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精選18篇)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精選18篇)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

蓬萊閣位於煙台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於它有着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説。《山海經》和《封禪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説,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嚮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裏,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精選18篇)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於丹崖山上,雲海簇擁浪山輕託,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佔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好了,説着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於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裏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裏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前行,我們已經走進了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牆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了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寶島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説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於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説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裏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麼他為什麼要在這裏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説,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侵佔我國,蔣中正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馮玉祥被蔣中正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國民的政府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於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遊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於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裏。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築“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於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現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後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於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温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説的神奇迷離之處並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築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麼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祕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祕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牆,城牆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牆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牆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儘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往東走來到的是卧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後》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後》,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後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鑑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説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裏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築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税。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裏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誌性建築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築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户。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宋慶曆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裏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後一個景點——白雲宮。相傳呢白雲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雲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後,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2

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自古就充滿了神祕色彩,是傳説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萊、瀛洲、方丈三座海中之山,也被稱為“三座神山”。據説秦始皇嬴政曾派人到此求仙問藥,想要找到“長生不老”的仙丹;家喻户曉的傳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是起源於此。

蓬萊閣是全國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蓬萊閣景區位於蓬萊市北部海邊丹崖山上,總佔地面積約32800平方米。整個景區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處主要景觀及其附屬建築組成,是集樓、殿、亭、台為一體的大規模古代建築羣。

蓬萊閣最着名的景觀要屬“海市蜃樓”,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來此欣賞這一海上奇觀。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又為原本就具有神仙色彩的蓬萊閣又添加了一股“仙氣”。

除了海市蜃樓,蓬萊閣還有兩處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它們就是仙閣凌空和漁梁歌釣。所謂仙閣凌空,正是因蓬萊閣在山崖頂,而下面就是懸崖峭壁和碧波海霧,這種景觀就像蓬萊閣倒掛於海面之上,意欲乘風歸去一般。

蓬萊閣除了有仙境般的美景,蓬萊閣內也是充滿了書香氣,這裏的楹聯石刻、文人墨寶多不勝數。夏季正是蓬萊閣旅遊的好時節,快快行動吧!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蓬萊閣景區位於膠東半島最北端,這裏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説蓬萊、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

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説,便源於此。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其內部由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築共同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每年吸引着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閣東蓬萊水城為我國最早的古代軍港之一,負山控海,修有水門,碼頭、炮台等海港和軍事建築,與蓬萊閣一起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西田橫山又稱登州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相傳為田橫五百壯士築營紮寨之處,北臨大海,峭壁如切,新建有田橫山文化公園、田橫棧道、黃渤海分界座標等景點,以海上公園聞名遐邇。另有水師府、登州古船博物館、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登州博物館、登州聖會堂、海濱和平廣場等20餘處景點。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4

蓬萊閣在山東煙台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與水城同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蓬萊閣同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山巔,它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面積1.89萬平方公里。這裏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最佳旅遊時間蓬萊閣地處山東煙台,在夏季天氣更加乾爽涼快,冬季空氣更加温潤。

全年平均氣温12℃左右,四季皆宜旅遊。歷史文化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於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説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5

在山東煙台,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為什麼稱它為仙境呢?因為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裏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着,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遊,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台,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着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着人流進入景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説八仙就是在這裏昇天的。橋頭上有一隻巨大的石龜,欄杆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着枴杖的鐵枴李——過了橋之後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湊了個熱鬧,拜了拜,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就可以看見一個圓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閣樓,就是着名的蓬萊閣,也稱為八仙閣。我們進去一看,裏面都是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還有他們成仙的過程介紹,導遊講的聲嘶力竭,我聽得糊里糊塗。

當然,這裏最着名的還是海市蜃樓,有影像記錄的就出現過好幾次。共同點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些建築·山體,甚至還有動物,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懷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這種現象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然後就會慢慢變淡,直至消失。

蓬萊閣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個擁有眾多美麗傳説和歷史回憶的地方。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6

原位於丹崖極頂(今蓬萊閣址)。唐貞觀年間建有龍王廟,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萊閣時移于丹崖山半腰西側、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統、明洪武和萬曆年間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龍王宮由南向北依次佈局,有正門、前殿、兩廂、正殿、後殿,三進院落,廟宇式建築,佔地2117平方米。

前殿內東西各塑海中護法一尊,東為定海神,西為靖海神,各持法寶,威風凜凜。正殿東西長12.69米,南北進深10.08米,有前廊,兩支明柱書聯:“龍酬丹崖所期和風甘雨,王應東坡之禱翠阜重樓。”殿額:“霖雨蒼生。”明廊西側鑲有“龍王宮簡介”。殿中設高台神憲,內塑東海龍王敖廣金身坐像,兩側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東為巡海夜叉、千里眼、電母、雷公,西為趕魚郎、順風耳、風婆、雨神。殿北門靡聯曰:“海邦萬里慶安瀾,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風調雨順”。後殿為龍王寢宮,亦有明廊,兩支明柱題聯:“贈大聖定海神珍(針)千年魔盡,還八仙渡海寶物萬里波平。”殿額“福庇海邦”。殿內亦設高台神龕,內塑龍王及左右嬪妃金身坐像;殿內東西兩側各塑4名侍女。舊有龍王木雕像及龍王出行用的步輦、儀仗,今不存。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7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遊。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遊員。

蓬萊閣位於煙台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於它有着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説。《山海經》和《封禪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説,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嚮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裏,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於丹崖山上,雲海簇擁浪山輕託,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佔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好了,説着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8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遊。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遊員。

蓬萊閣位於煙台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於它有着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説。《山海經》和《封禪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説,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嚮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裏,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於丹崖山上,雲海簇擁浪山輕託,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佔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9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後,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台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台石,刻石嵌於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雲南總督,精於書法,善於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於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説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後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卧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卧碑亭裏的橫卧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後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後來補上的。這是怎麼回事?據介紹,1840年戰爭爆發後,山東巡撫託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着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

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願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説,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元老李烈鈞等人同遊蓬萊。憂於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説:“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於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説,只得苦笑。

之後,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並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後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於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幹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裏,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後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0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遊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遊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並很願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築羣始建於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築羣建築面積為18900平方米,佔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築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築羣樓台殿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遊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着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户。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於它有着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説。(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崑崙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崑崙神話系統發源於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後,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説,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嚮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裏,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於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裏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鑑於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佔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生尖鋭衝突,發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範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倖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於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並進、禪淨雙修的思想。由於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佈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聖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聖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裏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衞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裏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恆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是古山西雁門樓煩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賈,生於公元334年。他自幼聰穎過人,博覽六經、《老子》、《莊子》。由於厭倦當時戰亂年代,他無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門下。他從21歲開始,跟隨道安師父23年。44歲時奉道安之命帶着十來個弟子南行,經過廬山時,被廬山秀麗風光所迷,便決定留在廬山接收徒弟,共修佛業。

慧遠在江州刺史恆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後來慧遠在東林寺創立淨土宗,東林寺就成為淨土宗祖庭,慧遠成為淨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恆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2019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誌着中國佛教淨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1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峽兩岸人民虔誠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稱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鄉福建莆田一帶,人們親暱地稱她為“媽祖”,因此許多地方奉祀她的宮廟叫“媽祖宮”。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灣賢良港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於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時年28歲,終身未嫁。

蓬萊閣的天后宮與全國各地天后宮的陪神相比,極為特殊,由四海龍王為天后當站官。 後殿是天后的卧室。

門上的匾額“福錫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心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東西兩間設有天后牀鋪。在這個寢宮的院落裏,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詩,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雲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2

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蓬萊閣古建築羣佔地32800平方米,由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六部分組成,面積1.89萬平方公里。這裏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整個古建築羣亭台樓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因勢佈景,協調壯觀。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后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

蓬萊閣下,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絕壁向南築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築城牆,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3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是“ 丹崖仙境坊” ,“ 丹崖仙境” 四個字是董必武在1964 年8 月來這裏時親筆所書,為什麼叫做“ 丹崖”呢?那是因為蓬萊閣所在的這個小山崖上的石頭是紅色的,所以叫做“ 丹崖” ,那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設一道“ 丹崖仙境仿” 呢?這主要是因為蓬萊閣被稱為 “ 仙境”,而這素有先仙境之門之稱,也就是説,過了這座們,我們就真正進入丹崖仙境了,怎麼樣?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呢?我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希望給各位現任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各位仙人請看,我們面前的就是龍王宮了。他建於唐貞觀年間,是廣大漁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龍王宮包括山門,前殿,正殿後殿,。走進龍王宮前殿,這裏是龍王宮的前殿,裏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是龍王的守護神,正殿保持的是宋代的建築風格,看起來莊重樸實,屋頂為蕪殿頂,在古時的宮殿廟宇中只有最最貴的建築物才能使用,可見當時龍王在人們心中的德地位非常高。正殿裏供奉的事東海龍王敖廣,傳説龍王能潛入海底騰於天空能夠興風布雨,所以古人希望有神龍存在,更加希望神龍能憐憫人間的苦衷給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龍王的正是出沒風浪的漁民和漂洋過海的傳家,在我們蓬萊沿海有這樣一個民俗每年農曆正月13是漁燈節,這天人們會敲鑼打鼓,鳴鞭放炮,載歌載舞的道海邊為龍王送燈。這裏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_ 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順風耳。風婆。雨神。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於龍王的調遣。後面還有龍王宮的後殿。過去這裏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為了求雨所設的。大家現在可以細細欣賞一下。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4

各位朋友大家好!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市的基本情況:蓬萊位於膠東半島北端,瀕臨黃、渤兩海,海岸線長59.2公里,面積1128.5平方公里,人口45萬,是一座美麗的海濱風景旅遊城市,八仙過海的傳説膾炙人口,海市蜃樓奇觀名揚天下,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蓬萊還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從唐貞觀年間至民國初年,一直是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文物古蹟眾多,境內有三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加強發展獨具特色的旅遊業,我們把蓬萊旅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定位在度假旅遊上。目前,全市旅遊景點由1990年的3處增加到了40多處,景區面積由0.8平方公里發展為10.8平方公里,並以蓬萊閣為中心,依託東西30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整體開發了15.8平方公里的旅遊度假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綜合性旅遊體系。近年來,我市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200萬人次。20__年榮獲“中國旅遊城市”稱號,蓬萊閣景區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景區。

此外,蓬萊還是我國重要的新興港口城市,目前已建成港口3處,萬噸級以上的泊位4個,年吞吐量1000萬噸以上。擁有兩處一類開放口岸,現已開通至日本、韓國、朝鮮、新加坡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線。蓬萊的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也非常豐富,黃金年產量15.6萬兩,居全國第三位,水產品總量36.1萬噸,居山東省第二位。目前我市已把旅遊業、臨港工業、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黃金業定為全市四大支柱產業。

吳佩孚公館:東邊的登州賓館所在地,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北洋軍閥首領吳佩孚的公館舊址。吳佩孚是蓬萊人,在人們心目中,對他恐怕有一個突出的印象就是窮兵黷武,鎮壓工人運動。其實,作為一個軍閥人物,他固然有背離人民的一面,卻也有值得肯定和讚揚的地方。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北地區淪陷,日軍多次利誘吳佩孚出任北平維持會長,吳佩孚卻堅決拒絕,致使日軍以治病為由將其害死。他的民族氣節是值得肯定的。

宋慶祠堂:路東邊文化局機關所在地是清末將領宋慶祠堂舊址。宋慶是蓬萊泊子宋家村人,官至四川提督,加封太子少保和尚書銜。作為朝廷命官,宋慶有其鎮壓義和團運動一面,也有抗擊日軍保衞國家的一面。甲午戰爭爆發後,宋慶被清廷派往遼東抗擊日軍。他當時已經75歲高齡,在諸將領中,被稱為“白髮將軍”,卻身臨前敵,馳驅指揮,在遼東、遼南的歷次戰役,他所率領的部隊幾乎都參加,屢創強虜,為日軍所畏懼,在清代對外作戰史上留下了值得稱道的一頁。

鐘樓:現在我們的電瓶車平穩的行駛在鐘樓北路,大家請看,我們前方十字路口處,便是古代登州城內鐘樓所在地。古代,凡是重鎮都置鐘樓與鼓樓,主要作用是以鐘聲和鼓聲通報信息。後來,鐘鼓樓漸漸失去了原來的作用,有的以它的建造之美來供人欣賞,也有的以它的麗譙之華來粉飾太平。蓬萊城的這座鐘樓,建於明洪武十一年,毀於抗日戰爭時期。

鼓樓:前面我們所見的一座樓宇就是鼓樓。原來是舊州治的東門。相傳當年漢武帝就是在這裏拜望海中神山的,所以一度被稱為望仙門。樓上匾額題有“望仙舊跡”四個字,可視為憑證。明朝初年城基東拓,望仙門便改成了鼓樓。

接下來,我們就要到達目的地-戚繼光故里景區,請大家下車後自行瀏覽。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5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説。據説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為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於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後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祕、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説也為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説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為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枴李乘葫蘆,漢鍾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雲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於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煙台蓬萊閣建築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佈在丹崖山上。閣建於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裏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遊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了。明萬曆17年(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築物,統稱為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19年),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模。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築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築以高閣為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築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於北宋960年3月23日,死於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隻,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並得高人指點,據説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説很多,説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為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後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現病死的老鼠。更為神奇的是説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後告訴她母親説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説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屍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峯,突然仙樂齊鳴,彩雲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後,歷代疆吏大臣説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並能在海上狂風中為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為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閣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説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為他們長的醜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為“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後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範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説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於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現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築圍繞着它,又成眾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築,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雲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遊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户;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緻,佈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着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後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為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後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户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牆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得不令人叫絕。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6

在山東煙台,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為什麼稱它為仙境呢?因為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裏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着,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遊,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台,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着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着人流進入景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説八仙就是在這裏昇天的。橋頭上有一隻巨大的石龜,欄杆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着枴杖的鐵枴李——過了橋之後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湊了個熱鬧,拜了拜,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就可以看見一個圓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閣樓,就是着名的蓬萊閣,也稱為八仙閣。我們進去一看,裏面都是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還有他們成仙的過程介紹,導遊講的聲嘶力竭,我聽得糊里糊塗。

當然,這裏最着名的還是海市蜃樓,有影像記錄的就出現過好幾次。共同點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些建築·山體,甚至還有動物,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懷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這種現象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然後就會慢慢變淡,直至消失。

蓬萊閣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個擁有眾多美麗傳説和歷史回憶的地方。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7

今天,我們跟隨導遊遊覽了舉世聞名的蓬萊閣。

首先我們來到了“人間蓬萊”坊,它位於蓬萊閣景區入口處,中間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閃閃發光的鎏金大字,此為宋代文人蘇軾手跡。經過“人間蓬萊”坊,徑直向前走,就到了“丹崖仙境”坊,它金碧輝煌,巍峨壯麗,聽導遊説,“丹崖仙境”坊是“仙境”之門,遊人若是一步跨過去,就立即成了仙,若是二步跨過去就成了半仙。一步成仙后,我們又參觀了富麗堂皇的龍王宮,古樸典雅的天后宮,最後來到了“。據説八仙曾在這裏醉後各顯神通渡海遨遊的,蓬萊閣即此緣而建。

“蓬萊閣”一層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萬里澄波”、“神山現市”、“漏天滴潤”等10處景物的壁雕,二層則是根據“八仙醉酒”的圖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閣頂,讓人有一種心境開闊、舒暢的超世脱俗之感。居身閣上,眼望蔚藍的天空,白雲朵朵,眺望海面上波濤萬頃,海鷗在海上翱翔,遠處,時而有幾隻漁船打魚歸來,在海上乘風破浪。來到水城欣賞“蓬萊閣”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與浩茫的碧水相映,閣樓高居頂峯,彷彿鑲嵌在綠蔭叢中一顆璨燦的明珠,旁邊的燈塔居高臨下,雄偉壯觀,恰如守護蓬萊閣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圍有一道城牆雄踞峻嶺,氣勢磅礴,好一幅“仙閣竣空”圖啊!

要走了,我心中不禁發出感歎,“人間蓬萊”真是勝過仙境啊!

蓬萊閣導遊詞大綱 篇18

山東蓬萊閣以"八仙過海"傳説故事著稱。但蓬萊閣中的天后宮也因其歷史悠久、規模雄偉而名聞遐邇。天后宮位於蓬萊閣的"丹崖仙境"牌樓後正中,額曰"顯靈",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結構是四進院落,南北朝向,自南向北依次為正門、鐘鼓樓、戲樓、前殿、垂花門、東西廡、正殿東西耳房、後殿。據歷史記載,蓬萊閣天后宮始建於宋崇寧年間(1102一1120xx年),廟額為"靈祥"。宋宣和四年(1120xx年)路允迪出使高麗,因遇路風"八舟溺七"後獲媽祖庇護,唯路允迪坐舟有驚無險。路允迪奏明聖上,擴建成四十八間規模。道光十六年(1820xx年)毀於火災。第二年重修,把原來"靈祥"改為"顯靈",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之一。

蓬萊閣天后宮與其他地方的天后宮設計大同小異,過正門,就是鐘鼓樓。鐘鼓樓雖然不大,但很別緻。在鐘樓北側通道間立有三塊很有價值的碑記,即《坤爻石記》、《八松石亭記》和《重修白雲宮、海神廟、天后宮、蓬萊閣記》,記述了蓬萊閣的滄桑。

一進院落除了鐘鼓樓外,還有大戲樓,為木石結構的二層樓閣建築,坐南朝北,面對天后宮前殿。一層有南北通道,二層半部為戲台,半部為演員活動處。戲樓上一副對聯"樂奏鈞天潮汐聲中喧島嶼,宮開碣石笙歌隊裏徹蓬瀛"的長聯是對戲樓的真實寫照。傳統上,這戲台是廟會演戲的地方,戲台面對天后宮是要演戲給媽祖看的意思。現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天後宮廟會,都在戲台上演俚俗戲劇,已形成了特定的民俗。

過了戲台,就是蓬萊閣天后宮的前殿。前殿位於一進院落北端,也稱"馬殿",寬11米多,進深6米多門上額題"天后宮",還有對聯"佑一方潮平岸闊,護環海風正帆懸"。內供嘉應嘉佑兩護神。穿過前殿,進入二、三進院落之間的垂花門。這垂花門是其他天后宮比較少見的。垂花門為單脊雙出檐開山木結構建築。垂花門兩邊各有倒垂貼金花蕊,造型古樸別緻。在封建社會,垂花門是一顯貴的象徵,未經許可不得進入。

踏入垂花門就是天后宮三進院落。天后宮正殿坐落在這裏。正殿寬16米多,進深14米多,前明廊立柱4根,兩兩相對,額題"道德神仙",明廊兩邊牆壁分別鑲嵌《重修天后宮記》和《重修天后宮碑記》刻石,殿內有八支金色柱子,其中有四根是鐵力木。這鐵力木質地堅硬,經久不裂,使天后宮正殿堅固無比。正殿中央1米台上為三面大小水紋木格神龕,內供奉3米多高的天后雕塑像。左右兩邊各立二侍女。殿內兩側皆為高台,塑有8尊神像,分別為四海龍王、傳達天帝旨意的文官、手持萬法歸宗的文官、傳達天后旨意的文官、掌管文印的文官。這天后宮中龍王為媽祖站班,是因為相傳北宋宣和四年(1120xx年),路允迪出使高麗前曾經祭拜過龍王,要求庇佑,結果遇大風,"八舟溺七"。後來只有求媽祖,媽祖顯靈,才使路允迪免於遭難,所以龍王不如媽祖,只好為媽祖站班了!媽祖正殿因香火旺盛,在道光年間被火燒殆盡,後重建時在後照壁上刻寫"烏龍壓鎮",把火災鎮住。

四進院落也就是天后宮最後邊的一座建築物--後殿,也是媽祖寢殿,建有東西耳房,形制小巧,用料考究。檐下兩端採用磚雕,亦圖亦文,圖文並茂。磚雕的文字聯結而成為五言絕句一首:"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雲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後殿底層寬13米多,進深7米多,額題:"福賜丹崖",意為媽祖能福佑丹崖,丹崖為蓬萊閣地方的別稱,因該地皆呈丹色。殿內用雕花板隔二為三,刻雕各種故事:"喜鵲登枝"、"松鶴迎年"、"福滿四方"等。二樓為媽祖梳粧樓,寬13米多,進深5米多,擺設各種卧具。

蓬萊閣天后宮在建築上有獨特之處,更重要的是八仙道教、洋洋眾仙,媽祖的神威令這些仙人們留下地盤,還為媽祖助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8pd6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