗山的山美——淡淡的。那山不高,極其清宿。一片翠翠的綠色,不經意間泛起點點金黃,露出夏盡秋來的容貌。山間的石級小路勾勒出一條動人的流線,兩旁鬱鬱葱葱的樹木撐起一片蔭涼,山風伴着青草的氣息迎面佛過,加之頭頂上一片天高雲淡,幾乎使人忘卻了夏日應有的灼熱,然而卻不容忽視這淡雅的感受。

嶗山的水很美——清清的。山道兩旁總有一泓泉水潺潺流過,或清澈見底,或清涼冰爽,都那麼不急不徐地流下去,那從容的姿態讓你不得不聯想到一位智者怡然漫步時的畫面。爬山間隙,偶然覓到那泉水的源頭,那是一灣透亮明淨的.如水晶般發亮的泉。大小不一的卵石靜靜地卧在水底,泉水輕巧地流過去,仍以從容的姿態開使一段新的路程。那泉水讓卧不由心動,小心翼翼地邁過去,腕起一捧淋到臉上,頓覺清新舒爽,新曠神怡。抬頭望望那山,也被這山映襯得愈加清秀,卻又流露出一種頗為壯觀的氣勢。嶗山的石也很美——柔柔的。無論是石級小路,還是靜卧水底的卵石,都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柔美。雖柔美卻不顯妖媚,只是靜靜地為這淡雅的山水再添一筆淡雅。

淡淡的山,清清的水,柔柔的石,一筆又一筆,描繪出一幅清淡的畫卷。恬靜的美,在清淡中悄然而生。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6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_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為什麼叫棧橋?關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_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0_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團島方向的高大建築,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牆樓是山東省國際貿易大廈,它於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第一高樓。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築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於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台、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築。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遊覽,現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裏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介紹山東青島棧橋的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歡迎來到秀麗的泉城——濟南,我是大家的導遊丁睿辰,大家能夠叫我小丁。本次旅途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濟南的趵突泉和千佛山。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來到第一站:趵突泉。

大家請看,在我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趵突泉。趙孟頫用詩句“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書寫出了泉水的奇妙與瑰麗。大家快看,這就是象徵着濟南的三股泉水,像老舍在《趵突泉》中所寫,這三股泉水“永久那麼純潔,永久那麼活潑,永久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它們每年都在向外不停地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供人們飲用。傳説當年乾隆皇帝飲用過此水,才得以長壽。看,這三股泉水清澈透底,一串串水珠猶如閃閃發光的珍珠項鍊。下面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30分鐘後我們在車上集合。

接下來,我們的目的地是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佔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要説起千佛山最值得去的,就是那金燦燦的大佛了。那座大佛説是佛,卻像一座巍然不動的金黃的山。這座大佛通體高2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千佛山上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一隻可愛的白兔,有的像一隻欲要跳起的青蛙,還有的像一隻有着大尾巴的松鼠。千佛山還有許多驚喜值得你去尋找。好了,此刻給大家40分鐘遊覽時間,大家要按時間回到車上呦!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遊覽完了行程裏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xw88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