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寧夏導遊詞 >

有關於寧夏景點的導遊詞(精選3篇)

有關於寧夏景點的導遊詞(精選3篇)

有關於寧夏景點的導遊詞 篇1

俗稱小口子,位於銀川市西北方向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歷史上曾是李元昊的行宮和民國期間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避暑山莊,現為賀蘭山著名的風景遊覽區。滾鐘口風景秀麗,林木葱籠,共有70多種常綠樹和落葉林,尤以初春時節景色最美,山花爭豔,泉水淙淙,山腰綠蔭葱葱,山巔白雪皚皚...

有關於寧夏景點的導遊詞(精選3篇)

這就是名聞遐邇的“賀蘭晴雪”。景區內古禹王台、興隆寺、晚翠閣等清代所建的寺廟,佈局巧妙,錯落有致。賀蘭山前有筆架峯,峯上有望海亭,站在亭中遠眺,銀川市的平原景色一覽無餘。滾鐘口山巒起伏,巖石峻峭,林木葱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於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模宏大的避暑宮苑。現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築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裏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鬥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台閣,這些建築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

山內的三座山峯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美、小巧別緻的白色喇嘛式塔。滾鐘口經過歷代修茸建設,已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春夏之際,景區內滿谷高杉,一片葱綠。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裏一縷清泉涓涓流淌。“筆架山”、“望海亭”、“獅吼”、“卧虎”、“仙人指路”等奇石神態各異,令人歎為觀止。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綠草如茵,絢麗多彩,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門票:20元交通:從銀川汽車站乘坐往賀蘭山東麓方向的班車。

有關於寧夏景點的導遊詞 篇2

列位旅客:

接待各人到寧夏來參觀旅遊。起首請應承我向列位先容一下寧夏輪廓。

寧夏位於故國的西北本地地域,黃河中上游,全區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現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域,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15各縣。全區生齒536萬。

寧夏是我國獨逐一個回族自治區,回族生齒約佔全區總生齒的1/3。回民信奉伊斯蘭教,全自治區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為中國的“穆斯林之鄉”。

寧夏是中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掘客表白,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期間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為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11世紀初,党項族以寧夏為中心,成立了西夏政權,並締造了光輝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行省,取“逍遙西夏永久平定”之意,於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衞,清屬甘肅省。1928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取消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統領。1958年創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地處華夏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領悟區,迂腐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光鮮的伊斯蘭文化、唯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烈粗曠的邊塞文化器材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後人留下了很多貴重的遺蹟和探尋不盡的機密。

有關於寧夏景點的導遊詞 篇3

鳴翠湖總佔地10000餘畝,其中濕地8000畝,綠化及其他用地20___畝,是銀川市東部面積最大的自然濕地保護區。鳴翠湖通過退耕還湖、封育治理、禁牧禁獵,保存了其原有的自然風貌,給鳥類資源和水生動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自然生態平衡。這裏植被豐富,鳥類眾多,有維管植物109種,水生浮游植物69種,以適於濕地的植被為主,如垂柳、沙棗、紫穗槐、 香蒲、蘆葦、荷花等;有野生鳥類共9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 中華秋沙鴨、 黑鸛、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 、小天鵝、鴛鴦等14種,每逢春夏,成千上萬只鳥在這裏棲息繁衍,成為鳥的樂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ingxia/yvxm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