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青島太清宮導遊詞

青島太清宮導遊詞

青島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在嶗山東南蟠桃峯下、嶗山灣畔。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於此。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島太清宮導遊詞,歡迎參考!

青島太清宮導遊詞
青島太清宮導遊詞篇1

太清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風景名勝區的東南部,從青島市區沿湛流乾路東行40公里即可到達。景區是以著名廟殿太清宮來命名的,簡稱太清景區。景區坐落在寶珠山下,寶珠山的7座山峯從東北、西三面環抱着這一臨海谷地,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寶珠山的主峯稱為“老君峯”,它的左邊依次是“桃園峯”、“望海峯”、“東華峯”;右邊依次是“重陽峯”、“螺桃蜂”、“西王峯”。這7座山峯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

南面海灣,名為“太清灣”,又有暖濕氣流不時從海上送來,使這裏形成了亞熱帶氣候環境,所以人們稱這裏是“嶗山小江南”。從傳統的風水學分析,這的確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在嶗山眾多的道教廟殿當中,太清宮是有記載的最早的嶗山道教祖庭。太清宮從初創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幹多年的歷史,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茸,至今其建築風格還一直保留着宋代建築的典型風格,這在國內的各宗教建築中,也是極少有的。因此又可以説,太清景區是嶗山景區中展現道教文化的代表景區。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廟宇主體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關岳祠和東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屬設施,共有房間150多間。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悠久的道教文化為各種植物提供了食好的生存環境。這裏又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一大分支—寺廟園林在嶗山最早形成風格體系的地方。

遊人可以看到這裏不僅生長着暖温帶植物,而且長有大量的亞熱帶植物,如茂密的竹林、青翠的茶園、棕櫚、廣玉蘭。紅糖等。更可貴的是這裏生長着大量的古樹,是整個嶗山風景區內古樹名木分佈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地方。

青島太清宮導遊詞篇2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説,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者有十七處,最著名的就是太清宮。太清宮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東遊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遊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説,如張三丰、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內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後巨石有康有為題刻。宮東道旁有一巨石,高達丈餘,上刻“波海蔘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遊於此山”小字一行。

青島太清宮導遊詞篇3

島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在嶗山東南蟠桃峯下、嶗山灣畔。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於此。

太清宮現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宮中奇花異卉,四時不絕。

耐冬花開,紅豔如火,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篇所寫紅衣女子絳雪,幻為宮中耐冬化身。漢柏、唐榆、宋銀杏均歷經風霜,至今仍柯幹嵯峨,蓊鬱葱翠。凌霄花盤繞漢柏而上,蜿蜒如龍蛇,名曰"古柏盤龍"。

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為神水泉,大旱之年亦不涸竭。

三皇殿內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後巨石有康有為題刻。

宮東道旁有一巨石,高達丈餘,上刻"波海蔘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遊於此山"小字一行。每當月夜,天風海濤,空明一片,嶗山勝景"太清水月"即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lg93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