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古城導遊詞(通用13篇)

古城導遊詞(通用13篇)

古城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平遙古城,平遙古城是我國4A級景區,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大家看到的這座高大雄偉的城牆有6163米長,12米高,重建於1370年,垛子處高約2米,頂寬約3——5米。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古城裏面仔細看一看吧!

古城導遊詞(通用13篇)

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四條大街,八條小街,七十二個蜿蜒的巷子組成。這四條大街中的南大街是平遙古城交通脈絡的中軸線,從東西大街的銜接處開始,到大南門結束,以古市樓貫穿南北,在街道兩旁,琳琅滿目的飾品和可口的食物都擺在店鋪的櫃枱中,是平遙古城最繁華的商業街,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西大街從下西門開始,到東和南大街的交匯處,與東大街呈一條貫通的主街。西大街是中國著名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誕生街,所以西大街又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八小街和七十二巷的名稱各有來頭,有的得名於附近的建築或醒目的標誌,有的源於祠廟,還有的已經不知道名字了。

平遙古城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説,鳥瞰古城,它形似龜狀,城門六處,南門為龜的頭,門外兩眼水井似龜眼,北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東西一共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都是向南開,只有下東門是向東開,據説人們是為了不讓烏龜爬行才把它的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所以平遙古城又叫龜城。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裏,大家可以自行參觀古城,參觀過程中,請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不要亂刻亂畫,文明遊覽。謝謝大家!

古城導遊詞 篇2

我們現在漫步城中。大家仔細聽,小溪流水發出叮咚清脆的響聲,是不是很像一位鋼琴家在彈奏美妙的樂曲。再看看,你們會發現清澈的小溪是繞城而流的。小河的兩岸有着各式各樣的小橋,有竹橋,石橋……它們設計合理,都是經過精雕細刻才得來的。有的刻着龍,有的刻着獅子……

這裏溪邊會有許多明清的古老建築。一座座紅柱黃瓦,古色古香,飛檐翹角的亭子在綠樹的襯托下,很是別有一番滋味。讓大家有一種穿越的古代,體驗了一會古代的詩情畫意。

好了,今天麗江古城的遊覽到此就結束了,希望此次旅行能給大家帶來愉快的心情和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希望美麗的麗江古城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城導遊詞 篇3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現在我將要帶大家去遊覽著名的景點——麗江古城。

我們即將來到這被稱作為“高原姑蘇”“東方威尼斯”的麗江古城。在此各位遊客就會想,我怎能口出狂言,敢把這高原小城稱得如此誇張,其實一點都沒有被我誇大,麗江古城就是因為有玉泉水貫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城內亦有多處龍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這種有利的條件,街道自由佈局,不求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鎮,穿牆過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楊”的詩意是這座古城的真實寫照,這裏雖是雲貴高原小鎮,卻頗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我在古城給大家講了那麼多,大家也看了那麼多,但是馬上就要進入古城了,怎麼就沒有看到城門呢?其實各位遊客是看不到的,這也是麗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門,也看不到城牆,因為古城根本沒有城牆和城門,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姓“木”,如果建了城牆和城門就變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沒有城牆,也沒有城門了。

今天,我們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再見!

古城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台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説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説《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政治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萬里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莊地勢較微山湖一帶低窪,其海拔高度低於微山湖的湖底。為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多建船閘的辦法。在這段運河開通之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從微山湖口的韓莊至台兒莊,建起了八座節制閘。從南方載貨北上的船隻,經過船閘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兒莊等待,這個特殊的漕運樞紐於是滯留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台兒莊迅速繁榮。明末至整個清代,台兒莊始終保持着“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台兒莊是一個移民城鎮,這裏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沒有排外的“地頭蛇”欺負外鄉人。所以,南來北往的富商大賈,都願意藉助台兒莊的商機創造財富,置辦家業,長久定居,進而捐助善款,修橋鋪路,建廟辦學,成為台兒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到清代的康熙年間,台兒莊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五萬人,流動人口達到七八萬人。由於在此經商和定居的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在營建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築風格,使得台兒莊城裏集中了京派、晉派、陝派、魯南、江浙、徽派、閩南、嶺南、歐式、中東等不同建築;容納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媽祖等民間宗教在內的中外各大宗教,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台兒莊,大小廟宇多達72座;由於台兒莊富有商機,吸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醫藥、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這裏駐紮、佈道、淘金和發展,成為不同文化的匯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兒莊的文化標誌符號。

關於軍事符號,我想大家馬上就能想起發生在70多年前的台兒莊大戰。詩人桑恆昌曾在一首詩裏寫到:“也許,台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兒莊。”1938年的台兒莊人,受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確確實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台兒莊大戰不是規模最大的戰役,卻有着其他戰役所不能比擬的經典意義:它是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在抗擊外侮的正面戰場上打的第一次勝仗,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同時,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維護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給軍國主義重創的戰役,它給法西斯的最終滅亡敲響了喪鐘,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極大鼓舞。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在“亡國論”甚囂塵上的時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也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勝的信心,徹底破除了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在中華民族面臨絕望的危急關頭,台兒莊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之地,維護世界和平之地。這一軍事標誌符號,體現了戰爭與和平的永恆主題

在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史上,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大型會戰很多,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顧戰史,目前在海峽兩岸得到認同的將領,首選台兒莊大戰的指揮者。這樣,台兒莊又成為國共兩黨聯繫互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政治標誌符號。

繁榮興盛了300多年的台兒莊,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豐五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從山東入海,淤塞了山東境內的運河航道,京杭不能貫通,台兒莊的繁榮受到影響。1938年春天,中日軍隊在台兒莊持續了半個月的血戰,使這個稱得上中外建築歷史博物館的台兒莊,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堅固的城牆、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莊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素的民宅,被夷為一片廢墟。戰後,國民政府登報承諾,要重建台兒莊。可是,因為戰事緊張,加上後來的內戰,國民政府的承諾一直沒能兑現。台兒莊的居民,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重現台兒莊往日的輝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棗莊市人民政府市長、海歸雙博士陳偉,帶領政府部門和各區市的負責人,從滕州市的紅荷濕地上船,沿運進行考察,研究討論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戰略。汽船航行了11個小時,天色擦黑才到達考察的終點台兒莊。這時,台兒莊區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陳市長,在台兒莊舊城區,還保留着一段明清時期的古運河。這段運河,因為廢棄不用,在月河街一線留下了十多處古運碼頭。具有歷史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陳市長,不顧一天的勞累,當即決定到現場進行考察。當他聽説上海的綠房子公司計劃投資六億元,把這一帶開發為商品房時,陳市長立即下令叫停。之後,陳市長利用節假日,先後40多次到台兒莊明查暗訪,發掘古城遺蹟。經過專家論證,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兒莊古城的決定。這樣,我們在四百年前興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戰爭摧毀的基地上,復活了台兒莊古城。

可以説,台兒莊古城是搶出來的,挖出來的,創出來的:所謂搶,指的是搶救性保存與重建,如果不是陳市長當機立斷,所有的歷史遺蹟都在商品房開發過程中徹底破壞,失去了恢復的可能;所謂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相銜接,進行基因修復與再造;所謂創,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於戰前的原貌,而是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創造出康乾盛世時期的台兒莊古城風采。決策者、設計者和建設者,本着存古、復古、生古的原則,使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台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楊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裏,國家級的景點有,國務院第一個批准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等。

今天我們到台兒莊參觀遊覽的景點有: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觀、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a區。

到達現場之後,各景點的導遊會給大家作具體的介紹。

我的介紹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古城導遊詞 篇5

作為楚文化的發源中心之一,荊州古城的周圍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屬於國寶級文物的有西漢古屍、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等。此外,荊州還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鬆滋風景區內湖山掩映、溶洞成羣。城外江邊還有一座萬壽寶塔,塔基是低於長江水平面的。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中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湖南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

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甕城,以便“甕中捉鼈”,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甕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遊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甕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裏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鐘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1]

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緻,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着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命根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鬥。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製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官員和時間。

古城導遊詞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在麗江古城遊覽的導遊,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起體會古城的古老與神祕。我姓X,名,你們可以稱呼我小X,也可以叫我X導。

現在,請大家跟我來,你們看,我們面前這幅地圖,這塊像碧玉大硯似的城樓就是我們中外聞名的麗江古城了,所以我們的古城又稱為“大研鎮”,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了,清末民初就已成為滇西北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古城內居住的大部分居民是納西族,除此之外還有藏族、漢族、彝族等。我們納西族以胖為美,女士被叫作“胖金妹”,男士稱為“胖金哥”,過去“胖金哥”們除了“琴棋書畫煙酒茶”之外,別的事都由女人去辦。所以麗江被稱為男人的天堂。大家也可以依此互稱。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古城的南城門,城口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一雙水車了,有人説它們是母子水車,也有人説它是情人水車。請看水車後面,這裏就是江於1999年題詞的照壁。

我們的古城崇尚依水而居,隨意在城中行走,你都可以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依水而行,你會到達著名的四方街,還有酒吧一條街,如果有時間,你可以去四方街購買雲南的特產,也可以去美食街和酒吧一條街看看電視劇“北京青年”的拍攝場地。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古城統治者——木王爺的府邸,因為“木”字加“口”就變成了“困”,所以木王爺沒有在古城外修城牆。古城是按道教的八卦設計的,如果各位在城裏迷了路,只要按照“順水進城,逆水出城”的方法走,就一定不會出錯了。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帶領大家到這裏,下面的時間留給各位自行遊覽,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撥打我的電話,希望這次的麗江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古城導遊詞 篇7

諸位遊客,大家好。

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説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20xx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為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為乎迢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裏。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濕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裏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F遙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

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著名畫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蹟。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蹟。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帶遊客進“下東門”)

這裏就是乎迢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裏.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朗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甕城,它是為保衞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甕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衞手段。這裏地方根小,四周為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甕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甕中之鼈。有的甕城門並不是開在城門對面,而是拐個彎開在旁邊.更可防止衝入的敵兵一較作氣衝到城門下.通過拐彎來消解敵兵鋭氣。這些設計思想都是古人在長期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大家看.甕城裏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幹什麼的呢?原來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聖人.把關廟修進甕城裏,卻是平迢人的獨特創造。請大家隨我進城,上城牆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在城上了,這裏本來還有城樓.在戰爭中毀掉了。這座建在城牆上的台,傳説就是尹吉甫的點將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將,在歷史上遊藩有名,《律經衝的《較高》、《冠R2等幾首詩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對北方遊牧民族0l猶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揮的。為了鞏固北伐的成果,他還在這裏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遺蹟這裏還有多處。在京陵村附近還有一處村茁叫尹村,傳説是尹吉甫當年駐兵酌地方。在上東門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書“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東門裏還有一座紀念尹吉甫的小廟。

請大家隨我觀賞一下古城的建構。

(帶遊客向南浸步.邊走邊説,約走2—3個墩台即可停下)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兒牆,為什麼叫女兒牆呢?宋代官府編寫的《營造法式》上有個書面解釋:“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與丈夫也。”意思是説城牆高大厚實,保偉丈夫;女牆單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間有的地方卻流傳着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裏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説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兩邊的女兒場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着供臆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閒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墩台是幹什麼的呢7它是保衞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麗成丁防禦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台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幹遙古城除了具備這些共性持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説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甕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甕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甕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甕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説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後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説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願望,這可以説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乎迢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築羣,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桃、羣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在它附近很顯眼的那座現代大樓是平適中學教學樓。文廟大成殿就在校園內,從這裏看不清蔑。為保護原來的風貌,古城中一般是不準建樓的,幹迢人卻為學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學樓,足見對教育的重視。平迢中學也不負眾望,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保持着這所省級重點中學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古城導遊詞 篇8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在建築美學和軍事防禦上都堪稱典範。 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人們時常説的俗語“大意失荊州”,出典就在這裏。在荊州,有許多古蹟都是跟三國故事有關的。

荊州保存着眾多的名勝古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荊州古城,該城保存完整,裏面有玄妙觀、關帝廟及鐵女寺等。 古城保存着完好的古城牆,它始建於東漢末年,現存城牆為明代所建,在南方極為罕見。城牆全長10.5千米,高8.8米,依地勢而起伏,蜿蜒伸展。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

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甕城,以便“甕中捉鼈”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 古城牆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甕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

作為楚文化的發源中心之一,荊州古城的周圍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屬於國寶級文物的有西漢古屍、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等。此外,荊州還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鬆滋風景區內湖山掩映、溶洞成羣。城外江邊還有一座萬壽寶塔,據説塔基是低於長江水平面的。

古城導遊詞 篇9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

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莊地勢較微山湖一帶低窪,其海拔高度低於微山湖的湖底。

古城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號稱“世界遺產”的麗江古城。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麗江古城。也許遊客們會問我,城門在什麼地方。其實,麗江古城是沒有城門的,這是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在麗江古城裏面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納西族的,所以頭領的本人也是納西族的。)姓“木”,如果加上城門和城牆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沒有建築城門和城牆。

遊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麗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這條四方街如蛛網般交錯的,東南西北各有一條出路,這樣説明這條四方街很繁華。地面是由五彩石鋪成的,所以非常堅固,如果你用腳踏上去,就會發出非常清脆的聲音。四方街上的客棧(酒店)都是沒有相同的,如果你在客棧(酒店)上轉幾圈,你絕對會知道這些客棧的不同之處。

遊客們,麗江古城還有一個特別習俗,那就是放河燈。放河燈是一種古老的習俗,據説每天晚上黑龍潭的龍王會順着河水巡遊古城,放一盞河燈不僅能保護古城的平安,更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龍王的保護,而在今後日子裏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聽了這一個傳説趕快放一盞河燈許一個心願吧。

遊客們,麗江古城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你們會喜歡這些景色。歡迎下次再來。

古城導遊詞 篇11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諸位到昭化古城遊覽觀光。我是昭化古城景區講解員,我叫 __X,今天,我非常高興為各位導遊,我將盡我所能把昭化最美好的景觀介紹給各位。

首先,我在這裏把昭化古城概況介紹一下,讓大家對昭化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有一個大致地瞭解,然後再進古城,與每一個景點零距離接觸,我相信在游完昭化古城後,大家對“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名諺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昭化古城,位於川蜀之北,秦嶺以南,金牛古驛道與嘉陵江、白龍江水道交匯之處。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南通閬、巴,而且周邊關隘森列,形成了“東來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有天雄關以鎮之,南下蒼、閬有梅嶺關以間之,北渡陰平有白水關以守之”的獨特地勢,成為了縣、關並稱的水陸要衢,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是古代重兵布控的要地和川北政治、經濟中心。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昭化是與巴、蜀同為四川早期最開化的區域之一。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時,已有聯盟式的部落定居,稱為“昔阝”春秋時,建立了東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國,治地吐費城,即今境內石盤村的土基壩;秦滅蜀並巴、苴後,始在吐費城置葭萌縣、屬蜀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區之一,史稱“巴蜀第一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縣史;東漢末,移治地於今天的昭化古城,屬廣漢郡;三國、晉、西魏、北周、後唐分別為漢壽縣、晉壽縣、晉壽郡、益昌縣、京兆縣、益光縣治地;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稱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移縣治地於寶輪院後,昭化古城先後為昭化區公所、鄉、人民公社、鎮駐地。昭化,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權連綿不斷的建置沿革,被專家稱為地方政權建制的“活化石”。

昭化的古代文明受現代文明衝擊較小,是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東、西、北三座城門雄姿仍在,古城牆殘垣尚存,三橫兩縱的青石板街風格獨特,融合了我國古代南北建築文化風格的明清民居保存也較為完整,大街小巷均保持着良好的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

昭化古城,“舊系土城”,明朝正德年間“包築以石”。古城面積29公頃,城池外形微圓,狀若葫蘆。昭化古城的選址,城池形狀,以及城內衙門、街道、廟宇的修建,均與風水學有關,照我們現在的話來説,昭化古城是按環境學的標準來建造的,尤其是奇異的山水太極圖構成了昭化古城和諧的人居環境。太極圖由呈反S型的嘉陵江河道分割,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於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謂之“太極天成”。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如此宏大氣勢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因為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昭化交通便利,寶成鐵路、綿廣高速穿境而過,在昭化設火車站和高速出口,至廣元僅30分鐘車程。昭化經大朝至劍門關的旅遊公路,全長38公里,將昭化與劍門蜀道三國遊線更好地連接起來。白龍江與嘉陵江在此交匯,並可通航。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後,航船可上達廣元,下溯重慶等地。

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傳承之城,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無數的傳世之作。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然而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曆史,卻將昭化推向了歷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國文化成為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環。史載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禕、龐統、魏延、馬超、嚴顏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蹟:葭萌古關、費禕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因此,昭化古城有“蜀道三國重鎮,世外千年古城”之稱。

古城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台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説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説《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20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20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 、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古城導遊詞 篇1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彭,大家可以可以叫我小彭。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麗江古城遊覽。

走進古城一看,你們就會大吃一驚,因為這著名的古城竟然沒有城牆和城門!原來,納西族首領姓木,他覺得城門和城牆立起來的話,就變成了一個“困”字,認為很不吉利,便沒有讓城門與城牆聳立起來。

沿着小路走,就會漸漸進入麗江古城。只見路旁的建築物泛着古老又陳舊的氣息,每一片瓦都充滿了以前的氣味。腳下,逐漸變成了晶瑩剔透的五彩磚。那五彩磚光彩奪目,使人聯想到那位補天女神。幾百年以來,人行馬踏,雨水一衝,這裏便充滿靈氣,有了詩意。大家可以認真地想一想,説不定一會兒就成詩人了呢!

穿過小巷,就來到了熱鬧非凡的大街。在鱗次櫛比的茶坊酒樓裏與充滿納西族風味的小吃店門口,有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在紀念品店門前,人們冥思苦想;在服裝店門前,人們有的忍痛割愛,有的如願以償。真是應有盡有!

麗江古城真是一個美麗而熱鬧的地方啊!希望您能把這次旅行作為永恆記憶,同時也希望您能把麗江古城的美麗帶給您的家人。

標籤: 導遊詞 古城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xkndzj.html
專題