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你們今天旅程的導遊,我姓黃,大家可以叫我黃導,預祝大家的青島之行成為愉快、難忘之旅。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下面,我先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青島。青島位於山東半島東南端,東南瀕臨黃海,是我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地理位置環鏡得天獨厚,東有嶗山,西有平原,北攬大澤,南接黃海。青島的氣候屬於温帶季風性氣候,三面滄海一面山的獨特地理格局,使青島又具有了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這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良好的氣候使青島非常適合度假,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使青島成為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所以青島又有“東方瑞士”的美譽。那麼今天,我們帶領大家遊覽的是海濱一線風景區。

好的,各位遊客,咱們的第一站到了,就是青島的標誌“棧橋”,

請大家帶好隨身攜帶的東西,隨我下車,開始今天的旅程。前海棧橋是青島的象徵,大家從遠處看,小青島小巧如螺,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濃濃,一座白色燈塔亭亭玉立。小青島既是青島名字的來由。海灣的堤岸處是景色如畫的棧橋公園。由公園正中突入海內的前海棧橋,與市內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棧橋是青島最早的碼頭。經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現寬8米,全長440米。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兩層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頂飛檐,題名“回瀾閣”。棧橋劃波斬浪,象一條長龍橫卧於碧海銀波。循橋漸入,彷彿走進大海的懷抱;佇立閣旁,層層巨浪澎湃湧來,拍打堤壩,擊起萬千碎玉;青島棧橋進入閣內,沿螺旋樓梯登到樓上,四周盡是寬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風景,“飛閣回瀾”因此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遊覽拍照。半個小時後,我們在此集中,前往下一站。

好的,現在我們到達了位於棧橋東南部的小青島。小青島,面積僅為0.024平方公里,海拔17米。因其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小青島最顯眼的景緻是最高處矗立的一座潔白的錐形燈塔,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體用白色大理石構築,分上下兩層,塔頂部裝有水晶稜鏡鑲成的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造鏡電力發光。傳説,很早以前,有位彈琴的仙女愛上一個打魚的小夥子。她悄悄地來到人間,與小夥子結為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島上彈琴,用用琴聲為愛人導航。玉皇大帝得知後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對愛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島上,那琴聲至今仍縈繞在小島周圍。為紀念琴女,藝術家專門製做了琴女雕塑,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每當夜幕低垂,燈影波光交相輝映,像一幅飄動的綵綢,形成青島的—大勝景—“琴嶼飄燈”。

朋友們,接下來我們要遊覽的是青島市著名的風景區---八大關風景度假區。這裏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尤以絢麗多姿的西式別墅最負盛名,因其彙集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築,亦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所謂"八大關",是因為最初有八條以關隘命名的馬路,故稱’’八大關’,即韶關路、嘉峪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這裏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使不少電影工作者青睞這裏。優美的環境使八大關風景區成為中外電影,電視外景拍攝的“天然攝影棚”。這十條馬路縱橫交錯,形成一個方圓數裏的風景區。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結合在一起,十條馬路兩側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八大關風景區正面對的是第二海水浴場,它的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岬角,花石樓就坐落於此處。現在大家看到是花石樓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此樓建築面積753.7平方米,院內面積4.5畝。樓的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台。花石樓據説是1932年由一位俄羅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於樓內由大理石貼牆面,樓外又砌鵝卵石,多年來人們一直稱之為’’花石摟’’。它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臘式和羅馬式的風格,也有哥特式的建築特色。在花石樓以西,有一大片褐色礁石羣,這裏海岸突兀,峭壁如同刀削,岸上遍植黑松。這裏曲徑縱橫,沿長長的石階下去,便到了第二海水浴場。德佔青島之初,德國總督常騎馬到此狩獵,下海游泳,以後闢為海水浴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定名為"第二海水浴場",因地處太平灣,又稱"太平角海水浴場"。解放以後,我國許多領導人都曾在這個浴場暢遊過,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1957年,毛澤東主席來青島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擴大會議。八大關景區因其獨特的景觀成為新人結婚拍婚紗照的首選之地。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小青島面積只有0.012平方公里,也就是120xx平方米,(繞島一週為15分鐘),它與棧橋隔海相望,猶如海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光彩照人,海拔17米,距海岸720米。

這個小島因山巖聳立,林木疊翠而得名“小青島”。小青島又名“琴島”。據説是人們在此聽到海浪拍擊海灘和礁石的聲音,就好象古琴彈奏出的樂聲而得名島上建有一座八角形白塔,這是1920xx年德國人修建的一座燈塔。塔身全部由大理石構築起來的。塔高15.5米,在天氣晴朗時,塔燈射程可達12海里。當夜幕降臨時,塔燈忽明忽暗,為過往船舶指引航線。趕海的人們也是漁火點點尋找着大海的賜予。人們稱這裏為“琴嶼飄燈”也是青島十大景觀之一。

關於小青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會彈琴的仙女愛上了我們青島的一位青年漁夫,就從天上飛下來與他結為了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後,她就坐在島上彈琴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時用美妙的琴聲為遠去的丈夫導航。後來,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後,非常生氣,就派天兵天將來懲罰琴女,要將她捉迴天庭,忠貞不渝的琴女,最終撞死在這座小島上。但是她的琴聲卻時常在小島上縈繞,為漂泊在海上的船隻導航。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小青島又稱琴島,因其形狀像古琴,故名;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青島灣的小型陸連島,面積0.024平方公里,海拔17米,距離東側海岸377米(有海堤連接)。是該市的著名景觀之一——“琴嶼飄燈”。

小青島在德國佔領時期稱為阿考納島 (Arkona Insel)。1920xx年在其上建造了一座高15米的八角錐形白色大理石燈塔(即今日的小青島燈塔)。日本佔領時期稱為加藤島。1930年代小青島一度闢為公園。1942年,日軍修建寬8米的堤壩與東側陸地相連。1988年,小青島再度闢為公園。

全島以植黑松為主,栽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開花的觀賞植物。並於其上首度發現並命名了珍稀植物青島百合。

小青島東部毗鄰魯迅公園,西側不遠處與棧橋回瀾閣相望。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小青島故稱為“琴島”,是青島灣內的一座小島,青島這個城市的名稱就來源於它。小青島與陸地之間有長長的海堤相接,島上矗立着德國人建於1898年的燈塔,是青島的地標之一。

小青島面積很小,隨便晃晃就能在島上轉一圈把景點都看掉。島上綠樹成蔭,島的四周礁石環繞,海水清澈、蔚藍,島上常能見到來垂釣的遊客。坐在礁石上吹吹海風,赤腳踩踩海水,看看四周青島灣邊林立的高樓和紅頂的小洋房,彷彿置身於海上花園。每當夕陽西下時景色尤其美,陽光把整個海灣都鍍成了金色。

小青島的南側有一尊姿態優美的琴女雕像,雕像周圍是花壇,種植着五顏六色的鮮花。

島的最高處有當年德國人建造的燈塔,整個島的海拔也不高,才17米,走到燈塔腳下不需要爬多少路。燈塔通體潔白,由大理石構築,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每當夜幕降臨,燈塔與島上的燈光倒映在海面上,像一匹飄動的綵綢,形成青島的一大勝景“琴嶼飄燈”,在這裏拍攝夜景很不錯。可惜燈塔內部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看看。

島的北側有防波大堤,海上快艇停靠在大堤邊上,可以付費坐快艇從海上欣賞小青島和青島灣的景色。

在小青島可以看到海軍博物館停靠在港灣的軍艦,島東與陸地相連的琴嶼路通向海軍博物館東邊的魯迅公園,島的北側則與棧橋相望。棧橋、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小青島等都與青島火車站離得很近,交通也便利,可以一併遊覽。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小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北側的青島灣內,因其與黃島遙遙相對,彼黃此青而得名。小青島原是一個獨立的小島,距海岸720米,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海拔17.2米,面積為1.2公頃,綠地面積0.88公頃,綠化率73.3%。

四十年代初東面築起初具規模的“防波堤”與陸地相接,後有人視其形如琴,又名琴島。1898年,德國租佔膠州後,在島上建起燈塔。

解放後,該島一直為我海軍快艇支隊沿用,並對燈塔進行了大規模修建,現塔高15.5米,塔身白色,呈八角形,是國內外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標誌。每當夜幕降臨以後,塔上的紅燈與棧橋上的燈光在碧波上浮動,構成了一幅美妙圖畫,故“琴嶼飄燈”被譽為青島十大景觀之一,被作為青島市的標誌之一。

1987年12月31日,島上駐軍遷出,交園林建設。

1988年6月,“小青島公園”建成竣工,正式對遊客開放。全島以植黑松為主,栽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開花的觀賞植物。斑駁秀麗的山巖,葱翠欲滴的樹木,捧出一座白色的燈塔,如芙蓉出水、仙子凌波。島上還有海韻廳、神怡舫和琴島仙女雕塑,島之南端建飄台一處,供眺望海景,或觀浪、或垂釣、或漫步曲徑,都會使你流連忘返。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並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59年闢建為公園。

千佛山,屬泰山餘脈,東接佛慧山,西連馬鞍山,嶂列如屏,鋪翠描金,風景秀麗。清代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描述説:“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守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山上名勝眾多,主體建築有歷山院,興國禪寺。同時,還散落着唐槐亭、齊煙九點坊、雲徑禪關轉、乾隆御碑、歷山銘碑刻、第一彌化石等名勝。另外,還有多處領袖學者詩文石刻,供遊人觀賞。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有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十八羅漢、卧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主像為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園內芳草青青、綠蔭垂地,形成了一個古樸、大方、寬鬆、歡快的場景,為千佛山帶來了新的風采和新的繁榮。

千佛山,不僅以悠久燦爛的佛文化、舜文化聞名於世,更以其多彩的四季之景傾倒了無數遊人。春天,您可漫步於桃花園、櫻花園、梨花園中,如憑空的花朵,似拂面的花雨7,泌人心脾;夏天,蒼松滴翠,更是招人喜愛,佛山飛瀑,飛流直下。觀瀑、聽濤、避暑,豈不愜意?秋天,萬木凋零時,唯有紅葉霜滿天。山南的百畝紅葉林,以黃護居多,時至深秋;紅去片片,又有蒼松翠柏摻雜其間;真像《老殘遊記》描寫的:紅的火紅,綠的碧綠;冬天,則另有一番韻致,雪茫茫,似玉雕,似珊瑚,人們爭相拍照,堆雪人;嬉戲打鬧,盡情體味雪的神韻。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紅葉谷遊覽觀光,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紅葉谷的導遊,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希望大家喜歡我的講解,也希望你能從我的講解中對紅葉谷有更多的認識。

鍾馗雕像

現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在紅葉谷的大門景區,在這一圈的唐式建築圍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組雕塑了,這尊雕塑的名字呢叫春風得意,它是傳説中一位驅邪避鬼的英雄,那大家現在猜一猜這尊雕塑的主人公是誰?對他就是傳説中的打鬼英雄鍾馗,玄宗皇帝在在武皇后和王皇后死後,再也沒有冊立新的皇后,當時有個武惠妃專寵,為了鞏固地位和為兒子爭得太子之位,誣陷害死了許多後宮嬪妃,有太監宮女夜裏在武惠妃的門前用糖汁寫了一個“冤”字,等到白天就有一羣螞蟻附在上面,武惠妃驚嚇之下一病不起,太醫也束手無策,唐玄宗於是召畫工唐朝大畫家吳道子(《天王送子圖》),讓他畫鍾馗像,掛在牀頭,驅邪避鬼,從此,鍾馗就成了民間專門用來驅鬼的英雄。相傳,鍾馗打鬼曾經來到過紅葉谷這裏,在觀景台上一望,他看到紅葉谷只有人沒有鬼,只有好人沒有壞人,紅葉谷所有景象盡收眼底,非常漂亮,他覺得紅葉谷是個樂得逍遙的地方,久而久之,我們就給他取了“春風得意”這個名字。 各位朋友大家這邊走,現在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咱們紅葉谷。紅葉谷是由濟南市園林局與濟南市園林開發建設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以野生黃櫨為主要樹種的大型近郊郊野公園,總佔地4000餘畝, 紅葉谷內山水林潭峽湖瀑泉種類齊全 ,是一處絕佳的休閒娛樂聖地,紅葉谷以自然生態為主要特色,因此希望朋友們在遊覽的過程中不要抽煙、亂折花木,也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來保護我們共同的環境。

馬頭山

大家抬頭望上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峯叫做馬頭山,它是我們紅葉谷的主峯也是最高峯,海拔675米,相傳在明朝以前,山體內藏有母子兩匹馬,這兩匹馬常是夜出晝歸,一方面是出來覓食,另一方面是出來觀看人間百態。然而有一天,小馬偷偷地跑了出來,越玩越高興,竟把回去的時間給忘了。這是天已經快亮了,被一位起早上山幹活的老人看見了。只見這匹小馬渾身上下金光閃閃,絨毛好似金絲線刺繡一般,跑起來也是神速無比,心想這匹馬一定是寶馬,回家後就把所看到的情景跟家人説了。沒曾想傳到了盜寶人的耳朵裏,有一天,兩個盜寶人上山探道,剛走到半山腰,忽然颳起一陣大風,刮的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過後,早已不見了盜寶人的蹤影。從此,再也沒有人敢來此盜寶了。而山神觸怒於小馬讓凡人看到了山中的祕密,就把小馬點化成山。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馬子山。久而久之,人們就稱順了口,把馬子山稱為馬頭山了。可能大家在這看這座山並不像馬頭,其實最佳的觀賞位置是在咱們上山盤山路的第二個拐彎處,馬頭山的背部長了許多松柏,遠遠望去非常像馬的馬鬃,不過,大家不要遺憾,聽當地的老人説,看馬頭山的最佳時機是在下山途中,這樣就可以帶回家一個馬到成功的好運!

這邊有一株樹長得非常奇特,它的樹幹是沒有皮的,有沒有人告訴我這株樹叫什麼?這株樹的名字五花八門,“百日紅、六月紅、紫薇”最有趣的一個名字叫“癢癢樹”,因為在無風的情況下用手輕撓它的枝丫部位 ,它的枝葉會發出輕輕的顫動,癢癢樹由此而來。

在咱們紅葉谷,有三種紅葉子的樹,一種是左手邊山坡上的火炬樹,一種是由手邊的楓樹,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漫山遍野的黃櫨。不論我們到哪裏看到和聽到的紅葉樹都是指黃櫨樹,而不是楓樹。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右手邊,這裏種植了一種中草藥,據醫學記載,這種中草藥有宣散風熱,又善清解血毒,可以治療種種熱性病,享有“藥輔小神仙”之譽,不知道有沒有叫上它名字的。這就是金銀花,花開初期是象牙白色,兩三天快要凋謝的時候變成金釵黃色,由此得名。我們吃的治療感冒的維c銀翹片的“銀”就是指的金銀花,而“翹”呢就是紅葉谷的另一種中草藥,過會我會帶大家認識一下。

絢秋湖

前面我們看到的那個湖泊就是絢秋湖,每到秋天萬山紅葉倒映水中陽光一照絢麗多彩,絢秋湖由此得名。

垂花門

大家看這個仿明清式牌坊,在西方,亭台樓閣屢見不鮮,唯獨見不到的就是牌坊,可以説牌坊是中國所獨有的。大家再看這個門,名為“垂花門”,它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葩。垂花門整座建築佔天不佔地,這是垂花門的特色之一。

匾上書“仁山智水”,意思是説“仁者愛山,智者樂水”,紅葉谷有山有水,可以説大家來紅葉谷是既做了回仁者,又做了回智者。大家看一下兩邊的楹聯“山連泰岱添秀色,水通趵突共幽情”這兩句寫出了紅葉谷的山處在泰山山脈上,而紅葉谷的泉水與濟南泉水則是一脈相承。再看“一谷紅雨復紅葉,四時絢春猶絢秋”,這説出了紅葉谷最美的兩個季節,春天的鬱金香節(4月2日—5月10日)和秋天的紅葉節(10月1日—11月12日),不過我們今年最新推出了夏季百合展(6月-8月),百合展期間將展出二十多個品種三十萬株的百合。大家隨我過來看這邊,上書“岱北洞天”,岱是指泰山,北是説紅葉谷是泰山的餘脈,就是説泰山山脈上的紅葉谷景色別有天地。

流箋橋

流箋橋本來共有100根柱子,可能天意使然,現在僅存99根,可能也應了有句話:“流箋橋上走一走,都能活到九十九”。流箋橋也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百歲橋”和“長壽橋”,朋友們可以來回摸足着99根柱子,可以福壽延年。

流箋,是唐朝的一種文化活動,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筆會。唐朝時,詩文化盛極一時。詩人把詩寫在紅葉上,將紅葉放在流水中,任其漂流,有誰撿到,可以寫詩作答覆。詩人之間以紅葉為媒,以紅葉會友,互相交流,這種活動就叫流箋。此橋取名流箋橋,是因為每逢秋季,層林盡染,紅葉隨風飄落水中,像一封封信箋一樣,令人不由想起古時舉辦流箋活動時的種種詩情畫意的美。(詩曰:每恨流箋題律絕,時收紅葉論禪空。歸來一掃飄零意,夢外還主食小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淺水中的甲殼類動物,身長約90cm,只有背上長羽毛,羽毛,羽毛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人喜歡用它來做裝飾,西方主人喜歡用它來點綴女幅,由於它的羽毛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加上白鷺喜羣居,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數量鋭減,幾乎陷入滅絕,後來人們穿戴打扮起了變化,加上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白鷺才倖免絕種。而在這裏,白鷺主要以帶魚為食。

黑天鵝

現在我們穿過彩繪繪畫的山洞就來到了散養區了,首先看到的是天鵝,黑天鵝分佈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而澳大利亞珀斯又有黑天鵝的故鄉之稱。而白天鵝喜歡集羣營巢,有固定的配偶,實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對後永不分離。除夏季外,其它季節均能產卵繁殖,年產二十多隻,經公母天鵝輪流孵化,35天后小天鵝即破殼而出。剛出殼的小天鵝毛色灰白色,幾天後即可下水游泳了,三、四月齡毛色逐漸轉變成白色,6月齡後具有與成年天鵝一樣的體型和體重了。

孔雀

再往上走,我們就會看到藍孔雀和白孔雀,我們可以用紅色的手絹在它們眼前晃一晃,因為孔雀愛比美,可能會開屏哦。大家知道開屏的孔雀是雄孔雀還是雌孔雀嗎?對了,是雄孔雀開屏,那你們知道雄孔雀為什麼開屏嗎?這是因為開屏是它們求偶的一種方式,它開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防禦外敵,當它們身體受到威脅,或侵害時,用尾巴上的“眼睛”嚇退敵人。藍孔雀原來產於印度和斯里蘭卡。它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它們隨其羣到田地裏覓食。由於孔雀吃年幼的眼鏡蛇,因此在印度它們非常受歡迎,在許多地方它們不會遭到捕獵,它們可以非常親人。

鴛鴦

如果運氣好的話,在散養區的最裏邊我們可以看到鴛鴦,鴛鴦害羞、怕人,因此,在遊人多的地方,不容易看到。鴛鴦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恆愛情的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淒涼地度過餘生。其實這只是人們看見鴛鴦在水中的親暱舉動,通過聯想產生的美好願望,事實上,鴛鴦在生活中並非總是成對生活的,配偶更非終生不變,在鴛鴦的羣體中,雌鳥也往往多於雄鳥。咱們看到的天鵝才是一夫一妻的典範,一旦配對後永不分離。

現在大家遊過了天趣苑,前面將要到的是紅葉谷景區唯一一處歷史人文景觀興教寺。在這裏沿途大家也可以欣賞一下這一段充滿文化氣息的長廊,也被習慣地稱為文化牆壁,上面作品都是出自於一些有名氣的書法家和作家之手,這些作品可能會為一些研究和愛好書法的朋友們提供一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細細的品味一下。

水趣苑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走進的是紅葉谷新開發的精品園區水趣苑,它的佔地面積XX餘平方米,以突出山青水秀觀景娛樂為主要特點。水趣苑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整個園區因形就勢,因勢成形。包括以聖水泉甘冽清澈的泉水圍合而成的淺水灣,依山順勢形成的怡人小瀑布以及格調新穎設計獨特的觀景亭。各位遊客在此您可以領略到山壁兩側樹木掩映,植被鬱鬱葱葱的美麗景色,也可以欣賞到名泉瀑布,感受到鳥語花香的愜意與温馨。水趣苑上接餐飲美齋紅葉山莊,下瀕臨幽靜新奇的神祕香巴拉,是一處與山、與水、與花鳥魚蟲和諧共存、共遊、共樂的休閒場所。喜動的遊客在此可攀緣跳躍,觀魚戲水;喜靜的遊客可品茗聊天閒敲棋子;天熱可遮陰避暑;天涼可擋風避雨。當您置身水趣苑中,您會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會感到天地造物之精美絕倫,會令您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那處清新典雅的白色建築,是我們景區內最大的餐廳紅葉山莊,整套建築共分三層,一樓是零點餐廳,二樓接待團體,三樓是清靜優雅的單間,整個餐廳可容納400人同時就餐。裏面廚藝精湛,美味可口。所以中午的時候,大家可以考慮到裏面去飽餐一頓。

興教寺

滴水觀音

現在我們來到了興教寺的門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尊滴水觀音,這尊滴水觀音可不是一般的觀音,她淨瓶中流出來的水可是聖水泉的水,聖水泉靠近興教寺沾上了許多佛氣,又流到觀世音菩薩的淨瓶戴上了許多仙氣,因此,這水是非常珍貴的。女士用這水洗手洗臉可以美容養顏滋潤皮膚,美容養顏,青春永駐,孩子用這水洗手洗臉,可以明目醒腦,耳聰目明,而愛打牌的朋友可以用水沾一下手,她會帶給你手氣運氣。但是聖水神水不能沾的太多,沾一點是福氣神氣,沾多了可就成半仙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塊進興教寺看一下。

興教寺簡介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興教寺景區,景區內古寺、古樹、古塔,以及聖水名泉交相輝映,歷史文化沉澱深厚,是遊覽紅葉谷必到之處,始建於西漢,興盛於隋唐時期,原有寺院數十間,僧眾近百名,據傳西漢末年,京都長安的一位高僧,到此建寺並授佛教,興教寺便成為山東境內最早引進西方佛教的寺院,當初的創立者希望佛教能在山東發揚光大,所以取名“興教寺”。興教寺俗稱“朱老庵”,相傳有一位朱閣老先生,在京城做官,為官清廉,剛直不阿,後遭奸臣暗算背井離鄉,來到我們紅葉谷過起了隱居生活,為避免官兵的追殺,當地百姓便把朱閣老隱居的地方改為“朱老庵”,大家都知道,因為“庵”是尼姑修行的地方,這一庵字便搭救了朱閣老,所以也就從那時起,興教寺也就被當地的老百姓稱為“朱老庵”,據説周圍滿山的紅葉便是朱閣老為報答百姓的救命之恩而栽種的。

現在咱們看到的基座就是興教寺前殿的舊址,現在的興教寺就是在舊址基座上興建起來的,其中大明萬曆二十九年(16XX年)的碑記載了興教寺的地理位置及規模:“殿之楹,後枕龍山,前聖水,左建伽藍,右配僧室,不知創建何年。可見興教寺歷史之久遠。 在興教寺的院子裏,生長了許多奇特的樹,這一棵叫“兄弟樹”(手足樹),俗話説“兄弟如手足”,這棵樹也是同根生,上分兩支,就像兄弟相互扶持,和和睦睦。這一株叫“四世同堂樹”四棵樹大大小小生在一起,可以保佑來到興教寺的朋友都能家庭幸福、人丁興旺。還有一株樹是“柿子樹”,興教寺柿子成熟的時候我們是不採摘的,意思是希望每一個到興教寺祁福的朋友都能事事順心、事事如意。

大雄寶殿

在咱們面的的就是供奉了釋迦牟尼的大雄寶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羣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有充足的思想和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是結跏趺(jia fu)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説法印”,這是“説法相”,表示佛説法的姿勢。在佛祖身後還有十八羅漢的塑像,大家知道十八羅漢的來歷嗎?當時釋迦牟尼涅磐時,對身後的四位弟子説,你們就留在人間為民造福吧,這四位弟子就分別鎮守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做了四方神,為民做了很多好事,但人間需要他的地方太多了,他們忙不過來,向釋迦牟尼彙報,佛祖就將他變成四四一十六位,後來又加上了降龍和伏虎兩位,就成了十八羅漢了。(具體名稱如下:一、騎鹿羅漢;二、喜慶羅漢;三、舉缽羅漢;四、託塔羅漢;五、靜坐羅漢; 六、過江羅漢; 七、騎象羅漢; 八、笑獅羅漢; 九、開心羅漢;十、探手羅漢;十一、沉思羅漢;十二、挖耳羅漢;十三、布袋羅漢;十四、芭蕉羅漢;十五、長眉羅漢;十六、看門羅漢;十七、降龍羅漢;十八、伏虎羅漢。)

觀音殿

這裏供奉着觀音菩薩,她與阿彌陀佛和大勢至菩薩合稱 “西方三聖”。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節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因為觀音菩薩心思善良,常常救眾生於水火之中,因此,民間又稱她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其實是佛道兼修,在道教中被人們稱為“慈航大士”,而在佛教中被稱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多是女相。不過在當時,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脣上還長着兩撇漂亮的小鬍子。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都屬於男相。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佛教經典記載觀音大士,周遊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為現之而為説法,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來。後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與觀音菩薩能夠“送子”有關,並且被認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尋常求福求壽的,供着白衣觀音;求子的供着送子觀音,漁户人家求打魚利市,便供着魚籃觀音。

蓮花是“佛門聖花”,經典記載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從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孃家分娩,途經蘭毗尼園,於無憂樹下誕下太子悉達多。據記載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蓮,乃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温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此日即為浴佛日。

(編外:觀世音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和五台山(文殊菩薩),峨嵋山(普賢菩薩),九華山(地藏王菩薩)合稱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其中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濟禪寺中有一圓通大殿,供奉觀音,是最大的觀音殿。)

高僧墓塔

左邊這座高僧墓塔,是明朝天順年間建造,塔形修長典雅,上面鐫浮雕觀音。墓塔分為鍾式墓塔和鼓式墓塔,大家都知道有黑鍾墓鼓之説,如果高僧是早上圓寂的,就立一個鐘式墓塔,如果是晚上圓寂的,就立一個鼓式墓塔,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高僧圓寂的時間了,像這個咱們從上面往下數第五層就知道是個鍾式墓塔。

義淨禪堂

義淨禪堂中供奉着唐朝的高僧義淨禪師,俗名“張文明”,他是我國唐朝時期繼唐玄奘之後又一位到西天取經的僧人,但是他卻是第一位從水路去西天取經的僧人。在佛教中,佛家高僧精通經、律、論三藏者,稱為三藏法師;精通經藏(各種經文)者,稱為經師;精通律藏者(講戒律),稱為律師,精通論藏(明示教法)者,稱為論師。因此,被唐高宗李治稱為中國的又一唐三臧,又因為他是山東濟南人,所以也把他的塑像擺在這裏做為貢奉。 義淨譯經甚多,且有其特點,所以也有人將他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並列,譽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大家知道,現代女性非常追捧一項形體運動,那就是瑜伽,當時義淨禪師在天竺那爛陀寺的主修的就是瑜伽。

大家看一下“義淨禪堂”的匾額,上面的“淨”字是三點水,當時書法家徐北文多加上了一點水,表示出義淨禪師與水的緣分。

關公

武財神是關公,在佛教寺院中又被稱為“護法菩薩”。關公崇拜曾十分盛行,其廟宇遍佈各地。關公幾乎是無所不管的大神,司財只是其神職之一。關公是威風凜凜的一員武將,戰死疆場,一生與財富並無關係,將他奉為財神,完全是因為國人對他極其崇拜,以他為全能大神的緣故。國人崇拜關公,最主要的原因是推崇他的忠義,也就是當代我們提倡的“誠信”,以忠義誠信之人為財神,也是在警示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否則,武財神關公手中那把青龍偃月刀是不會留情的。

聖水泉

大家知道,過去歷史上僧眾道侶修身養性,大都選擇在深山幽靜之處,有山有水,遠離塵世,而飲水便成了他們生存的第一個條件,於是他們選擇在常年泉湧的聖水泉居住,據説,這泉是仙人所賜,很有靈氣,喝了可以延年益壽,所以叫做“聖水泉”,聖水泉泉眼來自山崖一自然洞穴內,長年湧流不息,久旱不涸,豐水年最大涌流量達每日近千立方,由於這裏的地理結構屬寒武紀砂礫巖,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麥飯石和木魚石,因此水質清涼甘美,含有多種礦物質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飲此水可以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由於此泉的礦物質豐富,所以水的浮力比較大,可以説同趵突泉公園裏的漱玉泉有幾分相似,有興致的朋友可以拿一枚硬幣用小指託着輕輕放入水中,看是否能夠漂浮。

萬葉塔

現在咱們拾級而上,去萬葉塔看一下。每到秋天,萬山紅遍,登上此塔,谷中紅葉可以盡收眼底,萬葉塔由此得名。在中國自古就有“至尊”之説,之數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數字,因此我們的塔也建到了29.5米,塔有七層,取自佛教中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典故,浮屠在佛經中指得是“佛像”,在佛教中一個人建造一座有七層樓高的佛像來弘揚佛法,教化眾生,這是非常大的功勞,因為佛教崇信不殺生,所以救人一命的功勞比建造佛像就更大了。

咱們今天登塔,不要等到第七層,俗話説:“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聰明不可用盡,”各位朋友都是年輕人,不管是仕途還是前途,都要留一個更上一層樓的空間。好了,大家可以登上萬葉塔,看一下塔上風光。

蔓 園

前面我們要遊覽的就是第七個景點情人谷,為什麼叫它情人谷呢?這是因為谷內主要是以葛藤,蜿豆角,長春藤等藤蔓植物為主,它們樹藤纏繞,相互依戀,盤根錯節,像是一對情人相互纏綿,互訴衷腸,因此我們給此谷起了個浪漫的名字“情人谷”。主要有四條大峽谷總長800米,植被覆蓋率達97%之多,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市區的300多倍,因此也是一處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大家到這來,在聽我給大家講一些傳説的同時運動一下,呼吸呼吸這樣新鮮的空氣,咱們不會收費的。

“情人谷”上的一處天然斷崖處,我們為你和你的愛人設置了一處為愛情見證的場所—“情人扣”鎖上美麗的承諾後,可以為你的愛情增加更牢固的砝碼。説到情人扣,關於蔓園還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裏住着許多人家,那時這裏的景區亦是非常迷人,青山綠水、山花爛漫,其中村裏有位姑娘長得貌美如花,有一位小夥子長得也是英俊瀟灑,兩人突然有一天在山野間相遇便一見傾心,從此墮入愛河,每天都相約在這處迷人的幽谷中,其間度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快樂,最難忘的時光,恍然間幾年過去了,姑娘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料卻被村裏一位有錢有勢的財主看中,非要娶姑娘為妻,因姑娘家是貧困潦倒,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了這樁親事,姑娘卻從此在痛苦中掙扎,每天以淚洗面,小夥子家境貧寒,更是沒什麼辦法,萬般無奈之下兩人只好來到山崖邊,生死相許,雙雙殉情,從山崖上跳了下來,就在他們墮落的地方,突然生出了兩棵藤蔓樹,他們相互纏繞,就像當年的青年男女一樣相互擁抱在一起,這就是情人谷的由來。

葛藤

葛花清涼解毒、消炎去腫,可入藥。葛根粉是傳統的保健食品。含有13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鈣、鍺、硒、鋅等微量元素,特別含有葛根素、黃豆甙等異黃酮類物質。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燥、解酒醒酒、治脾胃虛弱之功效。生飲對風火牙痛、咽喉腫痛有特殊效果。因葛藤相互糾纏,經常用以比喻糾纏不清的關係。

南蛇藤

南蛇藤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植物,一般附着於高大的灌木或喬木生長,在生長的過程中他會把所附着的樹活活勒死,因此有些朋友就把它叫做情人藤。不過,南蛇藤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根、莖、葉、果皆能藥用,根和藤能祛風活血,消腫止痛,葉子能用於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不要以為南蛇藤是非常好接觸的植物,他可是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民間作殺蟲農藥,其根皮水浸液可殺蔬菜害蟲,但是它的葉可以治蛇咬傷並做農藥,可能這就是武俠小説中的“以毒攻毒”。

歐洲風情谷

這裏是歐洲風情谷。它雖然不能展示歐洲風情的全貌,但卻能展現其靚麗的一角。如果説歐洲是一個風情萬種的少女,大家看到的便是她美麗的眼睛,這就是體現荷蘭風情的鬱金香。

鬱金香是1554年由土耳其引入歐洲,之後便迅速風行起來,到了17世紀成了荷蘭金融商們競相追逐的目標。(有人還編了一個故事:古代有位美麗的少女住在雄偉的城堡裏,有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一個送她一頂皇冠;一個送把寶劍;一個送塊金堆。但她對誰都不予鍾情,只好向花神禱告。花神深感愛情不能勉強,遂把皇冠變成鮮花,寶劍變成綠葉,金堆變成球根,這樣合起來便成了鬱金香了。這個故事更加深了荷蘭人對這花的印象。甚至有宣傳媒介還宣揚一句箴言:“誰輕視鬱金香,誰就是冒犯了上帝。”)

終於一場“鬱金香熱”席捲荷蘭全國以至歐洲。不少人認為“沒有鬱金香的富翁也不算真正的富有”。有的人竟寧願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換取幾粒珍稀的種球。可見鬱金香是多麼令人瘋狂。

鬱金香是一種很高貴的花。土耳其、新西蘭等國家(荷蘭、匈牙利、伊朗、阿福汗)都把它作為國花,在荷蘭,每年還會舉行全國性的鬱金香節。

鬱金香又是一種很平民的花。在荷蘭,花農就像種小麥玉米一樣在大田種植鬱金香,它對水、土壤、氣候都極具適應性,所以,在紅葉谷也悠然安家。

今年鬱金香節,我們將分五個板塊向朋友們展示。

奧運迎賓

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奧運迎賓。今年是奧運年,全國上下都在熱情迎接五洲來客。我們也備下鮮花美酒,用五色鬱金香組成奧運五環,用紅、白、藍(風信子)三色鬱金香組成象徵美酒飄香的花帶,熱烈歡迎八方來賓。同時這三種顏色還是荷蘭國旗的顏色。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紅葉谷以最真摯的情感歡迎大家的到來。

星河漫步

有人説鬱金香孕育着愛情。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小説《黑鬱金香》,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而在我們中國一樣有着令人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那就是牛郎織女的傳説。(有朋友能為我們講一下嗎?講故事)天上銀河,使牛郎織女咫尺天涯,有情人難得相見,抱恨無涯。我們沿着曲折的棧道,種植紅黃雜陳的鬱金香,斑斑點點,狀若星河,這就是我們的星河漫步展區。現在大家漫步其間,是不是如遊銀漢一般呢?在此,我祝願大家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如鮮花般美好,長長久久。看前面還有一輪彎彎的明月,帶我們繼續前行。

春山花月

接着我們看到的是春山花月展區。我想大家都知道,在鬱金香節上,既要評出好花一鬱金香之星,又要評出美人一鬱金香皇后,使之成為以花為媒的嘉年華。(狂歡節)我們今天同樣以花會友,借用張若虛的名詩“春江花月夜”這美好的意境,營造了“春花之中,觀花賞月”的春山花月。這個展區不僅可以遠觀,還可近瞧,我們把不同品種、不同顏色、不同花期的鬱金香集中於此,配以品種標示牌,供朋友們與花為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株“夜王后”。這種黑色的鬱金香,被視為稀世奇珍。“豔麗得叫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稱讚的便是這種花。在其它展區,我們都沒辦法走入花間,而在這裏大家則可以沿着這條小路走進花叢,和這些花進行近距離接觸,拍照留念。另外,在這裏我們共種出八組造型,祝大家“零八大發”!

田園牧歌

我想只要一看到風車、木鞋、奶牛和成隴連片的鬱金香,大家就一定會想到荷蘭,想到荷蘭那幽靜的鄉村。而我們面前這個田園牧歌展區則集中了這些元素,再加上大樹、綠茵、長椅、小凳,給朋友們營造了一個或坐或卧、可嬉可鬧的休閒(小憩)之地,希望您能在這裏玩的開心。(大家看那邊的風車,我想問一下哪位朋友知道荷蘭的風車都有什麼作用呢?--荷蘭的風車即可以碾磨穀物,又是抽水發電的動力,機械問世之後也沒有被完全淘汰,而且荷蘭人感念風車是他們發展的功臣,還確定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風車日,這一天,全國的風車一起轉動,舉國歡慶。大家再看這隻木鞋,大家知道為什麼木鞋在荷蘭那麼重要嗎?--這是因為荷蘭氣候濕潤,土地大多十分潮濕,所以荷蘭人在整理庭院時仍然愛穿木鞋,既防潮又耐穿。)

花海揚波

最後,我們要看的也是我們這次最大的一個展區,花海揚波。一支花給人的是幽靜之美,成片的花則能讓人感到波瀾壯闊。杭州有成片的梅林,稱為“香雪海”,而大家眼前的這片鬱金香就叫做花海揚波。我們用色帶、螺旋、反覆、交叉等方法把五顏六色的鬱金香種在一起,讓人感到“波濤洶湧”,並呈現出了“誰持彩練當空舞”般的動感,置身其中如入花的海洋。

鬱金香是這麼令人沉醉。你看它的花蕾,是多麼美的一隻杯子。有人説裏面裝着幸福,有人説裏面裝着夢想,還有人乾脆説裏面裝的就是美酒。那麼最後就讓我借這鮮花美酒,感謝大家的參觀,並希望您能在無窮的餘味、無盡的遐思中結束賞花之旅。歡迎您再次的到來。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銘,是你們的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聖人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聖人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説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聖人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聖人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説“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聖人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衞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説,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説,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説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説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説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説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説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説,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説“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説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衞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説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説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衞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説,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説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説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説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卧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説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説“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説,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今天,我們班組織到濟南紅葉谷去看紅葉,一大早我們就坐上了大客車,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要到了紅葉谷。這裏的道路彎彎曲曲,盤旋而上,危險極了,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爬山遊覽的興趣。

我與同學們一塊兒,興高采烈地來到天趣園。剛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隻金剛鸚鵡。它們的身體比一般鸚鵡大好幾倍,因此而得名。這裏有好多動物,有天鵝、孔雀、鴛鴦、綠頭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鳥。我抬頭一看,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張大大的網,其作用大概是怕鳥兒們飛出去,回不了家了。

遊覽了一會兒,我們就去尋找休息的地方。我們找到一個小飯店,旁邊有一個水池,往裏面看,哇,竟然有很多小螃蟹!咦?這裏還有一個紫色的呢!然後,我們順着小路來到了一個“空中別墅”,只見底下有一棵粗粗的大樹紮根在泥土中,四邊還有四棵小樹,分別支撐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真是好壯觀啊。接着,我們找到一塊空地,開始吃起了午餐。

午飯後,冷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打撲克牌,每個組派出一個代表,結果都敗在了冷老師的手下。

玩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繼續遊玩,一路往山上爬。走到半山腰,往回一看,只見一層層的紅葉,一簇簇地堆積在一起,那麼可愛,那麼生機盎然。啊,秋天原來如此美麗!

我們玩到將近一點鐘,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紅葉谷,走進大自然的感覺真好!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後,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台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台石,刻石嵌於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雲南總督,精於書法,善於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於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説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後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卧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卧碑亭裏的橫卧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後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後來補上的。這是怎麼回事?據介紹,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山東巡撫託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着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願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説,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遊蓬萊。憂於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説:“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於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説,只得苦笑。之後,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並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後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於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幹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裏,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後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築羣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藴,山(丹崖山)、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座標等20餘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閒度假勝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一)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於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築羣,建築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築和其他輔助建築。主體建築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裏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當來到丹崖仙境坊,我們發現“丹崖仙境”4個漢字,是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於1964年參觀蓬萊閣時題寫的。蓬萊閣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聞名。進入丹崖仙境坊,我們就似乎進入了仙境。您也許感覺到似乎成了神仙。

龍王宮初建於唐代,重建和擴建於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後殿。

傳説龍能潛海,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徵。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並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曆正月十三日漁燈節,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後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乾旱時,人們來這裏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後抬出龍王塑像遊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灑水。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台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後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説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於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為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一種説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範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説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

後殿是天后的寢室。據説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築羣中的主建築,初建於宋代(1061),以後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樑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枴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各異,所以後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説法。八仙過海的傳説源於蓬萊。

這裏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於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説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於它那獨特的建築結構,可以説是人工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牆,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卧碑亭內橫卧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牆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説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於中國的主要宗教,並紮根於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户曉,為什麼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二)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蓬萊閣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這裏度過美好時光。

從東而來,這是“人間仙境”的大匾,是蘇東坡的手跡。這裏是隱仙洞。相傳這裏是呂洞賓精心修煉的山洞。

這兒是天橋。能從瞭望口瞭望大海。現在我們所處於戚繼光雕像範圍內。戚繼光是著名的大將軍,蓬萊是他的故里。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此處雕刻了他的雕像。

現在我們在古船博物館。這兒有着古代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們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們來到了避風亭,這兒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風猛烈,亭裏卻依舊燭火旺盛。雖然它表面看起來很奇異,可其中也有科學道理。因為亭內無窗,空氣不能對流,就形成了這種景象。

這兒是八仙殿,殿裏充盈着神祕。八仙有呂洞賓,張果老,荷仙姑------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主體建築蓬萊閣為雙層歇山並繞以迴廊,上懸書法家鐵保手書的匾額,給人渾重而不失亮麗的感覺。這裏自古就是名人學士的雅集之地。

蓬萊,是有靈氣的地方。今天感謝大家前來遊賞。祝你們事業發達,學業有成!歡迎各位下一次再來旅遊!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三)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蓬萊閣景區參觀遊覽。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

蓬萊閣古建築羣始建於唐代,原來只有彌陀寺和龍王宮,後來在北宋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登州知府朱處約來到這裏,看到這裏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將龍王廟西遷,建立了蓬萊閣。

經過宋,明,清三代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景區總面積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900平方米。

景區內層樓修閣凌空而起,蒼山翠柏掩映期間;山下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素有“人間仙境”之稱。

1982年,蓬萊閣與蓬萊水城一起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成為我國首批5a級景區。

我們進入蓬萊閣景區的正門,首先看到的是“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是集蘇東坡的手跡。

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好,朋友們跟着我往上走,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唯一的佛教建築“彌陀寺”。

彌陀寺始建於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這裏是彌陀寺的前殿,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衞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我們接下來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這裏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

正中間的就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象徵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阿彌陀佛是主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唸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又叫“接引佛”。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願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唸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着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稱為“大勢至”,據説,在他出行的時候十方土地都為之震動,所以得名。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羣高足弟子。

在和尚之上,菩薩之下。

他們是奉佛祖的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磐(不進行生死輪迴)。

出了彌陀寺拾級而上,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這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時題寫的。

這是邁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

我們現在就來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話説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無災無難保平安。

仙境裏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壽。

進入仙境自然就有神仙顯靈,前面就是顯靈門了。

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

為了有最佳的遊覽線路,我們從這裏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築羣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供奉的就是傳説中四海龍王之首的東海王敖廣。

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使在風浪裏,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繫起來,於是這籠罩着仙氣的丹崖山就被漁民派上了用場。

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佑六年,登州太守朱處約見這裏山高水闊,景緻秀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到現在的地方,在龍王宮原址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蓬萊閣。

現在來到的就是龍王宮的前殿,裏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一定一靜寓意着海面風平浪靜,保佑漁民平安出海。

好,我們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龍王宮的正殿。

中間端坐的就是東海龍王敖廣。

他身邊站的是八位判官。

我們先看東邊的四位。

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海上的巡邏,相當於現在的海上110。

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後面的兩位就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了。

左邊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趕魚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所以深受漁民的喜歡。

第二位是順風耳,和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説龍王的壞話,否則他可是會聽見的。

下面的就是風婆婆了,她手裏拿的風口袋,只要把手鬆一鬆便會狂風四起。

最後一位就是雨神。

八位判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於龍王的調遣。

這裏是龍王辦公的地方,後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

後殿過去有龍王的木雕象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為了求雨所設的。

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裏頂禮膜拜,然後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龍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兒兩邊住户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

如縷求不應,便把龍王爺抬到烈日下暴曬。

當龍王大汗淋漓時,他就會興雲佈雨了。

這也是龍王臉黑的原因。

經過子孫殿,接下來我們遊覽天后宮。

天后宮是蓬萊閣建築羣中規模最大的建築單體,始建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首先我們看一下戲樓,每年正月十六為天后宮廟會,在這裏會有戲曲演出為天后祝壽。

這上面的“觀止矣”匾額,即“歎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裏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

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台星座。

乾隆年間,時任山東學政、大書法家阮元命名此石為三台石,並刻石嵌在天后宮前殿外牆上。

後來知府張酋認為六尊巨石排列形狀像極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稱為坤爻石。

這六尊巨石,是開山建閣時留下來作為裝點的,和山體連在一起。

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宮裏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我們先來看看前殿的兩位門神,一是嘉應,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説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洲降伏的妖怪。

院內有一棵唐槐,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了,雖然樹幹已經中空,依然枝繁葉茂。

相傳當年八仙中的鐵枴李與呂洞賓在這裏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枴李從他那寶葫蘆裏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於是濃廕庇日,涼風習習,好不逍遙。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天后宮失火,燒燬宮觀30餘間,近在咫尺的這棵唐槐卻安然無恙,實在是令人稱奇!這個樹還有個特點就是它的發芽和落葉都比別的樹晚一個月。

我們往前走,進天后宮的正殿。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

天后在南方稱為媽祖,歷史上確有其人,姓林,名默。

傳説林默出生時,紅光滿室,異氣飄香。

林默生下後,直到滿月都不哭不笑,默默無聲,於是她的父親就給她起名“默”。

林默只活到了28歲並且終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來,意味着沒出閣。

傳説林默二十八歲時候,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險的船隻,不幸被桅杆擊中了頭部,落水而亡。

後來人們都説:“人行善事,死後為神”,認為她是昇天為神了,專門到海上搭救遇險的船隻去了。

她死後不久,奉祀她的宮廟就應運而生,皇帝的封號步步升級,元代被封為天妃,康熙、乾隆年間被封為天后。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位侍女,東西兩側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龍王,其餘的西邊第一個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室主任。

第二位手持環海司命,是為海神娘娘發佈命令的。

東邊的兩位一個手持聖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鼈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於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兒海龍王處置。

後殿是天后的卧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

寢室裏有東西兩個廂房,因為天后娘娘有個習慣,雙日睡東,單日睡西。

朋友們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牀有什麼特點,對了,那就是又長又窄,取得是長壽之意。

二樓也是娘娘的梳洗裝扮的地方,因為在古代未出閣女子家的閨房外人不得輕易入內,所以二樓就不對外開放了。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裏,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詩。

大家不妨找找看。

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

雲海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後入窯燒製成磚,再運到這裏分別砌於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遊覽完天后宮,現在我們就要登上蓬萊閣的主閣了。

我們從這邊上去叫做“登閣求仙”,身到蓬萊及神仙嘛。

我説過了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正門上方懸掛的“蓬萊閣”橫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為襯托,以田橫峻嶺為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脱俗之感。

海山有霧的時候,讓人感覺仙氣繚繞。

憑欄遠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萊古城高樓迭起,廣廈林立,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海濱風景旅遊城市。

西面的這座山叫田橫山,那裏是渤黃兩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

對面就是長山列島,是由大小32個島嶼組成的,距蓬萊8海里。

我們進來看一下八仙,傳説他們就是因為喝醉酒了才從這裏乘坐各自的寶器漂洋過海的。

從右往左看,這是八仙中最醜的鐵枴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遠、資歷最深的一位,他的寶器就是前面的葫蘆,裏面裝的是靈丹妙藥,能治百病,不過現在看來只是對內傷有效,要不他怎麼還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來的白鬚老翁就是年紀最大的張果老,他的寶器是漁鼓(一種樂器)和紙驢。

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説。

他為什麼要倒騎毛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以作答: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告誡人們做事要謹慎,凡事三思而後行。

他旁邊的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寶器是手中的荷花。

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間的呂洞賓了,他的寶器是身後揹着的寶劍。

長相最為帥氣的是韓湘子,據説是韓愈的侄子,他的寶器是手中的洞簫。

那個袒胸露乳的是漢鍾離,漢朝人,複姓鍾離,故得名。

曹國舅的寶器是雲板。

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紀最小的藍彩和,成仙的時候只有14歲,所以他不勝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邊的花籃。

八仙過海究竟去了那兒裏?説法不一,有的説是去給王母娘娘拜壽了,有的是説東渡日本了,不管怎樣,神仙都是逍遙自在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蓬萊閣二樓長度為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迴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遊人憑欄觀海。

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景”。

閣外北側正中懸掛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浩劫得以倖免,十分珍貴。

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遊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遊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

”另有葉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四)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説。據説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為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於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後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祕、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説也為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説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為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枴李乘葫蘆,漢鍾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雲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於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萊閣建築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佈在丹崖山上。閣建於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裏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遊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了。明萬曆17年(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築物,統稱為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19年),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模。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築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築以高閣為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築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於北宋960年3月23日,死於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隻,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並得高人指點,據説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説很多,説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為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後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現病死的老鼠。更為神奇的是説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後告訴她母親説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説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屍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峯,突然仙樂齊鳴,彩雲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後,歷代疆吏大臣説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並能在海上狂風中為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為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説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為他們長的醜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為“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後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範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説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於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現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築圍繞着它,又成眾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築,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雲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遊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户;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緻,佈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着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後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為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後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户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牆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能不令人叫絕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五)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後,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台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台石,刻石嵌於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雲南總督,精於書法,善於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於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説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後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卧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卧碑亭裏的橫卧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後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後來補上的。這是怎麼回事?據介紹,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山東巡撫託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着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願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説,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遊蓬萊。憂於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説:“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於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説,只得苦笑。之後,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並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後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於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幹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裏,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後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團友,大家好!此刻我們將要去的前方的小島,就是被譽為“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的劉公島。劉公島距碼頭2.1海里,東西長4.08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它位於山東半島東北,碧波萬頃的威海灣口,島上種滿了各種樹木,以黑松為主,1985年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

劉公島名字的來歷有一個傳説:説有姓劉的兩夫婦,經常在島上為過往的船隻指航,解救遇難的船隻。人們都十分感激這老兩口,於是在島上建廟紀念他們,並把此島命名為劉公島。

據考證,戰國時期島上就有人居住。漢代時,島上居住的人家姓劉,被稱為“劉氏別業”。明代時,為了防止海寇騷擾,設立威海衞。劉公島成為海防重地。清朝光緒年間,政府創辦了北洋海軍,把劉公島作為駐紮艦船和給養補給基地。1895年甲午戰爭後被日軍強佔。1898年,威海成為英國的勢力範圍,英國人在島上建立了遠東海軍司令部及住宅、醫院、教堂、監獄等設施,這兒成為英國海軍的避暑之地。1930年,威海被中國政府收回,劉公島也回到祖國懷抱。1938年底劉公島解放。

島上這座最宏偉的建築是提督府,又叫“丁公府”、“海軍公所”,是當時北洋海軍的總指揮部。建於1888年,門上“海軍公所”四個字是李鴻章所寫的。門前的石獅子大家猜猜哪是公哪是母?對,腳下踩圓球的是公獅,象徵着權力。而母獅腳下是一個小獅子,象徵人丁興旺。排列也貼合男左女右的方式。獅子襯托出官衙的威嚴和氣派。大門兩旁的兩個小亭子,叫角亭,是供迎賓和舉行大典時奏樂的場所。

整個建築是清式舉架磚木結構,分前、中、後三個大廳。前廳陳列的是1894年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的兵備佈防沙盤,中廳是蠟像館,是甲午海戰決戰前夜的軍事會議的場景,後廳是北洋海軍軍艦模型和黃海大戰模擬陳列室。

劉公島能成為海軍基地,與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劉公島處於威海灣的中央,與兩岸構成“二龍戲珠”之勢。在島上佈置防禦工程,可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北洋政府在島上西面設置了炮台,正對着威海灣,與威海灣北岸的炮台遙相呼應,構成密集的火力點。灣中也佈置了水雷、木排、鐵鏈等設施,使日軍無法從海上進攻。果然,當年日軍也是從陸地入手,最後攻陷了劉公島。

北洋海軍是當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一手建立的,是我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1888年建成,當時有艦船25艘,北洋海軍的提督是丁汝昌,其手下多名將領都畢業於福建馬尾學堂,受過西方海軍教育,就應説力量強大。但這支實力超羣的艦隊卻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滅。1894年8月甲午戰爭正式爆發,9月17日,丁汝昌率艦隊執行完任務後,在旅順大鹿島休整時發現了日本軍艦,便下令迎敵。北洋艦隊參戰的有10艘軍艦,日軍有12艘。而且裝備上北洋海軍遠遠落後於日艦。在戰鬥中超勇、揚威二艦首先被擊中,丁汝昌也受傷,艦隊失去了指揮和聯絡。致遠艦為了保護旗艦定遠艦,在彈盡之時,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撞向日本先進的旗艦吉野艦,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200餘人只有27人生還。鄧世昌拒絕救生,壯烈殉國,那天正是他45歲生日。致遠艦沉沒後,濟遠和廣甲二艦管帶方伯謙、吳敬榮臨戰脱逃,慌忙中竟將以擱淺的揚威艦撞沉。之後經遠艦也被擊沉,管帶林永升中彈身亡,全艦僅有16人獲救。戰鬥一向持續到下午五點,日軍旗艦被定遠艦擊中,喪失了指揮潛力,旅順港內北洋艦隊的炮艦及魚雷艦也趕來救援,此時日軍重傷5艦,傷亡200多人,首先退出戰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黃海大戰。此戰,北洋艦隊傷亡800餘人,損失了5艘戰艦,元

氣大傷。從此以後,李鴻章命令艦隊縮在威海港口,不許迎敵。

黃海大戰後不久,日本出兵佔領了旅順,並於1895年1月20日,在榮成成山頭登陸,很快攻佔了威海的南幫和北幫炮台,劉公島陷入夾攻中。2月2日,日軍由海、陸兩路合圍劉公島,北洋海軍在丁汝昌的指揮下浴血奮戰,但因對外聯繫中斷,而北洋海軍候補道員牛昶丙、嚴道洪等人又密謀勸丁汝昌投降。島上彈盡糧絕,士氣低落,丁汝昌見無力迴天,便於11日深夜服鴉片自殺殉國,其手下劉步蟾,楊用霖等人也先後服毒自殺。牛昶丙等人盜用了提督印,以丁汝昌的名義起草了投降書。14日牛昶丙與日軍的伊東右亨在日艦鬆島號上籤訂了投降書。17日日軍登陸劉公島,理解了所有的軍事設施。至此這支揚名一時的北洋艦隊宣告覆滅。

此刻大家看到的這所宅院是丁汝昌故居,又叫小丁公府。北洋水師規定,只有丁汝昌能夠帶家屬住在島上,而其他官員務必住在艦上。丁汝昌在此住了六年。整個住宅氣派很大,房間也很多,當時清軍軍紀不嚴,丁汝昌也帶頭破壞軍規,把剩餘的房子租給其他家眷居住。軍紀的鬆散也是戰鬥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此刻內部有丁汝昌生平展。丁汝昌死後,清政府認為他投敵,將其棺材加了三道鎖,不準其入葬,以示懲戒。一向到1920xx年,在威海當地官員的奏請之下,朝廷為其昭雪,棺木才得以下葬。

劉公島曾是中國屈辱歷史的見證人,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教科書,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願大家能透過這次參觀,再一次重温歷史,銘記歷史,用自己的智慧與血汗去鑄造新的鋼鐵長城。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並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闢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准為省級七大風景區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在是沿着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現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身卧像,花崗巖質,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於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於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裏原址是秦瓊廟,廟裏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衞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於秦瓊還有一個傳説,據説當初在廟裏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覆數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後經一老者指點,他説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後也不願佔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後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説,説明秦瓊一生忠於職守,連死後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它來命名的,傳説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説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於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幹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的丹柱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齊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説,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卧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雲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現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餘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並題詞。此後遊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雲中若隱若現,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裏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聖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裏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後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徑禪關坊〕。此坊也是一木質牌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雲徑禪關”,背面刻有“峯迴路轉”。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雲徑禪關”改為現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峯迴路轉”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雲徑禪關”其含義是説,寺院高聳,雲霧瀰漫,風吹着清雲,迴繞禪門,到寺裏拜佛,必須經過此坊,遊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淨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峯迴路轉”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藉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峯曲回,道路彎轉。而在此又一語雙關,暗示人們要超脱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牆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遊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的石佛造像。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於隋開皇年間,佔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歷經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有石刻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説,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裏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慾望,眾僧吟誦經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牆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遊千佛山詩《古寺雲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於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餘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羣,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蹟。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刻有20餘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麼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吹來洞口發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石縫過濾後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年僧人們就吃這裏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現在人們閒暇遊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是〔極樂洞〕。洞內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洞口時發現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唸佛人前往“西方淨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緻,神態生動各異,經風雨千餘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丈,轉三個彎後,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後被破壞了。現洞中有一石刻,記述着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裏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並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説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脱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祕語,齊威王便轉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説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説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着腳,曾子勸説,將被子斜着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着“邪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後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着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於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説他當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下了一點私分。到後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後,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乾脆來個先斬後奏,殺了後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牆皮才倖免於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餘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璧合。為了發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説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於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後影響這裏,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於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巧匠,相傳他發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雲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後來人們把他神化,説他是一個白髮老翁,常隱形於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經驗,然後再指導大家,當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着鶴飄然而去,後來歷代建築工匠都拜他為“祖師”並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築中,它的年代最久。據《水經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説明北魏時就已經有舜祠。

現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於清代,現在看到的是於1979年重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裏,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我們所説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裏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餘,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卧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於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在順着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

好了,有關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裏,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並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説,好的遊覽季節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後,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八大關景區”位於匯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解放前,這裏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為我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裏下塌。

“八大關”的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融合在一起,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近年在八大關東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為春季人們踏青的又一好去處。西南角則綠柏夾道,成雙的綠柏隔成了一個個“包廂”,為許多情侶們所鍾愛,因此這裏又被稱為“愛情角”。

“八大關”的建築造型獨特,匯聚了眾多的各國建築風格,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這裏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西部是線條明快的美國式建築“東海飯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場,是解放後新建的匯泉小禮堂,採用青島特產的花崗巖建造,色彩雅緻,造型莊重美觀;再加上一幢幢別具匠心的小別墅,使八大關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風格多樣的建築使這裏成為電影外景的最佳選擇,如《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40多部電影和20多部電視劇都在此拍攝,現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選在這裏,比如葉倩文、林子祥的《選擇》、《重逢》就是在八大關拍的外景。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九如山瀑布羣風景區以自然山水景觀為特色,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為一體,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之作。景區距濟南市區約48公里,東臨章丘市,南接萊蕪市和泰安市,植被覆蓋率97%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7萬個以上,居濟南之首。景區面積三十六平方公里,可分為“深譚飛瀑景觀區”、“九如峽谷景觀區”、“天蓬瀑布景觀區”、“長城古道景觀區”四大旅遊區。羣山連綿,峯巒疊嶂,峽谷縱橫,森林茂密,山泉遍佈,溪流交錯,瀑布成羣,這些令人震撼的景觀由長度堪稱世界第一的實木棧道巧妙連綴在一起,形成了以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為核心景觀,以山峯、棧道、山泉、溪流、瀑布、深潭為特色的中國北方罕見的大型生態自然景區,同時它又是泉城七十二名泉的發源地,濟南南部山區三川之一——錦繡川的源頭。

九如山羣山連綿,峯巒層疊,俏石嶙峋,卓異多姿,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高巔峭壁,其中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峯就有三十六座之多,靈秀之氣,貫穿上下,森林氧吧,瀰漫四周。純淨的原始生態孕育了峽谷、奇峯、叢林,噴發出山泉、溪流、瀑布、深潭,雲蒸霞蔚,交織出絢麗的自然景觀,也造就了舉世聞名的泉城七十二名泉。

到達九如山,欣賞的就是瀑布羣。高懸的瀑布穿過峽谷,層疊九落,從天池一直流瀉到螣蛇潭,懸掛數十處,展示千百態。天河飛練,銀雪傾瀉,水汽蒸騰,其間山水相映,美景滋生。或以氣勢,吶喊呼嘯,或以秀美,婀娜獻媚。水動風移,送出弦外清音;泉湧瀑飛,濺起霧裏珠玉。知名者號稱九瀑,彰顯的是靈動,送出的是暢快,構成的是沁人肺腑的羣瀑風光。

長十公里的實木棧道,舉世無雙。這些棧道:有的沿絕壁山崖攀延而設,似天梯;有的橫跨山澗飛瀑,似彩虹;有的在藤林中穿梭纏繞,似飛舞的玉帶。這種棧道的設置方法顛覆了以單純觀景為目的、傳統意義上的旅遊模式,徹底打破了人與景觀主、客體之間,相對應又相分隔的傳統的棧道設置的習慣。既拉近了人與景觀的距離,又讓人們真正置身於美麗的景色之中,融於大自然、感知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同時也避免了對生態環境過度的干擾,最大限度解決了生態旅遊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

九如山雲峯高矗,峽谷縱橫,眾多山泉噴薄而出,,匯成溪流,灑脱而奔放,清澈而明淨,溪澗之水,源源不斷,峯巒有多高,流水有多長,眾泉齊噴,四季汩淌。縱是汪汪泉眼,涓涓細流,照樣跳躍于山體罅隙之間,噴珠撒玉,不絕如縷。條條溪水跟隨山勢,沿峽谷潺潺而下,瓊液含漱,鳴奏叮呼。時而懸落急瀉,形成飛瀑,時而流停水止,匯成平潭。這裏的溪流,與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相擁相抱,分合流儲,構織出晶瑩透徹的水世界。

九如山以自然山水而聞名,山依水勢,水奪天工,托起一片世外奧區。遠遠望去,可見泉湧成溪,溪流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通,彙集成八潭明鏡。是所謂:峽谷有流,聚在平湖,山泉涓滴,匯成高潭。層層疊嶂,層層儲水,一年四季,不管天公旱澇,無論氣候寒暑,九如山的潭水總是那樣清瑩玉潔,滋潤山體。遊人可以在潭中泛舟,可以在池邊戲水,享受天開畫境,觸摸水景幻變,放懷吸取大自然的無窮靈感。

春來九如,嫩草初茵,萬物勃興,上百種樹木綻發新綠,數十種花卉競放苞蕾,帶來一派生機。早春初至,已有迎春、連翹、山茶,爭相鬥豔,只見漫山遍野,花枝抖擻,一片金黃,把九如山裝扮的分外嫵媚,稱之為“山花爛漫九如山”。春深之後,更見峽谷增綠,藤蘿加密,峯巒染青,朱翠披離,天然植被楚楚依人,遍處釋放温柔。此又稱“春意盎然九如山”。遊人來此踏青探春,感受自然生態,最覺心曠神怡。

夏日的九如山,綠色覆蓋,如翡如翠,植被最為茂密,人稱“葱蘢九如山”。當此之際,層巒高樹把烈日擋在山外,讓山裏陰涼盡透,一股股涼氣從密林藤蘿中穿透而出,送來陣陣寒意。更有羣瀑噴霧,溪水起沫,澗壑生風,處處隔絕外部熱浪,造就出遠離暑氣的低温小氣候。所以這裏又有“逍遙避暑地,清涼九如山”的美譽。

入秋以後,九如山萬木紅遍,層林盡染,五彩繽紛,爭色鬥豔,各類植物都在這個季節迸現最強的魅力,所以人稱 “多彩九如山”。與此同時,漫山遍野,果實全熟,板栗出硬殼,合柿呈金黃,秋梨掛枝頭,山楂擠錦團,碩果累累,收不勝收。

每當寒冬來臨,大雪初飄,九如山銀裝素裹,分外醒目,世人稱此為“冰雪九如山”。近處松柏全都凝霜掛雪,戴玉披銀,遠處峯巒更見排排雪浪,雕塑蠟像。冰封雪壓,改容換面,深山層巒已被白色覆蓋,冰瀑、冰掛、霧凇與雪相伴相生,隨處可見,構織出冬季獨有的自然奇觀。一眼望去,雪景冰川,迎面而來,往往使人目眩神搖。有詩吟詠:九如冬景美,霧凇最傳神;君看冰瀑下,仍有賞雪人。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八大關風景區位於匯泉角以東,太平角以西,湛流乾路以南,總面積約62.5萬平方米。區內有10條道路, 縱向3條, 橫向7條,路名均以中國著名關隘命名,因開始時主要有8條路,俗稱“八大關”。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是中國黃海之濱主要療養勝地。早在20世紀20xx年代,一些外籍商人、官僚、政客和豪門富商就雲集青島,在八大關修建別墅。30~40年代,八大關成了國民政府要員們經常會聚之處。

八大關內有200餘幢別墅式建築,設計和造型各具特點,無重複式樣,建築之間互不相連,各自都有花園式庭院。樓房層數一般在2~3層, 在每一幢樓房裏都可以看到海景。這些建築分別代表了世界上24個國家和地區的建築風格。因而,八大關風景區被譽為“建築博覽館”。 建國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的建築進行了維修,在建築周圍闢建了小公園和公共綠地,對庭院內的綠化也進行了改造。

1953年,先後在八大關風景區內較大的空地上建成佔地面積5 642平方米的亭子公園(其中水塘面積920平方米) ,佔地面積9 798平方米的飛機公園,佔地面積6 560平方米的504公園(其中水塘面積1 240平方米) 。

自1958年始,對八大關內面積較小的空地進行了綠化。至1986年底,共在該區內建成公共綠地45處計168 544平方米。建設了一批園中園: 牡丹園、芍藥園、玉蘭園、櫻花園等花卉園;另外,還建設了雪松、水杉、杜仲、麻櫟等不同樹種的林地。 從60年代起,對八大關內各道路的行道樹進行有計劃的改造,以觀賞性強的樹種替代一般樹種, 使風景區內的每一條道路都有一個特殊的樹種為代表。即,寧武關路:海棠, 紫荊關路:雪松,韶關路:碧桃,山海關路:法桐,居庸關路:銀杏,臨淮關路:龍柏,正陽關路:紫薇,函谷關路:法桐,嘉峪關路:楓樹,武勝關路:法桐。

八大關風景區還包括太平角地段,太平角位於八大關東北側,湛山西南側。20世紀初, 這裏就建有德國教會山東教區傳教士療養院。供在山東傳教的德國傳教士度假避暑。30年代, 青島市在太平角開闢一處海岸公園,定名為太平角公園。建國後,大部分改為部隊療養院,太平角亦成為風景療養區。 自70年代初起,中央各部委相繼在青島建療養院,沿東南海岸延伸至燕兒島。自然風光與優美建築相結合,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形成了新的療養區。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遊客:

下面我們的車進入了四號園區——五四廣場。請大家跟上我的腳步,注意安全小心下車。五四廣場背倚市政府大樓,南臨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餘公頃。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於一體的現代化風格的廣場。

[廣場的由來及概述]

相信大家從五四廣場的名字就能推測出它的由來,沒錯,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20xx年爆發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問題。自1897年德國佔領青島後,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主權而努力。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進而提出分割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佔領青島,引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1920xx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20xx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並強行將青島主權轉讓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於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籤合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佔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下,終於在1920xx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島主權。鑑於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係,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周,五四廣場植物配置以四季常綠的冷季型草坪為主調,以小龍柏、金葉女貞、龜早冬青、紫葉小檗、豐花月季等組圖,構成富有現代園林氣息的大色塊花帶,松柏、合歡、耐冬等花木點綴其中,與主體雕塑和海天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園區蔚為壯觀的景色。

由於東海路從廣場中間橫貫而過,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區,北區連接青島市政府,是中心廣場。南區瀕臨浮山灣,為區海濱公園。一會呢小賈就先帶大家去南邊的濱海公園去看一下,請大家跟好 穿過東海路,我們就來到五四廣場南區的濱海公園。從空中鳥瞰海濱公園,宛如一隻展翅飛翔的蝴蝶。沿廣場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可進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旱地點陣噴泉和雕塑“五月的風”。

下面小賈就帶大家一一去了接一下這些景觀:

[噴泉→下沉廣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旱地點陣噴泉,她乍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廣場,而實際卻隱藏着橫9排縱8排,共計72處地下噴泉,可按不同形狀,高度進行噴射。

前邊是一個下沉式廣場,這裏可舉行露天演出,它是由半圓形4級觀眾看台和圓心形露天舞台組成,每逢節假日及重大活動,這裏都舉行各種演出。舞台下的地下室是五四廣場的辦公室和總控制室。

[五月的風]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型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的標誌性建築“五月的風”,它的作者是動力機械工程專家黃震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質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藴。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感表現了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勵人們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百米噴泉]

接下來我們看到海面上正在噴湧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計採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湧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為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設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奧運分會場]

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灣叫“浮山灣”。青島是北京舉辦20xx年奧運會的分會場,而這裏就是帆船比賽的場地。

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是建設大型海上體育運動、海濱旅遊及休閒娛樂設施的理想地帶。該區域南面是海域開闊的浮山灣,北臨已具雛形的中央商務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區域內,陸地面積45萬平方米,東南角為一處海拔高度27米的山頭綠地,其餘地勢平坦,港池內海岸線總長度1300米,水域面積46.9萬平方米,已修築的600米防浪堤形成良好的港灣掩護條件。建設條件得天獨厚,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一比賽地是所有奧運會單項比賽中第一個通過審核的。

[市政府辦公樓]

各位團友,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部分,現在我們來到了廣場的北區,廣場的周圍建起了“豐合大廈”、“太平洋中心”等高層建築。在我們的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築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與市政府大樓大樓背靠背的那座建築就是阜新大廈,市政府大樓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嚴肅莊重,氣度非凡,其南面為正方形網狀,隱喻着黨政機關作風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1994年7月份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相繼遷入新市政府辦公樓。新建的市政府辦公樓已成為青島建制百年的標誌性建築。同時,它也標誌着市委、市政府“東遷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進一步加快東部新區的建設,早日建成青島市新的現代化政治、經貿、文化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音樂廣場]

下面我們要到的這個地方呢,可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奇幻世界,大家準備好了麼?

各位團友,現在呢我們就從從五四廣場來到“青島市音樂廣場”。青島市音樂廣場位於澳門路東端,北接青島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東鄰五四廣場。以綠化、音樂、休閒為主題。它是青島市一處獨特的、具有全新理念的文化廣場。1999年3月開工建設,同年9月竣工開放。

音樂廣場分為樹陣區、偏心園廣場、軟雕塑區、橢圓廣場區、音樂觀海台、地下購物商場六大區域。配以先進的照明、音響設備,形成音樂廣場獨特的文化娛樂景觀。五個功能區以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合理分佈,組成廣場的扇形平面結構。登高俯視,猶如一棵美麗的扇貝鑲嵌在海岸邊。下面我就帶大家走進這顆美麗的貝殼。

樹陣區

音樂廣場東北部設有三層開放式圓弧型平台,上面有修剪整齊的歐式綠籬模塊和馬牙石嵌草鋪裝,48棵法桐排列有序地分佈其中,形成樹陣,故為樹陣區。大家累了的話可以在平台上均勻分佈的木格式桌凳小憩下。

偏心廣場

在音樂廣場中部,由兩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組成,中心小圓處建有軟體雕塑——音樂之帆,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音樂廣場的中心景觀“音樂之帆”。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進口膜結構張拉而成的錐形軟體雕塑,它高20米,通體為乳白色,分為兩片,約有5米的高度差,由15個錨點拉固。“音樂風帆”如滿風之帆,富有動態美感,晚上隨着色彩變幻而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

帆下地面有一架石制仿真數字鋼琴——銀色波濤,,不過他有一個響噹噹的外號 ____“鋼琴王”,它是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作者是傅聖雪,它佔地面積36平方米。是集科學與藝術於一體的雕塑,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演出時必須同時由兩個人來彈奏。每逢節慶,這裏常常仙樂飄飄。方圓2平方公里的範圍,都可聽到優美的鋼琴旋律。這架鋼琴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字鋼琴”申報吉尼斯紀錄。

橢圓型廣場區

廣場東南部為橢圓型廣場區,它是由三環不同直徑和平面高度的橢圓組成。鋪裝是隨橢圓的弧度按放射狀排列鑲貼,中心橢圓為紅色花崗巖磨光板,上有樂器組合圖案的浮雕。北側最高處弧形排列有12支模結構傘狀雕塑,形成觀海長廊,外觀造型同“音樂之帆”相映成輝。橢圓廣場區平時多做演出用,一些專業和業餘方藝團體經常在這裏舉辦音樂會和文藝演出。

觀海台

廣場西南部建有寬12米、長30米的觀海台,地面設計堪稱國內首創。材料以高強度水磨石為主,用鋼條界割為一本翻開的樂譜書。書上譜寫有十幾首世界名曲,它的樂譜製作真實完美。部分音符下還裝有按壓式感應器與電腦音響相連,可隨遊人的踩踏播放百餘首不同的音樂,妙趣橫生。

文化購物商場區

文化購物商場區在廣場西北部地下,商場以出售與音樂有關的書籍、樂器和有青島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為主。內設音樂茶座,可作音樂沙龍。商場區內用綠色幕簾製成的出口、入口和一個採光天窗分別伏卧在綠樹碧草中,宛如綠寶石晶瑩剔透。

大家可以看到,音樂廣場有一大特點,他的綠化是很別緻的。綠化以花缽、草坪、模紋綠化帶和樹陣搭配,其排列、佈局如音樂般流暢。近海處栽有陰繡球的四十個石制花缽,沿防浪壩環繞擺放。東部以法桐為主的樹陣結構,則為人們休閒提供了方便。東部以龜甲冬青、小龍柏、石巖杜鵑、金葉女貞等組成的大模紋花帶,則襯托出了廣場宏偉壯觀的氣魄。廣場的地勢高低錯落,一收一放、一幽邃,一疏朗,高處謀其景,低處謀水色。幽邃處花木掩映,疏朗處帆影翔集,海天自然環境與典雅、舒展且具有現代韻律的音樂廣場融為一體,步移景異,賞心悦目。

音樂廣場以音樂為主調。數字鋼琴王、地面樂譜書和全場背景音響形成音樂廣場的主題。八支專業音響和三十支背景音箱,使遊人無論在何處,均可獲得音樂的享受。廣場照明燈具的造型也新穎別緻,有高杆帆形燈、吊籃燈、錐形庭院燈折射埋地燈、草坪燈、效果射燈等近百盞。每至夜晚,華燈齊放,五光十色,明暗相間,人們彷彿置身於夢幻之中。每當夜色降臨,音樂廣場燈光旖旎,音樂風帆在濃淡各異的燈光照耀下,色彩繽紛,美不勝收,音樂廣場完全處在音樂與燈光的海洋中,成為島城人民夜晚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各位團友:

這天我們要去的旅遊景點是威海的劉公島。威海,位於煙台市以東80公里處,乘車需要1小時20分鐘左右。而去劉公島則需要在威海乘旅遊船走25分鐘才能達。説起劉公島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它是國家級旅遊景區,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由親自為島上的甲午戰爭博物館提寫館名。

劉公島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位於威海以東7海里處。它四面環海,被稱為膠東半島的前沿陣地,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清朝的北洋海軍基地就建在這個島上。

劉公島之所以遠近聞名,是它不僅僅具有優越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它真實的記錄了歷史。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在這個島上。劉公島,當年是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戰場,也是中華民族蒙受恥辱的歷史見證地。它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甚至是今後幾代人記住:"腐敗亡國,落後捱打"。那麼,來劉公島參觀,其教育好處,是其他一些景點所不及的。

膠東半島、遼東半島是扼守京津的門户。北洋海軍先後在大連的旅順口、威海的劉公島建海軍基地,按理説,其防禦體系是堅不可摧的。而清政府派李鴻章籌建北洋海軍,其目的也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然而,李鴻章卻把建成的北洋海軍只當成一個擺設。他心裏藏着重重的私心(關於這一點,後面我會講到),他為了討好皇上,炫耀自己的功德,每年定期將所有的戰艦粉刷一新,讓水師官兵換上嶄新的號衣,列隊於甲板,禮炮齊鳴。皇上呢,看了是十分的高興,一高興,就對李鴻章是百般恩寵。其實,北洋水師是一支威武之師嗎不是!北洋海軍各級大大小小的官員,大都來自淮南、江浙一帶,或與朝廷或與李鴻章,都有私下的聯繫,徵得的兵員質量也就可先想而知了。這些官員大都倚仗自己的後台關係,整日花天酒地,從不組織軍事訓練。其中也有極少部分的愛國將領,像鄧世昌、林永升等,在當時那種狀況下,也沒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因此,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而是在北洋海軍初建時就已決定了它失敗的命運。

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國在日本的脅迫之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席捲而來。在中國人民自己的土地上,作為中國人,失去了應有的尊嚴,任人奴役,任人宰割。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在沒落的清政府手中,四分五裂。

我們這次去劉公島,參觀的景點主要有三個:甲午戰爭博物館,丁汝昌寓所和龍王廟。其中最主要的景點是甲午戰爭博物館。它裏面共分十一個展廳,利用實物、圖片和講解,詳細記錄描述了中日戰爭中的歷史史實。透過這次參觀呢,我也期望能夠激發起大家更大的愛國熱情,讓我們理解一次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教育。

介紹山東小青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山東日照萬平口風景區坐落於美麗的海濱城市、水上運動之都日照。萬平口景區自然環境優美宜人,以濕潤清新的空氣、寬闊潔淨的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和明媚燦爛的陽光著稱於世。

照市地處中國沿海中段,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北鄰青島。日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屬暖温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温12.7℃,年均濕度72%,無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時,年均降水量870毫米。空氣質量為國家一級標準。海岸線長100多公里,其中金沙灘岸線64公里,港口岸線20多公里。近海海域水質保持在國家一類標準。是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全國環保重點城市。

日照依山傍海,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日照生態環境非常優美,是中國唯一擁有‘3S’全面優勢的海濱城市,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於世。這裏水清浪穩,灘平沙細,是我國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休養勝地以及開闢海上運動場、海水浴場的天然良址。境內有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萬平口景區、燈塔景區及多處海水浴場。

日照文化底藴豐厚,境內陵陽河遺址發掘的原始陶文早於甲骨文1000多年,為我國文字始祖。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兩城遺址被譽為“亞洲最早的城市”。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曆史,為華夏文明之瑰寶。河山摩崖石刻“日照”二字為世界漢字摩崖之最。浮來山有距今3500餘年的“天下第一銀杏樹”和劉勰故居。五蓮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宋代蘇軾在密州做知州時,曾以“奇秀不減雁蕩”讚譽此山。

日照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旅遊業,把旅遊業定為五大支柱產業工程。日照是20__年世界“歐洲級”帆船錦標賽、20__年世界470級帆船錦標賽主辦城市;20__年7月在國家環保總局發佈的全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名,成為長江以北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最優的城市;在首批由山東省政府公佈的“山東省園林城市”名單中,日照市榜上有名;20__年12月日照市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正式授牌儀式將於20__年1月8日在鄭州舉行。日照市旅遊定位為“海濱生態市,東方太陽城”;日照旅遊口號為“遊山登五月,賞海到日照”.日照人民將以大海般的胸懷歡迎五湖四海的賓朋。

日照市是山東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茶葉等其中茶葉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山東省的首位,有“北方第一茶”只譽。日照地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更重要的是這裏的泥土和其他的地方的不同。到底是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日照的土壤呈微酸性。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有機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測定,其中氨基酸和茶素的含量比同類標準的南方茶高百分之五點三和百份之十三點七。具有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特點。

日照茶從什麼時候開始種植的已無法考證,但在當地有流傳着這樣的説法。説在城區東的山上的懸崖上有一個古茶樹,常年枝煩葉茂,茶香撲鼻。但是卻無人能爬上去。所以只能拾起落葉,用開水沖泡,不僅能明目提神,而且還能治療俯疼。有奇效。接下來就帶大家去免費品茶。

日照燈塔

大家好!現在到了我們旅途的第一站——日照燈塔風景區,大家隨同我一起下車參觀。海濱燈塔風景區是日照市的主要景區之一。

日照燈塔旅遊風景區因岸邊高高聳立的航海燈塔而得名,位於風景秀麗的日照海濱,日照市黃海一路東首,與日照港相鄰,東面是碧波萬頃、一望無際的黃海,北面與萬平口海濱旅遊區相連。這裏海天一色,風光旖旎,一年四季遊人如潮。

日照燈塔旅遊風景區有2公里的海岸線,這裏有中國北方海濱罕見的天然礁石羣,炎熱的夏天,遊客可以在礁石邊玩水、嬉戲,或下海拾海螺、撿海蟹。秋冬時節,遊客可以靜坐岸邊觀海、聽濤。這裏海天一色,風光旖旎,一年四季遊人如織,是觀海、聽濤、看日出的絕妙佳地。

日照港

日照港東臨黃海,北與青島港、南與連雲港港比鄰;以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作為新歐亞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之一的日照港,正日益成為國際海陸運輸的重要樞紐。

日照港於1986年5月正式開港。目前,港口共有泊位18個,吞吐能力為2210萬噸,實際吞吐量20__年11月以達到4000多萬噸。日照港是我國大型煤炭輸出港之一,位列世界主要煤港第15位;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年設計吞吐能力700萬噸能力;有第四代集裝箱卸橋2台,集裝箱已開通直達日本、韓國航線、並接轉到亞太、北美、中美、南美等地區港口日照港灣闊水深,天然形成的7公里耳型港灣,外延1公里,水深13米,整個海域為沙質岸線,不淤不凍,是建設15至20萬噸級大型泊位的理想選址。

萬平口海濱風景區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被稱為日照人民大客廳的萬平口海濱風景區,風景區海岸線長5公里,佔地30萬平方米。萬平口自元朝時期就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這裏有江北最大的天然瀉湖(世帆賽基地賽場就設在這裏)。自古以來這裏就是天然避風港,每年從江南運送大米到北方的船隻有千萬艘在此停靠中轉。“萬平口”有萬艘船隻平安抵達口岸之意。近幾年來,隨着日照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又賦予了它新的含義,取其“萬事如意,一生平安”之意。景區有“太陽廣場”(也稱生態廣場)、演藝廣場、潮汐塔、餐飲服務、淡水洗浴、兒童水上樂園、商品購買、大型停車場、辦公區九大功能區。景區以其開闊的地勢、濕潤清新的空氣、齊全的服務設施、規範的管理贏得世人喜愛,是山東旅遊細微化服務的典範。

我們現在所處位置是“太陽廣場”,是景區的中心區域,佔地8萬平方米,由深圳北林苑景觀設計公司於20__年設計,日照市建委承建,(20__年前這裏樓宅林立、衞生成疾、遊覽車輛遍海岸,攤點遍佈於海灘,管理無序遊人煩)今天的太陽廣場是日照市委、市政府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大自然與現代化建設的融合。這組標誌物是船舵與船錨形象的結合,寓意人生要把握好方向,乘風破浪,不畏艱難,勇往直前,開拓奮進,象徵着堅如磐石、穩如泰山、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其東面是日照海域潮氣潮落時刻表,通過此表看潮氣潮落時間。這裏是“海濱生態市,東方太陽城”的縮影,是日照對外開放的窗口,港城人民的客廳。這裏每年可接待中外遊客300萬人次,高峯時的日接待數量可達15萬人次以上。這裏是“藍天、碧海、金沙灘”的展示,是日照人引以為豪的建設傑作;這裏沙細、水清、浪穩,是中國乃至亞歐大陸最寬闊、平坦、潔淨、温馨的沙灘之一。64公里的金沙灘,可以和世界海岸線上任何地方的沙灘相媲美。20__年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日照賽場就設在這片沙灘上。

二、餐飲服務

南面是景區的餐飲服務區,這裏是餐後遊人休閒茶藝館。在此飲茶,你可觀賞到中國南北方茶藝表演,盡享一份清閒;特色的產品燒烤,會給你和你的親朋一次大飽眼福的機會;這裏是法國兩提島咖啡廳,在此你可領略異國風情。

三、演藝廣場

演藝廣場是萬平口景區集會的地方,大小活動聚會都可在此完成,主會場東臨大海,主席台背景由五幅石刻浮雕組成,名為《擊浪揚帆》,是景區的主要景觀之一。《擊浪揚帆》內容以國際帆船競技、帆板比賽為主線,從高潮迭起的中心位置向左右展開,延至划艇皮艇等賽艇運動,以及跳水、游泳等水上運動項目,奧林匹克精神貫穿始終。圖案繁簡適度,刀工精湛,視野開闊。浮雕左右所展現的海洋魚類、海底植物、海洋綠洲和諧自然,頌揚了人與自然的親和之美。浮雕運用了獨到而誇張的手法,流暢而激盪的韻律,衝擊強烈的凹凸表現形式,富於東方色彩的聚焦透視、豐富的肌理變化以及時空的張力,形成獨有的風格特色合審美意藴。此地是舉辦各種演藝活動的最佳場所。

四、潮汐塔

潮汐塔是一處融咖啡廳、餐廳、購物廳、展覽廳於一體的多功能建築,可以滿足遊人休閒、購物、娛樂、獵奇等方面的需求。此塔有可供遊人通過室外的螺旋形通道進入塔內,塔內有兩條不同的遊覽路線登上塔頂平台,塔內中部為觀光平台,體驗登高望遠的透視之感。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塔主體發亮,中央的燈光會隨潮漲潮落而變換色彩。燈光最亮時表明海水處在高潮位,燈光最暗時海水處在低潮位。當你夜間從遠處看潮汐塔時,通過塔上的燈光暗亮程度就可確立海水高低潮位。潮汐塔是萬平口景區的最高建築,它在藍天、碧海和周邊人文環境的擁託下,白天顯得雄偉、壯觀,夜幕下則充滿着虛幻和神祕。登臨潮汐塔,神奇的大海會使你感慨萬千,激發你探求海洋奧祕的願望。

五、淡水洗浴 這裏是你海水浴後淡水洗浴的地方,潔淨、安全。

六、兒童水上樂園 這裏是專供未成年人學習游泳的地方,不要怕,有指導老師。

七、商品購物 這裏是你購物的地方。旅遊商品、紀念品、海乾產品、農副產品一應俱全。你購買時一定貨比三家、討價還價哦。

八、停車場 這三處都是停車場,可容納大小車輛千台。下車後請關好門窗,隨身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

九、辦公區這裏是景區管委的辦公區域,日照市旅遊諮詢中心就設在這裏,如果你到日照旅遊想諮詢什麼請到這裏。如果你在萬平口景區旅遊有事也請你到這裏,你會得到滿意的答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jyzq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