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遼寧導遊詞 >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精選15篇)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精選15篇)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精選15篇)

歡迎您來到“百鳥樂園”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光旅遊。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西部通榆縣境內,總面積1055平方千米。區內沙丘蜿蜒起伏,湖泊波光瀲灩,黃榆婆娑起舞,葦海蒲草盪漾,草原碧波萬頃。

保護區內三大水系交匯貫通,南有霍林河,西有額爾泰河,北有洮兒河引水系統,從而形成向海水庫和興隆水庫2個大面積的蘆葦沼澤區。多樣的植被、豐富的資源使向海成為百鳥繁衍生息的安樂窩和春秋遷徙的必經之地,引來候鳥安家落户。向海是鷹飛鶴舞、珍禽薈萃的百鳥樂園。

【向海美景】

向海為國際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地,保護區內有各類野生植物600多種,各類珍禽293種,其中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被稱為“濕地指示物種”的鶴類就有6種。目前一類保護珍禽丹頂鶴全世界僅有1500多隻,在這裏繁衍生息的就有200多隻。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作為國際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向海在1986年被評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評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年入選“吉林八景”;20--年被評為“國家低碳旅遊示範區”;20--年被認證為“中國丹頂鶴之鄉”。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濕地以其涵養水源、調蓄降水、滋養植被、阻隔荒漠及孕育多樣性生物種羣的巨大功能,支撐着地球的生機和活力。

向海濕地,生態多樣。沙丘榆林、蘆葦沼澤、湖泊水域、羊草草原構成多樣的生態系統,因而成為水禽的繁殖地和遷徙通道。各種濕地珍禽,鶴、鸛、鷺、鷸,雁、鴨、開鳥、鷗,薈萃於此。

向海是大自然的傑作。寒冬乍過,百鳥回巢,相舞相戀;碧水游魚,綠草連天;黃榆蘆葦,層林盡染;雁鳴鶴唳,恍若仙境。

向海是大自然的珍品,是對所有生命的禮讚。走近向海,就是走近生命;走近向海,就是走近我們人類自己。“東有長白,西有向海”,向海已經成為吉林省重要的旅遊勝地,與名聞天下的長白山旅遊區爭光奪彩。

電視風光片《家在向海》,曾在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並在第五屆桑迪歐國際生物保護電影節上,榮獲代表國家資格獎。1992年,李鵬總理曾把《家在向海》帶到了世界環發首腦會議上播放。在外國人的驚歎聲中,向海逐步走向了世界。

由於特殊的地理特徵和資源,向海自然保護區形成了以丹頂鶴為主的濕地珍禽景觀,以蒙古黃榆為主的天然榆林景觀,以葦蕩蒲草為主的水生植物景觀,以沙灘泳浴為主的人文景觀,以蒙古包“手把肉”為主的民俗景觀,以蒼榆古廟為主的歷史遺蹟景觀。

【向海是“鳥類天堂”】

如果説風兒讓樹活了、白浪讓海洋活了、雲彩讓天空活了,那麼鳥兒則讓向海活了。向海是“鳥類天堂”。從水面到天空,由沼澤至草地,自沙丘到葦塘,鳥兒鋪天蓋地,無處不在。最美的還數丹頂鶴,中國古代的《相鶴經》描述了丹頂鶴的特點、習性。丹頂鶴除兩翼前端羽毛是黑色,通體潔白如雪,頭頂呈紅色,鳴叫響亮,有“鶴鳴於九皋,聲聞九天”之説。在民間,丹頂鶴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有“松鶴延年”之説。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它一直與神仙相伴,故有“仙鶴”之稱。

【向海是“植物王國”】

珍稀樹種蒙古黃榆,一株株,一簇簇,一排排,一層層,千姿百態,令人滿眼蒼翠。杏花林更是清香十里,迎客送賓。真可謂黃榆簇簇含晨露,杏花十里映朝霞。向海更是“動物王國”。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當屬人與動物和平共處。

【攬海閣】

攬海閣位於向海水庫東西兩湖中間最高點上,塔高32米,置身塔上眺望四方,景色迷人。風積沙丘起伏延伸,猶如條條黃龍馳騁大地;遼闊的草原綠水茫茫,湖泊河流星羅棋佈;澤邊水畔,禽鳥鳴戲,浩瀚葦蒲,碧波盪漾……向海全景盡收眼底。

【博物館】

走進向海濕地博物館,就像進入一個天然的野生動物園。數字化現代設施與設備向我們展現了多種珍禽異獸標本,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香海寺】

向海因一廟而得名,這廟便是今天的“香海廟”。

1664年清朝康熙初年,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廟,取名“青海廟”。1784年乾隆帝私訪下榻於此,因感於“青海廟”的“青”比“大清國”的“清”字少了三點水,而視為有削去半壁江山之意,遂將此廟賜名為“福興寺”,並親筆以滿、漢、蒙、藏4種文字書寫匾額,並留有“雲飛鶴舞,綠野仙蹤”、“福興聖地,瑞鼓祥鍾”兩塊碑文。後來因水患廟宇坍塌,藏人瑞安活佛雲遊至此,易地又重修新廟。

“福興寺”的廟會年年熱鬧非凡,平日進香求祈者也絡繹不絕,加之乾隆皇帝君臣前後兩次光顧,使得“福興寺”聲名遠播。1920年,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來寺傳經説法,匯聚喇嘛1080人,前來聽經受法者不計其數,寺裏日日香煙繚繞,瀰漫如海,因而得名“香海寺”。

隨着抗日戰爭的烽火燃遍東北,1945年前後,“香海寺”成了軍營和難民營。破除迷信使“香海寺”在1946年3月改名為“向海廟”。當時的“向海廟”已成為無主的空廟。1972年“向海廟”在“破四舊”的聲浪中被徹底毀掉。

1994年始,“向海廟”這一歷史名跡又被重新修復,已故時任國家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將其題名為“香海寺”。修復後的這座廟宇,無論是規模還是工藝,都無不向人們展示着它昔日的輝煌。

【仙鶴島】

野外觀鳥,只可遠眺。如果您真想一飽珍稀鳥類的英姿,就請到保護區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千米處的仙鶴島。仙鶴島,三面環水,一面臨山。島上植被多樣,灌木葱蘢;環島水域內,蒲草葦蕩高可過人、茂密連片。良好的生態環境,優雅的山水風光,給珍禽的飼養馴化提供了極好的條件,給鳥類愛好者提供了與鳥嬉戲拍照、洞察珍禽奧祕的“世外桃源”。島上籠舍,造型古典雅緻、別具一格。

【百鳥園】

始建於20--年,目前是亞洲規模最大的一個百鳥園,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園中直徑220米,中心柱高45米,邊柱26米,共32根,共投資1070萬元。現在園中共飼養鳥類60餘種。

遊客朋友們,由於時間所限,今天我們就遊覽到這裏,願向海美麗的風光永駐於您的記憶中,向海永遠歡迎您的光臨!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2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襄樊遊覽觀光!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三國時期着名的古戰場——古隆中。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在吹牛。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生在襄樊。

古隆中,又名諸葛廟,它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留下的遺蹟和歷代修建的紀念建築。每處遺蹟都反映了諸葛亮的重要活動,或反映了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現保存和修復的紀念建築面積共佔地十三畝(不包括庭院),有莊嚴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樓、榭,建築風格樸實,具有濃厚的鄂西北民居風味。武侯祠始建於晉朝,隆中文物風景區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隆中諸葛亮故居,現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之一。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裏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生在這裏。

這裏清靜幽雅,天蒼山青水碧。隆中山、樂山、旗山三山環拱,隱若?環。路回山隱隱,樹鎖晝陰陰。這裏古蹟眾多,文化沉澱豐富。諸葛亮當年活動遺蹟:草廬、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抱膝石、樑父巖等歷千年而安然。先賢憑弔諸葛亮,引以託情的武侯祠、卧龍深處、隆中書院、古牌坊以及眾多借以託志的碑碣石仍舊相間茂林修竹。

這裏文豪雲集,志士傾吐情懷。晉代習鑿齒。唐代崔道融、宋代蘇軾、明代王越等都弔古隆中。現代郭沫若先生亦揮毫抒情,董必武更有吟懷:“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蹟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所在之地;三是着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之地。從晉代開始,仰慕諸葛亮大名的人們就在這兒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建築,它們是:三顧堂、草廬亭、草廬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樑父巖、老龍洞、半月溪、小虹橋、武侯祠、野雲庵等,被稱為“隆中十二景”。這些建築記載着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況和有關傳説。諸葛亮17歲定居隆中一處依山傍水的村莊,過着邊耕邊讀的田園生活。這就是胡曾在《南陽》一詩中所詠的:“世亂英雄百戰餘,孔明方此樂耕鋤。”諸葛亮躬耕南陽,與古代一些逃避現實的隱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間,他發奮讀書,廣交士林,認真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史實,以“觀其大略”,還密切注視着天下形勢,自比管仲、樂毅,視社會的安定與動盪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有人把他與當時一位傑出人物——龐統,並稱為“卧龍”和“鳳雛”。

諸葛亮27歲那年。劉備三次來到隆中,虛心地向他請教統一全國的大計。諸葛亮向三顧茅廬的劉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從戰略着眼制定了隆中決策,這就是着名的《草廬對》。話雖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對魏、蜀、吳的力量估計,也有統一全國的方針、措施。他最後還肯定地説,只要按提出的決策行事,“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他的主張説得劉備欽佩備至。在劉備的卑詞厚禮相邀之下,諸葛亮感於劉備“帝室之胄,信義着於四海,總覽英雄,忠賢若渴”,便跟隨了他出了山。從此,他們“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諸葛亮一刻也沒有忘卻自己的責任,為實現隆中決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世人一致稱譽他是“漢室棟柱”、“治世良材”。諸葛亮也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終成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聞名於世。好了,説着説着我們就到了古隆中風景區了,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景區裏參觀。 古隆中牌坊大家請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個景點,它是在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為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為古隆中風景區的標誌。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在正面大門上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讚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濟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着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着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現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説諸葛亮是夏、商、週三代以後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兩邊柱子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讚揚了諸葛亮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小虹橋過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橋了。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説:“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這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説,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為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也和隆中一樣着名於世了。

橋為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劉備那種“求才若渴”的精神。 武侯祠繞過牌坊,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現存武侯祠建於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設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塑有劉備、關羽、張飛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樹,據説為明末時植,每年盛花季節清香撲鼻。中設庭院。祠內所陳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間在廣西出土的銅戰鼓。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用過的戰鼓。武侯祠外古樹參天,松柏滴翠,祠內庭院錯落,淡雅幽靜。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廳、西廳、後廳分別陳列着“諸葛亮生平簡介”,後廳裏還存放着一尊諸葛武侯塑像,是人們憑弔祭祀的地方。諸葛亮逝世後,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數不勝數。目前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生過不少爭執。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卧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兩地的武侯祠,歷史悠久。隆中的建於晉代,保留着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於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過不少筆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對》之“隆中”為證,“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着家鄉,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請大家下堂休息,説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此聯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那麼,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瞭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於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於南陽”。明代以後,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武侯詞是隆中的主要建築,睹物言情,趙孟若在《書漢丞相諸葛武侯傳後》詩中“萬古君臣一魚水,死生不變見英雄”的句子,確切地説明了諸葛亮和劉備的良好關係。諸葛亮自公元220__年離開隆中,次年即一舉促成了孫(權)劉(備)聯盟,他在“羽扇綸巾談笑間”,使得曹操的強大水軍“檣櫓灰飛煙滅”。從而贏得了着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諸葛亮輔助劉備取得荊州四郡,整頓賦税,充實軍備。公元220__年,盤據益州(四川)的劉灣派法正迎接劉備入蜀,共同抵禦曹軍。諸葛亮則從荊州率領張飛、趙雲溯江而上,與劉備會師成都。此後,劉備自領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事,總攬軍政。劉備據有荊、益,初步實現了隆中決策的戰略佈署,“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勢。在這短短的七年之中,諸葛亮運籌帷幄,竟然使無立錐之地的劉備,有了一塊不小的根據地。後來,荊州失陷,劉備領兵出三峽,進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舍舟登陸,“樹柵連營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吳的沉重打擊,劉備一敗塗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時,已經病危。臨終他對諸葛亮説:“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雖是一番真心話,而諸葛亮那“勤勤陳説扶漢室,慷慨感義許驅馳”的初衷,卻始終不變。公元220__年,劉禪繼位,諸葛亮以丞相輔政,封武鄉侯,開始治事,又領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放危難之秋”。而他盡力輔佐劉禪,一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體現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高風亮節。公元220__年,以漢中為大本營,諸葛亮親自率師10萬出征,北伐曹魏,謀求蜀漢的統一。臨行前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出師表》,希望劉禪發奮圖強的一片苦衷,至今讀來仍能使人“寒涕垂”。在北伐曹魏期間,他已是統帥,遇有用人不當,貽誤軍機,他就弓;咎自責,以謝國人。他在揮淚斬了“言過其實”、愛説大話的馬謖以後,懇切上書,承擔全部責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是“授任無方”,以致“恤事多閣”,自請降級三等,以示懲戒,還頒發《勸將士勤攻己闕教》,要求部下勤於批評,隨時指出他的缺點錯誤。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在陝西五丈原郭氏塢(在今岐山縣西南),終年54歲,葬於定軍山。“出師未捷身先死”,蜀漢軍隊不得不撤回漢中。目空一切的司馬懿在巡視了諸葛亮所佈置的陣地後,也不得不歎服他是“天下奇才也!”諸葛亮在從政方面,是以國為重,毫無利己之心。劉備託孤時,劉禪才17歲,他悉心輔助劉禪,常勸他不要“塞忠諫之路”,如果“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家之害也。”他希望劉禪注意做到“納言之政”。説是“為政之道,務於多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萬物當其目,眾音住其耳。”否則舉國“惟爭一人”,後果不堪設想。而他自己“任重才輕,故多闕漏”,需要廣開言路,鼓勵人們多提不同意見。而且他不許親人干預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國人不疑”“行法嚴而國人悦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儉樸。死後,的確做到了不使自己“內有徐帛、外有贏財”。他在上表劉禪時曾説:“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徐饒。”諸葛亮以身許國,説到做到,在中國歷史上確是難得的可貴。諸葛亮無論從政、治軍都堪稱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們的崇敬。西晉時,鎮南將軍劉弘到了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其閻。”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們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陽的襄簡王未見淑,看中了隆中這卧龍伏鳳的絕好風水,竟攫為自己的墓地,使諸葛亮故宅的建築俱毀無遺。現在的武侯詞,是清代康熙年間重建的,磚木結構,飛檐疊瓦,前後三進,中設庭院。1958年正殿經過修繕,至今保護得很好。殿內正中懸掛的“漢武侯像”拓片,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雕刻。後殿供奉着諸葛亮的塑像,真是“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三顧堂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説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裏拴過馬。後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三顧堂內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門前的三棵古柏,相傳是劉、關、張掛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現存的為後人所栽,當無可置疑。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説:“卧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身應營星隕,心期國祥長。老臣猶有像,炎漢已無光。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他寫詩的時候,草廬當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個由後人建造的六角形廬亭,覆蓋紅、綠、黃三色琉璃瓦,多少彌補了當年草廬的情趣。踏進大門,一股花香撲面而來,院內花木清幽。兩旁廊壁上砌嵌着數十塊石碑,分別刻有隆中全景圖、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隆中對》,還刻有一些古人詩詞,以示孔明一生功業。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3

遊客們好!我是繆導遊,現在由我帶領大家進入黃山旅遊。

黃山以“三奇四絕”的奇異風采名冠於世。1982年黃山成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1986年列入中國十大風景區,1990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冊。黃山是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來獲得這些榮譽的。現在跟我上山吧。

現在我們到了半山寺與雲谷寺,請將衣服加厚,因為現在為冬季,雪比較厚,為了防止雪漏進鞋子裏,請穿上雪鞋,所謂“高處不勝寒”嗎!現在我們到達光明頂,請往下看,現在我們看到的便是雲海。有沒有騰雲駕霧的感覺?現在由於上面過冷,我們就下山吧。

我們現在繞到了玉屏樓的前方,這兒有黃山奇鬆的代表“迎客鬆”,它斜伸出去的那跟枝幹,就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陪客鬆”正對玉屏樓,如同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位於玉屏樓右邊的“送客鬆”不用我介紹了你也能看出它的特點: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正向遊人們揮手告別呢。好了我們準備下山去。

請大家坐上車回旅行社,別讓家人擔心。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4

遊客們大家好,我是這次帶你們去參觀氣勢雄偉的秦兵馬俑的導遊,我姓丁,大家可以叫我丁導遊。

秦兵馬俑是在西安的臨潼出土 ,它舉世無雙,規模宏大,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桶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要上馬衝殺。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品,它神態各異,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象在思念親人……走近它們身旁,幾乎能感到呼吸聲。

我的講解完了,請大家去慢慢“品味”吧!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5

改革開放以來,昆明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捲煙、機電、生物資源、信息、商貿旅遊等五大支柱產業。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煙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雲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遊、信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

昆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也是中國最優秀的旅遊城市之一。由於世博會的舉辦,提高了昆明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這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鮮花常年不斷,素有“春城”之美譽。

昆明境內山川秀麗。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民族,獨特的自然條件,給昆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其中共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省市級重點文手保護單位66個,風景旅遊區30處,旅遊景點100多處,國家級旅遊線路11條,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風情,規模宏大的民族村1座,温泉50餘處,花卉品種400多種......昆明形成了以石林,滇池風景區為重點,沿安寧--石林公路的旅遊景區為一線,帶動昆明全市,輻射全省的集旅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遊體系。

昆明也是個多民族的省會城市,其民族風情引人入勝,古蹟眾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風相映生輝,描繪出神奇迷離的畫卷。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6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遊小導。今天就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大家如果有什麼要求可儘管提出來,我會竭誠為您解決。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雲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説,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的説:“看了離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裏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裏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説法:其一,是説菲高窟開鑿於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説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裏”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説在梵文裏“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於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佛和菩薩;來往於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後進入天國的投資。於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湧現。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峯,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每個洞窟裏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現存的洞窟中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餘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畫約50平方米。

這些壁畫、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上下延續千年的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築、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係、中外交往等情況。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和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於系統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祕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05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於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餘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將被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後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着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户,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1。2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峯,主峯有南峯“落雁”、東峯“朝陽”、西峯“蓮花”,三峯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峯”。還有云台、玉女二峯相輔於側,36小峯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繫。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峯(亦稱朝陽峯),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山的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8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帶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沒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答案都是——藏戲!

藏戲是有一位叫做唐東傑布的人發明的。當時雅魯藏布江十分難渡,許許多多人都在那裏丟掉了性命,被無情的河水吞噬。於是,年紀輕輕的僧侶——唐東傑布便許下宏願,發誓架橋。可是他手頭上沒有錢啊,大家都嘲笑他。他在山南瓊結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組成了第一個藏戲班子。

藏戲有許許多多的特點,如戴面具表演,藏戲的面具可多了,有白色的面具,是代表善者的純潔;有紅色的面具,是代表國王的威嚴;有綠色的面具,是代表王妃的柔順;有黃色的面具,是代表活佛的吉祥;有青面獠牙,是代表妖魔的壓抑與恐怖……

藏戲還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舞台,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需要幕布,不要燈光,只要有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藏戲還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開場陳説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還可以表演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觀眾們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齣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悠哉遊哉,毫無倦意。

這就是藏戲,大家一起去看吧!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9

親愛的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的東南方向,距市區25公里。敦煌的莫高窟和洛陽的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雲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藝術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991授予“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從北魏開始,一直走着上升的道路,到唐初已經有一千多個窟。據説,公元366年,有一個叫樂?的和尚雲遊到鳴沙山下,這時正值黃昏,太陽就要沉落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之中,他又飢又渴,茫然四顧,在向東方遠望時,忽然看見三危山高聳的峯頂在夕陽的映照之下,金光閃閃,好似有千佛在其中顯現。和尚一下子被這奇妙的景象驚呆了,歡喜萬分,立即頂禮膜拜,並許下了造窟的誓願。他隨即化緣,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向了四面八方,於是就有許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莫高窟在民間稱作“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裏並不是指具體的數目,而是比喻很多。因為這裏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數量均超過千個,因此才形象地稱之為“千佛洞”。莫高窟現存洞窟491個(編號有492個,其中485與486為同窟重號),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餘身,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方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峯,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洞窟裏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烘托出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

進入寺區,各位遊客朋友可以環顧一下,莫高窟周圍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禿山,而這裏卻獨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樹木繁蔭,不能不讓人感到神奇。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它在第16號洞窟市道的北側。1900年5月26日這一天,守護莫高窟的道士王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祕封了九百多年的“藏經洞”,其中所藏的隋唐、宋初的經卷、文書、織繡、圖畫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由於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的愚昧,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將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之後,不少文物又被偷、損壞或遺失。藏經洞的發現是中國19世紀末最重要的文獻發現,也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重大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獻,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書寫的世俗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而以研究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叫做敦煌學。它與徽州學和藏學齊名,是中國的`三大區域文化之一,也是三大顯學之一。

莫高窟壁畫,前期以説法圖、本生故事和神怪畫為主,如428窟北周時期的《薩?那飼虎本生》和《須達拿人海求珠本生》為莫高窟面積最大、畫面最多、時代最早的橫卷連環畫本生故事。畫面充滿了痛苦、悲觀、絕望、消極的色彩,宣揚無原則的犧牲,體現了鍵陀羅風格,是在繼承漢畫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印度和中亞的藝術風格。

來莫高窟途中看到的赤紅色極醒目的建築物,就是96號窟,即莫高窟的象徵性建築――“九層樓”。莫高窟建築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築。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時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覆鬥頂窟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牆壁上開較大的佛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鬥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後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窟。洞窟建築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時侯,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吸收、融化。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0

濟南的山更是可愛。它就如一個小搖籃一樣,把濟南包圍起來,讓它更有“安全感”。在冬天濟南是一個響晴的地方,那裏的氣候非常照顧濟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為它害怕濟南感冒。因此濟南的冬天是一個響晴的地方。

濟南可是一個寶地呀!希望這次的旅途能給旅客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濟南你們可以玩的開心、愉悦!也祝願你們一路平安,身體健康!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1

説明宋代在建築上已進一步掌握了力學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適當,避免了隋唐建築中用料的浪費,在建築式樣上也更富於藝術性。我國的木結構建築,經歷了一個由隋唐的雄壯堅實到明清的華麗輕巧的發展地程,而宋代建築正是這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對於研究我國宋代建築和我國建築發展史都很有價值。殿內無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龕中聖母的威嚴,而且為設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殿內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繪人像,除龕內二小像系後補外,其餘多北宋代原塑。主像聖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親,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其塑像設在大殿正中的神龕內。其餘四十二尊侍從像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聖母邑姜,曲膝盤坐在飾鳳頭的木靠椅上,鳳冠蟒袍,霞帔珠瓔,面目端莊,顯示了統治者的尊貴和奢華。四十二個侍從像,手中各有所奉,為帝后服種.種勞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灑掃梳粧,奉飲食,侍起居以至奏樂歌舞等等。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藝人,滿懷同情,塑造了一羣終生被幽禁深宮,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

這些侍女像的肢體身材比較造度,服飾美觀大方,衣紋明快流暢。她們的年齡或任或少,身段或豐滿或苗條,面龐或圓潤或清秀,神態或幽怨或天真,一個個性格鮮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與真人相仿,更顯得栩栩如生。這組塑像突破了神廟建築中以塑造神佛為主的老套,真實地表現了被禁錮深宮受盡役使的侍從們的生活精神面貌,從而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側面。在技巧上,顯然相當準確地掌握了人體的比例和解剖關係,手法純熟,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它們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位。人們談到晉祠,往往總要談到這些精彩的宋塑。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2

白水洋,又名仙耙溪為鴛鴦溪四大奇現之一, 是鴛鴦溪上游景區。 其三大水上萬米廣場經國家建設部組織專家證實,繫世界已發現的稀有淺水廣場, 故被稱為“天下絕景”。 白水洋平坦的巖石河牀為一石而就 ,淨無沙礫。三大廣場最大的面積近4萬平方米,最寬闊處達150米, 河牀布水均勻, 水深沒踝, 陽光下波光粼粼,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洋上可騎自行車,可駛汽車。有寬近百米的折水弧瀑,有近百米的水上滑道, 赤身衝浪不傷肌膚 ,下與燕潭沙灘相連,既是天然的衝浪場所,又是天然的水上游樂場。縣上每年八月份均在此處舉粉2萬人參與的羣眾水上運動會,熱鬧場面更是妙極。白水洋兩岸五老峯,觀音巖相對峭巖平洋反差強烈,景區廳美,景區中還有石筍巖(又稱紗帽巖)。洞潭峽瀑、猴王遠眺,雙仙下凡,槽潭雄潭,雙乳潭,仙鯉朝天(站崗台),巨象迎賓等景。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廣東省新會市環城鄉天馬村的天馬河前。這裏也就是當年巴金爺爺都讚美的鳥的天堂。

看,天馬河中央是不是有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着可榕樹已經有五百年的歷史,它壯如蘑菇,覆蓋面積達一萬三千多平方米,可真稱得上是一處奇觀,這榕樹面積非常大。從遠處看,真有種“獨木成林”的感覺,其實這榕樹只有一株。那為什麼會使我們認為有許多株榕樹呢?是因為這棵百年老樹的枝幹樹木不可計數,枝幹上有生根,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入泥土裏,才會騙了大家的眼睛。

這株大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綠葉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那翠綠的顏色,彷彿每片對有一個生命在顫動,這棵大榕樹是不是很沒呢?

聽,嘰嘰喳喳……這悦耳的聲音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是從那百年老樹那兒傳出來的。看,有無數只可愛的小鳥在榕樹的枝頭上活蹦亂跳,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就連跟樹一樣顏色的鳥兒也有,它們有的站在枝頭,有的在學飛,還有的在撲動自己沒有的翅膀,必定讓你大飽眼福。只要把手掌一拍必定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小鳥兒從榕樹中飛出來。

好了,遊客們。現在,就開始用你們所有的驚奇去參觀參觀這個“鳥的天堂”吧!可不要留戀忘返喔!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4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遊覽被譽為“石作蓮花雲作台”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於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 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説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華南 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峯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説到奇,它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峯,其中東、西、南三峯最高,三峯鼎峙聳立,“勢飛向雲外,影倒黃河裏”,有“天外三峯”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説因這裏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台、迴廊曲折,泉水淙淙,是遊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嶽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築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於五峯之一北峯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裏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這裏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迴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這裏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歎無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到達了北峯。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北峯雙名雲台峯,海拔1550米,這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因恰似一座雲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峯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於景片《智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峯。中峯又名玉女峯。傳説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後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捨身樹等。由於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後又被賦於了一些浪漫與温柔。

經中峯,我陪同大家去東峯參觀。

東峯,又稱朝陽峯,峯頂有朝陽台,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説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峯,上有棋台,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峯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隻巨掌?這隻巨掌20餘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峯,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據説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託華山時留下的指櫻

南峯又名落雁峯,是華山最高峯,海拔2160米,來到這裏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這裏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陰密閉。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遊的。峯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説《射鵰英雄傳》中描寫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峯。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峯,又稱蓮花峯,得名於峯頂翠雲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峯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峯最高處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後曾寫下“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吉林向海的導遊詞怎麼寫 篇15

天下着毛毛細雨,空氣清新濕潤,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到合肥包公祠遊玩。

包公是我們安徽人的驕傲。他一生居官清廉,鐵面無私,被世人贊為“人皆稱鐵面,公真是青天”,俗稱“包青天”。一走進祠堂,迎面而來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橋。綠樹蔭蔭,波光浮碧,水靜靜地,讓人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越過小橋,正面就是白牆黑瓦的祠堂。從橋頭到祠堂門口,擺放着一盆盆荷葉滴翠有蓮花,喻意包公出污泥而不染,據説在包河中生長的紅花藕也與別的地方不同,在這裏藕斷是無絲(私)的。

祠堂的正門上方寫着包孝肅公祠,孝肅是包公死後皇上封給他的諡號。進入正門,端坐着的是威嚴肅穆的包公塑像。只見他頭戴烏紗,身着朝服,嚴峻、鋭利的目光正視前方,令人肅然起敬。包公塑像兩旁,站立着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在右邊還擺放着赫赫有名的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口鍘刀。想當年,這鍘刀為多少百姓除了害,洗卻了多少百姓的冤屈啊!

出祠堂東行,有一座六角方亭,亭下就是著名的“廉泉”。據説為官不廉者飲此水就會疼起來,想來也是表達人們的心聲吧!繼續前行,是包公故事蠟像館,栩栩如生的蠟像活龍活現地再現了包公審理陳世美等故事,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這是包公《題郡齋壁》中的一名,意思是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準則,所以包公祠堂無論如何都是我們值得參觀和學習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liaoning/oqve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