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9篇)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9篇)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市區以東的黃海之濱,面積為446平方公里,“三圍大海,揹負平川”,山海相連,雄偉壯觀。最高峯叫“巨峯”,俗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峯,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9篇)

嶗山的山體由巖漿巖構成,屬於花崗巖地貌景觀,山勢峭拔雄偉,奇峯、怪石、象形石隨處可見,可謂是“天然雕塑公園”。

嶗山年平均氣温為12.6℃,夏季平均氣温為24℃,冬季平均氣温為-2℃,冬暖夏涼,氣候温和宜人,是旅遊、療養、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嶗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極為罕見。嶗山泉水清澈豐富,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常飲用,延年益壽。歷代嶗山道士中,年逾百歲的多有記載。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用嶗山泉水釀製而成。

嶗山植物品種繁多,古樹名木葱鬱蒼勁,更令人稱奇的是南北花木盤根共存。據不完全統計,嶗山有各種植物1600餘種,其中不少亞熱帶植物長勢良好,數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銀杏、柏樹、黃楊、赤松等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為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煉丹的風水寶地,鼎盛時期曾有 “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説,為嶗山平添了深邃神祕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劉若拙,元代的丘處機、劉處玄、劉志堅,明代的張三丰、徐復陽、孫玄清、齊本守等都曾受到過帝王的敕封。嶗山的佛教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廟殿古剎有法海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羅延窟坐落在嶗山東麓棋盤石遊覽區,《華嚴經》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那羅延窟被佛教界稱為“世界第二大窟”。 嶗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綺麗無比,尤其以“明霞散綺”、 “棋盤仙弈”、“巖瀑潮音”、 “蔚竹鳴泉”、“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龍潭噴雨”、“華樓疊石”、“巨峯旭照 ”、“獅嶺橫雲”、“那羅延窟”等嶗山著名景點為最。

改革開放以來,嶗山的旅遊業獲得了很快發展。1979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來嶗山視察,感慨地説:“這裏的景色很美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1989年起,嶗山風景區開始全面規劃和開發,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景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景觀品味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嶗山風景名勝區共分7個風景遊覽區,分別是巨峯、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遊覽區。進入嶗山共有4條線路,即南線、北線、中線和一條海上觀光遊覽線。 南線:可分兩條線遊覽。一條從嶗山遊客服務中心,經盤山公路到巨峯山門,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峯遊覽線路環遊巨峯;另一條是自嶗山遊客服務中心出發,經流清河至太清遊覽區。游完太清遊覽區,可乘索道前往上清遊覽區。也可乘車前行至棋盤石遊覽區,華嚴寺、那羅延窟座落於此。繼續北行,可至仰口遊覽區。

北線:從仰口景區南行便是棋盤石遊覽區、太清遊覽區。

中線:沿濱海大道經北宅街道辦事處,直達華樓遊覽區和北九水遊覽區。遊覽結束後可返回濱海大道,繼續北行到達仰口遊覽區。

海上線路:起點為青島奧帆中心,終點為嶗山太清灣碼頭,途經小麥島、石老人雕塑園、栲栳島、老公島等島嶼,整個航程約1個小時。在太清灣碼頭還可乘船至嶗山頭,欣賞八仙墩。海上看嶗山,為遊客提供了新的觀光視角,帶來全新的旅遊感受。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嶗山的山美——淡淡的。那山不高,極其清宿。一片翠翠的綠色,不經意間泛起點點金黃,露出夏盡秋來的容貌。山間的石級小路勾勒出一條動人的流線,兩旁鬱鬱葱葱的樹木撐起一片蔭涼,山風伴着青草的氣息迎面佛過,加之頭頂上一片天高雲淡,幾乎使人忘卻了夏日應有的灼熱,然而卻不容忽視這淡雅的感受。

嶗山的水很美——清清的。山道兩旁總有一泓泉水潺潺流過,或清澈見底,或清涼冰爽,都那麼不急不徐地流下去,那從容的姿態讓你不得不聯想到一位智者怡然漫步時的畫面。爬山間隙,偶然覓到那泉水的源頭,那是一灣透亮明淨的.如水晶般發亮的泉。大小不一的卵石靜靜地卧在水底,泉水輕巧地流過去,仍以從容的姿態開使一段新的路程。那泉水讓卧不由心動,小心翼翼地邁過去,腕起一捧淋到臉上,頓覺清新舒爽,新曠神怡。抬頭望望那山,也被這山映襯得愈加清秀,卻又流露出一種頗為壯觀的氣勢。嶗山的石也很美——柔柔的。無論是石級小路,還是靜卧水底的卵石,都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柔美。雖柔美卻不顯妖媚,只是靜靜地為這淡雅的山水再添一筆淡雅。

淡淡的山,清清的水,柔柔的石,一筆又一筆,描繪出一幅清淡的畫卷。恬靜的美,在清淡中悄然而生。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嶗山景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以“海上名山第一”著稱。位於山東半島的南部,青島市區東北端,面積446平方公里,東臨嶗山灣,南瀕黃海,海山相連,水氣嵐光,變幻無窮,雄奇壯闊,靈秀幽清,為內地名山所不及。

風景區由青島海濱和嶗山兩處景區組成。

嶗山景區:位於青島市區東南約30公里,面積300 多平方公里。以嶗山為主體,地域遼闊, 嶗山景區景點甚多,可分為六個小區:南線太清宮區,東線太平宮區,中線北九水區,西線華樓宮區,北線鶴山景區和巨峯嶗頂區。

嶗山位於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主峯海拔1133米, 是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峯,也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這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避暑、療養勝地,全年平均氣温12攝氏度。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峯雄壑險,水秀雲奇,自古被傳為“神窟仙宅”、 “靈異之府”。

嶗山曾是道教的一個重要傳播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 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説,道士曾逾千人。至今保存完好的道觀尚有10餘處。

嶗山山脈系燕山期花崗巖地貌景觀,山石造型奇特。海拔500米以上的山脊上奇峯突兀, 怪石嶙峋,象形石比比皆是,素有天然雕塑公園之稱。 嶗山植物資源和物產也十分豐富,尤以古樹名木著稱,有漢柏、唐榆、宋朝銀杏、元朝耐冬等。此外還有高山杜鵑以及滿山遍谷的落葉松和千餘種奇花異草。嶗山旅遊的最佳時節為每年3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嶗山的特產有嶗山礦泉水,嶗山啤酒,嶗山海底綠石等。

嶗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尤以“明霞散綺”、“雲洞蟠鬆”等十二景為最。嶗山的主要景點有:龍潭瀑與八水河、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八仙墩、太平宮、白雲洞、華嚴寺、百福庵、華樓宮、九水、巨峯、蔚竹庵、塘子觀、法海寺。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市區以東的黃海之濱,面積為446平方公里,“三圍大海,揹負平川”,山海相連,雄偉壯觀。最高峯叫“巨峯”,俗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峯,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嶗山的山體由巖漿巖構成,屬於花崗巖地貌景觀,山勢峭拔雄偉,奇峯、怪石、象形石隨處可見,可謂是“天然雕塑公園”。

嶗山年平均氣温為12.6℃,夏季平均氣温為24℃,冬季平均氣温為-2℃,冬暖夏涼,氣候温和宜人,是旅遊、療養、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嶗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極為罕見。嶗山泉水清澈豐富,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常飲用,延年益壽。歷代嶗山道士中,年逾百歲的多有記載。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用嶗山泉水釀製而成。

嶗山植物品種繁多,古樹名木葱鬱蒼勁,更令人稱奇的是南北花木盤根共存。據不完全統計,嶗山有各種植物1600餘種,其中不少亞熱帶植物長勢良好,數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銀杏、柏樹、黃楊、赤松等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為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煉丹的風水寶地,鼎盛時期曾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説,為嶗山平添了深邃神祕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劉若拙,元代的丘處機、劉處玄、劉志堅,明代的張三丰、徐復陽、孫玄清、齊本守等都曾受到過帝王的敕封。嶗山的佛教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廟殿古剎有法海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羅延窟坐落在嶗山東麓棋盤石遊覽區,《華嚴經》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那羅延窟被佛教界稱為“世界第二大窟”。嶗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綺麗無比,尤其以“明霞散綺”、 “棋盤仙弈”、“巖瀑潮音”、“蔚竹鳴泉”、“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龍潭噴雨”、“華樓疊石”、“巨峯旭照 ”、“獅嶺橫雲”、“那羅延窟”等嶗山著名景點為最。

改革開放以來,嶗山的旅遊業獲得了很快發展。1979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來嶗山視察,感慨地説:“這裏的景色很美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1989年起,嶗山風景區開始全面規劃和開發,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景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景觀品味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嶗山風景名勝區共分7個風景遊覽區,分別是巨峯、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遊覽區。進入嶗山共有4條線路,即南線、北線、中線和一條海上觀光遊覽線。南線:可分兩條線遊覽。一條從嶗山遊客服務中心,經盤山公路到巨峯山門,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峯遊覽線路環遊巨峯;另一條是自嶗山遊客服務中心出發,經流清河至太清遊覽區。游完太清遊覽區,可乘索道前往上清遊覽區。也可乘車前行至棋盤石遊覽區,華嚴寺、那羅延窟座落於此。繼續北行,可至仰口遊覽區。

北線:從仰口景區南行便是棋盤石遊覽區、太清遊覽區。

中線:沿濱海大道經北宅街道辦事處,直達華樓遊覽區和北九水遊覽區。遊覽結束後可返回濱海大道,繼續北行到達仰口遊覽區。

海上線路:起點為青島奧帆中心,終點為嶗山太清灣碼頭,途經小麥島、石老人雕塑園、栲栳島、老公島等島嶼,整個航程約1個小時。在太清灣碼頭還可乘船至嶗山頭,欣賞八仙墩。海上看嶗山,為遊客提供了新的觀光視角,帶來全新的旅遊感受。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來的是青島嶗山,我們從這可以喝到嶗山的泉水。

進了嶗山的大門,你們還要走一段路,但是這一段路上都是各種鮮花,你們可以在這裏拍到一些市區見不到的花。走完這一段路,就到了山下,你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坐索道,一種是爬上去的。坐滑雪索道直接可以到半山腰,但是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山頂。但爬上去的話,可以邊爬山邊看美景。我先給大家説説爬山的話能看到什麼,你先爬一會,會看到一個堡壘,但並不高,你要爬上去才能繼續走。你走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看到一個有野猴的地方,有可能會看見猴子,但你不可以給它吃東西,因為它可能會食物中毒。你走着走着就會看到一個分岔口,我建議你們走左邊,因為右邊比較難走,從左邊走一小會,你就會到一個小石頭山,到了那,你可以看見石頭峯,但石頭山上沒有路,所以只能原路回去,然後去右邊。你去了右邊後,就會看到你到了一個陡峭的半山腰上,再往前走幾分鐘,就能看見索道的終點——半山腰。再走幾個鐘頭,就來到了覓天洞,裏面很黑,你可以去買頭燈,10元一個,租一個5元。覓天洞有4層樓那麼高,有些地方要趴着走,走完覓天洞,就快到山頂了,站在一塊高大的石塊上,嶗山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碧藍的海水,葱鬱的山林。再走一會,就到了嶗山山頂,山頂的景色更壯觀了,石頭峯、太平宮……等等。

下山有兩種選擇:坐索道或走下山,如果你很累或者想坐一次索道,那就選擇第一種吧,因為也可以看看大海。下了山以後,你就可以去對面的沙灘玩,那裏也有賣海鮮的,也可以去那裏看看捕魚的漁民和漁船。海灘旁邊有很多餐館,你可以去找一個坐落在海邊的餐館,邊看大海邊吃飯,我想那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如果在黃昏下,那我想你會有不錯的食慾吧?

那,我們今天就説到這了,希望你們玩的愉快!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

青島地區大小山峯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峯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濕潤,年平均氣温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温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温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羣峯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峯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説。

總之,清新而濕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嶗山旅遊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鍊,串連着無數個景觀(點)。本文按照“嶗山一日遊”的習慣旅遊線路,介紹每條線上幾處主要景觀(點),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尊敬的各位旅客,我姓張,咱們現在往長島出發。長島隸屬於煙台市,是山東美麗的一個島。島上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我帶你們進入長島的時候,請自覺保持衞生,玩完的時候你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我們去的第一個景點是九丈崖景區,那裏風景迷人,海水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象灑下許多細小的金子,上面還站着幾塊礁石,好像士兵站在那裏保護着大海,我們到了仙人橋了,這座橋搖晃的厲害,上去的時候一定不要被晃倒了。

我們去的第二個景點是月牙灣,因為它彎的像一個月亮,所以起名叫月牙灣。這裏還有一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圓圓的石頭,這些石頭都叫做球石,有的球石只有10——20釐米長。有的20——30釐米長,要想找到這些石頭,是很難的,所以要想找到他,必須很認真的找。

我們又來到了望福礁景區,這裏的海里有各種各樣的魚,有的是帶條紋的,有的是紅色的 ,還有的是五顏六色的,真是五色繽紛,這裏的主要景觀有:攬月亭、龍頭福泉、桃源谷、沈紅列花園、哈哈洞、毛主席像章館、聖旨館和三仙山 。

我們最後來到了仙境園,那裏可以下海去玩,水上潮很大請大家注意安全。

長島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從舊石器晚期,人類就一直在這些美麗的島嶼上繁衍生息。這些文物記錄了長島的滄桑之變,是長島6520xx年的歷史見證。

最後祝大家旅行愉快。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8

日照市萬平口海濱風景區是市區內*大的景區,海岸線長5000米,佔地面積760萬平方米,她以優美宜人的自然環境、濕潤清新的空氣、寬闊潔淨的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和明媚燦爛的陽光著稱於世,遊客們在此可以進行沙灘浴、海水浴、日光浴、沙灘浴、沙灘排球等運動,是*能體現日照“藍天、碧海、金沙灘”特色的景區。

風景區內的生態公園是景區的中心區域,景區突出生態和海洋的主題,融入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集廣場、綠地、餐飲、購物、停車、娛樂、洗浴為一體,是日照“海濱生態市、東方太陽城”的重要標誌,也是日照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市民休閒、娛樂的城市客廳。每年接待中外遊客320萬人次以上,*高峯時日接待遊人可達15萬人次。

景區內的瀉湖,是天然的避風港,歷代都是商船停泊之地,有“萬艘船隻平安抵達口岸”之意,因此取名萬平口,同時也寓意萬事平安,一生平安。萬坪口瀉湖曾是一片平靜美麗的內海,現已被當地漁民改造成養魚池。有關人士目前正在構思一個神話般的設想,把萬坪口瀉湖建成一個古典式水城,名字採用日照市的古名—海曲水城。相信有一天,這個具有古典風味的水上城市會降臨。

20xx、20xx年歐洲級、470級世界帆船錦標賽和20xx年全國首屆水上運動會就將在這裏舉行。 景區採用全方位、全天候、開放式管理模式,以細微服務、真情服務為根本,以追求社會效益,打造日照形象為己任。先後榮獲了省級巾幗文明示範崗、省級文明誠信單位、省級青年文明號、省細微服務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

從萬坪口浴場向北延伸10公里,與山海天浴場相連,構成一個巨大的海灣。灣內全部是優質沙灘,水清沙細,佈局開闊,背倚茂密的松林,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浴場,可容納30萬人洗浴。

遊客可觀海上日出,乘快艇遊覽海上風光,進行海水浴、沙灘排球、海上垂釣等娛樂項目。遊客可在景區內的海景賓館、海鮮城等餐飲場所用餐,可容納600多人同時用餐。可入住景區內的海景賓館等,能容納300人同時入住。在景區商店可購買工藝品、紀念品、海產品等。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大家好!歡迎來到秀麗的泉城——濟南,我是大家的導遊丁睿辰,大家能夠叫我小丁。本次旅途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濟南的趵突泉和千佛山。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來到第一站:趵突泉。

大家請看,在我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趵突泉。趙孟頫用詩句“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書寫出了泉水的奇妙與瑰麗。大家快看,這就是象徵着濟南的三股泉水,像老舍在《趵突泉》中所寫,這三股泉水“永久那麼純潔,永久那麼活潑,永久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它們每年都在向外不停地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供人們飲用。傳説當年乾隆皇帝飲用過此水,才得以長壽。看,這三股泉水清澈透底,一串串水珠猶如閃閃發光的珍珠項鍊。下面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30分鐘後我們在車上集合。

接下來,我們的目的地是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佔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要説起千佛山最值得去的,就是那金燦燦的大佛了。那座大佛説是佛,卻像一座巍然不動的金黃的山。這座大佛通體高2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千佛山上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一隻可愛的白兔,有的像一隻欲要跳起的青蛙,還有的像一隻有着大尾巴的松鼠。千佛山還有許多驚喜值得你去尋找。好了,此刻給大家40分鐘遊覽時間,大家要按時間回到車上呦!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遊覽完了行程裏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今天,我們班組織到濟南紅葉谷去看紅葉,一大早我們就坐上了大客車,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要到了紅葉谷。這裏的道路彎彎曲曲,盤旋而上,危險極了,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爬山遊覽的興趣。

我與同學們一塊兒,興高采烈地來到天趣園。剛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隻金剛鸚鵡。它們的身體比一般鸚鵡大好幾倍,因此而得名。這裏有好多動物,有天鵝、孔雀、鴛鴦、綠頭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鳥。我抬頭一看,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張大大的網,其作用大概是怕鳥兒們飛出去,回不了家了。

遊覽了一會兒,我們就去尋找休息的地方。我們找到一個小飯店,旁邊有一個水池,往裏面看,哇,竟然有很多小螃蟹!咦?這裏還有一個紫色的呢!然後,我們順着小路來到了一個“空中別墅”, 只見底下有一棵粗粗的大樹紮根在泥土中,四邊還有四棵小樹,分別支撐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真是好壯觀啊。接着,我們找到一塊空地,開始吃起了午餐。

午飯後,冷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打撲克牌,每個組派出一個代表,結果都敗在了冷老師的手下。

玩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繼續遊玩,一路往山上爬。走到半山腰,往回一看,只見一層層的紅葉,一簇簇地堆積在一起,那麼可愛,那麼生機盎然。啊,秋天原來如此美麗!

我們玩到將近一點鐘,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紅葉谷,走進大自然的感覺真好!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今天,我們班組織到濟南紅葉谷去看紅葉,一大早我們就坐上了大客車,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要到了紅葉谷。這裏的道路彎彎曲曲,盤旋而上,危險極了,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爬山遊覽的興趣。

我與同學們一塊兒,興高采烈地來到天趣園。剛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隻金剛鸚鵡。它們的身體比一般鸚鵡大好幾倍,因此而得名。這裏有好多動物,有天鵝、孔雀、鴛鴦、綠頭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鳥。我抬頭一看,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張大大的網,其作用大概是怕鳥兒們飛出去,回不了家了。

遊覽了一會兒,我們就去尋找休息的地方。我們找到一個小飯店,旁邊有一個水池,往裏面看,哇,竟然有很多小螃蟹!咦?這裏還有一個紫色的呢!然後,我們順着小路來到了一個“空中別墅”,只見底下有一棵粗粗的大樹紮根在泥土中,四邊還有四棵小樹,分別支撐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真是好壯觀啊。接着,我們找到一塊空地,開始吃起了午餐。

午飯後,冷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打撲克牌,每個組派出一個代表,結果都敗在了冷老師的手下。

玩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繼續遊玩,一路往山上爬。走到半山腰,往回一看,只見一層層的紅葉,一簇簇地堆積在一起,那麼可愛,那麼生機盎然。啊,秋天原來如此美麗!

我們玩到將近一點鐘,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紅葉谷,走進大自然的感覺真好!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將要遊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嶽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嶽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後經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羣。

岱廟位於泰安市城區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築,採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佈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後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後有唐槐院、環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後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築宋天貺殿位於岱廟內後半部,高踞台基之上,其他建築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繫。這種建築佈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並通過建築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雲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美感。

岱廟城堞高築,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築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裏保存了琳琅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着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並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後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悦目的古典園林。虯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鬥豔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台、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裏的每一處建築都體現着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裏,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遊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築、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於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台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樑、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築,但與岱廟在內涵上又是統一的,由於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祕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一的建築風格,不僅在五嶽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存古建築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説。當您遊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樑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後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各異;重樑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羣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餘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於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嶽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羣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於京?”。兩副楹聯扣人心絃,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硃紅大門,象徵着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雲散。現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築風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櫺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築,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後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願厚養”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建。建築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勢非凡,為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幹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幹中植小槐一株,並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鬱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詠亭、雨花道院,皆毀於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餘件,古書籍3000餘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鬥式藻井,餘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樑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嶽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着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聖安”,元朝又封為“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後,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嶽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嶽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為清人吳雲所書,“帝出乎震,人生於寅”。橫額是清康熙帝於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巨匾。殿堂內擺放着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後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迴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台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佈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着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後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台分上下兩層,雕欄環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台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曆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台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皇帝舉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羣臣就恭候在這裏。池內及周圍9塊姿態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説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嶽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説,遊人矇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然後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説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達,那些編寫傳説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裏。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台基上,十分壯觀。台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嶽》》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裏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台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温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裏身着清代古裝的“衞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台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八大關景區”位於匯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解放前,這裏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為我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裏下塌。

“八大關”的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融合在一起,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近年在八大關東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為春季人們踏青的又一好去處。西南角則綠柏夾道,成雙的綠柏隔成了一個個“包廂”,為許多情侶們所鍾愛,因此這裏又被稱為“愛情角”。

“八大關”的建築造型獨特,匯聚了眾多的各國建築風格,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這裏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西部是線條明快的美國式建築“東海飯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場,是解放後新建的匯泉小禮堂,採用青島特產的花崗巖建造,色彩雅緻,造型莊重美觀;再加上一幢幢別具匠心的小別墅,使八大關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風格多樣的建築使這裏成為電影外景的最佳選擇,如《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40多部電影和20多部電視劇都在此拍攝,現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選在這裏,比如葉倩文、林子祥的《選擇》、《重逢》就是在八大關拍的外景。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在我們旅遊行業流傳着一句話:北京看牆頭,西安看墳頭,廣州看車頭,上海看人頭,桂林看山頭,蘇州杭州看丫頭,那麼我此刻想問下大家,到了我們威海看什麼那?呵呵!那裏沒有什麼頭看,來那裏看畫,江山如畫裏。威海本身就是一副絕妙的山水畫,那裏山清水秀,天藍海碧,綠樹成林,鮮花似錦。城建新穎,令人賞心悦目。而在這副美麗的山水畫中,更有一顆燦爛的明珠。它以其獨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眾多的遊人。它便是我們這天要去參觀的景點劉公島。

劉公島之所以遠近聞名,是它不僅僅具有優越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它真實的記錄了歷史。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在這個島上。劉公島,當年是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戰場,也是中華民族蒙受恥辱的歷史見證地。它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甚至是今後幾代人記住:腐敗亡國,落後捱打。那麼,來劉公島參觀,其教育好處,是其他一些景點所不及的。現已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劉公島距市區旅遊碼頭有2。1海里,乘船20分鐘即可到達。咱們到了威海碼頭之後,還要轉船進劉公島,此刻我就將一些注意事項給大家講一下:第一,島上有許多吃海鮮的小攤,大家必須要先跟我遊覽完景點之後再去看。不要我在前面走,大家在後面跟小販們討價還價,最後我會給大家留必須的自由活動時間。另外,大家要吃的話,必須要問好價錢、看看海鮮新不新鮮之後在坐下來吃,避免以後出現問題。第二,劉公島上是不產珍珠的,他們都是從蓬萊那邊運過來的,大家要買的話,能夠到青島再買,無論是價格上還是質量上都要好一些。第三,大家無論是在船上還是上了島之後,都要拿好自己的東西,因為島上外來人比較多,所以大家必須要仔細

一點。第四,時間,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家必須要掌握好時間,我們進島大約需要15分鐘,有暈船的將暈船藥吃上。另外,這船是有時間控制的,多長時間一個來回,都有規定。所以我説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集合,大家必須要定時到那兒。如果因為一個、兩個來晚了,我們就不等了。因為不能因為你一個人而耽誤全車人的時間。那你就只好自己坐船出島了。

(民港)大家看一下這塊石碑,它是由32塊萊州大理石組成的,高約32英尺,象徵着被英國統制了32年。

此刻,我們的遊船已經徐徐地離開了旅遊碼頭,威海這幅山水華又從另一角度呈此刻我們的面前。大家看,東海岸那邊就是有名的避暑療養區,紅瓦綠樹,一片詩意。南岸是一片別墅羣,掩映在葱綠的果樹叢中。坐在遊船上看威海,自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是否有點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哪?

説起這劉公島,不僅僅島上的自然風光很美,而且它也是一個歷史的見證地,北洋海軍的建軍基地。咱們這天去那兒,對於老年人來説是對歷史的一種回顧,而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説,我也期望能夠激發起大家更大的愛國熱情,讓我們理解一次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這次去劉公島,參觀的景點主要有三個:北洋海軍提督署,丁汝昌寓所和龍王廟。

此刻,我來説一説劉公島的名字,每個地方的名字都有它的來歷,劉公島也是這樣據專家考證,早在戰國時期島上就有人居住,名字叫劉家島,説的是在東漢末年,有一個劉氏家族為了避免曹氏後裔的迫害而流亡到這個島上。來到這兒之後發現此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於是就決定在此定居下來,並以自己的姓氏--劉氏來命名這個島,即劉家島。那為什麼之後又改名為劉公島了呢?大約在四百多年前,有一支南方商船隊出海打魚,行駛途中遇到狂風巨浪,這些人一邊祈求海神娘娘的保佑,一邊與海浪作搏鬥,但是都沒有成功。就在他們無力自救、放下生存期望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海中有火光閃動,此時他們歡呼雀躍起來,使出全身的力氣劃到火光附近,這才發現火光是從一個孤島上的茅草屋裏散發出來的。他們藉着淡淡的燈光將船靠了岸,由於他們在海中與惡浪作搏鬥消耗體力過大,所以剛踏上海灘時便暈到在地上,當他們醒來之後才發現自己是被兩位熱心的老人所救,老人給他們端來了熱氣騰騰的薑湯和玉米餅子,但是奇怪的是這些飯怎樣吃也吃不完,他們邊吃邊想是不是遇到神仙了?是不是他們的禱告起了作用?於是就問這兩個老人叫什麼名字,老人告訴他們説叫劉公劉母。等他們吃飽後,老人又給他們安排好休息的地方,並轉身離開

了。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海面平靜,是個出海的好天氣,他們想在走之前當面感謝老人的救命之恩,可他們找遍了整個島也沒發現個人影。他們恍然大悟,這是遇見救命的神仙了阿,慌忙下跪磕頭來表示感激!為了表示對劉公劉母的救命之恩。這些人就聯合島上的漁民修建了劉公劉母祠,並把此到取名為劉公島,劉公島也行此而得名。

據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戰國時代島上就有人居住,遺址至今尚存在島的東南面;漢代有劉氏到島上墾荒居留,劉公島被稱為劉氏別業,明朝初期為避倭寇侵擾,曾將島上居民遷出。嘉靖年間,王憲武率農民起義軍佔據劉公島,後遭鎮壓。萬曆末年,登州府又招人進島墾植,並派兵把守,在此期間,南北方海運興盛,劉公島興旺起來,居民增多;清康熙二年(1663年),劉公島疫病流行,居民全部遷出。1690年有叢、鄒、姜三姓進島居住。1720xx年,又有一支農民起義軍進駐劉公島,遭鎮壓撤走。光緒年間,清政府籌辦北洋海軍,劉公島被作為海軍基地,修建了大批設施,島上居民增多。1895年春,甲午戰爭結束,劉公島被日本軍隊強佔達三年之久。1898年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威海成為英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到1930年被強租32年之久。英國人將劉公島設為一個特防,由英巡查管轄,除強佔島上原有的建築設施外,還將居民的土地全部收買,在島上建了英遠東海軍司令部及住宅、醫院、教堂、監獄等,還設立了茶社、運動場、郵政局和海軍墓地。劉公島成為英國海軍的避暑養痾之地。1948年國民黨軍佔領劉公島,年底解放。解放後,島上居民又四次遷出遷入,所以劉公島有兩大怪事:第一是劉公島上居民沒有姓劉的,第二是居民沒有從事

海上捕魚的,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xx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20xx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閲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0xx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閲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為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台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着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裏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尊敬的遊客:

今天我們要去美麗的劉公島,劉公島位於我國山東省威海市,接下來就讓我們乘船登上美麗的劉公島。

首先我們參觀甲午戰爭紀念館,裏面有:火槍、日本軍刀、軍艦模型、人物蠟像等等。最有趣的是人物蠟像,有的在修理工具,有的在指揮軍艦,有的在掌舵,有的在打旗語,他們栩栩如生,讓我們回到哪硝煙瀰漫的戰場。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威海水師學堂,這裏面有一排排的宿舍、寬敞的辦公室和整齊的教室,這裏培養了許多卓越的海軍軍官。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瞻仰威海海軍忠魂碑,忠魂碑高大堅固,是用漢白玉製成的,上面刻着七個大金字是北洋海軍忠魂碑,以此紀念甲午戰爭中死難的英雄。

下面我們走進海聖殿,裏面有關於劉公島的傳説:漢朝末年皇子劉民來島上避難,他在島上幫助有難的漁民,漁民們為了報答劉民,把島叫做劉公島。

劉公島風景秀麗,希望你有機會來細細遊賞。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卧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讚譽,國內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

為什麼叫棧橋?關於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麼又會成為青島的標誌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於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製橋架上面鋪有木板,並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 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1920xx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週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説。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台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瞭解放後青島市的建設與發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於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遊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築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遊覽、娛樂、演出、餐飲於一體的旅遊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築。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遊覽,現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鬱鬱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後,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裏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後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並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着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1989年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徵集,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劃建設,再過幾年這裏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於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899年為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是開闢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佔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為“斐迭裏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為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築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築。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築於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並曾下榻於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於1920xx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3個月後讓位於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後,轉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曾下榻於此飯店。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市北部的黃海之濱,毗鄰八仙過海景區,是一座以道教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景區。景區內建有氣勢雄偉的亭台樓閣、金碧輝煌的飛檐翹角,再現了神話中“三仙山”的意境,還可以欣賞園內珍藏的木雕、玉雕等藝術珍品,其中以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緬甸水白玉冰種釋迦牟尼卧佛像最為珍奇。

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話傳説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巡訪仙尋藥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是中國東方神話的源頭,“人間仙境”的美譽也由此得來。整

個景區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玉佛寺、十一面觀音閣、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亭台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

煌;園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盪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温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整個景區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與景區配套的還有古典建築風格的五星級三仙山大酒店、温泉洗浴等休閒度假設施。據《史記》等

整個景區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十一面觀音閣、玉佛寺、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主體建築氣勢宏偉,造型美觀,各具特色。園區內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盪漾。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畫卷。重108噸,長12.86米的世界第一大整玉卧佛為景區鎮園之寶,已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另外還有重260噸的十一面

三仙山風景區是以“和”的文化,“風”的精神為主題,崇尚正、清、和,弘揚塑造民族文化藝術,按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打造,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用一池三山表現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整個園林表現了這個歷史時期的思想、美術、雕塑、詩歌、繪畫、書法、建築、園林等藝術,是一個集大成的文化系統工程。整個園林文化內涵之厚重,藝術之精湛,儘管人工,宛若天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

名詞,成為人們嚮往的祈福聖地。

介紹山東嶗山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説: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複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説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裏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裏,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説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從這裏,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過程,而我們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曲阜對東方文化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麥加”。在這裏,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裏深扎着中華民族根,深扎着中國傳統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儒家文化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長曆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代名詞。而儒家文化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書立説,濟時救世一生。如今,他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城門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孔廟。城門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説,有人稱讚孔子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説以後,就説:“人學問好比宮牆,我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一切,而我老師孔子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來歷。

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羣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尊重。

孔廟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評價,他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學説古今來説都是最好”。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裏,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説,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衞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説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説:“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動物不是烏龜,叫*屭,是龍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老百姓常來這裏撫摸這*屭,他們説:“摸摸*屭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屭*,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鈎,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為啟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地方,東為承聖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説,他是全人類老師,是名符其實“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大殿就是名揚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國“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裏舉行盛大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03ry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