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青海導遊詞 >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

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初,在祖國中原地區,李世民父子

創立李唐王朝。幾乎與此同時,吐蕃王國在贊普松贊干布的率領下也迅速崛起,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制政權,進而向北擴張,最後於公元663年攻滅吐谷渾,從而與唐王朝接界,互為鄰壤。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長安,拜見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訪,但未答應聯姻。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祿東贊攜帶金、白銀及其他珠寶數百件,前往長安求婚,唐太宗審時度勢,答應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專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雙方結為甥舅之邦,揭開了唐蕃友好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後的220xx年中,雙方雖然也曾發生過誤會、摩擦甚至一時失和的情況,但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卻一直是唐蕃雙方關係的主流。從吐蕃首次遣使來唐到兩個王朝覆滅前夕,有據可查的使者往來就達19多次,可見雙方關係的密切和頻繁往來的情況。因此可以説這條古道的重大意義絕不僅僅限於道路本身,而在於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曆史歲月裏,它起着維繫唐蕃甥舅情誼、加深和強化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衞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粧,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説。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冊。公元720xx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贊普赤迭袒贊。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進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從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與吐蕃之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開闢、迅速興盛起來,並且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險,氣候嚴酷,至今仍然是人煙稀少的牧業地帶。時至今日,在現代條件下,以車馬代步,走起來也還是比較艱辛的事情。人們不難想見,當日文成公主進藏、使節商旅往來長途跋涉的困苦情景。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2

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初,在祖國中原地區,李世民父子 創立李唐王朝。幾乎與此同時,吐蕃王國在贊普松贊干布的率領下也迅速崛起,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制政權,進而向北擴張,最後於公元663年攻滅吐谷渾,從而與唐王朝接界,互為鄰壤。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長安,拜見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

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訪,但未答應聯姻。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祿東贊攜帶金、白銀及其他珠寶數百件,前往長安求婚,唐太宗審時度勢,答應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專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雙方結為甥舅之邦,揭開了唐蕃友好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後的220xx年中,雙方雖然也曾發生過誤會、摩擦甚至一時失和的情況,但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卻一直是唐蕃雙方關係的主流。

從吐蕃首次遣使來唐到兩個王朝覆滅前夕,有據可查的使者往來就達19多次,可見雙方關係的密切和頻繁往來的情況。因此可以説這條古道的重大意義絕不僅僅限於道路本身,而在於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曆史歲月裏,它起着維繫唐蕃甥舅情誼、加深和強化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衞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粧,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

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説。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冊。公元720xx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贊普赤迭袒贊。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進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從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與吐蕃之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開闢、迅速興盛起來,並且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險,氣候嚴酷,至今仍然是人煙稀少的牧業地帶。

時至今日,在現代條件下,以車馬代步,走起來也還是比較艱辛的事情。人們不難想見,當日文成公主進藏、使節商旅往來長途跋涉的困苦情景。唐蕃古道地理位置: 這條大道的起點是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跨越今陝西、甘肅、青海和西藏4個省區,全長約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它的大致路線是,從長安沿渭水北岸越過陝甘兩省界山──隴山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溯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到臨州(甘肅臨洮)。從臨洮西北行,經河州(甘肅臨夏)渡黃河進入青海境內,再經龍支城(青海民和柴溝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樂都)。以上可以稱古道東段,全在唐王朝境內,這是漢代以來從中原進入河湟地區的傳統路線。它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溯到6020xx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正是沿着這樣一條路線開拓前進的。

古道西段經鄯城(西寧)、臨蕃城(湟中哆吧)至綏戎城(湟源縣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藥水河)經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嶺(日月山)、尉遲川(倒淌河)至莫離驛(共和東巴),經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錄驛(興海大河壩)、暖泉(温泉)、烈謨海(喀拉海)過海(瑪多黃河沿),越紫山(巴顏喀拉山)、渡犛牛河(通天河)、經玉樹地區、過當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閣川驛)繼續沿今青藏公路經羊八井(農歌驛)到邏些(拉薩)。在西段的古道線路中,從西寧到玉樹、從那曲到拉薩這兩段線路大體上是沿着今天的青康公路和青藏公路行進的。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3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至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餘公里。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向為:從陝西西安市出發,過咸陽,沿絲綢之路東段西行,越隴山,經甘肅天水、隴西、臨洮至臨夏,在炳靈寺或大河家渡黃河,進入青海民和官亭,經古鄯、樂都、西寧、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後經切吉草原、大河壩、温泉,花石峽、黃河沿,繞扎陵湖、鄂陵湖,翻巴顏喀拉山,過玉樹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結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雜多,沿入藏大道,過當曲,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聶榮、那曲,最後到達拉薩。

千百年來,唐蕃古道作為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大道,象是一條情誼纏綿的紐帶,聯結着藏漢人民友好團結的感情。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時,因為早在那時,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紀中期,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強大興盛與中原漢族的燦爛文化,為了加強吐蕃與唐王朝的關係,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國都長安,拜見當時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並請求聯姻和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員專人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進藏途中,不僅播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之後,公元720xx年,唐中宗景龍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往吐蕃,從而有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此後,唐朝與吐蕃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迅速興盛起來,並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們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遺留着人們世代創造的燦爛的文化遺存,傳頌着數不清的反映藏漢人民友好往來的動人佳話。

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初,在祖國中原地區,李世民父子創立李唐王朝。幾乎與此同時,吐蕃王國在贊普松贊干布的率領下也迅速崛起,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制政權,進而向北擴張,最後於公元663年攻滅吐谷渾,從而與唐王朝接界,互為鄰壤。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長安,拜見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訪,但未答應聯姻。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祿東贊攜帶金、白銀及其他珠寶數百件,前往長安求婚,唐太宗審時度勢,答應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專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雙方結為甥舅之邦,揭開了唐蕃友好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後的220xx年中,雙方雖然也曾發生過誤會、摩擦甚至一時失和的情況,但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卻一直是唐蕃雙方關係的主流。從吐蕃首次遣使來唐到兩個王朝覆滅前夕,有據可查的使者往來就達19多次,可見雙方關係的密切和頻繁往來的情況。因此可以説這條古道的重大意義絕不僅僅限於道路本身,而在於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曆史歲月裏,它起着維繫唐蕃甥舅情誼、加深和強化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衞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粧,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説。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冊。公元720xx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贊普赤迭袒贊。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進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從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與吐蕃之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開闢、迅速興盛起來,並且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險,氣候嚴酷,至今仍然是人煙稀少的牧業地帶。時至今日,在現代條件下,以車馬代步,走起來也還是比較艱辛的事情。人們不難想見,當日文成公主進藏、使節商旅往來長途跋涉的困苦情景。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4

大家好!歡迎來到長平之戰遺址遊玩!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此次戰爭過去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殺趙卒4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殺谷,仍然浸透着蕭瑟的戰爭氣氛,而成為人們憑弔古戰場之勝地。

戰國晚期,齊、楚、韓、魏、趙、燕六國相繼走向衰弱,強大的秦國,雄心勃勃,開始實施統一六國的計劃。公元前 266年,秦相範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前 262年,秦國發動了攻打韓國的戰爭,前 260年,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戰爭經過了上黨歸趙,廉頗與秦堅壁對壘,秦將白起使反間計,使趙孝成王撤換了戰爭經驗豐富的趙國名將廉頗,而啟用了善於“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長平一帶雙方擺開了決戰的架勢。趙括一到長平,就改變了廉頗原定的戰略,反守為攻,主動攻擊。白起裝着敗退,誘趙軍深入,爾後斷趙軍退路,將趙軍分割包圍,然後吃掉。趙軍被圍40天,糧絕無援,奮力突圍,傷亡很大,沒有成功,趙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趙軍45萬人被俘,被秦軍全部坑殺在長平一帶。屍骨遍野,頭顱成山,血流成河,成為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殺害戰俘的一次戰役。此次戰爭,秦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此次戰爭對於研究戰國晚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變革興衰以及秦統一中國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平之戰遺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古長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這裏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澤潞盆地,逝世後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裏村,是為炎帝神農氏的先塋。高平三面環山,丹河從北向南縱貫全境,這裏崇山峻嶺,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長平之戰遍及大半個高平,涉及到的山嶺、河谷、關隘、道路、村鎮五十多處。距今雖然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但是,許多優美的故事和傳説,至今仍然廣為流傳,許多地名、村名的由來都與此次戰爭有關,如康營、谷口、圍城、箭頭、棄甲院、三甲、趙莊、徘徊等。百里長城(又稱秦壘)、營防嶺、空倉嶺、白起台、骷髏山、將軍嶺、廉頗屯等許多遺址遺蹟尚存。秦軍為斷絕趙軍的糧道和援軍而修築的長城,西起丹朱嶺,經關和嶺、羊頭山,到陵川的馬鞍山,蜿蜒曲折百餘里,至今遺址尚可見到。圍城村相傳為趙軍被秦軍圍困處,趙括就死於此地。趙莊村,相傳長平大戰後,此地成為一片廢墟,趙括死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體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莊。成語“紙上談兵”就是指趙括用兵的教條主義。

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位於高平市城西5公里處,村子裏有白起台、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蹟。骷髏王廟始建於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為清代遺構,廟內塑趙括夫婦像。明代詩人於達真寫道:“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很,秦兵何意再傳亡?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每到高平旅遊觀光的人們,都要到骷髏王廟參觀遊覽,領略長平古戰場的雄渾場面。

長平之戰遺址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常有戈、矛、箭頭等文物出土。近年來,高平市對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許多重要的發現。1995年 5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此坑就在將軍嶺下,出土了大量的屍骨以及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鈎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屍骨坑現已原地保護,不久就會對遊人開放。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5

今年春節我和家人去雲南旅遊,有風光秀麗的蝴蝶泉,有漂亮的阿詩瑪,還有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説,但是我最難忘的還是我們爬玉龍雪山的情景。

去玉龍雪山遊玩那天,當我們的車接近玉龍雪山的時候,平日裏難得露出真容的雪山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玉龍雪山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玉龍在作永恆的飛舞。

站在玉龍雪山“觀景台”上抬頭望去,頂峯如大海中的巨礁,疾雲如怒潮,卷着可怕的浪花,乘着風撞擊着礁石。玉龍雪山她是隨着時令和明暗的交錯,景觀變化無常。時而云蒸霧湧,時而碧雲如水,萬里無雲;時而一縷登高陽光照耀在雪山頂上,閃爍着耀眼的光芒,令人不敢直面。

玉龍雪山旅遊最大的感想,我徹底被雪山的美景征服了,完全被震撼了!我遊覽過詩情畫意江南,被那小橋流水所迷倒,我體驗過繁華時尚的大都市生活,被城市裏高樓大廈迷惑,我感受過五嶽登高的雄偉壯觀,我只是不知道大自然還有另一種美,淒涼的美、荒漠的美、低調的美、悲壯的美!我驚歎!大自然造物主是經過精心塑造讓玉龍雪山變得如此嫵媚。

我今天能夠欣賞雪山冰川無限風光,也不虛此行了。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地方是世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創始人”是雅魯藏布江,河牀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河。他的下游圍繞喜馬拉雅山東段的最高峯,形成了一個奇特的馬蹄形打拐彎,就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堪稱世界第一的景觀。

雅魯藏布大峽谷,映襯着雪山冰川和鬱郁蒼蒼的原始林海,雲遮霧湧,神祕莫測,遊客們請看大峽谷的'水千變萬化,既有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又有滔滔江水。像不像各位“水神”來這裏參觀呢?

遊客朋友們,我們太幸運了,既能欣賞到熱帶雨林的座座青山,又能仰望到直入雲天的皚皚雪山,這種感覺是不是特別奇妙呢?

大家快看呀!在那個坡面上從高到低形成了九個垂直的自然帶,在這幅神奇美麗的畫卷上,可以看到從冰冷的北極到炎熱的赤道,中間的動植物,真是名副其實的“生物類型博物館”。

走到這裏遊客們一定看到了不少神奇而美麗的景觀吧,接下來就請遊客們自行觀賞,希望這次旅行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再見!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現在是否有一種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之喜悦感?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園林非一日之建。

咱們在前面已經講過,早在金代,這裏便是帝王們遊獵的場所,當時的萬壽山被稱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宮,供金代帝王遊獵時臨時過夜居住。山下的水域在當時稱為金海湖。元代改金山為甕山,據説是有一老甕在山上挖出石甕而聞名,山下的水域被稱為甕山泊。明代曾把這一組山水稱為好山園,並在甕山南坡建園靜寺,改甕山泊為西湖,當時的景色已經出現了“西湖十景”。

特別是到了清代,盛世國君乾隆皇帝為了給他母親慶祝60大壽,在此大興土木,在甕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雲門至佛香閣的中軸建築羣,把這組建築做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母親,以示孝順。乾隆皇帝還將甕山改為萬壽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麼呢?據説當年漢武帝曾在都城長安挖“昆明池”操練水軍,於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賢,將萬壽山下水域挖深,而且拓寬湖面,為日後訓練水軍之用。工程結束後將這片水域更名為昆明湖。

現在請大家隨我去知春亭,那裏是觀賞頤和園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昆明湖東岸的重要景觀及建築。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8

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佈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台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掘清理房址200餘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發掘所獲資料看,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目前發現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距今4900-8120xx年。

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顯地反映出生產技術由粗到精的發展過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紅陶、灰陶、彩陶; 有手捏製、敷貼模製、輪制; 有夾砂陶,泥質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 如缽、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裝飾紋有繩紋、弧線、三角、條紋、勾葉紋;有變體魚紋、鳥紋;有兩獸相樸的寫實紋、蛙紋;有圓點、條線、弧線、組成的幾何圖形等;有紫紅色、黑色、白色和硃色彩繪。特別是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台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20xx年,最晚距今4820xx年,有3020xx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築遺址,不僅規模宏偉,而且形制複雜。尤其是屬於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xx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築,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牆,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

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築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和建築技術的發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説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於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大地灣遺址根據地層可分四期:即大地灣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不僅對探討甘肅東部地區考古編年與序列有着現實意義,也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説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資料。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9

阿貴廟位於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境內的狼山山脈中,座落在漢代古城雞鹿塞西邊的溝內,是內蒙古地區紅教喇嘛的唯一寺廟。

阿貴廟建於清德宗光緒三年(1877年),藏名為“拉西任布?嘎定林阿貴”,清朝改為“宗乘寺”,並於民國元年(19l2年)懸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大匾一塊。

阿貴廟是典型的藏式建築。共建有大雄寶殿及陪殿等981間,並建有招待所13處,喇嘛住所千餘間,南大殿門上鑲有“宗乘寺”匾額。殿內供奉釋跡牟尼像。陪殿內供有紅教派本尊達不仁和生象。

阿貴廟依山臨隔水而建。山上青蠻迭翠,清溪瀉玉;寺前清流緣漪,碧波盪漾;周圍山花繽紛,芳香醉人,綠樹成蔭,百鳥和鳴,一派天然風水寶地。多年來,它以其宏偉壯麗的建築,美好的傳説和仙境般的自然地理環境,吸引了無數宗教僧侶、遊人和考古學者。粉碎“四人幫”後,人民政府雖拔款修復,然而遠非昔日之貌。

阿貴廟周圍還有不少附屬建設物:五個奇特的天然巖洞阿貴洞、扎嘎生布窯、達日額柯窯、額爾登珠窯和桑布嘎日布窯均成為做佛事的地方。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0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泰山,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海拔1545米,為我國五嶽之東嶽。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1

黃逸峯故居位於東台市東亭南路西側明清街上,始建於清末民初,由黃逸峯父親黃仰塘所建。故居坐北朝南,原有48間,現存兩進10間,磚木結構。

門廳磚雕圖飾精美、古樸,右側為天井。第一進廳屋,面闊三間,東側接有廂房一間。中間8扇平門通向第二進後廳。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廊屋開有一門,通向廣濟河。

外牆以青磚砌築,屋面為小青瓦,屋脊裝飾樸素大方,立面有風火牆,天井內以青磚鋪地,室內地面鋪有“羅底”磚。整個院落結構緊湊,用料考究,樸實無華而又古色古香。

1999年春,東台市舊城改造三期工程期間,東台市人民政府修葺了“黃逸峯故居”,並在故居周邊近170平方米的空地上,興建了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逸峯園”,園前建有“將軍門”,黃逸峯將軍的青銅像安放在流芳亭中供人瞻仰。20xx年12月,黃逸峯故居正式對外開放。20xx年2月,鹽城市人民政府公佈黃逸峯故居為鹽城市文物保護單位。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2

濟南的山更是可愛。它就如一個小搖籃一樣,把濟南包圍起來,讓它更有“安全感”。在冬天濟南是一個響晴的地方,那裏的氣候非常照顧濟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為它害怕濟南感冒。因此濟南的冬天是一個響晴的地方。

濟南可是一個寶地呀!希望這次的旅途能給旅客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濟南你們可以玩的開心、愉悦!也祝願你們一路平安,身體健康!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3

阿里山位於阿里山在台灣省嘉義縣東北,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由地跨南投、嘉義二縣,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主峯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東面靠近台灣最高峯玉山。

阿里山空間距離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的鐵路,竟長達七十二公里,連通各森林區的支線,總長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條隧道,最長的達一千三百公尺。火車穿過熱、亞熱、温、寒四帶迥異的森林區。通阿里山的鐵路可與“阿里四景”(日出、雲海、晚霞、森林)合稱“五奇”。鐵路全長72公里,卻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舉世罕見。火車從山腳登峯,似沿“螺旋梯”盤旋而上,繞山跨谷鑽隧洞,鳥雀在火車輪下飛翔。登山途中,從高大挺拔的桉樹、椰子樹、檳榔樹等熱帶古木,到四季常綠的樟、楠、櫧、櫸等亞熱帶闊葉樹,再到茂密的紅檜、扁柏、亞極和姬鬆等温帶針葉樹,到了3000米以上,則是以冷極為主的寒帶林了。最有特色的樹是阿里山的阿里山神木,不過在民國86年7月1日上午10時5分,1/3已伏於在鐵路上,另2/3被撐着。民國87年6月29日已將2/3放倒安息,迴歸自然。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4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們的小温導遊。首先我,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餘尊,與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精湛,而且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峯。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去一睹觀寶頂山的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生説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後,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變相》。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並都有文字説明,彷彿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裏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後一定空受益匪淺!

我帶領大家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衞生喲!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5

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原為中山博物院,於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整座建築仿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築。外觀壯嚴宏偉,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精華所在。

博物院建築分為四層,正院的平面圖採梅花形,分成五個大廳。第一層分別是講演廳、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八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侯家莊基園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層則陳列書畫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及織繡等;第四層則為各種專題研究室。

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70萬件。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寶格琺琅器、文具、雕刻、織繡、繕本圖書及滿蒙檔案文獻,品類眾多且精緻。三樓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樓的瓷器最受遊客矚目。來台灣旅遊的遊客,大多都會到此一遊。

唐蕃古道歷史導遊詞範文 篇16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請跟我來,你們看這就是秦兵馬俑,現在科學家已經挖掘出三個俑坑了,別看才三個,可是總面積可有將近20000平方米呢!相當於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這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就有14260平方米呢!坑裏的兵馬俑也是最多的。大約有六千個。

遊客們,告訴你們,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它們身上穿着威風神氣的戰袍,披掛堅硬的鎧甲,手拿着兵器,整裝待發,你們説威不威風呀?

將軍俑更是威風了!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着鋒利的寶劍,昂着頭、挺着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的呀!其實兵馬俑類型很多,説也説不完。兵馬俑坑還是秦始皇林的陪葬坑,1974年,幾名考古學家在其東側發現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還有,最後提醒你們一句:不要亂扔瓜果皮、垃圾、塑料袋,這些污染環境的東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qinghai/l0ld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