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青海導遊詞 >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精選5篇)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精選5篇)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 篇1

日月山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西部牧業區的分水嶺,山的東西兩側自然人文景觀差異極為明顯。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精選5篇)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時叫做赤嶺,是北魏和吐谷渾、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頂砂土赤紅而得名。它屬於拉脊山脈西端,北起青海湖東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羣加,綿延數十里。日月山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這裏山巒起伏,峯嶺高聳,氣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豐美。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綠草如茵,野花燦爛,帳篷點點,景色十分壯觀。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個乳峯,其形狀似太陽和月亮。藏語叫日月山為“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處要塞,形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很早以來,它就是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漢藏人民友好往來,互市貿易的紐帶。早在漢代,日月山已成為我國“絲綢輔道”的一大驛站。唐代時,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

公元620___年,唐朝建立後,與邊疆各民族和睦相處,各族首領紛紛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後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當中。當時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開明治國,為引進文化、加深友誼、安定邊境,在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後,派祿東贊到長安求婚,得到唐太宗應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養,深得疼愛。公主遠嫁,唐太宗準備了各種日用器皿、珠寶飾物、綾羅綢緞及書籍、藥物、蠶種、谷種等作為嫁粧,還派樂隊、工匠隨同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護送公主從長安起程,經咸陽、隴西、臨夏,渡過黃河,進入青海,沿湟水西行。過日月山後,先與嫁給吐谷渾王諾曷缽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壩附近的館驛中,舉行盛大宴會,唐、吐蕃、吐谷渾三方親朋歡聚一堂。之後,公主一行繼續南行。鬆贊於布親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築館安營,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經玉樹進入西藏,4月15日抵達今拉薩,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歡迎。文成公主遠赴西藏聯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傳説和史蹟,千古流傳,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稱公主為“阿姐甲莎”,意思是漢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聞名,傳説眾多。其中流傳最廣,最為感人的莫過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相傳,唐太宗為了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祿東贊陪同,從京都長安迤邐西行,來到了日月山。當公主登上山頂,舉目環顧時,但見山麓兩邊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雨打芳草萋萋,一邊是雪壓枯草慘慘;一邊是煙雨飄搖枝新,一邊是玉鱗紛飛草葉枯,甚至連這裏的日月,也沒有家鄉那樣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萬縷,潸然淚下。唐太宗聽説公主懷鄉思親,不肯西進,為了替女兒解愁,特意鑄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寶鏡送上此山,説是如果公主想家,打開寶鏡,可以從中看到家鄉父母、故里山河。護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見到親人,思故不進,便暗中將日月寶鏡換成了石刻日月鏡。公主拿起鏡子來看,怎麼也看不到長安城裏的父母,以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騙她。公主潸然淚下,淚水流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匯人碧波萬頃的青海湖。一氣之下,將石刻日月鏡拋在一邊,毅然西進。後來人們便把赤嶺改名為日月山。唐代開元年間,唐王朝和吐蕃王國還在日月山頂樹立過漢藏和好碑,藏漢兩族以日月山為界,和睦相處,並把日月山作為茶馬互市之地。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 篇2

日月山固然高不迭崑崙,險不如積石,既無蒼翠的森林,又無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蒼茫。然而,從古到今,很多過往行人都願登上日月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途經日月山時留下的蹤跡。為此,人們早先在日月山頂修築了廟宇。惋惜被人損壞。近年,人們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兩座造型雅觀、作風奇特的日亭和月亭,供遊人參觀。

倒淌河發祥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東流經40多公里後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明澈見底,長年一直。倒淌河因為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傳説而名揚四海。

倒淌河鎮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匯處,是西寧通往海西、西藏、玉樹、果洛、海南等的必經之地。鎮內建有留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園,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處所。

日月山雙亭 在日月山口,有為紀念唐代文成公主進藏聯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由長安去拉薩在這裏停留,留下許多歷史佳話和神奇的傳説,給日月山增加了一層神祕顏色。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斷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嶺分界,並立界碑,成為民族友好的象徵。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築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埡口兩側,建造精緻、光輝。日亭內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記述了文成公主和親始未及歷史功勞。亭內還繪有壁畫,再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面孔;月亭有可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傳佈中原文化,增進西藏文化藝術與出產成績等方面的壁畫。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軍區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建立的“日月山修路紀念碑”,記錄了人民解放軍營建青藏公路的事蹟。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 篇3

日月山雖然高不及崑崙,險不如積石,既無蒼翠的森林,又無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蒼茫。然而,從古到今,許多過往行人都願登上日月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路過日月山時留下的蹤影。為此,人們早先在日月山頂修築了廟宇。可惜被人破壞。近年,人們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兩座造型美觀、風格獨特的日亭和月亭,供遊人參觀。

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東流經40多公里後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清澈見底,常年不斷。倒淌河由於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傳説而名揚四海。

倒淌河鎮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匯處,是西寧通往海西、西藏、玉樹、果洛、海南等的必經之地。鎮內建有紀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園,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地方。

日月山雙亭 在日月山口,有為紀念唐代文成公主進藏聯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由長安去拉薩在這裏停留,留下很多歷史佳話和神奇的傳説,給日月山增添了一層神祕色彩。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確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嶺分界,並立界碑,成為民族友好的象徵。20世紀80年代中期修建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埡口兩側,建築精巧、輝煌。日亭內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記述了文成公主和親始未及歷史功績。亭內還繪有壁畫,再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面貌;月亭有珍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傳播中原文化,促進西藏文化藝術與生產成就等方面的壁畫。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軍區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樹立的“日月山修路紀念碑”,記載了人民解放軍修建青藏公路的業績。

日亭壁畫 日亭壁畫主要講述了藏王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赴唐都長安請婚,以及請婚過程中祿東贊以大智大勇力排諸難,巧破難題的軼事。其一題:要把一羣母馬和一羣馬駒區別出母子的故事。祿東贊是從雪域草原上來的,這道題對他來説易如反掌,他把母馬和馬駒分開後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馬駒,馬駒發瘋般的撲向媽媽身旁。其二題:唐太宗讓祿東贊從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來,聰明的祿東贊早料到會有此難題。他事先通過探訪瞭解到,原來公主用一種護膚品,名叫“萬里飄香”,只要擦上這種油,就異香撲鼻,能引來蝴蝶和蜜蜂。三日後,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樣的美女齊集在一起,兩隻蜜蜂在一女子頭頂盤旋,這樣公主被認出來了。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們,離開了倒淌河,離開了文成公主的傳説.我們前方將要到達的是我們美麗富饒的青海湖.青海湖古稱"西海",藏語稱為"錯温布",蒙古語稱為"庫庫若爾".大家知道為什麼稱為"庫庫若爾"嗎 相傳,古時的青海湖美麗而寬廣,但這裏一寫部落頭人卻肆意地欺壓百姓.有一個叫庫庫卓爾的英雄解仇釋怨,使羣眾團結和睦,親如一家,並幫助鄰里部落解決危難,度過饑荒.他死後,被天帝封為團結之神,保護善良.從此,蒙古族稱青海湖為"庫庫卓爾",即我們所説的"庫哭若爾".對於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大約在兩千多派萬年以前,如今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大陸板塊擠壓,地殼運動,海底漸漸向上隆起,逐漸形成了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則是在地殼隆起過程中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關於它的形成,還有着一些非常有趣的傳説.如有的説,這是水晶宮老龍王最小的兒子,引來108條江河的水匯成的.還有的説,當年孫悟空大鬧天空時,與二郎神大戰.二郎神被追趕到這裏,覺得又飢又渴,發現了此處被石板蓋住的神泉.他跑過去大喝一通後,忘了蓋上石板,神泉滾滾湧出,匯成了大湖.而此時,孫悟空也已經追上來了.二郎神急忙順手抓了五塊石頭,壓住泉水.後來這五塊石頭就變成了湖中的五座小島.二郎神連做的飯都顧不上吃,拔腿跑時不小心,一腳踢翻了鍋.鍋裏有鹽,倒在湖中,從此湖水就變鹹了.不止如此,他的鹽口袋被扯了個口子,邊套邊撒,一路漏鹽.於是青海湖畔就有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鹽湖和鹽澤.

關於青海湖的傳説,我們就講到這裏了.大家請看前面那平嵌在皚皚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間,熠熠發光的寶鏡,那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如今,青海湖已經成為青海省四大旅遊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觀光為主,娛樂,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環湖旅遊帶.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濱地區.此處地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氣候温和,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不僅如此,這裏還是青海省重要的牧業基地,豐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養育着這裏成羣的牛羊.沒到夏秋季節,遼闊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層碧綠的絨毯,各種野花五彩繽紛,將綠色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四周大片整齊的農田麥浪翻滾,油菜花一片金黃,散發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萬傾,白色海鷗追逐着魚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帳篷星羅棋佈,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滿着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日月山的導遊詞 篇5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 藏語叫做“錯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 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 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 鹹水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 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 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嶽 泰山還要高。由於這裏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 氣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是藏文化區,不僅具有藏文化區的共同特點,擁有藏文化區共有的民族風情、文化淵源,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水文化特點,包括祭海、轉湖等歷史悠久的文化習俗,以及崑崙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青海湖地區的文化發展,構成了青海湖獨有的文化氛圍。這些特色文化在民族節慶活動、環湖藏族羣眾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體現。

青海湖湖區的自然景觀主要有: 青海湖、 鳥島、 海心山、 沙島、三塊石、二郎劍;湖濱山水 草原區主要有 日月山、 倒淌河、 小北湖、 布哈河、 月牙湖、 熱水温泉、錯搭湖、夏格爾山、包忽圖聽泉和 金銀灘草原等。

青海湖的人文景觀主要有:青海湖是南 絲綢之路和唐藩古道途徑之地,是古代 少數民族割據的地方,無論是在古代交通,還是民族文化中都留下了歷史的斑跡。古老而充滿神祕色彩的 宗教寺院、歷史古蹟和歷史傳説眾多。主要有:崑崙文化,西王母傳説、日月山 文成公主進藏曆史故事及傳説,三角城遺址——西海郡、伏俁城遺址、舌布齊巖畫、哈龍巖畫,刻經石、祭海台、白佛寺、佛海寺、沙陀寺、 剛察大寺、班禪敖包、拉姆哲寺、香木谷、 格薩爾時代的賢巴石城及家多的俄博等,區內還有已經退役的中國第一個 核武器研製基地。

“海怪”在環湖土著 牧民中流傳了幾百年。清乾隆初年編修的《西寧府新志》中具體記載稱有:“青海住牧蒙古,見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質黑文,毛雜赤綠,躍浪騰波,迅如驚鵲,近岸見人,即潛入水中,不知其為何獸也”。那些目踏“海怪”的牧民莫不誠惶誠恐,頂禮膜拜,娘桑祭海,敬獻牛羊三牲,於是海神顯靈的種種傳説一傳十、十傳百的流傳開來。

近幾十年來,有關青海湖“海怪”的信息不時流傳。如1947年, 互助縣卻藏寺一位叫祁六十三的土族喇嘛,隨師去西藏朝拜途經青海湖,在太陽快落下的時刻,一頭比豔牛大四五倍的怪物浮出水面,劈波斬浪向岸邊游來,似龍非龍,頭圓潤元角,雙目閃閃發光。1949年春,互助縣哈拉直溝鄉費村漢族農民馬三娃,因生活所迫外出淘金,在青海湖邊歇腳用餐時,湖面上出現一截黑黝黝的粗大“圓木”在浮飄滑行,長約丈餘,後來這緩緩滑行的“圓木”伸出長長的脖子,上面有蛇一樣的頭,鱗甲在陽光照射下烏金般光澤,向湖心飄去,轉眼不見蹤影。1982年有一條機帆船在湖上作業時,船上的人見到前方不遠處,有形似漁船的動沉浮戲浪,正準備靠近仔細觀察時,已騰入水中。1987年,青海某 旅行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先生,午後到湖邊拍照,忽然發現碧波盪漾的湖面上冒出一個有二三頭把牛那麼大的怪物,背部呈灰褐色,原以為是條大魚,剎那間那怪物昂起像 駝鳥般細長的頸項,頭部呈三角形,似有水珠噴灑。他猛地意識到這可能是蛇頸龍,搶拍了一張黑白照片,再拍時怪物已沉入水中,前後約二三十秒鐘。

曾目擊湖中怪物者尚有數十人,這的確是個謎,有待 科學家們進一步探求。有關青海湖“海怪”的傳説,給青海湖蒙上了一層濃濃的 神祕色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qinghai/3qqx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