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內蒙古導遊詞 >

喇嘛洞召導遊詞(通用17篇)

喇嘛洞召導遊詞(通用17篇)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

洞召由前寺及後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

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

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

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

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樣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於明萬曆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2

喇嘛洞召,位於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畢克齊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漢名為"廣化寺"。迄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喇嘛洞,也稱“銀河”,原是一個普通的天然山洞,後因喇嘛叫僧人長在洞內修行和居住。人們將這一山洞稱為:喇嘛洞。以後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廟稱為喇嘛洞昭。

喇嘛洞昭,始建於明代隆慶年間,最早在內蒙古地區修行傳播黃教的博格答察罕(即聖人,最高級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萬曆初年,他在銀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廟,向外傳播喇嘛教。這座小廟就是最初的喇嘛洞昭。明天啟年間,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圓寂,他的三個弟子又在此從修了小廟,並向南擴建新寺。以後又經歷歷代不斷重修,擴建,逐漸形成了一處殿宇眾多,規模教大的喇嘛教寺院。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庭正式命名為“廣化寺”。

相傳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達罕察是一位來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經遊歷了呼和浩特許多地方,最後選中了喇嘛洞。縱觀喇嘛洞的環境,當初博格達及其弟子在此傳教,建寺,確實獨具慧眼。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遊人莫不為其如畫的風景所陶醉而流連往返。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3

喇嘛洞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北邊約7公里處的大青山中。東距呼和浩特市約34公里。 喇嘛洞召,俗稱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祥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於明萬初歷年間(1573—1620),由察罕博格達一世活佛主持興建,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內銀洞山的南坡,由前後兩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經堂、大雄寶殿、歡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為銅鑄,工藝高超;後部建有佛爺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缽式喇嘛塔。後寺建在山腰的銀洞前,鑿山為洞為三層樓閣,與洞連成一體,內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階124級,陡直不易一氣攀登至頂。山谷內怪石嶙峋,蒼松疊翠,百草搖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於古鬆叢林中,山風襲來松濤雷動,壯人聲威。環境幽靜,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遊勝地。

相傳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達罕察是一位來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經遊歷了呼和浩特許多地方,最後選中了喇嘛洞。縱觀喇嘛洞的環境,當初博格達及其弟子在此傳教,建寺,確實獨具慧眼。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遊人莫不為其如畫的風景所陶醉而流連往返。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4

喇嘛洞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北邊約7公里處的大青山中。東距呼和浩特市約34公里。 喇嘛洞召,俗稱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祥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於明萬初歷年間(1573—1620),由察罕博格達一世活佛主持興建,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內銀洞山的南坡,由前後兩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經堂、大雄寶殿、歡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為銅鑄,工藝高超;後部建有佛爺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缽式喇嘛塔。後寺建在山腰的銀洞前,鑿山為洞為三層樓閣,與洞連成一體,內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階124級,陡直不易一氣攀登至頂。山谷內怪石嶙峋,蒼松疊翠,百草搖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於古鬆叢林中,山風襲來松濤雷動,壯人聲威。環境幽靜,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遊勝地。

相傳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達罕察是一位來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經遊歷了呼和浩特許多地方,最後選中了喇嘛洞。縱觀喇嘛洞的環境,當初博格達及其弟子在此傳教,建寺,確實獨具慧眼。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遊人莫不為其如畫的風景所陶醉而流連往返。

喇嘛洞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北邊約7公里處的大青山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喇嘛洞召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喇嘛洞召導遊詞範文1:

喇嘛洞召,位於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畢克齊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漢名為"廣化寺"。迄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喇嘛洞,也稱“銀河”,原是一個普通的天然山洞,後因喇嘛叫僧人長在洞內修行和居住。人們將這一山洞稱為:喇嘛洞。以後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廟稱為喇嘛洞昭。

喇嘛洞昭,始建於明代隆慶年間,最早在內蒙古地區修行傳播黃教的博格答察罕(即聖人,最高級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萬曆初年,他在銀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廟,向外傳播喇嘛教。這座小廟就是最初的喇嘛洞昭。明天啟年間,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圓寂,他的三個弟子又在此從修了小廟,並向南擴建新寺。以後又經歷歷代不斷重修,擴建,逐漸形成了一處殿宇眾多,規模教大的喇嘛教寺院。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庭正式命名為“廣化寺”。

相傳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達罕察是一位來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經遊歷了呼和浩特許多地方,最後選中了喇嘛洞。縱觀喇嘛洞的環境,當初博格達及其弟子在此傳教,建寺,確實獨具慧眼。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遊人莫不為其如畫的風景所陶醉而流連往返。

喇嘛洞召導遊詞範文2:

喇嘛洞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畢克齊鎮北邊約7公里處的大青山中。東距呼和浩特市約34公里。 喇嘛洞召,俗稱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祥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於明萬初歷年間(1573—1620),由察罕博格達一世活佛主持興建,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內銀洞山的南坡,由前後兩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經堂、大雄寶殿、歡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為銅鑄,工藝高超;後部建有佛爺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缽式喇嘛塔。後寺建在山腰的銀洞前,鑿山為洞為三層樓閣,與洞連成一體,內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階124級,陡直不易一氣攀登至頂。山谷內怪石嶙峋,蒼松疊翠,百草搖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於古鬆叢林中,山風襲來松濤雷動,壯人聲威。環境幽靜,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遊勝地。

相傳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達罕察是一位來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經遊歷了呼和浩特許多地方,最後選中了喇嘛洞。縱觀喇嘛洞的環境,當初博格達及其弟子在此傳教,建寺,確實獨具慧眼。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遊人莫不為其如畫的風景所陶醉而流連往返。

喇嘛洞召導遊詞範文3:

洞召由前寺及後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

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

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

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

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樣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於明萬曆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洞召由前寺及後寺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間,供奉4大天王;

大經堂49間,樓2層,計7楹;大殿25間,供奉彌勒佛,殿前懸掛蒙、漢、滿、藏四種文字鐫刻的金字“廣化寺”匾額。

二殿為歡喜佛殿,東西八角樓供奉十八羅漢和觀音菩薩。

另有閻羅君殿7間。各殿佛像均以黃銅製成,工藝高超,栩栩如生。

後寺建在山腰上,鑿山為洞,建樓3層,稱“鈀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階共124級。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歷代活佛的石塔數座.現殿堂大多被毀,殘留124級石階和佛爺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東、西、北三面環山,南為寬闊的洞溝,光線明亮,視野開闊。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樣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於明萬曆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5

喇嘛洞召,位於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畢克齊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漢名為"廣化寺"。迄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喇嘛洞,也稱“銀河”,原是一個普通的天然山洞,後因喇嘛叫僧人長在洞內修行和居住。人們將這一山洞稱為:喇嘛洞。以後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廟稱為喇嘛洞昭。

喇嘛洞昭,始建於明代隆慶年間,最早在內蒙古地區修行傳播黃教的博格答察罕(即聖人,最高級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萬曆初年,他在銀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廟,向外傳播喇嘛教。這座小廟就是最初的喇嘛洞昭。明天啟年間,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圓寂,他的三個弟子又在此從修了小廟,並向南擴建新寺。以後又經歷歷代不斷重修,擴建,逐漸形成了一處殿宇眾多,規模教大的喇嘛教寺院。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庭正式命名為“廣化寺”。

相傳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達罕察是一位來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經遊歷了呼和浩特許多地方,最後選中了喇嘛洞。縱觀喇嘛洞的環境,當初博格達及其弟子在此傳教,建寺,確實獨具慧眼。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遊人莫不為其如畫的風景所陶醉而流連往返。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6

白沙井位於市區賀龍體育場附近的白沙街東,天心閣下,是長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其井口用大理石砌成,長約67釐米,寬僅33釐米,井口東側豎有“白沙古井”石碑。泉水清澈,雜質極少,水味甘美,無論冬夏,泉水不溢不竭,隨舀隨漲,始終保持同樣深度。又經地下網紋紅土及沙礫無數次過濾,水質特佳。此井雖小,卻古今載譽,遠近聞名,據清《一統志》載“在縣東南二里,廣僅尺許,最為甘冽,汲久不竭”。自明清以來,均有石刻,譽為長沙第一井。舊時沙水被挑着沿街叫賣。原只一眼,出水較急,明末水分二眼,出勢漸緩,現經過多次修整,擴為四眼。舊時,井旁有一龍王廟,廟中有一幅對聯: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説明泉水清澈純淨無比。

白沙泉水,水質純清,泡茶色味殊絕,釀酒芳香醇厚,煎藥、熬湯皆極佳,而且無論冬夏、泉眼不溢,泉井裏經常保持同樣多的水量,隨舀隨長,永不枯竭。至今許多居民仍不辭遠勞,來這裏取水以作飲用。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釀製。關於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脈(古稱錫山)的泉水釀酒,歷朝很多人皆予以讚賞。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酵”之賦,唐代詩人杜甫也有“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之佳句。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中説:“長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為二,其後又增二眼,現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樓台,早毀。解放後,白沙井經多次修整,井台鋪花崗石,四周圍以石欄,坡側植以樹木,南北井中央橫嵌“白沙古井”石碑。據聞,市政府擬在白沙古井旁修建白沙公園。可以想象明天的白沙古井在茂林修篁的環繞下,將更加美麗。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7

白鷺洲位於博斯騰湖南岸,由雙灣競秀、白鷺洲頭、金海灣等六個相對獨立的小區構成,距庫爾勒市60公里,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遊覽面積50平方公里,是1998年為響應自治區實施“兩湖”旅遊資源開發戰略,推出的風景旅遊區開發項目,王樂泉書記非常關注景區開發建設情況,曾兩次到該景區視察。

目前主要由南疆鐵路臨管處博湖縣金海灣療養培訓中心、白鷺洲錦繡旅遊有限公司現、新疆香白金旅遊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在開發建設,現已累計投入開發資金約8200萬元。白鷺洲供電、通訊、公路等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建有別墅、酒店、停車場、列車賓館、沙灘,並配了普通快艇10艘、遊輪4艘、豪華快艇2艘、摩托艇9艘等娛樂設施,可開展遊湖、水上衝浪、日光浴、沙療等活動,擁有牀位160張,可以同時為1200人提供就餐,沙灘可容納3000人游泳。20xx年接待遊客3.87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00.32萬元。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8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請跟我來,你們看這就是秦兵馬俑,現在科學家已經挖掘出三個俑坑了,別看才三個,可是總面積可有將近20000平方米呢!相當於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這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就有14260平方米呢!坑裏的兵馬俑也是最多的。大約有六千個。

遊客們,告訴你們,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它們身上穿着威風神氣的戰袍,披掛堅硬的鎧甲,手拿着兵器,整裝待發,你們説威不威風呀?

將軍俑更是威風了!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着鋒利的寶劍,昂着頭、挺着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的呀!其實兵馬俑類型很多,説也説不完。兵馬俑坑還是秦始皇林的陪葬坑,1974年,幾名考古學家在其東側發現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還有,最後提醒你們一句:不要亂扔瓜果皮、垃圾、塑料袋,這些污染環境的東西!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今天我要帶你們去黃山遊玩。

説起黃山“四絕”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奇鬆。黃山的松樹有着無比頑強力。他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狀千姿百態,讓你眼花繚亂。

第二決就是奇石。黃山的石頭千奇百怪。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種。有的像一隻大公雞展翅啼鳴,所以命名為“金雞叫天門”,有的似五位穿着長袍的老人,所以被叫做“五老上天都”。

排名第三的就是温泉。我們常講和瀏覽的温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温泉,古時候叫湯泉,從紫石峯湧出。温泉水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很好,但是不能飲用。

最後我們來到黃山雲海。黃山的雲與平常的不一樣,像滔滔流水。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了,歡迎下次再來黃山遊玩。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0

尊敬的各位遊客,歡迎來到水上公園觀賞遊玩。

走進水上公園,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馬頸橋,修築工人把它修成馬頸的樣子,所以叫馬頸橋。我們走上馬頸橋,向右側望去,碧綠的水面上有一座蓮花亭,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子。橋的左側是兒童的樂園——水上游船。

順着馬頸橋走,我們來到一座水中小島,正因為這座小島建在水中,才得名水上公園。這裏就是我們主要遊玩的地方。這座小島異常美麗,既是孩子們玩耍的樂園,又是鳥兒們生存的大家園。剛進小島,一羣羣小鳥和蝴蝶就來歡迎我們,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演唱會”,小鳥“唧唧”地歌唱,在為蝴蝶伴奏;蝴蝶隨着小鳥的伴奏,跳起了優雅的舞蹈。我們繼續往裏面走,便來到一片樹林,樹林中長着姿態不一的參天大樹,好像正在向我們招手呢!大樹底下有翠綠的草絲叢,草叢中夾雜着零碎的野花。我們走下台階,腳下變成了一座很長很長的木製小橋,在這兒欣賞小河的風景再好不過了。河水十分碧綠清澈,好像河底有一塊發光的玉石照着河水。河水倒映着周圍的景色,我們似乎來到了一個水下世界。

水上公園的景色真是美麗壯觀,且説也説不盡,請你們繼續慢慢欣賞吧!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1

石空寺石窟,位於中寧縣石空西北雙龍山的南麓。雙龍山在古代被稱為石空山。這裏背山面水,風景秀麗,可謂真正的青山綠水,非常清秀。曾經明代楊鬱有詩讚曰:“古洞仰觀北擁山,洪濤俯瞰水東流,倚遍危欄情未已,淡煙衰草夕陽中。”

石窟前建有寺院,寺院中還有各類神佛塑像。可是因為這裏是騰格裏沙漠的南緣,風沙大,另外在晚清時期社會動亂,導致寺院荒廢,石窟逐漸被流沙埋沒。後來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僅存一個俗稱“九間無樑洞”的石窟和洞前的寺院了。裏壁並列着三個佛像,東西兩邊各置佛壇。雖然造像有些殘損,但這些明代的彩塑仍然顯得十分精緻;壁面彩繪的有佛教故事,窟頂有彩繪圖案,描繪細膩,精美絕倫。

石空大佛寺石窟開鑿於唐代。據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於唐時,就山形鑿石窟,窟內造像皆唐制。"可以説,它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宗教文化遺址,1961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大佛寺分上、中、下三寺,共有石窟十三個,自西向東分別為∶焰光洞、萬佛洞、石子觀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無量洞、九間無樑洞、財神洞、藥王洞、娘娘洞、龍王洞、睡佛洞。其中數九間無樑洞(又稱九間無樑寺,位於中寺處)規模最為宏大,是大佛寺的中心,洞高二十五米,深十五米,寬十三米,內塑八十八佛,加上菩薩、羅漢、供養人等共有三百六十尊之多。

石空寺出名的傳説故事是“石空夜燈”,早在明清時期已傳遍雙龍山南北。故事是這樣傳説的:

在石空寺,每當夜暮降臨之後,會有一位仙女駕着彩雲,自碧空飄飄而來,她把珍珠瑪瑙撒下人間,這些珍珠寶貝閃閃發光,光芒四射,為人們照明。有一天,一個小夥子埋伏在仙女降臨的地方,仙女撤完珠寶以後,正要返回天宮時,小夥子冒險上前求她永留人間,仙女拔下頭上的玉簪,叫小夥子把它插入石山上的一條縫中。轉眼間,仙女已無影無蹤,玉簪變成了一把金鑰匙。小夥子把它對準石縫,輕輕一插,山崩地裂,一座座宮殿從山中飛出。自此,每當黑夜降臨,宮殿裏的燈火輝煌,鼓樂自鳴,仙女們翩翩起舞,把人間照得通亮。當人們爬上山腰,走進宮殿時,突然燈息煙消,鼓偃舞停。宮殿原來是一個個石洞,洞內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顏六色的壁畫,這就是中寧石空寺窟的來歷。佛燈的紅光從石洞裏照射出來,遙望好似星斗掛在空中,“石空”因此而得名。 “夜空石燈”歷來就是寧夏十大景觀之一。古人有詩讚詠石空寺石窟夜景:“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雲中。僧閒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滴紅。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導遊,我叫韓家祺,大家可以叫我韓導。

今天,我帶大家遊覽一下“鳳凰古城”利津。利津的景點數不勝數,有生態園、鳳凰廣場、歐式商業一條街等。今天我帶大家重點遊覽一下歐式商業一條街。

我先對大家説説歐式一條街的早晨。歐式商業一條街的早晨冷冷清清,在街道上做生意的人卻早早打開大門迎接顧客。

我再對大家説説歐式一條街#from 本文來自大學聯考資源網#的晚上。到了晚上夜幕降臨,歐式商業一條街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燈光亮了起來,街道上車水馬龍,人行道上人來人往,有的店面大聲吆喝,為了招呼更多客人。

大家現在自由活動吧,等會兒我們去吃利津名吃——水煎包,這是利津最有名的食物。

我要和大家離別了,下次你們再來遊玩,我繼續給你們當導遊,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指導教師崔梅茹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3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衞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説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湧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衞青、霍去病,有創立“製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4

赤嵌樓位於台南市民族路和赤嵌街的交叉口,也是台灣南部代表性的名勝。由荷蘭人興建,原名稱為普羅民遮城。台灣人都稱它為“紅毛樓”或“番子樓”。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就改建為承天府署,並充作火藥軍庫。後經多次修繕,並將台南市歷史博物館遷入,就成今日的規模。文昌閣奉祀着一尊魁星爺,據説這尊供書院師生參拜以求金榜題名的魁星爺極為靈驗,至今香火不掇。

文昌閣下面的斷足石馬,取自林爽文事變中陣亡的清廷武官鄭其仁的墓前。沿着階梯上樓,右為赤嵌樓,左為文昌閣,其間有座半圓形石砌井,為荷蘭人建城時所鑿,故稱為“紅毛井”。相傳此古井下有一條隧道可通平安古堡,鄭成功攻佔台南市時,荷蘭人即由此隧道逃走。惟兩地相距達6公里,此説尚待考證。

赤嵌樓內展示有鄭成功的塑像、畫像、海戰摧敵圖和劉永福治軍台灣圖案等。並有古代船隻雕刻模型。文昌閣內則展示現階段台灣軍事武力圖和台灣十大建設模型等,閣外旁側尚有1座鄭成功受降圖紀念碑,以及1張台灣古地圖。除了古蹟覽勝之外,“赤嵌夕照”也是台灣八景之一,每當傍晚時分,紅霞餘輝映赤嵌,景色壯麗非凡,讓人為之驚讚。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廣東省新會縣環城鄉天馬村前的天馬河。 現在你正在目睹的就是這棵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的大榕樹,它可是世界上“獨木成林的最偉大的奇觀。他佔地20多畝地,它的枝幹覆蓋了整個小島。

這棵大榕樹的特點是大、茂盛的美,葉子的特點是綠、多、密、亮、富有生命力。

這棵大榕樹的鳥種類多、數量多,鳥還非常歡快。這棵茂盛的榕樹也為鳥兒們提供了美好的棲息地,使它們沒有危險的繁殖着它們那活潑可愛的後代。

在這裏鳥變成了這裏的主人,它們在這棵大榕樹上快樂地飛來飛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着,難怪著名作家把金在這裏留下那優美、舒暢地散文《鳥的天堂》呢?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去廣東省新會成郊的一條河上的‘鳥的天堂’參觀。”

大家走過一段石子路,就能到河邊了。那裏有-個茅草搭的水閣。穿過水閣,在河邊兩棵大樹下有幾隻小船。

我們坐船來到小島,走近這棵樹。看,這棵樹佔地160多畝,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一部分的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躺在水上。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樹上已經結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許多落下來了。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覽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都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這裏就是“鳥的天堂”鳥在樹上做窩,我們不要捉它們。瞧,幾隻鳥在撲翅。

大家注意地看。這邊有一隻,那邊漏了那隻,看那隻,那又有一隻,大家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一隻畫眉飛了出來了,給大家的拍掌聲一驚,又飛進樹林,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着呢!它的歌聲真好聽。

今天我們就遊覽到這裏,明天我們返回南寧,結束這次旅遊。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6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 能和大家一起去黃山遊玩,希望 大家玩的開心。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全山面積約有1200平方公里。這座山,古稱黟山,唐天寶留念(公園747年),逸軒皇帝曾在黃山煉丹羽昇天的傳説,唐明皇改為黃山。

黃山是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嶽旅遊風景區,奇鬆、怪事、雲海、温泉素稱黃山。但是,我還是喜歡 怪石,你看,温泉會結冰;雲海會飄散;奇鬆會因得病而死,所以,我最喜歡怪石。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黃山的怪石:瞧!它們有大有小。姿態不一,爭相競秀,意趣無窮。黃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異獸,諸如:“猴子 望天海”、“松鼠跳天都”、“鼈魚馱金龜”、“烏龜 爬山”、“孔雀戲蓮花”。有的宛如各式人物,比如“仙人下棋”、“天女繡花”、“童子拜觀音”,有的形同各種物,“夢筆生花”、“花架峯”、“仙人曬鞋”、“飛來石”。有的一歷史故事、神話傳説而命名,有“蘇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達摩面壁”等。看,這些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峯 ,如:“仙桃峯”、“筆人峯”、“老人峯”等,這些赤峯赤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的奇峯,蓋有於這些峯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他們個個巧奪天工,或形似,或神色,惟妙惟肖。

請大家慢慢欣賞黃山的風景,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保護好我們中國的世界遺產。

喇嘛洞召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

20__年的春節,刻骨銘心。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讓原本熱鬧的春節呈現出另外一番景象。大家響應號召,靜待家中,默默祈禱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此,讓我們一起向奮鬥在一線的所有逆行者、堅守者致敬!是他們奮不顧身,奮力堅守,守護了我們的平安!

這個寒假,充斥我們耳鼓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武漢封城、確診人數、一級響應、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疫情防控,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戰役”。及至今天,你本該活蹦亂跳地來到重返可愛的校園,擁抱親愛的老師,但你卻端坐家裏!因為肆虐的疫災,還沒有徹底褪去,還一點兒也不敢掉以輕心。

我們“蝸居”在家,卻依舊能安享天倫之樂,泰然無恙,是誰在保護我們?是誰在幫我們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大戰?是白衣天使、軍人警察、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他們義無反顧、逆行衝鋒在最前沿,與災難作殊死抗爭,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着一首首生命的讚歌!生活在這樣的國度,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是最幸福的人!

同學們,我們該怎麼做,才不負這個時代?不負我們的國家?不負勇敢者的拼爭?我們只有孝父母、敬師長、好好學習、勵志向上。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挺身而出,才能像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一樣,為祖國化災分憂,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同學們,停課不停學,不負好時光!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們要開始特殊的“隔空學習歷程”,我們沒有日日見面,卻心在一起。學校在第一週精心為我們設計了主題性研究學習,它包含一件件小任務:有寫話作文、填表統計、畫畫、演唱、運動打卡、家務勞動、拍攝視頻!它會是新奇有趣的,也是極具挑戰性的!請按照《人民路國小學生延遲開學的作息時間和課程安排表》《新型冠狀病毒項目式學習》的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家人的管理下,嚴格作息、不缺勤、不分心,可以提出疑問,也要耐心聽取老師的答疑解惑。其後,我們還會開展進一步的網上學習。希望你就像坐在學校教室裏一樣,主動自覺,積極投入,按時完成作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願我們每一位人國小子,無論身在哪裏,都用我們的行動,與老師、與學校、與祖國同呼吸、共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eimeng/6rq3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